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公共食堂:一百年多前老外看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12:25

 

 正在营业中的中药店铺

        在中国,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医生职业。这里既没有为从事医疗事业的人制定的级别、标准,也没有从事医疗治病的医院、解剖室,更没有任何行医规范。只要穿上象征医生职业的长衫,看病时做出阴沉的,但略显懂行的神态,再说出一些中草药的名称,那么他就可以看病当医生了。

  在中国,不但能轻而易举地当上医生,而且还会得到许多人的认同。凡是从事医生职业的人没有谁会自认为自己是门外汉的。比如说,昨天还是一个地道的、与其他任何干农活的人没有任何区别的农民--就是从他那满身肮脏的破衣服上也不敢想他会是做另外一种职业的人,今天,会突然听说,他竟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行医经验丰富的高明医生。

  这里,医生行医从不分病人的症状、种类,他们对所有的患者几乎都是一种药方。有一次,我碰到一个没文化的农民来医生这里看病,他患的是晚期肺结核。医生简单地看后,就说:要想治好病,只能服我制的汤药。求医的人不但不怀疑而且还借钱购买他的汤药。因为他们确信,医生开的药肯定会有疗效的。

  当然,在中国,不是所有行医的人都是如此草率地对待病人的。许多当了医生的人在认真地钻研中国前辈流传下来的行医专著。这些医学著作年代越久,其价值就越大。按中国人的说法,谁若是研究了这些专著,谁就能医治好所有患者的疾病。因为所有疾病都被作者治疗了。除了古代医学专家的治愈方法外,中国人是不认同其他的新理论、新方式的。他们认为,古代医学家已经详尽地研究了那个时代的所有人的症状,因此,他们的研究理论、专著问世后,就再不必相信有更新、更好的医治方式与方法了。当先人的医学理论传给后人以后,那么剩下来的,后人只要依照先人的理论具体医治患者的疾病就可以了。

  在中国古典医学作者中最出名的当属公元前2737年的神农氏。不过,不论您怎样向中国的有地位的学者或医生求索神农氏的著作,他们都不会向您出示的。神农氏被中国人奉为神医。据传说,这位神农氏是一位很神奇的皇帝,他为百姓看病时能看透人体,并且能准确地使患者摆脱掉疾病与痛苦。为了深入研究人体变化形态,神农氏还与生俱备了一个能辨别物质特性的胃,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患者对症下药。他研制的药品是那种使人能在其消化系统收到疗效的中草药。他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写进了自己的专著里,供后人应用。传说,这是一部最具权威性的指导用药的医学专著。

  稍晚些时候,约在公元221-254年间的"三国"时期,出现了一位最优秀的医学家--华佗。看来,这是一位既大胆又高明的医生:当发现疾病威胁到生命时,他甚至会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愈。民间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三国首领为争领地发生了激战,战斗中一位著名将领的手臂上中了敌箭,所以,他不惜采取了刮骨取毒的办法。最后,毒取出来了,将军也得救了。还有一个故事:三国中的一位武帝耳闻华佗医术高超,就召来给自己看病。经过一番认真的检查之后,华佗对武帝说道:"您的病非常严重,应当立即进行手术。而且要想彻底治愈的话,必须进行开颅手术。只有开颅手术才能去掉您脑子的疾病。"华佗的建议使武帝大为愤怒,他反驳道:"我明白,你就是想杀死我。不过,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你的阴谋得逞。"很快,华佗就被关进了监狱,没几日就被砍头了。在监狱存活的几天里,狱卒对华佗照顾得很好。为了答谢,华佗拿出了自己多年研究的医学著作手稿,对狱卒说:"我实在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感谢您,这有一部手稿,你拿回去好好保存。它不但对您,就是对您的后人也将是一笔可观的财富。"

