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佩斯利大学:《文学史歌》(31-40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4:14:40
第三十一章晚唐五代词

词本是歌词,渐渐成诗体,产生初盛唐,之后才兴起。
词有许多调,唱时配乐器,主乐是琵琶,边歌边弹曲。
每曲都有名,比如《莺啼序》,可分上下片,两片乐同一。
句数字数定,多少都不许,字声讲平仄,韵位不能移。
先有曲子词,曲名三百余,或唱边兵怨,或悲歌妓凄。
想象很丰富,贴切有比喻,生活气息浓,语言有生气。
文人渐加入,中有白居易,唱和《忆江南》,花红江水绿。
又有韦应物,还有刘禹锡,词作都不少,内容各有异。
另有两首词,评家称仙笔,一是《菩萨蛮》,写山“伤心碧”,
一是《忆秦娥》,春娥“残照里”,相传李白作,至今尚存疑。
晚唐词家多,词收《花间集》,为首温庭筠,善诗晓音律;
文采追唯美,大多写妇女,容貌与服饰,精心雕琢细;
神态与情思,融在景物里,景物取特征,常有暗示笔;
巧妙造意境,境美又含蓄,词渐有特色,有助成诗体。
后世影响大,却嫌偏消极。“花间词人”里,韦庄有成绩,
风格如新月,明朗照大地;杰作《思帝乡》,烂漫写少女,
又有《女冠子》,匠心谋布局;语言白如话,绝无生涩句,
“花间”生别调,影响较积极。又有《生查子》,作者牛希济,
绕有民歌味,语言很清丽。还有《南乡子》,出自李珣笔,
水乡写劳动,满纸清新气。转眼到五代,先有冯延已,
留词百多首,著有《阳春集》;其中《鹊踏枝》,词语不堆砌,
着力写内心,婉约含所寄。南唐有李煜,多才又多艺,
皇帝变囚徒,天堂入地狱;词风大转变,不再写妇女,
笔触愁难解,篇成心痛巨;一首《虞美人》,愁与大江比,
一首《浪淘沙》,无限江山意;名不以帝传,却于文史立,
言怀或述志,终成新诗体。


第三十二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时至北宋初,朝庭倡诗赋,君臣常唱和,“西昆诗派”出。
代表是杨亿,编有“酬唱”书,佳辞颂升平,丽句咏人物,
追求形式美,文风趋靡浮。当时有柳开,力倡文复古,
主张文道合,行文道为主。又有王禹偁,曾作《三黜赋》,
诗承杜与白,关心民疾苦;有诗《感流亡》,自愧空食禄,
文章师韩柳,文意晓无误。姚铉编“文粹”,浮靡皆不录。
郓城人穆修,大印韩柳书。革新起新声,“西昆”向末路。
时至北宋中,“革新”斗“保守”,文坛出领袖,庐陵欧阳修。
修与范仲淹,政、文齐连手,直言割弊端,遭贬也不休;
诗文大革新,欧阳走前头:理论承韩愈,文为道服务,
作文论兴亡,见解属唯物;记叙景物人,感情极丰富,
语言流如泉,明净无约束;难忘“醉翁亭”,又有《秋声赋》,
千古传至今,选进教课书;欧阳亦作诗,反映民饥苦,
诗中多议论,时有好句出。苏州范仲淹,忧民是典范,
文刻岳阳楼,美名天下传。江西有曾巩,革新将一员,
名列“八大家”,“古雅”是特点。宣城梅尧臣,写诗弃“西昆”,
能状难写景,能描苦饥民,有诗写《贫女》,有诗写《小村》,
平淡见风格,含蓄意境深。与梅齐名者,梓州苏舜钦,
一首《庆州败》,足见爱国心;诗风显豪迈,直抒心中愤,
落笔每急书,韵味欠深沉。大家王安石,江西临州人,
官至副宰相,变法搞革新;文为政服务,散文多政论,
极具说服力,利弊清浊分;曾答司马光,委婉将理陈,
言简而意赅,愤写《河北民》;又作《明妃曲》,侧写王昭君,
昭君思故国,凄苦无告心;又有山水诗,意境别样新,
“春风又绿”句,传诵直至今。同时有王令,诗写“人食人”,
现实而浪漫,才志集一身;爱国欲救世,英年却早殒。
北宋诗与文,焕然而一新。


