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加偏旁组词:中国改革三十周年专题纪念文献1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6:32:20

1 测量治理:国外的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马得勇张蕾)
 
2 村庄声誉:一个无法略去的集体符号——H村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周怡)
 
3 论当前的高收入群体 (李强)
 
4 灰色收入与居民收入差距 (王小鲁)
 
5 平等主义国家理想与区隔主义官僚体系:一个社会分层结构的新模型 (王天夫李博柏)
 
6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 (张晏傅勇)
 
7 辖区间竞争、策略性财政政策与FDI增长绩效的区域特征 (沈坤荣李永友)
 
8 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 (林伯强何晓萍)
 
9 “4万亿”大拯救 (《财经》)
 
10 十字路口的中国土地制度改革 (秦晖)
 
11 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 (黎熙元陈福平)
 
12 意识形态与政府干预 (刘明兴章奇)
 
13 调控失灵与社会的生产:以房地产业为个案及个案拓展 (王星)
 
14 中国地方政府教育财政支出行为实证研究 (王蓉杨建芳)
 
15 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国环境问题研究 (张玉林)
 
16 村民自治背景下民众认同的村庄领袖 (卢福营)
 
17 政策决策转型与精英优势 (朱旭峰)
 
18 中国的环境战争与农村社会——以山西省为中心 (张玉林)
 
19 农村税费改革前后农民负担及其累退性变化与区域差异 (陶然刘明兴徐志刚)
 
20 依法行政的合法化逻辑及其现实情境 (王锡锌)
 
21 流动的村庄:乡土社会的双二元格局与不确定性——皖东T村的社会形态 (陆益龙)
 
22 地方行政行为中的潜规则:形态、风险及其整治 (郭剑鸣)
 
23 土地征收:公平补偿离我们有多远? (李集合彭立峰)
 
24 中国政治学的进程——一个评论性的观察 (俞可平)
 
25 中国城市教育分层研究(1949-2003) (郝大海)
 
26 现代中国农民税负:历史演变、制度基础与体制改革效应 (陶然刘明兴徐志刚)
 
27 局部性改革的逻辑:理论与中国农村市场发展和商业环境的案例 (刘明兴章奇)
 
28 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 (张军陈诗一)
 
29 社会转型风险的衡量方法与经验研究(1993~2004年) (胡鞍钢王磊)
 
30 试分析国家政策影响社会分层结构的具体机制 (李强)
 
31 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经济违纪与腐败及其治理 (解冰任生德张俊飚)
 
32 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目的和成效——基于中西部地区6省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调查与分析 (课题组)
 
33 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 (周黎安)
 
34 当代中国群体性集体行动的几点理论思考——建立在经验案例之上的观察 (刘能)
 
35 激辩中国农地改革 (多人合作)
 
36 论扩大农民地权及其制度建设 (李昌平)
 
37 财政规模、编制改革和公务员规模的变动:基于对1978-2006年的实证分析 (张光)
 
38 中国中期社会危机的可能趋势分析(下) (吴忠民)
 
39 中国中期社会危机的可能趋势分析(上) (吴忠民)
 
40 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 (张车伟薛欣欣)
 
41 测量中国经济的劳动投入:1982-2000年 (岳希明任若恩)
 
42 重工业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 (姚洋郑东雅)
 
43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 (王少平欧阳志刚)
 
44 关系化还是类别化:中国人“我们”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机制探讨 (杨宜音)
 
45 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 (萧今)
 
46 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理论分析 (王跃生)
 
47 我国人口省际迁移空间模式分析 (李薇)
 
48 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张文宏雷开春)
 
49 发展失衡、公共服务与政府责任——基于政府偏好和政府效率视角的分析 (吕炜王伟同)
 
50 中国农村医疗筹资公平性研究——基于全国八个农业县医疗筹资系统的实证研究 (王晶)
 
51 中国医改九策 (多人合作)
 
52 重返阶级分析?——论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的范式转换 (冯仕政)
 
53 网络的差异性和求职效果——农民工利用关系求职的效果研究 (刘林平张春泥)
 
54 新中国合作化运动的信任模式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 (岳成浩薛冰)
 
55 分权、地方公共支出和中国经济增长 (李涛黄纯纯)
 
56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述评 (黄祖辉张永丽)
 
57 提升与扩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海外中国农村研究述评 (袁方成)
 
58 中国农村发展的另类解读——“中国经验”、“比较优势”与乡建试验 (温铁军)
 
5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民工问题 (于建嵘)
 
60 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 (余晓敏潘毅)
 
61 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一个社会学的新概念与新论题 (张兆曙)
 
62 中国医改评论专辑 (顾昕)
 
63 公司理论与中国改革 (周其仁)
 
64 一个“农业大国”的反贫困之战——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分析 (章元丁绎镤)
 
65 地方性共识与农地承包的法律实践 (陈柏峰)
 
66 中国大饥荒时期「非正常人口死亡」研究之综述与解读 (刘兆崑)
 
67 神性与暴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中知识份子叙事的「革命」维度 (陈舒劼)
 
68 国家能力的重要一环:濡化能力 (王绍光)
 
69 “改革开放”:合法性危机的消解与再形成 (徐贲)
 
70 一百二十年和两个六十年: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连续性与曲折性 (陈子明)
 
71 社区选举:在政治冷漠与高投票率之间 (熊易寒)
 
72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挑战与应对 (杨泽伟)
 
73 中国大陆关于政治学本土化的思考——十年文献考察评论 (郑文龙罗金义)
 
74 集体经济资源与村庄治理——以浙江A村为例 (卢福营金姗姗)
 
75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 (黄宗智)
 
76 暴力与不信任——转型中国的医疗暴力研究:2000~2006 (徐昕卢荣荣)
 
77 中国诉讼分流的数据分析 (朱景文)
 
78 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年历程的制度思考 (吴敬链)
 
79 中国基层信访问题研究报告——以西安市临潼区信访状况为例 (课题组)
 
80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黄祖辉王朋)
 
81 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述评 (叶扬兵)
 
82 疾病负担、结构性挑战与政策抉择——全球化图景下中国农村妇女的健康问题 (胡玉坤)
 
83 知识谱系、话语权力与妇女发展——国际发展中的社会性别理论与实践 (多人合作胡玉坤)
 
84 中国城镇贫困的变化趋势和模式:1988—2002 (夏庆杰宋丽娜Simon Appleton)
 
85 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 (俞可平)
 
86 从结论看方法:社会学研究的现实性维度思考——关于美国社会学者对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讨论 (张翼张乐)
 
87 欧洲的中国研究 (Kjeld Erik Brdsgaard)
 
88 韩国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Jae Ho Chung)
 
89 变动的单位制与体制内的分化——以限制介入性大型国有企业为例 (王汉生刘平张笑会)
 
90 城市开发的正当性危机与合理性空间 (陈映芳)
 
91 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与高级法 (陈端洪)
 
92 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社会变迁(1900~1949) (张玉洪)
 
93 中国的经济转型:30年的经验贡献了什么? (张军)
 
94 住房改革进程中的公民社会发育——以杭州F社区为例 (张敏杰)
 
95 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使命、宗旨和方法论 (秦晓)
 
96 30年人文社科话语:中国的文明责任 (杨瑜)
 
97 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的证据 (徐现祥舒元王贤彬)
 
98 分流与聚合——用基于合约理论的发展经济学解释中国历史 (陆铭陈钊王永钦)
 
99 地震预警初探 (钱钢)
 
100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 (王少平欧阳志刚)
 
101 通过集团诉讼的环境维权:多重困境与行动逻辑——基于华南P县一起环境诉讼案件的分析 (黄家亮)
 
102 比较政治学视野中的国家基础权力发展及其逻辑(下) (黄冬娅)
 
103 比较政治学视野中的国家基础权力发展及其逻辑(上) (黄冬娅)
 
104 从“代理人”到“边缘人”——论村干部角色的转换 (谭三桃)
 
105 合法性的时空转换——以南方市福街草根民间商会为例 (陶庆)
 
106 财政供给与国家政权建设:广州市基层市场管理机构 (黄冬娅)
 
107 信任、信任的起源与信任的变迁 (马得勇)
 
108 市场缺陷还是体制缺陷?——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研究 (曹建海江飞涛)
 
109 草根智慧与社会空间的再造——浙江经验的一种空间社会学解读 (张兆曙)
 
110 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 (胡德平)
 
111 中国禁毒立法三十年——以立法体系的演进与嬗变为视角 (褚宸舸)
 
112 改革开放30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 (郑杭生)
 
113 利益关系形成与社会结构变迁 (孙立平)
 
114 多重目标下的政策变迁与国有部门寻租的政治经济学——对1998年中国“粮改”经验的重估与发现 (赵德余)
 
115 合作与非对抗性抵制——弱者的“韧武器” (折晓叶)
 
116 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 (张翼)
 
117 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黄冬娅)
 
118 从政策博弈到立法博弈——关于当代中国立法民主化进程的省察 (许章润)
 
119 从“状告无门”到“欲加之罪”——对工人集体行动演变过程的分析 (中国劳工通讯)
 
120 非对称性依赖:中国基金会与政府关系研究 (徐宇珊)
 
121 我国禁毒立法的历史演进(1949-1998) (褚宸舸)
 
122 共和国六十年:回顾与展望 (多人合作)
 
123 影响腐败程度的权力和个人因素 (王一江孙文凯迟巍)
 