  狱卒将这价值连城的手稿带回了家,并交给妻子藏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之后,狱卒又向妻子讲述了华佗医生讲过的话。但是妻子并没在意丈夫的话,几天以后,她就把手稿拿出来当引柴烧。看到妻子的这一举动后,狱卒大惊失色,而妻子则安抚道:"我决定还是要烧掉这晦气的书稿,以解脱你的罪责。你想想,华佗的渊博学识有什么用?假使你也有了华佗的知识、学问,那么你也会遭殃的。所以,惟一的出路就是离这该死的东西远一点。"狱卒只是从妻子手中抢下了部分书稿,留给了后人。而这部分书稿就极大地帮助了中国的医生。

  在公元618年的唐朝,中国医学又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这期间出了一位叫孙思邈的医生,直到今天中国人还在称颂他对医学界的贡献。后人将他视为"医神--生命的保卫者",为歌颂他的荣誉,还为他立了庙。历史上有关他妙手回春的传说是很多的。比如,有这样的故事:一次,一位公主生病了。宫廷里的所有御医都没能力看好她的病。这时,孙思邈的声望已世人皆知。于是,皇宫派人把他接到宫里为公主看病。但是,按当时的礼节,公主与医生是要被蔽帘隔开的。所以,他们只能用一条线来相连、沟通,也就是说,孙思邈要通过一条末端搭在公主手腕上的绸线来诊断患者的病情。可是公主开始并不相信孙思邈的医术。为了试探他的真实水平,在诊病之前,她先把绸线的末端系在了木床腿上。但是,当孙思邈一接触到属于自己一端的绸线就说道:"这是系在了木头上,而不是系在人体上了。"话一传出,使得所有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叹。但是,公主并没放弃测试。这次,她把绸线的末端又系在了小狗的腿上。孙思邈触到自己的绸线末端后说:"这是系在了矮小的动物身上。"说完,他表示无论如何也不再给公主诊断病情了。经过两次试验后,公主的疑虑彻底消失了。她真正信服了孙思邈,并且还喜欢上了他。

  中国医生分内科、外科两个门派。不过有时也有内外兼治的。为了想进一步了解有关中医的情况,一次,我特意请来一位中国医生给我的仆人看病,仆人当时患的是寒热病。医生身着白大褂,举止得体,如同其他同行一样,尽量做出受人尊敬的样子,估计年龄在50岁上下,一副知识分子神态。看得出,他既敬业又自重。看病时,他始终笑容满面,给人以非常自信的感觉。

  他对患者观察得很详细、很认真。只见他静静地坐在患者对面,一只手轻轻地按动对方左手的脉搏。他按动脉搏的样子很特别:有时像按动钢琴的键盘一样,灵活自如。大约三分钟后,他又开始以同样的方式按动患者的右手脉搏。我询问道,为什么需要分别按动患者的左右手,难道人左右手的脉搏是不一样的吗?"不一样。"他回答道。"当然不一样!我之所以按动左右手,是想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他接着说道:"人体分为十二经脉。六个经脉在左手,六个经脉在右手。只有全部按动左右手,才能分辨出病情出自在哪个经脉上。"

  "那么,您看出什么结果了吗?"

  "看出来了。您的仆人之所以患上了寒热病,

  是因为他的肝脏与胆囊着凉了。我给他开一副药,吃下去就会见效的。"

  经他一说,我想起来,中国人大概把胆看成是很重要的器官。我又问道,是不是每个人的胆都是不一样的。"是的。"医生肯定道:"有的人胆很大,而有的就相反,胆很小。""那么哪一种好呢?"我继续问。"当然是小的好啦。"医生解释道:"小胆的人性格温柔,不惹事。而胆大的人性格勇猛、果断,但也较凶狠。当兵的就应该是胆大的人。这样,他们就能英勇无畏。"

  我耐着性子听着。虽然我内心对他的话存有疑虑,但并不想在表情上让他有所察觉。比如,我知道,中国官兵的胆子都很小,甚至说谁要是"胆小",对方不但不会跟你动气,而且还随声附和:"您说得真对,我的胆囊本来就是小的。"不过,我不能把这种话说给医生,否则的话他是会认为这是在羞辱他。

