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国梦翻译:走出抑郁7-8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3:23
走出抑郁7-8消极思维的风格特点|自我折磨及如何发出挑战

第二部分 学会如何应付

《走出抑郁》
 
第七章  消极思维的风格特点 

    本章将探讨抑郁时人们的思维类型。如果你能够领悟到抑郁状态下思维的片面性,那么你将更有把握战胜它们。

     抑郁时,我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消极的思维观念,以及  负向的记忆很容易进到我们头脑中来,而且挥之不去。我们的思维  开始向所谓的“消极思维偏见”转变。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司能  的原因。第一、在应激和情绪唤醒的条件下,我们的大脑易于选择  “安全胜于后悔”的思维模式。我们的思维丧失了灵活性,凡事往  坏处想,寻求确定性。这是人类大脑的特性:没等你发觉,没等你  付出任何努力,你的思维已滑向极端。第二、儿童时期形成的消极  信念和个人判断(如不可爱、失败、无能),会因消极事件的刺激  而激活。这些消极事件包括:人际关系破裂、人际冲突、强烈的失  望感等。消极事件唤醒了记忆中的消极信念,而消极信念会促使个  体对事件做消极的解释。图4描述了这种螺旋结构:

     当我们的思维沿螺旋结构向下的时候,我们开始寻找证据来证明或适应自己的消极观念。我们开始回忆起过去的诸多失败,于是情绪便像黑色的浪潮一样,向我们积极品质的沙滩席卷而去。消极思维会在抑郁时变得越来越强烈,使抑郁程度进一步加深,变得难以缓解。某些抑郁性思维很常见,为了战胜它,我们必须:(a)识别它们;(b)使用我们的理性和情感性思维解决问题。下面让我们从草率下结论这一消极思维模式开始探讨,因为它是引发其他消极思维的关键。

草率下结论

     如果我们感到自己易于被他人抛弃,或有这样的基本信念,即“如果没有一种亲密的关系,我将很难快乐”,那么,我们会很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人将离弃我。这种念头常迫使我们依附于与他人的关系中,不敢面对可能会被他人抛弃的恐惧。

     我们的本能告诉自己,我们很难单独生存。在原始生活条件下,这种想法或许是对的,因为被遗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特别是对于年幼者。但在今天,这种想法就不那么确实。当然,被抛弃可能会非常令人痛苦,我们会感到很伤心,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或寻找证据帮助自己应付。这些措施包括:寻求朋友的帮助、提示自己,在未与某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前,自己也能应付,或告诉自己,很多人也都面临同样的困难,但他们活得很好。尝试学习在一段时间内独立生活对你大有好处。

     如果你害怕与他人的关系出问题,或害怕被人抛弃,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那就是:将你的恐惧写下来并与之辩论,想出各种能应对人际关系破裂的方法。当然,关系破裂是很痛苦的(你无法避免),但你可以学会如何更有效地面对它。下面我们采用附录一中的第二列与第四列进行探讨:

消极思维
 质疑与应对方法 
 
如果我独立自主的话,遭到厌弃。
   首先,  我有什么证据证明,我将被抛弃 或我们的关系行将终结呢?有什么证据 支持或反对我的担忧?
如果做最坏的打算,我将如何面对它?这将很痛苦,但我不能姑息这些情绪,我 要面对这种危险并想办法应付它。这些 办法包括:  向朋友述说,寻求他们的支 持,考虑如何靠自己生活。
即使关系真的破裂,对我而言也没有什 么影  响。关系破裂并不表明我不可爱, 它仅仅说明我没处理好这段关系。
 
 
 也许我应当独自应付被抛弃恐惧。这样 做的益处在于,我将看到自己是个独立 自主的人。我通过两种方式草宰下结论:(1)当关 系没有破裂的时候,设想其马上就要破 裂了(2)假设关系真的破裂后,我将无 法应付。
 

     草率下结论的另一种形式是“主观臆断”。我们认定别人不喜欢我们,仅仅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人喜欢我们。在“主观臆断”中,我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直觉知道别人的想法。

     了解朋友的底细,对他人是否欺骗我们保持敏感性,是大有好处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在关系的处理上将大费周折。下一番睹注,输赢则难以预料。当我们陷入抑郁的时候,我们对受骗、被利用的可能性更加敏感,我们开始认为他人并不真地关心我们,他们只不过在假装——他们是不可靠的朋友。我们不断地在记忆中寻找自己曾经不被关心的证据。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向这种思维挑战:

     人们照料自己是理所当然的,或许人们没有像我想 像的那样关心我,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不关心我。或许 我有的方面不讨他们的喜欢。其实,他们有的地方也不 大讨我喜欢。但谁规定我必须喜欢他们的全部,或他们 必须喜欢我的全部呢,我是人,不是神。人与人之间常 常会互相伤害,这就是生活。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寻找证据”来挑战这种思维:

     其他人或许心情不好,无法理解我的感受。如果人 家不是有意的,我怎么可能从他们的行为中读出轻蔑与 藐视呢?难道除?“他们不喜欢我以外”,没有别的解释了吗?如果经过验证,我认为他们的确在轻视我,我最 好还是离开他们,或者降低对他们的期望。

对未来的预测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需要对未来有所预测。我们需要对生  活中面临的威胁、机遇以及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有所把握,以便决  定我们是否为之付出努力。我们为达到目标付出多少努力,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未来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当成功的概率微乎  其微时,我们投入大量的精力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然而,问题  是当我们陷入抑郁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常做出这样的结论:“做什  么都没有用”,并一再暗示我们“世道艰难”。抑郁告诉你:“投入  的努力再大,也得不到回报,还是收手等待好的时机吧。”因此,  要摆脱抑郁既要培养耐心,又要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即“我对  未来过于悲观了”。

