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的历史简介:明月如诗ruhu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49:54
天上的一轮明月,不知被古今多少墨客骚人吟咏过,简直被他们写绝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吾歌《京本通俗小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他们掬月入诗,或用之以写思念,或使之以抒愁苦;或显示于良辰,或昭示于美景;或捧之以才子,或献之以佳人;或邀之以寄朋友,或拿来以寄君王;或化为婵娟女,或化做嫦娥梦;或照罗床轻帐,或照孤疆沙场……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古今人悠悠,情亦悠悠。 

      思念幽情寄明月。“我寄愁心以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把心寄明月,朋友随月收,情谊传千古。“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之手足情,一变而为中华民族的普遍祝愿美、思念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李白的思乡悠悠情。望月怀人,从《诗经·陈风·月出》发轫,至“古诗十九首”之“明月何皎皎”,月亮已然成了怀远思人的意象,凝聚成一种积淀的审美意识,而广泛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以及以后的诗词文赋中。 

      愁苦凄情托明月。“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之一)这是游子的离愁。“泠泠玉潭水,映见娥眉月。”(晋·虞骞《视月》)读此联,宛然可见呆呆遐想的一人儿在。“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王安石《葛溪驿》)这是一种微微的思乡之幽情。“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南朝乐府民歌《秋歌》)这是思妇之怀远。“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苏舜钦《中秋夜》)这是对故人的愁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这看似淡景,却寓离人无限悲凄痛苦。“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李商隐《正月崇让宅》)这是李商隐对妻子的无限怀念。“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白居易《江楼月》)这是白居易对家人的思念。“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陆游《月下醉题》)这是陆游对亲人的无比怀想。“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宋·朱淑真《秋夜》)你看,桐、月交织,纡徐委曲而深邃,真是不言愁而句句带愁意。“风音触树起,月色度云来。”(南朝·梁·刘孝绰《夜不得眠》)“风音”指风中枝叶相摩音,此乃愁绪如云,随月生而生。“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北朝·萧悫《秋思》)这却是悲秋之感。“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南朝·梁·范云《别诗》)这两句虽也是写思妇怀远,但真是别有情趣,你瞧,她追忆他们分别在河桥边,那溢满的河水,也难以载动的、沉重的离愁,别后的时间是这样的长久,月儿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一次次盼团聚,一次次落空。作者这根神奇的笔,真是把此情此意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我国古诗词写思念、抒愁情的“月亮”简直是世界之最,中华独步。 

      男欢女恋惹明月。“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南朝·宋·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二首》一)“明月”代指美丽的女子,此句活脱脱地写出了男子爱而欲得又不可得的焦灼心情。“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真乃男女离别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情人戏春月,窈窕曳罗裙。”(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一对情人在春月下,嬉戏追逐的可人画面,读之立即浮现在我们读者眼前。“春风难期信,托情明月光。”(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读来真有“月亮代表我的心”般的优美。一轮明月,不知惹出了多少男欢女爱之似水柔情,难怪民间有将撮合男女的媒人称为“月下老人”一说。 

     旷远、豁达邀明月。“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旷远、豁达、宁静、愉悦心情的流露,谢灵运去官还家,获得解脱的愉快心情,于此可见一斑。“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星辰撑开了夜的地幔,波光织出了金色的彩屏,阔远的境界,旷达的胸怀。“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天之远大,月之分明,气象阔远,而作者的兀傲神情立现。“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陆游《秋波婿》)陆游的“多情(爱国情)”恰似南山的一轮明月,朗照社稷山河,耿耿衷心可见。“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宋·女词人·王清惠《满江红》)表面上,词人大声地追问姮娥(月亮),容许我追随你吗?而实际上是,凸现了词人看破红尘,想超脱尘世,而追求永远的清静之情。“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杨万里《好事近》)此词中的“诚斋”、“万花川谷”是作者的书斋、花园名,你看,月光朗照下的斋、竹、园不正是作者超凡脱俗的情趣和精神世界的窗口吗?作者那种高贵、雅洁、清寒的品格不正呈现在我们读者面前吗?“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陆游《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则更是写月以表达一种豪放豁达的胸怀。“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陆游《泊公安县》)诗人写此诗时已经54岁了,可是,理想之火,希望之光,还在放射着光辉。 