第三十三章 北宋前期词

北宋前期词,先后有不同,晏殊晏几道,沿袭五代风,
范、欧有抱负,风格登新程,及至苏轼出,豪放派形成。
晏殊生临川,少年是“神童”,官当至宰相,词多颂升平;
雍容而华贵,或有寂寞生,曾写《浣溪沙》,“无可奈何”情。
同时有张先,名句有“三影”,清新而明丽,技巧在底功。
又有晏几道,善于写场景,一首《临江仙》,“彩云”映月明,
深沉写相思,犹闻琵琶声,又写《鹧鸪天》,却是喜相逢。
名人范仲淹,不以词知名,即景抒情怀,却有深沉境,
直抒弃“婉约”,为词启新程,有作《渔家傲》,忧国写边兵。
醉翁欧阳修,词不与诗同,诗文皆庄严,词是洒脱风;
曾写《踏莎行》,游子思乡情,又写《朝中措》,苍颜叹衰“翁”;
一洗脂粉气,渐有豪放生,引词上新路,文史再立功。
专力写词者,首推是柳永,年少或有志,“怪胆”与“狂情”;
仁宗不见爱,索兴浪荡行,行于各城市,填词出了名;
存有《乐章集》,内容较丰盈:或写歌妓苦,或写京都盛,
或抒流落感,或诉离别情;有词《望海潮》,赞美杭州城,
又有《雨霖铃》,别绪情融景;口语入词来,传唱很流行,
但有管弦响,必有柳词声;艺术技巧高,曲辞开先声,
思想有缺陷,失之调笑风。


第三十四章 苏 轼

诗文大革新,火炼出真金,真金是苏轼,豪迈绝人伦。
有号称东坡,四川眉山人,出身书香第,文化根基深。
时值北宋中,新、旧党争频,改革曾上策,强调善“任人”,
却又反新党,遭贬进牢门。旧党复招用,进京供翰林,
旧党废新法,他说应两分,有害当立除,有利要保存,
为此又贬官,三换知州任。新党再执政,对他怀旧恨,
直贬海南去,老来倍艰辛。思想兼儒佛,统一又矛盾,
著作有“全集”,三千多诗文。文艺有见解,散见于书信:
强调“辞达”说,事物明于心,“意之所到”处,笔力“无不尽”,
行止皆恰当,走笔如行云,扫荡形式风,借鉴直到今。
身体力行作,独特有风格,文笔纵横走,继承《战国策》,
夹叙夹议写,形散神不落,语言畅而新,绝无矜持色,
笔墨皆豪放,挥洒若江河。政论有“三策”,史论篇目多,
评史又论今,其旨为治国。书札与杂记,小赋与杂说,
洋洋洒洒篇,见识极渊博:或以画说文,成竹心中得,
或以物探理,处世当洒脱。名篇《赤壁赋》,语句似诗歌,
江山风月情,英雄人物卓,感慨寓哲理,美妙气磅礴。
其父是苏洵,其弟是苏辙,都能写散文,各自有风格;
后人称“三苏”,文名标史册。苏轼更爱诗,题材极广阔:
国运心中系,民情诗中说,权贵他抨击,好官他讴歌,
海南曾躬耕,心与百姓合,更爱抒胸怀,更多咏景色。
有《游金山寺》,壮叹宦游客,有《题西林壁》,哲理景中说,
评画亦入诗,理趣可兼得,天生笔雄健,急就如雨落。
苏轼又爱词,词题广开拓:举凡诗能写,作词无不可,
冲破男女恋,乐曲也摆脱,词终成诗体,豪放成风格。
一首《江城子》,壮志烈如火,赤壁《念奴娇》,大唱英雄歌,
《水调歌头》篇,炽热爱生活,“人有悲欢”句,大气而警策。
所著诗、词、文,影响极广阔,开流成一派,启后诗人多。
自唐李与杜,风流数东坡。


