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色 粤语 超清:中国的天量货币是如何创生出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52:23
 2011/02/17 07:54:56
中国的天量货币是如何创生出来的?韦森 

    “探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机理”话题之一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面对CPI上涨的势头,中国央行开始实施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到目前已经七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三次加息了。尽管国家统计局2月15日公布的1月份的CPI涨幅低于预期,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使人们好像松了一口气,但目前看来,中国政府可能还会继续收紧货币政策。
    中国政府显然是怕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失控。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体内的广义货币已达73万亿元,已是中国GDP总量的1.82倍。在许多人眼中,这巨量的货币流动性,好像是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一个巨大“堰塞湖”,并相信它正悬在中国经济的上游,迟早会把下游的大小河道溢满,并把PPI和CPI不断推高,因而管住这巨量流动性,不让它从银行储蓄的坝中溢流出来,是央行的当务之急。这一逻辑是否成立?这一宏观经济管理思路是否对头?
    弄清这些问题,显然是非常复杂的任务,需要深入的理论和现实思考,甚至需要用新的理论视角来观察中国经济与社会。笔者仅根据自己最近所关注的一些文献,谈点粗浅的直观认识,以抛砖引玉。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近两三年中国宏观经济的演变动态,理清这巨量货币流动性是如何积累起来的。
    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第二季度,为了遏制当时已抬头的CPI,央行就采取过类似最近这样一紧再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下半年,面对当时世界经济衰退和中国外贸出口急剧下滑的严峻形势,决策层来了一个180度的宏观政策大转向,推出了所谓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同时又促使央行采取了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第三季度之后,银行信贷就开始超常增长。随之,中国的M1和M2都有快速增长。2009年全年M1增幅高达32.25%,到2010年12月底,M1存量已达到26.66万亿,在2009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1.19%,两年净增了10万亿。同一时期,M2也快速增加,2009年全年增幅也高达27.58%。到2010年12月底,M2存量达到72.58万亿,两年净增了25.1万亿。有点令人不解的是,在2009年全年银行信贷极其宽松的情况下,中国的基础货币并没有增加多少,M0也没有增加多少,只是从2008年底的3.42万亿元增加到2009年12月底的3.82万元,全年仅增长了4000亿元。近两年的中国政府为应付世界经济衰退和中国宏观经济增速下滑,最多只是推出了一个所谓的4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怎么一下子就从一个叫“央行”的魔瓶中释放出了25亿的广义货币? 
    按照凯恩斯主义流派的观点,货币主要不是央行外生供给的,而是“产生于为投资而融资和资本资产头寸融资的过程之中”(见明斯基《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中译本第106页)。按照这种内生货币说,在现代的信用货币体系中,不是央行增发了货币而导致商品的物价上涨,而是资本资产头寸的增加,以及名义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加,导致广义货币在经济体内部“内生地”创生出来,即是从PY→M,而不是像经典的货币主义所认为的那样是从M→PY(见John Smithin《货币经济学的争论》第3和第5章)。
    依照这一理论来审视近两年中国广义货币的迅速膨胀现象,笔者的初步判断是,这一巨量货币的创生,主要是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为巨额投资融资和以房地产行业为龙头的资本资产头寸融资的结果,同样各行各业收入增加(尤其是一部分人的灰色收入大幅度增加)亦是其中原因之一。从这一“内生货币”的理论视角来判断中国的经济运行,可以认为,近两年新增的25万亿广义货币,本身就创生自2008年下半年决策层所发动的“4万亿刺激计划”的实施过程,而不是央行在执意超发货币的结果。换句话说,这并不完全是央行的错。因为,决定货币供应量的除了央行所能控制的基础货币外,还有货币乘数,而后者则不是央行所能完全控制得了的。
