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数字一到十:中国式同居:从异性合租开始 寻求情感依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47:11

中国式同居:从异性合租开始 寻求情感依赖

2011年02月14日07:27东方卫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中国式同居:从异性合租开始

  最经不起考验的男女关系——

  非法同居的概念已经废除。在百度百科中,关于“同居”,最后一句话——同居总体来说是不好的现象,因为对同居各方都没有任何保障。

  一对男女没有经历些什么就结婚,就如同一个房屋买主到了要搬家那天才看到自己的房子,万一不合适,咋办?正是带着这种心态,未婚同居从一件令人反感的事变成许多年轻人婚前的一种选择。

  比拍拖深一层,又比婚姻浅一层。中国式同居还有更多特点——从男女合租开始。这个群体中很多是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年纪轻轻就远离家人,过上了“漂”的生活,需要独自面对大城市的工作压力与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在情感上希望有个人可以依赖,消除不安全感和焦虑感,以及解决性的需要,就倾向于找一个同伴。很多人从男女合租开始,日久生情便成为同居关系。

 

 

  相比之下,结婚需要满足诸多条件,包括双方父母同意、大量金钱等,同居的关系就简单得多。而且,一旦出现生活不和谐,只需要一方搬出去,至少看起来就这么简单。

  “现在没有一项官方统计能说明中国有多少人在同居。对于享受其中的年轻人来说,同居的感觉是天堂,对于深受其害的人来说,它却是地狱。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流行于全球的同居现象,是最脆弱的两性关系。”中华女子学院教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罗惠兰对媒体表示。

  无法统计中国同居群体的数字,因为更多人曾经同居过。“如果任它像流行音乐那样传播开来,由小众乐趣转变为大众趣味,只能让更多的人迷失在这种关系中。”

  同居到结婚告诉你是怎么被逼的

  还是那套房,还是那张床

  一旦同居了,亲戚们就会怂恿他们结婚:“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啊?”在朋友的婚礼上,人们爱问他们俩:“什么时候轮到你们俩?”

  这些社会压力会使一些同居男女——比如张泽和刘晶的生活更加纠结,于是勉强决定结婚,这多数是出于内疚或恐惧,后来他们发现,结婚不是因为真爱。

  内心强大 强大到下班后就开始同居

  在南京读书,在南京工作,这是他们5年来的共同点,除此之外两个人的轨迹毫无交集。

  如果放到5年前,全校几千名师生也不会相信,张泽和刘晶两个人会结婚。从大一开始,东北来的张泽就是忙于课堂之外的东西,从上易趣卖东西(那时候还没有淘宝)到早早开始实习,老师们几乎都不认识他,成绩这事就更不用说。但是他很惊人地做到了,在整个系里第一个找到工作。没有四级证书,没有学位,都不影响他的事业起步。当别人还在挤公交去国展中心参加招聘会时,他已经可以在单位带实习生了。一年以后,他又到了国展,这次坐在了招聘桌的另一面,看着自己的学弟学妹以及还没就业的同学们递上简历。他心跳加速,还要假装镇静,事后反复回忆当时每个细节。大学4年,张泽的出现规律让他与刘晶几乎没说过话,甚至互相有点看不起对方。刘晶成绩也不算好,但是条件出众——南京本地人,而且很漂亮,很多男生围着她转。刘晶有点眩晕,有点挑花了眼。还好,凭借着舞蹈和接待等等方面的优势,她也在毕业后找到份不错的工作。

  不断相亲,没有恋爱,两个人都在奋斗,还好都混得不错。

  毕业后就很少联系,两个人都是经常晚上加班,有时候班级的群里只有这两个头像在线,才会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起话来。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将近5年,每年都嚷嚷着要同学聚会,每年都没有了下文。两人偶尔碰到,都是工作关系。直到某天下午,还有一个小时下班,两个无聊的都市精英开始了一场无聊的聊天。这次的话题是,张泽租的一套公寓离刘晶单位很近,不足一站路。在张泽一句不经意的挑逗后,刘晶发来一行字,“为什么我们两个这么优秀的人,都是单身。”此处省略1000字,我们只知道,这天晚上,刘晶就搬到了张泽的公寓,他们管那天叫“半同居”。

 父母见面 你不得不承认他们有一套

  研究证实,订婚后同居者的关系质量与结婚者相当,均比未作出任何承诺的同居者高。

  同居就是那样,没事就逛超市,买一堆自以为有用的生活必需品。或者周末去宜家,对着一套套从来不重复的样板房,坐沙发上发呆,两个人心里都有些考虑,然后只能买一堆小物件回家。

  他们几乎买过所有的方便食品,叫过方圆两公里内的所有外卖,看过小区租碟屋里大部分美剧和港片,冰箱里总是塞满东西,或者什么东西都没有,生活还是不能显得丰富多彩。

  有时候张泽想,现在就这样了,要是结婚了,得多无聊啊!刘晶是南京本地人,周末要回家,有一次把张泽带了回去。

  刘晶的父母都很热情,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张泽在刘晶的小床上咪了会,他隐约听到客厅里,两个老人问女儿,他家里人怎么说,打算不打算买房子。

  继续同居的日子,张泽知道,如果将来两人不能在一起,现在的同居时光虽然无聊,却可以回味很久。在刘晶的要求下,他在过年的时候,第一次把自己的女朋友带回东北。尽管此前看过照片,也在通电话时假装客气的聊过几句。到了真见面的时候,二老还是不停地打量。张泽的姑姑甚至提出带刘晶去检查下身体,为下一代做准备。两个人不停地被问,什么时候结婚。

  这时,张泽才意识到,自己不是很想结婚,似乎没找到那种一见钟情以及各种被吸引的感觉,就这么结了?

