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微盘:潜能成功学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50:32
潜能成功学(上) 作者:潜能成功… 文章来源:潜能成功学 点击数: 4676 更新时间:2008-4-5 21:28:15  

第一部  潜能无限

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只是用脑程度与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为从理论上讲,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穷无尽的

 

第一章  巨大的潜能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潜能训练,每个人的潜能从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并非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爱因斯坦”。

 

第一节  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

一  大自然赐给每个人以巨大的潜能

对于人类所拥有的无限潜能,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曾讲过这样几段小故事:一位已被医生确定为残疾的美国人,名叫梅尔龙,靠轮椅代步已十二年。

他的身体原本很健康,十九岁那年,他赴越南打仗,被流弹打伤了背部的下半截,被送回美国医治,经过治疗,他虽然逐渐康复,却没法行走了。

他整天坐轮椅,觉得此生已经完结,有时就借酒消愁。有一天,他从酒馆出来,照常坐轮椅回家,却碰上三个劫匪,动手抢他的钱包。他拼命呐喊拼命抵抗,却触怒了劫匪,他们竟然放火烧他的轮椅。轮椅突然着火,梅尔龙忘记了自己是残疾,他拼命逃走,竟然一口气跑完了一条街。事后,梅尔龙说:“如果当时我不逃走,就必然被烧伤,甚至被烧死。我忘了一切,一跃而起,拼命逃跑,及至停下脚步,才发觉自己能够走动。”现在,梅尔龙已在奥马哈城找到一份职业,他已身体健康,与常人一样走动。

另一则故事是这样,有两位年届70 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个年纪可算是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她在70 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随后的25 年里一直冒险攀登高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就在后来她还以95 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第三个故事是:一位农夫在谷仓前面注视着一辆轻型卡车快速地开过他的土地。他14 岁的儿子正开着这辆车,由于年纪还小,他还不够资格考驾驶执照,但是他对汽车很着迷——似乎已经能够操纵一辆车子,因此农夫就准许他在农场里开这客货两用车,但是不准上外面的路。

但是突然间,农夫眼看着汽车翻到水沟里去,他大为惊慌,急忙跑到出事地点。他看到沟里有水,而他的儿子被压在车子下面,躺在那里,只有头的一部分露出水面。

这位农夫并不很高大,根据报纸上所说,他有170 公分高,70 公斤重。

但是他毫不犹豫地跳进水沟,把双手伸到车下,把车子抬了起来,足以让另一位跑来援助的工人把那失去知觉的孩子从下面拽出来。

当地的医生很快赶来了,给男孩检查一遍,只有一点皮肉伤,需要治疗,其他毫无损伤。

这个时候,农夫却开始觉得奇怪了起来,刚才他去抬车子的时候根本没有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抬得动,由于好奇,他就再试一次,结果根本就动不了那辆车子。医生说这是奇迹,他解释说身体机能对紧急状况产生反应时,肾上腺就大量分泌出激素,传到整个身体,产生出额外的能量。这就是他可提出来的唯一解释。

要分泌出那么多肾上腺激素,首先当然体内得产生那么多腺体。如果自身没有,任何危急都不足以使其分泌出来。由此可见,一个人通常都存有极大的潜在体力。这一类的事还告诉我们另一项更重要的事实,农夫在危急情况下产生一种超常的力量,并不仅是肉体反应,它还涉及到心智的精神的力量。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可能要淹死的时候,他的心智反应是要去救儿子,一心只要把压着儿子的卡车抬起来,而再也没有其它的想法。可以说是精神上的肾上腺引发出潜在的力量。而如果情况需要更大的体力,心智状态,就可以产生出更大的力量即潜能。(而在平常,那个农夫顶多只能举起1/10的重量)这是关于人类巨大的潜能的几个真实例子,狗急能够跳墙,人急能够爆发潜能。安东尼·罗宾指出,人在绝境或遇险的时候,往往会发挥出不寻常的能力。人没有退路,就会产生一股“爆发力”(这个农夫抬起汽车就属于“爆发力”),这种爆发力即潜能。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体能、智能、宗教经验、情绪反应等等。然而,由于情境上的限制,人只发挥了其1/10 的潜能。

潜能是人类最大而又开发得最少的宝藏!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根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开发了他蕴藏能力的1/10,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较,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科学家发现,人类贮存在脑内的能力大得惊人,人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要是人类能够发挥一大半的大脑功能,那么可以轻易地学会40 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 个博士学位。这种描述相当合理,一点也不夸张。

爱迪生小时候曾被学校教师认为愚笨而失去了在正规学校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他在母亲的帮助下,经过独特的心脑潜能的开发,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发明大王,一生完成2000 多种发明创造。他在留声机、电灯、电话、有声电影等许多项目上进行了开创性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的质量。这是人的潜能得到较好开发的一个典型。

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开发了人的无穷无尽的潜能。只要你抱着积极心态去开发你的潜能,你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相反,如果你抱着消极心态,不去开发自己的潜能,那你只有叹息命运不公,并且越消极越无能!每一个人的内部都有相当大的潜能。爱迪生曾经说:“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我们自己大吃一惊。”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相当科学的问题:“你一生有没有使自己惊奇过?”你有没有听过一只鹰自以为是鸡的寓言?寓言说,一天,一个喜欢冒险的男孩爬到父亲养鸡场附近的一座山上去,发现了一个鹰巢。他从巢里拿了一只鹰蛋,带回养鸡场,把鹰蛋和鸡蛋混在一起,让一只母鸡来孵。孵出来的小鸡群里有了一只小鹰。小鸡和小鹰一起长大,因而不知道自己除了是小鸡外还会是什么。起初它很满足,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

但是当它逐渐长大的时候,它心里就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它不时想:“我一定不只是一只鸡!”只是它一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直到有一天,一只了不起的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小鹰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特的新力量,感觉胸膛的心正猛烈地跳着。它抬头看着老鹰的时候,一种想法出现在心中:“养鸡场不是我呆的地方。我要飞上青天,栖息在山岩之上。”它从来没有飞过,但是它的内心里有着力量和天性。它展开了双翅,飞到一座矮山顶上。极为兴奋之下,它再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了青天,到了高山的顶峰,它发现了伟大的自己。

当然会有人说:“那不过是个很好的寓言而已。我既非鸡,也非鹰。我只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平凡的人。因此,我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或许这正是问题的所在——你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能够做出什么了不起的事来。这是实情,而且这是严重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只把自己钉在我们自我期望的范围以内。

但是人体内确实具有比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才气,更多的能力,更有效的机能。对此,安东尼·罗宾举了下面的例子:这是一则极富戏剧性的事,说的是战争期间一名海军水兵的事。这位脑筋清楚、思路条理分明的人使得身边的人无不感到惊奇,毫无疑问,他在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也使他自己惊奇不已。

现在我们来说这段故事。在二战期间,一艘美国驱逐舰停泊在某国的港湾,那天晚上万里无云,明月高照,一片宁静。一名士兵照例巡视全舰,突然停步站立不动,他看到一个乌黑的大东西在不远的水上浮动着。他惊骇地看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可能是从一处雷区脱离出来的,正随着退潮慢慢向着舰身中央漂来。

他抓起舰内通讯电话机,通知了值日官。而值日官马上快步跑来。他们也很快地通知了舰长,并且发出全舰戒备讯号,全舰立时动员了起来。

官兵都愕然地注视着那枚慢慢漂近的水雷,大家都了解眼前的状况,灾难即将来临。

军官立刻提出各种办法。他们该起锚走吗?不行,没有足够时间;发动引擎使水雷漂离开?不行,因为螺旋桨转动只会使水雷更快地漂向舰身;以枪炮引发水雷?也不行,因为那枚水雷太接近舰里面的弹药库。那么该怎么办呢?放下一支小艇,用一支长杆把水雷携走?这也不行。因为那是一枚触发水雷,同时也没有时间去拆下水雷的雷管。悲剧似乎是没有办法避免了。

突然,一名水兵想出了比所有军官所能想的更好的办法。“把消防水管拿来。”他大喊着。大家立刻明白这个办法有道理。他们向艇和水雷之间的海面喷水,制造一条水流,把水雷带向远方,然后再用舰炮引炸了水雷。

这位水兵真是了不起。他当然不凡——但是他却只是个凡人,不过他却具有在危机状况下冷静而正确思考的能力。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内部都有这种天赋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潜能。

安东尼·罗宾认为,不论有什么样的困难或危机影响到你的状况,只要你认为你行,你就能够处理和解决这些困难或危机。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就能发挥出你的潜能,并且因而产生有效的行动。

二  潜能是无穷无尽的

世界顶尖潜能大师安东尼·罗宾在心灵革命的课程中,为了证明人类的巨大的潜能曾做过下面的实验:那是一种赤足从火上走过的课程,在整堂课里,所有的学员必须得面对火红炽热的木炭所铺成的“火路”,然后大胆而勇敢地赤足走过。对于没有那种过火经验的人而言,那是极为骇人的场面,有的人会哭,有的人会叫,也有的人腿软,更有人发抖,甚至有人会哀求免去这种“考验”,不过最终所有的学员还是得走过这条路,因为没有经历过这场考验的人,就无法在随后的课程中得到最大的效果。

对此,安东尼·罗宾说:“我们当中很少有人有过赤足过火的经验,但却有不少人见过他人赤足过火的场面,特别是在寺庙的拜火祭典中。当我们看见过火之人平安走过火堆之后,总以为是神明在庇佑那些人,或是有人预先在火堆中做了手脚,殊不知过火行为只要在妥善安排而不是使诈的情况下,人人都能平安走过。”根据美国一些科学家对过火过程的观察与测试,发现不需要用跑,只要步行的速度够快,便不容易灼伤脚底。因为每当脚掌在接触火炭的瞬间,便会立即释放出汗水,形成一层绝缘体,在那层汗膜尚未蒸发前提起脚掌,汗水便会吸收先前的热量而化为蒸气消逝,因而使脚掌丝毫不受伤。

