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传奇攻略:中医健脾食疗18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5:11:06
中医健脾食疗188方
脾病
1 全鸭冬瓜汤:鸭子一只去毛及内脏,冬瓜两公斤(不去皮),瘦猪肉100克,芡实.薏米各50克,莲叶1片,北沙参30克,同煮汤,用食盐.味精等调味食用。有健脾.补虚.清暑作用,是夏季良好的清补凉食品。
2 冬瓜1000克,鸭肉500克,芡实30克,苡仁30克。先煮芡实.苡仁,后下鸭肉,最后下冬瓜煮至熟。每食适量。治夏季感受暑湿.脾气不运.四肢倦怠.胸闷不舒
3 鲜番薯叶300克,剁至极碎,鸡一只(约750克)。先将鸡杀后去肠杂,放入锅内加水炖2小时,取鸡汤500毫升,和番薯叶一起煮熟成稀糊状,调味佐膳。1日1次。治脾虚.妇女产后气血虚.乳少
4 鹌鹑粥:鹌鹑1只去毛及肠杂,切小块,大米100克,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益气健脾,补气血,消湿积作用。可治小儿疳积,肚腹胀满,食欲不振,脾虚便溏,身体虚弱等症。可作早晚餐食用,每日或隔日食用一次。
5 薏米粥:薏米30-60克,粳米50克,同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健脾和胃,除湿利水,抗癌消炎作用,适用于体虚或老年人浮肿,下肢脚气,食欲不振,脾虚腹泻,风湿痹痛,牛皮癣,湿疹,风湿腰病等症。此方可作为防治癌肿的一种辅助食疗孕施,但孕妇不宜食。
6 薏米粥:薏米50克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1日1次,连续服用1个月。有健脾除湿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风湿关节炎,水肿,手脚伸屈不利,皮肤扁平疣(瘊子)等症。
7 山楂50克(洗净切块)备用,瘦猪肉1000克煮至6成熟捞出切块,用生姜.花椒.葱.料酒.豆油等调料与肉块拌匀,腌1小时后投入油锅,炸至微黄色捞起,生山楂炸后,倒入猪肉与山楂同炒,用麻油.味精.白糖调味食用。有滋阴润燥,化食消积作用。适用于脾虚积滞,高血压,高血脂等症。
8 鸭一只去毛及内脏,冬瓜2000克(不去皮),瘦猪肉100克,芡实.薏米各50克,莲叶一片,北沙参30克,同煮汤,用食盐.味精等调味食用。有健脾.补虚.清暑作用。是夏季良好的清补凉食品。治脾虚夹暑湿
9 黄牛肉煮浓汁喝,治脾虚久泻甚至脱肛.面浮足肿,有健脾止泻之功。
10 兔肉200克,淮山50克,枸杞25克,党参25克,黄芪25克,大枣10枚,同煮汤食用。1日1次。治脾虚气弱.头晕心悸
11 豇豆子50-100克,大米100-150克,同煮饭,用油盐调味食用。有益气,健脾,消肿作用,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病,小儿病后脾胃虚弱等症
12 老鸭去毛及内脏,切成大块,芡实150克,同煮汤,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有滋阴养胃.健脾利水.固肾涩精作用。治骨蒸劳热.脾虚水肿.大便溏泄.肾虚遗精.糖尿病
13 猪油炒苦瓜:苦瓜250克,切开去瓤,切片或切丝,用猪油爆炒,用适量姜.葱.食盐调味佐餐食用。有清热,明目,养肝,润脾,补肾作用。适用于体虚有热之目疾,以及脾虚体弱者食用。
14 人参莲肉汤:白人参10克,莲子(去心)10枚,用适量水泡发后加冰糖30克蒸1小时即可食用。人参可留待次日再加莲子用同样方法蒸熟食用,可连用3次。有补气益脾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脾虚消瘦,疲倦,自汗,泄泻等症。
15 白扁豆(去皮)20克.淮山30克,同煮汤,加少许红糖再煮片刻即可食用,1日2次,连续服用,可治脾虚有湿,赤白带下
16 黑豆元肉大枣汤:黑豆50克,大枣50克,元肉(龙眼肉)15克,水三碗同煎至一碗,早晚两次服用。有健脾补肾,补心气,养阴血作用。适用于血虚心悸,阴虚盗汗,肾虚腰酸,须发早白,脾虚足肿等症
17 党参附片狗肉汤:党参30克,附片20克,狗肉500克,生姜9克。将狗肉洗净,切小块与党参.附片.生姜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煮到狗肉烂熟,去附片,加少量食盐调味,分顿食肉饮汤。方中党参补中益气,附片温中补阳;狗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适宜脾肾阳气不足所至脱肛,兼有五更溏泻,畏寒肢冷者食用。
18 豆腐.羊肉.虾.生姜.香葱各适量,同煮熟后加入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脾肾阳虚.阳痿,遗精等症。
19 豇豆子50-100g大米100-150g同煮饭,用油盐调味食用。有益气.健脾.消肿作用,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病,小儿病后脾胃虚弱等
20 九仙王道糕:莲子(去心)200克,淮山250克,茯苓.薏米各200克,芡实(去壳).扁豆.炒麦芽各100克,柿饼50克,白糖1公斤,同研细末,加入粳米粉3.7公斤搅匀,蒸糕晒干后食用。可用米汤送服。此方为清宫御膳。
21 鲜蘑菇150克,黄芪30克,鸡1只(约650克),生姜3片。将鸡去内脏,斩件,下油起锅炒香。用料(除蘑菇外)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汤成去黄芪,放人鲜蘑菇煮熟,调味佐膳。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
22 甘蓝500克,绞汁,加饴糖或蜂蜜烊化服,1日2次。治脾胃不和,脘腹拘急疼痛
23 胡萝卜500克,生鱼1条(约300克),猪瘦肉100克,红枣10枚,陈皮1片。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时,调味佐膳。治脾胃气虚、术后体弱、饮食欠佳
24 荸荠60克,香菇30克,嫩豆腐400克,葱花10克,油,盐,胡椒粉,味精各适量。将香菇洗净,温水发开去蒂切丝(保留菇水);将豆腐切成小块状;将葱切碎;将荸荠洗净削皮,并切成小片。取香菇,荸荠,豆腐一起置入锅中煮汤,汤沸后加入油,盐,胡椒粉,味精,再入葱花煮片刻即可,佐膳服用
25 羊肉50克煮熟,加入豆腐200克,生姜15克,适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月经不调.脾胃虚寒
26 鲢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切片,干姜6克,食盐适量,同煮熟食用,有温补脾胃之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等症。
27 党参山药蒸鹌鹑:鹌鹑1-2只去毛及肠杂,党参20克,淮山药30克,食盐.水适量.蒸熟食用.有健脾强胃,补中益气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精神疲倦等症
28 芙蓉鹑片:鹌鹑胸脯肉60克,加入少量猪油,剁成细茸,用6只鸡蛋清.食盐.鸡清汤.湿淀粉调匀,下七成热的猪油锅内,滑溜成片形,捞起;用少量猪油,将葱.姜末各3克,青豆(或蒜苗)6克,冬笋片15克,火腿肉15克,煽炒一下,加清汤,再把滑好的鹑片倒入略炒,加湿淀粉勾芡,放入味精,淋上麻油即可食用。有补益五脏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筋骨酸痛等症。
29 白扁豆50-80克,炒至半透,与粳米100克同煮粥,用少量食盐调味食用。有健脾消食,清暑止泻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振,恶心呕逆,慢性泄泻或便糖,暑湿泻痢,夏季烦渴等症。若加入人参6克则效果更佳。
30 扁豆淮山粥:扁豆.淮山.粳米各100克,同煮粥食用。有健脾.强胃.止泻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小儿消化不良等症。
31 公鸡一只,宰杀后去毛及内脏,党参20克,干姜6克,苹果2克,陈皮3克,桂皮3克,胡椒10粒,同煮汤食用,可治脾胃虚弱,饮食不振,虚寒胃寒,腹部隐痛等症
32 红萝卜粥:胡萝卜250克左右,洗净切片,粳米100克,同放锅共煮粥。煮熟后可加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补脾健胃,养阴润燥,助消化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或老年人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夜盲,皮肤干燥,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33 鲜蘑菇150克,黄芪30克,鸡1只(约650克),生姜3片。将鸡去内脏,斩件,下油起锅炒香。用料(除蘑菇外)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汤成去黄芪,放人鲜蘑菇煮熟,调味佐膳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
34 牛肚250克,黄芪30克共煮汤食用,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气短乏力,食后腹胀等症。
35 牛肚一具,用开水泡洗,刮去黑色粘膜,切块用砂仁5克,陈皮10克,生姜15克,共煮汤,煮熟后加适量食盐调味食用,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36 牛肉粥:鲜牛肉100-150克,剁成肉末,与大米(或小麦)100克同煮粥,粥熟时加适量姜末,熟后加油盐调味食用。有健脾强胃,补中益气,强筋健骨,祛寒消肿作用。适用于病后脾胃虚弱,气血两亏,食欲不振,大便溏泄,体虚浮肿,营养不良,下肢湿疹等症
