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指南针在哪里:摄影技巧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7:17
不同天气状况的摄影技巧(上)


  冰雪,象沙滩一样,可以欺骗测光表:明亮的白色导致欠曝-因为-不要忘记-测光表自18%灰度获得读数。最容易的补偿方式是从灰卡或者景色中你知道是中间 的色调上获取读数。确保它是在你主体同样的光线下并且测光表并不是从明亮的背景上获取读数。如果是重要的拍摄,就采用包围曝光。

  假如你拍摄许多张同一景色的照片,而且你已经确定自己的测光表欠曝多少的话,你可以把曝光补偿转盘设置在自动补偿上。如果你的相机没有这样的转盘,你可以 改变ISO值以“欺骗”测光表。举个例子,假若你使用ISO 200胶片测光表读数为F/16在1/250秒的话。自灰卡你得到F/11在1/250秒读数。只需改变ISO值至100来补偿一档。(记住,减半ISO 值加倍所需到达胶片的光量。)不要忘记在拍摄后转换回原来的设置。

  假如是晴天的话,在清晨或者黄昏时分出来。低角度的阳光使得雪地比日间显现出更多的细节和质感。避免阳光从你身后直射时拍摄。从雪地直接反射进你镜头的光线通常会带给你白茫茫一片的效果。

  假如你拍摄运动的话-滑雪者或是滑雪橇者-查看一下运动章节的细节内容,了解如何凝固运动或者抓拍。

  在非常寒冷的条件下,要极力保持相机电池有效工作的温度。我通常把相机放在自己的夹克里,拍摄时再拿出来,然后在朝下有一个地方移动时再放回去。还要记住,皮肤会与极冷的金属沾粘,因此事先要把任何接触表面用胶带粘好。(不要忘记自己鼻子与相机接触的那个点。)

  当你在非常寒冷的日子里回到室内时不要忘记冷凝现象。当你还在寒冷环境中时就把相机用塑料袋封好,然后在你回到设有暖气设备的房间里时暖和一下相机后再打开塑料袋。

  找寻那些真正说明“寒冷”的细节:一只蜷缩在羽毛中的小鸟,只是从鲜艳羽绒大衣里露出眼睛的孩子,两个人说话时悬在空气中的哈气,胡子上的冰。

  提示:
  使用闪光灯拍摄落雪时要加倍小心。闪光只会照射最近的雪花而不照亮其余部分。

  雾霾
  悬挂在雾气中的轮船,漂浮在百合池塘上的雾霾-水汽可以产生一幅非常令人共鸣的画面。象雪地一样,雾气也可以欺骗你的测光表和闪光灯。有些雾气可能是完美 的中间灰调或者其稀薄程度无关紧要,而有些却有可能近乎于白色。为了确保正确曝光,从拍摄主体上获取曝光读数,或者,假若你可以接近的话,从灰卡上获得。 在浓雾环境下,你的闪光灯光可能被水体颗粒反射掉而且无法到达你的主体,就象汽车大灯有时只会照亮雾气而无法照明道路时的情况一样。

  如果雾气太浓的话,用干净的塑料袋简单地包裹好你的相机。留意凝结在镜头上的雾汽。
当外面雾气茫茫时,不要被其暗淡的光线吓跑-弥漫的光线对于某些情绪类型的照片非常理想。

  风暴天空
  当我看到戏剧性的风暴天空时,我到处奔跑试图发现其前景中的某些兴趣点。戏剧性的天空创造出你无法从其它场景中得到的感觉,正如古典画家表现出的那样。

  如果你拍摄穿透云层的几屡阳光,留心不要从光柱处获取测光表读数,因为你想让它明亮。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撞击礁石时迸发的白色浪花泡沫。记住,如果天空太阴暗的话,测光表会过曝。

  图3:高速快门和适当光圈的正确组合凝固了这群滑雪橇者的运动并且把雪地记录为鲜明的白色。在满眼白雪的景色中相机的测光表通常会低曝,所以要从灰卡上获取读数或者修正相机的测光表读数以补偿明亮的白雪。

  图4:迷雾为长江笼罩上了神秘的气氛,雾气的稀薄程度使得胶片能够抓住一些船上的细节。明亮日光下的同一场景会令人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

  图5:聚集的乌云给这一风景增添了晴朗蓝天所缺乏的先兆和深奥的气氛。假如你想看到风暴天空的话,出行时带着相机。假如开始下雨的话,记着从屋檐或者雨伞下拍摄以便保护自己的相机。

 

  

劣质UV镜对长变焦镜头的聚焦有影响

  近期贵报发表钱元凯先生的文章《UV镜市场调查与选购指南》,钱先生文中提到的市场上UV镜混乱状况让人触目惊心,对此我有同感。

前些天,有位影友把摄影作品拿给我看,这些照片都没有焦点,我问他使用什么器材拍摄,他说用理光XR-7MⅡ型加适马70-210MM变焦镜头。这位 影友坚持说,这可能是适马镜头“有假”,不如买理光原厂镜头。我把他的相机和镜头一起拿来试拍,使用稳重三脚架、快门线。先对这只适马镜头测试,拍摄一卷 黑白胶片,冲洗出来的照片也不清晰,没有一张是合焦的,是镜头有问题吗?不可能。这只适马70-210MM变焦镜头,购买时间不是太久,又没有碰撞过。