  然后,我又十分恭敬地行了个鞠躬礼,请医生讲讲有关十二经脉的知识。于是,对方就毫无保留地向我做了讲解。他说:"众所周知,血是流遍全身的。但是,它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经脉有序流动的。而这个规定的时间就是指白天的十二个小时。比如,心脏位于人体的中心位置,而血就会在白天的十二小时内均等地向它流动。因此,这段时间内,心脏遭受的任何打击,或者叫损坏都是十分严重的。因为此时全身的生命力都靠着循环供血的心脏控制。如果此时,心脏受到的打击过重,则导致生命的死亡。而此时其他器官的经脉已经远离了中心位置(心脏位置),虽然这些器官也遭受到打击(或者是损坏),但是它不至于使人体立即结束生命。但是,这不是说,经脉多血或少血就无所谓了。恰恰相反,经脉里的血还是要充足,并且是均等的。它们应当等量有序地相互流动。如果哪个经脉出现阻塞或供血不足现象,也会威胁到生命的安全。"

  以上的医学理论在中国医学界很盛行,甚至会普及到苦力、斗士及格斗人员中。比如,在对打时,对方都想在最佳时间内击中对方血流集聚的部位,以迅速取得胜利。经常有这种情况:在训练时,被击中要害的官兵往往要疼痛许多年,甚至常年咳嗽、贫血。

  除了外面受到打击外,手冷手热,也会使人患病。对于这种着凉受热的患者要服用加热或变凉的中草药来治愈。按中医的观点,如果人身体发虚,则血脉不畅,这样就要增加能量。而生热的中草药就能解决体弱的病体。相反,如果患者得了诸如寒热病的心火过旺的病,则血脉流速过快,心力过旺,这样就要增加减热的中草药。

  治愈寒热病通常要服用鲜梨。它除了外表与我们食用的一样外,其口味完全不同。这种中国人用作药材的鲜梨既硬又涩,很难入口。当那些患有寒热病的人吃这种乏味的硬梨时,都被弄得满脸通红,眼泪汪汪。当您若向医生建议喝牛奶时--要知道,牛奶对治愈寒热病是既卫生又有疗效的,那么您将得到反对使用的答复:牛奶是一种催热饮料,它只能进一步增加患者的心火。往往有这样情况,病人因为迷信这种粗俗的说法,即只能服用增加或减少冷热能量的草药而排斥其他的治愈方法,从而导致饿死的悲惨结局。

  在中国人中间,有两件事使我感到惊奇:一个是对医生的迷信;另一个是患者按医生的药方随意增加服药的药量。而这些药若按正常的药量服用对身体是无害的,但是,如果随意增加药量,比如增加到能害死一头牛的用量,那么对人则是百害而无一利。由于存在这样的背景,所以,显而易见,在百姓中打着治病救人幌子的江湖骗子就多了起来。这种江湖郎中很好区别:从头到脚一身白大褂,行医的地脚竖着白幡,幡上写着吹嘘自己医术如何高明的大字。

  一般来说,这些江湖郎中都出自落难之人。由于生活中遭遇到不幸,无法在原地继续生存下去,出于活命才抓住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根救命草--从医行骗、浪迹江湖。虽然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但是他们还是甘愿铤而走险。我就结识过这样一种人。从其外表看可谓饱经风霜,当我们在一起交谈时,他总是吝啬失去的时间。与其他江湖医生一样,他也身穿一件长衫,不过与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总是端出一副职业医生的架势:严肃认真、彬彬有礼。只是他的一双鞋实在太破了。不过他并不介意。是啊,连乡村的教师都穿草鞋,甚至还有的连草鞋都穿不上,何况他呢。

  虽然他的相貌特别,但是内心还是善良的。他的眼神流露出一种幽默感。凡是从他身边路过的人,只要有意求助他看病,都逃脱不掉他敏锐的目光。长期的职业养成、练就了他识别患者的特殊才能。我多次发现,他能在一群群的人流中轻而易举地捕捉到求医看病的患者。总之,这是一位深知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三教九流的中国人习性特点的江湖郎中。