由于大多数人不了解人体的神奇机能,以无知来接触那些自己视为可怕的遭遇,便容易陷入畏缩不前的状态中。就算是真的无知吧,当那些研讨会的学员在咬紧牙关平安走过火堆后,他们整个观念会有很大的改变,因为原先认为必然做不到的事,竟然轻易可以实现,且于己毫发无损。原来“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多年来,人人都知道要用不到4 分钟的时间跑完一英里的路程是不可能的。生理学刊物上刊登的文章也证明,人类的体力无法达到这个极限。但是,罗杰·贝尼斯特却于1954 年打破了四分钟的记录。谁也没想到,不到两年,又有10 位运动员打破了这项记录。

这其实就证明了一个道理,人类的潜能能够一个突破接着一个突破。客观地说,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潜能的认识还很肤浅。但上面这个例子却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所谓的极限是可以突破的,人类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限的。

这个实验证明了一个道理: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量无穷,价值无比,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

安东尼·罗宾总结道,大自然赐给每个人以巨大的潜能,但由于没有进行各种智力训练,每个人的潜能从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并非大多数人命里注定不能成为爱因斯坦式的人物,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人人都是天才,至少天才身上的东西都可以在普通人身上找到萌芽。对此,安东尼·罗宾又举了爱因斯坦的例子。

爱因斯坦是举世公认的20 世纪科学巨匠。

他死后,对他的大脑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他的大脑无论是体积、重量,构造或细胞组织,与同龄的其他任何人一样,没有区别。

这充分说明,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并不在于他的大脑与众不同,用他生前自己的话说,在于超越平常人的勤奋和努力以及为科学事业忘我牺牲的精神。

世上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有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着我们去唤醒它,而这个巨人即潜能。上天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上天会给我们每个人无穷无尽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只要我们能将潜能发挥得当,我们也能成为爱因斯坦,也能成为爱迪生。无论别人对我们评价如何,无论我们年纪有多大,无论我们面前有多大阻力,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潜能,我们就能有所成就。事实上,世界本来属于我们,我们只要抹去身上的灰尘,无限的潜能就会像原子反应堆里的原子那样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就一定会有所作为,创造奇迹。

 

第二节  别压抑你的潜能

一  不要画地自限

安东尼·罗宾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年前,重量级拳王吉姆在例行训练途中看见一个渔夫正将鱼一条条地往上拉。但吉姆注意到,那渔夫总是将大鱼放回去,只留下小鱼。吉姆好奇地上前问那个渔夫为什么只留下小鱼,放回大鱼。渔夫答道:“老天,我真不愿这么做,但我实在别无选择,因为我只有一个小锅子。”在你大笑之前,罗宾提醒你,他实际是在讲你呢!许多时候当我们想到一个大的主意时,往往会告诉自己:“天啊!可别来个这么大的!我只有一个小锅子呢!”我们更常常自我安慰道:“更何况如果是一个好主意,别人早该想到了。就请赐给我一个小的吧!不要逼我走出舒适的小圈子,不要逼我流汗。”安东尼·罗宾指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面临许多害怕做不到的时刻,因而画地自限,使无限的潜能只化为有限的成就。

下面这个例子是关于这个道理的典型故事(两个推销员的故事)。有两个人,一个人一年到头挨家挨户推销产品,最后挣了两万元;另一个人花了一年时间设计并发动了一次技术改革,这一举动,使公司获利两千万元。俩人所花时间相等,可是第一个人总是担心银行的贷款,另一个人很快得到提升,同时拿到一笔数目相同的资金。

究其原因是两个人的努力程度不同,第一个人盲目地工作。他很勤奋,他很自觉,他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他满足了他的上司,他在工作上保证了他的后半生。

而第一个人只是在消磨时光。

另一个人则是使用时间。一年中他在工作时不仅动手,而且动脑。他把工作既当成任务也当成机遇。他意识到自己有成功的希望并潜心去发展它。

他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集中精力去发展他所做好的一切。他观察到在仅仅能干与干得十分成功之间没有多大区别,并决定去弥补这种差异。当他遇到困难,他没有诅咒,而是尽力解决;他寻找需求,力求给予满足;他注意到任何办公室里所做的事情都多以语言交流为基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他就开始学习掌握语言技巧;他发现事业上最有价值的能力莫过于在多数场合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所以他就潜心研究决策法;他明白不管做任何事情,办法都不只有一个,他会永远铭记这一点。

他尽力让别人需要自己,结果他成了必不可少的人。

第一个人并不因为缺乏努力拼搏精神而一直陷入困境——如果拼搏意味着咬紧牙关、紧锁双眉和愿意苦干的话,但他没有成功,因为他接受了别人给予的工作的局限性。

同样的惰性折磨着多数人,对于眼前的任务他们没有远虑。有人是因为不知如何应用自己具有的能力,有人尽管雄心勃勃,但对如何发挥这些能力却只有一个模糊概念。

这与其说是没有决心,倒不如说是缺乏想象力。对于采取哪些措施使他们感到迷惑,其结果是:他们常常对自己或对他人或对“制度”满腹牢骚,对自己的潜能画地自限,又因为不知如何消除这一影响而灰心丧气。

成功者总是重复着儿童读物《能干的小引擎》中的主题:“我想我能,我想我能。”人们常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筑起界线,要么他们就生活在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局限里。这些局限通常是家人朋友强加的,有些是自己强加的。他们同兄弟姐妹一起得到抚养,他们头脑中可能已经留下哥哥或姐姐的阴影,他们穿的是现成的旧衣。也许他们的父母动不动就开口骂人,或者漠不关心,或者一生忙碌,无暇给予他们每个孩子所需要的慈爱、关心和鼓励。结果,他们缺乏自信心,难以表达自己,也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

对此,安东尼·罗宾指出,我们中有很多人给自己套上限制,我们在一生中不会超过父母,我们反应迟钝,我们缺乏别人拥有的潜能和精力。那么无疑我们就承认我们实现不了一些目标。

你可能一直认为你现在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现实的一切不可超越,不管你持有此观点的时间多长,你都是错的。你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来改进自己的生活。我们中的许多人应更为成功,但我们在生活中失去很多,因为我们会安于现状,这比我们能取得的一切少得多。

 

但是,首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你必须见那个可能的你。

罗宾常常谈起这个故事:有个乞丐每天都在街上坐着,他的对面是个艺术家的画室。艺术家从窗口给乞丐画了一幅肖像,有一天叫他去看这幅画。

刚开始,乞丐没认出是他自己。接着,他慢慢认出来了,他半信半疑地问:“那是我?那可能是我吗?”“那是我所见到的那个人。”艺术家答道。

乞丐盯着画看了好一会,然后说:“如果那是你见到的人,那么,他就会是我。”靠呼口号就想保证我们能比现在好得多,这是办不到的,这一点千真万确。有不少故事描写人们生活在自己的潜能之中,通过行动,他们踏上了平坦的大道。

二  年龄与潜能没有直接的联系

你一定常听人说,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迅速浏览一下历史,你会发觉这句话的确不差。举例来说,林登伯格在25 岁时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直飞大西洋到巴黎的人;约翰·保罗钟斯在22 岁时就当上海军上校;拿破仑在23 岁以前就已经是炮兵队队长;爱伦坡18 岁时已经是举世闻名的诗人;崔西·奥斯汀16 岁就赢得了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冠军;亚历山大大帝26 岁时征服了当时已知的世界;艾利·惠特尼28 岁时成功地改造了轧棉机。我们也常听到5 岁的天才孩童解决了令大学教授迷惑的数学公式。在30 岁前完成不凡之举的人实在是不可胜数。

这证明了我们的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世界。这句话对吗?我们将证明这世界也属于老年人,甚至中年人。事实上,这个世界是属于“你”的世界,不论你年龄多大。

柯马多尔一直到70 岁时才被世人公认为铁路大王,他88 岁高龄时,还是当时铁路界最活跃的人;苏格拉底80 岁时开始学音乐;巴斯卡在60 岁时发现狂犬病医疗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也年逾50;伏尔泰、牛顿、斯宾塞,以及汤玛士·杰佛逊都在80 岁之后到达智慧的巅峰。摩西祖母在90 岁后才获得名望和成功;伽利略在73 岁时才发现月球每天、每月的盈亏..,这样的例子不可胜数,而蒂尔达就是一个不服老的典型。

蒂尔达生长在田纳西州东部的山区。她一直在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念书到八年级,结果因为当地没有高中,她又念了一年八年级。后来她作了一所教会学校的厨子。就在那时,她决心要重回学校念书。当她去高中注册时已经32 岁了——有丈夫、三个孩子、工作,以及一个家需要照顾——五年后她毕业了,后来又拿到一张大学文凭。

蒂尔达希望帮助山区的孩子,使他们不再遭遇自己过去的问题。她想为他们建立学校,但她没有基金也没有教室,因此蒂尔达自愿免费在露天教书;接着她又为一个儿童发展中心筹募到经费,那个中心在有26%失业率的镇上雇用了600 名员工。当蒂尔达在华盛顿获得“杰佛逊公共服务优异奖”时说:“每个人都有才能。如果我能做到,你也能。”人生的成就并非决定于你的遭遇如何,而是决定于你面对遭遇时的态度。

95 岁的海伦说:就算是拿不到文凭,她的高中生活依然是生命中非常美好的一页。当年她和其他五个同学因为学校的缘故,一直没有收到文凭。但是海伦最后还是领到了文凭。1983 年5 月,海伦太太,这位缅因州南汤玛士顿城最老的居民,也是她那一届高中唯一健在的毕业生,终于领到了文凭——一张迟了76 年的文凭。

一个人编织梦想,学习新知识,甚至改变生活型态都永远不嫌太迟。

卡尔在64 岁时决定改行。他由原来非常成功的租车业转行当顾问。他的目标是将他的服务卖给10 位顾客,1983 年3 月时卡尔就达到这个目标了。

如今他发行了一份月报,辅导1200 位订户。他每年平均在全国各地的研讨会演讲一百次。卡尔目前已经75 岁了。

编织梦想,学习新知识,改变生活型态永远不嫌迟。人们永远可以编出各种理由——太老、太年轻,或者性别、年龄不对。开创生活虽然不是很容易,但却能带给你无穷的回报。你无法使时光停止,但是可以停止消极悲观的思想,立即开始运用自己的潜能,你就能得到你所追寻的。