37 小麦100克,淮山50克,同捣碎煮粥,用适量白糖调味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者调补之用。
38 陈皮大鸭:鸭子一只去毛及内脏,蒸熟倒出汤汁,加入奶汤.鸡汤.酱油.料酒.胡椒粉拌匀,陈皮6克切丝放在鸭子上面,蒸熟食用。有健脾,开胃,补虚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症。健康人食之更能精力旺盛。
39 党参.淮山各25克白术20克,与羊肚一个同煮汤,煮熟后捞去白术药渣,其余的肉.汤.药皆可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减少,形体消瘦
40 高梁羊肉粥:羊肉100克切片,高梁米100克,同煮粥,加入适量油盐调味食用,可治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不良
41 茯苓包子:将鲜猪肉500克剁成肉末,加入酱油.食盐.生姜末.胡椒粉.香油.料酒.大葱末.骨头汤等搅拌成馅。另将茯苓100克用水煎熬三次,每次加水300克煎1小时,将3次所得的茯苓水滤去药渣后与面粉1000克发面300克和成面团,与拌好的肉馅包包子食。茯苓包子有健脾开胃,安神养心,除湿化痰,利水消肿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心悸失眠,痰饮咳逆,小便不利等症。
42 猪胰子150克,淮山60-100克共煮汤,煮熟后加少许食盐调味食用。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作用适用于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糖尿病。
43 莲子(去心).芡实(去壳)各60克,鲜荷叶(手掌大)一块,用适量糯米煮粥食,治脾胃虚弱便溏,心悸怔忡,睡眠不实,妇女腰酸.带多,体质虚弱者。
脾胃虚寒
44 胡椒猪肚汤:胡椒12克,猪肚1个(约600克),蜜枣5枚。猪肚用生粉、盐擦洗内外,洗净。将胡椒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与蜜枣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调味后,饮汤吃猪肚、蜜枣。温中健脾、散寒止痛。用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属脾胃虚寒者,症见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腹胀欲呕、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者。
45 糯米500克,淮山药50克,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可治脾胃虚寒,久泻,饮食减少。
46 鲢鱼一条去鳞、鳃及肠杂,切片,干姜6克,食盐适量,同煮熟食用,有温补脾胃之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食欲不振等症。
47 羊肉50克煮熟,加入豆腐200克,生姜15克,适量食盐调味食用,适用于月经不调、脾胃虚寒。
48 治老年人脾胃虚寒、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以及肺寒喘咳:鲜生姜10克切片,大枣5枚,粳米150克,同煮粥,适量油盐调味佐膳。
49 生姜粥:鲜生姜5-10克切片,大枣2-5枚,粳米100-150克,同煮粥,用适量油盐调味食用。有暖脾养胃,祛风散寒功效,适用于病后或老年人脾胃虚寒,反胃食少,呕吐清水,腹痛泄泻,头痛鼻塞,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寒喘咳。若用于风寒感冒则去大枣,加入葱白3根。
50 茯苓大枣山药粥:获苓20克,大枣10克,山药20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分3次佐餐食用。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去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51 治脾胃气虚、术后体弱、饮食欠佳:胡萝卜500克,生鱼1条(约300克),猪瘦肉100克,红枣10枚,陈皮1片。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半小时,调味佐膳。
52 参枣糯米饭:糯米250克加适量水,蒸成饭,倒扣盘中;党参、大枣铺在糯米饭上面,药汁中加入白糖50克煎浓汁倒在糯米饭上即可食用。有健脾益气作用,适用于体虚气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
中医补脾
53 补脾安神-龙眼枣仁饮: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三物合煮成汁。每日1剂,分早晚服食。
2补脾开胃,行气消食-花椒嫩鸡:嫩鸡1只(约1000克),花椒适量。整只鸡放人开水锅内煮至半熟取出,剁成小长方形鸡块;香油与花椒在旺火上炸制成花椒油,葱、姜切丝。把鸡块(鸡皮朝下)逐块摆放在碗里,将酱油、醋、盐、味精等一起调匀,倒人碗中,再浇上椒油,撤上葱姜丝,上蒸笼用旺火蒸半小时,待鸡块熟透将碗取出,鸡块倒扣在大盘中即得。佐餐食之。
54 补脾润肺化痰止咳-蔗汁淮山糊:淮山药60克,甘蔗汁250克。将淮山药捣烂,加甘蔗汁,放锅中隔水炖熟即成。补脾润肺,化痰止咳。每日早晚餐或作点心食用。
55 补脾渗湿止泻-薯蓣汤:淮山药30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红糖10克。上药水煎顿服。每日1剂,顿服。
5补脾胃,益心肾,安心神-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米50克。上二物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或红糖调味即可。每日1次,晚临睡前服食。
56 补脾养胃-红参薯蓣肚:红参1支(20-30克),淮山药300克,火腿瘦肉100克,猪肚1只,黄酒适量。红参切薄片,淮山药切片,火腿切薄片,均加黄酒适量浸润。猪肚洗净后用刀切开一小口,将红参、淮山药、火腿塞入肚内,用线扎好,放入砂锅,加水浸没,中火烧开,加黄酒1匙,改文火煨4小时,至肚烂为度。然后剖开肚,将红参、淮山药、火腿倒出,晒干或烘干,研末装瓶盖紧。每日2次,每次3克,饭后用开水吞服,或用肚汤送服3个月为1个疗程。
57 补脾养心,益气养阴-龙眼洋参饮:龙眼肉30克,西洋参10克,白糖10克。将三物放入带盖的碗中,置锅内隔水反复蒸之到成膏状。每晚服用1次,每次1匙。
58 补脾益肾,温中暖下-山药羊肉粥羊肉500克,山药50克,生姜15克,葱30克,胡椒6克,绍酒20克,食盐3克。把精羊肉入沸水中氽去血水,将山药清水焖透后切片,与羊肉同煮,投入葱、姜和调料,武火烧沸后去浮沫,再以文火炖至酥烂。羊肉捞出切片,放入碗中,把原汤连山药一同倒入羊肉碗中。补脾益肾,温中暖下。佐餐食用,每日1次,连服1个月。
59 补脾益肺润燥止渴-猪胰菠菜蛋羹:猪胰1个,鸡蛋3枚,菠菜60克。猪胰切成薄片备用,鸡蛋打入碗内拌匀,菠菜切碎备用。先将猪胰入锅煮熟,再把拌匀的蛋慢慢调入,成蛋花样,加入切碎的菠菜,煮沸后加入葱、姜、食盐调味即成。补脾益肺,润燥止渴。佐餐食用,可常食。
60 补脾益肺止咳化痰-猪肺粥:猪肺500克,粳米100克,薏米50克。将猪肺制净,加水适量,放入料酒,煮至七成熟时捞出,切成肺丁,同粳米、薏米一起入锅,并加葱、姜,先置武火上烧沸,然后文火煨熬,米熟烂时加少许盐、味精调味即可。补脾益肺,止咳化痰。每日食1-2小碗。
61 补脾益气,固肾止泻-芡实山药粥:芡实、干山药片各30克,糯米50克,砂糖适量。芡实、山药、糯米同煮成粥,加糖调味。可作早晚餐食用。
62 补脾益肾-一品山药生山药500克,面粉150克,核桃仁100克,什锦果脯、白糖、猪油、蜂蜜、豆粉适量。将生山药洗净去皮蒸熟,加面粉揉成面团,放在盘中,拼成圆饼状,饼上摆核桃仁、什锦果脯,然后放入蒸锅内,置武火上蒸20分钟。将白糖、猪油、豆粉放入另一锅内熬成糖汁,加入蜂蜜,浇在圆饼上。补脾益肾。可作点心食。
63 补脾益肾温阳滋阴-鲜奶玉露:牛奶1000克,炸胡桃仁40克,生胡桃仁20克,粳米50克。粳米淘净,用水浸泡1小时,捞起沥干水分,将四物放在一起搅拌均匀,用小石磨磨细,再用细筛滤出细茸待用。锅内加水煮沸,将牛奶胡桃茸慢慢倒入锅内,边倒边搅拌,稍沸即成。补脾益肾,温阳滋阴。早晚服食,连服3-4周。
64 补脾益胃-牛奶山药糊:牛奶250克,山药30克,面粉30克。将山药去皮,洗净,切成丁状,用水适量,伊文火炖煮,至汤浓后再加牛奶,调入面粉糊搅拌,煮博沸即成。每日1次,空腹为宜,1次服完。
65 补脾健胃,散血化滞,利水消痰-萝卜丝炒牛肉丝:白萝卜500克丿瘦牛肉250克。萝卜、牛肉洗净切细丝。牛肉丝加细盐、黄酒、酱油、淀粉芡等,拌匀。起油锅,放植物油1匙,用大火烧热油后,先炒萝卜丝,加细盐适量,炒至八成熟,盛起备用。再起油锅,放植物油3匙,用大火烧热油后,倒入牛肉丝,翻炒3分钟后,倒入萝卜丝拌匀。再加黄酒1匙,冷水少许,焖烧3分钟,加香葱,拌妙几下,装盆。佐餐食用。
66 补脾健胃,益气补肾-参苓山药汤圆:人参、茯苓、山药各10克,豆沙泥30克,干糯米粉、白糖、熟猪油各适量。将人参、茯苓、山药蒸熟,捣成泥,与豆沙泥、白糖、熟猪油共同拌匀,搓成拇指头大的丸子,备用。将干糯米粉放在盘中,然后放上参苓山药豆沙丸子,将盘于左右摆动,让丸子均匀粘上糯米粉,这时再将粘有糯米粉的丸子逐个蘸水,再放进盘中滚动,使其再粘上干糯米粉,如此反复操作三四次,便成为汤圆。将汤圆在沸水中煮熟,即可食用。可作早晚餐或作点心服食。
67 补脾润肺,降脂降压-花生壳粥:花生壳、粳米各60克,冰糖适量。将花生壳洗净水煎,去渣取汁,入粳米和冰糖同煮成粥。每日1剂,分2次温热服用。
68 补脾肾,壮筋骨-茯苓牡蛎饼:茯苓细粉、米粉、羊骨细粉、生牡蛎细粉、白糖各等份。取以上诸粉,加水适量,调和成软面,擀成薄片,加适量油、盐,做成小饼,烙熟即成。可作点心服食。