124 社会抗争:国家性变迁的民间反应 (谢岳)
 
125 行政区划调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周伟林周吉节郝前进)
 
126 从地方媒体对政府的服从看舆论监督的缺位——岳阳砷污染事件中的公众参与”调研报告 (多人合作)
 
127 身份认同:台、港、澳的比较 (郑宏泰黄绍伦)
 
128 美国进步时代的食品管制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刘亚平)
 
129 当前中国“集体行动”研究述评 (王国勤)
 
130 乡镇行政的逻辑:以个案研究为基础 (叶贵仁)
 
131 政府动员型环境政策及其地方实践——关于内蒙古S旗生态移民的社会学分析 (荀丽丽包智明)
 
132 大转型: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 (王绍光)
 
133 户口还起作用吗——户籍制度与社会分层和流动 (陆益龙)
 
134 乡镇经济增长模式之转变:以T镇为个案 (叶贵仁)
 
135 政法委制度的沿革、现状与改革 (李铭)
 
136 当代中国挂职现象解析 (尹冬华)
 
137 中国农民组织发展:治理结构与组织功能——基于6省调查的分析 (陶然刘明兴徐志刚刘永东)
 
138 司法解释“民主化”和最高法院的政治功能 (沈岿)
 
139 法院如何发展行政法 (余凌云)
 
140 行业特质性资源配置、激励差别化和行业发展秩序——反贸易壁垒诉讼中江苏省紫菜协会运行和功能演变 (郑江淮江静)
 
141 邓小平对恢复高考的特殊贡献 (刘仓)
 
142 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周黎安陈烨)
 
143 汶川大地震七日(5月12日-5月18日) (《财经》)
 
144 中国国务院(政务院)机构变迁逻辑——基于1949-2007年间的数据分析 (何艳玲)
 
145 政策执行与权力关系重构:以S市2003年市级居委会直选政策的制订过程为个案 (姚华)
 
146 1949—1952:工商业政策和工商界的境况 (庞松)
 
147 中产阶层:“稳定器”还是相反或其它 (胡鞍钢胡联合)
 
148 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 (吴晓刚)
 
149 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 (张紧跟庄文嘉)
 
150 邻里政治:城市基层的权力操作策略与国家-社会的粘连模式 (桂勇)
 
151 公共行政中的对策研究:批判与反思 (刘亚平)
 
152 医疗体制弊端与药品定价扭曲 (朱恒鹏)
 
153 中国的城市化:面临的政策问题与选择 (J.Vernon Henderson)
 
154 中国城市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程度考察 (高勇)
 
155 民族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机理分析 (胡鞍钢胡联合)
 
156 “文件政治”:当下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新视角 (施从美)
 
157 国家、市场与社会:秦淮河污染治理的多维动因 (周晓虹)
 
158 “居住权”与市民待遇:城市改造中的“第四方群体” (赵晔琴)
 
159 贫富差距是如何影响社会稳定的? (胡鞍钢胡联合)
 
160 农村现代化与乡土社会变迁:概念、理念及现状 (唐晓腾)
 
161 从博弈行为和机制设计看中国法律秩序的特征 (季卫东)
 
162 中国突发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应对 (世界银行)
 
163 关于我国社会不稳定因素变化态势的实证分析 (胡鞍钢王磊胡联合)
 
164 阶级划分的政治功能——一项关于“土改”的政治社会学分析 (李里峰)
 
165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实与未来 (《三联生活周刊》)
 
166 国家社会主义市场转型:问题与争议 (张欢华)
 
167 取证程序的改革:离婚法的合理与不合理实践 (黄宗智巫若枝)
 
168 地区放权与经济效率:以计划单列为例 (周黎安史宇鹏)
 
169 2007年长江上游水环境问题调研报告 (范晓)
 
170 风雨十年:医药分合启示录 (《南方周末》)
 
171 从供给制到职务等级工资制——新中国建立前后党政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 (杨奎松)
 
172 论中国社会中的“典型” (冯仕政)
 
173 毛主义和“文革”与新加坡左翼运动间的关系 (程映虹)
 
174 中国通货膨胀究竟因何而起? (岳健勇陈漫)
 
175 “大部制”真义 (《财经》)
 
176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执政中的宪政思想探源——“俄共(布)党团——苏维埃”政制的主权视角 (陶庆孙广厦)
 
177 “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 (应星)
 
178 我们的政府有多大? (陈志武)
 
179 土改与参军:理性选择视角的历史考察 (李里峰)
 
180 声望危机下的学术群体当代知识分子身份地位研究 (刘亚秋)
 
181 政治庇护与改制:中国集体企业改制研究 (路江涌陶志刚杨治)
 
182 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一项基于劳动力退休年龄的考察 (梁玉成)
 
183 市场化进程、国企改革策略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内生决定 (陈信元夏立军)
 
184 从“分管”到“辅佐”:中国副职问题研究 (朱光磊李利平)
 
185 关于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思考与分析 (张德元张亚军)
 
186 农村税费改革前后农民教育费负担变化研究 (陶然刘明兴徐志刚)
 
187 中国改革以来形成的预算过程 (马骏牛美丽)
 
188 中国行政管理成本问题实证研究 (何翔舟)
 
189 策略、规则及权力结构:一所中学高三教师名单的公布 (苏红汪玲萍)
 
190 制度性腐败的机制:兼评有关腐败成因的文献 (许建明)
 
191 传统中国再认识——乡土中国、城镇中国及城乡关系 (陈映芳)
 
192 农民流动三十年 (赵树凯)
 
193 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 (白重恩路江涌孙文凯)
 
194 中国传统文化信念、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养老保障机制 (郭庆旺贾俊雪赵志耘)
 
195 日本对华ODA贷款计划的终结 (Reinhard Drifte)
 
196 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中国研究的立场与进路 (吕德文)
 
197 土改中的诉苦: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微观分析 (李里峰)
 
198 “中国奇迹”的形成与未来——改革三十年之我见 (秦晖)
 
199 不对等的博弈:土改中的基层政治精英 (李里峰)
 
200 1957年反右运动史料的收集与评价 (谢泳)
 
201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及其公平性探讨 (多人合作刘民权)
 
202 洗脸——1946年至1948年农村土改中的干部整改 (黄道炫)
 
203 “先征后返”、公司税负与税收政策的有效性 (吴联生李辰)
 
204 中国大陆城市基层民主与城市治理的民主化意涵 (徐斯俭)
 
205 国家形态与国家治理——苏联—俄罗斯转型经验研究 (杨光斌郑伟铭)
 
206 乡村民间宗教与村民自治:一项社会资本研究 (苗月霞)
 
207 政治发展下一步:县政改革 (李连江于建嵘)
 
208 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企业制度还是社会环境?——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工资的决定模型 (刘林平张春泥)
 
209 转型期中国农地最适所有权安排——一个制度经济分析视角 (陈志刚曲福田黄贤金)
 
210 “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B镇收粮的个案研究 (孙立平郭于华)
 
211 代议机关至上的人民宪政——我国宪法实施模式的解释性建构:以宪法观、行宪历史和条文类型化为基础 (翟小波)
 
212 “殊途异类”:当代中国城镇中产阶级的类型化分析 (李路路李升)
 
213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 (程永宏)
 
214 “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 (王进蔡禾)
 
215 居民对收入差异的评价及心理承受力研究 (刘毅程慧)
 
216 对中共发动「三反」运动的考察 (刘德军)
 
217 普京之谜——俄罗斯民主的前景 (秦晖)
 
218 国际NGO与中国地方治理创新——以珠三角为例 (朱健刚)
 
219 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与农业生产 (马晓河方松海)
 
220 企业集群与民间商会:一个共生治理视角的解释 (王海光)
 
221 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改革:一个整体性政策框架 (课题组)
 
222 转型期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多视角分析 (卢现祥朱巧玲)
 
223 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 (王绍光)
 
224 从转轨到转型——现阶段改革的历史定位及其和谐取向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李省龙)
 
225 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与中国外资企业劳工标准——一项“跨国-国家-地方”分析框架下的实证研究 (余晓敏)
 
226 新农村调查——走进全国2749个村庄 (课题组)
 
227 中国经济改革中的贫困、不平等和社会差距 (David Dollar)
 
228 现阶段中国贫困的特点 (课题组)
 
229 “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现代国家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行政机制 (徐勇)
 
230 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 (林毅夫)
 
231 当代中国政治利益表达的方式及其特征 (冯繁)
 
232 论中国农民工的社会权利贫困 (洪朝辉)
 
233 我们怎样失去迁徙自由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形成与演变 (程默)
 
234 警惕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效率之负面影响——来自中部农村的调查与思考 (袁为鹏)
 
235 中国的私有土地是如何国有化的? (王维洛)
 
236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任保平钞小静)
 
237 税费改革与农民负担变化的新趋势 (陶然刘明兴苏雪燕)
 
238 非正式开庭视角下的程序与法官 (徐昀)
 
239 刑事司法中的犹豫——兼谈我国不起诉制度的发展 (徐鹤喃郭云忠)
 
240 “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与农民群体性利益的表达困境 (吴毅)
 
241 稳定低生育水平战略决策的回顾与前瞻 (邬沧萍孙鹃娟)
 
242 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 (龙花楼)
 
243 工资水平、物价变动与经济增长 (任保平刘丽)
 
244 治理与规管——试析如何走出医疗卫生改革困境 (杨团施育晓)
 
245 联合国近年改革与中国外交 (刘建飞)
 