      沙场、朝廷共明月。“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陆游《关山月》)边关的寒月,照凉了多少沙场将士的一腔热血。“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宋·张耒《怀金陵》)朝廷的荒淫误国则更使沙场报国的将士心寒。 

      良辰美景出明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松间浮动着纤纤月波,清泉在山涧幽咽歌唱,真乃秋天里的春天!“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宋·文同《新晴山月》)文同是诗人,更是画家,落影如诗更如画,美景不胜收。“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鸟儿、月儿嬉戏、追逐打闹,美景不胜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俘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黄昏月衬托梅花,梅花更显妖娆而娇媚。“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这句看得出来,是化用苏轼《前赤壁赋》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种美景人共的思想则又是多么地高尚而博大!“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南朝·陈·阴铿《五洲夜发》)目见阔远之胜景,心生宽大之胸怀。“帘月度斜晖,风光起余馥。”(南朝·梁·萧子范《夏夜独坐》)则又是清幽之景致,宁静、恬然之感觉。“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宋·张耒《和周廉彦》)描摹芳邻暮色之美,抒发潇洒的踏春之乐,流露出陶醉于大自然的融融情怀。“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明月照耀中,归有光的童年时光何其美丽! 

      气节耿耿藏明月。“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涉江》)屈原的爱国忠君之气节,可为代代知识分子的楷模。“隔断秋月明,不使共一处。”(宋·谢翱《秋夜词》)元军占领了宋朝的大片河山,可宋遗民依然与元不共载天。 

     帝王征兆显明月。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记载着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宋兵包围金陵之后,后主李煜曾派徐铉去宋朝“口舌解围”。徐铉盛称后主博学多艺,而私下以为宋太祖无文。赵匡胤即命他朗诵李煜的诗,徐铉当即背诵了李的《秋月》诗,其中有“揖让月在手,动摇微风生。”这样的佳句,自认为是天下少有之。不料太祖闻后却笑道:“寒士语耳,我不道也。”徐铉不服,请聆其作。太祖曰:吾微时自秦中归,道华山下,醉卧田间,觉月而出,有句曰:“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语毕,徐铉不得不表示叹服。你看,赵匡胤的句子确实凸显了其帝王之兆,滚滚不阻之气势。贾雨村也写过这样的诗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贾雨村的野心勃勃,于此也可见一斑。 

       比喻借代用明月。“珪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晋·郭璞《游仙诗十四首》其五)“珪璋”比喻美好高贵的人品,“明月”则比喻有才德之人,这两句表达了独善其身的儒学才子之情。“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黄庭坚《题胡逸老致虚庵》)这里的“明月”则又代指了佳子弟。“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宋·陈师道《丞相温公挽词》)而这里的“日月”则是代指皇帝和太后,两句的意义是,司马光极力起用反新法被斥的官员。“月光临户使,荷花依浪舒。”(南朝·梁·萧纲《怨歌行》)此句的“月光” 喻君恩,“浪”喻君王,“荷花”则喻美女。宫廷女子的命运,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她们是供人玩乐的工具,一旦失宠,人间何异地狱,怨千行,泪流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七律·到韶山》)新的“日月”乃为人民的祖国江山,真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优美他称有明月。“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清钱谦益《后秋兴》之十三)以“银轮”代“月”,“独倚银轮哭桂花”的“无归处”的“嫦娥”,不就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么?“侵夜可能争桂魄。”(李商隐《雪》)以“桂魄”代“月”,而写雪与月争辉。此外,“嫦娥”、“姮娥”、“素娥”、“玉盘”、“帘钩”、“婵娟”、“蟾蜍”、“白兔”、“飞镜”……亦为月。 

      这些用“明月”意象写就的诗词佳句,读来真是满口余香、脍炙人口。无论月阴、月晴,还是月圆、月缺,都无不被文人墨客赋予了其丰富的感情思想和生活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