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平板air2怎么截图:蝴蝶子女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02:40

胡蝶女儿:嫁给李宗仁无怨无悔

胡友松,北京市知名画家,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名誉馆长。她原名叫若梅,是母亲胡蝶早年给她起的。1951年,已移居香港的胡蝶得知女儿的艰难处境后,便来到北京,准备将若梅接到香港,被孩子养母一口拒绝。若梅中学毕业后,考入一所医专就读。医专毕业后若梅便被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后又调入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在那“政治挂帅”、“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代里,无论她怎么努力工作,也得不到组织的承认,相反还承受着各方面的政治压力,时刻都有成为“专政”对象的可能。

  年轻貌美 被李宗仁一眼看中

  1965年,原国民政府代总统、台儿庄会战的总指挥李宗仁先生在周恩来总理的精心安排下,携夫人郭德洁女士从海外归来。第二年,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洁因患乳腺癌在北京去世。为此,刚刚从海外高高兴兴归来的李宗仁先生的情绪十分低落。为了帮助李宗仁先生从痛苦中走出来,周总理和中央统战部对李宗仁先生的晚年生活十分关心,为他物色了60多位女士。当这些女士的资料和照片放到李先生面前时,都一一被李先生婉言谢绝。然而年轻貌美的胡友松女士却被李宗仁先生一眼看中。此时,李宗仁先生最担心的是自己已经年过古稀,而胡友松还是一位风华正茂的未婚女性,李宗仁知道这桩婚姻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胡友松。

  李宗仁先生万万没有想到,胡友松会同意这桩婚事。因为胡友松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爱国将军早已敬佩不已。加之她长期在原单位受压抑,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胡友松欣然答应了李宗仁先生的要求。

  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下,1966年7月的一天,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李宗仁先生的官邸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从此这对红颜少女和白发将军终于走到一起了。

  老夫少妻 充实又甜蜜

  胡友松女士和李宗仁先生的结合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指责年轻貌美的胡友松选择李宗仁是一种虚荣心所致,并说她看中的是李宗仁的财产。胡友松她初入李公馆时,首先向李宗仁先生身边的工作人员公开表明说:“我来李公馆主要是照顾李先生的起居,至于家中的钱、存折及钥匙全部由你们掌管。”

  婚后,他们的夫妻生活充实而又甜蜜,李宗仁将夫妻二人的合影照片分别寄给国内外的亲人和朋友,并在每张寄出的照片反面写上“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的字样。李宗仁对自己晚年能有这样一次幸福的婚姻,也倍加珍惜。婚后他常常教友松下棋、游泳。胡友松女士本来不爱好这些活动,为了让丈夫生活得幸福,她宁愿改变自己,以适应李先生的要求。夏天,年轻的妻子被蚊子咬了,李先生则心疼地用自己口中的唾液帮她去消毒。并告诉妻子,这是他过去领兵打仗时常用来对付蚊子的好办法。李先生有一个习惯,夜间总要喝上一两杯开水,为了不惊醒身边熟睡的爱妻,他总是赤着脚下床,即使冬天也莫不如此。

  相处两年半 既是妻子又是保姆

  一心钟爱着丈夫的胡友松既是李先生的妻子,又是他身边一名出色的“保姆”。正是由于她对李宗仁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才使李宗仁在晚年感到莫大的慰藉和满足。胡友松女士还多次表示:“李先生的亲人在国外,我作为他的妻子,有责任照顾好他,我责无旁贷。”对胡友松的表现,李宗仁先生的长子李幼邻也颇受感动。李幼邻还多次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说:“我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她照顾的,我感谢她,她是咱李家的人。”

  胡友松女士和丈夫李宗仁相处2年半,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去世了。此后,每年的清明节她独自一人手持鲜花来到八宝山将鲜花放到丈夫李宗仁的墓前,以此寄托自己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李宗仁先生去世后,胡友松女士靠自己的微薄工资养活自己,维持自己清贫的生活。然而,她对李宗仁先生生前的每一件生活用品都是十分爱护。因为,她知道丈夫的每一件用品都是珍贵的文物。就是在她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没想到去变卖这些东西。1969年到1982年间,胡友松女士先后将丈夫李宗仁的8万余元的私人存款和国家两次发放的13.7万余元生活费,全部上交国库。她还将李宗仁先生生前的160余幅照片捐赠给中国历史档案馆。

  1996年,胡友松又把收藏多年的李宗仁的60多件遗物捐赠给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其中有被文物部门鉴定为价值连城的原越共总书记胡志明所赠的重达45公斤的李宗仁半身青铜像,瑞士手表厂建厂百周年时赠送给各国首脑的金表和傅作义将军生前赠送给她的有“软黄金”之称的火狐标本等。