     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感觉是环境造成的,这并不意味着做  什么都没有用。我们可以将大的问题分解成小的问题,逐步达到  臼标。例如,丹为获得学位不得不做一个项目,他感到非常焦虑,  确信自己将无法完成。经过努力,他学会了向自己的这一悲观  思维挑战,成功地将问题分解成可执行的小的步骤:首先,与导  师谈一谈,弄到足够多的相关资料,然后制定写作计划。从某种  程度上讲,这有点像登山:为了克服对高度的恐惧,你应每次上  一个台阶,同时不要向—上或向下看。

     有时我们需要学会适当的妥协。但如果你还没有尝试任何计  划、更没足够的证据证明你什么都不能做,就放弃了努力,只能表明你太焦虑了。使自己活跃起来

     认为做什么都徒劳无益,或认为事情太难,谁也帮不上忙,会使我们放弃努力,变得更加消极。向这种想法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时,成功的关键在于,尽管前景看起来不容乐观,但我们仍不放弃努力。反省一下,你在执行本书的建议方面是否缺乏积极性?你可以这样向你的观念挑战:

 

消极思维
 质疑与应对方法
 
我做的一切都是白费力气
 下这样的结论我是否具有足够的证据?这 是否是我的主观感觉?

 
 
 
 我之所以如此感觉是因为我抑郁,这是抑 郁的自然反应。 我如果努力的话会失去什么呢?如果我付 出了努力,并且没有成功,对我而言并没有 什么坏处,相反,或许会有些好处。 在末开始之前我就将自己挫败了吗?如果 我努力,尽管可能没有成功,但我却知道我 付出了努力。 我可以循序渐进,如果我将问题分解成小 步骤,它们或许就不再那么可怕了。我不必 一次做得太多。 我努力做一点,总比什么也不做会令我感 觉要好些。 我要因自己的努力而鼓励自己。
 

     克服消极被动的诀窍是,从那些“可以做”的事情开始努力。情绪推理

     强烈的情绪或情感,会诱使我们从某种角度思考问题,尽管  我们知道自己是非理性的。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努力用自己的  理智战胜情感。在情绪的强大作用下,我们常常会认为“我感觉  是这样,我的感觉一定是正确的”。

     感觉其实是最不可靠的。例如,在“十字军东征”时期,许多欧洲人“感到”上帝让他们杀害穆斯林,于是他们就做了。通观历史,人们因为服从于感觉的驱使,做出了许多可怕的事情。

情势
 我感觉是这样,我的感觉一定是正确的
 
将去参加舞会感到焦虑
 我感到恐惧,因此这种情境一定是可怕的。  我感觉心脏病好像要发作了,  因此心脏病真的会发作。
 
 因一件小事而受指责
 我感到内疚,  因此这是我的过错,我是个坏人。
 
发脾气大喊大叫
 愤怒使我感觉自己很可怕。因此,发脾气 是可怕的。我是一个坏人,令人讨厌。

 
 
想哭
 我感觉我一旦哭起来,就会像决堤的洪 水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因此我必须克制 自己不要哭。

 
 
哭的时候自我意识
变得强烈
犯错误
 哭的时候,我感到羞耻。因此哭是令人羞 耻的,是软弱的标志。 
感到自己真笨,  因此我是愚笨的。
 

     因此,作为一条原则你要记住:在抑郁的时候,你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尤其是当你对自己进行苛责、挑剔的时候)。这里有一些典型的“我感觉是这样,我的感觉一定是正确的”式的思维观念:

     不论你感到自己失败、不可爱、愚笨或是其他什么,这都不会变成现实。感觉不能反映现实。你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向这类情绪推理提出质疑和挑战:

     我或许犯7错误甚至表现得很愚蠢,但这并不会真 的使我变得愚蠢。无论此刻我的感觉如何,我始终是个 具有各种潜能与可能性的个体,不能被轻易评判。我可 以学习变成不同的样子。或许,我现在认为自己永远不 可能成功,但这毕竟不是事实;我或许感觉自己将永远 无法停止哭泣,但任何人最终都会停止哭泣。哭泣是受 伤害、需要医治的标志,并不代表我是脆弱的。

     在有些情况下,感觉的确非常有价值。事实上,它赋予生命以活力。但当我们用情感代替理性思维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犯错误,因为我们的情感缺乏现实性和精确性。你应当考虑的是,如何用你的理性(同情性)自我挑战上述列表中的思维与观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依靠直觉,而是说,你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你的直觉。

“我必须”

     感觉是以各种形式出现的。当抑郁的时候,或在抑郁出现之前,我们会认为自己必须做某些事情、必须按照某种方式生活,或必须拥有某些东西。例如,如果你认为:“我得发财,否则我就不会快乐。”那么,你便会陷入麻烦。这并不是新鲜的道理,12世纪以来,佛教徒一直认为:痛苦源于我们对物质的贪恋与欲望。

    我们对许多事情、对事情的许多方面都存有贪欲:“我必须一自被他人所爱;我必须永不失败;我必须证明我永远不会丧失自控力;我必须……”十之八九,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这种想法,但我们的情绪却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同样,有时我们也要求别人“必须”:“别人必须对我很好;他人必须不向我说谎、不令我伤心”等等。挫折和暴力常与这些“必须”相关联。例如,有些暴力型男子认为,女人必须遵从他们,不能与他们争辩;当男人有性需求的时候,她们必须让他们满足。我们的“必须”越强烈,我们遵从自己“必须”的倾向就越顽固。有时,我们会强迫他人顺从自己的意志。

 

你应当利用感觉的力量,来检查你自己是否有这种“必须”,然后向它们提出挑战。当然,我们的“必须”不是“或者……或者”,换句话说,“必须”的强度是不同的。典型的有“我必须拥有爱才能幸福”、“我必须成功才能被爱”、“别人必须理解我的感受”。改变这些“必须”的关键,是要将“必须”转化为“希望”。例如“我希望自己被他人所爱。但如果不是这样,我也同样很快乐”或“我非常渴望别人能够理解我的感受,但如果他们没有做到,我会很失望,但绝不会像世界末日到来般的痛苦”。

