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传奇墨子怎么样:錢穆:衡量一間學校的三個標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21:26
錢穆:衡量一間學校的三個標準  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08-5-9 10:33:00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於春季開學典禮及五十八次月會
  
  (錢穆先生講,謝正光記)
  
  ……我們評論一間學校,仍有第三標準,(編者 [註: 劉國強] 按錢先生在本文前面所稱的另兩個標準:第一個標準是物質上的,包括建築和設施,第二個標準是學校擁有多少教授,開設多少科程,及學生在學業上的成就如何,此處不錄。)這就是我們校歌裡所唱的「新亞精神」。所謂精神,這標準則更是難說了。
  
  如何叫做新亞精神?讓我從淺顯易明處說去。猶記我們第一朞校舍落成,損助我們建築的某基金會適有人來參觀,他表示很滿意。我問他滿意在那裡?他說:「他知道香港房租貴﹔但你們的校舍全不在此著想,不僅無教授宿舍,連學校辦公室地位也很小,而圖書舘和課室卻大。」我想:這也就我們的新亞精神了。精神,本應能隨處流露,也可流露在建築方面的。
  
  去年有一位哈佛燕京社的先生來看我們研究所,我說:「我們的研究室太小了。」但他說:「我們的更小呀!」這是確實的,我去哈佛時確看到他們的導師室並不比我們的大。unicornbbs.cn
  
  我們學校建築占地面積雖小﹔但拿我們的圖書舘和教授研究室來講,在整所建築中,比例實在不小,也可說很大了。因此,只從我們的校門看,也可看出一部分新亞精神來。
  
  諸位瞭解得此意義,便知學問之困難處,而那些困難,則待諸位自己去克服。從前有一故事說,仙人呂洞賓,能點鐵成金,他遇到一乞丐,把一塊泥土用手指一點成了金,給那乞丐,但乞丐不要那金,卻要呂洞賓那手指。諸位來學校,學校所能盡的責任,則只在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上,那些知能,縱有價值,也僅像一塊塊黃金。什麼是能點鐵成金的那手指呢?諸位當知,諸位之自身,諸位自己所修養鍛練出的諸位之品格,才是那點鐵成金的手指呀!
  
  當我們第一朞校舍落成,曾有一位日本京都大學的前任校長來參觀,他說新亞很有些處像京都。我不知道他說那句話時在那一方面欣賞著我們,而把新亞和京都比。無論從歷史上﹑從現實上像是無可相比。我想:那位校長所欣賞於我們的,也即是一種我們的精神流露罷。
  
  但何謂精神,仍難講,我將改說是一種氣象罷。諸位學哲學文學的,都知道宋代大儒喜歡講氣象。我想藝術系的同學們,也該知道這氣象二字。我從前在北平時,北大的氣象是這樣,清華的是那樣,燕京的又是另一樣。一校有一校的氣象,常在學生們身上顯露出:因教授可以同時在幾間學府裡兼課,就很難在他們身上顯露出某一間大學的氣象來,常從學生身上則很易見。每間大學各有其特殊的氣氛,即如美國哈佛與耶魯不同,英國牛津也與劍橋不同。衡量一間學校,能注意到他們的特有氣象,那是更不易了。其實,學校氣象主要還從學生身上見。學生在不同的學校,會有他們不同的風度和格調。如說:讀書人有讀書人的風度和格調,商人和官僚也有商人和官僚之風度和格調,軍人藝術家各有他們各自的風度和格調﹔同樣,作為一個大學生,他亦該有大學生的風度和格調,然後才有風度和格調上之不同處。以前在內地,一個青年跑進大學,尤其是進了那些有名的大學,他自會覺得他走進了另外一個新天地。他所接觸到的都是新﹔不到一年兩年,在不知不覺間他自會具有一個大學生的風度與格調。可是,在今天此地,我實在沒有見過真正具有某種風度與格調的大學生。老實說:在殖民地統治下的大學教育,也不容易培養出我所謂的有風度格調的大學生。諸位有機會到外國去,便知道我此刻所說的真確性。unicornbbs.cn
  
  現在我再說要拿教授水準和課程內容來衡量一間大學,已是困難了﹔若要把大學生的風度和格調來衡量,那便更困難。新亞在此方面,也實在最可抱慚。從此一標準來講,我覺我們新亞還不像是一間大學呀!。
  
  諸位或要問: 所謂大學生的氣象和格調究是怎樣來的呢?我想有兩點可以說:一是每一個大學生應有一個人生理想。一個青年跑進大學,至少應培養出他個人的一個人生理想來﹔如他到大學裡面的教授們有哲學家﹑有科學家,總會引起他一番羡慕嚮往之心﹔這就把他的人生理想提高了。至於他在課程方面所接觸到的種種人生境界,那自然更廣大高深。諸位來此就學,註冊上課,所接觸的只是些課程和分數單﹔可能對一位教授學問人格上的高低深淺,一切莫名其妙。如此般的影像,怎會提起理想﹑接觸到新境界? unicornbbs.cn
  
