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战争1944: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51:00

                                                        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历史名人 《原创》读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首《声声慢》,一曲幽怨歌,词中道出作者多少辛酸与凄凉,情景交融,流传千古。

这是我多年以来,唯一能够背得完整的一首词,而且,自从喜欢,就再也放不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章丘明水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济南,她于公元1084年出生,至公元1155年逝世,享年72岁。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学识渊博,母亲王氏,知书善文。在家庭文化的熏陶下,李清照也饱读诗书,幼时即过目不忘,出语惊人,至少女时代她就已经是诗名大震,才华横益。18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妻志同道合,常以诗词相对应,致力于搜集古物、碑铭,并一同鉴赏、考订,生活比较美满。但自金兵南侵后,李清照与赵明诚相继避难江南,丧失了向来珍藏的大部分金石书画。不久,赵明诚病死于健康(今南京),清照只身漂泊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生活十分凄苦。

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可以说是光彩夺目,独树一帜,她的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享有崇高声誉。

《声声慢》是一个词牌名,据传是蒋捷作此慢词俱用“声”字入韵,因而得名,唐朝就已经存在,还有的人甚至追朔到《诗经》。《声声慢》亦称《胜胜慢》、《凤示凰》、《寒松叹》,双调,上片十句,押四平韵,四十九字;下片九句,押四平韵,四十八字,共九十七字。又有仄韵体(一般押入声)。用“仙吕调”,我们现在常常将其称为叠字诗词。李清照不是《声声慢》的创始人,但《声声慢》却是因为李清照而冠名天下,成为后人喜闻乐见的词牌精典,至今无人可以超越,成为了千古绝唱。

李清照作这首《声声慢》的时候已经是晚年,那个时候,与她相亲相爱了二十九年的丈夫赵明成不治身亡,以后曾传言她又再嫁过张汝舟,但因为无法忍受他的暴虐而离异,当时又正赶上金人大肆侵入中原,以及有人恶意诬告她通金卖国,李清照因此而过上逃亡的生活,终日里流离失所,寄人蘺下,她与丈夫生前所收藏积累的财物也都在逃亡生活中丢失殆尽,一度的安乐,享和突然之间就变成了巅佩流离,使李清照顿时感受到生活的落差给她带来的幽怨与苦闷,丧夫之痛,亡国之恨,让李清照感到生活很茫然,无所适从,找不到方向。

就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铸就了李清照被奉为千年佳句的《声声慢》。当我在学习中第一次接触到这首词的时候,便被词句中那深深的凄婉哀怨的忧伤情绪所打动,单从字面而言,我似乎看到一幅这样的画面:初秋时节,一群大雁向南飞去,细雨敲窗,落叶纷飞,残花败柳点缀着萧条和凄静,一个孤寂的人在寒风中望天兴叹,借酒消愁,却又更添愁绪,无处排解,只得以诗词释怀。词中无非是以景代情描述着一个深阁怨女的心绪。但当我了解到李清照的生活处境之后,却又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进行了欣赏和思考,不得不被她寥寥数语即含盖大千世界与万千愁情的才能所折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声声慢》的开首句。李清照用这七组叠字来起词,十四个字不带一个愁字,然而却让人感觉到字字含愁,声声是悲,一下子就把读者的心绪深深的抓紧,跟随她的词句走入她的精神状态。紧接着“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让我们了解到作者写作的时节,天虽偶暖不敌寒,想借酒消愁以改善一下周遭,但无奈举杯消愁愁更愁,自己身单力薄,无法宁息,更抵不住寒风的肆虐,这几句让我们看出作者对环境的无可奈何。接下来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使我想到史书中记载的李清照与丈夫的恩爱,和谐,到最后却只落得个孤单影只,不得不让我们也随着她一起的伤心难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我想这一句应该是李清照回顾自己的生活所至吧,从一个少女诗王到与人为妻,从夫妻恩爱到国破家亡,从家财万惯到两手空空,经历了辉煌与逃亡的落差所引发的伤感之词,用深秋残花的憔悴来形容李清照自己晚年生活的窘懂与落迫,不再受人娇宠和关注,没有人再理会战乱时期一个孤老的妇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说她在经历亡夫之痛和离异之灾后,落得个孤苦伶仃,寂寞无助,独自苦守寒窗忍受漫漫长夜的煎熬。“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句表现出屋漏偏逢连阴雨的状态,我们知道阴霾本身就足可以使一个快乐的人心情低落,更何况李清照当时正处于一个这样的非常时期呢。真正是欲诉无门,欲哭无泪,只能用点滴心雨倾泄哀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所有的前期铺垫,都总结为一个字:愁,但是用这一个愁字却也无法表达尽作者的满腔幽怨以及国破家亡的忧思,李清照用翏翏数语即书尽了当时自己的心境、生活的环境、国家的状态以及无以言表的愁绪,集亡国之痛,飘零之苦,孀居之悲,垂暮之哀于一体,并且在用词上朴素精典,雅俗共赏,老幼皆宜,不得不让我感到无比的敬重与钦佩,真不愧为:“自是花中第一流,词坛宗匠李清照!”

李清照的现在所能查阅到的作品只有70多篇,我想她和丈夫二个人的大部份力作在经历战乱的时候都不知所踪了,这不能不说是后人的一个遗憾,李清照的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所以被称之为婉约派,但她对传统的婉约词又有所超越,所以又称之为易安体,她的这一曲《声声慢》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皅,受众多知名文学家的点评与称赞,后人无论怎样模仿,都无法超越李清照的感人肺腹和引人入胜。

李清照,《声声慢》,慢慢轻语藏幽怨,千年苦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