     如果你认为理性的方法对你很残酷,你可以想一想佛教徒的话:“贪欲为痛苦之本。”控制我们的贪欲,就控制了我们原始的情绪化思维。无论你的“必须”是什么,你都要认识它,并且将其转化为“希望”。应当认识到,减少你的贪欲,会释放你自己,使你更加自由。请记住我们的“必须”是具有讽刺性的,例如,有时我们过于渴望成功而害怕失败,以至于我们因恐惧而变得退缩,什么事都不敢去做。如果你参力口一个晚会,并认为“任何人都必须喜欢我”。你很可能会因过分焦虑而玩得不愉快。你可能根本不敢去参加这次晚会,即使你真的去了,也可能会因为你的过度防御,使得他人无法与你交流。

轻视自己的努力

     如果我们遭遇了困难,或经历了重大的挫折,我们会需要比过去更大的把握才能够重新付出努力。这种现象具有进化学意义。小心谨慎是一种适应性行为,俗语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但同样的现象出现在抑郁中却大有害处。如果我们经历了挫折与失败,我们就会认为必须取得一项大的成功来鼓励自己,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有轨道中去,小的成功无法安慰我们。但是想摆脱抑郁,常常要依靠这些小的步骤,我们无法靠飞跃取得成功。能够阻碍我们循序渐进摆脱抑郁的典型的自动化思维包括:
.没有抑郁的时候,我常做些了不起的事。做这样一件小事 对我毫无意义。
.他人能很轻松地做这些事,而我却要付出这么大的努力。 这说明我毫无进展。
.任何人都能做这些事。
.对一些人而言,小步走是对的。但我想有一个飞跃,否则 都没有意义。

     请回忆一下我们对于抑郁的论述。抑郁时,你的大脑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工作。你的脑化学物质分泌量或许会减少,你或许会感到疲惫不堪。因此,你应当进行纵向比较。你或许认为别人比你取得的成功更大,但如果你不抑郁,也会像他们一样,只不过你目前处于抑郁状态。根据你的脑工作状态,及你必须付出的努力,如果你能前进一小步,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比如,你的腿折断了,想重新学会走路,那么你能迈出一小步就是巨大的进步。抑郁的人常希望别人认为他们的确出现了身体方面的障碍,然而不幸的是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但这并不等于说,抑郁病人的身体与脑生理状况与正常人毫无差别。

     如果你能够做你认为很难的事情,当然要比做那些简单的事情,更值得表扬。你要学会欣赏并表扬自己的努力,不要单单看结果。

     请记住,他人能够做你不能做的事情,不等于说你必须像他们一样。我认识许多远比我有成就的心理学家,我欣赏他们,但我并不认为我必须达到他们的水准。

关注消极事物

     抑郁时,我们不仅不相信事物的积极方面,而且倾向于关注事物消极的方面,就像我们带着墨镜观看世界一样。战胜这个习惯的—种方法是,告诉自己:“我承认我善于挑毛病,但我同样也能够发现事物好的方面——比如自己或他人身上的优点。”

     你要专门花一些时间,寻找你自己或他人身上好的,有益的方面。另外,你还可以寻找其他证据或可能性,向“事物全是坏处”这一观念提出质疑。做这个练习,不是让你仅看事物好的一面,缩小真正的困难和问题,而是给你的思维带来平衡,让你大脑中控制积极情感的区域也能发挥功用。不信任他人对自己的积极态度

     我们不相信事物的积极方面的另一个表现是,我们不信任他人对我们的积极态度。我们以马而克斯的“我不想参加任何要吸纳我为会员的俱乐部”为座右铭,我们将他人对我们的接纳看作是消极的。以下还有些例子:

     当老板因斯蒂芬的工作而赞赏他的时候,斯蒂芬认为:“他这样做仅仅是为了使我工作更努力,他不满意我的工作表现。”当艾玛病愈上班后,同事对她表示问候,艾玛却认为:(他们问的都是他们知道的事,他们并不真地关心我。我猜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使自己感觉好些。”当彼得赞美莫里恩的时候,莫里思想:“他这么说只是为了讨好我,或许他想与我发生性关系。”保罗对他的工作进行可行性汇报,他知道报告中有一两处是薄弱环节。当他获得正性反馈时,便想:“我又一次欺骗了他们,他们显然没有认真阅读,没有人对我的工作感兴趣。”

     保罗并没有纵容自己沉溺于这种消极想法。在我的鼓动下,他去征求了老板的看法,尤其是对于那些薄弱环节的看法,与他意料相反的是,他的老板说:“我们知道你报告中这些地方陈述不清,而且那个部分整体上都没有论述清楚,但不管怎么样你对其他问题的论述,为我们解决这个项目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这样,保罗获得了关于报告反响的一些证据,而不再仅依赖于自己的感觉。

     从进化角度讲,我们对欺骗的防御系统可能会过分活跃,使  我们对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异常敏感。并且,人对欺骗有两种类型  的恐惧:一方面我们可能认为其他人用鼓励的语言欺骗我们。另 一方面,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得到了表扬,我们就欺骗了他们。由  于欺骗会给人心理造成威胁,因此,当抑郁的时候,我们对欺骗愈加敏感。但我们可以向这些想法发出挑战。例如:

     即使人们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欺骗,又有什么要紧? 对我有什么害处?我不应当要求人们一直是正直的。生活就是生活,有些人就是更容易欺骗他人。一般来说, 果人们赞扬你,而你却又无动于衷,那么你就应当加以注意,弄清为什么。他们在欺骗你吗?还是你认为你欺骗了他们?你认为你自己不值得赞扬吗?你是否对积极的事物缺乏信任?如果是的,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吗?思 考一下接受赞扬的利处,而不要机械地忽视它。全或无全或无思维(有时被称为或者一或者思维,极化思维或黑白式思维)是我们的心理受到威胁时典型的思维反应。我们需要快速而非延迟的回答,错误会使处于野生状态时的人类付出巨大的代价。动物也需要当机立断(例如听到灌木的响声是否逃跑)。如果选项明确的话(全或无),那么当机立断就会比较容易。

     问题在于,全或无的思维能使我们彻底迷失。我们完全不花时间和心思去考虑有关其他可能性的证据。以下是典型的全或无思维:
 .我的努力结果或是成功,或是惨败。
 .我/他人要么非常好,要么非常坏。
 .要么对,要么错,没有中间状态。
 .如果我不完美,我就是个失败者。
·你要么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要么就女里女气。
·如果你不赞同我们,你就是反对我们。
 .如果事情没有按我们所计划和期望的那样发展,那就是个 惨败。
 .如果你不是经常向我表达爱意,你就是根本不爱我。

     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如此普遍,有两个原因。其一,我门对不确定性感到不安,许多人都为不确定性感到不安。一定要弄清楚该如何做,以及什么是正确的。他们通过全或无的思维来创建他们需要的确定性。有时,我们认为那些了解自己,并对重要问题了解得非常清楚的人是强大的,我们崇拜他们,努力效法他们。但你要小心,希特勒了解他自己的想法,他是全或无思维者的典型代表。有些看上去强大的人,其实很刻板。我发现,很多抑郁的人都崇拜那些强大的人,其实,如果你走近这些人,就会发现,这些人既不强大,也没有什么同情心。他们很浅薄,刻板,是全或无思维者,常常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时,你先跳出圈外,把问题看成灰色的,或许并没有害处。尽管我们最终必须走进,但至少我们给自己留出了衡量证据的空间,让自己的理性思维做了些工作。

     我们产生全或无思维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挫折失望(请见第十五章)。仍以安妮为例,她满脑子都在想如何让客人过得更愉快,以致将食物烧糊了。她自己想:“我把整个晚会搞得一团糟,我连一顿饭也做不好。现在,人人都知道我是多么无能。”她的失望/挫折以及不安感(被他人认为不够好)使她产生了全或无的思维模式:“整个晚上被我搞得一团糟。”其实,这种现象司空见惯,有多少次,我们仅因为一点小事不顺就撒手不干了?

     但是,有什么证据表明整个晚上都一团糟?就此我询问了安妮(安妮的回答在括号里)。
.人们是否彼此进行了交谈?  (是的)
.他们是否聊天、谈笑?  (是的)
·气氛是放松还是紧张?  (放松)
.大家吃了你做的食物后是否都吐出来了?  (没有)
.他们是否说过得很愉快?  (是)

     安妮后来反省,食物的确令人失望,但这一失败仅仅是挫伤了点她的骄傲。如果不是如此焦虑和抑郁,她或许会看到烧糊饭菜有趣的一面,从而自我解嘲。

     摆脱全或无的思维,避免对自己进行好与坏、成功与失败的极端判断,对于治疗抑郁非常重要。抑郁状态本身会降低我们的挫折耐受性,并将我们推向全或无的思维状态。因此,我们必须对此大加小心,不要让它占据我们的思想。过分概括化

     如果一件事错了,我们便认为任何事情都不对头。我们的失败感不断增多,直到后来,我们认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失败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将挫折和失败看作是永无止境的,做什么都没有用,事情总是这样的。
.一个学生得了一个低分,心里想:“我总是学不好,我的功 课将永远也好不了。”
 .一个朋友让苏务必参加她举办的晚会,但朋友忘记了这个 约定。于是苏想:“人们总是这样对我的,没有人关心我。”
 .丹与女友分手后,想:“没有她,我永远也不会幸福了,我 将因此而痛苦终生。”

 让我们看一看如何向过分概括化的思维挑战:
 

消极思维
 质疑与应付方法
 
我将永远不会成功
 “永远”和“总是”是非常重的字眼。我确 实感到情绪低落、充满挫折感。但当我情绪低落时,常会出现过分概括化的思维方式。

 
 
 
 我以前也这样想过,但事情并未解决,至 少某种程度上是这样。 让我想像我能做什么事情才会有所好转, 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预测只是可能性的问题。 或许我应当学习如何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 展,我不必跟自己做对。 假如一个朋友失败了,我不会这样对他说 话,或许我应当学习像对朋友那样对自己说话。
 

 自我中心思维

     在自我中心思维方式的控制下,我们很难相信,其他人对我 们与我们对自己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自己看事物的方式 就是其他人看事物的方式,即“我认为我失败了,因此他们一定认为我失败了”。

     自我中心思维还有另一种表现,即我们坚持认为其他人应当 遵守与我们相同的价值标准与生活准则。珍尼特非常看重生日, 经常会记得他人的生日,而她丈夫艾迪则并非如此。他喜欢意外 地送些小礼物,制造浪漫。有一年,他忘记给珍尼特送生日礼物,珍尼特想:“他知道生日对我多么重要,我从不忘记他的生日,而他竟然忘了我的生刚如果他爱我,他是不应当忘记的。”事实上,艾迪并不知道珍尼特那么重视生日,因为她从未说过,他简单地认为他与她一样。

     在关系治疗中,艾迪对珍尼特的沮丧非常惊讶,他说他的确给她买了礼物希望给她带来惊喜,这表明他是关心她的。同时他对她说(第一次),她除了生日从不给他送礼物,按他的想法,他认为她一年仅有一次能想到送他点小礼物,以使他惊喜。