三  不要让别人的评价左右你的潜能

安东尼·罗宾说得好,人类生来是为了成就事业,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颗伟大的种子。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你。你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有能力创造美好事物。

然而,如果你只听到别人说你不够资格,你多半会相信他们的话。如果别人不断告诉你,要赢得大家的认可,你也一定会照着去做。如果别人每天告诉你,你是二等公民,你很可能会开始同意他的话。传道士比尔在监狱传福音时得知,有90%的犯人,他们的父母都经常告诉他们,不论他们如何努力,到头来总会又回到监狱!汤姆·穆勒的一本书中提到一个叫爱米的年轻女孩,她在学校一直保持A 的成绩。如果得到B,她的父母就会十分沮丧。爱米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中说道:“如果我得不到A,我就是一个失败的人。”这句话正是她书中的一部分。外在环境灌输给我们的观念,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

佛兰在1961 年加入了职业足球队。专家给他的评价实在不怎么令人兴奋,但是他是唯一不相信外界评价的人。

那份评价报告说他“做总指挥身材嫌太小,双脚动作太慢,而且太弱——无法承受处罚”。读了这份专家报道后,你可能认为这位年轻人应该放弃竞争激烈的足球生涯,求取一份平稳的工作。

如果你读了一份有关自己的如此报道,会作何感想呢?但佛兰是位有决心的人。他不但成功地留在球队,而且在短期内成为最佳球员。他不但成为第一控球手,还获得最佳夺球手和最佳传球手的美誉。

事实上,佛兰不仅是美国足球联赛中任期最长的一位控球手,他的传球码数更超过足球史上任何一位控球手。这位明尼苏达州维京队的佛兰的确是美国足球史上了不起的球员。

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即使外界给你不好的评价,你也不要放弃自己。

毕竟你是唯一能够决定如何开发自己潜能的人。

四  超越缺陷就能发挥潜能

芭芭拉·史翠珊是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年轻时她不断追求影视艺术上的成功,当时她希望有人能让她上台。但他们都拒绝了她,并强调地说道:“你,也想当明星?也不听听你那口音,再瞧瞧你那鼻子!”她怒冲冲地向他们说道:“你们会遗憾的!走着瞧,你们会遗憾的!”后来,事实证明他们判断失误,因为她成了当代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但这一切就因为她藐视自己的缺陷。你能超越你的缺陷吗?富兰克林·罗斯福就能。

8 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一个脆弱胆小的男孩,脸上显露着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像喘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颤动不已,回答得含糊且不连贯,然后颓废地坐下来,如果他有好看的面孔,也许就会好一点,但他却是暴牙齿。

像他这样的小孩,自我感觉一定很敏锐,回避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但富兰克林·罗斯福却不是这样。他虽然有些缺陷,但他从不自怜自爱,而相反,他相信自己,他有一种积极、奋发、乐观、进取的心态,激发了他的奋发精神。

他的缺陷促使他更努力地去奋斗,他不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便减低了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他的惧怕。而他就是凭着这种奋斗精神,凭着这种PMA(积极心态),而终于成为美国总统。

他不因自己的缺陷而气馁,他甚至加以利用,变其为资本、变为扶梯而爬到成功的巅峰。在他的晚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陷。美国人民都爱他,他成为美国第一个最得人心的总统,这种情况是以前未曾有过的。

他的成功是何等神奇、伟大。然而先天加在他身上的缺陷又是何等的严重,但他却能毫不灰心地干下去,直到成功的日子到来。

像他这样的人,如果停止奋斗而自甘堕落,则是相当自然而平常的事!但是他却不这么做。假使他极为注意身体的缺陷,或许他会花费许多时间去洗“温泉”、“矿泉水”,服用“维他命”,并花时间航海旅行,坐在甲板的睡椅上,希望恢复自己的健康。

他不把自己当作婴孩看待,而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看见别的强壮的孩子玩游戏、游泳、骑马,玩耍或进行其它一些激烈的活动,使自己变为最刻苦耐劳的典范。他看见别的孩子刚毅的态度对付困难,用以克服惧怕的情形时,他也就用一种探险的精神,去对付所遇到的可怕的环境。如此,他也觉得自己勇敢了。当他和别人在一起时,他觉得他喜欢他们,并不愿意回避他们。由于他对人感兴趣,自卑的感觉便无从发生。他觉得当他用“快乐”这两个字去接待别人时,就不觉得惧怕别人了。

在他未进大学之前,已由自己不断的努力,有系统的运动和生活,将健康和精力恢复得很好了。他利用假期在亚利桑那追赶牛群;在落基山猎熊;在非洲打狮子,使自己变得强壮有力。有人会疑心这位西班牙战争中马队的领袖罗斯福的精力吗?或是有人对于他的勇敢发生过疑问吗?然而千真万确,罗斯福便是那个曾经体弱胆怯的小孩。

罗斯福发挥潜能方式是何等的简单,然而却又是何等的有效!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实行的。

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他的努力奋斗和自信自强。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自怜自卑,他相信自己,不低估自己的潜能,正是他这种积极的心态激励他去努力奋斗,最后终于从不幸的环境中找到了发挥潜能的秘诀。推而广之,不但缺陷可以超越,不利的环境同样可以超越。

有一位住在佛州的快乐农夫,由于超越了不利环境,他甚至把一个毒柠檬做成了柠檬水。当他买下那片农场的时候,他觉得非常颓丧。那块地坏得使他既不能种水果,也不能养猪,能生长的只有白杨树及响尾蛇。然后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要把他所有的变作一种资产——他要利用那些响尾蛇。他的做法使每一个人都很吃惊,因为他开始做响尾蛇肉罐头。几年后,人们发现每年来参观他的响尾蛇农场的游客差不多有两万人。他的生意做得非常大。由他养的响尾蛇所取出来的蛇毒,运送到各大药厂去做蛇毒的血清;响尾蛇皮以很高的价钱卖出去做女人的鞋子和皮包;装着响尾蛇肉的罐头送到全世界各地的顾客手里;为了纪念这位超越不利因素的农夫,这个村子后来改名为佛州响尾蛇村。

已故的威·波里索,也就是《十二个以人力胜天的人》一书的作者,他曾经这样说过:“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把你的收入拿来算作资本。

任何一个傻子都会这样做,但真正重要的事是要从你的损失里去获利。这就需要有才智才行,而这一点也正是一个聪明人和一个傻子的真正区别。”波里索说这段话的时候,刚在一次火车失事中摔断了一条腿。还有一个断掉两条腿的人,他的名字叫班·符特生。记者是在乔治亚州大西洋城一家旅馆的电梯里碰到他的。在记者踏入电梯的时候,他们注意到这个看上去非常开心的人,他的两条腿都断了,坐在一张放在电梯角落里的轮椅上。当电梯停在他要去的那一层楼时,他很开心地问记者是否可以往旁边让一下,让他转动他的椅子。“真对不起,”他说,“这样麻烦您。”——他说话的时候脸上露出一种非常温和的微笑。

“事情发生在1929 年,”他微笑地说,“我砍了一大堆胡桃树的枝干,准备做我的菜园里豆子的撑架。我把那些胡桃木枝子装在我的福特车上,开车回家,突然间,一根树枝滑到车上,卡在引擎里,恰好是在车子急转弯的时候。车子冲出路外,把我撞在树上。我的脊椎受了伤,两条腿都麻痹了。

“出事的那年我才24 岁,从那以后就从来没有走过一步路。”才24 岁就被判终身坐着轮椅过活。当问他怎么能够这样勇敢地接受这个事实,他说:“我以前并不能这样。”他说他当时充满了愤恨和难过,抱怨他的命运,可是时间仍一年年地过去,他终于发现愤恨使他什么也做不成,只能产生一种恶劣态度。“我终于了解到。”他说,“大家都对我很好,很有礼貌,所以我至少应该做到的是,对别人也很有礼貌。”有人问他,经过了这么多年以后,他是否还觉得他所碰到的那一次意外是一次很可怕的不幸?他很快地说:“不会了,”他说,“我现在几乎很庆幸有过那一次事情。”当他克服了当时的震惊和悔恨之后,就开始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他开始看书,对好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喜爱,他说,在14 年里,他至少念了1400 多本书,这些书为他带来很新的境界,使他的生活比他以前所想到的更为丰富。

他开始聆听很多好音乐,以前让他觉得烦闷的伟大的交响曲,现在都能使他非常地感动。可是最大的改变是,他现在有时间去思考。“有生以来第一次,”他说:“我能让自己仔细地看看这个世界,有了真正的价值观念。

我开始了解,以往我所追求的事情,很大部分在实际上连一点价值也没有。”看书的结果,使他对政治有了兴趣。他研究公共问题,坐着他的轮椅去发表演说,由此认识了很多人,很多人也由此认识他。后来,班·符特生——仍然坐着他的轮椅——当上了乔治亚州政府的秘书长。

愈研究那些有成就者的事业,就愈加深刻地感觉到,他们之中有非常多的人之所以会发挥潜能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开始的时候有一些会阻碍他们发挥潜能的缺陷,促使他们加倍地努力而得到更多的报偿。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我们的缺陷对我们有意外的帮助。”不错,很可能密尔顿就是因为瞎了眼,才写出这么好的诗篇来,而贝多芬就是因为聋了,才作出这么好的曲子。

海伦·凯勒之所以能有光辉的成就,也就是是因为她的瞎和聋。

如果柴可夫斯基不是那么的痛苦——而且他那个悲剧性的婚姻几乎使他濒临自杀的边缘——如果他自己的生活不是那么的悲惨,他也许永远不能写出那首不朽的《悲怆交响曲》。

如果陀思妥也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生活不是那样的曲折,他们可能也永远写不出那些不朽的小说。

