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穿睡衣裙亮相:第9--25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16:32

第9节:第二章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1)



  第二章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

  前面八种体质里面,除了平和体质,其他七种体质就像在风平浪静时尚可平稳前进,但是稍有一点风浪就摇晃颠簸、偏离航向的航船一样,很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引起明显的体质偏颇,而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如果还不能引起你的高度重视,接下来就会罹患现代医学能够明确诊断的疾病。

  事实上,亚健康和疾病是一回事,只是程度不同,都是生命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中医没有亚健康的概念,只要不舒服,就是病人。

  我们当下拥有的体质,是怎样一步一步形成的呢?是父母赋予的,环境塑造的,个人修来的。体质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但更是开放的、动态的、变化的,年龄、环境、生活习惯、疾病、治疗等因素都时刻影响着体质。体质向好还是向坏的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修为。

  一、先天禀赋决定体质基调

  体质是先天禀赋加后天养成,先天是什么?先天就是两性结合,然后孕育生命,胎儿在娘胎里生长发育,直至呱呱坠地这段时间。新生命带着父母、家族、种族的基因,延续着前辈的生命。每个人无不带着父母、家族、种族的烙印,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不会变的,先天赋予体质的稳定性。

  先天禀赋决定了一个人体质的主线、主色调、主背景,像生命的原稿、初稿或者生命乐章的主旋律,经后天的环境、修为反复修改,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但是本质的那一点则变化不大,这就是所谓的“撼山易,撼秉性难”、“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养生,要认命,摸透自己的体质,要顺势而为,认父母、家族、种族给自己的命、给自己的体质。下面要讲的每种体质的养生原则,主要就是针对体质主线的。

  在生活中,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精神病、癌症、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疾病常有明显的家族性,实际上这些疾病本身并不遗传,而是家族体质对这些疾病有高度的易感性,容易得这些病。

  所以,优生优育很重要。结婚怀孕养孩子之前,最好将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到相对最佳状态,因为父母的个人修为所带来的体质变化照样会非常明显地影响孩子的体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体质决定命运。

  有明显体质偏颇的女性,怀孕前最好将体质调整到相对最佳状态。比如有人内热明显,而妇女怀孕期间是“一盆火”。内热再加“一盆火”,小孩子体质受影响就会明显偏热,小儿如果内热也很容易得病。

  还有的人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这就容易流产,宝宝的体格也不会强壮,准妈妈最好调养改善一下体质。

  调整体质不一定用药物的方法,可以用食疗、针灸、心态调整等方法。应该在怀孕之前把胎儿赖以生存的土壤调理好,这样才利于后代形成良好的体质。

  二、体质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体质得养于后天,“后天”包括年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精神活动、疾病、药物等。年龄不可避免地会增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会发生变化。

  比如,小孩子是稚阴稚阳,“脏气轻灵,随拨随应”,生机盎然,却又稚嫩脆弱,多呈现出相对性的“心肝有余,肺脾不足”的体质共性。“心肝有余”就容易兴奋、发烧、惊厥、抽搐;“肺脾不足”则容易感冒、患呼吸道感染,容易消化不良、食积。小孩子相对大人经不起折腾颠簸,很容易生病,但是得病之后,只要治疗及时得当,很快就好,好了又活蹦乱跳的了。

  青壮年是壮阴壮阳,纵观生长壮老已整个生命历程,这个时期人相对精力充沛、身体强壮,要成家立业、养育后代、赡养父母,所以不论功能活动,还是形态结构都达到一生中的高峰,就像拉满的弓弦、明亮的满月,因此多呈现出阳气偏盛、容易内热的体质共性。但是青壮年情志精神的困扰是一生中最多的时候,这又足以使得体质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青壮年不像小儿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也不似老年尘埃落定、看淡尘世风云,家里家外不知道有多少烦心事。此阶段心智的发育常常落后于身体,只要养育身体总会长大,心智发育成熟则要复杂得多。这大概就是青壮年为什么身体鼎盛,而遇到烦恼困扰又不会自我解脱的原因之一。困惑多了会波及消化、睡眠、月经等,时间久了肯定会影响体质。

  老年人是衰阴衰阳。人在青少年的时候,气血是逐渐旺盛的,到了青壮年,是血气方刚的,到了老年,气血既少又壅滞不通。这都是随着年龄不可避免的必然变化。再比如,阳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虚弱的,在正常范围内,虚就虚点,顺势调整一下自己的起居、饮食、心态就行了,并不一定非得补肾壮阳。

  有的人已经年近五十,感到精力、体力、活力或者性欲明显不如二三十岁时,就拼命地吃保健品、补肾壮阳,这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违背顺势而为的养生原则,其后果可能是精力活力还没有补过来,却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最常见的就是产生虚火内热,然后再去吃消炎的、清热解毒的药物,这是没事找事。

  进入中老年,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能与年轻人比,年轻人要长身体,而中老年人就是维持生命,维持已经走下坡路的脏器而已,规律合理的饮食就足够了,身体状况是大江东去,不可挽回地要走向逐渐衰老。许多中老年人,今天吃人参,明天吃虫草,后天补卵磷脂、蛋白粉,这些不是食物,食物尚且不能胡吃海喝,更何况这些带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和保健品!进入中年,将一颗心调整到平和、稳定、淡定的状态,比什么都重要,这才是预防百病的灵丹妙药。

 第10节:第二章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2)

  三、男女有别体质不同

  女性一生要经过经、带、胎、产、乳等生理过程,这些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以阴血为物质基础,要消耗阴血的。如果不注意保健养生,很容易造成或加重血虚、阴虚体质。

  女性每月一次月经施泄,对于调节血脉畅通很重要。月经对温度、环境、情绪等较敏感,容易因此而出现月经减少、延后,甚至闭经,经常如此就会造成或加重瘀血体质。还有,女性天生细腻敏感,容易为情所困,肝气不舒,造成或加重气郁体质。根据我自己的临床感觉,气郁、瘀血、阴虚体质确实以女性为多。

