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然失措是什么意思:春运报道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36:18

      今天没有写东西的思绪,网上随便搜搜春运报道,看了两则,摘抄下来,春运在车上的故事自己无法表达,觉得乘务员很不容易,有些时候,没有办法改变现状滴,强子哥说“年轻的时候想法很多,实现的很少,年龄大了想法很少,实现的却很多。能改变现状的人不是很多,毕竟社会较稳定”所以,乘务员都在平凡的岗位兢兢业业~

记者体验乘务员辛劳:连续工作11小时6天不回家

编者按:

  “可以办好奥运,也可以办好亚运,但不一定能办好春运。”这句带有幽默色彩的流行语,直接诉说着春运的艰辛和复杂。为了与家人春节团聚,很多人踏上了期盼已久的回乡路。与此同时,为了更多人顺利出行,春运路上,又有无数人付出艰辛和汗水。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登上贵阳到北京的列车,28小时全程体验了乘务人员的苦辣酸甜,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感受到春运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

  T88次火车,贵阳至北京,单程28小时。

  王姐是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她的岗位在餐车。晚上五点半,她一边忙着,一边给几个年轻的乘务员讲了一个她儿子的“笑话”。

  临走前,王姐对儿子说:“妈妈马上要春运了,6天不回家,如果爸爸回来晚了,你就自己打开电炉子,打开空调。如果鞋子湿了,就放在电炉边上烤烤,你做一个给我看看。”

  说完,王姐转身去收拾行李,十几分钟后,儿子跑过来,很委屈地说,“妈妈,我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

  王姐问:“怎么了?”

  儿子从身后拿出一只鞋子,鞋底被烤化了,严重变形,已经不能再穿了。

  讲完这个故事,身边的四个女乘务员笑成一团,但是王姐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本想讲一个笑话,没想到一下子勾起了对儿子的思念。

  接下来的工作,王姐有些魂不守舍。

  晚上7点,餐车最忙的时候,座位上坐满吃饭的乘客,过道里也一下子涌进很多人。

  突然,一个乘客开始大骂,原因是点的菜迟迟未上。王姐耐心解释,但是对方不听。身边的人连忙救场,众人相劝之下,总算平息下来。

  王姐一转身,眼泪差点掉下来。从上车到现在,她已经连续工作了11个小时,加上那个不合适的“笑话”又勾起她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更加身心疲惫。

  列车长对记者说:“一到春运,各条铁路线上都增加了临时列车,乘务员队伍短缺。好多服务员都是临时抽调的,穿上乘务员的衣服,就必须马上适应角色。”

  火车飞驰着。15号车厢,一个小个子列车员脸上带着笑意,在车厢里扫扫这里,抹抹那里,只是在低头的瞬间,眼神中会闪过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忧伤。她姓汤,大家叫她“小汤”。

  小汤是一名90后的乘务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妈妈走了,爸爸觉得她是个累赘,是奶奶用微薄的退休金抚养她长大。三年前进入这个单位工作后,觉得眼界一下子开阔了。每次出乘,小汤都把制服洗得干干净净。“我对旅客好,他们对我也好,自己活得阳光,也越来越自信。最重要的是我用自己的工资与奶奶一起过上了比从前更好的日子”。说到这,她失声痛哭起来,“上次出乘回家的第二天,奶奶就永远离开了我。在她生命中最后的三年,我没有陪伴她过一个春节……”

  餐车里依然挤满了人,一个中等个头的工作人员正在提醒用完餐的旅客离开座位时别忘记携带自己的物品。

  他是列车长,姓孙。工作12年了,只有一个春节是在家里过的。年年在外,孙车长没有丝毫怨气:“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最忙的时候,通常是这趟车跑到家,还得利用休班时间跑另一条线的车,学生、农民和探亲的都急着要回家过年。”

  “别看现在这么挤,真正到过年那几天,车上却几乎没什么旅客,年轻的乘务员守着空空的车厢心里失落得很,所以早就在考虑年夜饭如何安排,搞点活动才会更热闹。”他说。

  孙车长的妻子也在铁路上跑车,一到春运,十多天才能见上一面。孩子3岁多了,只能委托给老人照看。去年8月,儿子连续高烧,诊断得了罕见的川崎症,住了二十多天院才退烧。今年1月,贵阳下大雪开始凝冻,家里住的地势高,水管冻上了,停水又停电,孩子的病再次发作,“正好该我出车,老婆也在路上”。夜里,孩子高烧不退,老人用羽绒服把孩子包起来,抱着就往医院跑,路上还摔了两跤。事后得知,孙车长更加揪心。