69 补脾益肺,降脂减肥-甜浆粥:豆浆适量,粳米50-100克。豆浆与粳米一同煮粥,粥成时调入冰糖,再煮沸即可。每日早晚温服。
70 补益脾胃,补肾养心-蜜枣扒山药:山药1000克,蜜枣150克,罐头樱桃10粒,猪网油1张(碗口大),猪油15克,白糖200克,糖桂花适量。将山药煮熟去皮,蜜枣用温水洗净,切成两半,去核。猪网油洗净,晾干水分。樱桃去核备用。扣碗内抹上猪油,将网油平垫碗底,放入樱桃,将蜜枣围在樱桃周围。把山药切成3-4厘米长段,顺长剖为4片,码在蜜枣上。码一层山药,撤一层白糖,依次将山药码完。稍淋些猪油,最上层加入糖桂花,上笼蒸熟。上菜时,将扣碗取出,扣入盘内,去网油。同时给锅内倒入清水,放入白糖溶化,用湿淀粉勾成稀芡,淋于山药上即成。佐餐食用。
71 补益脾肾,淡渗利水-粟米粥:粟米100克。粟米加水煮粥服食。作早晚餐服食,可连服1-2个月。
72 补益脾肺-人参粥人参10克,粳米100克。将粳米加水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同时放入人参片,熬煮至粥成。补益脾肺。早晚分食。
73 补益脾肾,利尿通淋-益肾粥:猪肾1个,冬葵叶100克,粳米50克。将猪肾洗净细切,先煎冬葵叶取汁,后入猪肾及粳米,煮作粥。每日1剂,分2次温热服食。
74 补益脾肾化痰止咳-柚子鸡:柚子1-2个,雄鸡1只(约1000克)。将柚子肉放人洗净的鸡腹内,然后将鸡放入搪瓷锅中,加入清水1500毫升及适量葱、姜、黄酒、盐,再将搪瓷锅放入盛有水的锅内,隔水炖熟。补益脾肾,化痰止咳。每2周1次,连服3次,佐餐食用。
75 补益脾胃-九仙糕莲子、山药、白茯苓、薏米各5克,炒麦芽、炒白扁豆、芡实各3克,白糖500克,糯米粉1000克。莲子用温水泡后去皮、心,与其他药食同放锅内,加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取汁,把糯米粉、白糖、药汁合匀,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武火蒸30分钟。补益脾胃。当早餐食。
76 健脾益气-薯蓣粥:淮山药100克,白面粉100~150克。将山药洗净,去外皮,捣烂,同面粉调入冷水中,煮熬成粥糊,将熟时加葱花、姜末和红糖稍煮即成。可作主食用,最宜常服。
77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百合莲子汤:百合15克,莲子15克,冰糖适量。莲子去心,与百合一起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入冰糖调味。随量服食。
78 清泻肾火,健脾利湿-泽泻粥:泽泻晒干研粉,将粳米先入锅煮至米开花时调入泽泻粉,改文火稍煮片刻即成。早晚服食。
79 健脾益肾,滋阴泻火-山药海蛰汤:山药50克,海蜇皮30克。以上二味加水适量煎汤。每日1次服食。
80 补益脾胃-九仙糕:莲子、山药、白茯苓、薏米各5克,炒麦芽、炒白扁豆、芡实各3克,白糖500克,糯米粉1000克。莲子用温水泡后去皮、心,与其他药食同放锅内,加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取汁,把糯米粉、白糖、药汁合匀,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武火蒸30分钟。当早餐食。
81 健脾益气,消食止泻-益脾饼:白术30克,干姜6克,熟枣肉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适量。白术、干姜、鸡内金研粉,加枣肉制成枣泥,再加面粉、清水,合面作薄饼,烙熟。可作主食。
82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山药鸡肫:鸡肫250克,鲜山药100克,青豆30克,生姜、葱各10克。将鸡肫洗净切成薄片,鲜山药煮熟切片,肫片放锅中,加精盐、料酒、胡椒粉拌匀腌渍;另用一碗放入酱油、白糖、味精、鸡汤、湿淀粉兑成滋汁。锅内放入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肫片划散,倒入漏勺沥去油。锅内留底油,下姜末炒香后,入肫片、青豆、山药片翻炒几下,倒入兑好的滋汁勾芡翻匀,撤上葱花,淋上麻油,起锅装盘。佐餐食用。
83 补益脾肺-人参粥:人参10克,粳米100克。将粳米加水用武火煮沸,改用文火,同时放入人参片,熬煮至粥成。早晚分食。
84 健胃,益阴血-蜜炙藕梨:鲜藕350克,雪梨300克,白糖200克,蜜樱桃、白矾各10克。将白矾用2000毫升清水溶化。鲜藕切片,泡入白矾水中;雪梨去皮、核,切成条状,亦泡人白矾水中。锅中倒入白矾水,烧沸后入藕片、梨条煮1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漂洗2次。把藕片置入碗中,两边放雪梨,加白糖,用湿棉纸将碗口封严,上笼蒸3小时取出。蒸碗内原汁滗入锅内收汁。藕、梨翻入盘中,摆上蜜樱桃,淋入收汁。随意服食。
85 脾益气,活血化瘀-山楂山药鲤鱼汤:鲤鱼1条(约300克),山楂30克,淮山药30克。鲤鱼洗净切块,起油锅,用姜片炝锅,把山楂、淮山药、鲤鱼一齐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成。饮汤食肉,佐餐食用。
86 益脾温肾,利尿通淋-黄芪茅根饮:生黄芪30克,白茅根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上四味洗净放在砂锅中,加水适量煎煮成浓汁,加适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2次服用。
87 醒脾暖胃-鲫鱼汤:大鲫鱼1000克,荜茇、砂仁、陈皮、胡椒、泡辣椒各10克,大蒜2个。鲫鱼洗净,在鱼腹内装入陈皮、砂仁、荜茇、大蒜、胡椒、泡辣椒,将鲫鱼用油稍煎后,再加入水适量,炖煮成汤,调味即成。空腹随量食。
88 健脾补肾-荔枝粥:干荔枝肉50克,山药、莲子各10克,粳米100克。先将干荔枝肉、山药、莲子洗净,加水适量共煮,至莲子软熟,再加入粳米,煮成粥。每日1次,作晚餐食用。
89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山药面:面粉250克,山药粉100克,豆粉10克,鸡蛋1枚。将面粉、山药粉、豆粉、鸡蛋和盐用水合好,揉成面团,按常法切成面条,下锅煮食。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每日1-2次,可连服3-4周。
90 健脾补肾,除湿止带-芡实糯米鸡:芡实50克,莲子50克,乌骨鸡1只(约500克),糯米100克。将乌骨鸡去内脏,洗净,将莲子、芡实、糯米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口,放在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烂熟,调味即可。健脾补肾,除湿止带。分次酌量食用。连服2周。
91 健脾除湿化痰止咳-珠玉二宝粥:薏米60克,山药60克,柿饼25克。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粉,煮至烂熟,再将柿饼去蒂切碎,调入粥中。健脾除湿,化痰止咳。每日2-3次,可随意服用。
92 健脾和胃-菱角羹:菱角粉50克。将菱角粉加水打糊,放入沸水中熬熟即可。可作点心食之,食时加糖调味。
93 健脾和胃,温中散寒-羊肉汤:羊肉250克。如常法煮汤。佐餐食用,可常食。
94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山药鸡肫鸡肫250克,鲜山药100克,青豆30克,生姜、葱各10克。将鸡肫洗净切成薄片,鲜山药煮熟切片,肫片放锅中,加精盐、料酒、胡椒粉拌匀腌渍;另用一碗放入酱油、白糖、味精、鸡汤、湿淀粉兑成滋汁。锅内放入菜油,烧至六成热时,下肫片划散,倒入漏勺沥去油。锅内留底油,下姜末炒香后,入肫片、青豆、山药片翻炒几下,倒入兑好的滋汁勾芡翻匀,撤上葱花,淋上麻油,起锅装盘。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佐餐食用。
95 健脾化痰-陈皮薏米粥陈皮9克,薏米30克,竹茹9克,珍珠母20克。先把陈皮、竹茹、珍珠母用布包好,加水煎去渣取汁,用药汁与薏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红糖调味。健脾化痰,平肝潜阳。每天1剂,顿服或分2次服食。可连用1周。
96 健脾化痰,宽胸理气-樟茶鸭子肥鸭1只(约1500克),樟木屑100克,茶叶50克,川贝母10克。将盐、花椒、川贝母研粉,遍搽鸭子内外,腌渍2小时,将大铁锅置旺火上,葱平铺锅底,再将樟木屑、茶叶混合铺上,将鸭子放置木架上,离樟木屑茶叶末混合物寸许,加盖,熏10分钟,将鸭子翻身再熏,呈黄色时取出,上蒸笼,加姜块,蒸至八成熟,取出沥干水分,再放人植物油内煎炸,至黄褐色时,捞出,切块装盘,撒上花椒粉、味精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97 健脾化痰,益气止眩-白术香酥饼白术10克,陈皮10克,鸡蛋2只,面粉300克。将白术、陈皮水蒸使软,切成碎末;鸡蛋打至起泡沫,用小苏打、香精、猪油、盐、白糖适量拌和,再与白术末、陈皮末及面粉揉和,捏成油酥面团。将面团摊成薄饼,放在油锅内煎烤15分钟左右,表面成为金黄即成。健脾化痰,益气止眩。可作早、晚餐主食。
98 健脾化痰止咳-杏仁酪:杏仁15克,蜂蜜适量。杏仁去皮煮熟捣烂,加入沸水,用清洁白布滤出白汁,去渣再加水重捣再滤,反复3次后将杏仁粉末弃去,其浓汁加入少许蜂蜜。健脾化痰止咳。每日2次,开水冲服。
12健脾理气,解郁-合欢蒸猪肝:合欢花10克,猪肝150克。合欢花洗净放碗中加水浸泡,猪肝洗净后加食盐少许,与合欢花一起放入碗中隔水蒸熟。佐餐食用。
99 健脾利湿-薏苡仁粥: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薏苡仁、粳米加清水适量煮成粥。每日2次,温服。
100 健脾利湿止泻-薏仁芡实酒:薏苡仁25克,芡实25克,白酒500毫升。薏苡仁、芡实放入酒坛,倒入酒搅匀,盖上盖封严,隔2日搅拌1次,浸泡15日即成。扁豆山药粥