第三十五章 北宋后期诗词

北宋苏轼后,诗词有分流;诗为“江西”派,词为“大晟”友。
江西黄庭坚,国史做编修;新党将其贬,花甲卒宜州。
其诗脱现实,常从书里求;刻意追新奇,风格硬而瘦。
开创“江西”派,专把情性修。徐州陈师道,清贫志自守;
一生多苦吟,诗意致深幽;最爱搜古句,拆开重结构,
一如设迷宫,令人难猜透;偶尔露真情,诗笔显优秀。
同时有张耒,诗成很顺口;取材在生活,不入黄陈流;
存有“悯农”诗,替民愤而忧,诗句较平易,技艺不娴熟。
秦观字少游,籍贯在高邮,往来交歌妓,写词别清秀;
作有《满庭芳》,香囊解青楼,一首《鹊桥仙》,两情盼长久;
贬官心绝望,感伤调浓厚,情寄《千秋岁》,梦断伤春愁;
又写《踏莎行》,悲江为谁流,声声无处诉,如女被弃后,
景色甚凄迷,语意极婉悠;风格影响远,“婉约派”为首。
山阴有贺铸,晚年居苏州;词情多缠绵,工丽写闲愁;
彩笔描肠断,正值梅子熟;创作有探索,《六州歌头》优,
“一诺千金重”,苍凉笔难收。宋置大晟府,“大晟词人”出,
为首周邦彦,帮闲文才殊;词句讲工丽,音律比功夫,
章法多变化,华美不流俗;著有《清真词》,味合士大夫,
艳情写慢词,亡前醉歌舞;亦有可取作,伤今或怀古,
一首《苏幕遮》,写景别清疏,水平举风荷,“梦入芙蓉浦”;
亦曾创新调,拓宽词牌路,《拜新月慢》等,贡献留词书。
余者人不少,无一可道处;两流共一点,用笔唯艺术。


第三十六章 南宋前期文学(上)

金人灭契丹,举兵直向南,南宋高宗软,求和以偷安。
为之转文风,爱国出佳篇:陆游辛弃疾,双星照高天,
横扫江西派,诗词大发展,文史贡献大,墨香留佳篇。
先说李清照,才女生济南,嫁与赵明诚,生活很美满;
避兵到江南,夫死身孤单,漂泊如浮萍,晚景倍凄惨;
诗文有成就,词更令人赞;前期正年轻,笔意极新鲜;
后期遭磨难,深沉而流转;一首《永遇乐》,深忧国偏安;
又有《渔家傲》,心苦情浪漫;多有独创性,例如《声声慢》:
叠字连十四,孤寂透心寒;词继婉约派,又将“豪放”兼,
两宋独一帜,猎猎史中展;诗有五言绝,出语如儿男,
“生当做人杰”,名句千古传;《金石录后序》,优美动人篇,
《打马贼乱辞》,诗风变刚健,杰出女作家,千年才一见。
以词为武器,初有张元干,词赠主战将,心系江北岸,
两首《贺新郎》,得罪当朝奸。爱国将岳飞,主战“发冲冠”,
一首《满江红》,“踏破贺兰山”,句句动心魄,少年“莫等闲”,
可叹报国功,万古留奇冤。又有张孝祥,曾做留守官,
《六州歌头》词,悲鸣“匣中剑”,激情迸发急,高歌呼抗战,
无奈遭打击,意转山林间。洛阳朱敦儒,曾哀“中原乱”;
苏州叶梦得,亦吟“边马怨”;都是爱国情,赤心天可鉴。


第三十七章 南宋前期文学(下)