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在他那本《洞视一切》的书中说,“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人有一句俗话,我们都可以拿来鼓励自己,北风造成维京人。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有一个很有安全感而很舒服的生活,没有任何困难,舒适与清闲,这些就能够使人变成好人并且变得很快乐呢?正相反,那些可怜自己的人会继续地可怜他们自己,即使舒舒服服躺在一个大垫子上的时候也不例外。在历史上,一个人的性格和他的幸福,却来自各地不同的环境;好的、坏的,各种不同的环境,只要他们肩负起他们个人的责任。

五  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个牧师正在为讲道词伤脑筋,他的太太出去买东西了,外面下着雨,小儿子又烦躁不安,无事可做。后来他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顺手翻一翻,看到一张色彩鲜丽的巨幅图画,那是一张世界地图。他于是把这一页撕下来,把它撕成小片,丢到客厅地板上说:“强尼,你把它拼起来,我就给你两毛五分钱。”牧师心想他至少会忙上半天,谁知不到十分钟,他书房就响起了敲门声,他儿子已经拼好了。牧师真是惊讶万分,强尼居然这么快就拼好了。每一片纸头都整整齐齐地排在一起,整张地图又恢复了原状。

“儿子啊,怎么这么快就拼好啦?”牧师问。

“噢,”强尼说:“很简单呀!这张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图画。我先把一张纸放在下面,把人的图画放在上面拼起来,再放一张纸在拼好的图上面,然后翻过来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拼得对,地图也该拼得对才是。”牧师忍不住笑起来,给他一个两毛五分的镍币。“你把明天讲道的题也给了我了。”他说:“假使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这个故事意义非常深刻: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环境,想力求改变,则首先应该改变自己。即如果你是对的,则你的世界也是对的。你认为你行,则你就能发挥潜能,你就能成功。换句话说,只要你有信念,你就能发挥出你的潜能。

安东尼·罗宾说得好,对潜能的强烈信念是世界上最强的力量之一。

12 岁的牧羊女贞德就相信自己能够率领法国军队抵抗英国。她的信念如此强烈,17 岁时她到查理王子面前说明她的信念,查理王子被她说服了,给了她一套盔甲和一支军队。贞德领导法军打败了向来未尝败绩的英军。

让我们再重复一遍,对潜能的强烈信念是世上最强的力量之一,不论情况多恶劣,障碍多难克服,你的信念都会告诉你,其中必有解决之道。你的盔甲可能是听诊器、打字机或是麦克风;你的宝剑可能是耐心、不自私或者永不懈怠的态度。

成功是由一群平凡的人以不平凡的决心达到的,但这并不简单,有价值的成就通常都不容易取得。一位心理学家说,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皆因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对潜能的产生强烈信念。

威伯福斯

就是一位对潜能有着强烈信念的人。英国政治家威伯福斯厌恶自己矮小,名作家威斯韦尔有一次去听威伯福斯演讲,事后对人说:“我看他在台上真是小不点儿,但是听他演说,越说似乎人越大,到后来竟成了巨人。”这奇矮的人终生病弱。医生叫他吸鸦片烟,以维持生命,历时20 年,他却有本领不增加每日吸食的剂量。他反对奴隶贸易,英国废止奴隶贸易制度,多半是他的功劳。

 

历史上最激励人的成功事迹,多半是身有缺陷或境遇困难,但仍勇往直前的人谱写的。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有一次在巴黎举行演奏会,一曲未终,一根弦突然断掉。他不动声色,继续用三根弦奏完全曲。事实上,这就是人生——只要你对潜能有强烈的信念,就能用其余三根弦奏完人生。

 


第三节  相信“能”的人就会赢

“日复一日,我会在各方面干得越来越好。”这是法国心理疗法专家埃米尔·库埃的名言。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和美国,这句话被成千上万的英国人反复叨念。

“日复一日,我会在各方面干得越来越好。”当时,这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人们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重复这句话,每当头脑中闪现这一想法时也重复这句话。他们相信这样做能够增强头脑意识、调动身体活力、为事业和生活的成功作准备。

这就是今天积极思维的早期雏型,曾经风行一时。

埃米尔·库埃并非是第一个提出此观点的人。在这一方面,他的前辈芸芸,多不胜数,其中一人名叫塞缪尔·斯迈尔斯,他的著作《自助:对性格和行为的描述》在1895 年发表后,一时在英国成了人们喜读的畅销书。

1908 年,英国小说家兼戏剧家阿诺德·贝内特发表了《怎样度过一天二十四小时》一书,接着,十几本类似的书接二连三地出版,从不同的角度利用应用心理学向人们提供了幸福和成功。当传教士诺曼·温森特·皮尔发表了以宗教为基础的说教自助书籍时,这一趋势达到了高潮。

皮尔是纽约市马布尔联合教会的名誉牧师,在本世纪40 年代,他用《积极思维的力量》一书传播这一概念。不久,他的追随者和仿效者陡然激增起来。

这位牧师的灵丹妙药是精练的基督教义与大众心理学的混合物,是《圣经》中的警世良言与简单的自助精神结合的产物。可是,它被当作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它的有效绝对不是因为上帝的保证。热心的人们每天都要把使徒保罗的话认真重复十遍:“耶稣基督使我坚强,通过他我能做成任何事情。”他们还被告诫:“遵循上帝成功的法则,你就永远不会失败。”

一  相信自己

人们一次次地满怀热情,梦想打破身处其中的陈规,但是他们迟迟没有行动,不久,梦想消逝殆尽,计划彻底失败,他们再次陷入摸索之中,没有取得明显存在于潜能中的一切。

他们不停地下决心:“总有一天,我会做这做那..。”但遗憾的是,那一天总是不到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有道理,你说得对,但我怎样才能相信自己呢?我要怎样才能变得更好呢?”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开始就不要去想3.5 英里的长跑,不要想着当总裁,也不要想着去垄断大市场。去解决近在眼前的挑战,不要把眼光抛向最高的工作,而是抛向下一件事,要到一个遥远的城市旅行,你得开始第一步。

所有巨大的成就都是很简单的,观看海鸥飞翔你会驾驶飞机;开一家自行车店,你会逐渐发展大规模汽车生产线;学习乘法表,你会开始发现相对论。

当然,“希望不等于结果”,这就是关键。你必须行动,你必须走出第一步。你必须静坐下来与自己谈一谈。

“我想有多大的成功?”“我有决心让自己去努力获得这些成功吗?“对我来说,那有可能吗?”沉思一会,你便会意识到,一生中曾有很多次,在对某事感到没有多大作为时你决定改变它们:成千上万的人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健康,并一直坚持不断。

成千上万的人吃高胆固醇的食物,结果他们永远减轻不了体重。

有人在吃中餐时不再要双份马丁尼酒,或者在周五晚上不再把整箱的啤酒扛回家。

还有人发誓对配偶更体贴或对家里人考虑更周到,或者花更多时间同孩子呆在一块,而且,他们都这样做了。

其结果是:他们的生活有了改善。

这些将决心变为现实的例子证明了下决心改变自己并非少见,把决心实现出来也并非罕见。以前,也许我们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这没关系。但问题的关键是:只要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我们就会采取行动而且会达到目的。

对此,安东尼·罗宾又提起的就是海伦·凯勒的故事,她从小双目失明,又聋又哑,她靠用手触摸、用嘴尝味、用鼻嗅闻,来熟悉周围黑暗沉寂的世界。看起来那局限之大她简直无可奈何。你怎么去教一个听不见的人?她不会说话,你怎么知道她需要什么?她既看不见又听不见,可是她到底是怎样知道你在哪儿的?海伦·凯勒在精神上不屈服于这种清冷生活。由于连诅咒和抱怨都不可能,她只好用身体的剧烈晃动对父母和周围的人发脾气,来说明她心灰意冷的心境。看来她命中注定要在与世隔绝的无声世界里绝望地度过一生。

可是,一个卓越非凡的年轻女子闯进了她的生活,此人可以看作生活中的强人,她就是安妮·沙利文。

海伦·凯勒的父母雇用了她,让她来排除女儿的孤独、抚平她的怒气,因为这一切已让他们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安妮·沙利文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困难,也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几乎毫无希望可言,可是她仍暗下决心去教这个孩子,让她同自己无法到达的世界进行交流。这是同明显不可能的事情进行的一场厮杀,其挫折和失望能让最坚强的人气馁、却步,可是她却默默忍受下来,而且数月一直如此。

她只是拒绝失败。

突然有一天,当太多的失望令人灰心丧气,而希望好象永远不会降临时,海伦发出了一声表示理解的声音,这一切都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她在作出第一个反应后,就像蓓蕾一样开放了。

海伦·凯勒的潜能被心中的另一个信仰所挖掘而开始开发,她进展缓慢、饱受痛苦,有时停止不前,但她继续努力,终于成为世界各国尊敬的作家、演说家和坚毅勇敢的光辉榜样。她本可以轻易地成为被安慰者,去“诅咒上帝然后死去”,可是她却有不同的选择,她要战胜自己的缺陷而不向它让步屈服。

那么,面对我们的相对微小的不利条件,我们也都能办到。

二  如何才能相信自己

你怎样才会相信你自己?先看看你的周围,你所认识的那些成功者在基本技能方面完全不一样吗?或者是他们用自己仅有的能力做了更多的事?世界上虽然不乏出类拔萃之人,有的还是天才,但绝大多数却是与你相似的人,他们只是所下决心更大,工作更加刻苦、或者对自己的责任和挑战思考更多。

不要由于下列条件把你自己排除在外:因为你接受的教育仅仅是中学教育。我们可以用那些从没有机会念大学的特别成功者的故事来写成一本书。

因为你有成功的机遇但你却让它吹了。许多成功的人们当年奋斗时也曾失败,他们一直感激那一天,是失败给他们打开了成功的大门,不然他们根本无法接近这些大门。

因为你长得不吸引人。现在活着的妇女有哪位外表比德蕾莎修女更不具吸引力但却比她更受人尊敬?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潜力,超过你的同事,超越你的理想,这些并非徒劳的信念。

但首先你必须能够看见自己实施这些信念,你必须相信可能的你。对此,安东尼·罗宾讲了下面的故事。

12 岁时,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星期天下午,美国学者查尔斯在纸上胡涂乱画,画了一幅菲力猫,它是大家所喜欢的喜剧连环漫画上的角色。把书拿给了父亲。当时这样做有点鲁莽,因为每到星期天下午他就拿着一大堆阅读材料和一袋无花果独自躲到他们家所谓的客厅里,关上门去忙他的事。他不喜欢有人打扰。