  四、社会环境同样影响体质

  生命孕育产生于天地之间。科技再怎么发达、人再怎么聪明,人类一定要在天地宇宙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坐标。不能上帝给你一个环境,你要再造一个环境:空气污染、河流污染、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依赖空调、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这些人为环境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健康困扰和麻烦不用我说,大家可能都很头痛。

  先贤圣人是这样教诲我们的:“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什么是“道”? 古人谓“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四季中万物随之变化(物候)就是道;大道至简,天地日月,斗转星移,四季轮回,万物生长,就是道。

  那么如何感知、体悟“道”? 抬头望天,低头看地,走向自然,融进四季。体味春夏秋冬,经受风雪露雨,赏春花冬雪美,尝夏果秋粮鲜。自自然然,简简单单。

  人类与昆虫鸟兽、花草树木一样都是大自然之子。天地是生命的舞台,四季是生命的吟唱。与春风、夏荷、秋月、冬雪一起变化,与鸟兽鱼虫、树木花草一起生活,与万物一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与万物一同走生长壮老已之路。这才是生存之道、养生之道。

  可是,人类现在的许多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与上述思想背道而驰,如此急功近利,迷失自我,无异于自掘坟墓。文明人差不多要丧失自然属性了,活在人工环境、污染环境中,吃着反季节或者经过“千山万水”、精细加工、带着众多不明添加剂的“食品”。

  自然环境的污染恶化,必然带来社会环境的恶化,人心变得险恶狡诈,这叫天人相应。人人都在防范别人,不与人为善,这种社会能不自杀多、抑郁症多、精神病多、身心性疾病多吗?能不急功近利、能不浮躁吗?生命体验能好吗?空气、水源、土壤都是养育生命的根本,但是都污染了,肮脏了,人体应之而气、津、血积滞壅塞,内环境不洁。气候变暖,“天以常火”,人心应之而浮躁。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现代社会湿热体质和郁滞性体质这么多见的原因吧。

  社会是发展迅速还是缓慢,成熟还是多变,贫穷还是富裕,对心神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体质。我觉得气郁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痰湿体质的形成或出现明显偏颇与心神关系非常大,尤其是长期的紧张、焦虑、压抑、担忧等对体质影响最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身土不二”。江南水乡与西北高原,四季分明的中北部地区与常年气温偏高、无冬无雪的岭南地区的人群体质有明显不同。中医根据地区不同分为很多流派,比如伤寒、温病、岭南、易水、新安等,无不是从当地民众体质易感病、常见病、多发病发展而来的。


第11节:第二章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3)



  五、疾病和药物影响体质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得病。但凡是伤到元气,不论外伤、外感病还是内伤病,都会对体质产生深刻影响。比如说 “久病及肾”、“久病入络”,说明久病者肾气亏损,多数会引起阳虚。久病者不仅大的经络不畅通,就连细小的孙络、微循环也不畅通,所以慢性病,特别是经常疼痛、有肿物包块者,往往是疾病与瘀血体质纠缠搅和在一起,尤其是慢性肝病、慢性肺病、慢性心脏病更是与瘀血体质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是药三分毒”,长期使用药物也会对体质造成影响。最常见的就是经常、过量、不适当服用诸如抗生素、激素、利尿药、减肥药、通便药、保健品、补益药、凉茶(岭南地区最为常用)、清热解毒药等。抗生素、凉茶、清热解毒药、激素、利尿药、减肥药、通便药会造成或加重气虚、阳虚、气郁体质。小孩子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后,医院往往主张输液,几天下来,烧退了,也不咳嗽了,但是孩子小脸青青白白,小手冰冰凉凉,一点精神没有,还拉肚子,这是典型的一派阳虚之象。

  有的人用利尿剂降压,多少年下来,血压是维持住了,但是阳痿早泄,缺乏性欲,腰酸,夜尿多,这是伤了肾阳。

  而滥用保健品、乱补益,则促生或加重阴虚体质、湿热体质、痰湿体质。

  有的人经常吃理气的、止痛的药物,这种药物吃多了,容易伤阴,会加重阴虚体质,形成热性体质。

  六、饮食不当不可忽视

  “安身立命,必资于食”,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但是疾病也多是从口而入。食品加工、饮食结构、吃多吃少、进食方式等等,会对体质产生深刻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体质是吃出来的也不为过。

  营养过剩:促生气虚或痰湿体质

  营养过剩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的,一种是相对的。绝对的就是食物太好吃,吃了很多;相对的就是虽然整个量看来不多,但相对于热量消耗、基础代谢来说偏多。一个人长期营养过剩、食量过多,最明显的结果就是会形成痰湿体质。

  肥甘厚腻或精细加工的食物,通常都是香味浓郁,色相诱人,热量很高,经常吃会促发或加重湿热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这些食物虽然很好吃,但是湿热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吃了会上火,比如会咽喉疼痛、口苦、尿黄、大便干结、口鼻热气等,这在岭南地区非常常见;痰湿体质的人会痰湿壅盛,加重肥胖。

  如果食物摄入太多就会影响脾胃。脾胃像一个工厂,加工能力是100,但你非要给它120的原料,勉强加工出来的都是半成品,这个半成品不是人需要的气血精微,而是不能用的废物,是痰湿。而且这些痰湿停在皮下就是肥胖,停在血液里就会血脂高,停在肝脏就是脂肪肝……总之,会在痰湿的基础上产生很多病。