101 健脾利水,化湿止泻-车前子茶:炒车前子10克,红茶3克。上二味以沸水冲泡浓汁,加盖焖10分钟即可,或上二味水煎成浓汁。每日1-2剂,分2次温服。

102 健脾祛湿-参芪薏米粥:党参12克,黄芪20克,炒薏米60克,粳米60克。将党参、黄芪、粳米、薏米洗净,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粥即可。作早晚餐食用。

103 健脾祛湿-焦米粥:白粳米100克。将粳米炒焦,然后加水适量,煮成稀粥。每日2-3次温服。

104 健脾祛湿-砂仁焖猪肚:猪肚500克,砂仁10克。将猪肚反复漂洗干净,砂仁洗净,打碎。把砂仁放入猪肚内,起油锅,用生姜片爆香猪肚,加水煮沸,去沫调味,文火焖熟,最后下花椒、胡椒粉、葱花,略焖,去砂仁,猪肚切条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105 健脾散瘀-三七藕蛋羹:鲜藕汁50毫升,三七粉5克,生鸡蛋1个。取藕汁加水适量煮沸,三七粉与鸡蛋调匀,入沸水中调味即可。每日1次,趁温服,连服5-7日。

106 健脾渗湿,调中止泻-茯苓粉粥:茯苓细粉30克,粳米30克,红枣7枚。先将粳米、红枣加水适量煮粥,粥将成时,加入茯苓粉,用筷子搅匀煮沸,加少许白糖调味。每日1-2次,可作早晚餐食用。

107 健脾胃益阴血-蜜炙藕梨鲜藕350克,雪梨300克,白糖200克,蜜樱桃、白矾各10克。将白矾用2000毫升清水溶化。鲜藕切片,泡入白矾水中;雪梨去皮、核,切成条状,亦泡人白矾水中。锅中倒入白矾水,烧沸后入藕片、梨条煮1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漂洗2次。把藕片置入碗中,两边放雪梨,加白糖,用湿棉纸将碗口封严,上笼蒸3小时取出。蒸碗内原汁滗入锅内收汁。藕、梨翻入盘中,摆上蜜樱桃,淋入收汁。健脾胃,益阴血。随意服食。

108 健脾温中-益脾饼:白术30克,干姜6克,红枣250克,鸡内金细粉15克,面粉500克。将白术、干姜用纱布包扎,与红枣共煮1小时,去掉药包,枣去皮、核,继续以小火煎煮,并把枣肉压成枣泥,放冷后与鸡内金粉、面粉混匀,加水适量,以常法烙成饼。可作点心或早晚餐食用。

109 健脾消食-神曲粥:神曲15克,粳米100克。将神曲捣碎,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食。

110 健脾消食化痰定喘-茶鸡蛋:绿茶15克,鸡蛋2个。用绿茶、鸡蛋加水一碗半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至水煮干时取蛋吃。健脾消食,化痰定喘。每日1次,可常食。

111 健脾养胃,理气止痛-佛手柑粥:佛手柑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将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可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112 健脾益气,消食止泻-益脾饼白术30克,干姜6克,熟枣肉250克,鸡内金15克,面粉适量。白术、干姜、鸡内金研粉,加枣肉制成枣泥,再加面粉、清水,合面作薄饼,烙熟。健脾益气,消食止泻。可作主食。

113 健脾益气,补肾固精-金樱子煲鲫鱼金樱子30克,鲫鱼250克。鲫鱼洗净,与金樱子加清水适量煲汤,用油、盐等调味。健脾益气,补肾固精。食鱼饮汤。

114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百合莲子汤百合15克,莲子15克,冰糖适量。莲子去心,与百合一起加水适量煮至烂熟,入冰糖调味。健脾益气,养心安神。随量服食。

115 健脾补肾-豆麦茶:黑豆30克,浮小麦30克,莲子7个,黑枣7个。上述四味同煮汁,去渣,冰糖调味,代茶饮。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116 健脾补虚-党参羊肉:党参30克,羊肉250克。将黄羊精肉切成薄片,选上好党参。锅内放素油、生姜丝、盐及水,煮沸后加入党参,再煮10分钟,倒进羊肉薄片,加料酒、五香粉等调味,稍煮即可。以上为一日量,可分次食完。