但这个星期天下午,他却把报纸放到一边,仔细地看着这幅画。“棒极了,查克,这画是你徒手画的吗?”“是的。”他认真打量着画,点着头表示赞赏,查尔斯在一边激动得全身发抖。父亲几乎从没说过表扬的话,很少鼓励他们五兄妹。他把画还给查尔斯,重新拿起他的报纸。“在绘画上你很有天赋,坚持下去!”从那天起,查尔斯看见什么就画什么,把练习本都画满了,对老师所教的东西毫不在乎。

父亲离家后,查尔斯只有自己想办法过日子,并时常给他寄去一些认为吸引他的素描画并眼巴巴地等着他的回信。他很少写信,但当他回信时,其中的任何表扬都让查尔斯兴奋几个星期。

在经济大萧条那段最困难时期,父亲去世了,除了福利金,查尔斯没有别的经济收入,他17 岁时只好离开学校。受到父亲留给的话语鼓励,画了三幅画,画的都是多伦多枫乐曲棍球队里声名大噪的“少年队员”琼·普里穆、哈尔维、“二流球手”杰克逊和查克·康纳彻,并且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把画交给了当时《多伦多环球邮政报》的体育编辑迈克·洛登。第二天他便雇用了查尔斯,在接着的四年里,每天都给《环球邮报》体育版画上一幅画。

那是查尔斯的第一份工作。

三  想象自己成功

在开始一段行程之前,你必须弄清你身处何方,这是个基本准则。你可能在头脑里想好了目的地,手上拿着地图,但除非你知道你现在置身于地图上的哪一点,你才能到达目的地。

所以,在你开始到达自己的目标以前,列一张个人清单,写明自己处于什么情况中,想到哪里去,要勇敢地解剖自己。你的态度、行动、外表以及限制你成功的背景如何?你有何技能而且需要怎样行进?能改变你生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用想象的技巧。

想象是一种创造行为,通过它,你就可以组成思维形象,它能看清头脑里的某些东西。第一个目标就是看你自己,任何时候,就像你现在一样。

一开始就把自己想象成处于各种具体的情况中,给自己幻想出一种思维形象:忙于繁杂工作或在工作场地作记录。

在办公室问候某人。

同上司或同事交谈。

参加销售会议。

吃午饭时同顾客谈生意。

有意去回忆你在最近工作中的行为和态度。你看见了什么?你曾见到某人泰然自若、十分自信或见到某人忐忑不安吗?此人给你留下的是自信的印象,还是犹豫不决?焦虑不安和缺乏自信的暗示?接着,改变这种形象,试着想象自己处在自己喜欢的境况中,然后想象自己就是那个人。了解运动员如何使用想象来促进他们的动作就能帮助你做到这一点。

汉城奥运会时一个跳高选手就是这样做的,他当时在准备刷新纪录。随着电视镜头的移动,你可看清他的嘴唇在动,就好像在自言自语,这种身体语言暗示着他想象自己跑向横竿、屈曲双腿、扭动身体,就好像他在想着一系列动作一样。他坚毅地点了点头,他准备好了。

摄影机移近了,你看见镜头对准了该选手的脸部。当他点燃思维的引信时他咬紧了牙关,接着是有力的几大步助跑,不断加快速度,提腿、弓腰,最后成功地越过横杆。

发生了什么啦?这位跳高选手两次过了那一高度——一次是在他的想象中,另一次是在观众眼里看到它发生的。

“多大的压力啊!”你会这样感叹道,“他仅有一次机会,他必须让它成功才行。”不对,他先在想象中看到它成功了,这给了他信心,让他在现实中成功。

四  练习去想象

要练习去想象,这有两点益处:它能使你有准备去应付某种情况,另外,这实际上是一次排练。任何剧团在没有排练的情况下绝对不会演出。排练是经历的提前显现。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是因为每次你做什么事都几乎总是先把它练得更好。

这里在说不管人们做什么都要先想象一下吗?当然不是。想象一定要在有准备之后,跳高选手能够想象他取得成功是因为他自己有所准备。

“可是,”你会这样反驳,“有关想象的这一高招不就变成了瞎吹牛了?跳高选手根本不需要想象他的成功,通过几个阶段的艰苦训练,他已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尽管他进行训练,尽管他有娴熟的技巧,他也十分清楚在某种情况下仍会失误,他还必须消除那种使人分心的疑虑。通过想象自己能够跨越横竿,他就能增强信心,改进自己的动作。他一直对自己说:“这一点我能办到,以前我成功过,现在我再来一次。”想象其实只是寻找自己的注意力并把它集中起来的一种手段,是提醒你什么是正确的手段,是增加哪方面的知识并利用该知识的手段。

五  作为准备的想象

安东尼·罗宾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不论何时有重要的约会,他都会使用。

在此,为了描述起见,我们以生意午餐会为例。

首先,罗宾作好准备,他作好讨论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其次,他早早地到达会议地点。就像我们一样,他了解去赴重要的约会时,没有什么比迟到更令人丧失信心的了。因为你迟到了,就会窘迫失态、满头大汗。开会时你不会集中注意力;相反,你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心里想着如何为自己的迟到找借口。

于是,罗宾总是提前十分钟到达开会地点,并把它当成固定不变的习惯。

他每次并不直接走到会议桌旁,而是到洗手间去,然后察看自己的仪表。这样做好以后,他的头脑就不会被外界的忧虑所困扰,他就能集中思想注意会议及其目的。

罗宾回忆将与他共进午餐的人的姓名以便能在问候时使用,深深地吸气、长长地呼气、有意识地放松,想象自己走近餐桌,向在座的各位打招呼、点菜、闲谈。一会儿后就提出要讨论的话题。

无庸置疑,如果他不提前作准备工作,不考虑他们的谈话可能引导的方向,那么他的那种准备手段也不会起作用。

六  使用这一技巧

你怎样使用这一技巧?首先要意识到如果没有刻苦工作为基础,想象便毫无作用。如果你没有作好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你会发现想象自己成功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在谈生意或社交时感到不适应而受挫并由此常常感到坐立不安,很可能是你没有作好准备工作以增强自己的信心。没有什么比了解你的同事更能增强你的信心。一旦你为了成功而要把自己武装起来时,你就会发现你所缺乏的自信。

如果海伦·凯勒这个有那么多不利因素几乎无法生活下去的女孩,也能使自己变成奋发上进、令人鼓舞的人物,那么你为什么不能改善自己的条件?这在一夜之间就会出现吗?当然不会。

如果你全身心地投入,它会出现吗?当然会。

 

相信你自己,相信你的潜能,想象自己在经营这个公司而不是为它效劳,要超过你的同事,去实现哪怕是最荒诞的梦想,这些都不是毫无价值的空想。

但是,首先你必须想象自己在这样做。

七  到达新的地平线

美国作家查尔斯到了55 岁时还从没写过小说,也不打算这样做。在向一个国际财团申请电缆电视网执照时他才有了这样的想法。当时,一个在管理部门的朋友打电话来,说他的申请可能被拒绝,查尔斯突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今后怎么办?”查阅了一些卷宗后,查尔斯偶尔为自己写下备忘录,其中是十几句字体潦草的句子,写下了一部电影的基本情节。他在办公室里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思索着是否该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最后拿起话筒,给他的朋友、小说家阿瑟·黑利挂了个电话。

“阿瑟,”查尔斯说,“我有一个自认为不寻常的想法,我准备把它写成电影。我怎样才能把它交到某个经纪人或制片商或任何能使它拍成电影的人手里?”“查尔斯,那条路子成功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即使你找到某人采用你的想法并把它变为现实,我猜想你的这个故事梗概所得的报酬也不会很大。你确信那真是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吗?”“是的。”“那么,如果你确信,哦,提醒你,你一定要确信,为它押上一年时间的赌注。把它写成小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会从小说中得到收入,如果很成功,你就能把它卖给制片商,得到更多的钱,这是故事梗概远远不能做到的。”查尔斯放下话筒,漫步走了好长一段路:“我有写小说的天赋和耐心吗?”当他这样沉思时,他越来越有信心办成。他看见自己进行调查、安排情节、描写人物、开始撰写、然后润色..他要为它赌上一年时间。

一年零三个月后小说完成了,它在加拿大的麦克莱兰和斯图尔特公司得到出版,在美国的西蒙公司、舒斯特和艾玛袖珍图书公司得到出版,在大不列颠、意大利、荷兰、日本和阿根廷得到出版。结果,它被拍成电影——《绑架总统》,由威廉·沙特纳、哈尔·霍尔布鲁克、阿瓦·加德纳和凡·约翰逊主演。此后,查尔斯写了五部小说。

对此,安东尼·罗宾指出,任何人只要下大决心、坚持不懈、按部就班刻苦工作就能获得一切吗?当然不是。但是,假如你有想象自己成功的愿望、奉献和能力,你就会获得比你梦想的要多得多的成功。

 
第二章  充分挖掘潜能

没有什么是训练做不到的,也没有什么是训练所不能实现的。

训练能化野性为驯良,使粗野变柔和,把凡人提升为天使。

潜能训练能唤醒你心中沉睡的巨人。

潜能训练会让你惊奇。

第一节 实践才能激发潜能

一  潜能有待我们自己去开发

有句话说得好,你自己的水要你挑,你自己的木材要你去砍。同样道理,你的潜能有待自己去开发。

潜能激励专家魏特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开发潜能时,没有人会带你去钓鱼。

魏特利有幸在年少时,便学会了自立自强。他父亲在二次大战时身在国外,当他九岁时,成为家中长子。在圣地亚哥他家附近,有一个陆军制空炮兵团,驻扎的士兵和他成了好友,以消磨无聊的闲暇时间。他们会送魏特利一些军中纪念品,像陆军伪装钢盔、枪带及军用水壶,魏特利则以糖果、杂志,或邀请他们来家中吃便饭,作为回赠。当时大家都是如此。魏特利家并不富裕,无法供应丰盛的食物,但基本上衣食无缺。他们从未饿着肚子上床,他母亲总是使仅有的几件衣裳,洁净如新。