  长期的营养过剩还会形成气虚体质。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很奇怪,营养过剩怎么会气虚?中医有一句话,叫作“水谷与元气不相两立”,怎么理解?水谷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转化、输布、代谢、排泄的过程需要元气的推动和激发,是要消耗元气的。如果吃得太多,就要动用更多的元气。长期营养过剩的话,很消耗元气的,所以“水谷与元气不相两立”非常有道理。人吃得太多,营养过剩,带来的结果就是气虚而肥胖,胖而全身无力。临床上确实如此,越是肥胖,尤其是中重度肥胖,几乎都是元气不足的虚证,针灸减肥就必须选任脉的关元、气海、中极等能够补益、激发元气的穴位,千万不能用泻药,不能快速减肥。

 

 

第12节:第二章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4)



  营养不足:促生气虚或阳虚体质

  营养不足在现代中国,相对来说没有以前那么多。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最常见的是从小养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偏食和节食。尤其是年轻的女孩子,或者模特、演员、空姐等,为了追求苗条、偏瘦的体型,长期控制饮食,结果造成了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促生和加重气虚和阳虚的体质。

  饮食过咸:促生阳虚间夹痰湿、瘀血体质

  现代饮食普遍偏咸,尤其是北方地区。饮食过咸是促生痰湿体质、瘀血体质的重要因素。多盐既引起钠水潴留,使人水肿郁胀,酿生痰湿水饮,又伤害血管,影响循环。长期饮食过咸的人,进入中老年之后,常常外强中干、本虚标实,比如外形肥胖、皮肤油腻粗糙、肤色偏暗、舌苔白厚,像是痰湿体质,而舌质淡紫、脉象沉细、夜尿却反映是阳虚间夹瘀血体质。

  长期吃辣:加重湿热和阴虚体质

  常年气候潮湿的地区,辛辣饮食不失为一种适应环境的聪明吃法,因为辛辣可以祛湿。但是长期吃辛辣,又会促生和加重湿热体质和阴虚体质。同时由于辛辣刺激食欲,也会不自觉地加快进食速度,增加饭量。很多人在吃麻辣火锅时,汗流满面、刺溜哈拉不停口,用完的盘子和碗堆成了“小山”。经常这样吃,能不营养过剩、促生痰湿吗?

  常食寒凉:促生阳虚或瘀血体质

  冰箱的普及使很多人养成了吃冰冻食品或饮冰镇饮料的习惯。中医认为,脾胃消化食物,靠的是脾胃阳气,而冰冻寒凉最伤脾败胃,戕害阳气。血脉喜温恶寒,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因此冰冻寒凉饮食,还很影响血脉运行。长期阳气受损,阳虚在所难免;血脉经常不通,瘀血就会出现。过食冰冻寒凉者,尤其女性,较为常见阳虚与瘀血间夹的体质。

  常吃夜宵:促生痰湿体质

  阳气在夜晚是潜藏的,需要休息,在晚上不应该被调动起来消化食物。如果常吃夜宵,会伤阳气,并促生痰湿体质。气虚、阳虚、痰湿间夹混合的体质,最常见于生活不规律、三餐不按时、喜欢夜生活、迷恋网游、IT业的人。

  不吃早餐:促生气郁或痰湿体质

  不吃早餐会影响肝胆功能。一天之计在于晨,早上,胆囊里边储满了胆汁,蓄势待发,为早餐做好了消化准备。可是你按兵不动,不吃早餐,胃里是空的,肯定影响胆汁的排泄。肝胆主气机舒畅,气顺不顺、消化好不好、大便通不通、情绪畅不畅,都和肝胆的功能状态有关。如果总是胆汁该排泄的时候不能排泄,就会严重影响肝胆疏泄条达,促发或加重气郁体质,进而影响脾胃运化,促生痰湿,所以会出现越不吃早餐越肥胖的情况。不吃早餐,到中餐和晚餐时身体会变本加厉地吸收。

  食速过快:加重气虚或痰湿体质

  胃强脾虚之人食欲旺盛,吃饭时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吃得又快又多;但是脾脏功能相对不足,难以运化,又常见饭后腹胀胸闷、肥胖无力、大便不调(或便秘,或便难,或便烂),这叫能纳不能化,俗话叫“嘴壮脾虚”。胃强脾虚,食量大、食速快的人,进入中年后基本上都会呈现程度不同的气虚、痰湿间夹体质。而且食速太快,时间久了,对外形也有影响:皮肤粗糙,尤其是毛孔粗大、皮肤油腻。所以,细嚼慢咽还有美容意义。

  七、生活起居不当转化体质

   

第13节:第二章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5)



  身体过劳或过逸、依赖空调、以车代步、不离电脑、长时间搓麻将等现代生活方式都会对人类体质产生深刻影响。颈椎病、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妇科病、消化病等多和上述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这些病都不容易根治,病程缠绵,稍不注意就有反复。我看这多数不是因为医疗技术水平差,而是因为酿生上述疾病的土壤——瘀血体质、痰湿体质、阳虚体质等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搅和在一起。尤其是中老年人,生活方式是几十年形成的,不好改。

  身体过劳:转化为气虚体质

  身体过于劳累,通常见于常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或者是职业运动员。他们的体格看上去比较健壮,但是常年过于劳累,中年后多间夹有明显的虚性体质,以气虚为多。

  ●病例

  我有一个病人,以前是码头搬运工,后来退休在家。一开始他是治头痛,他说头很疼,颈肩部也僵硬酸痛,难受得晚上都睡不着觉。“急者治其标”,既然疼痛,就要马上止痛,什么方法止痛最快?放血。我选的是印堂、太阳、耳尖和背后的局部压痛点,放出很多黑血,立竿见影,他的头马上不痛了。