    现在,面对近73万亿的广义货币,许多经济学家开始担心2011年中国的CPI上涨控制不住,故货币政策一再收紧。现在的问题是:既然这73万亿的巨量货币流动性“堰塞湖”已经在中国经济体内形成,应该如何处理?是通过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和加息从而用“卡”和“堵”的办法管住这巨量的流动性,不让它从各银行的储蓄账户中流出?还是采取“疏”的办法让它流向某个地方,并且在让其安全流出时“发电”,而不是让其任意泛滥?这好像又要来考验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智慧和治国哲学了。
    (本文作者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在剑桥大学经济与政治学院和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和比较制度分析。学术著作主要有:《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经济学与伦理学》、《经济学与哲学》、《经济理论与市场秩序》、《经济学如诗》、《思辨的经济学》以及《市场、法治与民主》等。本栏目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作者:房价哥 回复日期:2011-01-05 16:39:11 

 

    1980年、1988年、1993年,三次中国都是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不管是什么主义什么国家,票子多了,物价一定要上涨,通货膨胀是个货币现象。这个规律全球是一致的。
  
  实际上1986年-1988年是以前累积的通货膨胀释放过程。最严重的是1988年。中国不得不面对物价上涨的问题,所以从1988年3月份邓小平见外宾就不断讲价格要放开,要进行价格闯关。当时为了进行物价改革,在物价改革决定之前大概半个月的时候,先放开了名烟名酒价格,20来块的酒一下子就变成200块,涨了10倍,香烟差不多也涨了这么多倍。于是老百姓就得出一个简单公式,价格放开就等于物价涨10倍。所以人们一听价格要改革,他先把下个月的米买回来再说。于是谁也没料到,1988年那次《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物价工资体系的决定》一发表,竟变成了一个抢购动员令。
  没人好好学习中央的决定,都去买东西了。这就是货币偏多的情况下,价格一旦放开,隐性通胀就变成显性通胀了,有价无市变成了商品价格急剧往上冲。
  就在几个礼拜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大概一下子比正常情况上涨了两三百个亿,很多商店都卖空了。凡是不要票不要本的东西见什么买什么。最厉害的是挤兑。人们为了要抢购就要把银行的存款拿出来,这下银行傻眼了,因为银行的钱已经全部用到基建项目里去了。现在那么多人同一时间取钱,哪能应付?前头的人领不出钱来,后头的老头老太就急了。这个局面还怎么稳定?
  后来中央出来声明,价格改革要持续五年以上。现在就是要控制物价,谁也不准涨价。我记得国务院还发了明码电报给各地,共产党员,国家机关干部,不准到银行取钱。后来总算把局面稳定住了。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政府货币发行超过经济增长需要,引起了这么大的麻烦。
  第二次是1993年。实际上是阴差阳错导致的结果,当时为了回收80年代初期多发的货币,1989年-1991年,中国政府实行了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控制基建规模,控制投资规模,就是要消化多余的货币。那时的经济增长率非常低,增长率只有1%-2%。
  当时这样收缩了两三年后,过度货币回收差不多了。邓小平在南方说经济增长不能这么慢要加快,中国还是要发展。
  南方一些银行就把贷款额度全部发光,然后跟中央银行要钱,倒逼中央银行放款,于是中央银行也开始放款了,一下子基本建设1993年比上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几,1988年中国的CPI最高达到19%,1993年,1994年达到24%,这样下去一定要翻车!
  后来据说邓小平很快明白了加快经济发展没有错,但是不能通过一下子发这么多票子来发展。朱镕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调到北京当副总理主管经济工作,兼任央行行长。他当时主要任务就是关货币龙头。所有借出去的钱一道命令下去都要收回来。北京上海1994年房地产价格大概跌了一半以上。
  当时许多人都批评朱镕基的调控,但事后看要没有这次调控中国经济这艘船早就翻了。朱镕基在三年之内把CPI从24%降到了3%以内。之后人大通过了《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财政出现赤字再也不得向人民银行透支。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部法律,货币发行一定要跟经济增长保持平衡这个原则才在制度上落实下来了。政府花钱只能第一靠税收,第二靠发债。做这样的自我约束,在发展中国家还真是不多。
  1994年以后,财政向中央银行透支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开放环境下,货币发行遇到了被动多发的问题。外贸顺差导致大量的美元流进中国,因为中国实行外汇管制,企业赚到美元以后必须把它换成人民币。央行拿什么换?就是基础货币。在美元流入量很小的时候它不是个问题,中国过去多年封闭,没有多少外汇进来,而且国家外汇严重不足。可是我们没有想到外汇问题竟转变成这几年宏观经济不平衡的根源。
  一元美元进来,八元多人民币就出去了。现在一个工作日流进中国的美元有26亿,每一元美元进来都是八元多人民币流进市场,这些钱全是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带动多大的市场力量?