117 健脾补气-山药茯苓包子:山药粉、茯苓粉各5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山药粉、茯苓粉放在大碗中,加水适量,浸泡成糊,蒸半小时后成糕状。调面粉,常法发面。以白糖、猪油、青红丝少许与山药茯苓糕合成馅,包成包子,蒸熟即可。可作正餐食用。

118 健脾补肾,利水消肿-黑豆大蒜煮红糖:黑豆100克,大蒜、红糖各30克。黑豆加水1000毫升,煮沸后,加入大蒜片、红糖,再用文火煮至黑豆熟。服法:每日1剂,分2次服食,连服5-7日。

119 健脾补虚,解毒止痢-大蒜炖肚条:猪肚100克,大蒜150克。猪肚洗净,蒜头去皮,二物加水适量,煮至猪肚熟烂,将猪肚捞出切成肚条再稍煮加盐调味。佐餐食用。

120 健脾导滞,升清降浊-健脾饮:橘皮10克,荷叶15克,炒山楂3克,生麦芽15克,白糖适量。橘皮、荷叶切丝,和山楂、麦芽一起,加水500毫升煎煮30分钟,去渣留汁,加入白糖即可。每日1剂,代茶饮。

121 健脾和胃-淮山药泥:淮山药200克,豆沙150克,京糕100克,水豆粉50克,白糖150克,猪油100克。将淮山药粉碎成细末,加入白糖50克,加少许水,搅成细泥,放碗内,京糕加工成细泥,另放碗内,加白糖25克,拌匀,豆沙另碗内,然后将3个碗均上笼蒸熟透后,取出待用。将炒锅烧热,倒入猪油,依次炒京糕泥和豆沙,分别盛在淮山药的两边。将炒勺置武火上,加清水少许,白糖75克,烧沸去沫,用水豆粉勾芡,浇在三泥上面即成。可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122 健脾和胃-大枣米粥:大枣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大枣、粳米加水适量,煮至粥成,加入冰糖,搅拌均匀。空腹食用。

123 健脾化湿,除湿躅痹-苡仁粳米粥:苡仁粉30-60克,陈仓米(即陈粳米)60克。以上二者同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每日早晚餐顿服,10日为1个疗程。

124 健脾化湿-茯苓粥:茯苓粉15克,梗米30克。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茯苓粉稍煮。早晚食用。

125 健脾化湿,化瘀通经-薏米扁豆粥:薏米30克,炒扁豆15克,山楂15克。薏米、扁豆、山楂一起放入砂锅内加水煮粥,粥成后加红糖调味。每日1次,连服7日。

126 健脾开胃,利水消肿-青鸭羹:青头鸭1只,草果1个,赤小豆250克。青头鸭洗净,将赤小豆、草果装入鸭腹内,鸭子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火炖煮,待鸭熟后即成。每日2次,空腹食鸭喝汤。

127 健脾开胃-藕丝羹:嫩鲜藕500克,鸡蛋3个,京糕160克,蜜枣100克,青梅100克,白糖200克。将嫩鲜藕洗净,削去外皮,切成约5厘米长的细丝,放人开水锅内氽一下,捞出。京糕、蜜枣、青梅等均切成与藕同样的细丝。将3个鸡蛋清放入碗内,加入相当蛋清一半的水,用筷子打匀放在大盘内。置放笼里用武火蒸5分钟,即成白色固体蛋羹。然后将各种丝分为5份摆在蛋羹上,两端为藕丝,中间为京糕、蜜枣、青梅丝。锅内倒入200克水,放入白糖,烧开后,用湿淀粉勾成白色甜汁,淋至菜上即可。可佐餐食用。

128 健脾开胃-蘑菇炒青菜:鲜蘑菇250克,青菜心500克。青菜和蘑菇洗净切片,起油锅煸炒,加入盐、味精等调味。佐餐食用。

129 健脾宽中,利水消肿-清水豆芽:黄豆芽适量。黄豆芽加水煮3-4小时,取汁。不拘时温饮。

130 健脾理气,利水消肿-鲤鱼大腹皮汤:鲤鱼约500克,白术15克,大腹皮、陈皮各10克,生姜皮3克。将鲤鱼洗净,药物用布包好,同放在锅内,加水1000毫升,文火炖至烂熟,去药包,用葱、蒜、无盐酱油调味。食鱼肉,饮汤,分2次早晚服。连服3-4日。

131 健脾利水-茯苓粉粥:茯苓粉3o克,粳米30克,红枣7个。先把粳米加适量水煮几沸,后放入红枣,粥成时再加入茯苓粉搅匀,稍煮即可。作早餐食用,或不拘时服食。

132 健脾利湿,消肿-葫芦双皮汤:葫芦壳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上各味加水约400毫升,煎至约150毫升,去渣即成。每日1剂,服汤,至浮肿消退为度。

133 健脾利湿-什锦乌龙粥:生薏米30克,冬瓜仁100克,红小豆20克。干荷叶、乌龙茶适量。干荷叶、乌龙茶用粗纱布包好备用。将生薏米、冬瓜仁、红小豆洗净一起放锅内加水煮熬至熟,再放入用粗纱布包好的干荷叶及乌龙茶再煎7-8分钟,取出纱布包即可食用。每日早晚食用。

134 健脾利湿,减肥-薏米赤豆粥:薏米50克,赤小豆50克,泽泻10克。将泽泻先煎取汁,用汁与赤小豆、薏米同煮为粥。可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135 健脾利湿-鸡丝冬瓜汤:鸡脯肉200克,冬瓜200克,党参3克。将鸡肉洗净切成丝,冬瓜洗净切成片。先将鸡丝与党参放砂锅中加水适量以小火炖至八成熟,氽入冬瓜片,加盐、黄酒、味精适量调味,至冬瓜熟透即可。佐餐食用。

136 健脾利湿,清热解毒-土茯苓龟:土茯苓30克,乌龟1只。乌龟宰杀后,用开水略烫,去掉油脂,再与土茯苓下起炖烂。喝汤吃肉,每日1剂,连用1周。

137 健脾利水,温肾安胎-川断羊肾粥:川断15克,羊肾2对,羊肉250克,粳米50克,薏米20克,调料适量。先煮川断、羊肾、羊肉,加入调料,汤成下米和薏米熬成粥。晨起作早餐服食。

138 健脾利水消肿-玉米须茶:玉米须30-60克,松萝茶5克。上二味,置杯中以沸水浸泡15分钟,即可。或加水煎沸10分钟亦可。每日1剂,分2次饮服。

139 健脾清热,养阴解毒-黑豆生地饮:黑豆60克,生地12克,黄防风6克,冰糖12克。前味加水适量,煮取汁液,再将药汁倒入锅中,加冰糖,边搅边加热,至糖熔化为度。每日1剂,空腹服。

140 健脾清热利湿-黄瓜薏米粥:黄瓜1条,薏米50克,粳米100克。先将薏米、粳米煮成粥,加入黄瓜片煮2-3分钟即可。可作早晚餐食用。

141 健脾祛湿-茯苓赤小豆薏米粥: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白糖适量。赤小豆、薏米共煮粥,至粥成后,加茯苓粉稍煮片刻,加白糖调味。每日数次,可随意食之。

142 健脾祛湿-薏豆萝卜粥:薏米30克,白扁豆30克,鲜山药30克,白萝卜60克,粳米60克。鲜山药去皮切块,白萝卜切块,薏米、白扁豆、粳米、加清水适量煮粥,10分钟后加入山药、白萝卜,熬至粥稠。每日1剂,连服7-10日。

143 健脾祛湿-薏米莲子粥:薏米30克,莲子10克。薏米先煮至半熟,再加莲于,继续煮至成粥。食时加冰糖少许调味。每日2次,作早晚餐服。

144 健脾祛湿止痛-牛膝粥:牛膝茎叶20克,粳米100克。牛膝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留汁,入粳米100克,再加水约500毫升,煮成稀粥。每日早晚温热顿服,10天为1个疗程。

145 健脾祛瘀,降血脂-山楂黄精粥:山楂15克,黄精15克,粳米100克。山楂、黄精煎取浓汁后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成时入白糖调味即可。可作早晚餐或点心服食。

146 健脾润肺-花生粥:连衣花生45克,梗米60克,冰糖适量。将花生连衣捣碎,与粳米、冰糖一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煮粥。每日晨起空腹食用。

