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单词红宝书:张东阳:中石化的“水军挺涨价”说明竞争上心虚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53:55

张东阳:中石化的“水军挺涨价”说明竞争上心虚

2011-02-15 13:53:33 来源: 新民网 跟贴 39 条 手机看新闻

类似中石化这样的企业,虽然长期以来利润丰厚,但整体竞争力却远不如其表面,企业形象更是倍受公众诟病,其根子的问题无非是因为垄断。由于垄断的巨额利润,导致其不思进取,对原本正常的企业行为也充满了“心虚”。

作者:张东阳

  日前,中石化以内部文件形式组织网络宣传员围绕油价格调整开展博文评比在微博上被曝光。这份《关于举办优秀网络博文评比的通知》称,“为给成品油价格上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请各单位网络宣传员自选角度,以石化以外网民的身份,在各大论坛、博客发表不超过800字的文章。”中石化负责人对此回应称,组织此次内部竞赛是为更好与网民沟通。(《南方都市报》2月13日)

 

《通知》称将评选出20篇优秀博文,予以奖励。无疑,让网络宣传员充当“平民百姓”身份发文章赞成涨油价,意在达到鱼目混珠、“引导舆论”的目的,这显然是一起中石化版“潜伏”行动,其内在原因无非是害怕公众反对再次上调油价或对上调油价“说三道四”,或者说是对公众一向反对的上调油价比较心虚。目前,中石化的上述通知已经发挥作用,以“普通网民”身份发出的赞成涨价的博文已在网上出现,被曝光的石化网宣员QQ群聊天记录也显示了这些“普通网民”并不“普通”,他们发出的博文,很可能在潜地里已经在“误导”公众。

中石化通知要求内部网宣员支持油价上涨主要提出了三个“口径”:一是去年底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已符合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条件;二是如不在近期上调油价,国内炼油企业“又将陷入巨额亏损”;三是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与按机制对应的国际原油价格相比已低了约16美元/桶。但1月30日中石化发出这则通知两天后的2月1日,国际原油价格就出现下滑,目前已持续下跌10多个工作日,跌幅超过9%,而且目前美英两大原油交易市场存在明显的阴晴反差,国际油价的走势还存在不小变数,中石化在上述通知中所称的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条件很可能将不复存在。中石化之所以如此为油价上涨“造势”,按“业内人士”的说法是,春节前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窗口已经开启,但受春节CPI调控目标及春运用油的束缚,国家发改委未启动调价。因为,油价上调将会因春耕等对柴油的需求增加等原因而“必须上调”。但是,面对国内依然持续的通胀压力,面对变数未定的国际油价,面对国内成品油上调条件目前已经在发生变化的现实,此前更多考虑公众接受能力的国家发改委真的会再次把利益指向偏向垄断企业而决定涨价吗?无数已因油价不断上涨而有点不堪重负的国内成品油消费者正不安地听候发改委“发落”。

近些年来,由于对国内石油资源的垄断,中石化和中石油因成品油价格改革机制或相关部门其他照顾性政策而赚得盆满钵满,甚至为此使得国内油价都超出了发达国家的油价。对国际油价接轨时“涨快跌慢”,高价购买“天价吊灯”,有意制造柴油荒而囤油待涨,在国内柴油荒出现后依然为了完成季度销售任务而不减少对国外的成品油出口……作为本应承担大量社会责任的垄断国企中石化,在为了利益时完全把其应有的社会责任放之一边,而在为了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时却频频拿“承担社会责任为此受损”等借口说事,还能获得相关部门的红包馈赠。

媒体日前报道,2010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石化、国家电网和中石油均位列前10名。2010年中石化的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但公众对央企的“成就”丝毫没有什么自豪感,因为央企多数都属于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央企的利润是靠着垄断地位形成的,因此并非真正的“强者”,普遍存在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缺少尖端核心技术等问题。如整体实力远超中石化的世界500强企业英荷皇家壳牌集团,其全球员工仅10万余人,人数只有中石化的十分之一左右。中石化只有个位数的资产回报率,而皇家壳牌、埃克森美孚等世界石化巨头的回报率却长期维持在20%!不仅如此,中石化等垄断央企还在现实中频频充当与民争利的主角!

 

实际上,类似中石化这样的企业,虽然长期以来利润丰厚,但整体竞争力却远不如其表面,企业形象更是倍受公众诟病,其根子的问题无非是因为垄断。由于垄断的巨额利润,导致其不思进取,对原本正常的企业行为也充满了“心虚”。应该说,这一情况与《反垄断法》是严格相悖的,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要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央企发展目标从过去的“做大做强”转向“做优做强”,彰显了国家对于央企的殷切期待,这中间需要实施的行动很多,诸如,对央企的战略定位、发展的制度约束和保障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让这些企业真正“下水”到激烈的市场大潮中,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就不会有真正的国际竞争力,这才是央企长远发展的最大软肋,也是国家相关部门亟待需要真正尽快改变观念的最大问题。央企改革之艰,或许正在这里。

(本文来源:新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