     人们常与我们持不同观点。因此,假设他人与自己的观点一致是没有好处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人格特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各不相同。这种差异能够成为我们成长或人际冲突的源泉。正因为我们如此不同,人类才如此丰富多彩。遗憾的是,我们常因他人与我们在思维与行为方式上的不同而轻视他们。从很多书中我们都会看到:男人与女人对于人际关系的需要和看法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正视自己的需要,并公开与伴侣沟通,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但如果我们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并且强迫他人与自己的想法一致,那么问题就会出现。

 目录 下页
第八章  自我折磨及如何发出挑战 

      抑郁时,你的思维与情感经常会变得非常消极。我说“经常”是因为事实并非总是如此。例如,曾有一位病人,自从她对门住进了新的邻居,她就开始变得抑郁。那位邻居习惯于在清晨大声播放音乐。她试图找有关部门禁止他,尽管人家很同情她,但却帮不了她。逐渐地,她陷入了抑郁,感到整个生活都毁了,自己却无能为力。她并不认为抑郁是她自己的过错,也不认为自己无能、无价值或脆弱。她抑郁仅仅是因为,她沉溺在对一个复杂情境失控的状态中。

     有时,抑郁是由于家庭或重要关系的冲突、破裂而造成的。抑郁的人感到白己被这种关系所困,充满失败感,但却没把过错归结于这种关系。有时,抑郁的人为抑郁病症,以及抑郁给自己周围的人造成的影响而感到难过,但他们不认为自己坏或无能,他们将过错归罪于抑郁本身。

     许多抑郁的人对自己很苛刻。抑郁当然不会改善我们的自我  感觉。与自我的不良关系能够成为抑郁的前奏,并且,这种关系  会随抑郁的发展继续恶化。本章中,我们将对抑郁病人典型的“自  我思维”进行讨论,研究如何战胜它。本章讨论的所有的思维模  式,都可以被看作是“自我折磨”。你将看到,我们通过各种方式  来折磨自己。 

自责

     当我们试图寻找事件的根源时,责备就产生了——为什么会如此?抑郁的时候,我们感到自己对消极事件负有极大的责任,因此,我们开始自责。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自我责备是在家庭中习得的,当家里出现问题时,受到责备的常常是我们。因此,即使是受性虐待的儿童都学会了责备自己——这当然是荒唐可笑的。遗憾的是,善于责备他人的成年人,常挑选那些最无反驳能力的人做他们的责备对象。

     塞尔维娅是一个很自责的人,她的妈妈常常责备她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痛苦。久而久之,塞尔维亚就接受了这种责备。每当亲密的人遇到困难时,她就开始责备自己。然而,当塞尔维娅寻找证据时,她发现,造成她妈妈生活不幸的原因很多,包括婚姻问题、经济拮据。但塞尔维娅小时候无法认识得这么深刻,只能相信妈妈告诉她的话。

      抑郁者的自责是彻头彻尾的。当不幸事件发生或冲突产生时,他们认为这全是他们自己的错。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分自我归因”,是指当我们没有过错,或仅有一点过错时,我们出现承担全部责任的倾向。然而,生活事件是各种情境的组合体。当我们抑郁的时候,跳出圈外,找出造成某一事件的所有可能的原因,会对我们大有帮助。我们应当学会考虑其他可能的解释,而不是仅仅责怪自己。

      丈夫有了外遇,舍拉因此而自责。她认为:“如果我对他再多些关心,他就不会有外遇;如果我的性吸引力再大点,他就不会有外遇;如果我是个有趣的人,少关心些孩子,他就不会有外遇。”她所有的想法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然而,她应当考虑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她应当想到“如果他对孩子负起责任,我就不至于如此疲惫不堪;他应当花更多的时间呆在家里;如果他做爱时吸引力大些,我就会更喜欢性生活。即使他感到自己被其他女人所吸引,他也不会真的那么做;那个女人知道他已经结婚了,不会鼓动他这样做。”

      你可以将所有可能性逐条列出,并用百分数评出其真实性。或者你可以画一个圈,将每一个原因分配为一个区域,每一区域的大小代表了真实程度。图5画出了舍拉的情况。两个圆分别代表抑郁的观念和更为合理的观念。请注意:任何一种情境都是由多种原因所造成的。当舍拉认识到这一点后,她发现,她的“另一种看法圈”似乎更为真实。.

      责备他人的时候,我们也会出现相同的倾向,即我们不考虑事件的复杂性,单纯地苛责他人,认为他们很坏、脆弱等等。

自责与自我控制

      让人感到矛盾的是:造成自责的原因之一是,自责能够带来希望。例如,如果某件事是由我们的过错造成的,我们将来就有 机会改变它。我们对事件的(潜在)控制感,使我们不必面临实 际上的不可控制感。在抑郁状态下,提高对生活的控制感虽然很 重要,但了解我们的极限,掌握哪些是我们不能做的,也同样十 分重要。舍拉最终不能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她不能完全控制自己丈夫的性行为,这是他的责任而不是她的。我们必须注意:在自 责的时候,我们不要给自己施加对事件超乎实际的控制感。

 避免冲突

     自责的另一个原因是,自责比责备他人更舒服些。自责能够  维持和平,防止我们与他人产生冲突。小时候,如果父母告诉我  们,他们之所以打我们,是因为我们在某件事上表现得不好,  那么我们就能学会接受他们的观点,不去争论。这种态度会沿袭  到成年时期。在我们看起来,他人似乎都没有过错,不应受到责  备。

      有时,我们发现自己对某件事并非完全没有责任,但,当讨论  我们的责任时,就夸大了所应承担的责任。我们过度关注自己的  过错,感到自己一无是处。然而,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由诸多  因素造成的。在此,我们必须避免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不管怎样,  我们应当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但不要过分。只有原谅自己、宽  恕他人,我们的疾病才能够好转。  期待惩罚