诗人陈与义,江西派成员,南逃临安后,诗风大转变;
声气像诗圣,时事上笔端,《伤春》嘲高宗,感事写《牡丹》。
江西有曾几,忧国写七言,曾是陆游师,身带又言传;
平生最推崇,杜甫、黄庭坚,晚来八十岁,犹念复中原。
吉水杨万里,进士曾为官,上疏指朝政,罢官回乡间;
诗题取景实,风格独特见,观察极细致,逼真而自然;
自成“诚斋体”,幽默是特点,存诗四千多,多数写田园。
吴郡范成大,出身较贫寒,仕途却畅通,一路做高官;
出使见金主,慷慨全节还,绝句七十二,均是爱国篇;
又有田园诗,江南风俗卷,乡土气息浓,前人极少见。
南宋政治家,首推是胡铨,凌然反投降,上书见肝胆;
直言斥秦桧,不与共戴天,学士与文人,因兹争识面;
遭贬而不屈,青史留铮言。永康有陈亮,上书复中原;
痛说天下事,意理皆谨严;文风极堂正,宏富典丽观;
可怜下大狱,有志亦枉然。永嘉有叶适,读书为“治乱”,
撰成哲学著,《学习记言》篇;亦曾写奏章,细密陈政见;
文章反模拟,躬行绩卓然。总观南宋文,洋洋亦大观,
笔记成著作,杂写涉万般;政事端与弊,人物褒与贬,
遗事或世情,心得或杂感;洪迈、罗大经,各自有佳篇。


第三十八章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生山阴,自号叫放翁,正值金南侵,少小“避胡兵”;
其父很爱国,教育继传统,传统宜立志,自学文武功;
二十九及第,进士第一名,因触秦桧怒,废止不见用;
秦桧死三年,方得登仕程,却获“主战”罪,罢官居家中;
四十六复出,大江揽名胜,杀敌至前线,爱国激情浓;
写诗诗成集,《剑南诗稿》成,转眼一年过,调离罢刀兵;
报国已无门,官家不出征,五十四东归,做官屡换城;
江西振灾民,获罪被除名,后来再任用,权奸终不容;
以诗来治罪,罪名叫“嘲咏”,坎坷爱国路,万首诗一生;
晚年归乡里,生活简而静,临终悲《示儿》,“不见九州同”。
所著诗、词、文,内容极丰盛,诗绩最显著,极富战斗性;
“一身报国”志,“铁马”金戈横,肝胆铸利剑,死犹“做鬼雄”;
愤作《关山月》,直斥《议和》政,苍凉写《书愤》,壮志未酬痛;
未酬结于心,杀敌常入梦,夺关又斩将,大呼忽而醒;
北民盼恢复,诗人深同情,“泪尽胡尘里”,“南望”岁岁空;
亦作《农家叹》,“县吏催租声”,阶级压迫深,官家赋敛重;
官逼而民反,自在情理中,主张不镇压,抚德以修政;
又唱山与水,“柳暗”转“花明”,小楼“听春雨”,名句千年诵;
工诗亦善词,杰作《诉衷情》,“万里觅封侯”,“梦断”“泪空流”;
散文也很多,题跋体尤精,日记有“入蜀”,《巫山》叹美景。
艺术成就大,南宋居高峰,现实主义强,浪漫主义浓;
现实近杜甫,亦自有特征,情自主观抒,事以短句凝;
抒情极强烈,凝事极简从,“才学”加“议论”,适合两宋风;
浪漫近李白,亦自有个性,《醉歌》写饮酒,“江山入胸中”;
幻想抗金去,万马银山动,梦君“初亲征”,“熊罴百万从”;
也善用夸张,悲壮奔放情。国仇未得报,匣中剑夜鸣,
腾身“三千尺”,胸有“十万兵”,不同“燕山雪”,缘自境不同;
语言白如话,气象如晴空,从来不雕琢,无句不天成;
体裁无不备,无体不精工,最工是七律,有赞是“正声”;
源泉在生活,绝知在躬行,最尊屈与杜,批判继传统;
影响深而远,最是爱国情,每临民族危,人心思放翁。