  第二天中午12点,火车即将到达北京,乘务员们的工作基本完成。王姐靠在车窗上,一直在看手机,里面有儿子的照片,也有爱人的短信。她就在窗边反复看着手机。她抿了抿嘴,远远看上去,像是要哭的样子。

  不用猜,大年三十的晚上,儿子和爱人坐在电视机前的时候,她肯定还在餐车里忙碌。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儿子拜年的电话,她肯定不能准时接到了。

记者感言

  前几天,贵阳普降大雪,搭乘飞机回京成了不确定的事情。为保证按时返程,临时决定坐火车。28小时的旅程,本以为枯燥无味,却没想到因为体会到铁路工作人员春运期间的生活而感触颇深。

  忙碌的春运,为了让乘客满意回家,铁路人放弃了自己的团圆,舍小家顾大家,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仍战斗在第一线。虽然也有媒体报道他们,也很“振奋人心”,却很难打动人心。说实话,28小时里,我被自己见到的普通乘务人员深深感动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快乐和辛酸。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渴望和心愿,忠于职责的奉献和坚守,让我对他们肃然起敬。祝福他们在春运的日子里平安、快乐。

 

博客

    1月30日的中国青年报一篇《记者体验乘务员艰辛:连续工作11小时6天不回家》感人至深。中国青年报记者登上贵阳到北京的列车,28小时全程体验了乘务人员的苦辣酸甜,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感受到春运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

    说到感人至深,并非故事特别,因为通过记者的亲身体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乘务员的真实生活;说到感人至深,并非事迹突出,因为通过记者耳闻目睹,我们进一步感受了铁路员工的酸甜苦辣;说到感人至深,并非出类拔萃,因为通过记者的深入挖掘,我们进一步深入到了乘务员的内心世界,他们无怨无悔,平凡中见伟大,平淡中见真情。

    每年的春运,增加临时列车势必不可少的,但是乘务员队伍短缺,只能临时抽调的服务员,但是穿上乘务员的衣服,就必须马上适应角色。

   “上次出乘回家的第二天,奶奶就永远离开了我。在她生命中最后的三年,我没有陪伴她过一个春节……”。乘务员小汤的哭声仿佛在耳畔回响。父母离异,是奶奶用微薄的退休金抚养她长大的,小汤为了他人团聚,自己却不能与相依为命的奶奶过春节,她的失声痛哭发泄了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在铁路工作工作12年的孙列车长,只有一个春节是在家里过的。年年在外,孙车长没有丝毫怨气:“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最忙的时候,通常是这趟车跑到家,还得利用休班时间跑另一条线的车,学生、农民和探亲的都急着要回家过年。”

    为了他人回家过年,自己坚守岗位,毫无怨言,列车长的话语表达了铁路员工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深刻内涵。

     “别看现在这么挤,真正到过年那几天,车上却几乎没什么旅客,年轻的乘务员守着空空的车厢心里失落得很,所以早就在考虑年夜饭如何安排,搞点活动才会更热闹。”列车长的话很实在,但又让人感到各种的悲情与缺憾。万家团圆过大年,但火车却不能停运,乘务员照样出乘,哪怕只有一个旅客出行。尤其是除夕之夜,空荡的车厢取代了先前的摩肩接踵,刚刚松懈下来的神经又被合家团聚的思念牵扯,个中滋味,莫可名状。

   “可以办好奥运,也可以办好亚运,但不一定能办好春运。”这这话很幽默,也很流行,幽默之中透出春运的艰难,流行中表现出百姓的关注。每年的春运,都不能让人平静,每年的春运几乎都是铁路被推上风口浪尖,“一票难求”一直让铁路无奈,让旅客纠结,一张小小的车票,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一趟艰难的旅行,蕴含着亿万中国人期盼团圆的真情。

    然而,为了更多人能够顺利回家,有很多人却不能回家,他们付出艰辛与汗水,收获的应该是理解与尊重。这样说,并非强调旅客不理解人,不知道心疼人,而是归心似箭的一种本能反应,况且,“一票难求”毕竟没有完全解决。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才能相互理解。

    今年春运,媒体将镜头对准铁路一线工人,弘扬“小人物”的大奉献,起到了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春运,既要运筹帷幄,科学布局,也要注重细节,深入人心。从“上水工”的艰辛与耐力,到人工手持安检员的单调与劳累,从乘务员不能回家过节的辛劳与心愿中,我们看到了一抹春色,感受到了一种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