     当不幸发生的时候,抑郁的人感到,自己会因某方面的过错而受到惩罚。我们似乎相信:只有我们好的时候,才能发生好的  事情;当我们坏的时候,只能发生坏的事情。因此,当不好的事  情发生时,我们会认为,这说明我们曾经或一直很坏。当凯特的  孩于患病死亡后,她感到,这一定是上帝因几年前她做人工流产  而惩罚她。抑郁的时候,被惩罚感变得很强烈。经剖析就会发现,  这种被惩罚感,往往与过去对某件事的内疚或羞愧相关联。例如,  理查的父母曾告诫他,手淫是很不好的事。但当他12岁第一次手  淫的时候,他感到很愉快,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此后的  许多年,他坚信自己沉迷于手淫是非常恶劣的,迟早会因此而受  到惩罚。因此,当不幸的事件降临在他头上时,他便将其视为“惩  罚的一部分”。

      要克服这些情绪,通常我们不得不先接受使我们感到内疚的事件,然后学习如何原谅自己。“公正”与“惩罚”的原则是人定的,要接受这一点有点难,但对于非洲难民来说,没有公正可言。无论我们表现如何,好事坏事都可能发生在我们头上。

自我批评

     与自责相关联的是自我批评。有时,我们因某事而自责的同时,也会认为:这是意外的不幸,我们可以原谅自己。然而抑郁的时候,惯性使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批评、论断我们所做的一切。

     有些人认为,自我批评是促使自己努力的唯一途径。例如,一个人或许说广如果我不批评自己的话,我将无法做任何事情。”他们将自我折磨看作是驱动自己的力量之一一颇具施虐、受虐倾向。这种人认为,威胁与惩罚是促使事件成功的最佳方式。这种观念可追溯到儿童时期。或许父母经常说“如果不是我经常管着你,你什么事也做不了”或“惩罚是对你最有效的方式”。父母对孩子好的行为不太注意,也很少表扬;但对坏的行为却很快做出惩罚性反应。因此,孩子逐渐学会了自我批评与自我惩罚,很少鼓励自己。

     抑郁时,自我批评常是不由自主的。自我虐待/批评的倾向  是如此的顽固,以至于我们感到自己被击垮了。因此,当我们对  某事失望或发现自己的行为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时,我们会感到  挫折和愤怒,进而猛烈地攻击自己。  有它,才能有我

     自我批评会导致“它——我”观念,即“只有将‘它’做好,我才能接受‘我自己”。“它”可以指任何你认为重要的事件。假如你是一个学生,“它”可能代表通过考试。你或许对自己说:“只有我通过考试,我才能接受自己,否则,我会恨我自己。”“它”也可以指应付家务或工:作:“如果我能做好这些事,我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成功能导致自我接受,而失败会导致厌恶自己或自我攻占。

     这种思维方式意味着:“我要与上次做得一‘样好。”然而,成功与失败对我们会产生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如果你成功了,你就变好了吗?相反,如果你失败了,你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吗?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你的脑细胞都未因此而增加或减少。我们不会因此而多长一条胳膊或一条腿,甚至我们对音乐的品味也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我们存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当然,如果失败了,我们会失去一些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我们或许会为失去的东西而悲伤、失意。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这种失望变成了自我攻击,认为不是我们的行为失败了,而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失败了,那么我们将很难摆脱它。

     因此,有必要认识到,成败得失影响的是我们的感觉;我们会因失败而失望,但成败并不能改变我这个人。如果我们过分关注自己的行为,而不对内在自我感到满意的话,我们就会沉溺于对成功的渴求中。只有成功才能使我们感到好过,任何失败都会击伤我们,因为失败会导致我们自视甚低。

     这并非是新概念,佛教徒及其他宗教教徒一直都认为: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过分在意成败得失。他们认为:“应当生活于这个世界,但不要占有这个世界。”这能使我们认识到,如果我们贬低自己,我们就动摇了自己的生存基础。或许你可以这样想:你的自我好比一幢房子,失败造成的失望就像暴风雨。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最好将门窗关严,而不应让所有的门窗都敞着,任凭其遭受侵袭。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应当区分对行为的评判与对自我的评判。你的行为或许未如你所愿,但这并不能改变你作为人的本质。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或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表示失望,但我们不能用‘‘全或无”的思维方式将自己评价为好或坏、有价值或无价值。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就等于将自己非人化为市场里有价格的商品。我们对自己说:“如果我做得好,就值得人们珍惜;否则,我就是无用的垃圾。”然而,我们并不是物,而是有生命、有情感的高级复杂的生命实体,像评价物品一样评价我们自己,是很危险的。自我攻击

     最近,有研究表明,认为自己软弱、对自己感到失望,比自  我批评观念更容易引发抑郁。这似乎表明,不是自我批评本身。而  是个体对自我批评的反应引发了抑郁。当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  视,并引发了我们的基本信念和自我标识(例如脆弱、坏、无能、  无助等)时,抑郁就产生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批评的倾向。然而,当我们开始自我折磨,将自己评价为无价值、很坏或软弱时,就很容易滑向抑郁的深渊。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失去了对自己关爱的能力。好像我们的自我被某种情绪束缚住了,使得我们对这些情绪过分认同(由于情绪化推理),认为我们就是我们自我感觉的样子。例如“我感到自己很愚蠢/无价值,因此我是一个愚蠢/没有价值的人”。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改变全或无的思维模式以及情绪化推理。