我拿起相机仔细观察镜头,对准物体从相机的取景器观看,被摄物极其清晰,裂像都能合焦,但总感到物体偏前、偏后。我开始以为镜头前的UV镜不会有问 题,不经心拧下这枚国产UV镜片,举起相机对准物体调焦,再拧上UV镜调焦,不自觉地反复做了多次,这下可好,装上UV镜的焦点前移、后移,而取下UV镜 后焦点合焦正常。这时找来卷尺,对相机与物体的距离做了一下测量,未装UV镜的焦距正常,而装上UV镜的焦距偏前、偏后不少,处在1.5米处的物体,装上 UV镜用镜头的210MM端聚焦,物体被推至1.6米左右,然而在200MM以下的焦距段又前移至1.3米左右,这种情况反映到胶片上怎能不发虚?我又将 其标准镜头装上UV镜做比较,可这枚UV镜装在标头上没有误差,焦距、合焦都很正常。

如此看来,劣质UV镜不但影响长焦变焦镜头对焦,也不能起到阻挡紫外线的作用,严重影响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使焦点偏离,造成影像模糊不清。

这枚印有MADE IN CHINA 52MMUV镜,倘如钱先生所说:“如果在白纸衬托之下,镜片呈极浅淡的绿色。恐怕就要怀疑镜片是窗玻璃了。”此枚镜片果然呈浅淡的绿色,可 能真的是“普通窗玻璃切割成型的镜片”。




摄影有哪些误区?

  摄影之奥秒,就是它包含了很多元素,您可把它看待成一种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用相机去创作,某程度上跟画家用油彩画笔创作一样,但摄影却又很重视器材 的摄影师必须了解相机和镜头的特点。可是,正因为摄影那么的博大精深,涉及的元素又多,不少人都会对之产生很多误解和谬见,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更不知不 觉被误导了。因此,我们特地炮制了这篇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些常常被人误解的摄影问题。

  误解一:镜头反差越高,解像度就越高 有些拍友,当使用某镜头拍摄时,会发觉所拍摄出来的影像有很高的反差(一般称为较「硬」),又或者看起来很鲜明,便冲口而出说某某镜头解像一流。一旦看反 差弱的照片时(即常称作为较柔时),便声声道镜头解像不良。这一种说法,似乎有点武断,其实解像度和反差是两样东西来的,不应一概而论,当然又有些相关的 地方。 甚么是解像度? 解像度(Resolution)其实是经过一些标准的测验得来的数据,是利用一张黑白的线条图表,在不同的光圈下用镜头拍摄,然而最标准的数据理应是由机 器读出,但某些杂志或试验所用菲林显像作人眼判断,这似乎会带有一些客观因素,如菲林的处理过程或人眼的限制等,但一般都可接受,因为至少可找出同一支镜 头在不同情况下(不同光圈或焦距)的解像表现,毋须与其它镜头比较便成。一般来说,越能在同一范围分析出越多线条的数目就越有解像力,即是较锐利的镜头。 甚么是反差? 反差(Contrast)虽不代表解像度,但也不无关系,但不能说反差高,解像便高。反差其实是指镜头将暗位层次表达的能力,一个影像必须有光和暗两个对 比,反差高是指光与暗之间明显分隔,而中间可能没有太多渐层(gradation);而反差低则指光与暗之间不够明显或不够鲜明,但有较多的层次,看起来 可能会使人觉得较呆板。 对于彩色或黑白的影像,反差的定义也是一样的。一般人误会反差高是好的,没错,反差高确是较鲜明和调子轻快,但是没有丰富的层次,刚才的高解像度便失去了 意义,令整体的仔细表现会有阻碍。惟反差确是很主观的东西,未必有一个标准,但具体上一支全面一点的镜头会较受欢迎,何况现今的菲林也有很好的反差及层 次,也有不同的选择,如专为拍人像而设的,又有专为还原准确色彩而设的菲林,拍友们也毋须太过盲目追求。

  误解二:加1B天光镜好过UV滤镜每当买新镜头时,都会考虑买一块保护镜头的滤镜,一般1B SKYLIGHT和UV两种,前者比后者昂贵,有人说UV只是一块玻璃,而1B拍人像会靓些又或者拍摄的色彩会准确些,所以会偏选1B,但这种说法似乎并 不太合适。 1B skylight滤镜正式来说是一块有颜色的颜色滤镜,是其中一块标准化的矫色滤镜,可隔除360nm或以下的光波(属于较蓝色的光线至UV),并同时可 轻度吸收约550nm的光波(即绿色光线),总括是用作减轻于山区或海边拍摄时的偏蓝现象和树叶的绿色反光,在绿油油草地上拍摄人像就可能用得着。可是, 在直接的阳光下拍摄,这块1B滤镜是全废武功,换句话说,也仅是一块玻璃。UV滤镜则是用来隔除肉眼看不见的紫外光,因此在色彩上(一般彩色菲林乳膜上根 本无法对UV显现色彩)是全无影响,但据厂方的建议,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拍摄无限远的模糊情况改善,但老实说,天气才是最终决定因素,要是空气中尘粒多或湿 度高,加多少块UV也是徙然的。既然是这样,甚么滤镜都不加又是否最好呢?对的,光学上是绝对是好的,因为加上了一块玻璃,可能会弄巧反拙,但这又未必可 以由肉眼察觉得到,再仔细衡量之下,买一片玻璃保护前组镜片,似乎比起一丁点儿的光学损失来得重要。但是1B还是UV,那就悉随尊便。但花钱买一块有多层 涂膜的UV已很足够了,既可保护镜头,又可减少光学的损失,较为值得。

