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群专栏:龙图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7:51:02


中国人的世界观

 

世界观要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对于意识、物质的不同偏执,有了唯心、唯物两种主义,却很少有人去追溯意识与物质的本原。如果不清楚世界是怎样来的,做到知根知底,就武断地对世界加个判决,那是容易自欺欺人的。世界太大,因缘太复杂,每个人的感知都是非常有限的,如同瞎子摸象。因此人们在不具备超凡入圣的智慧之眼时,只能是盲从的。爱因斯坦揭开了真相的一角,在没有相对论之前,人们不易理解时间、空间的相对性,无法设想质量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同理,如果没有圣人教导我们去看世界的真相,我们也就局限在自己本能的认知中。

中国人传统的世界观则不如是。古人不去这么分别心与物,而是把世界的本原归于道。 对道而言,没有唯物、唯心的差别。唯物主义片面,因而一离开物的层面就是错误的。唯心主义也片面,一放到物的范畴就有些不灵。宋朝邵雍按说是一个大唯心家,却偏偏著《观物篇》,要把自己也当物看。以道观之,物质是意识的载体,意识是物质的本源,既有差别,又是统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的是形质、现象,空指的是虚空、心。没有现象不在虚空,也没有虚空不因现象而显示。“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一有“唯”字,就偏离于道了。从道的角度,唯心、唯物是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的,在世俗谛上对于执持唯心见解的,唯物就是相对的真理;对于执持唯物见解的,唯心就是相对的真理;在殊胜谛上则两者都不究竟,一偏于空,一偏于有,都是边见。

对于人们悟道的途径而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是一种自然的次第。唯物、科学具有地的德性,可以作为基础;唯心、宗教具有天的德性,可以进一步作为引领;道就代表真理、本原。

“道,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我不知道是什么衍生出来的,好像是在上帝之前就有了。在天地诞生之前道就存在了。道是一切现象的根本,无名无相,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而又不即不离。“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美丑、善恶都是名相,对于本真而言,原本是无关名相的。“若离诸相,即名诸佛”。山河大地就不是虚幻的么?如果从不生不灭的角度看,沧海桑田,成住劫空,也只是变化的现象而已。

古人用道来看世界。问题出现了,我们怎么知晓道就是真理呢?这是否需要验证?如果道理是如同 1 加 1 等于 2 的公理,也就没有争议,更谈不上验证,只是让不了解的、狐疑的一些人醒悟而已。站在道理的角度看世界,就是对一切现象加以分析。一棵树的一片叶子发生了枯败的现象,你可以拿这片叶子进行显微观察、化学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只是一叶障目的。因为这片叶子与枝干、土壤、空气、昆虫、气候都有关系,你如果对全局不了解,对一个局部的专注并不足以让人找出究竟的原因。甚至还得分析这棵树的种性,看它的基因有无变异。同理,如果对世界没有根本的了解,就不足以分析一个现象。因此不推究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的认识就都是受局限的、片面的,所谓的道理就都有欠缺、不究竟。一旦打破沙锅问到底,推究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不行了。道既然能说世界的缘起,那是怎样的一种眼光和推演方式呢?

我们从童蒙时期开始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从象开始感知的,慢慢开始识数,长大了开始懂理。象、数、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式。任何一个现象,都可以加以表述,这种表述就是信息。信息就是象对于空的一种进驻,这个象会盘踞多大的空间,就有了数,这个象、数属于哪个分类就有了理。我们的认知方式与自然界森罗万象的表现是一致的,都是空中有象,象在一定区域,可以进行分类。人类为什么能知世界?就因为我们的认知与世界是如出一辙的,可以进行模拟、类比。如同电脑屏幕上的显示,五花八门,都是现象,这些虚拟现象是在屏幕上演示的;世界的现象则是在时空背景上演示的;我们的意识则是在心体上演示的。意识与物质是同一个游戏规则的产物。电脑屏幕上的显示实质上是背后的二进制编码所演绎的。这个二进制编码就是信息。世界现象的纷纭变化也是信息的演绎。我们的意识也是一种信息流。信息是经纬一切变化的,是现象背后的主宰。因此,从信息去推演现象就是顺理成章的思维方式。中医和中国文化都是以信息学的视角去看世界,就如同从基因的编码信息去看会有什么人身现象一样。电脑的编码流是受程序支配的。世界变迁的信息是否也有程序支配?从信息角度去理解现象,就如电脑屏幕上的现象实际上是动态的 10 编码展示出来的,这个编码还受到程序的制约。《易经》的卦象如同这个编码,故“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阴阳五行则是天地间的程序。