  他的痛从局部来说,是实证,但是舌象和脉象在提醒我,放血只能一次,以后不敢再放了,因为他的舌象是一个典型的气虚舌象,舌体胖大而且有明显的齿痕。另外,他的右手尺脉特别弱(见附录图2),右手尺脉主命门(肾主命门火),说明他肾气、肾阳不足。他还说夜尿特别多,大便不成形,这都是肾阳虚的表现。以后我就用肾俞(属足太阳膀胱经,左右两个)和命门穴(属督脉),三个穴位一字排开,全部用温针。温针性质温补,用于虚、寒、瘀体质改善或病证的治疗,肾俞和命门这三个穴位的性质本身也是偏于温补。最终夜尿、便烂、头颈肩背疼痛,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神过劳:转化为气虚体质

  神过劳就是长期用脑过度,很伤心脾两脏,会形成气血不足的体质。尤其青春发育期的女性,用脑用眼过度更容易劳伤心脾,出现面色蜡黄、头晕健忘、睡眠不好、食欲不好、月经色淡等气血不足体质,因为女性天生血就相对不足。

  以前我教大一下学期的中医病因病机学(现在这个课没有了,十多年以前都开这门课的),开学点名,常会少一两个人,一问,原来是由于上述情况休学了,都是女生。用脑过度伤心脾,用眼过度伤肝血。伤心脾则记忆力下降,易心慌受惊、食欲不佳;伤肝血则眼睛近视,易失眠多梦。虽然目前体质类型划分中没有血虚型,但是就我的观察,青年女性中还是有不少的血虚体质的。用脑用眼过度,对女性美容影响也很大,血虚使她们的外形像一朵枯萎的花。费脑费眼时,要注意及时补益气血,确保较好的食欲,吃些红枣、枸杞子、桑葚、莲子、龙眼肉、鸡蛋黄、精瘦肉、猪血、葡萄干、胡萝卜等,服用归脾丸也可以。

  房劳:促生为阳虚体质

  过度的性生活,中医叫“房劳”。性生活的频度多少才合适,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确实没有一个标准,只能因人而异地判断:只要性生活后出现四肢发凉、腰膝酸软、精神萎靡、小便频数、大便不成形、面色发暗、眼眶发暗等,就是“过”了,需要调节休息。恣情纵欲,耽于声色,最伤肾阳,促生阳虚体质。


  

第14节:第二章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6)



  身体过逸:转化为郁滞性体质

  过逸就是指人少活动,太安逸。晚上看电视,工作用电脑,有空闲搓麻将,上楼有电梯,出门坐汽车,连走路都嫌麻烦、费劲,这是一种迷失人类自我的生活方式,促生或加重瘀血、痰湿、气郁、湿热等郁滞性体质,很危险。

  神要静养,形要动养。动起来,气机畅通,消化、情绪就好,少腹胀、郁闷;代谢旺盛,内环境就清洁,少疲劳、肥胖;血脉流畅,血压就好,心脑清爽。因此,动一动消百病。当你缺乏运动,颈肩腰背酸痛,周身不适,饭不香、睡不甜时,适度运动,保证你精神面貌、身体状态焕然一新,疲劳一扫而空。

  腰背、颈肩、四肢疲劳酸痛有两种情况,一是形体过度劳累,因代谢的酸性物质堆积而然,需要站、坐、卧、睡等休息;二是形体长期不动、姿势固定,因相对缺氧,代谢不畅,酸性物质增多而然,需要加强运动、变换姿势、加强呼吸。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失眠、消化不好、手麻、颈肩疼,周身难受,很紧张,一回家就嚷着要早睡休息,又是进补,又是吃药,又是美容按摩,结果身体越来越糟糕。我就告诉他们,一下班赶紧换上衣服去跑步、打球、做操,出一身汗,坚持一段后食欲增强,倒头便睡,一好百好。长期不活动引起的疲劳最容易让人过度治疗,陷入恶性循环,越治越复杂。

  我去过日本、韩国、欧洲等地,感觉我们中国人,尤其男性,似乎不像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人喜欢运动,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改变,这还涉及我们国家形象。尤其是经常出国的商人、企业家、官员等,不能给人暴发户的感觉:形体臃肿肥胖,腰粗肚子大,满脸油光。男性多运动,自然就充满阳刚之气,挺拔轩昂,这是男性美的根本;女性多运动,自然就充满阳光亲切感,给女性美锦上添花。

  常用空调:易生痰湿体质

  中国所处的纬度,使得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四季分明。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生夏长”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尤其是夏天,叫“苦夏”,无病三分虚,这个消耗是必须的,等于彻底为人体内部打扫了一遍卫生。打扫完以后,身体内部干净了,随着秋天气温下降,人们的食欲开始增加,想吃东西,尤其想吃坚果和一些油性大的东西。夏天消耗秋天补,是天道,是自然规律。

  现在人们和自然环境越来越疏离,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尤其是夏天空调的使用,对我们的体质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很多疾病的产生,追根溯源的话,都和空调的使用有关。

  夏天出汗,是散湿散热的重要途径。依赖空调则“夏行秋令”,一进空调房间,汗就收了,发不出来。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该消耗的时候不消耗,身体里边堆满了垃圾,堆满了痰湿。到秋冬,气温下降,人体又要进补。夏天不消耗,不打扫卫生,秋冬又进补,年复一年,人体内痰湿就会积滞,体内环境怎么能干净?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去刮痧或者放血,轻轻一刮,血疱都出来了;一放血,全部是紫黑的血。这就说明体质酸化,代谢产物排泄不出去,人体的内环境太脏了。

  常用电脑:加重体质偏颇

  长时间地用电脑、开汽车、打麻将,使人处于颈肩肌肉紧张,又含胸塌背,下肢不动的状态,外加空气污浊,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对体质有深刻影响,并产生许多难治的疾病,长此以往是很可怕的。

   

第15节:第二章体质的变化取决于个人修为(7)



  颈肩肌肉紧张,除了引起肌肉劳损酸痛外,还导致颈椎病,进而失眠、眩晕、手麻、胸闷等。不少人就去吃镇静安神、解热镇痛、活血化瘀的药,吃来吃去效果不大,倒是药物的副作用又夹杂进来,搞得身体不好,病情复杂,心情烦躁。

