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6s plus太空灰:亞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4:19:02
亞洲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轉到:導航,搜尋

亞洲位置示意圖
亞洲(字源古希臘語:Ασ?α;拉丁語:Asia),曾譯作亞細亞、亞西亞,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的60%。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高加索山脈、裡海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裡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島(東經103度30分,南緯11度7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裡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目錄
[隱藏]
1 亞洲歷史
2 亞洲地理2.1 地形
2.2 亞洲水文
2.3 亞洲氣候
2.4 亞洲地理
3 亞洲政治3.1 區域合作
3.2 熱點地區
4 亞洲主要地理分區4.1 東亞
4.2 東南亞
4.3 南亞
4.4 西亞
4.5 中亞
4.6 北亞
4.7 亞洲國家與地區列表
5 亞洲人口
6 亞洲經濟
7 亞洲文化
8 參看
[編輯] 亞洲歷史
主條目:亞洲歷史
亞洲的歷史和文化都非常悠久。人類文明的五大發源地中的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黃河文明都位於亞洲,期間兩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尼羅河流域文明、愛琴文明之間都有經濟文化的交流。亞洲的經濟和文化水平曾經在世界上長期居於領先地位,中國的四大發明、古印度人發現「0」、發明阿拉伯數字,等等許多科學上的發明創造,都為世界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遠古時代,歐洲、北非的許多民族都發源於亞洲中部的草原地帶,在民族大遷徙時代,一部分向西進入歐洲,一部分向東遷入印度,形成範圍廣大的印歐語系各民族;另一部分向南遷徙到北非、西亞,進入埃及,和當地人融合成閃-含語系各民族。
在上古時代,東方的中國的西周王朝和西方的波斯帝國都發展成為強大的國家,波斯一直在干涉歐洲的希臘事務,後來被亞歷山大大帝的古馬其頓王國滅亡,馬其頓軍隊一直入侵到印度,建立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撤走印度之後,當地人民揭竿而起,建立了孔雀王朝;中國也在走向統一擴張的道路,歷經春秋戰國之後,秦始皇完成了中國的統一,讓周圍民族開始瞭解秦帝國。
當西方古羅馬崛起時,東方的中國漢朝也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古羅馬在打敗強勁對手迦太基之後的二百年時間內把領土一度擴張到中東兩河流域河谷地;亞歷山大帝國瓦解之後陸續興起的塞琉古帝國和帕提亞帝國控制了西亞和中亞的南部地區;東方和西方經濟和文化的交流逐漸強化,絲綢之路由中國長安經過河西走廊、中亞山麓草原的綠洲地帶經過西亞和中東,遠達印度次大陸、巴比倫、羅馬、迦太基、開羅。在兩漢時期,北方的匈奴人被漢朝不斷打擊並控制西域後,一部分遷徙到歐洲,這些在西羅馬帝國眼中被視為「野蠻人」的部族,在遷入歐洲後,加速西羅馬帝國滅亡。一部分在之後陸續南下中亞,對當時的薩珊波斯帝國東部邊境造成嚴重破壞,一部分南下消滅了當時貴霜帝國的殘餘,並進一步加劇了印度笈多王朝的衰亡,一部分在之後南下中原,滅亡了西晉並導致了五胡十六國出現和中國南北對峙二百七十餘年。
七世紀,在西亞的阿拉伯半島興起強大的阿拉伯帝國,滅亡了波斯薩珊王朝和佔領東羅馬帝國的大片領土,席捲了西亞、中亞、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甚至一度佔領印度河流域。東方強大的隋唐王朝的疆域也擴張到了中亞,並深深影響朝鮮半島和日本,兩者都在逐漸成為統一的民族。而在8世紀中葉至11世紀,南亞的印度波羅王朝是作為最後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印度王朝。
