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研究生预科学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论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1:55:10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论述
发布时间:2006-06-22 09:02:34   点击: 8378次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本文共9页 当前为第1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民群众
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论述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扩大。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4页

  一切唯心主义者,不论是哲学上的还是宗教上的,不论是旧的还是新的,都相信灵感、启示、救世主、奇迹创造者,至于这种信仰是采取粗野的,宗教的形式还是文明的哲学的形式,这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教育程度,就像他们消极地还是积极地对待对奇迹的信仰,也就是说,他们是创造奇迹的牧师还是这些牧师的信徒,以及他们所追求的是理论的目的还是实践的目的,都仅仅取决于他们的毅力、性格和社会地位等等一样。

  ……

  在唯心主义者看来,任何改造世界的运动只存在于某个上帝特选的人的头脑中,世界的命运取决于这个把全部智慧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而占有的头脑在宣布自己的启示之前,是否受到了某块现实主义的石头的致命打击。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文艺》第77页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仲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1884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文艺》第78页

  马克思主义和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出色的把以下两方面结合起来:既以完全科学的冷静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又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当然,还有善于摸索到并建立起同某些阶级的联系的个人、团体、组织、政党)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革命首创精神的意义。

  ——列宁:《反对抵制》(1907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文艺》第80页。

  只有人民,既无产阶级和农民,才是能够取得‘对沙皇制度的彻底胜利’的力量,我们是就主要的巨大的力量来说的,并且把农村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人民”)分别算到了这两种力量中去。

  ——列宁:《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1905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文艺》第80页。

  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变化;依靠信息、忠诚和其他优秀的精神品质,这在政治上是完全不严肃的。具有优秀精神品质的是少数人,而决定历史结局的却是广大群众,如果这些少数人不中群众的意,群众有时就会对他们不太客气。

  ——列宁:《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政治报告》(1922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历史唯物主义与文艺》第81页。
毛泽东论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
  共产党员应该紧紧地和民众在一起,保卫人民,犹如保卫你们自己的眼睛一样,依靠人民,犹如依靠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毛泽东:《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5页

  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他们生根于人民之中,他们是人民的儿子,又是人民的教师,他们每时每刻地总是警戒着不要脱离群众,他们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因此他们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他们的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

  ——毛泽东:《中共中央为抗战六周年纪念宣言》(1943年7月2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7页

  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96页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社问题》(1955年7月31日),人民出版社版第9页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31页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790页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毛泽东:《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1955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中册第578页

  群众中蕴藏了一种极大的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那些在革命时期还只会按照常规走路的人们,对于这种积极性一概看不见。他们是瞎子,在他们面前出现的只是一片黑暗。他们有时简直要闹到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程度。这种人难道我们遇见的还少吗?这些只会循着常规走路的人们,老是对于人民的积极性估计过低。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他们总是不赞成,首先反对一气,随后就是认输,他们又按照这两种态度循环一遍。以后各种新事物出现,都按照这个格式处理。这种人老是被动,在紧要的关头老是止步不前,老是需要别人在他的背上击一猛掌,才肯向前跨进一步。

  ——毛泽东:《这个乡两年就合作化》一文的按语(1955年)
我党二十几年来,天天做群众工作,近十几年来,天天讲群众路线。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但是在有些同志的工作中间,群众路线仍然不能贯彻,他们还是只等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做一件事情,总不愿意向被领导的人讲清楚,不懂得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主观上也要大家动手动脚去做,但是不让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怎样做法,这样,大家怎么动起来,事情怎么能够办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当然要从思想上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同时也要教给同志们许多具体办法。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17-1318页

  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6页

  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这里是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

  ——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10—1011页

  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02页

  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工作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02页

  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持久,也不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1943年6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02页

  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

  ——毛泽东:《为中直军直生产展览会题词》,1943年11月24日延安《解放时日报》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1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33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1948年4月2日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

  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

  共产党员绝不可脱离群众,绝不可高踞于群众之上,做官当老爷,而应当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深入于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