    1985年,胡友松女士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退休,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四)胡蝶女儿胡友松受邀回乡

2004年11月24日,我国著名影星、20世纪30年代“电影皇后”胡蝶的女儿胡友松女士,在旅游节期间接受鹤山市人民政府的邀请,从北京荣归故里。回到母亲的故乡坡山水寨村时,胡女士激动地说自己是孤雁南飞。
  胡友松女士不仅是影后胡蝶的女儿,还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代总统李宗仁的夫人。64岁的胡友松女士已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退休,现在是北京著名的书画家。她第一次回到母亲的家乡,受到了鹤山市委市政府和家乡人民的隆重欢迎。市委书记张汝韶和市长黄国常特意在雁山酒店会见了胡友松女士。27日,胡女士回到母亲的家乡水寨村。家乡的乡亲父老姐妹以隆重的欢迎仪式接待了这位“外甥女”。
  胡友松女士在鹤山市共逗留了10多天,她接受古劳乡亲,香港鹤山同乡会冯学洪的邀请,到“雅图仕”作客,并特意到市博物馆观看了母亲的旧物,同时先后到香港、澳门拜会了鹤山乡亲。(2005年)

(五)命运多舛的胡蝶女儿

她的母亲是胡蝶,她的丈夫是李宗仁,她的一生因这两位名人而与众不同,她的命运也因他们而多舛 

她曾隐姓埋名,她的身世至今扑朔迷离;她正值27岁的青春韶华,却嫁给了76岁叱咤风云的中华民国代总统,短暂的婚姻之后却是无尽的孤独与长年的心绪起伏 

她传奇又普通,她是一代影后胡蝶之女、爱国将领李宗仁的遗孀——胡友松 

胡蝶给了我生命,李宗仁给了我婚姻,如今我给自己的心灵找到了归属 

妙惠居士:皈依佛门心静如水  

13年前在北京广济寺皈依佛门的妙惠居士不是个普通居士,凡尘中的她是一代影后胡蝶的女儿,还是李宗仁先生的遗孀。法号是她在菩萨面前的名字,以便菩萨能分辨自己众多的弟子。30年来同事和朋友都习惯叫她王曦。她一辈子用过三个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特殊的往事。 

童年往事与性格形成

小时候,大人们爱叫她“若梅”,这个名字是母亲胡蝶给她取的。

对于母亲的印象,她说总是片场的记忆,明星公司带着胡蝶穿梭在各地片场,从上海到天津,有时还会跑到东北。于是若梅被各位干妈轮番领走,看电影、看探戈……出入很多上海和南京的社交场所。她总觉得有一天自己会长大,也能加入到这样的行列中去。母亲虽然不常见到,但是“她一回来,就喜欢把我抱在身上”,这一丝的母爱竟然能在60多年以后清晰记得。 

若梅6岁被养母沈文芝带到北京。新中国成立后,胡蝶曾从香港回到北京,想把女儿领走,但是作为生活中唯一经济来源,养母无论如何不愿放她走。胡蝶也由于自己身份的缘故,只能悄悄地来匆匆地走,孩子带不走,就留下一箱首饰,嘱咐养母一定培养若梅上大学,叮咛女儿“长大当个好医生”。

说这番话的时候,胡友松(养母所起名字)站起身来,拿出一张光碟,“我们边看边说吧,这是胡蝶的封山之作,李翰祥专门为她打造的《后门》。”这部拍摄于1959年的影片获得了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那年52岁的胡蝶有点发福,看着碟片,胡友松用手遮住鼻子以下的部分,笑问记者自己和母亲像不像。

胡蝶出去拍片的时候,她不一定跟着哪位干妈到了南京或是上海,在交通还不太便利的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这样的折腾,在她感觉是一种快乐。那些天天搓搓麻将看看戏的太太们不知道,这种带着孩子玩、打发她们无聊时光的特定阶层和圈子里的生活,影响了小姑娘一生的性格。她把经历过的颠簸当作很正常的事情,并且随时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

一生背负两位亲人盛名

母亲胡蝶给了她生命,丈夫李宗仁给了她特殊的婚姻。一辈子活在两位名人的盛名下,胡友松体验到的是一种复杂味道,也正是这两位名人与自己的特殊渊源,才使她拥有了一个倔强而独立的性格,化成一种叫做“骄傲”的东西。

胡蝶没有给女儿留下父亲的姓名,但是留下了和自己很像的出众颜容,而胡友松的传奇色彩则更浓过作为一代影后的母亲。 

她在27岁时,嫁与从美国归来的李宗仁将军,陪伴他走完最后的人生。这段经历曾经帮她摆脱了养母20多年的虐待、医院工作中无休止的夜班及周遭关于她出身的猜测和当年的政治压力。曾经所受的家庭虐待和长期夜班,曾使20多岁的她就依赖了安眠药。 