  心肺位于胸廓。任何脏器要发挥正常功能,首先要依赖于本身良好的形态结构以及宽敞无碍的“工作场地”。如果总是含胸塌背,心肺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尤其是呼吸变得轻浅,吸入的氧气不足,呼出的二氧化碳不多,再加上久坐下肢不动,静脉回流障碍,这样就使机体长期在不知不觉中处于一种慢性、隐性的缺氧状态,氧化不足,代谢缓慢,能量利用障碍,对体质渐渐产生深刻影响。有的人饮食清淡,睡眠也够,时不时也运动,但还是痰湿壅盛、血脉不畅、血液黏稠、肌肉酸痛、容易疲劳、记忆力下降、大便不畅,当然这可能是“命”,与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有关,但是,更不能忽视长期含胸塌背的推波助澜作用。

  面对患有上述生活方式病的患者,针灸时,不论什么疾病,我通常会在治疗过程中取几个宣肺宽胸理气的穴位或方法交替使用,同时把长时间用电脑、开车、搓麻将的危害详细告诉病人,嘱其多做扩胸运动,有意识练习腹式呼吸,提高呼吸质量,每天坚持到户外空旷地运动。虽然没有做临床统计,但是我感到效果不错,患者很满意。所以,有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脂肪肝、血黏稠度高等疾病家族史的人应该特别注意,长期不良的姿势、污浊的空气、轻浅而质量不佳的呼吸、机体慢性隐性缺氧等可能也和饮食、运动等一样在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主心骨”。脊柱上下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颈椎、胸椎出现形态变化,下边不可能不受一点影响。有时在治疗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腰椎增生时,如果患者有长时间用电脑或开车或搓麻将的生活习惯,除了腰部局部治疗外,也要注意颈椎调整,上下同调,通调督脉、脊柱。

  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长时间地用电脑会促发或加重痤疮,面无血色,不是黄就是暗,无神无彩无光外加粗糙,尤其是有网瘾的。她们来看病,我有时问: “你是不是整天泡在网上呀?”她很吃惊:“医生你怎么知道呀?”我开玩笑说:“你是电脑脸呀!”

  “有诸内必形诸外”。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就会通过相应途径向外散发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望、闻、问、切”去感知、判断。

   

第17节:第三章调动感官就可以判断体质(2)



  看面色:暗多瘀血,白则虚

  中国人是黄种人,正常面色应该是黄而有光泽,透出少许血色。当然,肤色有深浅,不论白皙还是黝黑,都应该有光泽。

  面色萎黄,即黄而没有光泽、血色,是血虚;皮肤黄而油腻,多为湿热;面色、口唇发暗,月经前或受寒、失眠时常出现黑眼圈,多是瘀血体质;面色白而缺乏血色、没有光泽,是阳虚。

  看舌象:红则多热,苔厚则湿

  舌象比较能够反映人体本质性的变化,尤其是舌体大小、舌质颜色。

  舌体胖大,又淡又嫩,质软的,说明是虚性体质,阳虚、气虚常见;舌体胖大,很红,是热性体质,一般食欲旺盛;感觉舌头明显胀大,舌尖红赤,吃东西时好像要咬着舌头似的,说明是吃多了热性东西或者吃得太多了,容易生口疮。

  舌体瘦小、色淡而萎软,是气血虚;舌体小,但是很红,舌苔也不多,是阴虚或者有内热;舌体颜色发紫发暗,或者有瘀斑瘀点,是瘀血。

  舌体边缘经常有牙齿痕,是气虚。

  舌苔经常很厚不退,不是湿热就是痰湿;如果没有舌苔,是阴虚。舌苔很厚腻时不要进补,少吃肉;舌苔发黄时,多喝水,多吃些清凉的水果;舌体变得很胖大似乎塞满口腔,要注意减少饭量,让肚子稍微有点饥饿感,少喝水少吃咸;舌头出现明显齿痕时,说明疲劳,身体需要休息了,可以适当进补。

  看眼睛:无神则虚,浑浊多湿

  目光炯炯有神,那就是偏于热性或者平和体质;目光无神,是虚性体质,气虚、血虚、阳虚都会出现。

  眼睛巩膜上面经常有脂肪沉淀,或者常年有很细小的血丝,看上去比较浑浊,多见于瘀血、痰湿和湿热体质。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上热下寒的阳虚体质,也会见到浑浊的眼睛。

  二、闻——耳和鼻也是判断工具

  听声音:有无中气,最为重要

  声音轻浅,没有中气,是气虚;声音底气足,中气足,通常是痰湿或平和体质。

  闻味道:异味较大,非热即湿

  经常汗味、体味特别大,是痰湿或湿热。经常有口气,提示内热、有积滞。痰湿、湿热、阴虚内热、上热下寒的人容易出现口气。

  三、问——最直接的判断方式

  问二便:尿黄多热,便烂脾虚

  经常小便很黄,说明体内多热;喝了水就要去厕所,夜尿又多,这是阳虚;每遇精神紧张则小便频数或经常因为要不要小便而心神不安,常见于气郁、气虚的女性。如果小便深黄发红、淋漓涩痛则要到医院及时检查治疗。

  长期大便量少干燥,可见于阴虚、气虚。大便经常烂而不成形,可见于气虚、阳虚、痰湿。如果经常大便干结或粘腻、味道臭,小便黄,这是典型的湿热体质。遇到精神紧张就会大便烂的是气郁体质。

  还有的人平素大便很好,但是稍微吃一点不干净、太油腻等食物,就很敏感,马上会拉肚子,这并不是坏事,不能说是脾胃虚弱,反而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保护,据我自己的观察,这种人虽然不是很强硕,但是往往身体素质还挺好。

