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酸钠吃多少会中毒:兴华禅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27:40
兴华禅寺位于浏阳市道吾山莲花峰麓,建于唐仁宗李昂大和、开成(828-840)年间。地处道吾山莲花峰下的平坦幽谷中,寺宇成“回”字形。分4栋,前栋为山门,上书“兴华禅寺”,并有“湖山胜迹”横愿悬其上,东西边有伽兰、土地祠。中栋为正殿,约高4丈,宽8丈,殿上供木雕泥塑如来佛像一尊,高丈余,佛两侧塑立伽叶、阿南佛像两尊,殿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十八罗汉、观音、地藏等塑像,殿内悬有“依正庄严”、“海印流光”等横愿,其建筑特色为:有金柱16根,屋面盖铁瓦,长约1尺,宽8寸,上有明朝铸造字样。后栋为方丈室,是住持名僧谈经布道、传徒受戒之所。室四壁古今游人题咏甚多。元代欧阳玄曾咏“道吾山”七律诗,有“古寺神杉十围大”之句。

古寺石碑:记载道吾山兴华禅寺千年兴衰

中华古玩网 http://www.gucn.com来源:网络转载

两块古石碑,其中一块高约2米、宽约0.8米、厚约8厘米,基本无破损;另一块高约1米、宽约0.5米、厚约4厘米,左上角断裂……昨日,记者在浏阳市道吾山风景区兴华禅寺内看到两块新发现的古石碑。从碑上文字断定,一块立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一块立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 
  两块石碑均为清朝所立
  兴华禅寺当家师傅释广明说,两块古碑是前不久他们在寺边的草丛中发现的,目前被收藏在兴华禅寺的禅房里。
  经仔细辨认,浏阳市文史专家潘信之说,一碑名《赎田斋僧敕碑永贻碑记》,立于1719年,距今已有近300年;一碑名《道吾山兴华大禅寺重修禅堂记》,立于1890年,距今也已有120年历史。
  潘信之仔细看了两块古碑的碑文后说,《赎田斋僧敕碑永贻碑记》记载的内容大致为,唐朝时,宗智禅师在道吾山开基,皇帝听说后,下旨在道吾山兴建兴华禅寺,并赐香火田数万亩。只是世道沧桑,至清初,兴华禅寺的香火田只剩下了100多亩。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寺僧恒参出资赎买道吾山前田地60余亩,以作寺中布施供养之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寺中僧人请南岳僧人慧福记下此事,刻碑立之。《道吾山兴华大禅寺重修禅堂记》则记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年),兴华禅寺僧人用“钱八百一十九串四百一十三文”重修禅堂的经过。“两块碑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康熙年间的那块尤其珍贵。”
  释广明说,兴华禅寺正在建祖师殿,建好后,两块古碑将永久保存在祖师殿。
  收藏的6块铁瓦铸于明代
  随后,记者在该寺保管室还看到了保存在这里的6块老铁瓦,每块长约0.5米、宽约0.2米、重约4公斤,表面锈迹斑斑。其中一块正面写着“信女李氏亲贞助瓦一口”。
  潘信之说,据史料记载,兴华禅寺在元末被毁,在明代重建。因为道吾山上风大,屋顶必须盖铁瓦。从6块铁瓦的形制、铭文等来看,属明代风格,“这些铁瓦的文物价值很高”。
  潘信之表示,兴华禅寺已有1000多年历史,屡废屡兴,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新中国成立前后,该寺还有几十间寺宇、几十亩香火田,非常兴盛。“那时寺里还有一座孤儿院,收养了二三十个孤儿。”1958年,因建道吾山水库,兴华禅寺被全部拆毁,现在的兴华禅寺是上世纪90年代重建的

 

道吾山主峰五老峰,海拔786.4米,晴日无云,极目可远眺岳麓、洞庭,是古浏阳八景之一“吾山雪霁”的观赏处。山上景观甚多,有一湖、三洞、六泉、十潭、十三溪、二十八岩、七十一峰美景。其中三绝为引路古松群、千年古刹兴华禅寺、高山天湖,四奇为烟雨、雾霁、云瀑、雪霁。