突厥汗國的興起在六世紀—七世紀時在亞洲政局造成不小的影響,後隨著隋唐王朝的崛起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暫告一段落;唐朝衰落之後,周邊的回鶻和吐蕃興盛,對當時東亞政局造成很大影響;907年,唐朝滅亡,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對當時東亞政局造成很大影響。 在11世紀—12世紀期間;伊斯蘭化的突厥人征服了中亞、西亞、南亞和北非廣大的地域,強化了這些地方的進一步伊斯蘭化,絲綢之路更為暢通。960年,建立的宋朝陸續統一了嚴重分裂二百年的中國,之後的發展使得華夏民族的經濟文化科技達到一個新的高峰。12世紀初,女真族在中國東北建立的金國滅亡遼國和入侵宋朝,促使北宋的滅亡。宋金安定時期,經濟文化得到恢復。不過在1206年,蒙古帝國興起與逐步擴張,並征服了中亞、東亞、西亞、東歐的廣大地區,但在此期間許多古代文明亦遭受重大破壞。蒙古帝國在13世紀下半葉分裂為大元帝國和四大汗國,而它們在14世紀至15世紀之間陸續滅亡。另外,蒙古帝國在第二次西征期間把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藥武器和指南針傳入歐洲,一方面促進了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1369年,伊斯蘭化的突厥人帖木兒的帖木兒帝國將勢力擴展到中亞、西亞,乃至東歐和此前蒙古人未進入的印度河地區。1526年,其後裔巴貝爾越過阿富汗南下印度次大陸建立了莫臥兒帝國,這個帝國直到18世紀中葉才衰落下來。
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立,1453年5月29日滅亡東羅馬帝國後,奧斯曼帝國之後雄據了東南歐、中東、小亞細亞及北非地區四百多年,某程度上,鄂圖曼帝國阻隔了東西方文化和經濟上的交流。
在東亞,自13世紀末,元帝國先後四次短暫實施海禁之後,1368年,明太祖建立的明王朝把這一政策發揚光大,之後的清帝國也延續了這一政策,並導致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萎縮。
不過16至17世紀時因地理大發現,歐洲人紛紛來遠東發展貿易並傳教,直到日本鎖國、1723年雍正禁教之後,東亞才逐漸封閉起來。在亞洲北方西伯利亞的荒蕪地區,隨著蒙古帝國的勢力瓦解,俄羅斯民族興起,之後建立的俄羅斯帝國逐漸循陸路開發,雄據歐亞北方大片土地,並不斷佔領中亞;這個帝國直到20世紀初期才結束。
18世紀工業革命以後,隨著歐洲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的興起和對原料和市場的需求,紛紛進入亞洲,發掘亞洲的資源,而亞洲地區的積弱,成為列強爭奪的領域,許多國家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19世紀末期,日本隨著明治維新的改革成功,使其國勢日盛,成為當時唯一以「列強」身份在國際社會舞台具有地位的亞洲國家。自多次對周邊國家如清帝國、俄羅斯帝國發動的戰爭勝利,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日本以戰勝國身份託管戰敗國德國在亞洲的殖民地,令日本的勢力範圍遍達西太平洋。亦令其進一步征服中國和全亞洲的野心漸大,日本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軍國主義的薰染下,發動侵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亦自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開始,在亞洲地區揭開戰幔。日本在1945年被美國於廣島和長崎投下兩枚原子彈後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對峙蔓延至亞洲,1949年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的中國國民黨,奪取了中國的政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民國政府遷都至臺北市。中國共產黨及其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在亞洲推動共產主義。東亞地區先後建立多個共產政權,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越南、寮國等。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韓戰和越戰是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陣營在亞洲地區爆發的主要戰爭。
西亞和南亞地區亦各民族亦自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紛紛爭取獨立。最著名的是以「聖雄」甘地帶領的印度獨立革命運動,最終印巴分治,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和以回教徒為主的巴基斯坦均在1948年獨立。而中東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建國問題,帶來牽涉到宗教和民族上的嚴重衝突。以色列雖然在1947年獲許在猶太人地區建國,但由於包括「聖城」耶路撒冷被劃入以色列,令周邊回教國家不滿,猶太人和回教徒不和,導致以色列與周邊的回教國家衝突日增,在以色列和敘利亞、約旦和埃及等對抗的三次以阿戰爭中,以色列佔領大片巴勒斯坦地區,並在該區設立殖民地。另外,一向被視為「世界火藥庫」的中東地區,地區戰爭不斷,包括在19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對火的兩伊戰爭、1991年伊拉克對科威特發動的戰爭和2003年美國和伊拉克之間的戰爭,以及針對美國聲稱的頭號恐怖份子領袖賓拉登而在2002年發動推翻塔利班政治集團的阿富汗戰爭等。
