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怎么索要电子发票:月收入6000元的中产是中产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2:44

  随着《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的公布,身边很多为房纠结、为孩奔忙的人一步攀入“中产”门第,因为其标准是月收入6000元。
       给在北京这样大城市各种漂的月入6000的人群们糊涂一点算一笔账,发现这样的收入距离安全感还太远。曾经的中产理想就这样被跑步实现,感慨之余,谁也想不到这个理想中还有
“25年不吃不喝买一套房”之类的副产品。
      不禁要问,这就是传说中的中产阶级吗?我们的社会有真正的中产吗?
      
微博:你中产了吗?||论坛:中产者的独白||视频:香港学子的中产梦


 






月收入6000元:这样的中产不好当


北京中产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40%,约540万人,平均月收入约6000元,很多人就这样中产了。







6000元不等于可支配收入

但这样的中产生活,并不乐观。如果你是单身,首先得从这6000元月收入中扣除不低的个税,然后是不菲的房租、饮食和出行支出,以及各种应酬、娱乐开销,如果要供楼、养车,这6000元够不够花,只有过日子的人心里最清楚。如果你是有家有孩子的“中产”,养育子女的开支以及张罗一个家的花销,日子恐怕也是过得紧巴巴。钱是发了不少,但多数却得“被拿走”,能留在手中的所剩无几……





 





 社会保障不完备 子女教育和养老责任在肩

因为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健全,医疗、养老、生育等等方面都意味着一笔巨大的开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家庭变故,都可能让一个中产者沦陷。而在美国,即便是失业了,还领取一年的失业金,在欧洲失业人员一个月400欧的救济补贴都可以维持生活。根据预测,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50万;2050年将达到650万的峰值,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独子养老”时代的到来,传统家庭养老的模式让年轻人不堪重负。





 





一套房子消灭一个中产 25年不吃不喝才能买一套房

在报告所谓的540万中产阶层之中,有70%处于中下层,面对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拥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位置,他们用并不高的收入水平面对高房价、汽车等大宗消费,成为“房奴”、“车奴”。北京房价不断上涨,按照2009年11月的平均价格17810元/平米计算,在北京购买一套90平米的普通商品住房需要支付160万元,相当于一般家庭25年的可支配收入,房价收入比为25∶1。在深圳,房屋租售比为1∶541,是国际公认的合理底线1∶300的近两倍。拿白领的工资,过蓝领的日子,赚的钱全部“交给”了房子;买了房子后,不敢旅游、不逛商场,不参加同学聚会,这是许多青年白领买房后的生活写照。





 





 亚健康和缺乏安全感 中产的隐性杀手

前段时间发布的《中国中产家庭幸福指数调查》,说是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中产家庭幸福感比一线城市高。四川、重庆等地幸福指数最高,深圳、北京、上海等地最低。在广东(不含深圳),广州的中产家庭幸福指数排在最后。家庭经济压力,教育、医疗等问题,让中产成为“房奴”、“卡奴”、“孩奴”,一个“奴”字就把中产们疲于奔命、捉襟见肘的窘态描述得淋漓尽致。而且在一线城市,由于工作、生活、心理压力太大,近九成白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亚健康和心理压力。而上述的不安定、不安全的危机感,使中国的中产阶层,无法对未来前景形成稳定的预期,不知哪一天他们就会跌出这个本就不高的中产门槛






 
作为中产:其实应该很美好


很多人中产阶层就是简单的中等收入人群,其实,中产还应代表着一个社会普通人应有的幸福生活。







他们应内外兼修 拥有生活质量

引用一个颇为认同的定义界定中产阶级:“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





 







他们应有颇具竞争力的消费能力

在中国,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没有提升,反而停顿或者下降。受高房价之限,多数中等收入者将收入的相当比例用于供养房屋,日常消费能力下降。同样,受公共交通等“都市病”所限,许多中等收入人群被迫购车,由此产生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也束缚了这一群体的消费能力。当一个人被刚性的物质需求困扰时,不仅很难在想象中的中产阶层生活中进行投入,而且会限制其社会观感和意识。





 





 他们应是社会活动和公民意识的主体

在社会出现多元化形态、越发细化的时候,许多事务不再能为政府或政府+企业的组合可包办解决,这一必然趋势要求中等收入人群参与进来,补充社会事务环节的缺失。一个稳定的社会形态,通常是中产阶层主导的社会。但是在我国,无论是公共服务产品价格听证、保护消费者还是环保爱心活动,中等收入者的身影极其少见。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来自生活无虞之后的利他情怀,在生活有虞、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城市的中等收入者的这种情怀尚难培植。





 





他们的心态应平和理性加乐观

这个中间阶层之所以被深入研究,在中国也被人们所渴望,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位置让他们的精神比较理性,心态比较平和,心理比较保守。他们高度认同主流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文化秩序,也高度认同政治、法律秩序。因此,他们普遍希望社会保持稳定,即便看到了不合理的现象,也希望渐进地、和平地改变,而不喜欢激进地、剧烈的变动。正因为此,当中产阶层家庭构成一个社会的人口主流,通常意味着这个社会能够保持稳定,进入相对成熟的现代国家状态。


 






在中国:我们到底有没有中产?


说到上述中产的种种美好,我们似乎很难在中国找到真正的中产,更谈不上报告中所说的占40%。







月入6000元的中产是伪中产

闾丘曾在文章中写道,她的朋友在美国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夫妻两个人加起来年收入十万美元左右,一工作就买了一辆日本车,工作了两年之后,开始供一套二十万美元左右的房子,一百多平方米,在波士顿的市区,足够一家三口居住。而在中国,很多表面看来尚属体面光鲜的中产阶层,其实根本经不住生活风雨的轻易击打。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不敢想象,房子、看病以及衣食住行,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根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说,尽管实现中产阶层大扩军是一种强大的社会诉求,但事实上,易碎的、不断透支的中产阶层,本身就面临着“缩编”的危险。





 





 但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了中产

在中国,“中产阶级”不是一个政治意义的词汇,也找不到一个公认的标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把自己划归为中产阶级。尽管这样,中产阶级的兴起,在过去几年,是舆论认同的现象。如今在中国大城市,已聚集大量中产阶级,虽然小城市中产阶级刚刚起步,但由于政府政策支持,小城市发展迅速,中产阶级必将很快壮大,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中产阶级的队伍中。而现在,中产阶级的消失,则成为不少专家、媒体所担忧的现象。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 无中产不稳定

在一个健康稳定的社会中,中产阶层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承及因此而具有的某种“保守”立场,均使中产阶层承担着“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因为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中产阶级,只剩下富人和穷人的话,只会导致越来越激化的社会矛盾。奥巴马政府明白中产阶级对于整个美国社会稳定的意义所在,对于奥巴马来说,让中产阶级的生活过好了,就等于是让美国人的生活过好了。也因为这样,金融危机之后,白宫成立了中产阶级工作小组,奥巴马说,“我们需要扭转整体中产阶级的安全担忧,使得在经济恢复后,美国工薪阶层仍可以自由地追求美国梦”。而在中国,我们正在成长的中产却面对着各种打压踽踽难行。


 







中产阶级是现代社会的稳定之本,没有中产的社会,不稳定;中产兴起却被消失的社会,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