246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 (江小涓)
 
247 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完善 (田国强)
 
248 复合产权:一个实质论和资本体系的视角——山西介休洪山泉的历史水权个案研究 (张小军)
 
249 经济转型、民间投资成长与政府投资的转向——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动态过程的实证分析 (任保平钞小静)
 
250 中国地方政治生态环境恶化探源——以安徽省的皖北地区为例 (张新光)
 
251 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演变论析 (孙代尧)
 
252 中国的永久移民 (B.古斯塔夫森邓曲恒)
 
253 激荡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 (朱学勤)
 
254 社会公正研究的现状及趋向——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社会公正研究述评 (吴忠民)
 
255 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的描述、界定与理论解释 (任保平刘丽)
 
256 对政府管制公办高中择校费的经济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刘大立)
 
257 流动性悖论与资本雇佣劳动——由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共生共存谈起 (周立)
 
258 中国沿海与内陆间经济影响的反馈与溢出效应 (潘文卿李子奈)
 
259 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4 (任保平钞小静)
 
260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61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张军多人合作)
 
262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张明)
 
263 从多边和双边规则看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 (詹才锋)
 
264 中国国营企业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袁为鹏)
 
265 从北部湾到中南半岛和印度洋——构建中国联系东盟和避开“马六甲困局”的战略通道 (汪海)
 
266 政府控制、银企关系与企业担保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罗党论唐清泉)
 
267 演进中的苏南产权模式:路径依赖与转型——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金晓瑜孙路)
 
268 反右运动与延安整风 (金观涛刘青峰)
 
269 毛主义和中国模式在东欧和北越的影响——对“双百方针”和“反右”运动的再考察(下) (程映虹)
 
270 五十年后的“反右”创伤记忆 (徐贲)
 
271 略论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八年的全民整风运动 (唐正芒胡燕)
 
272 意识形态的兴衰与知识分子的起落——“反右”运动与八十年代“新启蒙”的背景分析 (陈彦)
 
273 毛主义和中国模式在东欧和北越的影响——对“双百方针”和“反右”运动的再考察(上) (程映虹)
 
274 “反右”运动与民主革命——纪念“反右”运动五十周年 (杜光)
 
275 步履艰难的中国民主运动——读《历史的先声》 (包遵信)
 
276 20世纪中国政治运动的特征与规律 (蔡振翔)
 
277 政治信任、社会资本和村民选举参与——基于全国代表性样本调查的实证分析 (陶然徐志刚孙昕苏福兵)
 
278 关于战后中共和平土改的尝试与可能问题 (杨奎松)
 
279 盟友抑或潜在对手?——老区土地改革中的中农 (黄道炫)
 
280 国家、市场与中国农村妇女的经济参与 (胡玉坤)
 
281 市场环境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罗党论唐清泉)
 
282 刑复核权:权力的“线性回归”? (马亮亮)
 
283 一九五七:中国现代知识份子的消失 (朱正)
 
284 中国城市居民对经济国际主义的支持:强度与来源 (卢春龙田野)
 
285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理论进步”与“问题缺失”——兼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 (李巍)
 
286 城乡统筹改革试验的土地制度选择(下) (曾永昌)
 
287 城乡统筹改革试验的土地制度选择(上) (曾永昌)
 
288 1949-1989: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变与评析 (曹普)
 
289 1991-2005:FDI来源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 (杨永华)
 
290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研究——以无锡、保定为例 (朱文强)
 
291 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 (胡荣)
 
292 收入风险对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 (袁志刚万广华樊潇彦)
 
293 转型社会的法与秩序:俄罗斯现象 (丁学良)
 
294 中国的骚乱事件与管治危机 (于建嵘)
 
295 我国死刑适用标准的缺陷及其弥补方法 (张远煌)
 
296 “两个为主”政策:演进、问题与对策 (葛新斌)
 
297 消费制度、劳动激励与合法性资源*——围绕城镇职工消费生活与劳动动机的制度安排及转型逻辑 (王宁)
 
298 中国卫生总费用流向调查 (《第一财经日报》)
 
299 新中国五十年代初如何社会统合——十五个“小人物”的回忆录研究 (高华)
 
300 变动中的世界政治与日本问题 (张文木)
 
301 民主的生命力、局限与中国的出路 (赵鼎新)
 
302 农民工与城市劳动力市场 (谢桂华)
 
303 城乡分割、程序失范与农民利益——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的经济学分析 (陈国富卿志琼)
 
304 金融发展、资本深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 (黄健柏刘维臻)
 
305 参政党能力建设动力机制研究 (张惠康黄天柱)
 
306 宪政起点:宪法财产权与纳税人权利保障的宪政维度 (陶庆)
 
307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 (李实罗楚亮)
 
308 作为国家治理单元的社区——对城市社区建设运动过程中居民社区参与和社区认知的个案研究 (杨敏)
 
309 资本深化、技术选择与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 (江飞涛黄健柏刘维臻)
 
310 农民工社会保护问题研究 (杨立雄)
 
311 中国能源保障基本形势分析 (张雷蔡国田)
 
312 历史性转变的时刻——2006中国环境保护评述 (夏光)
 
313 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 (林毅夫龚刚)
 
314 中国工人集体维权运动观察报告(2000-2004) (中国劳工通讯)
 
315 制度变迁与制度均衡——析上海地方治理过程中外国商会的角色 (汤蕴懿胡伟)
 
316 1966~1976年的上海职业人口 (金大陆)
 
317 公众参与与社区公共空间的生产——对绿色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 (朱健刚阿兰纳·伯兰德)
 
318 权利回归与制度重构——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 (彭希哲郭秀云)
 
319 “转型期中国教育重大政策案例研究”研究成果述评 (课题组)
 
320 中国观念变革的战略路径 (门洪华)
 
3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从动员性扩张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课题组)
 
322 民间商会与地方治理:功能及其限度——温州异地商会的个案研究 (陈剩勇马斌)
 
323 中国官方智库调查:为高层决策提供参考 (《南方周末》)
 
324 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 (黄宗智彭玉生)
 
325 论公共部门合理边界的决定——兼论混合公共部门的价格形成机制 (赵农刘小玄)
 
32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民间组织的关系 (闫东)
 
327 国际政治中的软力量以及对中国软力量的观察 (郑永年张弛)
 
328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与社会政策选择 (黄乾)
 
329 转型时期的中国刑事司法及其他重要法律问题 (Jerome A.Cohen)
 
330 城市化中的农村民主选举:制度、方法及影响*——对东部10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证观察的一项综合分析 (唐晓腾)
 
331 个人特征与制度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基于广东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的分析 (刘毅张建梅)
 
332 道场上的十字--对一个皖中村庄基督教传播过程的研究 (夏磊)
 
333 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研究 (金彩红)
 
334 从“再分配”到“市场”——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研究综述 (方长春)
 
335 游走在“高尚”与“平庸”之间——当代青年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教育选择 (张华)
 
336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何立新)
 
337 中国安居之路——经济自律,政治和谐,房地产与宏观经济软着陆 (冯燮刚)
 
338 中国医疗的经济分析 (邹至庄)
 
339 欧美地缘政治力量的消长规律及其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张文木)
 
340 中国土地沙漠化的逆转与生态治理政策的战略转变 (课题组)
 
341 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上) (周其仁)
 
342 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一个经济制度变迁史的回顾(下) (周其仁)
 
343 中国宗教的三色市场 (杨凤岗)
 
344 中国医疗的供给与政策 (邹至庄)
 
345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基础——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 (李淑俊倪世雄)
 
346 中国经济转型模式:文献综述及其引申 (张建君)
 
347 当前中国民族主义逆流管窥 (袁伟时)
 
348 “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研究述评 (程连升)
 
349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土地意识——浙、鄂、渝三地调查报告 (梅东海)
 
350 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主要制约因素的计量检验 (李薇)
 
351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摘要 (课题组)
 
352 后社会主义转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Bernard ChavanceEric Magnin)
 
353 从单层博弈到双层博弈:中国外交决策模式的变迁——以中国“复关”、“入世”谈判为例 (钟龙彪王俊)
 
354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对大阪产业大学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考证 (王京滨)
 
355 凹型收益率曲线与中等教育投资“瓶颈”:对童工的另一种解释 (谷宏伟)
 
356 对中国县乡行政机构改革的现实分析——以西部D县为研究个案 (王春光)
 
357 我们时代的法学为什么需要重视方法 (舒国滢)
 
358 法学资源的分配与流动——以十年来会议主题与课题项目为样本的考察 (多人合作杨春福)
 
359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征用与管理问题的理性反思——对我国东、中、西部1538个失地农户的调查分析 (李燕琼嘉蓉梅)
 
360 驳“中国能源威胁论” (马凯)
 
361 中国宪政改革:背景、目标、实施步骤与约束条件 (张博树)
 
362 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 (多人合作)
 
363 儿童健康照顾与国家福利责任:重构中国现代儿童福利政策框架 (刘继同)
 
364 城镇化、农地非农化与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研究—一个整体性视角与政策组合 (王定祥李伶俐)
 
365 韩国新村运动的起因及作用再考察 (詹德斌)
 
366 西藏农村的贫困状况与财政反贫困政策 (毛阳海)
 
367 分税制后地方政府财事权非对称性及约束激励机制变化研究 (孔善广)
 
368 当代中国日常法律工作的意涵变迁(1979-2003) (刘思达)
 