  问情志:敏感多虚,压抑多郁

  凡事思虑过多者,多为气虚、血虚、气郁;容易伤感悲忧者,多为气虚、阳虚;七情难以舒展,内向压抑者多是气郁;容易惊恐不安者多是阳虚、气虚。

  问家族史:痰湿体质要小心
  

第18节:第三章调动感官就可以判断体质(3)



  妈妈或者爸爸是痰湿体质,中心性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小心,很可能你也是痰湿体质,要早早地扼制痰湿体质明显的偏颇。体质偏颇以后,会慢慢走父母这条路,得高血压、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要尽早预防。先天因素、家族因素对于体质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是遗传,一方面可能是家族内部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养育后代的经验造成的。

  问寒热:阳虚外寒,阴虚内热

  畏寒怕冷、耐夏不耐冬、常年手脚发凉,尤其到了冬季手冷过肘和足冷过膝、睡不热被窝、身患每遇寒冷则发作或加剧的慢性病者,基本可以判断是阳虚体质。

  怕热、耐冬不耐夏、四肢温暖,尤其到了夏季手心脚心发热,喜欢吹空调喝冷饮者,是热性体质。

  还有的人尤其是女性,冬天怕冷,夏天怕热,不耐寒热,一冷就穿很多,一热就喝冷饮吹空调,对气候的适应性很差。据我的观察,这种人似乎情绪不稳定波动大的居多,常见气郁体质、气虚体质。

  素体血虚的女性也会见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但是通常都伴有头晕、心悸、多梦、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的血虚表现。

  问汗液:汗出重要,过汗则虚

  汗是水谷精微在阳气的蒸腾下气化生成的。正常汗出是耗能散热的过程,对于调节体温、能量代谢很重要。少汗或无汗,能量代谢就会缓慢不畅通,闷在里面,内生痰湿、郁热、湿热。汗出太多,比如白天不活动汗出(自汗)、晚上入睡后汗出(盗汗)都不正常,见于气虚、阴虚体质。

  汗少或无汗,又能吃的人,肥胖往往在所难免;而自汗或盗汗,又胃口差、饭量小的人,消瘦、失眠、健忘、心慌就会出现。

  有的人很容易出汗,吃饭、喝茶、运动、天稍热会出汗明显,不喜欢空调,可见于平和体质、偏于气虚体质者,这种人往往身体素质不错,情绪也较为稳定平和,也不容易发胖,因为能量代谢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汗出畅通,内热容易发散出去。

  运动、热食、热饮、天热时,比别人明显汗少者,通常见于气郁、湿热、痰湿体质,少汗无汗会令人容易发胖、肿胀、闭经、烦躁易怒、生痤疮等。因为能量消耗少、水液代谢不畅、内热散不出去。

  问经带:经宜规律,带忌多黄

  经常性的月经量偏少、经期延后、色暗、痛经者一般多见于瘀血、气郁体质;经常性月经量多、经期提前、色鲜红则以热性体质居多;月经颜色淡红,多是血虚、气虚体质。

  白带长期偏多,色白,伴有容易疲倦者,多是痰湿、气虚、阳虚体质;而带下色黄,阴痒者,多是湿热。

  四、切——了解脉象的基本知识

  如果对中医感兴趣,大家可以学一学脉象的基本知识,对判断自己的体质很有帮助。医学要从医生的手中解放出来,走向大众。

  切记要在平静状态下切脉。《素问·脉要精微论》就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即诊脉通常以清晨时间为好,因为此时人还没有劳于事,阴气未被扰动,阳气尚未耗散,也没有吃饭,经脉之气尚未充盛,络脉之气也很匀静,气血未受到扰乱,因而可以诊出有病的脉象。

  脉象有力,节奏整齐,说明身体状况好,最起码反映心肺功能好;如果半天还摸不到脉,好不容易摸出来了,很细,若有若无,那就是虚性体质;如果脉象细,胃口又好,就很容易发胖。

  脉象似一根直直的琴弦,叫弦脉,也叫肝脉,意味着肝脏功能不调。要注意呵护好肝脏,否则容易形成或者加重瘀血体质和气郁体质。

  在平静状态下,脉象比较快,是有热(实热或虚热);脉象明显慢,是阳虚。

  养生不是养老,养生贯穿生命全过程,越早越好。养生是对生命的保养,而非对疾病的治疗。养神修德,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简单顺势,保护环境,是养生的四大基础,如果没有这几个基础,养生无从谈起。


    

第20节:第四章养生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2)



  上工、中工、下工分别代表不同诊疗水平的中医,最高明的医生谓之上工。上工最擅长治未病,“治未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养生,让人少病、不病,见微知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生命保养与疾病治疗在中医里是平分秋色的,在中医发展的早期甚至更为重要,即使现在也是中医区别于现代医学的最大标志。高明的中医应该在诊治疾病的同时,很善于给予患者具体、到位的养生指导,而不是泛泛的“注意休息、要开心、吃清淡点”。

  上文中“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是以道御术的养生,而 “今时之人”是恣情纵欲的害生。由此可以看出:养生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观,一种世界观,不单纯是医学问题,而是如何看待生命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养生是一种综合的维持健康的行为与能力,它追求的不仅仅是长寿,更重要的是生命质量的提高。养生贯穿生命全过程,越早越好,老年才重养生已为时过晚,养生不是养老!