魏特利永难忘怀那一天,从那一天之后起,他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开发潜能时,没人会带你去钓鱼。他回忆道:“那天我的一位士兵朋友说:‘星期天上午五点,我带你到船上钓鱼。’我雀跃不已,高兴地回答:‘哇哈!我好想去。我甚至从未靠近过一艘船,我总是在桥上、防波堤上,或岩石上垂钓。眼看着一艘艘船开往海中,真令人羡慕!我总是梦想,有一天我能在船上钓鱼。噢,太感谢你了!我要告诉我妈妈,下星期六请你过来吃晚饭。’“周六晚上我兴奋地和衣上床,为了确保不会迟到,还穿着网球鞋。我在床上无法入眠,幻想着海中的石斑鱼和梭鱼,在天花板上游来游去。清晨三点,我爬出卧房窗口,备好鱼具箱,另外还带备用的鱼钩及鱼线,将钓竿上的轴上好油。带了两份花生酱和果酱三明治。四点整,我就准备出发了。

钓竿、鱼具箱、午餐及满腔热情,一切就绪——坐在我家门外的路边,摸黑等待着我的士兵朋友出现。

“但他失约了。

“那可能就是我一生中,学会要自立自强的关键时刻。

“我没有因此对人的真诚产生怀疑或自怜自艾,也没有爬回床上生闷气或懊恼不已,向母亲、兄弟姊妹及朋友诉苦,说那家伙没来,失约了。相反的,我跑到附近汽车戏院空地上的售货摊,花光我帮人除草所赚的钱,买了那双上星期在那儿看过、补缀过的单人橡胶救生艇。近午时分,我才将橡皮艇吹满气,我把它顶在头上,里头放着钓鱼的用具,活像个原始狩猎队。我摇着桨,滑入水中,假装我将启动一艘豪华大油轮,航向海洋。我钓到一些鱼,享受了我的三明治,用军用水壶喝了些果汁,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那真是生命中的一大高潮。”魏特利经常回忆那天的光景,沉思所学到经验,即使是在9 岁那样稚嫩的年纪,他也学到了宝贵的一课:“首先学到的是,只要鱼儿上钩,世上便没有任何值得烦心的事了。而那天下午,鱼儿的确上钩了!其次,士兵朋友教给我了,光有好的意图并不够。士兵朋友要带我去,也想着要带我去,但他并未赴约。”然而对魏特利而言,那天去钓鱼,却是他最大的希望,他立即着手设订目标,使愿望成真。魏特利极有可能被失望的情绪所击溃,也极可能只是回家自我安慰:“你想去钓鱼,但那阿兵哥没来,这就算了吧!”相反的,他心中有个声音告诉他:仅有欲望不足以得胜,我要立刻行动,要自立自强,自己开发属于自己的那一片沃土——潜能。

二  潜能的激发往往产生于不起眼的事情

机会的到来常常是由于意外的发现。

例如,第一个防火警铃就是在实验室里一次不起眼的事件下产生的。杜妥·波尔索当时正在试验一个控制静电的电子仪器,忽然他注意到旁边一个技师所抽的香烟把仪器的马表弄坏了。起初波尔索觉得很懊恼,因为必须终止实验,重新再装一个马表。后来他想到,马表对烟的反应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资讯。这个短暂并且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件,促使波尔索发明了第一套美制的防火警铃系统——一套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生命的系统。

潜能可能以多种方式来到。有时候它是一件看似不起眼事件的结果。

养成寻找机会的习惯。伸展你的心灵,寻找可能的机会,它们无处不在,而且经常就在我们的眼前。

现在风靡世界的“背跃式”跳高技术首创者运动员理查德·福斯伯,11岁那年在上小学体育课时,一次老师点名叫他跳高。当时福斯伯思想正在开小差,在慌乱中匆匆奔向横杆,结果是面向老师,背对横杆,并在一急之下,把老师教的姿势都忘了。于是他急中生智,索性顺势就地腾起,奇迹般地跃过了1.15 米的横杆,倒在沙坑里,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他的体育老师慧眼识珠,及时帮助他完善这种独特的跳法。经过多年训练,福斯伯终于在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用“背跃式”征服了2.24 米的高度,打破了当时的奥运会记录。

由此可见,潜能往往产生于不起眼的小事情。

三  行动激发潜能

只有实践才能激发潜能,从火车发明者史蒂芬逊来看,其创造来自实践。

他从未在学校受过教育,8 岁给人家放牛,13 岁就跟父亲到大煤矿干活。起初当蒸汽机司炉的副手,擦拭机器,别人修理机器时他细心观察,了解它的构造和功能。由于他刻苦学习,长时间积累,产生了许多智慧,掌握了相当熟练的技巧。

一天,煤矿里一辆运煤车坏了,机械师们修理好长时间还不能使用,史蒂芬逊自告奋勇地要求修理。他平时摆弄过很多机器,已了解到这种运煤车构造上容易出毛病的地方。于是,他从容不迫地拆开,调整好出毛病的地方,再照原样装配好,运煤车果然开动起来了。通过这件事,他很快升任机械理匠,直至机械工程师。

像史蒂芬逊这种善于开发潜能的人能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吮吸养分,滋润、充实自己,即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做事的秘诀是什么?安东尼·罗宾告诉我们,督促我们去运用这个秘诀的座右铭是:现在就去做。

“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使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便会收获命运”,心理学家兼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这么说。他的意思是——习惯造就一个人,你可以选择自己的习惯,在使用座右铭时,你可以养成自己希望的任何习惯。

在说过“现在就去做”以后,只要一息尚存,就必须身体力行。无论何时必须行动,“现在就去做”的象征从你的潜意识闪到意识里时,你就要立刻行动。

请你养成习惯,先从小事上练习“现在就去做”,这样你很快便会养成一种强而有力的习惯,在紧要关头或有机会时便会“立刻掌握”。

比方说你有个电话应该打,可是你总是拖拖拉拉,而事实上你已经一拖再拖。如果这时那句“现在就去做”从你的潜意识里闪到意识里:“快打呀!请你立刻就去打吧。”或者,你把闹钟定在早上六点,可是当闹钟响起时,你却觉得睡意正浓,于是干脆把闹铃关掉,倒头再睡。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你将来就会养成习惯。假使你的潜意识把“现在就去做”闪到意识里,你就不得不立刻爬起来不睡了。为什么?因为你要养成“现在就去做”的习惯呀!魏尔士先生就因为学到做事的窍门,而成为一个多产作家。他绝不让灵感白白溜走,想到一个新意念时,他立刻记下。这种事有时候会在半夜里发生,没关系。魏尔士立刻开灯,拿起放在床边的纸笔飞快地记下来,然后继续睡觉。

许多人都有拖拖拉拉的习惯。因此就误了火车,上班迟到,甚至更严重——错过可以改变自己一生,使他变得更好的良机。

所以,要记住:“现在”就是行动的时候。

行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态度,使他由消极转为积极,使原先可能糟糕透顶的一天变成愉快的一天。

卓根·朱达是哥本哈根大学的学生,他就是这样做的。有一年暑假他去当导游。因为他总是高高兴兴地做了许多额外的服务,因此几个芝加哥来的游客就邀请他去美国观光。旅行路线包括在前往芝加哥的途中,到华盛顿特区做一天的游览。

卓根抵达华盛顿以后就住进“威乐饭店”,他在那里的帐单已经预付过了。他这时真是乐不可支,外套口袋里放着飞往芝加哥的机票,裤袋里则装着护照和钱。后来这个青年突然遇到晴天霹雳。

当他准备就寝时,才发现皮夹不翼而飞。他立刻跑到柜台那里。

“我们会尽量想办法。”经理说。

第二天早上仍然找不到,卓根的零用钱连两块钱都不到。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呆在异国他乡,应该怎么办呢?打电报给芝加哥的朋友向他们求援?还是到丹麦大使馆去报告遗失护照?还是坐在警察局里干等?他突然对自己说:“不行,这些事我一件也不能做。我要好好看看华盛顿。说不定我以后没有机会再来,但是现在仍有宝贵的一天呆在这个国家里。

好在今天晚上还有机票到芝加哥去,一定有时间解决护照和钱的问题。

“我跟以前的我还是同一个人。那时我很快乐,现在也应该快乐呀。我不能白白浪费时间,现在正是享受的好时候。”于是他立刻动身,徒步参观了白宫和国会山庄,并且参观了几座大博物馆,还爬到华盛顿纪念馆的顶端。他去不成原先想去的阿灵顿和许多别的地方,但他看过的,他都看得更仔细。他买了花生和糖果,一点一点地吃以免挨饿。

等他回到丹麦以后,这趟美国之旅最使他怀念的却是在华盛顿漫步的那一天——如果他没有运用做事的秘诀就会白白溜走的那一天。“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他知道在“现在”还没有变成“昨天我本来可以..”之前就把它抓住。

这里顺便把他的故事说完吧,就在多事的那一天过了五天之后,华盛顿警方找到他的皮夹和护照,并且送还给他。

总之,如果下定决心立刻去做,往往会激发潜能,往往会使你最热望的梦想也实现。孟列·史威济正是如此。

史威济非常喜欢打猎和钓鱼,他最喜欢的生活是带着钓鱼竿和猎枪步行50 里到森林里,过几天以后再回来,筋疲力尽,满身污泥而快乐无比。

这类嗜好唯一不便的是,他是个保险推销员,打猎钓鱼太花时间。有一天,当他依依不舍地离开心爱的鲈鱼湖,准备打道回府时突发异想。在这荒山野地里会不会也有居民需要保险?那他不就可以同时工作又有户外逍遥了吗?结果他发现果真有这种人:他们是阿拉斯加铁路公司的员工。他们散居在沿线五百里各段路轨的附近。他可不可以沿铁路向这些铁路工作人员、猎人和淘金者拉保呢?史威济就在想到这个主意的当天开始积极计划。他向一个旅行社打听清楚以后,就开始整理行装。他没有停下来让恐惧乘虚而入,自己吓自己会使以后认为自己的主意变得很荒唐,以为它可能失败。他也不左思右想找借口,他只是搭上船直接前往阿拉斯加的“西湖”。

史威济沿着铁路走了好几趟,那里的人都叫他“步行的史威济”,他成为那些与世隔绝的家庭最欢迎的人。同时,他也代表了外面的世界。不但如此,他还学会理发,替当地人免费服务。他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烹饪。由于那些单身汉吃厌了罐头食品和腌肉之类,他的手艺当然使他变成最受欢迎的贵客啦。而在这同时,他也正在做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徜徉于山野之间、打猎、钓鱼,并且——像他所说的——“过史威济的生活”。

在人寿保险事业里,对于一年卖出100 万元以上的人设有光荣的特别头衔,叫作“百万圆桌”。在孟列·史威济的故事中,最不平常而使人惊讶的是:在他把突发的一念付诸实行以后,在动身前往阿拉斯加的荒原以后,在沿线走过没人愿意前来的铁路以后,他一年之内就做成了百万元的生意,因而赢得“圆桌”上的一席地位。假使他在突发奇想时,对于做事的秘诀有半点迟疑,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现在就去做”可以影响你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你去做该做而不喜欢做的事;在遭遇令人厌烦的职责时,它可以教你不推拖延宕。但是它也能像帮助孟列·史威济那样,这个刹那一旦错过,很可能永远不会再碰到。

请你记牢这句话:“现在就去做!”

