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敌7修改器怎么用:佛教的魅力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5:06

佛教的魅力何在?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备受中国人的推崇,历经千年生生不息,从目不识丁的村妇到学富五车的巨儒,从一文不名的白丁到富有天下的帝王,无数人(特别是历代文人)为之心驰神往。佛教的生命力可谓旺盛。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佛教能对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呢?这要从佛儒两家的差异说起,西方哲学是从古希腊探讨自然宇宙奥秘开始的,被称为自然哲学,东方哲学则不同,无论佛儒都立足于人类社会本身,探讨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可称之为人生哲学或者叫价值哲学。这是佛儒两家的共同点。

但两者的区别也非常明显:儒家人生哲学的起点和归宿是群体的社会的人,其目的是寻找一个社会实现群体和谐、维持社会集团(从家到国)统一体的现实途径,其思路是损个人以护群体,故而人生价值被规定为在群体利益的事业中充分展示个体生命的价值。由于其理论视野是群体的,而人类群体又是可以在肉体文化两个层面代代相续、永无止境的(起码在古人看来是如此)所以不宜发现人类生命的终点,因此其哲学是世俗的、入世的、积极的。

佛家就不同,其人生哲学的起点(生老病死)和终点(解脱成佛)都是个体生命,它的理论的根本目的是为每个孤零零来世上走一着的单个个体、为在生死悲欢的生命体验上都有不可替代性的个人寻找精神的最根本依托。由于其理论视野限于极其有限、脆弱的个体生命,极易透视其终点,因而是一种悲观的人生哲学。

儒家人生哲学在极力维护社会秩序时,有意无意地漠视了每个单个的、活生生的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漠视了个体生命体验、个体生命价值的发挥以及由于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脆弱性而带来的悲剧命运。在理论上,它留下这样的盲点:当个体生命在社会的事业中遭受挫折时,在面对生死考验时,如何去解释人生。佛家正是在儒家理论的真空地带充分地纵论人生,展示其理论魅力。在对个体生命悲剧命运的解剖力、穿透力上,有着巨大的理论力量,无论是对个体生命生、老、病、死几大环节的把握上,还是在认识论方面以因缘观来层层解析世界万象产生的原因及其不可靠性上,都展示了无比的理论魅力,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思维深度和逻辑力量,这些正是儒家理论中所不曾见到的灵性与睿智,它会给辛苦一生而不知所以的芸芸众生从根子上解剖人生悲剧命运的真相,象剥笋般层层深入,听了让人如冷水陡然浇背,给人大梦初醒、大彻大悟之感,特别是受惯儒家教诲的人,尤其刻骨铭心:一个人从小到大,演诸多角色,尽诸多义务,回头却发现没有一个地方是真正关心你这个活生生的单个生命痛痒的,都是要叫你如何克己、如何奉公,而个人的生命之幸与不幸,似乎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的,一种悲意油然而生,稍有根器的文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佛家吸引。难怪“英雄到老都归佛”了。可以说,正是儒家在中华的盛行给了佛家大行其道的机会,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佛儒两家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根基,维系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