  ——毛泽东:《保持劳动者本色,密切上下级关系》,《人民日报》1967年11月19日
邓小平论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
  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过去是很好的。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林彪、“四人帮”极大地破坏了我们党的这个优良传统。但是,把脱离群众这个问题统统归到林彪、“四人帮”身上也不合乎实际,我们自己也有责任。一些脱离群众的制度,包括那些特殊待遇在内,文化大革命前有的已经有了,但远没有现在这样厉害。当时大家都能自我约束,对群众比较关心,现在不同了。过去领导同志到一个单位去,首先到厨房去看看,还要看看厕所,看看洗澡的地方。现在这样做的人还有,但是不多了。很多同志根本不去同群众接触,一个学校的负责人,不去跟学生谈话,甚至于跟教员都不大接触。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8页

  现在需要全国的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把我们党的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作风很好地恢复起来,坚持下去。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因为经验不足,会面临多方面的困难。例如管理人员缺乏,技术人员缺乏,就是困难。又如改造一个企业就要减人,减下的人怎么安置,这也是困难。又如我们要建立退休制度,这是很正确的,但是也会有很多人思想抵触,这也是很大的困难。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79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29-230页

  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错误。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68页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是党章中的根本问题,是需要在党内反复进行教育的。

  ——邓小平:《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269页

  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在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邓小平:《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270页

  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具有极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工人阶级必须依靠本阶级的群众力量和全体人民的群众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放自己,同时解放全体劳动人民。人民群众的觉悟性、积极性、创造性愈是发展,工人阶级的事业就愈发展。

  ——邓小平:《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270-271页

  如果不从认识方法上解决党的主张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题,那么,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仍然不能真正地解决。

  ——邓小平:《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271页。

  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

  ……

  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本身就要求党的领导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骄傲专横、鲁莽,自作聪明,不同群众商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为了自己的威信而坚持错误,是同党的群众路线根本不相容。

  ——邓小平:《群众路线是党的组织工作中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第272页

  只要党和党员不脱离群众,只要党和党员接受监督,只要党和党员虚心学习,只要党和党员不断地进行工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党就一定同过去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一样,顺利地领导国家建设,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学会建设,学会管理经济,把我们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邓小平论党的建设》第302页

  只要我们相信群众,走群众路线,把情况和问题向群众讲明白,任何问题都可以解决,任何障碍都可以排除。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

  ——邓小平:《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重新学习》,《邓小平论党的建设》第358页

  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党员同群众的联系,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地错误。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邓小平:《决不允许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邓小平论党的建设》第428页

  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纠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

  一定要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切能够解决的困难。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要耐心恳切地向群众解释清楚。

  ——邓小平:《决不允许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邓小平论党的建设》第428-429页

  我们党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第57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苦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第59页

  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第60页

  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学习纲要》第66页
江泽民论群众路线与群众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我们党执政以后,一方面取得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近几年来,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滋长,而惩治又不够得力,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忧虑。加上国内外反动势力和一些别有用心分子借机挑拨,使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受到了严重损害。这种状况,降低党的威信,影响人民政权的巩固,全党上下应当下定决心,按照中央的部署,坚决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论党的建设》第14页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群众路线问题都作过精辟论述。邓小平同志在八大作修改党章报告时,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对此讲得很系统很深刻。几年来,新进各级领导班子的有些同志不懂得或不熟悉群众路线的原理和方法;也有些人热衷于照搬西方的某些管理学,贬低、否定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把一些干部的思想搞乱了,工作作风弄浮了,很有必要组织党员干部重新学习我们党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了解、掌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真正学会运用党的群众路线,需要经历一个端正立场、改造世界观、锻炼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长过程,要下番苦功夫,才能做到,我们还要结合建设和改革的新的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

  ——江泽民:《为把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1989年12月29日),《论党的建设》第15-16页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了这种联系,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就有了胜利之本,就有了吸取智慧和力量的最深源泉,就有了正确决策,减少和防止失误的可靠保证。