 

第二节  潜能释放练习

每一个人的真正的自我都是有磁性的,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常说某个人“个性很有魅力”,其实是指他没有压抑自我的创造性和具有表现自己的勇气。

“不良个性”也可称为“被压抑个性”,是对个人潜能的一种压抑,其特征是不能表现内在的创造性自我,因而显得停止、退缩、禁锢、束缚。受压抑的个性,约束真正的自我表现,使自己总有理由拒绝表现自己、害怕正视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紧锁在内心深处,并大量地消耗着心理能量。身体终日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思维也几乎陷于停顿境地。

压抑的症状很多:羞怯、腼腆、敌意、过度的罪恶感、失眠、神经过敏、脾气暴躁、无法与别人相处等等。

正如前面所述,每个人自身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只是未被激发或受到压抑。如果对否定或批评反应过了头,则可能偏离正轨,使前进受阻。

如果你见了生人就害羞,如果你惧怕新的陌生环境,如果你经常觉得不适应和担忧、焦虑和神经过敏,如果你感觉紧张、有自我意识感,如果你有类似面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颤抖、难以入眠等“紧张症状”,如果你畏缩不前、甘居下游,那么,说明你受到的压抑太重,你对事情过于谨慎和“考虑”得太多,限制了个性的发挥和表现。

假如你是由于潜能受压抑而遭到不幸和失败,就必须有意识地练习解除抑制的方法,让生活中的你不那么拘谨,不那么担心,不那么过于认真。学会在思考之前讲话,戒除行动之前“过于仔细”的思考。

那么,究竟该怎样释放潜能呢?安东尼·罗宾提出了以下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释放潜能——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①不要事先考虑你想要说些什么,张开嘴巴说出来就行②不要做计划(不要考虑明天),不要有行动前考虑“行动——在行动中纠正你的行为”。这个模式看来有些偏颇,但事实上它符合机制开动的原则。一枚鱼雷绝不事先“考虑好”它方向是否错误,也不事先试图纠正错误,它必须首先行动——朝目标进攻——然后纠正行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切偏差。

③停止批评自己潜能受压抑的人经常沉溺在自我批评中,不管作出多么简单的举动,事后他都会对自己说:“我真不该这样做啊!”在鼓足勇气说完一句话之后,他立刻对自己说:“也许我不该这么说,也许别人会有错误的理解。”心理学家奉劝每一位受压抑的人再也不要这样折磨自己,因为有意识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和反省虽然也是必要的,但是作为一种经常不断的、每日每时都进行的自我猜测或者对过去行为的无休止的分析,最终只能导致你行动的失败。要注意这一类的自我批评和自我责备,要使它们立即停止下来。

④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受压抑的人说话声音明显细小,表现得信心不足,尽量提高你的音量,但不必对别人大声喊叫或使用愤怒的声调,只要有意识地使声音比平时稍大就行。大声谈话本身就是解除压抑的有效方法,它可以调动起全身15%的力量,使人能比在压抑状况下举起更大的重量。科学实验对此的解释是,大声叫喊能解除压抑——能调动全部潜能,包括那些受到阻碍和压抑的潜能。

⑤直接表露爱憎好恶受压抑的个性既害怕表现坏的情感,也害怕表现好的情感。如果他表示爱情,就担心别人说他自作多情;如果表示友谊,又怕被当作阿谀奉承;如果称赞某人,又怕人家把这当作

虚伪逢迎,或者怀疑他别有用心。正确的做法应当完全不必考虑这些否定的反馈信号,你不妨每天至少夸奖三个人,如果喜欢某人干的事、穿的衣服或说的话,你就让他知道。

 

(二)释放潜能——循序式肌肉放松法

这里介绍一种有效的循序式肌肉放松法,来释放被压抑的个性潜能:初步的肌肉放松运动并不难学,跟着下列的要点练习大约一星期,就可以掌握到放松的要诀。

①安排30 分钟时间。

②安排一个宁静而最好是黑暗的房间,内有一张舒适的床或沙发。

③穿着宽松的衣服(如睡衣),或将自己的紧身衣裤解松,然后睡或躺在床或沙发上。

④深呼吸3 下,每一次吸气之后,尽可能忍气不呼出,并全身紧张,然后握紧拳头,这一过程是让你体会到紧张的感觉。在每一次忍受不住时,再将气缓缓呼出,尽管能导引自己有“如释重负”之感,这一过程是让你体会到松弛的感觉。

⑤尽量感受紧张的不适感与松弛的舒适感的强烈的对比,领受松弛的妙处。

⑥按身体部位逐一发布“松弛的自我催眠命令”。这些部位依次序是手指及手掌、前臂、手臂、头皮、前额、眼、耳、口、鼻、下颚、颈、脖、背、前胸、后腰、肚、臀、耻骨以及生殖器、大腿、膝、小腿、脚及脚趾。你依照这些部位的次序,发布以下的指令:“放..松..松..弛..,我现在感到非常舒畅.。我(部位)现在是非常的松.弛,我明显地感觉这部位有一种沉重而舒服的感觉。”⑦在向自己发布的这些命令的同时,你要尽量体验全身松弛的感受。

⑧当完成手指到脚趾的松弛过程,想象一股暖流,由头顶缓缓地流下你的脖子、胸、肚、腿,以及脚尖。这暖流带来的舒适感,大大地加深全身的松弛程度。

⑨静静地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尽情享受这难得的松弛,体会这状态的美好。

除了第9 步没有时间限制之外,前面由手至脚整个逐步放松的过程需时大约6 至7 分钟。如果你在不到6 分钟的时间内完成,那说明你还未能达到松弛状态。

要点:(1)假如①和②的环境不许可,你应该“弹性”变通一下。

(2)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外界骚扰。

(3)在①中之所以安排半小时的时间去做一个7 分钟左右的程序,是为了保证你不为时间所限而尽量放松。有一位工程师坚持练习此放松术,矫正了严重的语言缺陷,其逻辑思维和工作才干也获得惊人的发展,他温顺待人的态度和冷静的处世方法,也得到周围人的赞赏。

(三)释放潜能——尝试未知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诸如富兰克林、贝多芬、达·芬奇、爱因斯坦、伽利略、罗素、萧伯纳、丘吉尔以及许多其他巨人,大多是敢于探索未知的先驱者。其实他们在许多方面与普通的人一样平常,唯一区别只不过是他们敢于走常人不敢走的路罢了。另一位文艺复兴式人物施魏策尔曾经说过:“人类的一切都不会使我感到陌生。”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进行任何活动,那么,你实际上就能获得成功。一旦你敢于探索那些陌生的领域,便有可能切实体验到人世间的种种乐趣。想想那些被称为“天才”的人,那些在生活中颇有作为的成功者,他们并非仅仅是某方面的专家。

事实上,他们也是从不试图回避困难的人。人们只有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打开心灵的窗户,进行那些自己一向认为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否则,只会以同样而固定的方式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直到生命终结。而伟人之所以伟大,往往体现在其探索的品质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气上。

要积极尝试新事物,就必须摒弃一些会对自己个性构成压抑的观点:改变现状不如苟且偷安,因为改变将来带来许多不稳定的未知因素;或认为自己非常脆弱,经不起摔打,如果涉足于完全陌生的领域,会碰得头破血流等。

这显然是荒谬的观点。如果改变生活中单调的常规因素,你会感觉到精神愉悦和充实;相反,厌倦生活则会削弱意志并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一旦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就可能导致精神崩溃。然而,如果在生活中努力探索未知,持坚定必胜的信念,你就行,你的心理一定会更加健康而强大。

此外,人们还常常抱有这样一种心理意识:“这件事非比寻常,我还是躲远些好。”这种心理状态使人不能面对挑战,积极尝试新的经历,也必须坚决摒除。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某种理由,否则做它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也是许多人不能尝试未知的一种习惯心理。其实只要你愿意,便可以去做任何事情,而不必一定要有理由。没有必要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寻找理由。当你还是个孩子时,逗蚂蚱玩上一个小时,其理由只不过是你喜欢逗蚂蚱玩。可当你成为大人时,你却不得不为做每件事找一个充分的理由。这种对理由的“热衷”阻碍了个性的成长发展,长期克制和压抑个性,使潜能无法得以发挥。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其原因只不过是你愿意这样做,这种思维方式将为你拓展生活的新天地,并勇敢地进入创富的领域。

(四)释放潜能——寻找内在安全感

安全感意味着知道将要发生的危险,并能免除对个体的威胁;但安全感也易于使人们陷入没有激情、没有异议、没有冒险精神的一帆风顺的境地。

安全感可指外界的保障,如金钱、房产和汽车等物质财富,也可指工作或社会地位等生活保障。但是,世界上也存在着另一种值得追求的安全感,这就是内心安全感。所谓内心安全感,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处理任何事情、对未来抱有信心和希望的安全感。这是唯一持久的安全感,也是真正的安全感。