  有人说,《黄帝内经》是教人不生病的书,这话很有道理,因为书中关于养生的教诲很多。最能说明《黄帝内经》基本思想的就是这句话:“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如果现代的中医生或西医生拥有先贤圣人们的这种思维,就会涌现出很多真正意义上的名医大家。如果在医学高等教育和医学科研中体现先贤圣人们的这种思维,可以说医学从此踏上了真正智慧科学的“以道御术”的阳关道。

  二、养生有四大原则

  养心修德

  心主神,神在中医分为广义之神和狭义之神。

  广义之神就是反映于外的整体生命现象,比如气机的升降出入,还有吃喝拉撒、呼吸心跳、思维情绪、体态动作,综合起来表现于外,一看就是一个大活人。

  狭义之神是指精神、思维、意识、情感、性格等。

  “心主神”,包括广义和狭义之神,但主要是指狭义之神。

  生命体验大多数是精神情感体验,虽然躯体病痛也会造成生命质量的下降,但是与生俱来的生命之苦则主要来自精神情感体验,令生命充满痛苦,使生命质量下降。

  《黄帝内经》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持续的不良精神情感会明显削弱人的抵抗力、免疫力,严重影响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经络畅通,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躯体病痛,比如感冒、肝炎、胃病、月经病、头痛、哮喘、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肿瘤等,这些可以认为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反应”。

  生命形神的痛苦均和神有关。因此,在养生中养神始终重于养形,就算是治疗疾病,调神也很关键。中医有“病有十不治”的说法:

  “操欲淫,不自珍重,一也;窘苦拘囚,无潇洒之趣,二也;怨天尤人,广生烦恼,三也;今日预愁明日,一年常计百年,四也;室人噪聒,耳目尽成荆棘,五也;听信师巫祷赛,广行杀戮,六也;寝兴不适,饮食无度,七也;讳疾忌医,使虚实寒热妄投,八也;多服汤药而涤肠胃,元气渐耗,九也;以死为苦,与六亲眷属常生难割舍之想,十也。”十不治中,竟有七种为神不调,实际上,剩下的几条,也是不良心态指导下的行为。
   

第21节:第四章养生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3)



  凡事皆有根本,养心、养神即养生之根本。心神旷达安怡,体貌自然安详舒泰。相由心生,境由心造。人生境遇很大程度上就是自我造化。无心神呵护,养生免谈。很多人觉得养生很难做到,效果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就是因为心神没有安抚好。

  养生先养心神,养心神要先修德行。德行好,犹如土地广袤,基础坚实,可孕育万物,能承载轻重。心神要清、静、安、平、适度,没有广袤坚实的大地,是绝对结不出这个正果的。清、静、安、平、适度很难做到,是生命难以承载的,必以“厚德”承载方可。厚德载物、厚德载术、厚德载福、厚德养生。德以润身,大德必得其寿。可以说是:养生养德,并无二术。

  什么是德呢?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

  “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妒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

  我是这样理解思考这句话的:面对天地自然万物怀揣一颗同理心,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由己推人及物。这样你自然就会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珍惜一粥一饭、爱护一丝一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扶贫救弱、尊老爱幼。有了这些德行,养生、养心的“器”、“术”就容易做到,而且会显得非常贴切自然。

  养生的过程实际是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求人不如求己,自我完善最重要。

  官员提拔上任前,除了必要的政治、历史、管理、政策、法规方面的学习,要是能在干部学校、党校学习一下养生也会很有教益。试想每一位干部都怀揣一颗淡定、客观、稳重的心,拥有整体的思维,具备长远的目光,充满着生存智慧,对干部官员自身就是一种真正的关心爱护,让他们既能借用养生的大智慧去工作,又能用养生的方法保护身心,而不是一味地考核,一旦行差踏错就一脚踢开,一旦退位下岗就万念俱灰、身心疲惫、满身病痛。我虽然不是官员,但是我的患者、亲戚、朋友、同学中不乏企业家、干部,看着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内心紧张压抑,我是很同情他们的,我会建议他们多看看学学养生学。

  多学学养生,贪官可能也会少一些。因为我自己在长期的养生学习和教学中,慢慢从内心深处淡化了名利,得到很好的生命体验。将心比心,淡化名利,自然就会干些于己于人于国都好的事情,而不是急功近利,损公肥私。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太阳照射,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天地间水气升降循环,引起增温、降温、刮风、下雨、潮湿、干燥等大气现象,雕刻了地球上的山川、河流、高原、盆地,形成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生物才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就是在年复一年的春温(生)夏热(长)秋凉(收)冬寒(藏)中,完成生长、发育、壮大、成熟、死亡的。这就是“道”!

  “大道至简,天何言哉”!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季有明法而不议。春暖花开,小鸟欢唱;夏月蝉鸣,荷花飘香;秋季明月,落叶缤纷;冬寒下雪,草木萧条,就是“道”在倾诉。
    

第22节:第四章养生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4)



  不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更遑论环境破坏或污染引起的疾病,从根本上说,就是天人不和谐,不是你违背自然,就是自然容不得你。

  人生于天地间,必须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如何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四季转换、花开花落、播种收获、冬眠觉醒都是阳气于地球升降出入的结果,生命的本质就是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春夏人体阳气以升发出表为主要趋势,这个过程谓之“阳”。秋冬人体阳气则以潜藏入里为主要趋势,这个过程谓之“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该是:春夏,精神情志、起居饮食不能妨碍阳气升发(阳);秋冬,精神情志、起居饮食不能妨碍阳气潜藏(阴)。要顺势而为,“顺气而养”,不要和自然唱反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还说: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閡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结合现代生活,可以这样理解上述经文:

  春夏养阳:春天应衣着宽松,头发蓬松,不宜穿紧身衣裤或头发紧扎;多些户外活动,比如放风筝、踏青等,多做舒张抻拉筋骨关节的运动,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吃些韭菜、香菜、香椿、荠菜、春笋、春茶等春季应时之品,少吃寒凉、温燥、腻滞难消化之品,最忌讳郁闷不解。夏天不可过度使用空调,确保每天汗出;夏月气血外浮,脾胃虚弱,外强中干,伏阴在里,尤其不可多吃寒凉冰冻之品,“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温暖脾胃,夏季常吃的凉拌菜中可以多放些生姜;腠理疏松,毛孔开张,应避免虚邪贼风、穿堂风,尤其不可冷风直吹头顶、脑后、颈椎、肚脐。总之,春夏要使阳气生而勿伐,长而勿亢。