  误解三:专业菲林靓过业余菲林有一些拍友常有一错觉,以为专业菲林的影像质素一定比业余菲林好,但往往发觉事实又不是那么明显,就归究所用的相机、镜头、 测光表等等不够好,甚至是自己,这看来有点可怜。专业菲林确有比业余菲林优胜的地方,但不代表业余菲林一定是差些,其实我们只想道出专业菲林是专为专业摄 影师而设,要用得它们出色,办法很简单,学学怎样去当一个专业摄影师便行了,所需要的不一定是专业器材,反而是技巧,尤其是处理菲林的技巧。各位不妨去尝 试买些专业幻灯片来试用,您会发觉陈列的地方都会有一个雪柜,再留心菲林上的说明,除了使用限期外,还有一个建议储存温度,一般约为十二、三度。专业菲林 靓在够新鲜,若能在保存时依足所建议的环境,菲林会得到预期的效果,但随意处理菲林,一时又到甲店,一时又到乙店冲晒,敢保证每次没有不同的色彩表现才怪 哩。当然,还有很多处理菲林的方法,例如曝光因素、倒易率等,或可参考说明书的指示。业余菲林就不同了,除了expire date外,也没有其它的指示了,而一般都有较长较稳定的储存期,而且宽容度高,对一般用家来说似乎较为可靠。

  误解四:闪光拍摄一定要用X同步快门有不少中外摄影书籍也曾提及过X同步快门这东西,甚至有最快闪光同步快门这一名词。但有不少初学摄影的朋友误解以为闪 灯拍摄时要硬性使用某一档快门。其实,所谓闪光同步快门或最快闪光同步快门是泛指可作闪光拍摄的快门,最快的意思是在那快门速度以上的快门不能作闪光同 步,否则会拍不到全格菲林清晰的影像,这问题是存在于镜后快门的相机上,而每部相机都有独立的设计,故最高同步快门都不是全部一样的。使用闪光灯时,只要 在最高同步快门下任何一档,均可拍摄到有闪灯效果的照片,只是快门越慢,现场光之曝光时间较长而己。举例在室内拍摄,若以最高同步快门闪光拍摄,背景未必 可有足够曝光,这使主体前景雪白光亮,而后景则昏暗漆黑;若以慢快门(甚至便摄机中所谓Slow Sync或夜景人像模式等)同步闪光拍摄,便能获得较具现场气氛的照片。除此之外,利用较慢快门时,甚至可选择前或后帘的同步闪光,你可调较快门一开启便 闪光,又可以在快门关闭前闪光,均可创造特别的拍摄效果。

  误解五:微距镜只能作近摄? 微距镜是专为拍摄极近距而设的,但有人说它于正常拍摄时会有质素的下降或迷信只能用在翻拍或微距拍摄用途上。其实,根据一些光学测试,无论是以1:1或 1:2和1:50比例拍摄时,微距镜头的解像在大部份光圈下都有极优异的表现;而1:49或1:50时的测试,解像度比其它同等焦距的非微距镜头高很多。 然而微距镜头最大的问题是对焦设计是专为近距而设的,故此在数十厘米至无限远的距离可能只须转动对焦环不足45o,在精确度上可能大打折扣,但现今的AF 镜头已非常准确了,或可弥补这种问题。故此,以微距镜头拍摄正常距离的景物,甚至人像是绝无问题的,f/2.5或f/2.8光圈或许不能尽用,因为常会有 四角失光的情况,这是难免的,但收一级光圈已能解决,相反,拍摄微距时,细的光圈容易造成绕射现象,因而f/8到f/11都会较为适合。但一些微距镜用家 会知道,微距镜解像非常高,照片看下去好象有点「硬蹦蹦」,但各人有各自的喜好,选择众多,随阁下所好吧!

  误解六:入射式测光表比反射式准 这种说法不够全面,客观来说,其实两者都一样准确,但对只用单一种测光方式的人来说,相信某一种较为可靠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两种均有各自的操作方式及量度 方法。但以反射式测光表来说,就稍比入射式麻烦,因为往往要考虑18%灰度的限制,而入射式可直接量度投在主体上的光度,直接获得光圈值。可是,我们相机 上内置的均是反射式测光表,好处是胜在够方便,因为不用每每走在主体面前测度,而且多是TTL(Throagh the lens),镜头的失光、滤镜等曝光因素也直接包括在内,减低错误发生,比入射式容易及可靠。但主体及背景的色彩(如黑或白)都会造成测度错误,惟一方法 是作曝光补偿,只要多练习,要获得正确曝光并不是那么艰难。而入射式本身已有比反射式优胜的地方,但使用上是较为麻烦,若不介意多带一个测光表,这也没有 问题,但千万要紧记将镜头前的滤镜等因素计算在内。还有,如NikonF5已设有3D RGB的反射式测光表,这意味着反射式测光还有可跳出柜框的地方,只要解决18%灰度的限制,根本不用怀疑其准确性。