369 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 (黄泰岩王效平)
 
370 中国计划经济的起源与资源委员会 (程麟荪)
 
371 社会阶层与跨境高等教育:中国内地学生在香港与澳门 (马克贝磊李梅)
 
372 蜕变中的历史复现——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 (刘复生)
 
373 论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适与转变 (李安山)
 
374 中国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认知和参与 (钟龙彪王俊)
 
375 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郑永年)
 
376 当代中国的发展困境(下) (武坚)
 
377 当代中国的发展困境(上) (武坚)
 
378 中国国际角色分析 (唐永胜)
 
379 论新中国城乡二元社会制度的形成——从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视角 (汤水清)
 
380 近十五年国内外城乡互动发展研究述评 (多人合作段娟)
 
381 华北“土改”运动中的贫农团 (李里峰)
 
382 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与治理 (李卫平)
 
383 北京市“阳光工资”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祁光华孙竹君)
 
384 新文艺进城——“大众文艺创研会”与五十年代北京通俗文艺改造 (张霖)
 
385 权力格局中的“普适性”策略:好莱坞与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中国电影 (孙绍谊)
 
386 基层民主和村庄治理——来自8省48村的证据 (姚洋王淑娜)
 
387 不断再分配的社会:改革的作用 (维·梅·波尔捷罗维奇)
 
388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回朝鲜问题新探 (金东吉)
 
389 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来自中国的档案文献和内部报道 (沈志华李丹慧)
 
390 贪官资金外逃及惩治机制研究 (王明高)
 
391 合作与不合作:农村社区公共品供给中的多重均衡 (时磊杨德才)
 
392 生存资源剥夺与传统体制依赖:当代中国工人集体行动的逻辑 (唐军)
 
393 当代中国史研究中的文献史料问题 (张注洪)
 
394 近十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定性与量化研究 (顾海兵沈继楼)
 
395 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微观模拟 (多人合作张世伟)
 
396 行为经济学中的社会公平态度与价值取向研究——以新加坡、中国上海和兰州为例 (董志勇)
 
397 合作社的分配制度分析 (冯开文)
 
398 物权法、中国传统文化和渐进式制度变迁 (何东霞)
 
399 “断裂社会”最弱者的权利困境——由集安市农民的“只言片语”引发的思考 (寻锴)
 
400 当代中国的文化困境(下) (武坚)
 
401 当代中国的文化困境(中) (武坚)
 
402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 (应星)
 
403 国家、市场与制度变迁——1981-2000年南街村的集体化与政治化 (冯仕政)
 
404 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 (课题组)
 
405 我国农村脆弱性贫困再解构及其治理 (郭劲光)
 
406 我国财政均等化现状研究:1994—2004 (张恒龙陈宪)
 
407 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选择:贵州省证据 (陈鹏孙涌)
 
408 新中国农地制度:绩效与变迁 (徐琴)
 
409 择校与教育公平——择校权实现的差序格局 (彭虹斌)
 
410 煤矿安全:转型期中国政府监管面临的挑战 (钟开斌)
 
411 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和实践 (刘广栋程久苗)
 
412 代课教师现象的宏观背景分析 (商艳光)
 
413 村庄治理、融资和消费保险:来自8省49村的经验证据 (姚洋甘犁徐立新)
 
414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述评 (戴卫东)
 
415 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代课教师现象研究 (商艳光)
 
416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周飞舟)
 
417 中国农民权益保护状况分析——《农业法》第九章“农民权益保护”实施情况调查 (李小云李鹤左停)
 
418 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 (李培林李炜)
 
419 中国农民经济纠纷解决偏好分析 (沈明明王裕华)
 
420 人际关系资本与关系资本借贷 (耿敬李琰)
 
421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家庭婚姻研究:结构、关系、家族和文化 (苏红)
 
422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个案研究 (王春光何包钢)
 
423 大众传媒、社会表达与商议民主——两个个案分析 (李艳红)
 
424 寻求整合的分化:权力关系的独特作用——来自H村的一项经验研究 (周怡)
 
425 “主体建构”:性社会学研究视角的革命及本土发展空间 (潘绥铭黄盈盈)
 
426 欧盟如何向外扩展民主:历史、特点和个案分析 (赵晨)
 
427 我国社会政策的弱势性及其转变 (王思斌)
 
428 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蔡昉)
 
429 乡村非正式关系与村级债务的增长 (刘明兴苏雪燕)
 
430 公共产品歧视性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 (叶建亮)
 
431 国有企业效率研究 (李钢)
 
432 我国乡镇政权角色和行为的社会学研究综述 (饶静叶敬忠)
 
433 连接经验与理论:建立中国的现代学术 (黄宗智)
 
434 “特种战争”与中国“援越抗美”的初步酝酿 (吕桂霞)
 
435 1978年以来中国发展的轨迹与启示 (金碚)
 
436 2005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 (多人合作)
 
437 乡镇政府:合法性基础与规模限度 (马宝成)
 
438 转型期民间投资乡村公共物品的路径及其制度困局 (刘光华赵忠龙)
 
439 转轨与摩擦:1979—1991年中国二元经济体制格局的历史分析 (赵凌云)
 
440 十年财政转型 (阿萨德·阿拉姆马克·辛德博格)
 
441 1992—2001年中国居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宋士云)
 
442 1978年以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政策演变与路径分析 (匡家在)
 
443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入机制研究 (杨国勇汪雷)
 
444 转轨时期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性变革 (剧锦文)
 
445 农民工工资拖欠状况研究——利用劳动力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 (王美艳)
 
446 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考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新视角 (孙哲刘建华)
 
447 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多人合作蔡银莺)
 
448 流动人口居留模式的变化和城市管理——基于对上海的研究 (任远姚慧)
 
449 中国流动儿童政策分析 (李兵何玲)
 
450 普京的对华政策 (Victor Larin)
 
451 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新富农产生的规模与分布研究 (苏少之)
 
452 中国自主创新中研发资本投入产出绩效分析——兼论人力资本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李平多人合作)
 
453 当代中国工农干部与知识分子矛盾的由来与后果 (裴毅然)
 
454 进入21世纪的自由主义和新左派 (徐友渔)
 
455 中国的网络舆论:在国际关系领域与政府的互动 (洪浚浩)
 
45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新进展(2002~2004年) (多人合作吴敏先)
 
457 行业协会治理:组织目标、组织效率与控制权博弈——以中足协和中超杯“资本革命”为例 (多人合作谭燕)
 
458 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员流动及其决定机制——兼析大城市的新二元结构 (严善平)
 
459 农村基层政权退化与农民上访 (胡荣)
 
460 听证制度的民主限度和正当程序 (贾西津)
 
461 农民地权六论 (秦晖)
 
462 利益分割时期的安全事故与政府改进问题 (颜烨)
 
463 政治精英与《村委会组织法》的起草、颁布和实施之过程:一个博弈的视角 (郎友兴)
 
464 中国产生社保案的制度原因及解决办法 (郑秉文)
 
465 新区土改中的“斗地主” (李巧宁)
 
466 城市化、土地制度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靠土地支撑的城市化还将持续下去? (课题组)
 
467 农村土地问题不只是农民权利问题——以中部某省粮食主产区三个村庄的土地调整为例 (申端锋)
 
468 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 (刘伟苏剑)
 
469 社会网络资源在职业配置中的作用 (张文宏)
 
470 对我国房价与地价相互关系的再检验 (江飞涛黄健柏)
 
471 人民调解的社会化与再组织——对上海市杨伯寿工作室的个案分析 (熊易寒)
 
472 建国初期西北地区群众的生活状况——以汉中地区为例的考察 (李巧宁)
 
473 “语言混乱”与法律人类学进路 (朱晓阳)
 
474 关于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历史演进的主体报告 (贾磊磊)
 
475 中国人口与社会发展关系:现状、趋势与问题 (多人合作李建民)
 
476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和两种力量 (陆铭陈钊)
 
477 产出吸引、制度演进与增量改革的产权边界——基于中国制度演进路径的动态考察 (多人合作江曙霞)
 
478 危险的刘易斯转折:中国民工荒现状调查 (《中国新闻周刊》)
 
479 “二元化”困境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 (魏杰王韧)
 
480 中国工业的技术选择与技术进步:1985-2003 (唐朱昌陈勇)
 
481 市场互联性、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 (王永钦)
 
482 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中国公共政策格局的历史性转变 (王绍光)
 
483 互联网在西北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两种应用模式 (多人合作王锡苓)
 
484 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成就与困惑 (马骏)
 
485 质疑古代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之说——基于宏观的长时段的动态历史考证 (张新光)
 
486 1950年代初期中共干部婚姻问题初探──以1950─1956年河北省干部群体为例 (张志永)
 
487 非政府组织与农民工权益的维护——以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为个案 (岳经纶屈恒)
 
488 中国宪法文本上“农民”条款的规范分析——以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权利为例 (韩大元)
 
489 中国企业信誉缺失的理论分析 (多人合作蔡洪滨)
 
490 投资规制政策的缺陷与不良效应——基于中国钢铁工业的考察 (多人合作江飞涛)
 
491 农户金融抑制及其福利损失的计量分析 (李锐朱喜)
 
492 社会性别与艾滋病——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个案 (胡玉坤)
 
493 应对流动性过剩的两个基本战略 (李扬)
 
494 社会和谐治理:“正当妥协”的宪政地方性知识——以南方市福街草根民间商会为例 (陶庆)
 