147 健脾升清,祛瘀降浊-荷叶粉蒸排骨:新鲜荷叶8-10张,猪小排骨1000克,粳米300-400克。荷叶洗净,一张切成四块备用。粳米,加八角茴香2只,用小火同炒。炒至粳米成金黄色时,离火冷却,磨成粗粉备用。将排骨洗净,切成大块,放入大瓷盆内,加酱油半碗,黄酒4匙,细盐半匙,味精、葱白少许,拌匀,腌浸2小时以上,并经常翻拌使之人味。然后,将每块排骨的两面,粘上一层炒米粉,用事先切好的荷叶将排骨包好,每包1-2块,视排骨大小而定,包紧扎牢。蒸笼底层垫上一张新鲜的荷叶,再将包好的排骨放入蒸笼,盖上笼盖,打开荷叶包,热食,佐餐食用。

148 健脾疏肝利胆-佛手内金山药粥:佛手15克,鸡内金12克,山药30克,粳米150克。将佛手、鸡内金加水500毫升,先煎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梗米、山药共煮成粥,粥成调味即可。随意食之。

149 健脾胃,壮筋骨-栗子粥:栗子粉30克,糯米50克(小儿减半)。栗子粉与糯米加水400毫升,放砂锅内用文火煮成稠粥。温热服食,早晚各1次。

150 健脾消食-鸡内金粥:粳米100克,鸡内金5-6克,白糖适量。将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粉。先将粳米、白糖入锅内,加水800毫升左右,煮至粥将成时,放入鸡内金粉,再煮一沸即成。每日早晚温服。

151 健脾行水-赤小豆鲤鱼汤:赤小豆100克,鲤鱼250克。赤小豆、鲤鱼洗净,同放瓷罐内,加水500毫升,武火隔水炖烂。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152 健脾益气,升阳摄血-参芪乳鸽汤:西洋参5克,黄芪15克,乳鸽1只。乳鸽去毛及内脏,腹中纳人参片、黄芪,加水适量,隔水蒸1小时,加盐少许调味。佐餐服食。

153 健脾益气,养血止血-桂圆莲子粥:桂圆肉20克,莲子肉15克,红枣6个,糯米30克。红枣去核,与糯米、桂圆肉、莲子肉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熬煮至熟烂,加糖调味。每日1剂,可经常食用。

154 健脾益气,养血摄血-乌贼骨炖鸡:乌贼骨30克,鸡肉100克。将鸡肉切块,乌贼骨打碎如蚕豆大,把鸡肉、乌贼骨装入陶罐内,加水和调味品,文火慢炖2小时。佐餐食用,食时去乌贼骨。每日1剂,5日为1个疗程。

155 健脾益气-薯蓣粥淮山药100克,白面粉100-150克。将山药洗净,去外皮,捣烂,同面粉调入冷水中,煮熬成粥糊,将熟时加葱花、姜末和红糖稍煮即成。健脾益气。可作主食用,最宜常服。

156 健脾益气,化湿止带-扁豆山药茶:白扁豆、山药各20克。将白扁豆炒黄,捣碎,山药切片,二者水煎取汁,加糖令溶。健脾益气,化湿止带。代茶频饮。

157 健脾益气,化湿止带-三味薏米羹:薏米、山药、莲子各30克。以上三味洗净,加水适量,用文火熬成粥。早晚食用,连用7日。

158 健脾益气,固肾止带-白果黄芪乌鸡汤:白果30克,黄芪50克,乌鸡1只(约500克),米酒50毫升。将乌鸡去内脏、头足,洗净,把白果放入鸡腹中,用线缝口,与黄芪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酒及水适量,用文火炖熟,调味即可。分次饮汤食肉。

159 健脾益气,补血养心-双仁粥:酸枣仁、柏子仁各10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先煎酸枣仁、柏子仁、红枣,取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调入红糖稍煮即可。每日1-2次,空腹温热食。

160 健脾益气-鹌鹑汤:鹌鹑1只,党参15克,淮山药30克。鹌鹑、党参、山药洗净后同放锅内,加清水800毫升,煮至鹌鹑熟即可。每日1次,去药渣,食鹌鹑饮汤,5-7日为1个疗程。

161 健脾益胃-粟米山药大枣粥:粟米30克,山药15克,大枣5枚。上物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成粥。作早晚餐食用。

162 健脾益胃,补肾化湿-八宝饭:薰米50克,白扁豆50克,莲子肉(去心)50克,红枣20个,胡桃仁50克,龙眼肉50克,糖青梅25克,糯米500克,白糖100克。将前三味泡发煮熟,红枣泡发,胡桃仁炒熟,糯米蒸熟备用,在大碗内涂抹一层猪油,放入青梅、龙眼肉、枣、核桃面、莲子、白扁豆、薏仁米,最后放熟糯米饭,再上蒸锅蒸10分钟,把八宝饭扣在大圆盘中,再用白糖加水熬汁,浇在饭上即可。可作点心服食,一次不宜多食。

163 健脾益肾-升麻乌龟:乌龟肉120克,升麻12克。乌龟肉切成块,升麻用纱布包好,一同入砂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开,去浮沫,再用文火炖至龟肉熟烂,拣去药袋,调味即可。饮汤吃肉。

164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益气鲫鱼膳:鲫鱼200克,黄芪15克,炒枳壳9克。先煎黄芪、枳壳,约半小时后下鲫鱼,煮至鲫鱼熟。加少许生姜、盐调味即可。饮汤吃鱼肉。

165 健脾益气,养血生血-归参炖母鸡:当归15克,党参15克,母鸡1只(约1500克)。将当归、党参放入鸡腹,置砂锅中,加各种佐料及清水,先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炖至鸡肉熟烂即可。食肉喝汤,佐餐食用。

166 健脾益气,补血养血-健脾补血包子:山药100克,茯苓20克,白扁豆25克,白术15克,猪肉。白术煎取汁和面粉,研细的茯苓粉、白扁豆粉一起和面发酵,再揉人蒸捣烂的山药做包子皮,以猪肉、木耳、菠菜做馅,包成包子蒸熟即可。可作点心或主食食用。

167 健脾益肾,利尿通淋-枸杞茯苓茶: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适量。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备用。每日1次,每次取粗末10克,加红茶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168 健脾益肾,利水消肿-冬瓜黑豆炖鲫鱼:冬瓜500克,黑豆250克,鲜鲫鱼1条(250-300克)。将鲜鲫鱼洗净,与黑大豆同煮,不加盐及其他调料。约20分钟后,入冬瓜同煮,至肉熟豆烂后即可。每日1剂,连汤食用,分2次食完。

169 健脾益胃,补虚益气-莲子猪肚:猪肚1个,水发莲子40枚。将猪肚洗净,装入水发莲子(去心),用线扎紧肚口,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炖熟,捞出晾凉,再将猪肚切成细丝,与莲子一起放入盘内。用香油、精盐、葱、生姜、太蒜等调料与猪肚丝、莲子拌匀即可食用。可单食,亦可佐餐食用。

170 健脾益气,升阳止眩-山药虾仁豆腐山药30克,茯苓20克,嫩豆腐400克,鲜虾仁200克。先将鲜虾仁加入生粉、食盐、料酒各适量,腌渍10分钟左右;嫩豆腐切成丁,山药茯苓切成薄片。豆腐置于白色碗内,山药、茯苓铺在豆腐周围,隔水蒸约10分钟,将虾仁、麻油倒在豆腐上面,撤上葱花、姜末,再蒸10分钟即可。健脾益气,升阳止眩。佐餐食用。

171 健脾益气化痰-山药茯苓包子:山药粉100克,茯苓粉100克,面粉200克,白糖300克,碱适量。将山药粉、茯苓粉加水适量调成枘状,蒸半小时后,调以面粉、白糖,发酵,以猪油、青丝、红丝少许为馅,包成包子,蒸熟即可。健脾益气化痰。可作早点或点心食用。

172 健脾益气利尿-参芪冬瓜汤:党参15克,黄芪20克,冬瓜50克。将党参、黄芪放砂锅内,加水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入冬瓜片,继续煎煮至冬瓜熟,调味即成。佐餐食用。

173 健脾益气升阳-薏米药粥:党参10克,薏米120克,黄芪120克,生姜12克,大枣10克。将党参、黄芪用布包,大枣以冷水泡透,与薏米一起,置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煎沸,下拍破的生姜,改用文火煨熬,至薏米熟烂即成。去药包。趁热空腹食粥。

174 健脾益气升阳聪耳-黄精聪耳粥黄精15克,茯苓15克,葛根10克,糯米150克。将上四味加水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煮成粥。健脾益气,升阳聪耳。早晚分食。