  误解七:密封防潮最可靠 每逢到了雨季,拍友心情就最忧愁,因为心爱的器材随时受潮报销,有些人就疯狂购买各类防潮用品,诸如吸湿器,抽湿机等。一旦下雨,就宁愿把相机镜头藏起, 变成湿度过敏狂,这样子,整个夏天可能连一筒菲林也拍不完,可说是非常可悲。老实说,香港这里的气候,要待RH低过60%的日子可谓少之又少,何况是在雨 季。然而关上所有器材亦未必能完全防潮,很多人都会有经验,放在密封盒里的「陈年」镜头也会不知何解生了霉菌。其实要防止镜头发霉,防的不是湿应是菌。要 制止镜头发霉,首要是了解为何会发霉,潮湿和黑暗皆是霉菌的至爱,然而菌在空气中四散,根本防不胜防,若在密封的防潮箱里,一样有霉菌,若加了防潮珠(一 般都会用silica gel),便能有一定的抽湿作用(但不是永久的,一当饱和便效力全失),市面有些可将水份吸进盒内的防潮器,虽然吸水效果好明显,但笔者建议大家要小心, 应勤一点检查是否已满或破漏,更要避免放在过度高温的地方,因为水份一样有可能被蒸腾出来。所以,很多人宁愿有空拿镜头出来把玩或者使用,见一见光已可大 大减少发霉的机会。而一般放在冷气开放的房间,只要空气流通,加上湿度低,镜头发霉的机会已非常低了。若真的要把器材藏起一段颇长的时间,最好是在湿度低 的环境下,放进适量的防潮物料,以密封的箱盛载,记紧要把镜头清洁干净,以免细菌滋长。据说有些电子防潮器也有一定的作用,但价钱却非常昂贵。

  误解八:要经常抹拭镜片 市面有很多专为清洁镜头的器具甚至抹镜药水,究竟镜头应否经常需要抹拭的呢?一般拍友自然是疼爱自己的器材,看见镜上沾了一粒尘已惊惶不已,急着买东西来 清洁镜头。有一些人会用有扫的气泵把尘粒扫走或吹走,甚至用抹镜纸及药水擦拭,但这是不太好的,除非镜面上所沾的污渍如手指模较难清洁,否则不要贸然用东 西擦拭镜头表面,因为此举可能会弄花镜面,也可能令部份涂膜脱落,但现今的涂膜已相当稳固,然而此举始终太危险了。建议为镜头加装一块UV或IB skylight滤镜作保护,就算弄污了也可随意抹,甚至换一块新的,怎也比弄花镜头的镜片化算得多。若真的需要,购买镜头纸或镜头清洁剂时要小心,避免 使用有酒精成分的清洁剂,因为这等会令镜头有所损伤,用时不要将清洁剂滴在镜面上,若流进镜头内或镜片的边缘,亦会弄坏镜头。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避免 弄污两端的镜面,若沾了尘应用气泵轻力吹走,若是沾了手指模或油渍可用高密度布料或已打磨的皮革抹拭。若是内部生了霉菌或有水气凝结(如出入冷气场所) 时,最好交回原厂保养中心代为处理。

  误解九:50mm焦距等于人眼 人们常说50mm焦距是标准镜,又称与人眼的视觉效果相近,常说用50mm拍的影像就最真最写实。但若细心从观景器望出去,与肉眼相比,可能所见到的影像 大小又不是如此,会发现50mm镜头下的影像会比大脑所接收的更广阔。若论视角(Angle of View),50mm镜头只有46o,然而人眼可有接近120o,但为何人眼看到的又总不够50mm镜头广阔呢?问题其实是出现在影像的平面大小上和镜片 与人眼内的晶体之分别。人眼所感光的地方是在视网膜(Retina)上,而感光细胞所聚集的地方也只限于一点,即黄点(yellow spot),感应色彩的锥形细胞(cone cells)比黑白视觉的棒形细胞(Rod cells)少和更集中。于是乎,您会发现看东西(如看书)的时候,只能习中看见中央部分,而其它圆周外的字未必能够看清,但菲林就不同,只要镜头视角涵 盖,而主体又是平面的话,整个平面都会清晰,因为菲林面(24X35mm)都有相等的感光药物。另一方面,用50mm拍摄出来的影像,比例上与实物无分别 的,只要将影像放大至与实物原大小一样放在眼前,与你在实物前看其实是一样,但这并非只有50mm镜头可以做到,80mm、100mm、180mm……都 可做到。究竟50mm真在哪里?或许从观景器里看比较接近人眼所见到的,但这要视乎主体的距离,要记着:人眼看到是1:1的Life size,然而从观景器看的是有缩细的效果。还有,50mm镜头的焦点或清晰平面分布是与人眼有别,因此,说50mm与人眼接近似乎可能有点儿那个,但说 50mm镜头没有严重变形和取景范围适中是「真」的表现也还是可以的。

  误解十:镜头焦距会影响透视 有些拍友常常说某某20mm镜头很有透视感,又话某某300mm镜头很有压迫感,说这些全都因为不同焦距有不同的透视感。事实上,透视与焦距是没有关系 的,而透视是指光线的收缩效果,如用广角镜从地下拍摄整座大厦时,建筑物两边的线会向上收缩,而并不是平行的。一般来说,共有三个主要影响透视的因素:不 变的距离.假若保持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与主体保持不变角度,但以不同焦距拍摄同一主体时,拍出来的照片将有不同的视场大小(Field of View),而主体也会有不同的放大率,用长些焦距的会有大一些的放大倍数;然而,透视是一点也不变的,不信可将多张用不同焦距拍摄的照片放大或缩小至同 一放大倍数来看,主体与背景之比例是非常相近的,即是说透视也相近。改变相机与主体之距离透视与镜头焦距无关,但同一支镜头与同一个焦距,若以不同的主体 与相机距离拍摄,便会有不同的透视效果。或是,有多支不同焦距拍摄同一主体时,为了拍到接近相同大小的主体时,便更改拍摄的距离,结果20mm的会摄到更 多的背景,而100mm会有接近人眼视觉的效果,而200mm又可能拍到背景与主体「压缩」或接近了的照片。相机与主体之角度另一个影响透视的因素便是取 景时的相机角度,若以广角镜拍摄时,从低角度拍摄站立着的人像时,看起来便会是上身短、下身长,而从高角度拍摄时,则会有相反的效果。若以水平向着主体拍 摄,这种透视的变形便不会出现。以后大家或不会再对以上各项摄影问题而存有误解了,但摄影始终是非常变化多端的玩意,当中还有很多事项是值得讨论的,日后 有机会的话,或会再与读者分享。