1980年代末民主浪潮推翻共產政權,浪潮並由東歐蔓延至亞洲,1989年6月4日在中國發生六四事件,一度為中共構成政治危機。蘇聯在1991年7月尾發生政變,雖然蘇共在一星期內解決,但還是令蘇聯於1991年尾瓦解,在中亞地區多個原蘇聯加盟共和國成為新興獨立國家如哈薩克、塔吉克等。另外,在經過近四分之一世紀印尼武裝佔據的東帝汶,最終於2002年1月1日通過公投獲得獨立,成為亞洲區最新一個獨立的國家。
[編輯] 亞洲地理

衛星拍攝的亞洲地形照片
亞洲總面積4,381萬589平方公里。
[編輯] 地形
亞洲的地形極為複雜。發生於第三紀的造山運動對亞洲地形影響深遠。其中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衝撞,將接觸帶上的地殼,推擠成歐亞大陸東側外海的東亞島弧,並使其成為全世界地震火山最多的地區。而歐亞大陸板塊受到印度板塊的推擠,形成整群的新褶曲山地極高聳的青藏高原。主要山脈成東西走向,山地高聳、地形崎嶇,而且連結成串,成為亞洲南北往來的障礙。而山地夾雜高原和盆地,這些地方也是大河的發源地。亞洲北部的西伯利亞為結晶性古老地塊,蘊有豐富金屬礦,地形也相對平坦。其中西亞的地形以高原為主,中間夾著由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所沖積的肥腴月灣,印度半島在近6000萬年年與歐亞大陸相連,並推擠了聖母峰。
[編輯] 亞洲水文
亞洲的河川大都發源自中部山地而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長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條,最長的河流是長江,其次是以額爾齊斯河為源的勒拿河。裡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貝加爾湖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處位於海平面以下1295米。阿姆河全長2540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內流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黃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恆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聖河。湄公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河流,湄公河流域國家包括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
[編輯] 亞洲氣候
亞洲的氣候在不同地區相差很大,大部分屬於大陸性氣候。西伯利亞的維爾霍揚斯克是常年有人居住的冬季最冷的地方,為北半球寒極,可達攝氏零下50度,年最大溫差可達97度。南部赤道附近的印度尼西亞的年溫差不足2度。中亞的沙漠地區年降雨不足100毫米,南亞的迎風坡可達3000毫米,最高記錄甚至達到了22860毫米。太平洋中發生的颱風主要襲擊亞洲東部沿岸。
[編輯] 亞洲地理
亞洲各地理區的地形差異顛大,山地、高原和丘陵佔75%左右,而平原約為25%
主要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高加索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烏拉山脈日本阿爾卑斯山脈安南山脈
主要平原;恆河平原印度河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圖蘭平原
主要盆地;四川盆地費爾干納盆地准格爾盆地塔里木盆地
主要丘陵;東西伯利亞丘陵華南沿海丘陵
主要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西西伯利亞高原德干高原安那托利亞高原蒙古高原帕米爾高原
[編輯] 亞洲政治
亞洲國家的政體非常複雜,幾乎包括了現在世界上所有形式的政府結構,也是目前世界熱點地區。
[編輯] 區域合作
區域合作在亞洲正在方興未艾,現在區域合作最有希望的地方是東南亞,東南亞國家聯盟有10成員國: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總面積約45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12億。還有一個觀察員國:巴布亞新幾內亞。東盟國家開動了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韓國三個東亞國家的對話機制,並確定於201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和泰國先期啟動水果蔬菜零關稅機制。
