茶山竹海自驾游攻略:东西南北绣荷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20:09:21
       “小小荷包双丝双带飘,妹绣荷包(嘛)挂在郎腰……”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 “正月荷包(嘛伊儿呀)绣起头(喂呀儿伊儿呀),为绣荷包(嘛咕儿嘎金钢梭罗妹)有人求(哟喂)……”东西南北,只要有有情人,只要有巧手的姑娘,就有绣荷包,就有荷包传情。可能,也是在这样的冬日,屋外是皑皑的白雪。屋里的土炕上,小妹们坐在炉火边,一针针一线线的绣着荷包,一边绣一边浅吟低唱。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这是一首流传在黄土高原上的绣荷包。其中,流行在山西晋中地区的《绣荷包》是这样唱的:“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在那个稍有点远的年代里,哥哥走口外,家中的情人或妻子绣出的荷包是对斯人的思念,是盼望,是祝福,唱的是自己心中的情愫。而西口外打拼的哥哥,有了这样的一个来自故乡的荷包,仿佛家就在身旁吧。 

       “小小荷包双丝双带飘”是我最喜欢的一首《绣荷包》,她流传在红土高原上。“小是小情哥,等是等等着,不等情妹要等哪一个,不等情妹要等哪一个。”这是一个有了意中人的姑娘,温柔、热情,甚至还很活泼调皮,歌声中她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对于那个值得为他去绣一个荷包的哥哥的情思。 

       “同歌不同调”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同样的“绣荷包”,同样的“茉莉花”可以被天南地北的人们唱出不同的音调来。有的热情明朗,有的细腻婉转。这里有语言的因素,有地理环境的因素,有社会文化的因素等等。而且,中国民歌与其他的中国民间音乐样式相同,在不同的演唱者,在同一演唱者不同状态下的演唱又会有一些细节的差异。这种“不同”使中国音乐变的丰富,变得有个性。

       我国的汉族民歌一般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其中,各地的《绣荷包》都属于小调。仅从音乐特征上看,小调节奏节拍规整匀称,而且,由于小调与号子、山歌相比,乐汇变化比较丰富,旋律的进行多为曲折形态,比其他旋律多为直线进行的民歌旋律性强,音乐手法丰富。小调具有比较广泛的流传性,农民、城市的普通市民、文人、商人等不同身份的人都在传唱。此外,一些小调还有比较强的艺术性,被一些职业或者是半职业的民间艺人演唱。
http://www.kuke.com/kuke/magazinebook/story/994520B0115D11E0A0B0B7C60520C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