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三行情书:琵琶行并序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33:27

                      飘絮

三维目标

1、  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情况、诗歌的写作背景。

2、  理清文章思路,掌握主要内容,掌握序言内容。

3、  品位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

4、  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教学重难点:品位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丰富内涵。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被贬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时也遇到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的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著名的诗歌

 

二、1、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今存诗三千多首,诗风平易通俗,为时人广为传唱,“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行”。

学过的作品有:《卖炭翁》、《钱唐湖春行》、〈〈观刈麦〉〉等

2、关于歌、行、引知识: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三、朗读(提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本诗是一首抒情色彩很浓的叙事抒情诗,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凄切伤怀。

 

四、朗读小序,提问:诗前有一小叙,工一百三十八字都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小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写作的动机。

 

五、感知课文内容,把握各段大意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江头聆听琵琶曲

三、歌女倾诉身世苦

四、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重闻琵琶青杉湿

 

六、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术

1、用了大量的比喻句

如急雨,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借用形象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转的应接不暇的乐声。形象的比喻把音乐的语言化为诗歌的语言,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领略到音乐无穷的魅力。

2、形象感强烈的拟声词,如嘈嘈、切切、嘈嘈切切。

3、情感的传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听音乐人的情绪反映来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

4、通过气氛的渲染:如: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乐曲结束时候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她弹奏音乐的震撼人心。

 

七、诗人为何认为自己和琵琶女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同在何处?

 

1、都来自京都

              本是京城女

              去年辞帝京

2、皆有出色才华

              名满京都的艺人

              才华横溢的诗人

3、如今都落泊失意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所以诗人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共鸣。

 

八、男儿有累不轻弹,诗人的泪只为琵琶女洒吗?

明确:江州司马之泪,是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

九、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