  然后又组织短期央票去对冲回笼。但因为流出去的量太大,最后收不干净的部分进入市场,就在市场里头漫游。
  国内前两年为什么经济那么热?现在大家都说是冬天,别忘了这个冬天前面有个非常炎热的夏天,热得离谱。什么价格没有飞涨过?CPI是最后涨起来。2007年5月CPI涨之前,其他资产的价格早就涨得离谱了。为什么会涨?购买力摆在这里啊!政府还去压供给,先是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过热,派工作组去压,压不下去。因为市场有需求,工厂怎么关得了?越关价格越高,后来又说九大行业过热。
  九大行业过热还没有解决,房地产又开始升温,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多人都忘了2003年以前的房价是多少。季老当年是跑步买米,这两年我们是跑步买房。不买房更贵,每月涨10%,一个房价就把中国人民分裂成两大集团,买上房的越涨越高兴,因为家庭财产增加了。没买上房的真要急死,工资追不上房价啊!
  经济学家讲什么话也不对,后来干脆闭口不讲房地产问题。如果要讲这问题至少有一半人要跟你没完没了。那已经不是学术讨论了,那是利益冲突。
  中央管了这个城市,那个城市又涨,一线城市捂住二线三线又涨。国务院为了抑制房价发了多少文件,房价还在涨。之后股市也开始升温,一年半的时间里,上证指数就从1000多点升到6200点。股市以外,哪一个投资品这几年没热过?古钱、字画、普洱茶,价格都涨得离谱。还有邮票、红木家具、瓷器、字画这两年价格都是飞涨。齐白石的画贵,毕加索的画贵,这都好懂,因为这些画家都死了。但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炒活着的画家,这也是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没见过的。因为作者还活着,他会对价格飞涨做出反应,天天画,从早画到晚,这就不是有限供给的产品了,那画的投资价值怎么守得住?
  先是让很多家庭、企业高兴得不得了,然后一个跟头扎下去,就这么折磨人。上证曲线也是尖尖地上去,然后满仓地掉下来,让长三角、珠三角的多少企业都关门了。企业关门不完全是受当时外部因素的影响,还因为很多公司把流动资本都投进股市了,因为觉得稳赚不赔啊!资产价格飞涨最大的问题是侵蚀了人们的工作伦理、企业家精神,让人们觉得根本不需要辛苦工作,根本不需要什么创新,数钱都数不过来了。很多炒股的人武功就因此被废了,不愿意再去好好上班了,不愿意再把一个产品好好做好了。所以货币出了问题,就得疗养一段时间。现在是冬天,冬天也有好处。脑子比较容易清醒,想清楚什么叫做经济增长。哪有天上掉馅饼这种事情?所以不要怨天怨地,大落之前有个大起。大起大落跟货币制度有关,跟这种法定货币的困境也有关系。
  现在看来我们对于过量货币流到了哪里还缺乏认识。80年代很好懂的,政府只要头脑一热,基建项目上得多,基建项目投资100元钱里头,有40元钱肯定进了工资口袋。工资一涨人们立刻买农副产品,农副产品价格就跟着涨。CPI一涨政府就着急,因为老百姓的利益会受到侵害,然后就调控。现在钱多了以后首先不是冲击消费品市场,不是冲击农副产品,而是冲击投资品,在各种各样偶发因素的影响下,过量的货币会凝聚到某种投资品上,凝聚到哪种投资品上,哪种投资品价格就会飞涨,在微观上,人是很难抗拒这个力量的。
  当然人民币超发有一个更大的背景就是美元超发的问题。
  过去很多专家讲的也有道理,发展中国家如果把本币跟一个好的货币挂钩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发展中国家政权不稳定,掌权的人没有长远行为,今天上台了今天就开印钞机,所以发展中国家通常都会把货币搞得乱七八糟。如果发展中国家把自己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假定美元是好货币,就不能滥发了。这个逻辑我直到今天也还是承认。
  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几年中国自己倒是有了自律,特别是1994年那场改革后,我们把财政动机超发人民币这个龙头关上了。但是倒过来看这几年美元超发得一塌糊涂。美国调控货币的办法是通过联储基准利率,简单讲基准利率升高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降低就是扩大货币供应。1999年美联储的基准利率是9%,现在快降到0了。
  在美国过量的钱里面,有很大一块不是美国人民储蓄得到的钱,而是外国人把钱借给美国人花。列宁当时说:帝国主义国家是资本输出,在全球食利,现在是发展中国家把钱借给美国人。