      引路松,是道吾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据同治十二年《浏阳县志》第二卷三、卷四记载,唐太和(公元827—835年)年间,开山和尚宗智募捐建兴华禅寺。沿山拾级而上,兴华禅寺和尚每人植树一棵,共360棵。数百年后,松树相继枯老。明代寺僧予以重栽,现存108株。树干苍劲挺拔,枝舒展,绿荫如盖,胸径均在110厘米以上,最大的四人亦不能合抱,树高大都超过30米,冠幅15—20米。这种高大雄伟的古松群,在全国乃至世界名山中,绝无仅有。2004年2月,由著名壁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先生取材于浏阳市道吾山引路松的大型壁画、汉白玉浮雕《浏阳松》光荣“进驻”人民大会堂迎宾厅,为目前人民大会堂惟一以地名且是革命老区命名的壁画。
      道吾山有历史悠久的佛教文化。兴华禅寺从开寺距今已1100多年,按禅风名声,浏阳道吾、石霜、宝盖、大光为四大祖庭,尤以多年道吾为盛。该寺历史悠久,宗风畅盛,历代高僧辈出,弟子众多,法嗣不仅遍及我国南方数省,更及东瀛,是日本中严宗和临济宗教派的发脉地,至今仍有代表团前来朝祖。
      道吾山灵秀独钟,有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五老峰峰顶有棋盘石,传说吕洞宾、张果老乘鹤而来,在此奕棋,棋毕飘然而去,留下棋盘为镇山之宝。山麓有一座失马桥。民谣曰:“兴华寺的钟,失马桥的风;钟声传千里,风发断行人”。传说,唐文宗为报答道吾山裟伽龙治病之恩,派钦差大臣赶赴道吾山敕建龙祠。钦差行至道吾山龙王沟,沟上有一圆木桥,马不能过,便将马系于桥头树上,只好步行上山传旨,等他下山时马不见了,“失马桥”由此而得名。
     1994年6月浏阳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道吾山为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由机械部第八设计院编制。1997年省计委正式将其列为湖南“九五”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全面开发建设。2004年4月18日,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接管道吾山的经营权。古老名山佛地正荡漾着21世纪的春风,向世人展示着那“城市公园”的迷人风采。

 

 

宗智,(《宋传》作园智),俗姓张,永修县人。幼依盘和尚受教登戒,预药山法会,密 契心印。一日,山问:“子去何处来?”师曰:“游山来。”山曰:“不离此室,速 道将来。”师曰:“山上乌儿头似雪,涧底游鱼忙不彻。”师离药山见南泉,泉问: “闍黎名甚么?”师曰:“宗智。”泉曰:“智不到处,作么生宗?”师曰:“切忌 道着。”泉曰:“灼然,道着即头角生。”三日后,师与云岩在后架把针。泉见乃问 :“智头陀前日道,智不到处切忌道着,道着即头角生。合作么生行履?”师便抽身 入僧堂,泉便归方丈。师又来把针。岩曰:“师弟适来为甚不只对和尚?”师曰:“ 你不妨灵利!”岩不荐,却问南泉:“适来智头陀为甚不只对和尚,某甲不会,乞师 垂示。”泉曰:“他却是异类中行。”岩曰:“如何是异类中行?”泉曰:“不见道 :智不到处切忌道着,道着即头角生。直须向异类中行。”岩亦不会。师知云岩不荐 ,乃曰:“此人因缘不在此。”却同回药山。山问:“汝回何速?”岩曰:“只为因 缘不契。”山曰:“有何因缘?”岩举前话。山曰:“子作么生会他,这个时节便回 ?”岩无对。山乃大笑。岩便问:“如何是异类中行?”山曰:“吾今日困倦,且待 别时来。”岩曰:“某甲特为此事归来。”山曰:“且去!”岩便出。师在方丈外, 闻岩不荐,不觉咬得指头血出。师却下来问岩:“师兄去问和尚那因缘作么生?”岩 曰:“和尚不与某甲说。”师便低头。﹝僧问云居:“切忌道着,意作么生?”居云 :“此语最毒。”云:“如何是最毒底语?”居云:“一棒打杀龙蛇。”﹞ 云岩临迁化,遣书辞师。师览书了,谓洞山、密师伯曰:“云岩不知有,我悔当 时不向伊道。虽然如是,要且不违药山之子。”﹝玄觉云:“古人恁么道,还知有也 未?”又云:“云岩当时不会,且道甚么处是伊不会处?”﹞

