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片头曲优酷:明月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1:02:13

沅陵县内麻洑镇东,有石峰,高170,兀立于沅水北岸。临水面壁如削。远望如五层巨石组成,形似海螺戏水。悬崖下深潭似池,水清澈,明月映潭,景色极幽。清康熙《辰州府志》载,南宋时发现山间存钱剑废铁,相传为秦世避乱遗留。宋孝宗末年,河南开封太守唐子椿(江西人)宦游玩水,见明月山风景优美,遂家麻伊洑,拓荒明月岩,建明月阁于山上第三层悬崖间。明崇祯年间,唐姓僧人冲雪率族众建六方鼎阁于山巅,名明月寺。寺阁已拆除,存残址,常有游人登山游览。

关于明月山流传已久的传说,若干年以前,有一张大木排在上游撞上了礁石,被洪水打了个稀烂,排上有一个三口之家,丈夫、妻子和年幼的儿子全部跌落在沅水汹涌的波涛里。妻子与儿子随波逐流,冲到了明月山下,被人救了起来,在山下的村子里落了脚,而丈夫却从此没了踪影。妻子不相信自己成了寡妇,每天都到河边去苦苦等待,还跑到山上的明月寺烧香叩头,求佛祖保佑丈夫平安回来。寡妇的痴心与虔诚使得庙里撞钟的和尚动了怜爱之心,便背着住持悄悄地给寡妇一些斋米,接济她们孤儿寡母的生活。慈悲为怀的住持也默许了和尚的行为。来来往往,久而久之,凡心不死的和尚便与寡妇相好起来,在享受着红尘情爱的同时,也帮着寡妇养大了她的儿子,更给明月山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