第三十九章 爱国词人辛弃疾

南宋爱国将,词人辛弃疾,生在济南时,金国初建立,
自幼遭沦陷,苦难刻心里;参加起义军,年仅二十一,
渡江见高宗,与谋收失地;北归闻有变,率骑杀叛逆,
策动万人随,南投而长驱;转年北伐败,朝庭主和议,
慷慨书《十论》,痛陈统一计;后又写《九议》,均遭当权拒,
用为地方官,是因有能力,军政都精通,领兵有奇迹;
每建辛家军,一心要抗敌,惹怒投降派,革职带湖居;
年已过花甲,矢志仍不移,六十七岁卒,报恨别天地。
存有《稼轩词》,多达六百余,政治抱负大,爱国是主题;
最难忍分裂,“狂歌悲风起”,最喜是战斗,引弓如霹雳;
最恨苟偏安,痛骂极淋漓,最憾志难申,屡屡遭打击;
最爱是山河,无限登临意,最慕是英雄,常怀豪壮气;
两首《水龙吟》,落日“秋无际”,叹“千古兴亡”,悲“断鸿声里”;
又有《清平乐》,清新写《村居》,“溪上青青草”,读出春气息。
豪放继传统,风格却别立:题材大拓展,万事能落笔;
并取诗、文长,兼收辞赋艺;“剪红刻翠”外,意境多雄奇;
剑可依天扬,桥以“晴虹”喻;青山拔海出,月下走“千骑”;
生动而突兀,苏轼未曾及;比兴寄托法,如电射云雨;
伏流千里出,磊落不平气;万虑透信息,大厦将倾际;
情寄《摸鱼儿》,怨春因珍惜;又多用典故,托古喻今意;
艺术成就大,浪漫大手笔。语言功夫深,化诗入词句,
骈、散均吸收,活用民间语;笔落随口出,用旧更新奇,
“北固亭”可证,捻来无痕迹。所著影响深,国魂铸词里,
每至民族危,辛词作武器。辛派有陈亮,与辛有深谊,
写词曾唱和,抗敌呼声疾;江西有刘过,曾在辛府居,
手法辟蹊径,自由散文体;莆田刘克庄,承辛有佳绩,
笔落颇奔放,存词一百余,一首“玩月词”,想象极美丽;
又有刘辰翁,宋亡仍相继,一派愁苦吟,国破长相忆,
逝前写《春月》,“清泪”流“梦里”,正面相描绘,改变散文体。


第四十章 南宋后期文学

南宋至后期,对峙趋稳定,抗敌呼声弱,诗词派不同。
词人继“婉约”,姜夔最出众,著有《白石词》,身世叹飘零;
或写失情场,笔落有特征,多是自制曲,先词后谱成;
意境极清幽,寄托落寞情,《长亭怨慢》曲,最有代表性;
虽然远现实,艺术却成功,后世影响大,纠正“软媚”风。
宋亡有张炎,《词源》将词评,尊姜清空调,不满吴文英,
补偏而救弊,身体而力行,所作较清畅,清初有回应。
永嘉四诗人,诗派称“四灵”,徐玑、赵师秀,官小有闲情,
徐照和翁卷,却是老百姓;都专近体诗,五律尤成功,
清新野逸瘦,刻划景物精,大多吟山水,一扫“江西”风。
“江湖诗人”者,卖艺以谋生,著有《江湖集》,作诗以搏名;
黄岩戴复古,长期江湖行,曾从陆游学,爱国有继承;
又有刘克庄,写诗学放翁,落笔记时事,情与人民通。
朱熹是学者,讲道又传经,于文却有识,大胆行批评;
有《诗经集传》,有《楚辞集注》。其它也评论,很有代表性;
评诗赞李白,“清水出芙蓉”,又独崇陆游,“诗人风致”生;
重道而轻文,源泉弄不懂,原因在唯心,道学将眼蒙。
隐士有严羽,生卒年不明,著《沧浪诗话》,诗论有系统;
《诗辨》说“妙悟”,言尽意无穷,取法依盛唐,推崇是王、孟;
却反苏、黄诗,斥之离唐风,此论并不当,本末未分清;
总之影响大,多是负效应。却说文天祥,爱国是英雄,
抗元保南宋,民族气节重,百战身被俘,坐牢气更盛,
杰作《正气歌》,“丹心照汗青”。钱塘汪元量,七绝很著名,
联章痛归降,曾有“史诗”称。谢翱哭残年,极写亡国情;
浙江林景熙,斥降与兽同;福建郑思肖,《寒菊》傲骨硬。
宋末爱国诗,影响至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