  .将一个人用好或坏、有价值或无价值来评价,是一种全或 无的思维模式。我应当想到有些事情是我能做好的,而另 一些事情我却无法做得像我希望的那样。

 .我感到自己愚蠢或没有价值,  并不意味着我的确是愚蠢、 没有价值的。

 .价值评判可用于诸如汽车、洗衣粉等物品,而不能用在人 身上。

 .我不能将自己当作一个物品,不能认为自己的价值来自于 自己的成就。

 .如果我能承认,“无价值感”是我所有可能的自我感觉之 一,那么,我将能够正确看待这些消极的情绪。

 .如果我与无价值感过分认同,那么我很可能会陷入抑郁。自我憎恶

     在极端情况下,抑郁不仅包含自我批评和自我攻击,而且包含自我憎恶。这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失望感,而是将自己视为可憎的敌人。自我批评出于失望以及想做得更好的愿望;而自我憎恶并不是需要自己做得更好,而是怀有破坏或除掉自己的冲动。

 

与自我憎恶相伴的还有自我厌恶。厌恶是一种有趣的情绪,它包含着想除掉或驱除令自己厌恶的东西的动机。对自己憎恶会使我们将自己判断为令人厌恶、坏或者邪恶。我们一旦拥有这些情绪,就会产生以野蛮方式攻击自己的动机。这不仅仅因为我们感到失望或情绪低落,我们的确对自己的某些部分产生了憎恨之情。

      凯特被焦虑和无价值感所束缚,如果事情没有做好,或她与别人产生了冲突,她就会感到愤怒已极。她产生愤怒情绪同时,还对自己抱有强烈的憎恶情绪与观念。她的自我折磨是施虐型的,她有这样的想法:“你是个可怜的东西,是蛆虫,是无用的狗屎!”当人们憎恶自己的时候,他们用来评价自己的,常常是那些能够引起人厌恶情绪的词汇(如狗屎)。凯特受到性虐待,有时她憎恶自己的生殖器官,甚至想用刀子对付它。在极端情况下,自我憎恶能导致严重的自我伤害。

      索尼娅没有受到性虐待,但她讨厌自己的脸型,经常求助于外科手术。这种自我憎恶情绪直接指向身体的现象并不罕见,它经常与羞耻感相关联。

      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查看我们的自我折磨、自我批评是否已超越限度,变成了自我厌恶或自我憎恶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你对自己、对自身所处的状态感到失望,但你是否能与自己保持友爱的关系?如果你的自虐倾向已经无法控制,你应当作如下努力:使用你的情感性思维,尽可能用温和友善的方式去改变它。

 .我的自我憎恶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

 .我是一个喜欢憎恶的人吗7

 .如果我不是一个喜欢憎恶的人,并且能够看到它的破坏性, 或许我能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

 .我的自我憎恶到底有什么价值?

 .我非常了解,如果我在乎某个人,就不会憎恨他们。

 .我的思维方式是不是全或无的?我是否忽视了自己积极的 方面?

 .我像希特勒一样坏吗?不是,那么,我应当正确看待我的 自我憎恶情绪。

 .或许,我应当更加强硬地对待自我折磨倾向,不能让它夺 走我喜欢做的。

 .毕竟,  自我憎恨或自我厌恶对我没有任何好处,它只能够 使我情绪低落。

 .或许我习惯了他人对我的厌恶情绪,如果我进行自我攻击, 我就是在重复他们对待我的方式。

     以上最难的部分是,你要诚实地面对自己,然后决定,是否  让憎厌继续存留在你体内。只有决心不让自我憎恶继续存在,你才能够训练自己更好地控制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然而,如果你内心支持自我憎恶,认为它合理,那么,想爱自己并最终治疗自己是很困难的。对于一些人而言,这是一个灵魂搜寻的过程。然而正如——个病人对我所说的:

      最困难的是要意识到,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不管这些年我对自己带有怎样的愤怒和敌对情绪,转折点在于,我下决心承认:我受够?这种自我憎恶。只有那时 我才能迈出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

      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抑郁,战胜自我憎恶本身对我们也是大有益处的: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会因之而改变。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憎恶倾向——如果你感到了憎恶情绪,这并不表明你不正常。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给它多少市场?

      憎恶来源于伤痛。我们憎恨伤害我们、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东西。但是,与其憎恶,不如关注这些疼痛和伤害,弄清它们到底是什么。当然,如果你发现,你的抑郁情绪中有自我憎恶的成份,不要把这种经验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自我攻击中去,相反,你应该说:

 很高兴我发现了自己的憎恶情绪。现在,我要着于 学习关爱自己,检验自我憎恶中的理智成份。或许我正处于全或无的思维模式,或情绪化推理的控制之下。我应当将憎恶看作是受伤后的症状表现。社会比较一些消极的自我攻击观念,来源于我们将自己与他人比较,  从而贬低自己。事实上,人们经常拿自己和他人比较,如“我的  是否比你的大?”等等。即使是动物也通过“社会比较”来决定  向谁挑战、攻击谁、避免被谁攻击。我们大脑天生就具有社会比  较的倾向,因此,要避免比较是很难的。

      社会比较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 以做各种决策,如:“我与他人一样还是不一样?”“我是否是他  们中的一员?…‘我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我是不是比别人好  (聪明、强壮、有吸引力、有能力)还是差不多?”如果社会比较  的结果是积极的,那么即使失败也会使我们感觉好些。设想你在  —项重要的任务中失败了(例如考试或考驾照),你为你的失败感  到沮丧,然后你给你的朋友打电话,发现他们也失败了,很可能  你会感到好多了,你会感到失败的不只你一个。

      抑郁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拿自己与他人做消极的比较。在这  些比较中,我们选择那些事实上(我们认为)在某些方面比我们  强的人做对象。换句话说,我们不把自己与平常先生(或女土)比  较,而是与那些我们认为做得好的人比较。简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把全部精力用于照顾孩子。她有一些朋友,尽管她们也有孩子,  但还是出去工作。简想:“我不如她们那样有能力,因为我没有出  去工作。我拼命努力才刚能把家料理好。”当我问她,在她的朋友中,是否有因孩子未出去工作的人时,她承认,她有许多朋友都没有出去工作。然而,她不与她们比,而偏偏与少数有工作的人比。