  说到底因为美元是世界主要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二次大战以后美国做了个承诺,任何国家央行可用持有的美元换黄金,36美元换一盎司的黄金。昨天金价是多少呢?1000美元了。所以美国人没有很好地履行他当年的承诺。特别是60年代末打越战时,财政大窟窿最后也是靠发票子解决的。最后到1971年时尼克松宣布,美国关闭黄金窗口,1944年承诺不算了。世界各国持有的美元我不给你换黄金了,我黄金窗口关了。说穿了这就是往地上一躺耍无赖啊!这真是把全世界给坑了一把。如果美元不断地松,人民币又跟它挂钩,那通胀就会引进中国。所以各种资产价格涨得离谱。
  现在世界各国政府又开始比赛发货币,这样做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不发,短期就受不了。但即使能躲过这一灾,下一次就会有更大的灾难。这是对货币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

 

作者:房价哥 回复日期:2011-01-05 16:45:37 

 

  如果说通货膨胀终究是一个货币现象,央行超发货币必然出现问题,但是为什么超发?这里面的原因每个时期是各不相同的,20年前的通胀主要是因为大规模基建政府投资造成的,现在的通胀主要是中国大规模出口累计的外汇太多造成的,基建是zf可控的,而外汇zf基本无能为力,无能为力表现为两点:
  1,rmb汇率受美国控制  2,垄断世界货币的霸主美元肆意超发完全不考虑中国利益

作者:devilnerve  发表日期:2011-2-16 1:16:00

2011年圈内的那些事儿。。
    自去年书写完之后,本人去了几个地方,到处都跟人聊了聊。
    最后受邀在某个金融集团任个职,又更新了一些圈内的信息。    中国经济的硬着陆肯定避免不了,以前的帖子说的很明白,今年的用工荒更胜往年。朋友在东莞的工厂开春人工就涨了150,有加班作业比较累的工种去到了3000以上。    制造业的再扩张显然是不可能。跟温州的朋友聊了下,他们抑制住了自己强烈的想炒作主粮的冲动。按照温州人的习性,他们是不惯于炒作看不见实物的东西,比如股票。在经历了山西一役,我也不觉得他们还会再在国内的资源矿产上下手。对于房产,他们也开始不看好,所以作为国内资本风向标的温州资本在2011年明显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根据我的了解,他们都是非常喜欢郎咸平讲座的,而且他们大多数人从2010年就开始收缩战线,还包括了裁员。手握大量现金,其他市场的规模又容不下这么大的资金量,预计消费品:烟酒类会是下一个起飞的品种。 
  粗略的了解了一下,去年国内最火的金融产品是信托,股票型的年化收益去到了平均60%以上,不过今年的认购门槛倒是又提高了。收益最高的是PE类信托,结算出来的两只收益都达到了200%。考虑到政府急切得希望股市继续吸收流动性,高市盈率发行应该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另一只拿到社保资金的大PE信托的观点是,未来两年重点是消费品,医疗和建材(行业整合)。可以看得出来,三座大山是要越来越重了。  
  房地产类信托的年化收益扣除费用达到了12~14%,证明开发商的最低融资成本在16~18%之间。那么到了今年,房价是无论如何上不去了,16~18%是去年的息口,已经加了三次息,今年估计要去到20~25%,所以房价见顶已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山西的煤矿在打包准备整体上市,又是一个媲美两桶油的存在。  
  创业板开始陆续解禁,那么,趁着年报来一波升浪应该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吧。  
  信托这个东西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印证了之前的一些观点。之前不是说调准备金,诱民入局么。信托正充当了这种工具,贷款方将项目通过信托平台发行,给出高于银行的利息,同样获得了融资。不过风险比民间借贷好,信托融资好歹也有抵押物,虽然隔了信托公司一手抽了水,风险还是较自己参与借贷低得多。  
  另外还有消息称,遗产税附加赠与税要在年内开始试点。  
  现在这个位置还挺不错,是个坐等崩盘的好地方。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1-02-16 21:49:22    作者:从化清流宁静 回复日期:2011-02-16 13:32:01