南亞國家也在加緊準備成立區域合作的組織,巴基斯坦和印度的關係出現緩和跡象。
海灣國家也有設立區域合作的組織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有6個成員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卡達和阿曼。預定於2010年發行統一貨幣Khaleeji,此貨幣的中央銀行設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但阿曼和阿聯已宣佈不採用這個共同貨幣。
1996年成立的亞歐會議每兩年舉行一次首腦會議和外長會議,加強了亞洲國家和歐盟國家之間的對話機制,目前已經發展到39個成員國,佔世界總人口的49%,成員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上海合作組織在2001年6月成立,前身是1996年4月26日開始運作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發展至今,現時有成員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後期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主要宗旨是加強中亞地區和中、俄之間的聯繫,發展成員國在政治、經貿、文化、教育、科技、能源、交通、環保等範疇的合作,促進區內和平。
東亞共同體為模仿二戰後歐洲成立的歐共體(現為歐盟)所成立的東亞區聯盟。
[編輯] 熱點地區
目前絕大部分國際關注的熱點也在亞洲:
台灣問題
美國推翻伊拉克的海珊政權,造成伊拉克經濟迅速改變。至2004年底,政治尚未安定。
美國推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
基地組織頭目賓拉登在中亞地區的存在。
以色列和鄰國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之間的民族和軍事衝突。
印度和巴基斯坦以及中國大陸之間因為克什米爾問題以及藏南爭議的衝突和對峙。
尼泊爾政府和尼泊爾共產黨反政府游擊隊的武裝衝突。
朝鮮半島南北兩韓的對峙和北韓核問題。
中國大陸及台灣和日本因為東海和釣魚島而引起的一系列爭端。
中國大陸及中華民國政府、越南、汶萊、菲律賓、馬來西亞等皆聲稱在南沙群島有全部或部份主權。
喬治亞等外高加索諸國的民族問題。
泰國南部由穆斯林游擊隊帶來的威脅。
印度尼西亞內亞齊省和安汶地區要求獨立。
菲律賓南部穆斯林游擊隊。
伊朗什葉派政權同伊斯蘭遜尼派沙烏地阿拉伯國以及美國的對立
緬甸、寮國、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的毒品生產和貿易
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的內部動亂
[編輯] 亞洲主要地理分區
俄羅斯
蒙古
中國
日本
韓國
朝鮮
台灣
印度
巴基斯坦
尼泊爾
不丹
孟加拉
馬爾地夫
英屬印度洋領地
斯里蘭卡
越南
香港
澳門
泰國
寮國
柬埔寨
緬甸
馬來西亞
汶萊
新加坡
菲律賓
印尼
東帝汶
哈薩克
烏茲別克
吉爾吉斯
塔吉克
土庫曼
埃及
阿富汗
伊朗
沙烏地阿拉伯
阿曼
葉門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卡達
巴林
科威特
伊拉克
約旦
以色列
敘利亞
黎巴嫩
土耳其
希臘
賽普勒斯
喬治亞
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
澳大利亞
在地理上亞洲習慣被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編輯]東亞
東亞,是亞洲東部的國家和地區的統稱。從地理範圍上看,也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狹義上來說:東亞包括日本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韓民國、蒙古國、台灣六個國家或地區。這些都是東亞運動會的成員國。
日本群島、朝鮮半島和俄羅斯聯邦遠東地區亦被人化為東北亞。
廣義上來說:有人認為東亞還延伸到東南亞國家。
[編輯]東南亞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以及在南中國海和太平洋裡的島嶼(統稱南洋群島)。它包含以下國家:
中南半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和緬甸。
南洋群島:菲律賓、新加坡、汶萊、印尼和東帝汶。
馬來西亞被南中國海分成兩部分,所以它既有大陸(馬來亞)又有島嶼(婆羅洲)部分。
[編輯]南亞
南亞是指印度半島以及印度洋一帶的國家及地區。包括印度、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洋的斯里蘭卡及馬爾地夫。位於中印邊境的錫金雖然現在被印度合併為一個邦,但是錫金原來的國王並不承認其合法性,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也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但在2004年間接承認了印度對錫金的主權。