药山上堂曰:“我有一 句子,未曾说向人。”师出曰:“相随来也。”僧问:“药山一句子如何说?”山曰:“非言说。”师曰:“早言说了也。”师一日提笠出,云岩指笠曰:“用这个作甚 么?”师曰:“有用处。”岩曰:“忽遇黑风猛雨来时如何?”师曰:“盖覆着。” 岩曰:“他还受盖覆么?”师曰:“虽然如是,且无渗漏。”沩山问云岩:“菩提以 何为座?”岩曰:“以无为为座。”岩却问沩山。山曰:“以诸法空为座。”又问: “师作么生?”师曰:“坐也听伊坐,卧也听伊卧,有一人不坐不卧。速道!速道! ”山休去。沩山问师:“甚么处去来?”师曰:“看病来。”山曰:“有几人病?” 师曰:“有病底,有不病底。”山曰:“不病底莫是智头陀么?”师曰:“病与不病,总不干他事。速道!速道!”山曰:“道得也与他没交涉。”僧问:“万里无云未 是本来天,如何是本来天?”师曰:“今日好晒麦。”云岩问:“师弟家风近日如何 ?”师曰:“教师兄指点,堪作甚么?”岩曰:“无这个来多少时也?”师曰:“牙 根犹带生涩在。” 僧问:“如何是今时着力处?”师曰:“千人万人唤不回头,方有少分相应。” 曰:“忽然火起时如何?”师曰:“能烧大地。”师却问僧:“除却星与焰,那个是火?”曰:“不是火。”别一僧却问:“师还见火么?”师曰:“见。”曰:“见从 何起?”师曰:“除却行住坐卧,别请一问。”有施主施褌,药山提起示众曰:“法 身还具四大也无?有人道得,与他一腰褌。”师曰:“性地非空,空非性地。此是地 大,三大亦然。”山曰:“与汝一腰褌。”师指佛桑花问僧曰:“这个何似那个?” 曰:“直得寒毛卓竖。”师曰:“毕竟如何?”曰:“道吾门下底。”师曰:“十里 大王。”云岩不安,师乃谓曰:“离此壳漏子,向甚么处相见?”岩曰:“不生不灭处相见。”师曰:“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

云岩补鞋次,师问:“作 甚么?”岩曰:“将败坏补败坏。”师曰:“何不道即败坏非败坏?”师闻僧念维摩经云:“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皆欲随从文殊师利。”师问曰:“甚么处去?”其僧 无对。师便打。﹝后僧问禾山,山曰:“给侍者方谐。”﹞师到五峰,峰问:“还识药山老宿否?”师曰:“不识。”峰曰:“为甚么不识?”师曰:“不识,不识。” 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东土不曾逢。”因设先师斋,僧问:“未审先师还来也无?”师曰:“汝诸人用设斋作甚么?”石霜问:“和尚一片骨,敲着似铜 鸣,向甚么处去也?”师唤侍者,者应诺。师曰:“驴年去!”唐太和九年九月示疾,有苦。僧众慰问体候,师曰:“有受非偿,子知之乎?”众皆愀然。越十日将行, 谓众曰:“吾当西迈,理无东移。”言讫告寂。闍维得灵骨数片,建塔道吾。后雷, 迁于石霜山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