  不过,总的来说,见多识广的城里人是不会求江湖郎中看病的,更不会轻意上当受骗。所以,江湖郎中的从医行骗的重点就放在了乡村。也就是说,乡村才是中国江湖郎中的用武之地。这里,他们可以随意在人多的地方,比如集市上挑选个地方,挂起白幡,摆上林林总总的药品。接着便可以当着驻足观看的人群吆喝起手中药品的神奇功效。

  展现给无知农民的药都是江湖医生自制的。所谓"药",无非就是干草或干树根;由这些草、根泡制的汤药,及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臭蛇肉或其他野生动物干肉。同时展示的还有那些专为愿意镶牙的患者准备的各种牙齿。不过,真正吸引观众的并不是盒子上的草根、汤药,而是那些专门对付头脑简单过客的吆喝声与使人捧腹大笑的俏皮话。比如,在一群农民模样的听众中,他发现了一位面色苍白的中年人,机会来了。他主动搭腔道:"朋友,对不起,作为医生,我不得不说:您得病了。如果您不看的话,那么结果是很严重的。或许,您不知道怎么看好。那没问题,我是医生,我来给您治好。"这几句话使对方惊呆了。他知道自己的确有病,而且还以为活不长了呢。此时,他身边的人也都上下打量着他。这更增加了他紧张的心情。

  为了证实自己医道高明,江湖郎中还请对方吐出舌头来做进一步推断。面色苍白的农民几乎是战战兢兢地吐出了自己的舌头,舌苔鲜红。不过,周围的人并不清楚病人的舌苔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噢,这就清楚了!"郎中高叫道:"我看,您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不过,您应该感谢老天爷呀,因为您今天有幸遇到了我。跟您说吧,如果再晚了,那么连我的药也救不了您了。前不久,我也遇到过与您患上同样病的人。那次,若是没有我,他现在恐怕已经躺在坟地里了。"听到郎中的这些连蒙带唬的话,眼前的农民倒自感安慰了。他恳求郎中赶紧给他开几副药,使他能早日康复。郎中的企图成功了。他一下子卖给轻信的农民整整一大盒子药丸。而对方接过药盒后还万分感激郎中的及时医治,之后便快步跑回家去。到了家,他还会一五一十地把今天的奇遇说给妻子听:不但被郎中诊断了病,而且还拿了治病救人的药。

  虽然中国人也都清楚江湖郎中只不过是为讨几个吃饭钱来从医行骗,但是那些头脑简单的人还是不免上当受骗。这些人都是听了他们的花言巧语、自吹自擂的话后才上的当。所以,在中国,那些江湖骗子,其中包括巫医会始终有市场借医行骗。这也是使人极为惊奇的事。可能这也算是中国民族的神秘奇异之处吧。

  如果到过中国的人只去过那些大城市,如广州、汉口或是上海,见到那么多的街道、人群和商店,那么你一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中国是一个以商业为主的大国。这个结论还会由于你的行程所产生,或乘客轮沿江旅游,或乘货车沿通往商货中心地区的公路考察而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因为在以上两种路线上,你既能看到百舸争流的商船,又能见到满载货物的马队、驴队。由此,你会更加坚定自己的判断:全体中国人所从事的主要行业就是经商。
  
  但是,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实际上,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家。绝大多数的国民是农民,这些人所从事的主要行业就是种地。在不放弃主业的情况下,他们有时还会到城里去打工。所以,中国之中,不但农村里的人全部是农民,就是城市里也有近半数的人属于农民。当然,很难说清,这些混迹于城市的农民打工族每天都做的什么活。不过,主要的活计,无非就那么几种:即每天从店铺里搬运进出的商品;或是拉脚工,即每天要把客人、货物送到指定地点。干这种又重又累的活的人又被称为"苦力",即吃苦费力的人。这种人,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比比皆是。夏季里,他们热得脱光了上衣干活,并能举起成百上千斤的货物。这恐怕是连一个高大的欧洲人都不敢与他们比试的。城乡结合处,是这些人最集中的地方。他们或架着独轮车,或赶着马车,一字排在道路两旁,等着雇主来雇用。虽然应付下来的活都很艰苦,但是,由于时值农闲,坐在家里也是无所事事,所以,为了养家糊口,他们也就不惜出卖体力了,好在这些人都体魄健壮。
  