  制造业的再扩张显然是不可能。跟温州的朋友聊了下,他们抑制住了自己强烈的想炒作主粮的冲动。按照温州人的习性,他们是不惯于炒作看不见实物的东西,比如股票。在经历了山西一役,我也不觉得他们还会再在国内的资源矿产上下手。对于房产,他们也开始不看好,所以作为国内资本风向标的温州资本在2011年明显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根据我的了解,他们都是非常喜欢郎咸平讲座的,而且他们大多数人从2010年就开始收缩战线,还包括了裁员。手握大量现金,其他市场的规模又容不下这么大的资金量,预计消费品:烟酒类会是下一个起飞的品种。      
  >>>>>>>>>楼主,你这点错了。烟酒类短期一个飞跃,但我怀疑已经结束了。去年一年很疯狂,随着加息密度频繁,这块消费已经差不多了。另外你别听温州那些和深圳那些做点红酒的人乱忽悠,这个市场在扩大,但是利润已经很低了。
  ========================  
  那些低档红酒就不要拿出来说了。
  要做烟酒类信托,通常都是将某时段的生产的所有烟酒买断,比如前段时间的茅台飞天。  
  奢侈品信托的红酒产品,那是要一个酒庄一个酒庄包下来的。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1-02-16 21:51:47    作者:591gf 回复日期:2011-02-16 20:27:20    
  楼主又出现了,书叫什么?我发现你的思维特别爱叠加好几层,喜欢复杂的东西
  =============================  
  我今天跟产品部提了一个新方案,结合目前发行的房地产信托,搭配今天下午刚开放的人民币期权来做对冲。  
  如果能做出来,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个品种,正常情况下年化十几的收益,极端情况下通过汇率波动来补偿。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1-02-16 21:52:46 
  作者:奥斯特洛夫鸡鸡 回复日期:2011-02-16 20:19:48    
  DEVIL意思是可以储备点好酒好烟了?!每次看devil作品,总会有新感觉,耶!  ========================  
  保值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你怎么脱手呢?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1-02-16 22:29:54    作者:kyle_cartmen 回复日期:2011-02-16 19:55:41      楼主能再详细讲讲山西煤炭的事吗?以后煤炭的价格是不是一路上涨了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好像叫?节能减排的真相? 说的就是国进民退 人为造成产能不足 从而造成煤炭价格上涨     
  还有就是房价,昨天海宁的马甲发了个新帖,对于房价下跌给出了他的解释 总结下来就是国际资本撤离 貌似很新颖的观点 但个人觉得有点悬 想听听楼主的看法,谢谢!
  ===================  
  还没深入到国际资本那一项呢。
  目前来说,国内的流动性还是相当泛滥的,银行拿不到的贷款,可以通过高利贷跟信托完成,只是利息高点。  
  所以最后的崩盘必然是整个资金链紧到不行才断裂。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1-02-16 22:31:17    作者:棉花价格飞涨 回复日期:2011-02-16 22:03:53
  我今天跟产品部提了一个新方案,结合目前发行的房地产信托,搭配今天下午刚开放的人民币期权来做对冲。      
  如果能做出来,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个品种,正常情况下年化十几的收益,极端情况下通过汇率波动来补偿。  =========================================
  极端情况,是否是地产大幅度下滑 + 淫币 大幅度波动。
  =========================  
  可以啊,地产大幅下滑,人民币也下滑,买入看跌期权来对冲。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1-02-16 22:33:17    作者:mememevvv 回复日期:2011-02-16 22:24:56    
  清查银信合作……  =====================  
  不用查,真的,银行跟信托还是分开来的,信托包括了银行功能,两者不存在合作。 作者:devilnerve 回复日期:2011-02-16 22:34:56    作者:棉花价格飞涨 回复日期:2011-02-16 22:06:24    
  DEVIL意思是可以储备点好酒好烟了?!每次看devil作品,总会有新感觉,耶!