我们的思维规则总是把现象进行分类,一直归类到某个种性,这就是理的根本。例如,树木可分成灌木、乔木,又可加上热带的、寒带的等等标记,然后是具体什么松、柏之类。树木就是大类,就是种性。因此,古人的形象思维、类比思维模式是非常自然的。形象思维是信息的模拟,类比思维是理智的运用,本来就是我们天生的本领。逻辑只是帮助分别的,正如一句名言所说:“逻辑的心虽然有趣,却是迷惑的种子”,为何?逻辑是为了严谨地分别,把一切建立在是与非的基础上,假如有一种存在既不是也不非,那就有根本问题。因此整个现代数学处在“芝诺悖论”的阴影中而不能自拔。我们既然明白了古人是用信息学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运用象、数、理的形象、类比思维,从而追溯于道的,现在我们就来看古人追溯出了一个什么来。

 

古人认为,先有天,后有地,也就是说先有虚空,后有实质。古人早就知道时间、空间都是相对的,因此有“天上方一日,世上已千年”,有沧海桑田的感概。世界从哪里来?世界从不生不灭、无始无终、无名无相处来。老子则说:“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意思是说从道来的,在天帝之前就存在道了。“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们如果把完全没有定义为零,最初的有定义为一,就可以模拟了。不论如何,万有的起源得从原始的有而来,有又得与无相对才能叫有。古人就把这个原始的一命名为太极。由于一的生生不息,相继生成了二、三。二之象为 10 ,三之象为 11 ,就是虚点与实点,命名为阳、阴。先有虚空,后有实质,积阳为天,积阴为地,继而天地交流而生万物。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图:

 

 

世界是怎么来的,穷其本始,必然先有一个最初的 1 。如果以 0 表示无、虚空, 1 表示最初的有,定义这个 1 为一个实点,占据同样虚空的一个 0 为一个虚点,这个实点与虚点就有了 1 个 1 和 1 个 0 的现象差别。这是在空的基础上先分 1 、 0 ,又有了 1 个、 0 个的分别,进行了两次区分。 11 的实质是 3 , 10 的实质是 2 ,也就是实有和虚无的差别。世界就是实点和虚点累积而成的。实点累积成实有,虚点累积成虚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生于有,有即三,有生于无,无即二;有名万物之母,无名万物之始,同归于玄,玄即本初的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正的 1 不可见,是真正的无象,可见的是 3 与 2 ,显示出 1 有、 0 无的表象。这个 1 先天地而存在。这个 1 不可见,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无所从来,也无所去。这一推演,我们知道了世界的本源是 1 、 2 、 3 ,太极 1 不可见,可见的有 3 、 2 阴阳两仪。 2 的虚象就是阳, 3 的实象就是阴。阴阳贯穿于一切的现象中。

因此就有了太极图:

 

这个太极图就代表了道。显然,只要有分别,有与无、此与彼、是与非就是相对立相依存的。这个图就代表了阴阳二者相对立相依存的原理。这与一分为二是公理一样无需求证。太极图就是这个世界的公理,阴阳五行则是由公理推导出的定理。

 

既然阴阳是一切现象的分判根本,那么阴阳有什么差别?他们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

阴阳源于 3 、 2 之数,一个是实点,一个是虚点。我们就以实点、虚点作为基本来理解阴阳。天为阳,地为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杂阴为气,阴中杂阳为质。轻虚者易浮动,重实者易沉静,故动为阳、静为阴。阳主充塞,阴主凝实,如天与地,故阳在外包,阴在内凝。天地包藏之象正是一切生物的胎息图。细胞核应地,液膜应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阳有阴牵故不脱走,阴有阳化故生机不竭。阴阳不即不离,相吸引又相排斥。离则不能统一相须而用,即则不能对立而行分化。观于原子核与电子关系即知。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对于一个生命而言,阴作了阳的归附,故为之主;阳作了阴的消息和守护,故为之正。阴阳如同夫妻,妻把夫套牢,夫为妻的保护。生化出入是阴阳的往来交流,因此乾坤立而生化无穷。

积阳成天,积阴成地。如太极图,阳中有阴,故而天有星辰,天气能下降;地有阳,故而地有空隙,地气能上升。天有阴,大气层上大寒;地有阳,地核高温。天气因寒而降,地气因热而升。 当太阳靠近把热量给与地球地气就升,太阳远去天气就降。 “天地之间其如橐 龠 乎”!春夏秋冬是因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现象。天地之气的升降张弛造成了物候的变化。在冷天烤炭火,立春之前,火种要放在炭上,立春之后,火种要放在炭下,这是因为冬天气降、春天气升。在冬天是没人放风筝的。

