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吕孔维:在线思考---网络时代的创造性思考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7:50:24

[转载]在线思考---网络时代的创造性思考法(8)

从 Jiahou`s 新浪博客 作者:Jiahou博客有 1 人喜欢此条目原文地址:在线思考---网络时代的创造性思考法(8)作者:王竹立

(本文为王竹立老师原创的专著的一部分,欢迎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在线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焦建利教授是一个微博爱好者,写过一篇《新手织围脖的十项注意》的学术随笔,发表在《远程教育杂志》上,对微博的推介可谓不遗余力。我起初有些好奇,也有些不解。在我看来,微博跟博客有些类似,但字数太少了,不适合表达系统的思考,而一些零星的发言价值何在?反而容易导致思维的“碎片化”。后来见到了焦老师,我曾当面跟他探讨过这个问题,我问他现在热衷于织围脖,而疏于更新博客,是否与太忙了有关。他承认的确有点关系,但认为织围脖给自己带来的利大于弊。他告诉我,通过微博,他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事,而且可以随时随地与人进行思想交流。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种网络时代的新型思考方式,我称之为“在线思考”。

 

所谓在线思考,就是让大脑与网络连线,将大脑“挂在”网上,通过文字、图片和符号与他人及时交换思想和信息,以此建构意义和激发创意的一种思考方式。

 

想象一下,以前我们的思考是在各自大脑内部的网络进行的。各种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回路中循环,通过发散和聚合等形式形成一个综合的判断,然后通过较长时间的归纳、总结和整理,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思想乃至理论体系,最后才以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表达出来。现在好了,一个念头刚刚冒出来,信息流可能还在大脑内部流动的同时,就通过手指的打字或按键动作流到网上,经过网络的循环后又及时将外界的回馈通过视觉和听觉系统“流回”到大脑的内网中,激起新一轮的反应与思考。网络使人类彼此交流的时间和周期极大地缩短了。我们常常来不及让思绪在自己头脑里“沉淀”,就在第一时间发了出去。一个人的思考变成了一群人的同时思考。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从不好的方面看,微博由于短、频、快,往往“不经过大脑”就发了出去,容易造成误解,引发争论;加上微博有一种虚拟的“现场感”,你知道你是在对着一群人说话,会有很多“围观”的人,因而你会比较在意个人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因而容易产生情绪,从最近国内频繁发生的微博“骂战”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由于未经过深入思考,微博发言往往流于表浅,容易造成较多的文字垃圾。但这也主要取决于博主的个人学问和修养的高低,学问好修养高的人发言一般比较慎重,注重价值和意义;反之则可能失于无聊,不过这也是这类人真实面目的自然表露。

 

从好的方面看,微博是一个快捷高效的交流工具,容易激发创意火花,实现远距离头脑风暴。有价值的微博互动由于留下了记录,有利于事后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比较系统的思想。微博还可以第一时间发布最新信息,基本上可做到与事件发生过程同步。还有,写微博的时候,可以预期他人的反应,你的思维会比仅仅对着电脑屏幕打字要活跃、热情也会更高涨。

 

我有一个经验,有时面对面的讨论效果不一定比在线讨论要好。例如,我常常跟研究生讨论他们的论文,在面对面时,总是我说得多学生说得少,有时我要求他们多说也改变不了他们的拘谨状况。后来我就在QQ或RTX里与他们讨论,这时他们的话就多起来。因为在线交流一般是你一句我一句,对方必须有所回应,否则就讨论不下去。更重要的是,由于是用文字来进行沟通的,大家会比较认真,尽量用简短的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像面对面谈话时往往比较随意,辞不达意的几率比较高。在线交流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是留下了讨论记录,你可以回看前面的交谈,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意思;还可以事后进行加工和整理。有时我用这种方式跟同行们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结果比面对面讨论更有成效,不仅讨论的范围更广、谈论的深度也更深,而且情绪化或重复性的语言比较少,很多对话回过头看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这也是在线思考的一种。与微博讨论相比, QQ或RTX里交流的对象多是“熟人”,而且没人或少人“围观”,相对比较冷静和从容,不大容易发生情绪化地争吵;不足之处在于参与讨论的人不如微博里的广泛。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的在线思考是一边写作(例如写博文)、一边检索、一边思考。在线思考将学习、思考和写作实现了无缝连接,充分发挥了人脑和电脑(网络)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可持续的思考方式。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