  ========================      
  保值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你怎么脱手呢?
  ==============
  有专门从事 名酒 投资的。
  ==============================  
  没有回购保证的嘛,就好像那些赌石的,有价无市啊。  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2011-02-17卢麒元      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将毫无悬念地推高普通商品的价格。当代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已经了形成对石油的绝对依赖。换句话说,谁能控制石油价格,谁才有可能控制中国的通货膨胀。  显而易见,我国没有能力控制石油价格。所以,我国的宏观调控很难控制通货膨胀。  在一九七一年之后,黄金美元变成了石油美元。石油价格成为表达美元价值的尺度。美元超发行的必然结果就是石油价格上涨。石油价格上涨,进一步刺激了石油美元的需求。不断刺激石油美元的需求,才能保障美元的超发行。因此,石油价格不断上涨成为了历史性的趋势。如果,在未来两年中,石油价格上涨到每桶两百美元,笔者绝不会感到惊讶。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在以美元备兑发行人民币的机制之下,在绝对依赖外部石油供给的客观条件下,美元贬值和石油价格的剧烈上涨,将继续放大人民币的发行量,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中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笔者是支持管理层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这显然可以起到暂时缓解通货膨胀的作用。不过,笔者必须提醒管理层,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于治理通货膨胀存在着明确的局限性。请注意,遏制输入型通胀,只剩下人民币急剧升值一条路。而这几乎是一条不归路。所谓数量型控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成本型控制(加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说,不要指望我国央行现行的货币政策可以治理通货膨胀。尤其不要轻信,“央行将在二零一一年下半年有效控制通胀”的言论。  笔者希望管理层尽快建立中国应对通货膨胀的系统策略。我们必须赶在石油价格完成历史性突破之前,制订并落实应对通货膨胀的系统策略。这个策略包括:国内策略;国际策略;政治策略。  首先,国内策略。  第一,政府要准备在必要时终止联系汇率制度。政府要向国际市场明确表达随时终止联系汇率的意向。政府要表明坚持人民币发行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坚定信念。这是对人民币实施数量控制的根本方法。也是控制总需求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二,中央政府必须坚决遏制地方政府的信用膨胀。地方政府不能拥有非债券融资的任何融资渠道。地方政府的变相融资行为应视同为行政违规,必须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行政责任。不压抑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支出,就无法遏制总需求的非理性增长。  第三,立法禁止投机性资本进入普通商品市场。对于通过操纵经济政策在商品市场牟取暴利的政府官员应严厉查处。对于非国营机构和个人囤积战略性物资者应处以重罪。必须使用强有力的措施熨平总需求的非理性波动。  第四,为过剩流动性提供出路。应将国内的过剩流动性导向生态治理、现代农业、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要使从紧的货币政策具有明确的针对性。货币政策的针对性,需要财政政策密切配合。财政政策要履行转移支付的职能,充分利用税费和补贴等财政转移支付工具,平衡利益分配,将发展重心导向生态治理、现代农业、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领域。  我们要敢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资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均衡、协调地发展。  其次,国际策略。  政府应积极干预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要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雄心和魄力。必须扭转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  我国干预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有三种方式:第一,政策调整。政府不能继续对输出通缩和输入通胀进行政策鼓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政府可以使用环保等正当理由干预特定商品的进出口价格。第二,均输平准。中国政府应该利用巨额外汇储备建立大宗商品的战略储备。