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民峰2015年生肖运程:许欣之:我指挥开国大典鸣放礼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20:01:46
         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广场顿时礼炮齐鸣,国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
  当年受命组建开国大典礼炮队、并担任开国大典鸣放礼炮指挥官的就是许欣之。许欣之今年92岁,曾任解放军炮兵指挥学院副院长,离休后在解放军某部驻郑州干休所安度晚年。


            受命组建礼炮队

  1949年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时任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的许欣之,匆匆赶到司令部。司令员高存信向他下达了一个光荣而重要的任务:临时组建一支礼炮队,在即将到来的开国大典上鸣放礼炮,许欣之被任命为礼炮队指挥官。

  许欣之明白任务的重要性,他既高兴又紧张。作战打仗他能做到弹无虚发,但鸣放礼炮却是和平形势下的一门新课题。从接受命令那一刻起,许欣之就绷紧了神经,他和作战科副科长韩怀志、作战参谋沙复新一起挑选炮手,并制定了严格的选择条件:一、炮长必须是连排干部,炮手是班排干部;二、必须是在战斗中立过战功的英雄才有可能被选上;三、用来鸣放礼炮的火炮必须是战争中的功勋炮。

  因为1门炮需要3位战士负责,所以最终选出了160多名炮手。炮手全部到位后,许欣之把他们拉到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内开始训练。鸣放礼炮看似容易,要求却极高。54门礼炮一齐鸣放28响,必须在2分05秒内与奏国歌、升国旗同起同落,而且这54门礼炮要齐发28响,必须同时打出一个声音,完全同步,每一响的间隔时间仅仅是4秒多。“54”和“28”都有着它的深刻寓意。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领域、界别的人士,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为了达到这样的严格要求,炮手们必须在5秒内完成取弹、装填、发射、退壳等一系列动作。动作要求虽然简单,但要做到迅速、一致,整齐划一。比如装填的时候,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把炮弹推进炮膛,同时要单膝下跪。如果一个动作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时间上的偏差,使礼响中出现杂音。

        历史性时刻打了“漂亮仗”

  转眼,许欣之和他的礼炮队已刻苦训练了近3个月。一天,他接到上级命令:在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鸣放礼炮。

  1949年9月21日,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在中南海召开,因为会议时间定在晚上7点开始,根据上级指示,许欣之的礼炮队要在开会时鸣放礼炮,用9门炮打出54发(响)。9月21日下午,许欣之率领礼炮队进驻中南海,他们把炮位选在了怀仁堂的左前方,炮口冲着中海,仰角为35度。晚上7点,许欣之接到了大会秘书处指示放炮的命令。随着他令旗一挥,声响一致、有节奏的礼炮次第打响,新中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正式开始了。

  许欣之的礼炮队受到上级表扬,称赞他们打得非常好。第一次“上阵”就打了个漂亮仗,大家对在开国大典上完成任务更有信心了。

  1949年10月1日,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了!

  10月1日那天凌晨,许欣之带队赶往天安门,他和战士们按照指定位置,把礼炮摆放在天安门东侧一个叫三座门的地方,向东一字摆开了54门礼炮。许欣之和战士们全部身穿专门为开国大典制作的新军装,头戴钢盔,腰系武装带,足蹬长筒靴,个个威武挺拔。

  下午两点多,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三点整,毛主席用他那洪亮的声音宣布开国典礼开始,许欣之接到了鸣放礼炮的命令。

  一时间,国歌声、礼炮声、人们的欢呼声在天安门广场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许欣之和战友们听到54门礼炮28响打出的是一个声音,激动得当场流出了热泪。令许欣之更加难忘的是10月2日这天,他收到代表礼炮队去北京饭店参加国宴的邀请。可惜的是,当时许欣之忘了把请柬保存好,这也成了他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