  我曾屢次告訴諸位:諸位來學校不可只重文憑和學分﹔要緊的是:能有一個人生理想,一番人生嚮往。一個宗教徒,他懂得嚮往天堂和上帝﹔你且問他天堂的情況,上帝的高矮肥瘦究怎樣? 他自然不知道--但他總有了這一番嚮往。我上面說我們要有人生理想,這也並非有具體內容可說﹔只要有此一嚮往,有此一想像,就是了。倘若一個人真能具有了如此的嚮往和想像,他的氣象自會不同,他的格調也自會不同﹔接著第二步他的待人接物的態度也會因此而不同了。
  
  我幼年曾在一中學讀書,有一位體操先生,他給我印象很深。他是一日本留學生,有一天,我們上體操課,他跑到操場後說:「你們真不像樣。」跟著他說起他在日本時,曾聽人說:「有一位大將臨出軍前檢閱軍隊,那位大將一跑到檢閱場,便說:『這樣的軍隊不行,出去定會打敗仗。』他退下,號召部屬,叮嚀教誡﹔過了幾天,再去檢閱:這一次,他滿意了,他說:『像樣了可以臨陣打仗了。』」我常覺得走進我們新亞似乎缺了些什麼似的,我雖說不出來,但也可說在精神方面,在氣象方面,總有些不夠。諸位若是信教的,當你走進一所教堂,自會覺得和教堂外面有不同。進到一所理想的大學,簡單說: 也該有些和外邊不同才是。unicornbbs.cn
  
  我們又常說要中國文化﹔究竟中國文化最要處在那裡?前幾年曾有人提起此語問我,我總回答說:「中國文化最要處在它的道德精神」。但現在,我覺得此話不夠鮮明﹔我想:中國文化之最重要﹑最特殊處乃在其能著重學做人,在其能看出人的理想和境界可日新月異地上進。這種向上和前進,乃是人格的表現,但不一定便是道德的表現。由外面看來,像是平平常常的,並沒有道德和不道德的鮮明界線之存在﹔但在其內心人格上,是可日有上進,實不平常的。信上帝,進天堂是死後事﹔但是,講到孔子的道德,中國文化之所重,則全在我們未死之前這一生,全在當下平常日用間。朱子曾說,讀論語:「今日讀一章,明日便該覺得自己像換了一個人。」這已說到中國人講學問之最高深﹑同時最切近處。諸位今天進大學,要能在明天也覺像是換了一個人﹔而且日日該如此﹔一日復一日,學無止境,「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在我們內心境界上,有一個天天上達﹑欲罷不能之境﹔這始是中國文化中獨有的學問和獨有的精神。這種精神,不是要表露給人家看:所以說:「古之學者為己,」又說:「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孔子曾說,他「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他的內心境界,真是天天在進步。又顏淵:「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當知:簞食﹑瓢飲﹑陋巷,在外面的人盡可見,看來好像總如此﹔但講到裡面,顏子的內心方面,則天天在進步,所以他覺得是可樂。孔子亦說:「我見其進,未見其止。」我前面曾說:我在新亞此十三年中,學問是退步了。或許諸位可以說:我虛心或能謙。但,我總不能說我的做人退步了﹔因每一人之學問可以停滯不長進,但論人格,卻只能進,不能退。又且此種進步,只有自己一人知,不能為別人知。淺言之,如諸位畢業後,去當一小學教師,每月得薪二百元,如此一年復一年,可以老做一小學教師,老得月薪二百,這也無所謂: 但論做人,便不能老如此無長進。我們要能活在一個精神境界裡,要在自己人格上,不斷有上進,從童雅到白髮,那只是身體物質上變化。這種變化,一切禽獸生物都有,卻不是上進。我們做人,從幼到老,也不是上進﹔上進則在精神上。unicornbbs.cn
  
  物質上的,只關外面幸運,與人的內在價值無關。孔子所講的道理,即中國文化之最獨特﹑最有價值處,是要懂得人之一生,在他內心應能天天有進步。每一人有他一分最高可能的理想與境界。諸位若知道這一點,人生樂趣與人生大道都在此﹔並可由此知道中國文化之高深獨特處。我們新亞在這樣一層上,似乎還是缺乏的﹔所以我今天要特地提出,使諸位知道,這便是中國文化精神,也該是我們新亞精神。
  
  (原載「新亞精神生活雙周刊」第五卷第十六朞,一九六二年二月八日。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