战略储备应包含现货和期货。大型国有企业,应以战略储备为基础,根据国家需要,在国际商品市场使用风险对冲工具实施价格干预。第三,地区冲突。中国政府要积极介入全球热点地区的纷争,通过操纵地区冲突,间接干预大宗商品的国际价格。应该学习运用外事和军事牟取国家经济利益。  笔者再一次痛陈,请不要奢谈“负责任的大国”了。牺牲万亿计的国民福利,一手支撑国际原材料的价格,一手压低我国制造业的利润,持续输入通胀并持续输出通缩,去实现他国的经济复苏,去赢得什么国际赞誉。我们在需要进行战略性收缩的时刻,进行了非理性的战略性扩张。历史地看,所谓的刺激经济方案,不过是一个可悲的局,中国失去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契机,也埋下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性祸根。国民不语,未必愚痴。  最后,政治策略。  笔者对于“治理”通货膨胀的说法,感到惊讶。管理层可能并不熟悉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历史。近现代以来,尚且没有任何一个资本主义政府可以有效“治理”本国通货膨胀,遑论有效“治理”全球性通货膨胀。所以,本文的题目使用“应对”一词。应对的含义包括接受现实、适应形势、转危为机。事实上,我们已经错过了治理通货膨胀的最佳时机;我们已经浪费了治理通货膨胀的宝贵资源。我们必须准备接受残酷的现实,并在危机中寻求一线生机。  应对通货膨胀,需要明智的政治策略。一些人忽略了颜色革命的经济原因,几乎所有的颜色革命都是恶性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千万不要忽略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政治效用。我国在二十二年前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当前,突尼斯和埃及的动乱,仍然是通货膨胀引发社会不满造成的。突尼斯和埃及的利益集团实在是太苛刻了,他们已经将自己的国民逼到了革命的边缘。非常遗憾,愚蠢的政治家往往对通货膨胀缺乏起码的政治敏感。这是非常浅显的常识,面对汹涌而来的经济危机,漠视、拖延、逃避、欺骗永远是最差的政治策略。很多人未必明白,经济问题是需要政治解决的。没有明智的政治策略将是非常危险的。  政治策略的核心是表达鲜明的政治立场。政治策略是明确的弃保策略。限制利益集团,确保国计民生,这是执政党政治策略的逻辑基础。就我国国情而言,坚决开征针对资产和资本的系列税项,进行制度化财政转移支付,均衡社会分配,实现全社会和谐共赢,将是最现实的政治策略。政府推出房产税,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期待着:政府继续推出资产来源不明税;资产赠予税;资产离境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税;等等一系列符合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税种。笔者曾经着文《万法皆税》。税政是最大的政治。治国先制税。税政才是真正的反腐利器。高明的税政策略,就是最好的政治策略。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胜过千言万语。  二零一二年已经临近了。通货膨胀的幽灵在中国的上空游荡。在繁荣昌盛的节日气氛中,弥漫着一种莫名的恐慌。  未来恶性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在国内的机构和个人并不拥有可以独善其身的应对策略。最佳的个人策略,必须仰赖国家的系统策略。每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发出自己的声音,敦促政府进行义无反顾的战略调整。我们应该用集体的力量改变个人的命运。  佛,反转面孔就是魔。人民是佛。慈悲而善良的人们,也会有金刚怒目得时刻。  作者:sonux 回复日期:2011-02-17 09:08:50    我们离“全球第三次大萧条”还有多么近(2011-02-16 16:17:17)转载标签: 财经伯南克美国中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
  第一次世界性大萧条爆发在1929年10月;第二次世界性大萧条爆发在2008年10月;那第三次世界性大萧条是否还会爆发呢?  
  2007年9月,美国中央银行行长伯南克先生开始大幅下调美国利率。当时,本人指出——伯南克先生大幅下调美国利率将会把世界经济推入第二次世界性大萧条。首先,2001年日本中央银行开始实行日元量化货币政策,这随后产生了一个世界级“影子中央银行”,当时就是“日元套利交易者”。“日元套利交易者”为2003~2007年期间的美国地产、欧洲地产、俄罗斯地产等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流动性。2007年9月,伯南克先生的大幅下调美国利率举动,开始威胁到“日元套利交易者”的生存环境,2007年9月“日元套利交易者”开始迅速逃离美国地产、欧洲地产、俄罗斯地产等地区。具体的理论本人2009年11月出版的《多角世界下的中国房价》一书中有详细论述。其次,2007年9月,伯南克先生的大幅下调美国利率举动,开始威胁到当时中国地区和欧洲地区的通货膨胀恶化,这样,就产生了美国经济体开始哀退时,中国地区和欧洲地区反而是货币政策加速度紧缩的世界“闹剧”。所以2008年2月,本人写了《股灾先生——伯南克与短暂的大萧条》一篇博文。2008年10月,世界经济爆发大崩盘。  
  现在的常识问题是“全球第三次大萧条”,还有多么近?  
