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菜的吃法:“勤政”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51:52

“勤政”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文/陈鹏飞 《 人民论坛 》(2011-02-01)

    领导带头就能树起一面旗帜、确立一种导向、形成一种氛围。到人民群众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集百家智、帮百家富是平顺党员干部一种基本的工作取向,是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一剂良方

    平顺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过去因为山,制约和影响了平顺的发展,今天同样因为山,平顺人看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潜力,看到了平顺实现跨越发展的后发优势。我们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作为推动工作的基本方法,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干部下乡住村(住企)“六个一”作为长期工作来抓,实现了干部思想转型、工作重心转型、主要工作精力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注重教育引导,增强干部下基层到一线的自觉性 

    干部下乡真下和假下不一样。真下来自于积极性和主动性,来自于肩上有责任、有压力;假下乡,就是人们所说的作秀,是领导逼着下,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为了促使干部能够带着感情自觉主动地深入基层一线,我们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学典型,用榜样带动。我们定期把干部警示教育会议开在西沟,切身感受人大代表申纪兰几十年如一日,心不离群众,身不离劳动的艰苦奋斗本色;多次把变作风促转型动员会、推进会开在全县最偏远、最艰苦的西井山村和下石壕村,现场体验基层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建设家乡的苦干实干精神。二是住农户,体验群众疾苦。住农家屋,吃农家饭,睡农家炕,让干部亲身体验群众疾苦,反思自身作风,磨炼意志品质,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三是压担子,明确背负的责任。压力产生动力,责任胜于能力。我们为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建立了包村、包企联系表,确立了帮扶对象,对所有工作任务实行了定责任人,定办理程序,定办结时限的“三定”措施,建立了民情办理督办卡,制定了限时销号制度,动态跟踪监督,办理一个销号一个,并实行绩效挂钩,把“包村联企解决问题”的情况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领导身体力行,带动干部养成到基层、到一线的工作作风

    三年多来,县委10位常委下乡住村298天,四大班子领导下乡住村719天,县级领导在全县一半以上的行政村住过。我们要求四大班子领导在制定发展战略,作出重大工作决策的时候;在基层干部遇到难题工作推不开的时候;在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时候;在发生重大纠纷难以调解的时候;在工程进入攻坚阶段需要撑腰鼓劲的时候,必须及时出现在基层和群众面前。几年来,我们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出台,每一次思路的调整升华,每一项主要工作和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都得益于对实际情况的深入调研和全面把握,得益于群众的积极参与。 

    建立完善机制,强化干部下基层到一线的约束力 

    我们明确规定:县四大班子领导每月在结对帮扶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3天,每月到现场办公不少于15天,科级干部到基层和现场办公的时间不少于县级干部。同时,我们还健全完善了“三项机制”,一是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干部科学发展业绩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年底除日常工作考核外,还必须到联系帮扶村接受群众的考核评分,把群众认可度作为选拔调整干部、评选“青羊先锋”、推荐各级先进和模范的一项主要依据,做到了干部好不好,群众说了算。二是导向激励机制。坚持在一线发现干部、考验干部、选拔任用干部,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四个旗帜鲜明”(旗帜鲜明地支持保护为民造福、干事创业的人,旗帜鲜明地严肃查处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的人,旗帜鲜明地严肃追究作风飘浮、只说不干的人,旗帜鲜明地从严整治无事生非、损害和谐的人),让为民造福的干部有光荣感,让埋头苦干的干部有自豪感,让只说不干的干部有危机感,让投机钻营的干部有失落感。三是监督检查机制。我们对县四大班子领导的下乡住村(住企)情况实行了《每日要情》日登记,《今日平顺》月通报制度;科级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和县纪检委牵头,实行“月反馈、季汇总、年通报”制度。靠制度制约和导向激励使干部下乡住村(住企)解决问题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和常态化。

    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当前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不仅十分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对促进县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有两方面收获:

    一是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和提高了党的形象。一段时期,干部下乡确实少了,即便下去也是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说句客套话,问题不想沾。为此,我们推行了“六六三”工作法。即六带:带着调研课题住村,带着目标任务住村,带着致富信息住村,带着发展项目住村,带着一技之长住村,带着文化信息住村;六个一:搭建一个基层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开好一个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讨论会,帮助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帮助上一个好的致富项目,解决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形成一个促进作风转变,推进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三结合:干部下乡住村与缔结“友好支部”相结合、与“五百”活动相结合、与“三级联创”相结合。由于要求具体,大家带着任务下去,解决了问题才能回来。干部下乡住村不仅锻炼了自己,而且影响和感染了身边群众,进一步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维护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是夯实转型跨越基础,加快了科学发展步伐。干部下乡住村(住企),落脚点是要办好两件事,一是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摸准实情,使做出的决策更科学;二是解决问题,顺乎民意,带领群众把想干、能干的事情办好。有人说平顺条件太差,很难发展。我们在下乡住村调研中,所听到的、看到的让我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悟:平顺人值得敬慕,平顺的山水值得赏识,平顺的人文景观值得推崇,平顺的鲜明特色值得打造。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需要环境,其切入点在干部的作风转变,兴奋点在干部的真抓实干。但要实现转型跨越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撑。为此,首先大打教育翻身仗。2007年,我们进行了伤筋动骨的教育人事制度大改革,出台了一系列关爱教师的激励机制,新建学校15所,改造学校30多所,并筹资3亿元,新建了一中、二中教学楼,极大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激发了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其次是下真功繁荣城乡文化。编写并在全县唱响了《平顺县歌》,连续举办了四届群众文化、职工文化、校园文化展示活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振了大家的信心,更新了大家的观念,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三是下大力擦亮县城名片。我们按照“彰显人本理念,打造山城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的指导思想,高标准完成了两河、三园、三路、四厂(场)、四校、四中心为主的城建工程,如今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四是下硬功构建公路网络。全县共修通盘山公路869公里,打通500米以上的隧道6个,架设桥梁16座,路网密度居长治市首位。特别是长平高速、晋中南铁路的开工建设,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凸显,更使全县人民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五是下实功优化生态环境。我们坚持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修复生态,兴林富民的理念,坚持多林种多树种科学搭配,播绿色与栽富根相结合的原则,以年均造林5万亩的速度,四年完成荒山造林20.5万亩, 通道绿化420公里,干果经济林3.8万亩,2009年被授予“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2010年又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六是下猛力抓项目促转型。引进了十八家外地企业投资100多亿元开发我县旅游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成功申报两个国家4A级风景区,拿回了三十余个国字号品牌。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从2006年的全省93位前移到了57位,发展指数从2006年的103位前移到了40位,发展水平和发展指数三年分别前移了36位和63位。

    (作者为中共平顺县委书记)

    (责编/杨昀贇  美编/叶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