  如果您想到一座高山上旅游,并且是坐在轿子里,让轿夫们抬着您沿着只有山羊和其他小动物才能爬上的羊肠小道攀登的话,那么,马上就会挤过来几位肌肉发达、身体健壮的小伙子让您挑选。当您问他们都是些什么人时,对方会干脆地回答:是当地的农民。"请相信我们吧!"他们会进一步解释道:"由于我们都是当地人,所以很熟悉您要走的路,请放心,不会出任何事的。怎样给您抬上去,就怎样给您抬下来。"
  
  如果您想租借一条船来沿江,或沿河旅游的话,那么,从船长到船工肯定还是农民。这些淳朴勤劳的人们工作极为认真,极为出色。河道上,或是无风,或是遇到急流时,划船是极为吃力的。但是,他们毫无怨言,拼命划桨。几趟零活下来,如果再没什么雇用的,他们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准备着繁忙的秋收。总之,农民们总是忙碌着。
  
  当您在江边散步时,可能会看到船上那满脸风霜、肤色黑红的船工。他们以非常熟练的动作揭帆、划橹、抛锚,其实,他们也是忙里偷闲来江河上打鱼的农民。通常情况下,被打上来的鱼或被农民在岸边卖掉,或积攒起来送到家中。
  
  凡是经常在农闲时出外打工的农民,其家境都是较贫寒的,尤其是缺少土地。土地少,人口又多,不得已才到外面打短工挣钱的。打工初期,他们有的可能多少会生疏些,但是,很快他们就会变成行家。这主要是他们具有良好的劳动素质和健壮的体魄。他们决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欧洲农民的样子,即白白胖胖、懒懒洋洋的,而是体格干练、肌肉发达的真正壮汉。单看他们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就知道,他们的力量该有多大。
  
  中国人不但有良好的体魄,而且还有习惯的劳动姿势与动作。由于经常肩扛沉重的货物,所以很多农民长得驼背弯腰的,而且还向左偏肩。这就多少影响了他们的形象。造成向左偏肩的主要原因就是经常习惯地用左肩来担东西、扛货物。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南方,那里的人们既不懂得用马,也不懂得用车来载、拉货物,一切靠人力。给田地追肥、上水等一律靠人担着扁担来完成。而担扁担时,还都习惯地用左肩,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肩膀。丰收之后的劳动更加繁重,因为农民们总要把余粮弄到城里去卖。但这里既没有铁路,又没有粮食收购车。而牲口,比如说驴,对贫穷的百姓来说又用不起,所以只能用扁担担着余粮,走很远的路,到城里去卖粮。
  
  农民的穿戴是极为简朴的:肥大的、到膝盖的、旁开口的上衫;同样是肥大的,但是短腿的下裤。服装的质地都是麻布料的,皆为蓝色。如果冬天,就在肥大的服装里面缀上棉里子。除冬天及需要讲究的日子外,许多男人都是赤着双脚干活。
  
  说到农民的穿戴,需要补充的是,与城里的人一样,这些农民也不注意环境与仪表的卫生。很少去理发师那里理发,长出的胡须也很少剃掉。幸亏是留个长辫子,否则的话,还不知道会蓬乱成什么样子。不仅衣服很少换洗,就是脸和手也经常几日不洗。好在这些人的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的,手脚也一直处于活动状态,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
  