财物终归会耗尽,但是唯有自我可以依赖终身。你应该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不妨将财产、工作或社会地位仅仅视为生活中令人愉快、但可有可无的附属物。

假如,此时你正在阅读这本书时,闭上眼睛想象:突然有人扑向你,把你全身衣服剥光,扔到直升飞机上。直升飞机把你运到索马里内地,留在一片荒地上。你既没有预先得到警告,也没有带任何钱财,除你自己之外,一无所有。你将面临语言、风俗习惯、气候适应等困难,而你的全部所有仅仅是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是要设法生存下去,还是因愁困而死?是结交新朋友,找到吃的住的呢,还是仅仅躺在那儿哀叹自己多么不幸?如果你依赖的是外部安全感,你将无法生存下去,因为你的所有财物都已被剥夺。然而,如果你内心强大,毫不畏惧,那你就会活下来。

由此看来,我们可将安全感的定义改为:了解自己能够应付各种局面,包括没有任何外界安全条件的局面。一些敢于冒险和探索未知的人,他们并未事事都预先订好计划,却可能事事走在前面,因为他们有来自内心强大的安全感,勇于尝试新的经历,就能使得自己不断发展,有所作为。

(五)释放潜能——不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暗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优势,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积极的带有成功意识的暗示会让你较少利用意志力,在自发心理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学习自我暗示时,要牢记5 个原则:1.简洁你默念的句子要简单有力。例如:“我越来越富有。”、“我挣了越来越多的钱”等等。

2.积极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你说:“我不要挨穷”,虽未言“穷”,但这种消极的语言会将“挨穷”的观念印在你的潜意识里。因此,你要正面地说:“我越来越富有。”3.信念你的句子要有“可行性”,以避免与心理产生矛盾与抗拒。如果你觉得“我会在今年内赚到100 万”是太不可能的话,选择一个你能够接受的数目。

例如:“我一年之内会赚到50 万元或30 万元。”4.想象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语句时,要在脑海里清晰地形成意象。勃生特在他的《富豪的心理》一书中说过:“你永远不会致富,除非你能够在脑海中见到自己富有的模样。”5.感情想象自己健康,你要有浑身是劲的感觉;想象自己成功,你要有丰富人生的感受。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博士也指出:“当你朗诵(或默诵)你的套句时..要把感情贯注进去..否则光嘴里念是不会有结果的,你的潜意识是依靠思想和感受的协调去动作的。”

 
第三节   激发情境潜能

一  激发情境潜能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将教学情境与日常生活配合应用。因此我们在工厂中训练机械能力,在画室里训练绘画能力。那么应该在什么地方训练激发潜能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三个,其中一个是否定的,另外两个是肯定的。

第一个否定的答案认为,没有一个完全合适的情境。一般而言,只有某些情境比其它情境好一点。(例如大学比高尔夫球俱乐部好一点)。事实上,每一个环境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大学里有许多科系及专家,但是高尔夫球俱乐部可以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这是大学所没有的。

第二个答案认为,训练激发潜能需要一个具有最大弹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尝试各种不同的行为,不会危害他人及自己。

此种环境至少要能够容纳一个人,并且能够将一个人从其日常生活的责任义务中孤立出来。目前已经有这类实验性质的环境,但是由于实验者控制了其用途,使得这类实验环境并不完备。

例如一些坦诚团体,训练敏感性团体,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团体经验,使为数约50 至数百的人接受训练。由于人数太多使得训练的弹性减少,因为仅仅要安排这么多人,就必须有精密的计划。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将人数减少为10 至15 人。在这种小团体中可以将能力、背景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并且使团体中发生的每一件事为大家所接受。当然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更小的团体。

此种训练最大的困难并不在人数的多寡,在于训练者所受到的限制。训练者必须在特殊的程序下进行训练以增加效果。这些程序包括了所要训练技艺的资料,如此一来使受训练者的反应受到限制,降低了整个团体经验的弹性。

这种实验性的环境,提供个人探索经验的机会,有助于发挥潜能。舞台是提供这种机会的最佳途径。舞台的定义就是允许一个人扮演新角色的场所。就文化的立场而言,这些新角色都是仔细发展出来可以陶冶或启迪一般人的。心理剧的创始者摩里诺指出,舞台对于人们探索新经验大有裨益。

利用舞台的形式通常有两种:第一,有心理困扰的人通过心理剧,经历不同的经验解决问题。第二,正常人在一般的人际关系中,扮演其他人的角色。

角色扮演有时候是根据写好的剧本,有时候是自然的扮演。

研究人际关系的专家广泛的利用上述方法。我们现在要谈的是正常人能够自由扮演角色,探索新经验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人们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必顾虑后果。因此是一种反文化的情境,当然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这种情境。因此必须制造实验的情境来探索潜能。

很多训练通常只利用一种方法,训练发挥潜能没有这么呆板,只要能够使生活像游戏、试验或探险,可以同时使用各种方法,舞台能够达到上述目的,表示舞台有相当的用处。但是舞台只是帮助人的工具,在不放弃个人原来的信念、经验的情况下,舞台可以提供人们探索新经验的场所。

第三个答案认为,在一般的情境中就能够训练发挥潜能,并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挥潜能,是因为人们的行为缺乏弹性,习惯作固定的反应。

既然如此,在日常生活情境当中如何促进个人成长而不造成困扰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个人所作的努力必须是别人看不见的。换句话说,就是要靠内在的努力,改变对外在情境的意识,以增加对情境作创造性的反应。

例如,与人谈话的时候,可以练习放松脸部的肌肉,除非一个人原来一点表情也没有,否则这种练习是不会被别人察觉的。这种练习可以提高内心的紧张度、能量的消耗、内在意识,增加对别人的敏感性,对周围的事情作更多感性的反应而非理性的反应。

上述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科学验证。但是在人际关系当中放松自己的确有很多好处,对人际关系也没有坏的影响,能够作出更自然合适的反应。

这种内在的练习与前面所讲的文化孤立方法几乎背道而驰。内在的练习所面临的事件都是完全真实而且与自己有关系的,训练的历程则看不见。文化孤立方法所面临的情境都是暂时性的、不真实的,训练的历程则是可见的。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差异,内在的练习并不像文化孤立方法那样强调整体的经验。因为一个人无法在一般情境中同时做几种内在练习而不互相干扰。

但是内在的练习仍然具有弹性,一次只做一种内在练习只不过是一种策略的选择,只要一个人能够控制他的注意力,就可以同时作多种的努力增加内在练习的复杂性。

日常生活情境当中有许多内在的练习值得去做,其中有的相当简单,也相当合理,能够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境,效果也很好。

下面举一些例子,说明增加自我意识及扩展个人能力的内在练习方法,这些例子在一般情境当中很容易做到。

a 尽量维持身体的稳定。

b 感受身体的空间性。

c 先作内心探讨,再面对外在情境d 尝试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

e 多探讨无关的思维。

f 停止所有的思维。

g 尝试制造特殊的情绪。

h 尝试不要照着自己的感受,依照别人的感受去做。

i 尝试作不寻常的行为,例如在不讲话的时候讲话,在某些情境中表现平常不会表现出来的情绪。

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列出好几百个,这些方法都有直接的效果,但是我们对这种效果的性质却所知无几。应该利用科学方法澄清这些性质,估评每一种内在练习方法的影响力,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增进其影响力。

上述方法的特点是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进行,既不需要改变情境,也不需要制造特别的情境。日常生活当中很少人利用这些方法。有些人虽然利用了一些试探性的方法,但仅仅用来度过难关、或者发展特殊的能力,一旦压力解除了,便又回复原有的行为模式。因为这种内在的练习很花力气,而惯有的行为模式则驾轻就熟,轻松愉快。

一些专业人员由于职位上的需要,必须在广泛的情境下有高水准的能力,因此必须通过一些内在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要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论在工厂、医院、或舞台上,都可以利用这些方法。

人一旦走出其专业范围,对其它领域而言就是外行人。人由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往往不会有原来的能力水准。目前的教育效果也没有达到这种类化功能。事实上学校也无法教人在任何情境中发挥潜能,试问哪一个学校能够有效地教学生控制每一个情境的压力?如何激起斗志?如何解决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科学家要研究的,但是一般人却没有分享这些研究的成果。以致对日常生活情境中可以作的练习陌生无知。本书就是一些潜能专家研究成果的总结,在此让大家一并分享。

人的行为本来是遵循自然反应的形式,文明生活是不自然的。过文明生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结果往往很痛苦。人将自己的行为限制于文明所建立的模式范围之内,甚至不知道一切生活情境都是不完整的。由于我们不了解情境,不愿意深入情境,使自己无法发挥潜能。

只有深入了解事情并且使自己更富弹性,才能够发挥多方面的潜能。例如在例行的应酬当中,和一些气味不投的人相处很不舒服,这种场合往往被视为不愉快的义务,毫无乐趣可言。不幸的是生活当中这类场合很多,由于社会及个人的约束,我们必须做一些不情愿做的事。通常除了体会人际的虚伪及内心的牢骚之外,在这种场合里不会有任何收获,但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类场合却提供了许多开展经验的机会。

假定一个人抱着下面的探索心情参加应酬:为什么我对这种场合不满意?在整个情境当中不断地问自己,究竟哪些因素令我不满意?自己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还是情境本身的问题?抱着这种探索的心情参加应酬,应酬往往也会变成具有启示性的情境。

当然也可以用比较间接的方法探索这类情境,心平气和地将自己完全放松,只要这种放松的感觉被打断,便探索原因何在,一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一反常态尽量享受这类情境,会产生平常很少产生的情绪,虽然实际上这种努力有很多困难,却涉及一些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能够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对环境的反应吗?这类努力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上述的内在练习方法离不开一个原则:利用日常情境作生活的试验,深入了解情境,增加自己的能力。总而言之,就是利用生活经验促使人们发挥潜能,而不干扰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