495 行政区划改革:视角、路径及评价 (刘小康)
 
496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 (Andrew Mason王丰)
 
497 法官为什么不相信证人?——证人在转型中国司法过程中的作用 (徐昕)
 
498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课题组)
 
499 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 (多人合作林伯强)
 
500 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人合作张建红)
 
501 金融工具、信用能力分化与社会不平等 (王水雄)
 
502 教育政策过程中的行政纵向制约:垂直维度和水平维度的研究 (林小英)
 
503 政治、身份认同与知识生产——嵌入权力之中的乡村田野研究 (胡玉坤)
 
504 社区组织行政化:表现、原因及对策分析 (向德平)
 
505 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视角 (盛斌)
 
506 互联的关系型合约、内生的制度与经济发展 (王永钦)
 
507 贸易开放、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基于不同国家规模和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涂红)
 
508 流动的“西部”——转型期中国电影“全球化”历程的一个考察 (姚新勇毛毳)
 
509 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发展 (王思斌)
 
510 文革研究对认识中国社会的意义——一种国家与社会的视角 (佟新沈旭)
 
511 劳动模范:在道德与权力之间——从社会学的视角看一种道德教育制度 (张婧)
 
512 二十年农村政治研究的演进与转向——兼论一段公共学术运动的兴起与终结 (吴毅李德瑞)
 
513 中国的乡-城劳动力流动与城镇失业:一个经验研究 (袁志刚)
 
514 我国转型期城镇非正规就业与非正规经济(1990-2004) (胡鞍钢赵黎)
 
515 中国工业污染防治的制度性缺陷及其纠正 (多人合作张其仔)
 
516 异化与回归: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正当性考辨 (熊晖)
 
517 死刑复核程序改革与检察机关的介入权 (张智辉)
 
518 中俄腐败比较研究 (戴隆斌)
 
519 中国对发展中国家政策的布局 (张清敏)
 
520 职业共同体:今日中国社会整合之基础 (李强)
 
521 农村税费改革对中西部乡镇财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4省8县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赵阳王宾)
 
522 论县级政府行政改革的战略选择 (多人合作陈国权)
 
523 土地流转:一个农村阶层结构再构过程 (陈成文罗忠勇)
 
524 乡村社区的国家在场——以一个西北村庄为例 (黄剑波)
 
525 中国城镇个人收入流动性研究 (李实尹恒邓曲恒)
 
526 制度联动:农民减负可持续的根本保障——来自广东顺德的启示 (李芝兰岳芳敏)
 
527 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 (秦亚青魏玲)
 
528 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参与、受益和影响——基于意象差距的分析 (潘忠岐)
 
529 中国银行业产业组织:结构缺陷与效率提升 (于永臻)
 
530 中日俄在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博弈 (尹晓亮安成日)
 
531 中国转型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李薇)
 
532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与有效性质疑 (周安平)
 
533 第三部门的勃兴对行政法意味着什么? (余凌云)
 
534 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增长——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的实证分析 (乔榛焦方义李楠)
 
535 国家介入与邻里社会资本的生成 (刘春荣)
 
536 新二元社会与中国社会转型研究 (刘平)
 
537 城市贫困家庭青年就业与收入的实证研究——基于西部三个城市的微观数据 (高梦滔)
 
538 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成长与目前情势——来自地方的尝试性解答 (贺东航)
 
539 权力变更、认同对立与战略选择——中日关系的战略未来 (朱锋)
 
540 乡村社区中的法律与秩序——乡镇作为分析的单元 (焦若水)
 
54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冯邦彦李胜会)
 
542 乡村经济组织体系:一个分析框架 (吴仲斌)
 
543 转型社会中经济增长扭曲方式的回归 (贺伯锋梁少群)
 
544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宪政发展 (蔡定剑)
 
545 转型中国的修宪困境与政治正当性 (李琦)
 
546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成机制和区域发展模式 (鲍威)
 
547 转型期中国政府农业投资的规模与结构分析 (李芝兰)
 
548 中小企业的企业家风险厌恶、财富集中度与融资结构研究 (罗正英)
 
549 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三重效应:农民增收、节约土地、遏制腐败 (蔡继明)
 
550 中国廉租房的融资特征及其发展路径研究 (多人合作巴曙松)
 
551 社会性别、人口流动与艾滋病风险 (夏国美杨秀石)
 
552 “未富先老”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 (蔡昉王美艳)
 
553 统筹城乡养老金:对泛长三角圈的可行性分析 (张敬一李樱瑛)
 
554 结构变迁、财政转型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路径 (魏杰王韧)
 
555 苏南土地改革前农村雇佣关系的考察 (莫宏伟)
 
556 中国外交政策研究:理论趋势及方法辨析 (A.Iain Johnston)
 
557 司法场景中的证人作证 (吴丹红)
 
558 日常生活平庸性的回应——“新世纪文学”的一个侧面 (张颐武)
 
559 通过法律见识贫穷——一个研究纲要 (张清)
 
560 司法知识与法官流动——一种基于实证的分析 (艾佳慧)
 
56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高频字词计量分析法的有效性——以中共党代会政治报告为例 (村田忠禧)
 
562 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夏立军方轶强)
 
563 强制性制度变迁中的“分配性努力”——以中国国有银行体系为例 (罗杰)
 
564 围绕农民健康问题:政府、市场、社会的互动 (景天魁)
 
565 “十七年”文艺稿酬制度研究 (郝富强)
 
566 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 (王绍光)
 
567 地方与中央:投资冲动与可持续发展 (沈可挺)
 
568 五万亿的国有企业利润哪里去了? (孔善广)
 
569 试析社会分层的十种标准 (李强)
 
570 再论土地市场的体制性缺陷——政府、产权垄断下的土地经济机制基础研究 (曾永昌)
 
571 现代“商人部落”的兴起与社会和谐治理——以福街草根民间商会与地方政府互动为例 (陶庆)
 
57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 (李海金)
 
573 立法的道德代价——中国当前立法取向的犯罪学思索 (赵宝成)
 
574 改善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新路径 (夏勇)
 
575 中国民事判决的过去和现在 (黄宗智)
 
576 传统框架中的现代性调适——河北省平安村1949年后的招婿婚姻 (高永平)
 
577 两种“田面田”与浙江的“二五减租” (曹树基)
 
578 江苏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测定与分析 (多人合作王兰芳)
 
579 节约型政府:境遇、用度与路径的剖析 (刘祖云)
 
580 宽容与平衡:中国刑法现代化的伦理思考 (田宏杰)
 
581 后冷战时期的中俄关系 (于滨)
 
582 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关系的表述 (高丙中)
 
583 民事诉讼率:主要影响因素之分析 (汤鸣李浩)
 
584 全球治理舞台上的中国和印度 (Dir MessnerJohn Humphrey)
 
585 婚姻法第32条实证研究 (马忆南)
 
586 代表人诉讼中的利益诉求 (王福华)
 
587 法官判决的制度表达与实践——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法官判决时的非正式制度倾向 (李声炜)
 
588 经济改革对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奥岛真一郎)
 
589 从方法论到中国实践:调查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方长春)
 
590 高等教育扩展与入学机会差异:1978~2003 (刘精明)
 
591 政经一体化开发机制与中国农村的环境冲突——以浙江省的三起“群体性事件”为中心 (张玉林)
 
592 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 (钱忠好曲福田)
 
593 中国农村人口医疗保障:穷人医疗干预视角的分析 (胡苏云)
 
594 利益补偿与分享机制缺失下的政策失效问题探讨——基于西北地区环境重建的分析 (刘传江徐建玲)
 
595 能源约束对我国潜在产业增长的影响及对策 (金三林)
 
596 金融结构、金融生态与农村金融体系的建构——来自江苏农村地区的案例解析 (张杰刘东)
 
597 经济发展必须直面输入型金融危机——中国宏观经济现状的一种实证分析 (常清高扬)
 
598 对中国经济增长中制度机理的实证研究 (张俊波)
 
599 民营经济崛起背后的腐败:现状与成因分析 (王磊)
 
600 高中学费政策的比较研究 (陆璟)
 
601 经济波动与产业波动(1986—2003)——相关性、特征及推动因素的初步研究 (孙广生)
 
602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效率的实证分析 (郝大明)
 
603 市场化、价格差异与中国农村制度变迁 (何炼成蔡立雄)
 
604 工业化与城市化:成本分摊与收益分配 (夏永祥)
 
605 工业反哺农业范畴、成本与资金的新观察 (朱四海)
 
606 中国财政收支的体制分离问题实证研究 (吴凯储敏伟)
 
607 论中国国有经济的配置角色及其嬗变 (杨励)
 
608 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来自日本的观察 (金子元久)
 
609 我国工业化带动二元经济结构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 (曾寅初)
 
610 权利倾斜性配置研究 (应飞虎)
 
611 我国农地转用中的土地收益分配实证研究——基于昆山、桐城、新都三地的抽样调查分析 (王小映贺明玉高永)
 
612 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 (多人合作刘林平)
 
613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波动背后的政府因素分析 (董进魏杰)
 
614 中国转型期私营企业产权安全及其度量研究 (罗欣贤杨建梅)
 
615 国家租金激励与中国大学治理 (刘业进)
 
616 中国的信贷增长为什么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 (张军)
 
617 银行业净利差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 (钟伟沈闻一)
 
618 中国教育政策过程中的策略空间:一个对政策变迁的解释框架 (林小英)
 
619 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状况 (课题组)
 
