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方清颜产品怎么样:“千年一遇”的干旱是一种时代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2:24

近来,北方部分地区干旱情持续扩大,有的地方降雪,但旱情并未解除。据中新社2月10日报道,截至目前,山东大部已140多天基本无有效降水,持续时间达历史极值。如果到3月底仍无大范围有效降水,全省气象干旱等级将达到千年一遇。

旱情是因长期天旱无雨,人们将旱情归咎于天气、气候是自然的,否则风调雨顺,就不会有旱情了。但近几年来,把旱涝灾害说成“百年一遇”、“千年一遇”越来越普遍。去年西南五省干旱,就有“百年不遇”之说。随便下场暴雨,又成了“六十年一遇”。但是否凡旱情就一定变成灾害,是不是旱情变成灾害就要怨天怪地,倒值得我们探讨。

所谓“历史极值”、“千年一遇”的说法,不知所从何来。山东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副主任尹长文自己说,山东有“十年九旱”之说。现在的旱情超过了历史记录吗?中国气象局编有《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4大册,给人的印象是中国有三千年的“气象记录”史,但这种“气象记录”多是史料上的文学性描述。现代意义的气象记录,世界公认始于1850年,我国的现代气象记录史更短,则我国气象可信的历史比较只有上百年。“千年一遇”,没有科学依据。

所谓“千年一遇”,听起来说的是“气象干旱等级”,实则是给灾情归因。天不下雨,时间一长,就成了旱灾,这似乎不错。这在古代,可以说是千真万确。但在今天,科学昌明,人们建水坝,蓄洪灌溉;打水井,抽水保墒。天不下雨,自然对农业生产不利,而且会造成巨大困难。但依靠现代科技,我们完全可能切断天不下雨与旱灾之间的因果关系。以色列在沙漠地区发展农业,所产瓜果出口欧洲,就是成功的例子。

有关北方旱情的图片,为我们提供了两种图景,有些画面是河床干涸、土地干裂,另一些画面是抽水机开动、清流滚滚。如果政府组织,资金到位,有人挖渠,源源清流就会流进田间地头。反之,我们只能仰天长叹,眼看着旱情蔓延,直逼“百年一遇”乃至“千年一遇”。所谓旱情,就具有两面性、可变性。

现在旱涝灾害频仍,很可能有气候变化的原因,但从社会学视角观察,它是一种典型的时代病。现在农村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里的非老即幼,种田靠天收。据很多农民讲,如果算上人工成本,如今种田实际上亏本,坚持种田完全是出于一种习性。一有旱涝,他们就干脆放弃。央视2月9日播出的《新闻1+1》就说,农民不想抗旱。

这种时代病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全社会对农村水利建设的忽视。去年西南五省大旱,专家们反思时已指出,农田水利设施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各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兴建于改革开放以前,目前已年久失修。2006年山东遭遇“50年来不遇大旱”,专家也说,“水利工程欠账问题凸现”。但旱情过去,问题又被忘到九霄云外。现在旱情再次告急,山东修复水毁工程6123处、修复和新打机井3.7万眼、疏浚河渠2.3万公里,明显是“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

天道无常又有常,天旱地涝本身就是一种常道,怨天是没有用的。唯一能够改变的,是人类自己。荀子说“人定胜天”,不管我们能否胜天,面对频仍的旱涝灾情,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把水利设施建好,尽快让时代病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