[編輯]西亞
西亞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卡達、巴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敘利亞、黎巴嫩、約旦、以色列、賽普勒斯和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等政治實體。西亞在地理上屬於亞洲,但政經和文化方面一般與北非一同被通稱為中東國家,賽普勒斯是地中海一個偏近中東地區的一個島國,地理上屬於亞洲,在政經和文化方面通常被視為歐洲國家。
[編輯]中亞
中亞一般包括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5個國家,從純地理因素上看,有時會包括周邊的阿富汗、以及中國西北地區。
[編輯]北亞
北亞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亞洲政區示意圖7(沒有包括中東地區)
[編輯] 亞洲國家與地區列表
按照人口密度排列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列表國家和地區 簡稱人口密度面積人口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2002-07-01統計)
澳門 澳 18,000 28.2 461,833
香港 港 6,688 1,102 6,940,432
新加坡 星 6,430 693 4,492,150
馬爾地夫   1,070 300 359,008
 汶萊 汶 987 665 656,397
孟加拉 孟 926 144,000 133,376,684
中華民國1 台(華) 633 36,188 22,994,262
巴勒斯坦2 巴 545 6,220 3,389,578
韓國 韓 491 98,480 48,846,823
黎巴嫩 黎 354 10,400 3,677,780
日本 日 336 377,835 127,463,611
印度 印 318 3,287,590 1,095,351,995
斯里蘭卡 斯 298 65,610 20,222,240
以色列 以 290 20,770 6,029,529
菲律賓 菲 282 300,000 89,468,677
越南 越 246 329,560 84,402,966
北韓 朝 184 120,540 23,113,019
 尼泊爾 尼 184 140,800 25,873,917
巴基斯坦 巴 184 803,940 147,663,429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 136 9,613,148 1,313,973,713
泰國 泰 121 514,000 64,631,595
印尼 121 1,919,440 231,328,092
科威特 科 118 17,820 2,111,561
亞美尼亞 112 29,800 3,330,099
敘利亞 敘 93 185,180 17,155,814
亞塞拜然 90 86,600 7,798,497
 土耳其3 土 86 780,580 67,308,928
喬治亞 喬 71 69,700 4,960,951
柬埔寨 柬 71 181,040 12,775,324
卡達 卡 69 11,437 793,341
馬來西亞 馬 69 329,750 24,385,858
東帝汶 帝 63 15,007 1,062,777
緬甸 緬 62 678,500 42,238,224
 汶萊 汶 61 5,770 379,444
約旦 約 58 92,300 5,906,760
烏茲別克 烏 57 447,400 25,563,441
伊拉克 伊 55 437,072 26,783,383
塔吉克 塔 47 143,100 6,719,567
不丹 不 45 47,000 2,094,176
阿富汗 阿 43 647,500 31,056,997
伊朗 伊 40 1,648,000 68,688,433
葉門 葉 35 527,970 18,701,257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聯 30 82,880 2,602,713
寮國 寮 24 236,800 5,777,180
吉爾吉斯 吉 24 198,500 4,822,166
阿曼 曼 13 212,460 3,102,229
沙烏地阿拉伯 沙 12 1,960,582 23,513,330
土庫曼 9.6 488,100 4,688,963
俄羅斯4 俄 8.5 17,075,200 142,893,540
哈薩克 哈 6.2 2,717,300 16,741,519
蒙古 蒙 1.7 1,565,000 2,832,224
總計 80.5 49,694,6986 4,000,601,258
備註: 1中華民國目前實際統治範圍為台灣、澎湖、金門、馬祖、東沙群島與南沙群島地區,請參看台灣問題。
2巴勒斯坦由於巴以衝突,至今為止沒有確定的邊界。