 

夜景摄影技巧

  你想寻找摄影机会吗?除了那些能产生迷人影像的白天之外,你可能偶尔会听说一些摄影师利用日落的余辉或日出前的霞光拍摄--大约有30分钟的时间,可有多 少时候你听到关于摄影师利用另外9到10个小时去拍摄神奇的室外夜景呢?这真是个遗憾,缺乏想象力将是从事摄影师工作最致命的弱点。

对于夜景摄影,每一次拍摄都需要周密的策划,因为通常直到底片冲洗出来之后,我们才会看到拍摄结果,所以我们不得不事先构思要拍摄的照片,然后设计一种 达到这个目的的拍摄方案。想一想,要是我们把相机快门打开10个钟头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假如给前景足够的照明,而使天空中的余辉保留原有的光线效果,眼前 的景象又会怎样呢?

  器材

一付结实的三脚架是首要的。我使用曼富图三脚架,另外把一个勘探用的三脚架修改了一下做摄影用。快门线也是必须的,而且别忘了带闪光灯,我认为那种小型 神光牌闪光灯很棒,它使用两节5号电池(与我的相机和电子闪光灯里用的一样),放在口袋里或摄影包里很方便。此外,还有一件随时会用得上的东西是笔记本, 可以用它记录你所经历的一切。

  磁性指南针很有用,因为假如你想拍到星星绕着北极或南极运行的整个轨迹,指南针会便于你在天黑之前设计好你的照片。

  我用聚光灯或电子闪光灯照明被摄体,至于选择哪一种,则根据被摄体的体积大小来决定。

  我的大多数夜景照片是用广角镜头拍摄的--35毫米相机配24毫米镜头,6×6厘米画幅相机配40毫米镜头,偶尔,我也会用35毫米相机配50毫米镜头,6×6厘米画幅相机配80毫米或150毫米镜头。

  胶片

  胶片的选择随个人的喜好而定,短时间曝光使用通常用的胶片就可以了,对于长时间曝光,也许可以试着用一些其它类型的胶片。

我所有的夜景照片都是使用日光型反转片拍摄的,对于这种胶片来说,使用电子闪光灯可以达到很好的色彩还原,而使用聚光灯会有一些偏黄,对于我的许多拍摄 主体来说,这不是个问题--石头不会在意这种偏色。不过,有时我也在聚光灯前加一块浅蓝色的明胶片。这样可以使闪光更接近于白光,不过会损失约1/3级的 光量。不妨一试

  余辉:太阳刚落山的时候,夕阳余辉看上去并不怎么壮观, 但是它的美丽与辉煌会逐渐展现出来。随后它会迅速消失在黑暗之中,此时拍的照片几乎没有阴影(天空的大部分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灯箱),并且显现出一种暖色调 (因为天空此时通常是桔红色的)。 也许一个不算太长的望远镜头此时会很有用。这样,可以把更多的灿烂余辉纳入镜头,同时可以使黑色的天空少一些。前景中的物体可以拍成剪影或用人造光照 亮。如果你决定照亮前景,那么动作一定要快,这样背景中的余辉才不会曝光过度。以上这些建议同样适于拍摄落日。

照亮前景:如果你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照亮前景,不妨试一下二次曝光。把相机放在一个结实的三脚架上,第一次按照夕阳正确曝光,当晚上天足够黑之后,打开相 机定时曝光,同时用聚光灯照亮主体直到足够为止。两次曝光之间,在进行第二次曝光时,当你把快门速度调到B门时,一定要小心,不要移动相机。

  月光:月亮从圆到缺的每一刻你都可以很容易地拍到照片。满月照亮大地之时,我使用ISO 100的胶片、f/4、15-60分钟曝光。(此时月亮是作为主要光源,而不是构图的一部分)。 注意相机的放置方向,月亮有可能在曝光过程中移到相机前方,这样极不利于拍摄,所以需要使用遮光罩。如果月光直接射入镜头,将会造成光斑。

月光,加上闪光灯或聚光灯,同样也能被用来控制前景与背景之间的反差。如果你用人造光照亮前景物体,并且曝光正确,底片的背景(仅被月光照亮)密度将随着曝光时间的长短而变化。

月光也可以作为光源,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不会怀疑照片是在晚上拍的。月光是太阳照在月球表面上的反光,它与正午时的光线颜色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区别细小。

人们常看到后来加上一轮明月的风景照,你也可以加上不止一个月亮来阐明月亮是怎样升起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用多次曝光技术拍摄画面的基本组成部分 或前景。它可以是一块崖石,要使它曝光不足,大约使用比日落时低一挡的光圈。天黑之后,把相机装在三脚架上,给画面再加上月亮。注意仔细确定好月亮的位 置,这样不致于使月亮落在某一前景细节上端。要把多个月亮纳入一张底片,曝光必须至少要以2 1/4分钟为间隔,否则月亮会重叠在一起。我发现5-6分钟是最佳的曝光间隔。满月之时,我用f/8、1/125秒(ISO 100)拍摄,每6分钟为影像加一个月亮。