  虽然这些农民都有名字,但是熟悉的人则喜欢叫他们的绰号。勤劳、朴实、善良是中国农民的最突出的特点,可惜的是,这么好的人却落得了"苦力"的命。尽管他们也在拼命努力改变命运,但是收效甚微。这些人的饭量本来是很大的,但是由于生活贫穷,所以,都不敢放开肚子吃。虽然一天也是三顿饭,但是每顿饭的种类都是重复的。他们吃的饭菜是:掺有白菜或薯块的米饭、咸鱼、豆腐渣、咸黄瓜、豆菜等。在中国,大米饭被认为是上等饭,一般的穷人平时根本吃不起。一个月若是吃上一次大米饭,他们就很满足了。而平时吃得最多的就是白薯。在中国,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很少有吃饱肚子的。据那些在中国医院工作的外国医生们讲,中国平民大多都便秘。这主要是他们成天累月地吃那些无助消化的白薯、咸菜所致。写到此,不得不讲一个怪事。在中国,人们很忌讳胃消化不良病。本来是很正常的病,可是中国人竟会把它看得很神秘。患者压力大,周围的人也会窃窃私语。不仅如此,甚至还会殃及到患者所有亲属。这很令我不解。可能是隐藏着一些传统的古怪的说法,甚至是我们欧洲人难以理解的、充满着中国神秘色彩的不可名状的忌讳吧。
  
  具有宽容与忍让特性的中国农民每日都过着苦难的生活。但是,他们并不气馁。他们拼命地用自己劳动的双手与苦难的命运抗争。他们好像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劳动或工作中经常能听到愉快的笑声,看到他们滑稽幽默的动作。而这一切正是他们排遣苦难的最好方式。虽然他们的命运是苦涩的,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是令人钦羡的。
  
  作为耕种者,中国农民的栽种手艺也是令人称道的。他们好像通晓世界上所有的耕种秘密。只要是有足够的水和田,他们就能培养出您想要的所有农作物、植物来。比如,虽然他们从未种植过花草,但是,当您问他们是否能培养出名花时,他们不但做了肯定答复,而且在一定的时期内还真的栽种了您所需要的名花。如果您若是不解地问道:从没种过花儿,为什么就能一次成功时,对方会笑着回答:"要知道,我是个农民。作为农民要经常地在地里研究各类植物的种植方法。"
  
  就中国南方的地理与气候来说,那里最常种的农作物为:白米、白薯、麦子(即大麦和小麦)、红薯、甘蔗、黍、靛蓝菜、芫菁、胡萝卜、扁豆、圆白菜、菜花、黄瓜、西红柿、茄子、南瓜等。与欧洲相同,在中国,最为常见的农作物为小麦。它的耕作方式更认真一些,从种到收要经过几道工序。
  
  在南方,稻子可一年两季。一次是四月份,另一次是七月底。二季稻的收割时间要在十一月,已经算是年末了。收割完二季稻后,就开始了农闲。对于种稻田的农民来说,保墒是最主要的事情。如果在保墒前恰好逢雨,那是最好的机遇。农民们要赶紧把田地、池塘、旱井都灌满水,以备耕种时使用。如雨水少或者干旱,那么农民就开始担心了。因为缺少水分,就不适合农作物出苗和成长。不过,等苗变成挺拔的庄稼后,就不怕没雨水了。因为,这时庄稼正处在抽穗吐浆的时候,最主要的不是雨水,而是充足的日照。看到丰收在望,辛劳一年的农民再不用担心没粮食还,没饭吃了。丰收后,全家人,包括妻子儿女一齐上阵,入垛的入垛,还债的还债。这时,算是他们最为开心的时候。
  
  农民间还经常发生抢水的事件。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弄到水,有的农户就使出了不道德的方法,常常把别人家池子里的水引到自家的田地里。于是就出现了冲突,甚至是致死人命。
  
  众所周知,中国的农民能在自己的田地里做出种种奇迹。但是,他们使用的农具都是最为原始的。仅就这一点,就不得不使人们敬佩无比。
  
  他们使用的犁是最为简单原始的。看上去,这种犁在史前就有了。以后,虽然过了几千年,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一直在毫无创新地享用着祖先发明的农具。所谓的犁,就是一片厚厚的生铁被镶嵌在一条硬木上,硬木的上面垂直地固定着一个木柄,耕种的农民只要手扶木柄向前推进就可以了。若是与英美等国家较烦琐的犁相比,中国的犁显得颇为滑稽。它重约二三十公斤,但是非常实用。最适合犁种的土地为较疏松的旱田与水田,但不适合深耕。如果说,中国农民们是用这种如此原始简陋的工具栽种出了无计其数的庄稼来,那么只能说他们的确是勤劳、聪明的人。
  