  秋冬养阴:春捂秋冻,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升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因此,初秋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穿很厚的衣服;入秋不宜马上进补,冬季进补,秋垫底,先让脾胃休息好,吃些滋润清淡的饮食,多喝些粥;秋游登高,赏菊望月,收敛心思,尽量平静。冬天不宜早起冒寒运动及大汗淋漓,脚宜暖,头宜凉,早睡晚起,心思尽量沉静安定,适当进补,常吃萝卜。总之,秋冬要使阳气藏而勿亏,收而勿僵。

  四季养生,因果相连,环环相扣。春天升发是夏季盛长的序曲;夏季消耗是秋季收敛的必需;秋季收敛是冬季潜藏的前奏;冬季潜藏是春季勃发的根基。

  

第23节:第四章养生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5)



  简单顺势

  “大道至简”,养生就是顺自然生命之道,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最能说明养生的真谛,因此,养生也叫顺生。

  我们生活中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逆生,不合道不顺生,比如:暴饮暴食、饮食过于追求色香味、多吃膏粱厚味、嗜烟酗酒、功利浮躁、恣情纵欲、过度治疗、缺少运动,依赖汽车、空调、电脑、家电,夜生活过多等。

  很多人一边恣情纵欲,放纵自己,沉浸在高度现代化的生活中,另一方面却又渴望、追求只有在自然环境及简单生活方式下才能获得的健康、思维和良好的生命体验;肉体感官要享受,头脑精神想清净。很难!虽然有“大隐隐于市”之说,但是古往今来又有几个人能做到?

  一边是快速发展的科技在不断催生出越来越疏离自然的生活方式,一边是现代医学又被逼得不断要研究治疗各种生活方式病,没完没了,何时是头!

  问题出在哪里?恐怕谁也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就算能回答,也不能解决。在不丹这个国家,人们生活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中,“原始”天然,朴实简单,幸福祥和,随遇而安,是世界上国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多数民众都有良好的生命体验,真是一个养生的“天堂”。我想这可能和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治国思想有很大关系。而有的发达国家,平均寿命虽然长,但是人们活得并不开心,生活方式病很多,自杀率也很高。平均寿命长应该与其医学科学的发达有关,许多人的生存依赖于先进的医疗技术,生存质量并不高,生命体验也不好。

  画蛇添足,现代生活方式怎一个“复杂”了得!自以为是,现代科技发展怎一个“疯狂”了得!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多做自然人;为了现实生活,适当介入政治经济科技。在思想上、身体上、生活上太追随时代潮流,随波逐流,是很难养生的。要学会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不时地抽身远观。

  神的“简单自然”很重要。有的人与生俱来心神“简单自然”;而多数人则需要经过一个“幼稚混沌——聪明老成——智慧糊涂”的心智成长过程;其中多数人的心智在“聪明老成”状态停止成长而定格。

  “聪明老成”状态下的七情困扰最多,烦恼忧虑不断,最容易催生出各种各样的身心性疾病,也不容易学到养生的真谛,可以说是养生的一个坎儿吧。怎么才是“神”的简单自然呢?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有一句话很经典:“世界本来很简单,是聪明人搞复杂了。”在别人看来,阿甘、许三多等人的成才过程好像很艰难、曲折,但是人家乐在其中,并不痛苦,相反,让这些人浅尝辄止、斤斤计较、专找捷径,他们会不知所措,痛苦万分。我觉得他们的“神”就是简单自然。《论语》中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大概是心神清净的最高境界了。

  在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心神简单自然清净应该是:志向专一,思想单纯,乐在其中,心无旁骛,专心敬业。“神贵凝恶乱,思贵敛恶散”。简单自然清净的心才能感知、把握事物运动变化之道,只有掌握了“道”,才能真正成才。很多年轻人渴望成才但是不明白这个根本道理,很是可惜。

  “养生以不损为延年之术”,“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干祖望老中医总结养生是“猴行、龟欲、蚁食、童心”。猴行就是锻炼身体多运动,龟欲就是减少欲望不贪婪,蚁食就是餐餐吃到七成饱,童心就是在糊涂智慧的同时还能保有一颗天真的赤子之心。此外,还可以加上三个规律:睡眠、三餐、二便规律。

   

第24节:第四章养生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6)



  以上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养生之术,普适于各种体质养生,是养生之术的大基础。做到了这些,就是做到了养生之术大部分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后边的各种体质养生。

  保护环境

  养生基于“天人合一”、“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不可脱离自然。

  养生必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山川、河流、大气、土壤、生物等。生命之毛必附在自然环境之皮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如果千疮百孔、肮脏污浊,会长出好毛吗?

  保护环境是为了人类自己,在疏离自然或者备受污染破坏的环境中,养生就是一种奢望,不好理解养生之道,难以做到养生之术。比如,食物都是经过药物激素催生、上色、防腐、增味、强化、高温等精细加工,最后面目全非地放在餐桌上。先不说饮食清淡、五味均衡了,单是想想有毒无毒就够吓人了。

  想运动锻炼?到处是污浊肮脏的空气,把这些空气吸入丹田吗?河流污染,水质下降,天天喝这样的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养神修德,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简单顺势,保护环境是养生的四大基础,如果没有这四大基础,养生就无从谈起。

  嵇康《养生论》中说:“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途,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善养生者则不然矣。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要明白、自然、坦然地养生,“欲而强禁”、“贪而后抑”则是痛苦的皮毛的“养生”。让我们拭去“躁动迷惑聪明心”上的灰尘,怀揣一颗平和简单的心,轻装踏上中医体质养生之路。

  拥有平和体质,一方面可以说是上天的厚爱,另一方面说明个人后天的修为好。拥有这种体质的人,脏腑、气血很和谐,七情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