620 中国的财政均等化与转移支付体制改革 (王雍君)
 
621 革命策略与传统制约:中共民间借贷政策新解 (李金铮)
 
622 金融缺口、非正规金融与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沈阳农村民间借贷研究 (殷俊华)
 
623 《骆驼祥子》:一个农民进城的故事 (邵宁宁)
 
624 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宏观效应与退出成本研究 (邓宏图李长英)
 
625 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1978—2004) (胡鞍钢多人合作)
 
626 关于结构转型缓慢、失业严重和分配不公制度症结的比较研究 (周天勇)
 
627 分税制改革与税收快速增长:基于分权契约框架的分析 (郭庆旺吕冰洋)
 
628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农业税政策的历史考察 (张富良)
 
629 中国:如何维持平衡的增长 (Richard Hausmann)
 
630 20世纪以来中国乡镇体制的变革与启示 (陈剩勇孟军)
 
631 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身份与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以浙江省民营百强企业为例 (胡旭阳)
 
632 文化资本与地位获得:对浙江某市私营企业主子女上向流动的个案分析 (高虹远)
 
633 中国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试验:一个比较制度分析 (赵德余梁鸿)
 
634 资本流动性:基于中国及其他亚洲新兴国家的比较分析 (何德旭姚战琪余升国)
 
635 构造“民主工程学”:再论“县政中国” (吴国光)
 
636 中国的科学精英及其政治社会角色 (曹聪)
 
637 中国行政区划变更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范今朝)
 
638 改革”造成的“新三座大山”:教育、医疗、住房问题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杨光)
 
639 改革中社会政策的基本问题 (徐道稳)
 
640 生财有道:土地开发和转让中的政府和农民 (周飞舟)
 
641 间接执法成本、间接损害与选择性执法 (戴治勇杨晓维)
 
642 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 (武力温锐)
 
643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及其绩效阐释 (何广文)
 
644 劳动力迁移、土地流转与农户长期投资 (贺振华)
 
645 财政分权、转换系数与经济增长 (舒元云鹤)
 
646 2006年中国刑事法治状况 (刘仁文周振杰)
 
647 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组)
 
648 中国对东欧十月危机的反应和思考——“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二 (沈志华)
 
649 中国70年代末的就业危机与城镇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契机 (肖冬连)
 
650 中国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林双林)
 
651 西藏问题中的苏联因素 (胡岩)
 
652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自由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个衡量 (多人合作黄玖立)
 
653 中国乡村工业发展的制度分析 (于秋华于颖)
 
654 中国法庭调解的过去和现在 (黄宗智)
 
655 我国城市就业制度对进城农村流动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王春光)
 
656 什么样的体制才能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周天勇夏徐迁)
 
657 税费改革后义务教育维持性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李祥云)
 
658 中国资本有效税收负担分析 (多人合作荆霞)
 
659 委托代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模式构建 (张淑敏刘军)
 
660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一个产权的视角 (袁铖)
 
661 中国法律的现代性? (黄宗智)
 
662 新时期中国经济运行轨迹的时空维度研究——兼论形势判断与政策分析的认知方法 (吕炜)
 
663 嵌入性政治对村落经济绩效的影响——小岗村的个案研究 (陆益龙)
 
664 论民众经济权利的回归——探究中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实质 (方竹兰)
 
665 从“国防转型”到“转型外交”——演变中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含义 (周建明王伟男)
 
666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 (郑振儒)
 
66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完善 (庄建南叶建丰)
 
668 改进中国慈善捐赠的制度安排 (多人合作刘澄)
 
669 中国经济崛起和中美经贸关系:美国国会的认知与反应 (孙哲刘建华)
 
670 论交易效率与中国的城乡差距 (赵红军尹伯成)
 
671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的路径及原因分析 (陈永清)
 
672 论择校与教育公平的追求——从择校政策的演变看我国公立学校体制变革的时代走向 (吴遵民沈俊强)
 
673 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影响机制的研究——来自中国1980~2004年的经验证据 (王虎范从来)
 
674 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经济波动的另一种解释 (祝青)
 
675 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相似的原理与不同的方法 (华民)
 
676 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 (郑功成黄黎若莲)
 
677 信念、权威与制度选择——基于中国人民公社制度的思考 (李孔岳)
 
678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解释与展望 (Dwight Perkins)
 
679 美国国会“中国连线”评析 (孙哲赵国军)
 
680 促进扩大就业税收政策的路径选择——基于就业弹性方面的考察 (王春雷)
 
681 中国农业政策对农业支持水平的评估 (李先德宗义湘)
 
682 中国国际收支结构与引资政策:一个悖论分析 (康立)
 
683 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 (沈坤荣付文林)
 
684 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体制变迁:历史回顾和文献评述 (余永跃)
 
685 新中国关于新富农政策演变的历史考察 (苏少之)
 
686 乡村生态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 (贺仲明)
 
687 产权制度、合谋条款及国家成功——农民工工资纠纷案(以建筑市场为例)的契约理论再解释 (程保平)
 
688 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评估报告(1995—2005) (课题组)
 
689 农民工社会流动研究:以个案访谈为例 (韩克庆)
 
690 中国省级政府投资中的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比较——以A省为例 (周燕)
 
691 自费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 (多人合作赵瑜)
 
692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 (冯仕政)
 
693 策略型过渡性制度安排——中国财政大包干体制研究 (周冰李美嵩)
 
694 对中国转型的政治约束条件的经济学分析 (傅耀)
 
695 观念、制度与经济绩效——中国与印度经济改革的政治学理论价值 (杨光斌)
 
696 世界性视野中的“中国模式”——现代中国学之政治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张志伟)
 
697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口效果评估 (王金营)
 
698 城镇住房市场的分化和变动——20世纪90年代住房消费提升的主要因素 (宇宙)
 
699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学研究 (杨上广王春兰)
 
700 地位获得的机遇与障碍:基于外来人口聚集区的职业结构分析 (李若建)
 
701 中国企业年金的治理危机及其出路——以上海社保案为例 (郑秉文)
 
702 开放条件下的市场结构变化与国有经济改革 (张晖)
 
703 中国城乡税制格局的演变 (刘佐)
 
704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张军多人合作)
 
705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姚耀军)
 
706 企业学习:现状、问题及其对创新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课题组)
 
707 政府转型、政治治理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 (张军)
 
708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双重博弈与伙伴相依 (刘祖云)
 
709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 (江小涓)
 
710 中国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趋向问题研究 (吴忠民)
 
711 我国基础货币的来源及央行的调控能力分析:1998~2004 (黄燕芬顾严)
 
712 中国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收敛的实证研究 (李晶汤琼峰)
 
713 中国农村医疗消费行为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封进秦蓓)
 
714 中国出口贸易中的垂直专门化与中美贸易 (课题组)
 
715 中国研究生教育地区发展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金红梅)
 
716 需求波动下的煤电纵向关系安排与政府规制 (于立宏郁义鸿)
 
717 社会互动与投资选择 (李涛)
 
718 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 (文东茅)
 
719 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陆云航)
 
720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商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秦臻陈继勇)
 
721 我国农民的社会分层结构和特征——一个基于全国1185调查问卷的分析 (林坚马彦丽)
 
722 我国高等学校收费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探讨 (王守军)
 
723 制度变迁中的中国家族企业家行为研究 (李纯)
 
724 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 (边燕杰李路路)
 
725 地方国有企业改制中债务处置问题研究 (汪海粟汪锋)
 
726 人口要素对我国食物安全的影响现状与趋势分析 (陆杰华王烨)
 
727 农民工工资歧视的计量分析 (姚先国谢嗣胜)
 
728 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运作的困境及其理论诠释 (杨翠迎郭金丰)
 
729 农民工社会政策及其建构 (童星张海波)
 
730 全球商业革命、瀑布效应以及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 (彼得·诺兰张瑾刘春航)
 
731 女性商业性性服务者的组织特征、流动规律及艾滋病防治对策研究——以四川省Y县为例 (富晓星)
 
732 农业补贴方式的创新与“三农”问题的破解——兼评当前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效应 (赵海东)
 
733 税费改革对乡镇自身财政状况的影响分析——全国5省50个乡镇的实证研究报告 (张林秀多人合作)
 
734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一个分析视角:基于农民企业家报酬的考察 (多人合作黄祖辉)
 
735 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 (罗丹阳殷兴山)
 
736 教育、经验和农民工的收入 (张泓骏施晓霞)
 
737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投资消费分析 (赵晓陈光磊)
 
738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为例 (张娟)
 
739 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后的内部治理模式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小家族企业的证据 (多人合作李前兵)
 
740 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利益博弈——人民公社体制下生产队产权矛盾分析 (刘庆乐)
 
741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施建淮)
 
742 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地区差别分析 (多人合作焦瑾璞)
 
743 宏观视野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梁中堂)
 
744 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张小蒂孙景蔚)
 
745 关于社区科层结构的反功能研究——以上海为例 (马伊里)
 
746 错位与暗合——试论我国当下有关宪法与民法关系的四种思维倾向 (林来梵朱玉霞)
 
747 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国企改制辨析及其路径选择 (韩世春)
 
748 公平与效率视野下的高考移民观 (刘传江朱劲松)
 
749 全球价值链中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战略的提升 (刘志彪)
 
750 对外贸易依存度与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分析 (佟家栋)
 
751 城市化和土地冲突系列调查 (《财经》)
 