以阴阳言天气,以刚柔言地气,则天地之间交合而有四象:少阳、太阳、太阴、少阴。少是少年,太是老年,物生而柔,老而刚。形骸在初生之时载形气少,到老时载形气多。形气少则虚馁而柔,形气多则实充而刚。故太少就是刚柔的意思,地之道也。阴阳呈象,天之道也。故天地之间都是四象的部署和分演。 春夏日来近,故为阳;秋冬日去远,故为阴。冬春气少在下,故为少;夏秋气多在上故为太。因此春应少阳,夏应太阳,秋应太阴,冬应少阴。

 

天为阳,地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天为虚中有寒,地为实中有热,太为老极性质纯粹,少为初生性质杂糅,故在天有太阳、少阴,在地有太阴、少阳。少阳升于天与太阳合,少阴降于地与太阴合。故在气交属人之位,少阳与太阳合而为阳明,少阴与太阴交而为厥阴。阳明即昼象,厥阴即夜象。昼则日丽于天,夜则月交于地。厥阴、阳明有寒暑之异、幽明之配,故而昼暖夜凉,昼明夜暗。 在天之太阳、少阴,在人之阳明、厥阴,在地之少阳、太阴,共为三阴三阳,周流升降,形成了春夏秋冬、昼夜。如图:

 

假如天地不交流,也就没有天地之中的纷纭万象。天地之间的一切物象都是天地气交的产物,因此就有了四象。四象应这个天人地的三才分演,就有了先天八卦图:

乾为天,坤为地,处天地阴阳之交的有六个卦,就是我们所处天地之间的六种变化,也就是说在天地之间将演生出六种大象。风寒暑湿燥火是这六种大象的气化表现。每个卦象都是三才的阴阳,就有了与六种大象对应的三阴三阳,天地的交流就通过这三阴三阳的流转而实现。于是有了厥阴风、少阳火、少阴热、太阳寒、太阴湿、阳明燥的匹配。

三阴三阳匹配的气化现象有多有少,就成了十二地支。

 

这个阴阳是就象而言的。世界的本源是 1 、 2 、 3 ,相继还会生成 4 、 5 、 6 、 7 、 8 、 9 、 10 。 1 是无象而有的, 2 是虚的, 3 是实的。 1 在于 3 中生出了 4 ,这个 1 是多的,故 4 是实而有余的。 2 与 3 结合成 5 , 5 是虚实之间结合的界。界上载 1 的无象而实有就是 6 ,界上载虚就是 7 ,界上载实就是 8 ,界上载实而有余就是 9 ,界相交而成空间就是 10 。接着又在空中继续这个生成的循环。以这十个数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不同的数值,显示出实质的千差万别。这十个数都有一定的个性和现象,可以参照洛书来理解。如图:

1 为坎卦,是隐没不见的; 2 为坤卦,是容纳的,虚就是能含孕的; 3 为震卦,是能动的,实就是动于虚空无碍的; 4 为巽卦,是发散的,实而有余要逸散; 6 为乾卦,为天,界上无象而实有; 7 为兑卦,为泽,界载虚; 8 为艮卦,为山,界载实; 9 为离卦,为热,界上实而有余要辐射。

这十个数既然生成了,它们各有性格、品质,是否杂乱无章地漫游在虚空之中呢?不是的,它们会按河图的形式组织起来。 1 与 6 居于北, 2 与 7 居于南, 3 与 8 居于东, 4 与 9 居于西, 5 与 10 居于中。如图:

这五对为何配合在一起?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阴阳类别不同;相差是五,个性类同。我们可以理解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志同道合走到一起。这是我们从人事的通理去领悟的。究竟为何会发生这种组合?首先 1 与 6 是一对生成关系, 1 结合了 5 成为 6 ,就像成家有居室了,若离开家还是 1 , 1 与 6 是以家 5 为媒界而聚的,由于 5 的寓意是有无得失之间,故 1 与 6 同宗共处。余皆类此。

为何这五对有五方的部署?这是由四象的分布原理决定的。 8 代表实的增加虚的减少, 7 代表实的减少虚的增多, 5 代表虚实的中和, 9 代表实的极限, 6 代表实的隐遁。以四象而言, 8 应少阳, 7 应太阳, 9 应太阴, 6 应少阴。由于在对我们这个世界的观察中,北极星是不动的,星系围绕北极而左旋,故北极又名太一,是少阴之象所在。少阴既然位北,对应的太阳就在南,左旋而动阳进阴退,故少阳在东,太阴在西。 5 是阴阳的和合分界,故在中央。

