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戴斯:《音响的记忆——田野录音与民间音乐档案》(启发性语录) - 系统音乐学 - Emus音乐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03:30

《音响的记忆——田野录音与民间音乐档案》(启发性语录)

文章名称:《音响的记忆——田野录音与民间音乐档案》       来源: 萧梅著《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
        我看了该文章,在田野录音方面有一些启发,现将文章中的启发性语录编辑如下,供大家分享。
        一、几个提法(观念):
1、田野录音的“整体档案”。
(1)田野录音的“整体档案”的描写,则可以说是展现这份录音被如何呈示,或运用、履行(Performance)的过程。
(2)将所录音响与被录音者和音响发生情境所构成的活动整体,作为档案所要记录的内容。
(3)录音时间长度的不同,已经预示了不同的记录和档案。录音长度与当时整个的录音过程相一致,这才可能满足整体档案的要求。只有整体录音,才有整体档案。
(4)田野采录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一个个歌唱的片段。
2、对采录者本身来说,从录音文本到档案的文字文本,其工作过程提供了进一步梳理和认识被采录者的机会。
3、田野录音要争取使录音现场与歌唱现场一致。
4、不论它是“自发自然的”,还是“诱导”的,录音所呈现的现场即是由采录者工作方法界定了的现场,而非“注意力”之后的某个对象化的侧面,或“事象”。
5、重复率即曲调的出现频度正是其文化意义的象征。比如歌手数量,演唱方式,节奏、速度、装饰音等等细节都在变化,而持续地对对象进行观察也是资料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的要求。
        二、几点注意
1、在录音中不能轻易使用“切换”功能,因为采录中歌手之间的对话、歌手和采访者的关系、歌手与向导、及其他听众之间的状态都是很有价值的信息。

2、以往我们只注意到“音乐”音响的部分,我们对曲目、唱词的注意要超过对“这个音响”是如何被呈示出来的过程及背景的注意。
3、要考察民间音乐的真实状况,某一首曲子的流行与否,它出现的频度,掌握人的多寡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4、“田野录音”参考:
(1)录音装备:录音机、话筒、耳机的工作状态;空白录音带;微型变压器、电池的配备、插头、接线板、电线;话筒支架、胶条、剪刀、螺丝刀等微型工具;笔、笔记本;甚至于折叠小伞、吹风机等等。

(2)注意事项:
*最好为自己的数码录音机配备一个外接电池盒。

*可伸缩话筒支架最好拥有。
*田野工作的话筒应以小型化、拆装方便、稳定的高保真质量为原则。
*录音场地的选择:野外,尽可能选择弯道避风处;村庄的露天场地,尽可能选择“死角”(非过道);室内,被录者最好面对门外;临近公路的山地,回避过往车辆的噪声,最好是绕行至山地的背面,而不能上山;避免噪声不仅要考虑到场地,还有时间(比如山野的风一般在下午近3点后才开始强劲,而上午相对平静。母鸡一般在中午前后下蛋,村庄院落的录音,要事先检视禽舍。在农村的院落或家庭中的录音,最好避开日暮时分,因为那时家禽回巢,“歌唱”不休。只要夜幕真正降临,那些夜盲的小动物就再也不出声了);回声,也是保证录音质量所忌讳的问题(岩石群构成的山谷;周围有建筑,中间是水泥地面的操场;水泥结构的空荡房屋等等,都是容易引起回声的地方。老乡家的茅屋、帐篷或土房子则最吸音,适合作为临时录音棚);还必须考虑到被录者的舒适度。
        三、思考——田野录音为什么要寻求最好最美的声音?
为什么我们不采录一般村民的声音?为什么我们不去寻找歌声在一般村民生活现实中的状态?我们怎么去捕捉一般人生活中的歌唱?或者是否意识到了这种歌唱对于民间音乐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为什么我们就那么不假思索地认定了采录工作的对象就是“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