  从理论上我们需要了解——中央银行是一个错误的体系。最简单证明的是2008年10月的世界性大萧条中,为什么美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中国中央银行这么多中央银行管理者,没有一个人能够预期到世界经济危机要爆发了,反而美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中国中央银行这么多中央银行管理者事实是在加速恶化当时2008年世界经济的情况。2008年到2011年的今天,美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中国中央银行共同让世界完成20万亿美元负债去推动全球化下的经济运行。今天,用通货膨胀来打分的话,美国中央银行是60分,欧洲中央银行是20分,中国中央银行是0分。  
  但是,如果用“美元套利交易者”来打分的话,美国中央银行是100分,欧洲中央银行是5分,中国中央银行是0分。因为,2009年到2011年今天,全球的流动性80%是由“美元套利交易者”来提供的。“美元套利交易者”就是从美国市场拆借货币,然后投机新兴市场包括欧洲市场。紧密的全球化经济,会对世界的通货膨胀产生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对美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中国中央银行的管理者是无法理解的问题。中国的通货膨胀正在加速度蔓延,“美元套利交易者”的头号死敌,就是通货膨胀。现在,谈论“全球第三次大萧条”离我们还有多么近,这对中国中央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还是一个遥远的问题。但是,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问题已经说明——“全球第三次大萧条”是离我们那么的近。  
   刘军洛  
   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作者:昭名 回复日期:2011-02-17 12:22:29      未世民评论:盖特纳最近的谈话让那些怀疑美国世界金融战的人们敲响警钟,他在讲话中认为为了保证美国的长期金融与经济利益必须彻底摧毁中国经济与人民币金融体系,这种如此蛮横的言论往往出现在美国霸权势力即将动手摧毁自己的战略对手的时候,我前一段时间曾发表评论认为美联储制造全球性通货膨胀与粮食危机的结果就是制造一次新的全球经济大崩溃,摧毁中国房地产与银行信贷泡沫,沉重打击中国经济与中国的农业体系,由于世界经济的大崩盘各国将发生越来越多的剧烈动荡与政治动乱,他们也将彻底实现重组世界金融与货币基础的战略计划。最近一段时间在埃及与许多国家发生的动荡我早期不是没有警告过,同时我在这里再一次发出警告:他们将毁灭中国经济与金融,制造更大的金融崩溃的战略设想已经在实施当中,未来将发生更大的混乱与灾难,神话般的金砖国家将不复存在。历史不相信眼泪但确实是血泪写成的。  
  
  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周三告诉参议院财政委员会(Senate Finance Committee),中国日益增长的通胀压力有助于提升美国的竞争力,因为企业和投资者在做出业务决策时必须将中国不断上升的成本纳入考虑范围。  
  盖特纳说:表面上看,人民币对美元月均升值只有约0.5%,但由于中国的通胀率比美国高很多,如果你看实际的竞争性平衡,人民币升值的速度远远高过 0.5%。这是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当企业考虑在哪里建下一座厂房,在哪里锁定长期合同时,他们必须考虑到一个现实,即竞争环境正朝著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变,我们必须确保这种情况发生。  
  在随后回答问题时,盖特纳给出了计入通胀因素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如果持续通胀,这一幅度一年会超过10%。  
  盖特纳说,因为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比美国高很多,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那么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升值幅度一年约为10%,可能还会略高。如果这种涨势能延续,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性平衡会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生重大转变。这对美国和中国所有的贸易伙伴来说,不仅必须,而且重要。我认为中国政府内部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即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让人民币升值,他们别无选择。他因为如果不升值,要面对的风险是通胀率更高,中国发生我们经历过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更大,中国政府必须确保这种后果不会发生{本博主注:也就是说我们发生危机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是政府必须加以防备的现实,这位洋大人显然十分清楚中国经济的实质与危险,同时也十分显然的是盖特纳认为人民币只是类似于他们手中的玩具,需要发生什么变化就可以让他发生什么变化,这是彻头彻尾的霸权逻辑,政治家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了人民币实际上已经陷入设计好了的崩盘的陷阱,而他们也认为我们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