752 中国的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分析 (时殷弘)
 
753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 (张小明)
 
754 公务车改革的探索——对大庆车改的调查研究及相关考察与认识 (贾康阎坤)
 
755 分税制财政体制“缺陷性”研究 (王振宇)
 
756 我国体外循环资金的基本状况及其管理对策 (课题组)
 
757 关于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若干问题 (张涛卜永祥)
 
758 公司治理评价、治理指数与公司业绩——来自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李维安唐跃军)
 
759 中国贸易量增长与本土产业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视角 (刘志彪)
 
760 农村金融领域“系统性负投资”与民间金融规范化模式 (王曙光邓一婷)
 
761 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及其困境 (贺雪峰)
 
762 论再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基层民主权威 (张新光)
 
763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综述 (汪三贵匡远配)
 
764 当代中国逆城市化研究(1949—1978) (邱国盛)
 
765 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 (丁明)
 
766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走向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教育政策数量变化研究 (谢维和陈超)
 
767 我国的失业群集与政策选择 (杨伟国)
 
768 中国城镇人口失业持续时间的性别差异 (杜凤莲董晓媛)
 
769 中国基层财政体制改革中的政府级次问题 (杨之刚张斌)
 
770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文本制度比较与实践反思 (张新光)
 
771 国家控制银行:从银行退出的逻辑起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耿同劲)
 
772 收入分配与城市利益阶层分化的相关性研究 (冯虹)
 
773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增长差距的实证分析——基于女性人力资本的角度 (多人合作孙健)
 
774 存差、金融控制与铸币税——兼对我国“M2/GDP过高之谜”的再解释 (李斌)
 
775 从城乡入学机会看高等教育公平 (苟人民)
 
776 中国近30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张新光)
 
777 中国的南亚外交与克什米尔问题 (张力)
 
778 1978年以来我国教育投入研究 (陈赟)
 
779 长期贫困为什么难以消除?——来自扶贫重点县教育发展的证据 (陈全功程蹊)
 
780 “上学难”“就业难”与中国高教大跃进危机 (杨曾宪)
 
781 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 (景军)
 
782 全球化、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 (马秋莎)
 
783 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 (张文宏边燕杰)
 
784 管理腐败新特征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 (黄群慧)
 
785 民主转型时代选举改革的理论探讨 (陈家洛)
 
786 作为非正式部门的乡镇企业与就业的关系研究 (多人合作万广华)
 
787 注资博弈与中国农信社改革 (张杰高晓红)
 
788 困惑与出路——“乡村治理与乡镇政府改革”专家调查报告 (苗树彬王天意)
 
789 我国能源节约战略研究 (郎一环沈镭)
 
790 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政策取向 (王梦奎)
 
791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 (杨东平)
 
792 寻租控制、信念与制衡——上海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结构、效率特征及其经验价值 (赵德余梁鸿王云竹)
 
793 我国贫困人口标准再探讨 (刘纯彬)
 
794 政府管制与企业垂直整合——刘永行“炼铝”的案例分析 (陈信元黄俊)
 
795 村庄权力研究:回顾与前瞻 (申端锋)
 
796 社会主义中国农村走向何方?——建国后农村社会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张厚安)
 
797 学费上涨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分析——基于结构性和转型性的视角 (多人合作刘民权)
 
798 中国煤矿安全治理研究报告 (中国劳工通讯)
 
799 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对入学机会和资源分配公平的促进 (李文利)
 
800 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 (杨东平)
 
801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 (李曼丽)
 
802 财政竞争对地方公共支出结构的影响——以中国的招商引资竞争为例 (张恒龙陈宪)
 
803 中国真的“未富先老”了吗? (李建民)
 
804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湛柏明)
 
805 教育对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汪三贵王姮)
 
806 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中的灰色土地市场分析 (贾生华张娟锋)
 
807 近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动趋势 (赵芝俊张社梅)
 
808 社会化小农:动机与行为 (邓大才)
 
809 1966~1976年我国个体私营经济政策述评 (刘雪明)
 
810 中国GDP的统计和国际比较 (徐滇庆)
 
811 “阶级话语”对乡村社会的嵌入──来自山东省临沭县的历史回声 (纪程)
 
812 新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研究 (杨奎松)
 
813 市场化与国家规制——转型期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分配 (刘精明)
 
814 中国农村适龄人口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展望 (赵岚)
 
815 中国的外交斡旋与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什么外交解决朝核问题这么难? (朱锋)
 
816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分布与抗风险机制 (吴雪明周建明)
 
817 《出版管理条例》评析 (张其鸾)
 
818 中国女性教育权利的贫困 (孙伊)
 
819 苏南土地改革中的血腥斗争 (莫宏伟)
 
820 网络社会中的有限宪政革命——中国政治改革与组合最优化的制度设计 (季卫东)
 
821 新发展主义与古典发展主义——中国模式与日本模式的比较分析 (高柏)
 
822 “一个制度、多种标准”与全民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刘继同陈育德)
 
823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及其策略探讨 (何广文)
 
824 论中国现行代议制度之改革 (应克复)
 
825 美国战后对华经济政策的演变 (魏楚雄)
 
826 党和国家话语与农村女性的声音——以白茆山歌为例的观察 (叶敏磊)
 
827 从秩序到陋习:从民族国家构建追问习惯法 (肖成吴小兵)
 
828 盲人摸象:中国地方政府分析 (Tony Saich)
 
829 海外关于中国市场转型论争十五年文献述评 (陈那波)
 
830 论大型国有企业失业人员的转型适应与社会认同——基于辽宁省的个案调查 (赵定东)
 
831 资本形式、国家政策与省际人口迁移 (周皓)
 
832 主权原则与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议案中的投票行为(1994~2004) (毛瑞鹏)
 
833 世界的中国:21世纪初的中国外交研究 (牛军)
 
834 “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方法的两条途径 (沈原)
 
835 集体化与农民平均主义心态的形成——关于房屋的故事 (卢晖临)
 
836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双重影响与对策 (郭飞)
 
837 政府管制、收入差距与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冲突 (杨天宇)
 
838 谁来控制中国工业能源的发展以及如何控制? (约阿基姆·诺克威斯特)
 
839 农民“就业状态”:中国改革发展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刘尚希)
 
840 时间的意义——“十七年”文学现代性价值的时间维度 (邵明)
 
841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乡镇政府体制改革 (张新光)
 
842 论城中村的社区保障及城市化意义——以广州一城中村为例的研究 (郭正林蓝宇蕴)
 
843 “大跃进”期间的资产阶级法权讨论及影响 (高远戎)
 
844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过程与体制性分析 (郑谦)
 
845 试论建国初期上海市民的翻身感 (杨丽萍)
 
846 从社会心理看私人资本主义在新中国头七年的历史命运 (王炳林马荣久)
 
847 金融国资谁主沉浮 (《财经》)
 
848 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人力资本收益 (刘精明)
 
849 中国土地现状解密: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 (《财经》)
 
850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与传递路径研究:1989-2000 (姚先国赵丽秋)
 
851 美国工商利益集团就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游说 (李晓岗)
 
852 “复杂性”与中美关系结构的新变化 (陈东晓)
 
853 城市化:农民工边缘性贫困的路径与治理分析 (王朝明)
 
854 公益活动与中国乡村社会资源 (范丽珠)
 
855 “客观性”、“理想类型”与“伪道德中立” (冯钢)
 
856 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河北农村村民上访调查 (郑欣)
 
857 城市化中一座“土”的“桥”——关于城中村的一种阐释 (蓝宇蕴)
 
858 工头”:权力来源及其对劳资关系的影响——一种历史比较的视角 (贾文娟)
 
859 制度环境与传媒治理结构创新——一个传媒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周劲)
 
860 广东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局及政策调适 (刘毅)
 
861 以城带乡: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城市化走向 (李海金)
 
862 “下海”: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转型中的自雇活动与社会分层(1978-1996) (吴晓刚)
 
863 中国改革发展的成败得失——国外的评价和看法 (路爱国)
 
864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方专业化及其国际比较 (梁琦)
 
865 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治理模式变迁及其内在逻辑——基于浙江的个案研究 (何显明)
 
866 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 (潘毅任焰)
 
867 J市农民为什么不愿做市民——城郊农民的安全经济学 (毛丹王燕锋)
 
868 从冷战到中国的崛起: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研究的变化与延续 (Robert S.Ross)
 
869 中国代表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 (邹平学)
 
870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 (多人合作叶剑平)
 
87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温锐蒋国河)
 
872 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与市场经济国家土地征用制度的比较 (谢清树)
 
873 中国经济面临的转折及其对发展和改革的挑战 (蔡昉)
 
874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 (蔡昉王德文张学辉)
 
875 美国的霸权地位与中美经贸关系 (宋泓)
 
876 美国帝国体系中的中国与日本? (Peter J.Katzenstein)
 
877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马骏)
 
878 中国“大一统制度”与国有经济 (武力)
 
879 大国崛起:面向全球的中国 (陈志武)
 
880 财政管理、角色冲突与组织绩效——面向中国乡镇政府的探索性研究 (侯一麟李贵宁吴建南)
 
881 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条件研究 (宋泓)
 
882 社会公平感对公民纳税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陈成文张晶玉)
 
883 经济制度变迁和个人储蓄行为 (谢平)
 
884 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的成功——中国债券市场制度变迁分析 (孙国峰)
 
885 中国愿境:“效率”与“公平”并重——破解经济增长的“黑洞” (陈伯君)
 