  耙,虽然与英国的比较相似,但是也略显粗糙。与犁的作用相同,耙也是中国农民使用的主要农具之一。由于贫穷的农户买不起牛来拉耙,所以他们就用人,比如妻子儿女来拉,或是干脆用铁锹等更简单的工具来平整土地。
  
  还有锄头,这是每个中国农民形影不离的最常用的工具。他们总是像当兵的扛枪一样扛着锄头。农民手中厚厚的茧子多半是由锄头磨出来的。他们能灵巧自如地使用锄头或是锄草,或是整地,或是育苗,或是垄沟。垄沟是耕种的一道重要工序,即在耕地上培成一行行的土埂,以便在上面种植各种植物或农作物。培垄时,还要注意把周围的草等锄掉。
  
  原始的耕作不但反映在农具上,而且还反映在肥料的使用上。所谓的肥料就是指人的粪便。中国农民之所以能在十分贫瘠的土地上年复一年地栽种出好庄稼来,十分关键的就是施用了人粪。而众多的人粪来自何处呢?聪明能干的农民就想到了成日在城里打工的"苦力"。他们的粪便是源源不断的。可以说没有粪便作肥料,就没有中国农民的粮食大丰收,也就不会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可见人的粪便对中国的农民来说该有多么重要。中国的所有城市都年年不断地聚集着数不清的零工、苦力。而当地的政权从不顾及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尤其是不顾及他们的粪便排泄,也没有必需的除秽管理机构。他们认为,反正有人收取他们的粪便。事实的确如此。有几拨专门收购粪的农民,他们不但沿街收取,而且还在部分地段挖了几个坑,作为散兵游勇般的打工者的排泄地。如果某个城市位于江、河边,那么农民们便会用船把粪便拉走。有时,收粪的农民干脆就用开盖的铁桶来挑粪。他们肩挑令人难闻的粪便,堂而皇之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走动,虽然会招来一顿臭骂,但是没人会因此而停下脚步。
  
  对那些既不邻近江河,又远离村庄的城市,在缺乏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农民们只好动员自己的妻子儿女来一起把城里的粪挑回家。有一次,在临近郊区的地方,本人恰巧遇到一排挑粪的妇女。虽然肩挑的粪便难闻,但是一路上她们还是有说有笑的。外表看,她们过得很幸福、很愉快。尤其是人群中的一些特别年小的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极大注意。像这样年龄的孩子应该是在学校读书的,但是,她们却过早地帮助父亲担负起了沉重的生活的负担。
  
  除人粪外,还有家禽粪、灰烬等。在南方除使用以上肥料外,当地的农民还常常使用豆饼渣。
  
  对人口众多的中国农民来说,缺少土地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即使手中有土地的人,也是长辈们遗留或分配下来的。按习惯,当一个长者快要去世时,他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把家中有限的土地按人头分给男儿,没有女儿的份儿。因为女儿一定要出嫁的,所以,尽管她尚未成婚,但是原则上她已经不属于原家庭成员了。即使是分到土地的男成员,其土地面积与他自己小家的成员也远不成比例。所以,这种人就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土地不足的问题。多半会选择租用较富有的户主土地的做法。
  
  与欧洲的租用方式不同的是,在中国,租借费可以用当年的收成来偿还。当租户的粮食获得丰收时,租让人或是自己,或是委派别人要到租户的家里来观察和监督:多少已打完谷的,多少已扬完场的。对于已扬完场的粮食,租让人在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当场就要收走。而剩余的则由粮食的主人收起来,留作农民一家人的全年口粮。在丰收的年份里,租与被租者是不会发生任何争执的。除了粮食外,还有偿还其他的,如白薯、芋头等蔬菜类的。
  
  在中国,租借双方的付款方式是很严格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引起争执与分歧。当然,严格的基础是平等公正。还是那句话,如果收成好则皆大欢喜,反之,则易发事端。不过,这种在中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的交易方式,从没有一个朝廷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