  结就结吧

  什么都没变除了办场婚宴

  父母不管你这一套,过年回来后,他不断接到母亲的电话,从央求到哭泣,希望他早点结婚。母亲没有觉得刘晶很完美,但是做老婆足够了。

  实际上,刘晶几次都想开口提“结婚”,也是迫于家里的压力。不断地试探,张泽总是岔开话题。直到在双方父母见了一次面之后,两人选了个都有空的日子,把结婚证领了。下面是千篇一律的结婚流程,以及Clubmed的蜜月旅行。

  那会,买房子还没有今天这么恐怖。两个人从仙林逛到河西,在看的最后一家楼盘毫不犹豫地下手。其余的,和同居生活差别不大,房子还没拿到,房贷还是张泽还,还是超市,还是宜家,还是看碟,还是那些朋友,聚会时还是叫“老公”“老婆”。

  一切如旧。

  频繁更换同居对象会对爱情绝望

  婚姻问题咨询专家张兰欣:

  除了婚姻问题咨询,张兰欣还有一个身份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国目前最高级别的心理咨询师称号)。

  根据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她认为,男女同居其实就是弱化自身责任的体现。“如果说爱情的保鲜期只有一年,那么激情褪去,是不是还要再去寻找下一个一年?”

  压力导致同居而不结婚

  “同居人群的年龄多在20岁到35岁之间。”张兰欣说,同居是一个后现代的词,这也是当下年轻未婚伴侣之间的一个常态。

  张兰欣说,“同居”这个词,在中高层次的人群里出现的频率较高,“他们追求自由,不要压力和约束。”张兰欣指出,这些人,他们不是不想结,只是不敢结婚。

  据介绍,越是现代化发展程度较快的大城市,同居而不婚的男女比例越高——让适龄男女止步婚姻大门前的原因,便是高房价、高消费,以及家人高期望值所带来的压力。

  “滥”同居会导致人性扭曲

  张兰欣说,同居的人群有个共同的特点,缺乏责任意识。“同居不像结婚,它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如果觉得不适合,便会一拍两散。”

  “现在年轻人的责任心都很淡薄,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他们不会为别人考虑。”张兰欣说,虽然同居没有约束,但并不代表没有责任。

  “有的人同居了一段时间,发现对方并不适合自己,再加上对对方的厌倦,导致分手,再去寻找下一个同居对象。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张兰欣表示,不断更换同居对象,也会使人产生一种倦怠的心理,继而对感情不信任、对爱情绝望、对婚姻的失望。“最终的结果,就是这类人群变得不相信身边一切事物和人,并因此扭曲了人性。”

  长期同居的人内心是矛盾

  南京心之怡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吴园:

  吴园研究的项目是心理动力学,一个与婚恋心理息息相关的专业。作为南京心之怡心理咨询中心的首席咨询师,她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能接触到一些因为同居,而遇上心理问题的人。

  在吴园看来,婚姻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并不能代表什么。大多数人同居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安全感,但他们不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是与所谓的安全感渐行渐远。

  有些观点,将同居的目的,看做是逃避婚姻所带来的责任——对于这一说法,吴园并不能完全认同:责任感不见得是婚姻全部,没有情感,完全依赖责任去维持的婚姻,是不现实的。

  “其实成年人的心中都会给自己设一个‘度’,这个度未必是婚姻所带来的法律上的约束。”吴园说,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婚姻不过是一种约束手段,一纸结婚证书也说明不了什么。

  吴园觉得,排除部分因为自身个性因素,而选择不婚同居的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 没安全感就长期同居

  绝大多数选择长期同居的人,都是觉得在心理上缺少安全感。

  吴园分析说,他们希望利用同居的方式,维持双方的亲密关系,这样既可以保持亲密关系,也能让自己随时抽离。简单来说,很多同居者是在将同居作为一种手段,去追求自己原本不愿相信的事物。

  二. 和父母关系存在问题

  “安全感的缺失,原因有很多种,最主要的是与其成长经历相关。”吴园介绍说,如果原本与父母的关系存在问题,那么之后在情感方面也会有问题。不安全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这与婚姻恐惧症也有相当的关联。”吴园说,将婚姻当成约束和限制,对彼此承担精神、物质上的双重责任,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三. 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

  就一些内心还是孩子的成年人来说,他们一方面心里逃避着婚姻、一方面却又迫不及待地用同居的行为,向周围人“证明”自己已经成年。

  “同居者对外所说的原因大多是冠冕堂皇的,这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表现。”吴园还透露,在长期同居的这个话题上,人们总觉得是男方自由度更大,但实际上这是因人而异的,在很多时候,女方未必是被动的一方。

  真相很残酷

  先同居的离婚率高46%?

  在美国,一项对1800对已婚夫妻进行的全国性调查的结果显示,婚前曾经同居的夫妻的离婚率是普通夫妻离婚率的两倍。对于婚前和其伴侣生活在一起的3884名女性进行的调查显示,其中50%的人比那些先结婚然后再居住在一起的女性来说更容易离婚。报告揭示出,经同居而结成的婚姻,比未经同居而结成的婚姻,离婚率高46%。婚前同居时间越长的夫妇,就越容易想到离婚,他们的性关系也同样脆弱。并且,同居时间越长,双方将更追求独立自主,更不情愿受婚姻的约束,因此永不结婚的可能性越大,同居关系的破裂率也比婚姻关系的破裂率更高。

  总体上来讲,未婚同居生活要比婚姻生活更不稳定。第一次婚姻在5年之内出现分居或者是离婚的几率是20%,但是婚前同居者在5年内分手的几率却达到了49%。10年之后,第一次婚姻失败的几率是33%,而相对应的,婚前同居者分手的几率却已经达到了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