886 “文革”文学研究的重大转型 (刘景荣)
 
887 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内部关系研究 (李原郭德俊)
 
888 代议机关至上,还是司法化? (翟小波)
 
889 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以辽宁省D市为个案 (秦海霞)
 
890 区域差异改革中的国家垄断与收入不平等——基于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 (李路路郝大海)
 
891 毛泽东的华侨观:侨务·统战·外交 (陈文寿)
 
892 论死刑的成本 (刘仁文)
 
893 所有制结构改革对中国企业绩效的影响 (胡一帆宋敏郑红亮)
 
894 研究生教育规模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周太军马桂敏)
 
895 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地区差距分析 (王晓军)
 
896 制度变迁中的农信社再造与信贷风险再生——社员冷漠、信贷配给与农村经济效率损失 (张荔田岗)
 
897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刚性及其软化与消解 (李勋来李国平)
 
898 论我国国有银行体系的单向恶性循环 (王雅利吴显明)
 
899 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 (黄正林)
 
900 “大跃进”时期的医疗政策 (David M.Lampton)
 
901 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 (李煜)
 
902 中国农村的教育收益率研究 (赵力涛)
 
903 关于“十七年”文学研究的历史反思——以赵树理小说为例 (董之林)
 
904 1990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变动的实证分析 (曾国安胡晶晶)
 
905 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地区经济效率和经济结构的比较研究 (徐瑛陈秀山)
 
906 2005年中国电影学研究报告 (陈晓云李娴)
 
907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王春光)
 
908 公产与私产之间*——公社解体之际的村队成员权及其制度逻辑 (张佩国)
 
909 中国城市的职业、阶层和关系网 (多人合作边燕杰)
 
910 缺失“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中国法治 (董文涛)
 
911 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分析 (王天夫)
 
912 精英主义与单位制度——对中国大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研究 (赵炬明)
 
913 高校收费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负面影响及反思 (武毅英吴连海)
 
914 法律技术与户籍制度困局 (刘海波)
 
915 中国农村综合改革的基本内涵及其政策走向 (张新光)
 
916 翻译与政治: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学改革的话语 (鲍嵘)
 
917 信访潮与中国纠纷解决机制的路径选择 (周永坤)
 
918 重新平衡中国的增长:一种三管齐上的解决方案 (Oliver BlanchardFrancesco Giavazzi)
 
919 单位分割与集体抗争 (冯仕政)
 
920 居民住院医疗直接费用经济负担的宏观指标评价及其应用 (多人合作)
 
921 中国房地产问题与构建国民住房保障体系 (李求实)
 
922 中国居民医疗支出不公平性分析 (魏众B.古斯塔夫森)
 
923 为什么中国有可能实现其增长目标? (Robert W.Fogel)
 
924 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内在特性与改革思路 (魏杰王韧)
 
925 乡村治理的国际比较——德国、匈牙利和印度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赖海榕)
 
926 精英与大众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特征比较分析 (罗三桂)
 
927 关于中国童工现象的实地考察报告 (中国劳工通讯)
 
928 亚洲货币单位对东亚货币合作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影响 (何帆张斌)
 
929 毛泽东对苏认识与中苏关系的演变(1954—1960年) (李丹慧)
 
930 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 (徐康宁韩剑)
 
931 中国非营利组织:定义、发展与政策建议 (贾西津王名)
 
932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 (任远)
 
933 动员主体再造与客体多元化——农村基层组织动员修路款的个案研究 (邓万春)
 
934 印度乡村治理考察报告 (课题组)
 
935 中国渐进改革成本与国有银行财务重组 (陈野华卓贤)
 
936 省际间财政竞争现状、经济效应与规制设计 (付文林)
 
937 中国农户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和现实阐释 (多人合作黄珺)
 
938 资源型城市制度弹性、沉淀成本与制度变迁 (宋冬林汤吉军)
 
939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迁中的权力结构演化 (涂端午)
 
940 论农民市民化的动因及其支持系统——以上海郊区为例 (文军)
 
941 西藏农民就医行为选择的文化观念 (刘志扬)
 
942 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失衡 (李健)
 
943 中国地区增长不平衡与所有制改革 (陈玉宇黄国华)
 
944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关系变迁中的非均衡问题 (王春光)
 
945 冲突的策略:以S市三峡移民的生活适应为例 (翁定军)
 
946 城市社区民主建设与制度性约束:上海市居委会改革个案研究 (石发勇)
 
947 婚内强奸:从客观事实到法律事实的演进 (冀祥德)
 
948 民间商会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以温州民间商会自主治理为个案的研究 (马斌徐越倩)
 
949 中美高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制度比较研究 (蒋后强刘志强)
 
950 条件约束下的中国发展道路——从十个五年计划看“中国之路” (王磊乐园)
 
951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分析报告(2003-2004) (中国劳工通讯)
 
952 社团合作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 (高丙中)
 
953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停滞趋势和组织转型 (余晖周耀东)
 
954 中国平滑式转型启动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80年代城镇民营经济重新崛起的契机 (周冰马宁)
 
955 中国粮食政策演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张晓涛)
 
956 茶馆观察:农村公共空间的复兴与基层社会整合 (戴利朝)
 
957 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中长期思考 (贾康阎坤)
 
958 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解放和男女义务平等:中国城市夫妻的经历与感受 (左际平)
 
959 中国广东省宝石加工业尘肺病个案报告 (中国劳工通讯)
 
960 城市社区的国家与社会:现实诉求和路径依赖 (赵定东)
 
961 中国城市家庭生活的变迁与连续性 (Martin King Whyte)
 
962 中国“外资依赖症”的原因和代价 (黄亚生)
 
963 工人阶级形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的转换 (石秀印许叶萍)
 
964 利益的冲突与法律:中国劳工权益分析报告 (中国劳工通讯)
 
965 中国建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理论探讨 (张新光)
 
966 经济转型与不同所有制部门的工资决定——从“下海”到“下岗” (邢春冰)
 
967 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正当妥协”的宪政维度——南方市福街草根商会的“民族志”视角 (陶庆)
 
968 药品不良反应与政府监管制度改革——从安徽欣弗事件引发的思考 (宋华琳)
 
969 消费视野下农民阶层结构的分析——基于一个村庄的研究 (陈文超)
 
970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 (夏斌陈道富)
 
971 高等教育私人支出、家庭贡献与资助需求分析 (李文利)
 
972 国家助学贷款如何走出困境——一种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 (易凌何跃国)
 
973 决定国企高管薪酬水平的制度分析 (王红领)
 
974 关于我国增长模式转型的若干问题 (刘世锦)
 
975 资金互助与穷人生计──7省11家农民合作社调查 (周立)
 
976 毛泽东向斯大林学到了什么?──中苏“文化革命”的比较及其启示 (程晓农)
 
977 中国消费者世代及其民族中心主义轮廓研究 (王海忠)
 
978 中国农业面临的历史性契机 (黄宗智)
 
979 中国收入分配向何处去? (王小鲁)
 
980 中产阶层的界定方法及实证测度——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刘毅)
 
981 地方政府、制度、技术外溢与企业集群的默示性知识——以转轨期天津自行车企业集群的演化为例 (邓宏图康伟)
 
982 转型时期的农村治理及宗族:一个合作博弈的框架 (贺振华)
 
983 城乡差距、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民增收——基于中国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张贵先胡宝娣)
 
984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式“大科学”体制 (段治文钟学敏)
 
98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产到户合法地位缺失的多维分析 (张海荣)
 
986 十字路口的中国──基于经济学文献的分析(上) (多人合作)
 
987 中国国情分析框架:五大资本及动态变化(1980~2003) (胡鞍钢王亚华)
 
988 论村级负债的区域差异——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 (贺雪峰)
 
989 制度偏好差异与电力产业规制放松的困境——“厂网分开”引发的深层思考 (白让让)
 
990 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实证分析 (多人合作卢向虎)
 
991 警惕人口城市化中的“拉美陷阱” (田雪原)
 
992 租金激励、行动团体与土地产权演化 (赵丙奇钟庭军)
 
993 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历史演进 (常伟)
 
994 西部农户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出资方式新探 (肖湘雄)
 
995 市场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角色研究述评 (丘海雄徐建牛)
 
996 制度环境衍生的交易成本与大陆台商因应策略之探讨 (高长许源派)
 
997 跨界治理:台资参与昆山制度创新的个案研究 (柏兰芝潘毅)
 
998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丘海雄徐建牛)
 
999 传播技术视野下的中国新闻改革——传统媒体中的“两会报道”与“两会博客”比较 (柳珊张颖)
 
1000 中国院士制度的建立及其问题 (王扬宗)
中国改革三十周年专题纪念文献111 纪念科学大会召开三十周年/史晓雷 纪念张志新同志平反三十周年 上海外国语大学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网 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专题 汶川三周年文艺晚会视频回放下载 《中国奇迹—纪念抗击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大型专题文艺晚会》... 纪念耕作与栽培杂志创刊三十周年 热点专题:热烈祝贺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 纪念建党90周年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展 纪念建党90周年征文2篇[页2]-纪念建党90周年专题-第一范文网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三十)2 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周年讲话之高频词汇 - 公共话题 - 档案界论坛 档案界 - Pow...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一)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一)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一)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电影三十部汇编(三)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电影三十部汇编(二)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电影三十部汇编(一)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一)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三)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四)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影视展播》二战老电影三十部汇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