175 健脾益气生血-参枣汤:党参15克,大枣10枚。上二味水煎2次,去渣合汁。每日2次,吃枣喝汤。

176 健脾益气生血-鸡血藤煲鸡蛋:鸡血藤60克,鸡蛋2个。鸡血藤洗净后与鸡蛋同放锅内,加水300毫升,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煎10分钟。吃蛋饮汤,可常食。

177 健脾益肾,滋阴泻火-山药海蛰汤山药50克,海蜇皮30克。以上二味加水适量煎汤。健脾益肾,滋阴泻火。每日1次服食。

178 健脾益胃,升举中气-举胃猪肚散:猪肚1个,白术200克,升麻100克,石榴皮30克。将猪肚洗净,三味药用清水洗净、浸透,装人猪肚内,两端扎紧,放入大砂锅内,加水浸没,慢火煨至猪肚烂透,捞出,取出药物晒干研末,猪肚切丝。药末以米汤或温开水送服,每次5-10克,1日3次,肚丝佐餐适量食之。

179 健脾益胃止泻-黄芪山药莲子粥:黄芪100克,山药100克,莲子肉(去心)100克。将上三味洗净共煮粥。可作早晚餐服食。

180 健脾益胃止泻-扁豆山药粥:扁豆、淮山药各60克,粳米50克。上三味同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可作早晚餐食用,或作点心食用。

181 健脾燥湿,化痰祛脂-陈皮茯苓粥陈皮、茯苓各10克,梗米100克。将陈皮、茯苓先加水煮,去渣取汁,与梗米同煮为粥。健脾燥湿,化痰祛脂。作早晚餐食用。

182 健胃祛湿,舒筋通络-木瓜粥:鲜木瓜1个,粳米50克。木瓜剖切为4块,或干木瓜片20克,加水20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渣取汁,入粳米、白糖,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为稀粥,用白糖调味。每日分2-3次,温热服食。

183 健胃消食,补中益气-鸡内金炒米粉:炙鸡内金30只,糯米粉1000克,白糖适量。鸡内金研成粉末,或烘干后,用小磨磨成粉,备用。糯米用冷水浸2小时,捞出,晾干,蒸熟,再晒干或烘干,磨成细粉。将鸡内金与糯米粉混合,再磨一次,筛下粉末,装瓶。。每日2次,每次2匙,加白糖半匙,冲开水适量,拌匀,用小锅炖,糊呈透明状即可食用。当点心吃,3个月为1个疗程。

184 化湿醒脾-草蔻鲫鱼汤:鲫鱼2条,草豆蔻6克,陈皮3克,胡椒3克,生姜4片。将草豆蔻捣烂,放入洗净的鱼腹内,将鱼与陈皮、胡椒、生姜一齐放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调味即成。佐餐食用。
99温补脾肾,固涩止泻-烤五香鹅:肥鹅肉750克,干姜6克,吴茱萸3克,肉豆蔻3克,肉桂2克,丁香1克。鹅肉切块,把干姜、吴茱萸、肉豆蔻、肉桂、丁香共研细面后与鹅肉和匀,加适量酱油、黄酒、糖、盐、味精,腌渍2-3小时。将浸好的鹅块放入烤箱内,文火烤15分钟左右,翻面再烤15分钟,待熟后即可食用。:佐餐食用。

185 温补脾肾-花生红枣汤:连衣花生200克,红枣30-50克。红枣、花生同放锅中加水适量煮至花生烂熟即可。吃红枣、花生,喝汤。

186 温补脾肾-茯苓羊肉包子:茯苓30克,面粉1000克,鲜羊肉500克。先取茯苓煎煮3次,每次加水适量,沸后1小时取药汁。3次药液合并加人面粉,常法发面。将羊肉剁成肉末,与其他佐料拌成肉馅。待面发好后,做成包子,蒸熟。可作主食或作早晚餐食用。

187 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山药粥:山药(研泥)100克,羊肉(煮熟取出研泥)100克,粳米250克,羊肉汤适量。将粳米加羊肉汤、清水适量,煮成粥,再放入羊肉泥、山药泥稍煮调味即可。可作早晚餐或作点心食用。

188 升清益脾,健胃消食-荷叶蒂莲子汤:新鲜荷叶蒂4个,莲子60克。取新鲜荷叶蒂(即荷叶中央连接荷梗的部分),洗净,1个荷蒂切成4小块,备用。莲子洗净,用开水浸泡1小时后,剥衣去心。将荷叶蒂、莲子肉倒入小锅内,加冷水适量,小火慢炖2小时,加白糖一匙,再炖片刻,离火。当点心吃。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

五行:金、水、木、火、土
(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
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
五味:辛、咸、酸、苦、甘
五脏:肺、肾、肝、心、脾
五官:鼻、耳、目、舌、口 
五色(注):
      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
    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
    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
    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
    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
    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
    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
    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
    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
       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
    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
    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
    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五官之病,
    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
      1 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
    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
    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 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
    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3 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
    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4 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
    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
    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5 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五行五色五味 

   1、肝、胆:中医讲“肝之余气泄于明胆,人卧则血归于肝”,肝藏血,肝脏可以把血液推陈出新,也就是肝脏可以净化血液,可以起到解毒、排泄的作用。肝功能不好的人脸色晦暗易长斑,情绪浮燥,容易生肝病。

  中医上讲胆“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胆功能的正常也关系到脾胃的消化,胆汁正常分泌,人消化就好,如果胆汁排毒代谢不好就容易得眼结石。青色入肝,肝喜酸,酸味可以养肝,但味过于酸就会伤脾胃,引起消化功能等障碍,因为木克土。

   肝胆不好多吃青色,如:属春,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

   2、心、小肠:中医讲“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脑,中午如果能睡一会的话对养心大有好处,而且下午至晚上都会精力充沛。红色养心,苦入心,吃点苦的东西对心脏有好处,但过苦不可,会伤心,导至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

   心小肠功能不好的人多吃些红色,如:属夏,山楂(红果)、蕃茄、红苹果、红桃子、胡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3、脾、胃:中医讲“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总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脾是造血,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气寒入脾经。胃主消化,早上七点至九点吃些清淡易消化的早餐是最好的。不吃早餐最伤身体。黄色养脾,甘味补脾,但不能过甜会伤脾,味过甘会引起胃胀不适,还会克伐肾水,引起面色发黑,因土克水。

   脾胃不好的人要多吃些黄色,如:四时皆易,山药、马铃薯、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

   4、肺、大肠:中医讲“肺朝百脉”,肝每天推陈出新的血液是要输送给肺的,再由肺把新鲜的血液输送给全身,肺不好的人早3-5点的时候反映最强烈,有的会剧烈的咳嗽,或者哮喘,这样就会导至不能入睡。休息不好就可影响气色与精神。大肠是贮存每天排泄的残滓,肺在把新鲜的血液输送给全身的同时,就可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的状态,大肠就可蠕动,这样就有利于大便的排出。如果一天不排便相当于抽了三盒烟。白入肺,肺喜辛,辛虽然补肺,但过辛也会伤肺,出现筋脉迟缓不利(金克木,肝属木,肝主筋),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伤神而发生的精神衰弱。多吃些白色,如:属秋天,所以白色的食品有补肺作用。

   因此,秋天应适当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5、肾、膀胱:中医讲“肾藏生殖之精与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精华经五脏六腑消化、吸收后都给输送给肾脏,由肾脏来贮藏,再由肾脏把精气“营养”输送给全身,肾也主骨,肾功能不好也容易骨质疏松,面色暗,腰腿疼痛,耳鸣,容易出现眼袋,黑眼圈,头晕等。膀光贮藏水和津液(膀光与肾相表里,津液即五脏六腑之吸纳的精气),水排出体外,津夜循环于体内。

   黑色入肾,肾喜咸,咸补肾,但过肾会伤肾,损坏骨头(肾主骨生髓),肾气偏盛,就会导致抑心气(水克火),引起心悸、气短。多吃些黑色补肾,如:属冬天,所以黑色的食品有益肾抗衰老作用。尤其在冬天,更应该养肾。