  星迹:我拍的另一种夜景照片是用人造光照亮前景,然后打开快门曝光10小时,这意味着天空不是漆黑一片,而是在照片空白处布满星星的轨迹。 这么长时间的曝光只能在新月的时候尝试,以避免曝光过度,同时使天空和星星的轨迹保持很好的反差。光圈设定在f/5.6-f/2.8之间效果最好,前景的照明则根据选择的光圈来计算。

  用光技巧

  对于树、小石头这类被摄体,用电子闪光灯照明很有效,而照亮大的被摄体则需要12伏、100W的手持照明设备,靠一个便携式、完全密封的摩托车用电池供电,这样,闪光可以逐渐照亮被摄体,整个过程可以自行掌握,从1分钟到1小时都可以。

  使用电子闪光灯时,我不是把闪光灯装在相机上,因为这样太黑了,我围绕着被摄物体采用1到2次闪光,从不同角度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通常把被摄体的一面作为重要部分,运用较多的光照明。这样拍出的被摄体具有立体感,而不会因为从相机位置打闪光而造成的平淡效果。

  当你进行闪光时,你可以藏在树、岩石或其它物体后面。这是确保你的身影不会出现在镜头之中的最可靠的办法。要在白天支好相机,找出你想要照亮的被摄体的位置,用石块、棍子或其它明显的东西作标记,并确定在每一位置需要打光的次数。

  一般情况下,闪光灯的指数都是根据室内条件设计的,在室外并不准确。在户外,我通常把光圈开大1 1/2级,弥补因为没有墙壁、天花板的反光造成的损失,而且像石头建筑物这样的被摄体通常光线都比较暗。

  当你想在晚上给树打闪光时,总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必须在几乎没有风的晚上才可以用闪光灯,否则树叶和树枝位置在每一次闪光中都会略有变动。为了完全照亮整个

树冠,还需要一些额外的闪光,以一棵小树为例:从左边对准树干闪光(焦距设在50毫米),对准树冠闪光2次(焦距设在85毫米),从右边对准树干闪光2次(50毫米),对准树冠闪光3次(85毫米)。

  问题

  露水和雾实在是麻烦事,可是在有些地方它们并不常见,我发现它们大体上可以预见并可以避免。万一有露水的话,用薄塑料袋将相机罩起来是个办法,要是露水凝在镜头上,影像则会逐渐消失。

  对于夜景摄影来说,选择半干旱地区比较适合。你能很容易找到合适的拍摄点,在那里支好相机待天黑后拍摄。

假如你准备用长时间曝光拍摄星迹,洁净的空气是首要的条件。找一块远离尘土、雾和城市灯光造成各种污染的地方,寻找一处真正没有飞机经过的天空。假如在 曝光过程中有飞机经过相机视场,将会在底片上产生一条令人沮丧的线条。卫星和陨星也可能会在照片中产生光纹。对于陨星你毫无办法,而在晚上天很黑时再等上 一两个小时,卫星倒可以避免。 要是人们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于是就有人可能会拿着手电好奇地在你的相机前面转来转去。这样会给你的拍摄带来麻烦,对此,你要有所防备。 起初你可能认为倒易律失效是个问题,其实不然,你通常可以根据在同样条件下你曾使用过的光照情况来拍摄。记得前面我提过要准备那个笔记本吗?

  最后的提示

  天亮时就支好相机,到晚上拍摄时就比较容易构图。假如你的三脚架不够结实,试试下面的建议:在支架中心下坠一些重的东西(如石头或沙袋),在三脚架的支脚处压些石头或用帐蓬钉固定支脚。

在摄影包里装一些橡皮筋,可以在曝光过程中把相机背带、快门线绑到三脚架上,以免它们在风中飘荡。 不要忘了取下镜头盖。对于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的人来说,这听起来很奇怪,但原因很简单:通常在仍有光线时我们就支好相机,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确保水 平,取景构图,待一切都到位之后,合上镜头盖,等待天黑。天黑时我们开始拍摄,因为这时光线太暗根本无法观察取景,所以我们也不会再去取景,那么你很有可 能会忘了摘下镜头盖。这就是你必须养成在开始曝光之前取下镜头盖的习惯的原因。

一旦你在日落后开始拍照,你很快会有其它的拍摄主意,那么最后,我希望你能通过实现这些想法获得更多的快乐,拍到更有趣的照片。


拍好日出日落的十条经验

  一、准备:选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使用合适的设备拍摄日出和日落。大家都知道太阳东升西落,并从左向右地穿过天空。当你事先考虑好想拍出一定效果,例 如你想利用一块需出地面的岩石作为前景,但太阳不是正好落到它的后面;太阳会移到右边并可能错过这块石头,如果你的目的是当阳光洒落投射到这些岩石上时拍 摄它,你必须抢先移到左边以便拍到理想的画面。

  二、合适的季节:拍摄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节是春、秋两季。这两季比夏天的日出晚,日落早,对拍摄有利,在春秋云层较多,可增加拍摄
的效果。

  三、云:云在拍摄中是自然的反光物体,它能传播太阳的红光,从而不断变化着作品的相同。云彩也可以作为作拍摄的主要题材。但要注意观察当云遮住落日时出现 的情况;光线会从云后四处射做一从而使照片增加极为动人的效果。当太困核近运的起绿时,云会出现一条亮跟呢样的景色也是非常适合拍摄的。要注意观察,当太 阳逐渐从这个亮边中间出现时,要抓拍。