3土耳其傳統上認為是一個歐洲國家,其絕大部分地區屬於亞洲,只有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以西的3%國土,比如伊斯坦布爾,才是位於歐洲大陸的。
4俄羅斯的大部分國土位於亞洲,即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高加索山脈以東地區,但是傳統上認為屬於歐洲的。
5其中俄羅斯和土耳其的歐洲部分不能被計入亞洲總面積內,所以這個數據大於實際亞洲總面積,參見亞洲地理。
7克什米爾地區存在多個國家之間的領土爭端問題。中印邊界東段也存在領土糾紛,上面地圖標示的是印度方面的要求,中國方面認為喜馬拉雅山南坡屬於中國固有領土。
[編輯] 亞洲人口
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陸,平均每平方公里80人。主要民族都屬於黃種人和白種人,民族繁多,大約包括大部份語系的語言。 目前東亞的人口增長率已經下降到1%以下,但東南亞、南亞和西亞的人口增長率仍然很高,平均增長率為2.5-3.5%。
亞洲的主要民族包括:
漢藏語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大中華地區、緬甸、不丹、寮國、柬埔寨、越南、泰國、尼泊爾、錫金和印度的阿薩姆邦。
阿爾泰語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土耳其、前蘇聯中亞各國、蒙古、阿富汗部份地區、俄羅斯亞洲部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西部、北部。部分學者認為日語與朝鮮語亦屬阿爾泰語系。
閃-含語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西亞各阿拉伯國家。
印歐語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和俄羅斯東部沿海。
壯侗語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泰國、寮國、越南及其周邊。
南島語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印度尼西亞諸島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中華民國山地。
南亞語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柬埔寨、越南內部山區和印度中部。
達羅毗荼語系各民族,主要分佈在印度南部沿海各邦和巴基斯坦北部。
[編輯] 亞洲經濟
在古代,亞洲一直是世界經濟的中心,整個世界主要強國-中國、印度、阿拉伯、波斯都位於亞洲。亞洲的農牧業可以維繫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生計。歐洲的最大帝國羅馬帝國的主要糧食產地也位於亞洲。
18世紀工業革命後,歐洲資本主義興起,帝國主義政策將世界其他地方都作為殖民擴張和掠奪的目標,亞洲、美洲、非洲和澳洲大部成為歐洲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除了澳洲和北美由於當地原住民幾乎全被消滅,成為歐洲人的天下。其他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逐漸獨立,經濟也處於十分落後的局面。但在20世紀後半葉,亞洲是這些原殖民地中最先崛起的地方。日本首先躋身於世界列強之中,然後是亞洲四小龍的起飛(指韓國、臺灣、香港和新加坡),現在中國和印度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其成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亞洲資源豐富,主要產油國家都位於亞洲,包括海灣國家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拉克、科威特、葉門和伊朗,此外印度尼西亞、中國和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也是主要出產石油的地區。中國和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是世界上煤的蘊藏量最高的地區。東南亞是世界硬質木材的主要供應地,也是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世界鑽石產區除了南非以外,就只有印度和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是重要的產區。亞洲還包括幾乎所有具有經濟價值的礦物資源。
[編輯] 亞洲文化
由於亞洲地域廣大,民族眾多,文化的多樣性很強,差異很大,幾乎沒有統一的「亞洲文化」。
所有的具有世界影響的宗教都誕生於亞洲,如儒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道教等。在18世紀工業革命開始之前,由於世界的經濟重心在亞洲,所以大部分人類的技術成就都產生於亞洲。
