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的拼音:减收3500亿将成为上调油价的新借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20:36
减收3500亿将成为上调油价的新借口
吴知逢

每次成品油价格上调都会引起激烈的社会争议,此次2月20日的调价也不例外。

为什么会有争议?我想关键是两个原因,一是调价行为完全由政府主导,二是因调价获益最大的是中石化、中石油。“两桶油”跟政府的关系自不待言,这种暧昧关系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至少从目前通胀的严峻形势来看,上调成品油价要冒极大风险,但政府竟放行了,这只能说明“两桶油”确实不简单。

温家宝在2月2日于山东进行考察时曾表示防通胀是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一要务,足见问题的严重性。当然,早在这之前政府对通胀的关注并不低,为稳定通胀水平,政府不惜对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采用限价、禁止涨价等手段,其中广大农民也受到了影响,但即便如此CPI在去年11月还是冲上了5.1%的高点,今年1月经技术调整后才勉强降为4.6%,如果没有技术调整相信1月的数据比去年11月还高。且不论数据是否反映了真实情况,单就调控过程而言实属不易,许多企业和个人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牺牲,而就在这种情况下,发改委再次“悍然”上调油价,意欲何为?事后发改委辩解称已做好控制调价连锁反应的部署,所以大家不必担心通胀恶化——所谓的部署其实还是老办法,这便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将继续被牺牲掉,独独便宜了“两桶油”。

我不反对“两桶油”涨价,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供应、减少石油依存的角度看,涨价无可厚非,但要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怎么确定涨价幅度?换句话说,涨多少才合理?这个问题谁也说不清。事实上,政府一直以来都掌握着涨多少的决定权,公众无从置喙,只能对结果提一些质疑,比如国内油价明明比许多国家高,为什么还继续涨?对此政府的回答很简单、粗暴:国内油价与国外相比处较低水平。

第二,除进口外,国内产的原油号称全民所有,“两桶油”又号称全民所有企业,也就是说,无论涨不涨价“两桶油”都应该对“全民所有”的企业属性有所担当,很遗憾这点我从未看到,倒是不久前的柴油荒事件让人感觉无比寒心,既然如此公众在涨价问题上持反对意见有何不妥?

关于这次涨价有一个插曲:中石化方面公开透露“十一五”期间因为成品油价格不到位致使其减收3500亿(请注意,过去“两桶油”一般以亏损作为涨价的借口)。不妨把这看作是中石化的“担当”,只是我不明白这3500亿它是怎么算出来的?我想中石化肯定选择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参照系,目的是通过做大所谓的减收规模回击公众质疑,并且给政府加压。3500亿说白了都是政府的钱,因为价格不到位政府一下子损失了3500亿,加上中石油估计损失上万亿,这笔帐再糊涂的官员也算得清楚,如此一来政府继续推动油价上调的的可能性必将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