  四、倒影:拍摄水面倒影会使日出和日落的照片增色,平静的海面或湖面能反映天空中的景物。呈现出如镜中一样的影象,而拂过水面的微风总是会扰动这种倒影。 在水面上留下条更加耀眼的光线,并从地平线到画面的前景之间勾画出一条光裕。当太阳渐渐下落时,这条光路会延伸到你的眼前。

  五、因先。直接对着太阳,曝光读数总是不准。这   艾比湖晨曲 张绪权 摄
样会导致画面上只有太阳,而其余部分却曝光不足。有
两种方法能帮你确定合适的曝光读数。一种是先让太阳处于取景器内的三个不同的位置上,然后取这三个曝光读数的平均值。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采用你头顶上空拍 摄时的曝光读数。拍日出和日落,使用不同的曝光会产生不同的拍摄效果,因此可选评曝光读数的上下各拍一摄一次(增加一档和缩小一挡人)。

  六、镜头:用任何镜头都能拍摄日落。但如果太阳本身就是画面主题,要尽可能的使用长焦距。在标准的35毫米画面上,太阳只是焦距的1/100。如果是50 毫米的标准镜头,太阳的大小仅仅是0.5毫米,用200毫米的镜头.太阳的大小为2毫米,用400毫米镜头,太阳为4毫米。 一旦太阳开始下落,光线的亮度将明显下降,很快就需要你使用慢速度,用手托举着长焦镜头,很不稳定。因此,当你拍摄太阳时,要准备一付三脚架。

  七、光圈;当日落是作品的主题时,你应该更重视控制光圈的大小。用小光圈能使太阳呈现星星状的效果,光圈越小,这种效果就越好。

  八、眩光:直接拍摄太阳,会在镜头内产生脸光,从而使画面的反差严重失调,同时会产生入射光线被镜头表面反射到胶片上而形成光斑线条。高质量的遮光罩有助于限制眩光,同时
                使用最小光圈可减少这些光斑。反差失调应绝对避免,但
由于镜头表面反射所引起的光斑线条可作为作品的构图组成部分。 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会有这种光班效果,但使用其他相机比较容易出现误差和毛病。

  九、色彩的安排:当太阳在空中渐渐下落时,色温减低,形成暖色调。早在肉眼看到太阳呈红色之前,它已经开始呈深黄色,然后是桔黄色,最后在胶片上呈红色。这种效果会使画面增色,然而很少会有摄影家,能想起来改变一下实质上是错误的色调。对于要拍摄真实场景的摄影家来说
  夕阳鹤影  谷学忠 摄 82A浅蓝色滤镜能去掉日出和日落照片中温暖热烈的色调。  
  十、注意保护你的眼睛:当太阳接近地平线时,透过取景器去观察,一般来说是安全的。太阳在空中越高就越亮,这时直接观察太阳就越危险,尤其是用长距镜头观 察更是如此。为安全起见可用一段跑光或是冲黑了的胶片(一段35毫米长的小胶片就很理想)把它贴在取景器上,你就能观察太阳并确定最佳构图。

快速对焦的技巧

在体育摄影中,对焦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技巧,这是因为体育摄影的被摄对象都具有很强的 动感,速度很快,它不大可能允 许你去慢慢地琢磨,精益求精地对焦。专业的体育摄影记者都是采取追踪对焦:他们不断改变焦距,随时让竞赛者在取景框中保持清晰的影像。但是,这项技巧初学 摄影者是很难练得炉火纯青的。

比较容易的方法就是借助于相机上的自动对焦系统。虽然自动对焦系统可以迅速地对好焦点,但如果使用方法有误,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效用。也就是说,只有 把被摄体恰到好处地留在取景窗中央的测 距框内,才能达到准 确对焦的目的。要是相机配备的镜头焦距不是很长,视角较大,把运动的被摄体 安排在取景框中央的测距框内,还算容易;如果相机所配备 的镜头是200毫米以上的长焦距镜头,由于视角较小,既要追踪被摄体,又要对准测距框,可能会感到很吃力。为了适应这种场合,不妨改变上述习惯,可暂时不 考虑取景框的范 围如何,只利用测距框追踪被摄 体,这样在感觉上可能会轻松一 些。假如想把被摄运动员拍在画面中央以外的位置,而且还要利用自动测距系统时,应该利用对焦自动锁定装置,让焦点固定住。要是被摄体呈激烈移动状,时间上 不容许利用锁定装置,而构图又非要求把被摄体摆在画面中央以外的位置不可,此时就必须解除自动对焦,而改为手动对焦。

  拍体育照片时还有一种常用的对焦方法,那就是陷阱调焦,即当被摄体进入预定焦点时随即按下相机的快门。一些先进的相机就具有这类性能。陷阱调焦很适用于体育摄影,如用此方 法来拍摄跳高运动员飞过横杆的动作就十分理想。拍摄时,可以先把焦点调在运动员可能越 过横杆的某一点,然后把焦点锁定,使其不再前后移动,最后视运动员飞越横杆时的情况按下 快门,即可拍摄到清晰度很高的照片。