  ——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6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36页-637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这里既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又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真诚为广大群众谋利益,道理正在这里。个人工作有成绩,首先应归功于人民,归功于党。现在,推进改革和建设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不少,好办法从哪里来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里固有的,归根结底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富多彩的实践。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做出突出的成绩。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艰苦的地方和困难的地方去,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的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在领导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取得人民的支持,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江泽民:《在优秀县(市)委书记表彰会上的讲话》(1995年6月30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37-638页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和事业,目的都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都必须真心实意地依靠群众才能做好。我们不是要求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必须讲政治吗?什么叫政治?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态度,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这一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已经讲清楚了。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这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对于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指示,我们的各级干部都要经常加以对照检查,看看自己思想上是不是这么去认识的,行动上是不是真正这么去做的,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怎么样,同群众的关系任何。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就从根本上懂得了政治。同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会一身正气,什么歪风邪气也刮不倒。相反,如果脱离了群众,脑子里没有群众观念。群众利益,就会成为歪风邪气的俘虏。搞官僚主义,追求享受,贪图安逸,以权谋私等等,就叫没有群众观点,就是严重脱离群众和违反群众意愿和利益的表现。如果我们的同志想到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不少国有企业发工资都有困难,还能拿着公款吃喝玩乐,搞高消费?还不夙兴夜寐、寝食不安地努力工作、艰苦奋斗?我看对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狠抓一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这个教育抓好了,实事求是之风,艰苦奋斗之风,勤俭节约之风,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之风,才能大兴起来,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奢侈浪费、以权谋私等等歪风才能扫除掉。

  ——江泽民:《深入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教育》(1995年12月5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38-639页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迫命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39页

  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和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毛泽东同志讲过,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邓小平同志也讲过,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些话,都是长期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头脑,其中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时刻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位置,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倾向。这在我们党执政、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尤其要注意。

  ——江泽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12月22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0页

  九十年代以来,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先后下台,有的已经衰亡。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内部出了问题。认真分析这些政党的兴衰,加以借鉴,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很有意义。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江泽民:《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2页

  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定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3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3页

  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实际和群众要求。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在逐步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先富与后富、个人富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先,享受在后,首先要支持和帮助群众富起来,而不能只考虑自己如何富,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各级领导干部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3—644页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我们党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这次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既总结了我们党八十年奋斗的基本经验,体现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建设社会主义规律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我们对世界其他政党兴衰规律的思考。全党同志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政治观点和政治要求,不断提高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4-645页

  抓党的作风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5页

  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他们的困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产生影响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种种问题。我们常常讲要标本兼治,关键是治本。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体摆脱困难,使他们安居乐业,就是一种很紧迫的治本。这一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务必充分注意。我国人口多,就业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解决。能不能富有成效的帮助群众排难解忧,是衡量领导干部群众观点强不强、工作实不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好不好的重要试金石。

  ——江泽民:《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5页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更好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服务。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646页
胡锦涛论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
  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增强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才能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考察时的讲话)

  坚持艰苦奋斗,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断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这也是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考察时的讲话)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才能使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思想上真正扎根、在行动上自觉体现。只有真正做到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在思想上作风上真正贴近群众,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考察时的讲话)

  不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长期艰苦奋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和宗旨,不断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胡锦涛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考察时的讲话)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密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认真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迈出新步伐。要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进一步做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努力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密切地联系各方面群众,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族素质不断提高。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要认真检查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是否切合实际,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按照政策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到实处。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要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联系,要求我们把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都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教育、协商等手段,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努力使党的群众工作取得实效。要结合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发扬求真务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扎扎实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以自己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带动群众做好各项工作。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06月27日第一版)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第6页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作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第8页-9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第16页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第16-17页

  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8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第17页

  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第17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起指导和推动作用。抓住这个环节落实立党为民、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政策,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都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第18-19页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各级干部都要自觉接受监督、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第19-20页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第20-21页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使广大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载2006年《求是》第1期第9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

  共产党员心里是要始终装着群众,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权力大小,都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去。

  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使我们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05年4月21日中午胡锦涛在文莱驻下塌的宾馆会见中国驻文莱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时的讲话》,载2005年4月22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