嫁给李宗仁,胡友松获得了一种满足感,因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让她享受不已。但是李宗仁的盛名,带给她更多的是在他1969年辞逝后那个时代对她的滋扰。

那个时代对很多无辜中国人的生活都进行了“革命”和滋扰,因此像胡友松这样,有着母亲与先生两位跟历史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来说,就更加在所难免了。因此,她本人也认为那都是很正常的。同时她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能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结束在湖北下放干校的生活回到北京。作为自食其力者,胡友松在第一历史档案馆一直工作到退休。

 “我住在这里这么多年了,也没跟人说过自己是谁的女儿,可是街坊间慢慢都传开了。”她说这话的时候,已经在北京市东部一个干净整洁的居民小区里住了30多年。小区的邻居都知道有位看上去端方的女性是谁家女儿、还曾是谁的妻子。

作为李宗仁的夫人,胡友松要求自己凡事自立,不能给国家和政府增加负担,她曾经两次将国家发给她的生活费及李先生的私款共计20多万元上缴国库。李先生留下的大量名人字画,也交由荣宝斋收藏。“自食其力,”胡友松认为,“这样才能对得住李先生。我不能给他抹黑,不能沾着他的光生活。” 

1998年,台儿庄的四位来客敲开这间居所时,也敲开了她新的一段生活。胡友松把自己保存了多年的数百件有关李宗仁的文献和实物赠送给了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现在那里是一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任李宗仁纪念馆的名誉馆长以来,胡友松每年都要到台儿庄工作和居住一段时间。

2005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她在台儿庄工作了一年。

 “我真的不像67岁吗?”如果有人说“你比实际年龄小得多”,胡友松总会高兴地反问夸她年轻的人,“我喜欢保持年轻一些,精神状态好一些。”她说,这样如果别人得知她是胡蝶的女儿,不会太失望。

在她的台案上,一些平时不轻易能见到的影片光碟被整齐地摆放着:胡蝶的《姊妹花》、周璇的《夜店》、赵丹、秦怡的《遥远的爱》、阮玲玉的《十万苍生》和由莎士比亚、维洛两位绅士改编的《一剪梅》。

胡友松在两位亲人的盛名之下,在努力证明自己的生存不依靠故去亲人的荫蔽。

礼佛养性平常心  

现在的她,生活有条不紊。每天早上5点起床,6点收拾洗漱完毕到公园晨练,8点多顺路去早市买点菜回家。如果不经意途经这个早市看见她,你很难相信,溜达在人群中的一位步态稍颤的老太太会是当年影后胡蝶的女儿、李宗仁的遗孀,只是你稍有定睛看过她后,或许会疑惑地琢磨:眼前的这位老人似乎跟某个当年的影星长得很像啊。

上午的时光,胡友松通常在三居室中朝南的那间礼佛和学习,这个时候她是妙惠居士。客厅里摆着莲花灯,灯轴上是一部《般若婆罗密多心经》。《大悲咒》、《九华山》、《五台山》这样的碟片,在台案上整齐地排队。

胡友松学习中国书画始于在李宗仁身边时,李宗仁收藏的大量名家作品成了她临摹的最初范本。现在胡友松受聘于中国多家书画院,义卖和捐赠书画作品,成为她对社会尽力的一种特殊方法,一次她听说中国佛教学会正在举办“抗洪救灾义卖 ”活动,这位“妙惠居士”卷起自己几幅作品就送到了广济寺,并把5300元收入全部捐给灾区。

胡友松在家研习书画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指着画案上米芾《蜀素贴》这一行书经典作品,她说自己早年没有练过楷书,直接练了行书,楷书这一课,迟早自己还要补上。左手边那本薄而发黄定价一元六角的《汉曹全碑》,已是24年前的版本,这是东汉中平二年汉碑中秀丽清朗一派的代表之作。胡友松说老师要求多练几家碑贴,修身养性和礼佛一样,需要持之以恒。胡友松说,没有这些精神和文化的寄托,30年一个人,那人还不得疯了?

读书与礼佛以外,胡友松的生活像她的性格一样多彩和活跃,老年棋类和舞蹈比赛的获奖证书,让人想到这位67岁女性生活的劲道和充实。让她引为自豪的是:我这辈子没有污点。 

艰难与优越、顶峰和谷底一概被时间抹平,对于胡友松而言,生命所经历的正是生命本身,“我一直在严格要求自己 ”。来源:新世纪2006年9月

 

                 27岁的护士胡友松奉命照顾前总统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