      黛安生孩子后很抑郁,她认为她的反应与朋友们都不同,自己一定有什么不妥。因此,她不与任何朋友谈及此事,默默地忍受煎熬。比尔也是如此,他热衷于网球运动,在俱乐部里,他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他常与顶尖高手相比较,因此一旦打不过他们他就感到自卑。

      抑郁的人,倾向于忽视那些能给自己能力带来积极评价的社会比较,而经常进行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消极情绪的比较。换句话说,他们常常找错比较对象。他们不去想自己比XYZ强多少,而是关注自己比ABC差多少。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我们不与任何人比,设定个人标准,遵循自己内心的感觉生活。但研究表明,这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那些自信水平很低的人而言。因此,当你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时,要确保你的比较不会令你感到抑郁或自卑。

      在家庭关系中,兄弟姐妹之间的社会比较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你有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总是试图搞清楚你(作为父母)更喜欢谁。你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话:“你允许肯或苏不睡觉、看电视——为什么我就不行。…‘你说肯或苏去看朋友很正常,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去?”有时,抑郁的人有许多关于早期家庭关系的问题没有解决,他们感觉自己一直生活在兄弟姐妹的阴影下——不如他们聪明,不如他们有吸引力等。吉姆上了大学,而且功课很好,但他弟弟汤姆更现实,不适合做学问。汤姆对自己并不满足,他经常将自己与吉姆比较,感到很失败,他对自己说:“我为什么不如他聪明呢?”

      这些问题与嫉妒相连。嫉妒一旦转向自身,就会更具有破坏性。例如,你或许嫉妒那些获奖或赚了很多钱的人,但如果你告诉自己,除非自己也得到这些东西.否则就是失败者,那么你将陷入麻烦中。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汤姆执著地认为,生活对他不公平。

      一些在社会上似乎很有威望的人之所以会陷入抑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社会比较。几年前,我与一位医生共事,他在培训期间成绩很好,当他获得职业资格后,发现工作压力很大。他觉得自己比同事差,与他们相比,他感到自己缺乏信心,无法与他们看齐。这再一次证明:社会比较的对象(我们与谁比较)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社会比较是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改变我们由于社会比较而产生的消极观念:

 .选择与你最相近的比较对象,避免与那些在某方面明显强 于你的人比较。

 .非抑郁者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做得不如人,他们就会忽 视这种比较。而抑郁的人,并不忽视这种比较而是反复思考。因此,当比较的结果对你不利时,你要找理由证明,这一比较对自己并不合宜。

 .如果某种比较使你感到不快,  写出这种比较的利弊分析。 如果比较对你有利,也不要因此而轻视他人。如果比较结果令你感觉不好,大有挫折感(你轻视了自己),那么你要认识到,这种比较的弊大于利。

 .如果你比较后情绪低落,那么应避免自我攻击。请记住:做任何事都有一些人做得比你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是失败者或能力不足。

 .将你的生活看作是个人独特的旅程,有其独特的上升与下跌轨迹,你会遇到各种挑战。尽管你想过别人的生活,但 这不可能。你应当把你看作你自己,而不是与他人比较后 的你。

 .关注你能做什么,而不是别人在哪些方面比你强。不要否 定自己的成绩。

 .如果你抑郁的话,不要以为其他人就不抑郁,从而将自己 贴上“无能”的标识。很多人都会焦虑和抑郁。 内部折磨者 所有这些指向自我的消极观念,都是自我折磨的表现形式。  我称之为“内部折磨者”,它对自我进行观察,然后给自我下判断,  这些判断的程度从自我批评到自我憎恶不等。我们尚不了解它的  来源,但通常它起源于儿童期。如果反观这个内部折磨者,你就  会发现,它是你父母中的一个或两个。当面临挫折、我们对自己  感到失望的时候,内部折磨者便登台了。

      正如我已指出的那样,有些人认为,如果我们不逼迫自己,不诱使自己行动,那么我们什么也做不了。但我们应看到,如果失去厂对内部折磨者的控制,它将会给我带来损害。让我们回忆一下安妮将饭菜作糊的例子。她因没做好饭菜,而认为自己将整个晚会搞得一塌糊涂,彻底失败了。请注意她的想法多么具有破坏性。想像一下如果面对这样一位朋友,你是否会对她说“你手艺太差,把整个晚会都搞糟了,你真失败”?如果你这么说,她将会非常沮丧,永远都不会再邀请你。但人们常常对自己这样说。

     自我折磨(内部自我攻击)经常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做得  更少)。打比方说,我把你打倒后,我开始揍你,因为你倒下了。  认识这一恶性循环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将会在生活中不断地遇到它。

 面对自我折磨者,你应当告诉自己:

     看,我并不像自己认为的那么懒/坏/无能,坦白地说,是我的内部折磨者击倒了我,使我陷入抑郁。它给我造成?许多问题,我跌倒了,它却踢我。如果我真的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渴望成功的话,那么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我就应当温柔地鼓励自己。如果我有自信的话,我就不会仅仅是恐惧、愤怒和失败,我还能做更多的事。

     接下来的是要为自己制定行动计划,学会在成功的时候表扬自己,而不是在失望的时候攻击自己。如果,你的内部折磨者正因你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而贬低你,你应当这样对自己说:

 我现在很抑郁,没有乓常的动机水平是可以理解 的。尽管我不能完全做好过去曾经做的事,但我仍然可 以做其中的一部分。我要为自己能做的事而表扬自己, 而不因自己不能做的事攻击自己。靠自我折磨,我无法走出抑郁。我做的都是我能做的,我要循序渐进,及时鼓励自己,无论进步多么小,我终究是进步?。

     如果你想有所反抗,你可以对令你烦恼的事说:“见鬼去吧!我今天要做一些我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