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4系统自行修复软件:百年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6:09:25
Hundred Years' War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 - 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12世纪中,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12~13世纪,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14世纪初,英国仍占据法国南部阿基坦地区,成为法国政治统一的最大障碍。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1328年,法国占领佛兰德,英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兰德因失去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百年战争中战场上的法军反法政策。战争的导火线主要是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瓦卢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资格,与腓力六世争夺王位,触发战争。  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1340年,英法两国发生海战,法军战败。英国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 年8月,双方在克雷西会战,英军大捷,乘胜进入诺曼底。1347年攻占法国的加来。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战,法军大败,法王约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众臣被俘,英借此向法国索取巨额赎金。1360年法国王子查理被迫签订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约》,把加来及法国西南部大片领土割让给英国。  

  1364年,王子查理继位,称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为了夺回失地, 改编军队,整顿税制,紧张备战。1369年起连续发动攻势,几乎收复全部失地,1396年双方缔结二十年停战协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后法国统治阶级发生内讧之机,领兵进攻法国,10月占领法国北部。1420年,双方签订《特鲁瓦条约》,条约规定法国王太子的王位继承权转归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与查理六世之女结婚。这项条约实际上将法国分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国王太子查理分别统辖的三个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与英王亨利五世先后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领法国国王。1428年10月,英军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城,形势危急。法国人民组成抗英游击队,袭击敌人。1429年,法国女民族英雄贞德率军击退英军,解奥尔良城之围。此后,法国人民抗英运动继续高涨,英军节节败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于法王。1453年10月,驻波尔多英军投降,除加来外,法国领土全部收复。至此,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二、“百年战争”成因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英国从此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盎格鲁诺曼贵族。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仍然控制着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一些地区。  1154年,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亨利(兼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因其母亲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着十分罕见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是英格兰的国王,尊贵无上的英国君主;另一方面,作为法兰西的安茹伯爵、兼诺曼底公爵、兼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无可否认是一个法国人,是法兰西国王无可非议的臣子。作为国王,他是英国的统治者;作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国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愿放弃法国国籍、放弃在法国的一切权利,否则他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理所当然必须对法兰西国王唯命是从。如果他那样做就意味着:他必须向法国国王交还他作为法国贵族时所继承的,比整个英格兰还要富庶的大片法国领土——安茹、诺曼底和阿基坦等等。