早在公元前3000年,亞洲人已經發明了燒製陶器和冶煉礦石,亞洲的蘇美爾人首先發明了文字和系統的灌溉工程,中亞的遊牧民族發明了馬鞍、挽具和車輪,中國人發明了瓷器、馬蹬、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印刷術,並最早種植稻穀。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發明了十進位計算技術。亞洲各種地方性的醫藥技術即使今天也非常有效,還在很多地區使用。
目前西方和東方的許多樂器是有同一起源的,所以非常相似,如小提琴和二胡,吉他和琵琶,雙簧管和嗩吶,幾乎相同的東西方笛子。其實這些樂器多數都是起源於中東地區。
中國、阿拉伯、印度等各亞洲民族的文化對世界文化有著巨大影響。
[編輯] 參看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亞洲
亞洲運動會
亞太基金會
顯示▼隱藏▲
亞洲
東亞及北亞/東北亞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1 ·日本 ·北韓 ·南韓 ·蒙古 ·俄羅斯2
東南亞緬甸 ·汶萊 ·柬埔寨 ·東帝汶3 ·印尼3 ·寮國 ·馬來西亞 ·菲律賓 ·新加坡 ·泰國 ·越南
南亞孟加拉 ·不丹 ·印度 ·馬爾地夫 ·尼泊爾 ·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
中亞哈薩克2 ·吉爾吉斯 ·塔吉克 ·土庫曼 ·烏茲別克
西亞/西南亞阿富汗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2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2、5 ·巴林 ·賽普勒斯2 -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2、5 ·喬治亞2 -阿布哈茲共和國2、6 -南奧塞梯共和國2、6 ·伊朗 ·伊拉克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巴勒斯坦國7 ·卡達 ·沙烏地阿拉伯 ·敘利亞 ·土耳其2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葉門9 ·埃及4 ·希臘2
備註
關於其他獨立和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和地區,請參閱境外領和未被國際普遍承認的國家列表。
1 亦因地理位置或國際政治因素而被稱為「台灣」或「中華台北」。不被聯合國和多數國家承認,請參閱台灣問題。
2 地跨亞、歐兩洲或被認為是歐洲國家。
3 地跨亞、大洋兩洲或被認為是大洋洲國家。
4 地跨亞、非兩洲或被認為是非洲國家。
5 未被聯合國和絕大多數國家承認。
6 未被聯合國和除俄羅斯、尼加拉瓜以外國家承認。
7 疆域未定且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佔領,請參閱按巴勒斯坦問題。
世界地理索引 -非洲 -美洲 -南極洲 -歐洲 -大洋洲 -各國首都列表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 歷
世界各大洲
(太平洋島嶼不屬於任何大陸,但有時把它們歸入大洋洲)
美洲大陸
歐亞大陸
歐亞非大陸
澳大利亞大陸

北美洲
南美洲
歐洲
亞洲
非洲
大洋洲
南極洲
顯示▼隱藏▲檢 • 論 • 編 • 歷
世界分區

亞洲
東亞 ·東南亞 ·南亞 ·中亞 ·西亞/西南亞 ·北亞/西伯利亞  ·東北亞

非洲
文化地理:阿拉伯非洲/撒哈拉以北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黑非洲
政治地理:北部非洲 ·東部非洲 ·中部非洲 ·西部非洲 ·南部非洲
其他:東北非洲、西北非洲

歐洲
政治地理:東歐 ·西歐 ·南歐 ·北歐 ·中歐
其他:東南歐

美洲
自然地理:北美洲 ·南美洲
政治地理:北美 ·中美(墨西哥 ·中美洲 ·加勒比地區) ·南美
文化地理:盎格魯美洲/英語美洲 ·拉丁美洲(伊比利美洲 ·西班牙語美洲) ·中部美洲

大洋洲
澳大拉西亞 ·美拉尼西亞 ·密克羅尼西亞 ·玻里尼西亞

極地
北極地方 ·南極洲/南極地方
其他
環太平洋地區/亞太地區 ·遠東 ·中東 ·近東 ·獨立國家國協地區 ·阿拉伯地區

大洋
世界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南冰洋

氣候區
熱帶:熱帶雨林 ·熱帶莽原 ·熱帶季風 ·熱帶沙漠
副熱帶:副熱帶濕潤/夏雨型暖濕 ·副熱帶季風
溫帶:溫帶海洋性 ·溫帶大陸性 ·溫帶地中海型 ·溫帶草原 ·溫帶沙漠 ·溫帶季風
寒帶:副極地氣候 ·極地氣候(苔原氣候 ·冰原氣候)
其他:高地氣候

動物分區
新北界  ·古北界 ·衣索比亞界 ·東洋界 ·澳新界 ·新熱帶界 ·南極界
另見世界七大洲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A%9A%E6%B4%B2"
3個分類:大洲 |亞洲 |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