   因此,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

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 
     据说扁鹊有透视眼  能看到五脏六腑  那他是怎么做到的了?  这与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很大关系,这五色五味五行与饮食养生你不会应用,你的疾病就会现在脸上,他自然会看出你哪里不好。 
    五谷:这里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
  五果:这里指桃、李、杏、栗、枣。桃子有益气血、生津液的作用,是理想的滋补果品。 
  五畜:这里指牛、羊、豕、犬、鸡。牛肉能补气健身,古有‘牛肉补气,功同黄厢’之说。
  五菜:这里指葵、藿、薤、葱、韭,是说蔬菜具有充养人体的作用。
  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不同,只有做到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不同的营养素。
五色与饮食养生
  食物的颜色与五脏相互对应,搭配合理,是饮食养生的基础。从中医角度讲,青入肝、赤入心、黄入脾、白入肺、黑入肾。
  心色是赤色,属夏天:所以红色的食品养心入血,还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尤其是在夏天,养心更为重要,应适当多吃山楂(红果)、蕃茄、红苹果、红桃子、心里美萝卜、红辣椒等红色食品。
  肾色是黑色,属冬天:所以黑色的食品有益肾抗衰老作用。尤其在冬天,更应该养肾。因此,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芝麻、黑米、黑豆、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品。
  肺色是白色,属秋天:所以白色的食品有补肺作用。因此,秋天应适当多吃白果、白梨、白桃、白杏仁、百合、秋梨膏等白色食品。
  脾色是黄色,四时皆养:所以黄色的食品多补脾。尤其在长夏和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应适当多吃山药、马铃薯、黄小米、玉米等黄色食品。
  肝色是青色,表现为绿:所以青色食品多补肝。尤其在春天应适当多吃青笋、青菜、青豆、菠菜等青色食品。

五味与饮食养生
  味过于酸:酸味补肝,为过于酸,反而能伤肝,引起肝气偏盛,这样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导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
  味过于碱:碱味补肾,味过于碱反而能伤肾,损坏骨头(肾主骨生髓),肾气偏盛,就会导致抑心气(水克火),引起心悸、气短。
  味过于甘:甘味补脾,味过于甘,反而能伤脾,引起胃胀不适,还会克伐肾水(土克水),出现面黑。
  味过于苦: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而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
  味过于辛:辛味补肺,味过于辛,反而能伤肺,出现筋脉迟缓不利(金克木,肝属木,肝主筋),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伤神而发生的精神衰弱。



春季宜养肝   夏季宜养心   秋季宜养肺   冬季宜养肾


少食补气,味淡补气

少食,即吃得要少;清淡,即吃的东西不要味厚。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圣人之道,也是人们养生的正道。
       《黄帝内经》讲:少食补气,味淡补气。现代病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一开始人们并不能够完全察觉,直到现代医学诊断出来是什么病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病了。但是,病非病,名病也。病,只是一个名而已。一棵大树有一个主干和数不清的枝叶,缺少整体观的人往往注重的是枝叶,具有整体观的人首先关注的是主干。
       以常人而论,人活着不可以不吃饭。换句话说,吃饭应该是人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就是主干。孟子讲:“人生莫过于食色二欲。”食和色是人生的二欲,色欲是很暂短的,懂得道的人把它作为繁衍后代的一种行为,这个任务完成了,有道之人并不去贪恋它。但是,食欲却是天天都有的,至少一天吃一顿。饮食的真谛就是少食、清淡。
       食物需要消化和气化
       少食,可以使食物充分消化和气化。我们往往把消化当作了气化,这就理解错了。抽象地谈消化和气化,难以理解,我们以汽油的提炼为例。汽油是从原油当中提炼出来的,因为原油不能够作为高级的燃料燃烧,可以做低级的。原油点燃后烧炕、烧锅炉可以,但它作为一种高级的燃料用于汽车和飞机则不行,高级油料需要有一个提炼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食物的消化。原油可以提炼出柴油、煤油、汽油(这些都可以作为高级燃料),剩下的渣滓就是沥青。人对食物消化后提取出来的营养液好比“汽油”,所排出来的渣滓就是粪便。
       人们一般认为吃东西只要消化了,任务就完成了。其实错了,这只是完成了消化,消化和气化完全是两回事。汽车里光装上汽油,车是开不动的,因为汽油并没有变成动力,汽油被雾化燃烧的时候,才会成为动力。汽车有动力表现在驱动等,人的营养液气化为动力则表现在人体的方方面面。
       营养液在头颅里气化,大脑就清亮,记忆力就会很强,思维演算的速度就会比较快;相反,如果没有气化燃烧,它就会阻碍大脑的清亮,阻碍大脑的演算速度。非此即彼,如果聚集时间过长,它就会变成酸性物质聚集起来,留住了而不流动,留而不流便是瘤,有的人则会形成脑瘤、垂体瘤、胶质瘤等。


       营养液在肝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在眼睛上变成动力,百岁眼睛不会花;在心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就会心气平和;在肺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人就不会感冒,就能够嗅到周围哪怕是很微弱的气味;在肾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就会腰不痛,背不弯,听力非常清晰;在脾的循环系统气化燃烧,吃东西就会很有滋味。
       脾气足知五味,少食少病
       《菜根谭》讲:如果能把菜根吃出味道来,这叫淡而不淡。说明你的脾气足,能知五味。现代人多吃辣椒不正常,成都盆地气候偏湿,适当吃点辣椒能祛湿;干燥的地方以辣椒为食,每顿必躬必亲,这就错了。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喜好吃辣椒?因为现代人容易浮躁,肝火很大,脾胃属土,木乘土,土受到了约束,脾气不足而不能知五味,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肝主筋,舌为筋之辗转。”吃辣椒能够刺激麻木的舌,唤醒它对味觉的感知。越吃辣,脾气越不足;脾气越不足,就越想吃辣,从而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怪圈。
       现代人饮食的关键问题是解决了消化而没有解决气化,没有气化的东西充满了十一脏腑,充满了肌肤之间,当七窍不通时,营养物质就不能够有效地代谢,疾病也就来了。
       少食,还有另外一个积极的作用,就是给胃留下充分的蠕动空间。胃为脾阳,脾为胃阴,脾胃相表里。当吃得少的时候,胃蠕动的空间比较大。脾胃主肉,当胃进行蠕动的时候,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所有的肉都在动,甚至在大脑里面的肉都在动,这种动是看不见的,在动的过程当中,体内、血内这些粘稠物质会脱落,从二便走掉,就有效地解决了血粘、血稠。随着血粘、血稠的下降,大脑就会清晰,十二经脉的气血就会在大脑中进行有序地交换。
        如果人吃得很饱,就会周身酸痛,大脑昏昏沉沉的,这就是胃不动。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肉气不动,就不能够完成新陈代谢,浊物就会变成酸性物质,腐蚀整个身躯,人就感觉到浑身酸懒;头中的粘稠物质不能够疏泄,就会头胀。
        当胃不能正常蠕动的时候,食物就不能够按照正常的秩序被消化和气化,就会产生腐败之气。腐气上行,就会熏灼人的肌肉乃至血,人的面色就会青,皮肤就会粗糙。当浊气上行,血就会粘,肉就会硬,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血栓、中风、血溢、肿瘤、脏器坏死等。
        所以,我们要坚持减少饭量,吃饭吃到兴奋之时嘎然停止。吃饭有这么几个阶段,比如能吃两碗饭,吃到一碗的时候兴趣就来了,想再吃它一碗,就这个时候停。这时所有的细胞都动员起来了,都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把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地就变成了能量。半个小时以后人不但不饿,反而感觉到挺饱,很舒服,因为食物已经不但完成了消化,而且完成了气化,作为一种能量通达到人体的四肢百骇。如果吃了一碗还能吃两碗,当第三碗吃进去的时候,人就找不到感觉了,为什么呢?胃已经撑满了,不动了,不动食物就变成了酸性物质,人就想躺一会,躺也躺不住,躺也酸,又爬起来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头懵、浑身胀,处于一种不舒服的状态。
       所以,《黄帝内经》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吃得少补气。
       饭后不渴为味淡
       味道为什么要淡?我们买回来的鲜鱼、鲜肉,如果给它撒点盐,过不了多久就会出很多水,这叫脱水。拌凉菜、拌西红柿的时候,如果早半个小时放糖和盐,一会儿就会脱水,因为糖和盐这些东西都味厚。人的细胞也是如此。
       为什么要淡?因为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它的咸度、鲜度和甜度正好满足人的细胞需要的时候,人吃完了饭不渴。当感觉到渴的时候,味就重了。为什么呢?因为食物进去以后已经出现了细胞脱水。相反,吃饭吃得很淡,吃完以后不需要喝水,这说明味道掌握对了,这和现代医学恰恰出现了一种巧合。现代医学规定每天吃盐不能超过6克,要拿勺量,超过量就错了,因为现代病很多是吃盐吃多了。实际上,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它说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