  值得一说的是,如果被摄体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如赛车,我们在运用陷阱调焦技巧时,还必须提前按动快门。也就是说应该 在主体抵达这个地点之前的一刹那按下快门。提前按快门
,可以弥补按下快门到快门实际打开之 
间 的那段时差。当然,目前某些先进的自动对焦相机的对焦能力已赶得上赛车的速度,即使赛车是以最高 速度从画面上横向疾驰而过,也可以把它拍下来。如果你在拍摄前不清楚运 动物体会经过哪一点,只知道会通过某一区域,那么可以用区域对焦方式,拍摄时尽可能用高感光度胶卷,根据光线条件和胶片感光度,尽量使用小光圈。对焦时, 根据镜头上的景深表,让这一区域处于景深范围之内,把确切的焦点对在这一区域靠近相机一方的1/3处,因为前景深小于后景深。如此操作,就能获得较好的效 果。要是运动员出现在较远的距离上,可以采用超焦距的方式拍摄。从镜头上的景深表中可查出与拍摄时采用的光圈相应的景深范围,然后转动调焦环,使后景深标 志对准调焦环的无
                              限远标志,这将使你在所使用的光圈下获
    山民的摔跤比赛  普中华 摄      得最大的景深。如果被摄的运动员将有规
律地出现在几个远近不同的区域,可用纸
带做一个圈,装在距离环上,最好用白色纸,上面设置几个特殊区域的标记,在拍照 之前只要按照标记调焦,就可十分迅速地确定焦点位置,根本不用通过取景器对焦。


对焦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求得高质量的影像,焦点清晰是墓本的要求。但对初学者来说,要 求每张照片都能焦点清晰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影响焦点清晰的因素有许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就很难获得清晰的影像。以下是几个保持焦点清晰的好方法,供初 学者参考:

  1.防止震动。震动会使照片中的影像晃动模糊,即使原先对焦十分准确的影像,也会因此而 影响结像的清晰度。产生震动的原因一般有两个:

  一是照相机震动,即在按下快门时,照相机由于把持不稳而产生晃动。

  二是主体移动,也就是在镜头快门开启的瞬间,被摄主体自身处于运动状态,而快门速度不够高,没有凝固住动态,因此出现影像模糊情况。

  要避免照相机震动,可以从三方面采取措施: ①将照相机装在三脚架上,稳定照相机。如果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无法支撑三脚架,也可改用独脚架。②提高快门速度(一般采用 1/250秒的快门速度),就能减弱照相机震动产生的影像晃动。③采用正确的持机方法。在不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持机的姿势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照相 机的稳定。要克服被摄主体自身的动态模糊,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提高快门速度,只要条件许可,快门速度越快,效果越好。

2.不要片面追求 小光圈。初学者认为小光圈会增加景深, 一定会使影像清晰, 因此,他们往往不分场合,把光圈收得很小,特别是在对焦没有把握时,更相信小光圈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常常不理想,因为采用小光圈会导致 降低快门速度,并因此引发照相机震动。所以,片面追求小光圈不是上策,正确的做法应是积极使用高速快门和三脚架。

  日本摄 影家小久保善吉在 调焦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办法。每次拍摄时,他都要背上三台相 机,各台相机的焦点确定为:距自己所处位置10米远的,用 100毫米变焦镜头,焦距100;距 离20米远的,用200毫米变焦 镜头,焦距200;距离30米远的,用300毫米变焦镜头,焦距300。他认为,这样拍摄时不必分心去调整焦距,可以根据目测结果判断该用哪架相机。

 

美化人物姿态的要领

  在拍人物全身照或大半身照时,被摄者的姿势及造型十分重要。要使被摄者的姿势优美,须掌握下面几个要诀:

  1.头部和身体忌成一条直线。两者如成直线,难免有呆板之感。因此,当身体正面朝向镜头时,头部 应该稍微向左或向右转一些,照片就会显得优雅而生动;同样道理,当被摄者眼睛正视镜头时,让身体转成一定的角度,会使画面显得有生气和动势,并能增加立体感。

  2.双臂和双腿忌平行。无论被摄者是持坐姿或站姿,千万不要让其双臂或双腿呈平行状,因为这样会让人有僵硬、机械之感。妥当的做法可以是一直一曲或两者构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能既造成动感,姿势又富于变化。

  3.尽量让体形曲线分明。对于女性被摄者来说,表现其富于魅力的曲线是很有必要的。通常的做法是让人物的一条腿实际上支撑全身的重量,另一条腿稍 微抬高些并靠着那一条站立的腿,臂部要转过去,以显示其最窄的一面,胸部则通过腰部的弯曲,尽量地显示其高耸和丰腴感。同时,人物的一只手可摆在臀部,以便给画面提供必要的宽度。

  4.坐姿忌陷。表现被摄者坐姿时,不要让其像平常一样将整个身体坐进椅子。如果这样,她的大腿会呈休息的状态,以至于腿上端多脂肪的部分隆起,使大腿显得很粗笨。正确做法 是让其将身体向前移,靠近椅边坐着, 并保持挺胸收腹,这样可避免肩垂肚凸现象。

  5.镜头宜远不宜近。一般来说,拍人物照,距离远些总比近些好。因为当镜头(尤其是短焦距的 镜头)离被摄者很近时,会出现畸形现象。因此,摄影时应选择合适焦距的镜头,并让镜头与人物保 持一定的距离。根据实践我们得知若使用标准镜头 拍人物头像,最佳距离在6—8英尺之间;拍胸像则 在8—9英尺之间;拍全身像,以(13—22英尺之间为 宜。此外,让被摄者的手和脚紧靠着.身体,有助于避免畸形现象的发生,而一旦当它们离身体前后18 英寸以上,就会显得比例失调,手、脚会变得过大或过小。

  6.表现好手姿。被摄者的手在画面中比例不大,但若摆放不当,将会破坏画面的整体美。拍摄时要注意手部的完整,不要使之产生变形、折断、残缺的感觉。如手叉腰或放进口袋里时,要露出部分手指,以免给人以截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