这五对数字组合就是五行。行是什么意思?是运行的意思。运行意味着状态、趋势以及对状态、趋势的主导。例如我们常关心某个事体行进得如何了,就是想知道其状态、趋势以及怎样去主导。在这种变趋之中会派生出很多现象。因此五行就像是主干,现象就像是分支。这就是天干地支的由来。五行主导时有太过有不及,故为十天干。如果仅有阴阳的现象,变化就没有根本;如果仅有五行的代谢,也就失去了变化的灵活。既有现象的变迁,又有实质的规范,才导致了世界变化的多姿多彩而又合乎规律。

三八木、二七火、五十土、四九金、一六水,按方位次序排列,就是河图。八代表木、七代表火、五代表土、九代表金、六代表水。五代表虚实中和之界,天地之交,安然载物,应形而为土。八为界上载实,意味着实的渐增,因此为木。七为界上载虚,意味着实的渐减,火就是实的销殒。九为界上实而有余,意味着实的暴增,金就是实盛有余。六为界上实而无象,意味着实的消失,水就是实溶无象。从虚实的状态、趋势分出了五行。由于五行与四时之象响应,因此春则木星耀于东方,夏则火星耀于南方,秋则金星耀于西方,冬则水星耀于北方。在春为八,表地热升而寒冰化;在夏为七,表地热浮入于天;在秋为九,表地气大盛而天高远;在冬为六,表地气缩而天寒充斥。因为五行的主宰故万物出现生长化收藏的变化。

五行有相生相克的自然现象。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金能伐木,水能灭火,木能破土,火能熔金,土能堤水。五行的相生相克实际上是八、七、五、九、六这五种虚实状态的必然关系。打个比喻,只有去赚钱,才有钱花,钱花了才成穷光蛋,人穷才想发横财,暴富了才会大手大脚糟蹋钱,钱花得太狠又得去赚钱。这是五行相生之理。五行相克之理,也可以类比,一个人去赚钱能够摆脱贫穷,花钱能够减少积蓄,贫穷就不大方,富有可以不用去赚钱,钱糟蹋多了会拮据。

结合五行代谢和阴阳的部署原理,就有了一年的主气六步,有了气象常态的周期变化,风热火湿燥寒相继出现。

为何太阴、少阳在中间位有一个交互呢?不仅是遵循五行的规则,而且代表阴阳的上下交流,太之气多故外承,少之气少故内合。这个图也代表了六爻的意义。初始而微、显现、变动、阻滞、大行其道、终结,正是三阴三阳的反映。初爻为厥阴巽,为入,故“潜龙勿用”;二爻为少阴离,为明,故“见龙在田”;三爻本太阴艮止之位,而少阳震动来客,故“终日乾乾,夕惕若”,虽戒备而不宁处;四爻本少阳震动之位,而太阴艮止来客,故“或跃在渊”;五爻为阳明兑,为悦言,故“飞龙在天”;上爻为太阳坎,为险,故“亢龙有悔”。“六位时成”,故“《易》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太始天元册文》:“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这是世界的运转机理。所谓九星悬朗者,北斗也。北斗为天枢,犹如罗盘之指针,星辰因之而周旋,制约日月的运转。所谓七曜纬虚,是指日月、五星。日月的运转带动人间阴阳的推移,五星的运转促成人间五行的代谢。地与五星同绕日,月绕地,日犹如上司,月犹如家室,五星犹如同事。

在我们这个世界,从现象而言有四季、昼夜的大象,从实质而言有五行的规则。因此阴阳五行就是天地间一切变化的根本。天干地支则是阴阳五行具体而微的推论。五行交替,有太过不及之数当令,分成十天干。三阴三阳之象轮值,所加临的风热火湿燥寒之天气有多有少,分成十二地支。干者犹树之干也,支者犹树之枝也。十天干十二地支说尽五运阴阳之变迁。

道是站在信息的角度推理一切现象的。阴阳、三才、五行、八卦、六十四卦就是道的演绎。所有科学的发现最终都是给道作注释的。例如原子核的裂变:金之实数为九,象为离卦,再加一即为十,象为虚空、能量,因此选择有放射性的重金属,用不带电的一个中子冲击原子核,就能释放巨大能量。“乐于小法则蔽大道”,人们被科学迷花了眼,已经“祖道日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