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一体机系统还原:高洪波评论曾小春的文章:高扬的纸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23:04
高扬的纸鸢


――曾小春儿童文学作品印象记(作于1996年)
     高洪波




儿童文学界有一个新人,叫曾小春,长于写小说,写那种比较深沉凝重、乡土气息浓烈的儿童小说。


曾小春与我至今未曾谋面,但他的小说却没少读,像《空屋》、《夜街》、像《父亲的城》,以及更早些的《绿草地》,更晚些的《下雪了》,都进入过我的阅读视野。读曾小春的小说,下意识地想起了曹文轩,他们同样以一支清新的笔写南方的故乡,写南方乡村里的一件件平淡无奇却又让少年人心向往之的故事,写那块土地上生活着的母亲、祖父、少年伙伴。他的笔下少了些轻松,多的是沉重,甚至有几分压抑……但这种沉重由于借助于少年人的视角来显示,沉重中又让人感受到绿色的希冀。


而曾小春的小说,则将笔力放在乡土农村,着力于农村少年心灵深处的开掘。


有写重男轻女的陈见对女孩子的伤害,有写城乡之间因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冲突,有写少年之间弥足珍贵的真情。作者显然很熟悉这些生活、这群人物,写来充满感情,且不乏深度。总之,曾小春的儿童小说是个性鲜明的,有着让你阅读过后品咂琢磨的独特魅力。


这次有幸参加1996年度“二十一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的编委工作,在几十部书稿中,曾小春入选的《空屋》,成为十二本书中唯一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在我充当特约编辑之时,又建议将不那么具备儿童文学特色的书名《空屋》更名为《父亲的城》,我以为这个书名有一个更辽阔的空间,更符合一个憧憬城市的乡村少年的心理特征。


曾小春的童年,假如我的阅读知识和经验没出错误的话,大概如他《父亲的城》、《母亲的村》所描写的相近,他生活在城市的梦幻与农村的现实之间,在父亲与母亲的交叉护卫直至争夺下长大。农村的贫苦劳作磨砺了他的身心,又促使他逃离躲避,城市因为有父亲的存在,幻化为一种意境、一种神往,所以曾小春的题材围绕着这一点反复开掘,以至于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不厌其烦”,才使得曾小春成为曾小春,而不是曹文轩、秦文君,或者张之路、夏有志。


曾小春的小说最初是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入这套丛书的初选的,他的名字被隐去。何志云的评语是“秀逸清灵”。“丛书”编委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谢永旺称许为“温情、清新、简洁”。


我很赞赏,十个字的评语,抵得过一篇大文章。


曾小春这本小说集,是他近十年来创作的总结,但不应是尾声,而是迈向一个新台阶的起步。儿童文学队伍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孩子们盼望着像小春一样的优秀青年作者来为他们写作,写什么和怎么写应由小春自己定夺,就我个人粗浅的意见,我认为小春在突出自己艺术个性、强化艺术风格的同时,视野还应更加开阔,题材也应更加多样,曾小春应从压抑的、封闭式的童年情结中走出,走向广阔、丰富和深刻,这一点已由上海的秦文君、江苏的金曾豪两位作家的创作实践充分证实,说明了作家一旦与时代、与孩子、与现实贴近,他的艺术才能便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精品力作也就应运而生。


儿童文学是寂寞而又辉煌的耕耘地,为儿童写作的人,天生需要一种投入和奉献的气质,需要温情与敏锐。我通过阅读《父亲的城》这部书稿,感觉到曾小春是具备这种气质的青年,希望继这部处女作面世之后,小春能总结自己的创作得失,勇于开拓新路,勤勤恳恳地写下去,一如他在《绿草地》中描绘的:“雨是散了,世界洁净如处女的笑靥。太阳蛋黄似的,混沌得可爱。风儿柔柔似水地洒过,人便是在梦中了。在依然湿润而嫩绿的草地,老人孩子似地奔着,孩子更是孩子似地喊,纸鸢在晴空荡着。”                        


      (作者时为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

      (本文为曾小春1996年12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儿童短篇小说集《父亲的城》序言,收入高洪波2003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文集《泸西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