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采取的是『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利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英法之间这种君不君、臣不臣,利害关系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在双方的后代之间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百年战争的来临。  历代金雀花王朝的英国君主,理论上都是法国臣民,理应为法兰西国王效犬马之劳。不仅如此,无论作为与法国王室历代通婚的姻亲之家,还是作为法国最强大的封建领主,一旦法兰西王位出现空缺——老国王没有儿子,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法兰西大大小小的贵族们为争夺王位而明争暗斗的时候,金雀花王朝的君主毫无疑问地拥有参与游戏的资格!英国国王身兼法国贵族,同时还要是法国国王的姻亲,参与法国王位的竞争可以说是既合理又合法!  于是在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  在14世纪时,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因为佛兰德斯表面上属于法国,但实际上却独自行政,并经常与英国进行羊毛贸易。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三、“百年战争”起因及发展  这次战争的导火索就是弗兰德地区(现在的比利时和荷兰)。当时的弗兰德地区是欧洲著名的工业发达地区,特别是羊毛纺织业的技术非常先进,全欧洲国王的衣料都产自这里,所以这里也是整个欧洲最富有的地方。  对于法国来说,弗兰德是利税大户,当然不能放弃。没有纺织技术的英国只能饲养羊,出口羊毛,而这个地方是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地。  弗兰德的商人希望脱离法国国王的支配,寻求自由的生活。但是教皇的契约书上规定,背叛国王是要处罚200万法郎的,因此弗兰德人虽然有钱但是却不敢向法国国王起兵叛乱,知道这一点的法国国王肆无忌惮地向商人征收越来越多的税。  弗兰德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与其自己起兵叛乱,不如唆使英国出兵攻打法国!英国不向我们出口羊毛就会饿死!如果支持英国,英国一定会向法国挑起战争,这不是用钱买英国军队吗?所以佛兰德人开始千方百计地找出背叛法国的理由。终于,他们想出了一条绝妙的理由。法国国王的标志是百合,(波旁王朝)英国国王的标志是狮子。英国国王在法国也有领土,所以几乎也可以说是法国的国王,不可以这么说吗?可以这么说!需要理由吗?因此,弗兰德人决定建议英国国王将标志改为百合和狮子。  这样一来,英国国王就不是弗兰德的敌人,而是弗兰德的国王了!这样弗兰德人有充分的理由对英国国王效忠,这样也不是对法国国王的背叛了!  所有弗兰德人都认为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果然,英国国王听到这个建议(我就是法国国王)一下子被高兴、满足、得意、幸福所包围了。而另一边法国国王则大怒(作为我的臣子,竟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就是法国的国王?)。接着英国国王进行反驳(谁是你的下臣啊!我让你见识谁是真正的国王)。就这样在弗兰德商人的挑拨之下,积怨颇深的英国和法国之间终于爆发了战争。(1337-1453)  英国对法国的这场战争,虽说一部分原因是受弗兰德商人的挑拨,但更多的则是英国对法国长期积累的怨恨所致。  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之后,大部分官员都是由法国贵族担任。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法国人的憎恶越来越深,认为法国人得到英国来当主人。近200年间王公贵族上等人士只使用法语,英语成了农夫或商人使用的语言。渗透到英国的法国的语言、文化很自然地收到了英国平民百姓的厌恶,并且英国作为法国的臣民只能向法国低头。对于瞧不起英国人、事事干预英国并且总是高高在上的法国人,不仅是英国百姓,连已转变为英国人的诺曼底王和贵族也感到很愤恨。英国已痛下决心,要摆脱与法国的君臣关系,平等地与法国对话。这也是百年战争爆发的很大一个原因。  英国和法国之间一爆发战争,英国便占了绝对优势,一时竟打到了巴黎。当时论人口来说,英国远远少于法国。但一直到出现圣女贞德解救法国之前,在100年间的战争中,英国可以说是百战百胜。 四、“百年战争”取胜原因  英法百年战争在战争史上是占重要位置的,这次战争使战争技术发生了重要变化。  在没有飞机和大炮的那个年代,即中世纪的战争,是两个军队在陆地上的兵刃相见。它们是以矛、盾决胜败的原始的战争。  中世纪的军队,都是由身披甲胄的骑士,和以剑、枪、矛、盾武装的武士和弓箭手组成的。只要一开战,骑士就会勇敢地冒着“箭雨”冲入敌方阵地,是由刀或板斧,奋勇杀敌,使对方阵地陷入混乱。接着就会有士兵跟随骑士向前冲,展开激烈的战斗。所以中世纪的战争中,身披甲胄的勇敢的骑士是最重要的力量,他们对于撕破敌人的防线,提高军队的士气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们用甲胄护身,当时这些箭是无法刺破盔甲的,因此骑士可以在“箭雨”中勇敢地向前冲。但是从百年战争开始,中世纪的骑士突破作战已经失去了效力。  英国军队使用威尔士长弓,这种弓箭比普通的箭射得远,射程大概是普通箭的2到3倍,并且威力比普通箭要大得多。普通的箭即使是近距离也无法穿透骑士的甲胄,但是威尔士长弓在很远的距离也可以将甲胄穿透,置人于死地。  长弓在很久以前就在威尔士地区开始使用,法国的军队是一普通弓箭武装的,和他们相比,英国人以长弓武装军队。这样,法国的骑士再勇敢又有什么用呢?勇敢的法国骑士们还没接近敌军阵地便中箭身亡了,失去指挥官的士兵们还没开战便仓皇而逃。大量使用长弓的英国军队逢战必胜,赶走了法国国王,攻占了巴黎。法国处于民族的危难之中,这时候贞德出现了,还有优秀的将军伯兰特·杜·格斯科林紧密团结,一致对外的法国国民将英国军队各个击破,除了加莱港之外,将英军赶出了法国领土。百年战争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  在战争中英国失去了原有的法国境内的土地诺曼底.阿奎丹,英国的领土只剩下英国。从此英国和法国的领土彻底分开,成为各不相干的两个国家。百年大战后两国之间更是结下了莫大的仇恨,从此两国总难友好起来(直到一战才渐渐好转),百年战争以英国的失败而告终。(1453年) 五、“百年战争”经过

