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转机 签证: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01:31

京杭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这一撇、一捺,在辽阔的中国版图上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阳刚雄健的万里长城蜿蜒于祖国西部的千山万岭之中,而阴柔悠深的京杭大运河则滔滔奔腾于东部锦绣平川之上。


诚然,正是这著称于世界奇迹之林的中国古代两大人工奇迹,共同造就了华夏民族的灿烂文化以及龙的传“人”。如果说,万里长城是凝固的历史;那么,京杭大运河就是流动的文化。这文化,正凝聚了3000年的文明史。

大约是在300万年以前,燕山和喜玛拉雅地区的造山运动造就了亚洲大陆西高东低的地形,于是,中国的主要河流大都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如此,在给流域地区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割裂了南北方的交通,影响了地区间的商业和文化的交流。


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人就梦想能有一条沟通南北的河流。于是,在后世便诞生了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这条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曾发挥了南北商贸和文化沟通的关键作用,先后应用于军事战争、漕运(粮棉物资水运)、南北商贸交易、客运交通等诸多方面。京杭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末期,凿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


早在公元前485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而下令开凿了“邗沟”(长150余公里),沟通了长江与淮河之间的河道。隋炀帝于大业元年至六年(605年至610年),征调民工200余万人,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楚国“芍陂”、魏国“鸿沟”等多条运河沟通平原地区自然河流的基础上继续开长拓宽,终完开凿成了杭州至洛阳、涿郡(今天津至保定一带)的南北大运河(全长2700余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五大水系。到了元代,朝廷又下令将“弓”形大运河改为南北直行的大运河,形成了现如今1794公里航程的运河路线,史称为“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依次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十八所城市,见证了大中华南北交往的千年足迹。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京杭大运河自北端起点至南端终点可分为七段人工河道、河流、湖泊,即七段古运河河道:第一段:通惠河(北京市到通州)18公里,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第二段:北运河(通州至天津)148公里;第三段:南运河(天津市南至山东临清);394公里;第四段: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463公里;第五段:中运河(台儿庄至江苏淮安)185公里;第六段:里运河(淮安至扬州)157公里;第七段:江南运河(镇江至浙江杭州)395公里。


在古时,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在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隋朝实现了全国统一之后,更显得十分必要。


当时,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在北方,而南方江淮地区的经济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北方城市所需要的物资,特别是粮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怎样把这些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地区,这是摆在统治阶级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大量的物资要从江淮运到长安,甚至运到北方边疆的军事重镇,采取什么运输方式好呢?当时陆上运输只有骡马大车和肩扛人挑,运输速度缓慢,运输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不能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只有利用水道运河运输,才能完成这项任务。当然,也有其他观点认为: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是由于隋炀帝(杨广)这个暴君穷奢极欲,爱好游玩,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达到“陆地行舟”的愿望,才动用二百万劳工开凿的大运河,对此,我们不做探讨。


对于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情景,唐人杜宝在《大业杂记》中有着详细记载:炀帝本人乘坐的龙船,高45尺,宽50尺,长200尺,有四层楼。顶楼由正殿、内殿、东朝堂、西朝堂组成,周围是雕画彩绘的回廊。二楼、三楼有一百六十间房间,皆用丹粉涂饰,妆点金碧珠翠,门窗雕刻绮丽,悬挂流苏羽葆、朱丝网络。


底层供内侍与水手们住,也收拾得整齐漂亮。全船用六条以洁白的素丝编成的大绳牵挽,纤夫用1080人,称作殿脚。一色是江淮地区的青壮年汉子。殿脚也穿绸着缎,十分华丽;皇后所乘之船名为翔螭舟,用900名殿脚。嫔妃们分乘九条浮景舟,每145舟用100名殿脚。另外还有供宫廷美女、夫人们乘坐的漾采船36条。

这些船,一律彩绘精雕,或两层、或三层,各有特色;还有朱雀舫、苍螭舫、白虎舫、玄武舫各24艘,飞翔舫60只,凌波舫20只,供宫女们乘坐、往来服役,凌波舫上的宫女都识水性,可以下水活动。这支队伍之后,才是由王公大臣们乘坐的大船,共52条,全是五层楼船。然后是僧侣们乘坐的三层楼船120条,后面跟着外国宾客及五品以下官员所乘坐的三层楼若干。所用船夫八万余人。这支队伍,连同侍卫人员在内,少说也有三十余万,在运河中首尾联接二百多里。


每次出行所过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品,吃不完的随时仍掉。沿途地方官又争献礼品,谁的礼品中意,谁就可以升官发财。杨广出游,仅皇家所乘龙舟就有数千搜,不用桨篙,而用纤夫,纤夫有八万余人。禁卫军乘坐的军舰也有数千艘,但由军士自己拉纤。一万余艘船只,首尾相衔一百余公里。骑兵夹岸护卫,万马奔腾,旌旗遍野,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