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12道锋味:欢迎光临广州图书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44:22

[羊城学堂]孟子仁义礼智思想的当代意义音频

【点击收听本次讲座音频】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宗桂

    本网讯 今天(15日)上午在广州图书馆开讲,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李宗桂从哲学的角度,结合大量实例,深入浅出,给到场市民送上了一堂生动仁义礼智课。

    “仁义礼智”的社会历史渊源

    仁义礼智是儒家思想体系中四种并列而又相互联系的伦理道德范畴,被称为“四德”,即“仁、义、礼、智”,这四个方面既独立,又相互联系。仁义礼智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条件和背景:仁义礼智的思想观念最先是由孔子所提出的,他着重对仁、礼两个方面做了详细而深刻的阐述。在《论语》中,孔子往往把仁和礼并提、连用,智、仁、勇也曾连用,但没有把仁义礼智并提连用。而在《孟子》一书中,则多次把仁义礼智并提连用。仁义礼智作为儒家传统的自觉的道德理念,作为儒家传统的“四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从孟子以后,才基本确立。因此,可以说仁义礼智的思想观念源于孔子,而后由孟子加以阐述,使其发展起来。

 
市民现场提问
 

    善存在于人的价值观中

    告子说:“食色性也”,他认为生理的本能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孟子的则持不同的观点,他说:“人之初,性本善”,即人的本质上是善的,具有向善的可能和趋势,和生理本身没有关系。孔子也说过:“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一生下来,本性都是相近的,但随着后天的生活、实践、环境的改变,习性就会逐渐拉开了。总的来说,孔孟儒家非常强调人的追求,人的道德,人的境界,人的价值追求,人的高尚的情操,而不是往下沉沦,停留于生理本能中;善存在于人的价值观中,思想理念中。也就有了孟子很著名的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出自《孟子•告子上》)

 
讲座后市民向李教授索要卡片

    如何实现,把握仁义礼智

    孟子告诉我们,要实现仁义礼智,需要我们“自反”、“求放心”、“存心”、“养性”和“寡欲”。即凡是都要自省,要自我反思,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向自己内心去追去,寻找自己的本心;努力寻找自己已经丢失善性良知,并保养好我们的本心,涵养好我们的品性,要恰当在仁、礼的原则之内来满足我们正当的欲望,而不能无限的膨胀,贪得无厌。这样,仁义礼智才算把握得住。

    孟子思想的当代意义

    孟子思想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现代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帮助我们理性看待民族文化的历史传统,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合理的思想资源;为当代社会空气的机关化,提供清洁剂;为当今文化机体的健全,提供营养;为当代中国人(所有阶层、地域的中国人)提供安身立命之道,提供价值源泉。我们过去很长的时间内,把孟子思想看城落后的,反动的,愚昧的。文化有其民族性,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奋斗,长期提炼下,具有普遍意义,超越时代,阶级、地域的一些价值理念,比如仁义礼智思想,在今天来看,它仍是优秀的文化传统。所有,正确的看待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可以为当代文化思想建设提供合理的思想支援,这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要前提和支柱。

(编辑: oabo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