(一)第一阶段

  1337年─1360年之间,英法争夺佛兰德斯和基恩。1340年,英军在斯吕斯海战打败法军,夺得制海权,防制法军渡海入侵。1346年 8月,英军先于陆上的克雷西会战大胜,再围攻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11 个月后成功占领。接着又于本土的内维尔十字之战打败苏格兰入侵,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大大减少其威胁。  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1356年,英格兰再度进攻,夺取法国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在普瓦捷战役以相同战术再次获胜。法国王室则承受英军横征暴敛、国家经济崩溃、平民起义反抗等内外煎熬,情势非常不利。1360年于布雷蒂尼,法国被迫签订极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割让出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全部领土

(二)第二阶段

  1360年─1400年之间,法王查理五世展开报仇,欲夺回被侵占的领土。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取代大部份的骑兵、建立野战炮兵、重建海军。他改革内政,整顿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贝特朗·杜·盖克兰统领军队,以突袭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大败英军。1380年,英军已退守沿海区域。英王担心丢失全部领地,乃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仅保留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加莱五个海港,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地区。

(三)第三阶段

  1415年1429年之间,法国勃艮地、阿曼雅克两派发生内讧,农民市民也起义反抗,英格兰借机重启战端。1415年,英军于阿金库尔战役大败法军,再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多数地区。法王查理六世无力抵抗,于 1420年 5月21日特鲁瓦签订几乎亡国的特鲁瓦和约。英王亨利五世成为法国摄政王,有权承继查理六世死后的法国王位。法国已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却于 1422年同年去逝。两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度交火。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四)第四阶段

  1429年─1453年之间,法国人民不堪英军压迫,各方纷纷反抗,游击队经常捉拿英格兰的征税者,牵制英军部队,帮助法军很大。1428年 10月,英军和勃艮地派包围了奥尔良,法军严重不利。此时法国出现一位传颂后世的救星圣女贞德,指挥法军于 1429年 5月击败英格兰,奥尔良解围,赢得重大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  才19岁的圣女贞德不久便被英军捉住,1431年以女巫罪处死。这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助使法军作出大反攻。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地区。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1453年,夺回吉耶讷。1453年 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加莱除外的全部领土。1558年,法军攻陷加莱,英格兰失去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百年战争结束。 六、“百年战争”影响    

使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疮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战争的结果:把英国人赶出法国对两个国家都是幸事:若英国人继续留在法国,那么法国人在领土和财富上所占的优势必然会阻碍分离的英国民族的发展;而法国民族被外国势力占领了众多的领土,发展更是长期受阻。 七、“百年战争”地位  百年战争发生于 1337年-1453年之间。后者也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战争过程中,双方的武器装备、战争体制、战术思想都有缓慢而深刻的改变。  战争开始时,两国主要以西欧原来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军队,有服役时间考量。这对跨海远征的英格兰很不利,于是转而招募更多来自下层人民的雇佣兵,并配合以有名的长弓兵战术。法国则迫于初期战局失利,必须扩张王室统合权力以抵挡外敌。因此在战争结束时,双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  英格兰在数次战役得胜,严重挑战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战后,胜利的法国仍保留许多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打败骑兵的思想已经流传四方,步兵的重要性从此不断提升,骑兵最终则消失了。  战争初期,法国在各次大会战都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到了 1415 年的阿金库尔战役,已模仿对手让部分骑兵下马徒步战斗,这说明骑兵步兵的战场角色已大幅改变。法国借由平民出身的圣女贞德鼓舞士气取得最后胜利,更突显骑士贵族为主的法军于战争中屡屡失败,标识出贵族骑士阶层的衰退和民族战争特性的兴起。  双方的武器装备也有很多演进。如何设计和应用攻城武器,对战事发展有重大份量。战争后期,法军领先英格兰以大规模的火药火炮取得多项胜利,战争型态由此翻新。锁子甲在欧洲已超过千年历史。战争初期,它仍是最好的护身装备。但中后期的贵族骑士已普遍使用新创的板甲,防护力大为增进。1513 年的 Flodden 战役,板甲已让称雄 300 年的英格兰长弓失去效用了。  百年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这种新装备相对前者,事实上最显著的价值即是针对射击和刺杀为主的防御能力改良,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英国大规模应用的长弓战术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