明月山寡妇链
                    五溪秋水
    沅水流域著名的明月山与寡妇链,都在五强溪镇附近,五强溪镇就是以前的柳林汊乡。治所在麻洢洑。离沅陵县城,不下一百五十多公里,
    麻洢洑,是沅陵沅水河畔的重镇。在柳林汊与清浪滩之间。五强溪就在附近,沅陵其中就迁移至麻驿伏镇对岸。同学在麻驿伏教书,多次邀请同学们去玩。这次麻阳同学三人,舒剑桥,罗云湘,汪发国,以及我们的师兄陈老兄一起。准备国庆假日,到沅陵去玩。瞿靓妹虽在鹤城,也是沅陵人。她也一同前往。
    我驾车陪同。事先罗云湘就邀请我了。我是多次到沅陵游玩,但麻阳同学相邀,也欣然前往。我们计划游麻洢洑与借母溪。说好二号出发,在辰溪汇合,八点半他们相继来到。吃了辰溪的羊杂粉,就出发了。
    车过白云,田湾,船溪驿,雨中未建好的公路,泥浆四溅,水坑凹凸。提醒吊胆,小心谨慎,来到了三角坪。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早知如此,我就绕道铺市白沙上高速。沅陵同学等得很焦急。已经准备午饭了。我从筲箕湾上高速。直奔沅陵县城。终于,在十二点赶到凤凰山脚下。来到码头边的中医院门口。符德平与李生江在对面酒店等我们。我们上楼,急急忙忙把午饭吃了。且说着刚刚同学见面不相识的笑话。原来两个沅陵男同学,把瞿靓妹说成是汪发国爱人了。他们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我笑他们是乱点鸳鸯谱。李生江对我说:“没有想到是瞿靓妹。因为事先也没听说过她会来。我开始以为是你的爱人,但好像不太像。而舒剑桥又说是沅陵人,我就误以为是汪发国老婆了,因为汪发国是沅陵人嘛。”
    吃了饭后,就是一点钟了,要两点半才有快艇下五强溪大坝。而汪发国又急于赶到,他想去看看明月山与寡妇链。都是麻驿伏附近的名胜,且因沈从文的《湘西散记》的描述,而名闻天下。汪发国是挎着一套专业相机,且舒剑桥替他扛了三脚架。像是一次实地考察。快艇到五强溪都得两个小时飞奔。在五溪湖上,快艇奔驰,犹如奔马箭矢。我们包括沅陵两个同学共九人,包快艇下五强溪,一路山光水色,叫人目不暇接。
    汪发国很想拍到清浪滩的马援庙与壶头山。但我以为马援古庙,应该不存了。而壶头山是马援葬身之地。著名的马革裹尸的豪言者,马援就死于此山。果然很留意看清浪对岸的山峰,确实很矮小了。分不清哪是壶头山了。以前船过清浪滩时,可以从船舷窗口仰望半山石壁上的洞穴,据说那就是马援开凿的。八十年代,有个清浪的老师,爬上洞穴,找到一把古剑。这位老师很放浪,后与女生谈恋爱而被流放了。
    转眼就到了五强溪大坝。码头很大,停了很多快艇,都是能坐二十余人的那种。唐中华在码头等候多时了。寒暄后,随即上小面包车,沿河而下。过麻驿伏镇,直奔下游柳林汊对岸的寡妇链。这有一个故事。人说寡妇原本是缆子湾人,少女时与父亲下桃源,船在嗡子洞险滩出事,父亲淹死了。后来出嫁到柳林汊,她丈夫也是拉纤人。后来儿子大了,又继承了父亲的纤夫职业,同样淹死在此。这丧父死夫失子的孤苦无依的寡妇。下决心要在嗡子洞悬崖上,开凿一条栈道,且在石壁上打造数公里长的铁链。便于纤夫拉纤时,可以落脚攀越。一个寡妇四处漂泊卖唱,甚至乞讨。终于完成了这一项艰巨的工程。确实叫人钦佩。凡人的精诚所至,成就了两个公里的绝壁栈道。所以后人把这段栈道名为寡妇链。故事很凄美动人。
    我们到达时。因为修公路,原来下栈道的路口竟然填埋了。无法下去。沅陵对外宣传得大张旗鼓,但实际上这些景点却未曾很好的保护。河边时杂林野草。路边有开粉红花朵的木芙蓉。绕过一沟壑,就是一个小村子,三栋房子。门前有个小码头,通向河里。这里可以上寡妇链栈道。唐中华带着汪发国,舒剑桥,李生江,符德平上了临河的栈道。而我与瞿靓妹走在后边。门口那棵柚子树,柚子成熟了。靓妹斜攀折柚子树,留下一个倩影。而女主人在树下摘柚子。男主人年纪六十来岁,很开朗大方。知道我们看寡妇链。就说:“寡妇链已经没有了。那铁链已经被收废铁的人买去了。没有什么看的了。这里有两个柚子,你拿去吃吧。柚子好吃。你们吃不要钱的。”我接过两个黄黄的柚子。一手一个,留下一张照片。我问了老人的贵姓。姓张。我们一起合影。老人很淳朴憨厚的笑着。
    当我们走上栈道时,前面的人回来了。说前面的桥断了。过不去了。我还是走上前面。在寡妇链走走。凿开的三四尺宽的栈道,尽可过人。半腰上还残留这石缝里的穿铁链的铁环,锈迹斑斑。岩石很奇特,是海底化石堆积,极像是鹅卵石的混泥土。这开凿于明代的遗存,寄托了一个女人的情感与意志。虽然只是成了陈迹,但依然让后人感慨。栈道上的蜂窝眼,铁环,寡妇链,成了当年沅水险滩上行船纤夫血泪的象征。我惊鸿一瞥的靓妹拍照,给同学们随拍。我走在最后,感受着一个人努力了所能做出的事业,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也能温暖他人。缆子湾女子的柔弱的心,却能化作一道长长的铁链。横亘在险滩绝壁上,且化作寡妇链的名字,流传至今。
    离开码头时,望见姓张老人的漂亮媳妇,抱着一个一两岁的小孩,站在坎上。身旁一只黄狗。一起看着我们。我想到了边城里的翠翠,翠翠在傩送回来娶她后,应该也是这样幸福安详吧。
    我们坐原车返回,途中登上明月山。大家在山下合影。然后登山。明月山,很美。临江壁立,赭色的丹霞岩石,一座山峰,就是一块巨石。犹如古塔耸立。山势螺旋而上,状似田螺,远观恰似一个田螺浮于沅水之上。山脚下是一个小村落,十来户人家。山峰壁立一百七十多米高,而山顶才三四十平米宽。半山与后背大山若即若离。临水崖面风化成石灰质,色白,为“月亮岩”;山右群崖壁立,互成圆形,名曰“钟鼓崖”。合称明月山。据《辰州府志》记载:“山下有明月,两岸素崖峭立,若披霜雪,松篁插翠,池水清漪,皎然月白,故称明月山”。站在山顶瞭望四周,湖光山色,绮丽无比,风景如画,具有丹霞地貌构成特征的无数个景点尽收眼底。我们穿过村落小道,蜿蜒而上,绕至村后,沿着明月山曲折盘旋,在茂密的竹树林木里攀登。石阶长满青苔,平时很少人走。岩石上藤萝朦络。
    在半山破壁间,从明月山到月亮岩有一丈多宽的沟壑,其上修建者一道红砂岩石器的石拱桥。便于上山烧香。这就是著名的顺母桥。相传此桥始建于唐朝年间,是一座古朴庄重的长廊式风雨木桥,桥中建有阁亭。据传宋朝时有一朝庭官臣唐子椿游沅江时,看见美丽的明月山风景,非常喜欢。为了配景,他捐资在明月山建起了寺庙和一座红石石拱桥。经受了千年雨雪,至今仍然坚固无恙。桥上亭廊无存,但石桥是原物。传说清朝末光绪年间,唐代石桥曾垮塌了一方,欲坠不坠,上下行人行走不便,过往很危险。而山下有个寡妇,因为恋上山顶明月庵里年轻的和尚,天天去烧香拜佛。做儿子的心知肚明,但不便点破。原来这寡妇是洪江船工的妻子。姓冯的船工在明月山下的明月洄船毁人亡,且尸骨无存。寡妇爱恋丈夫。就来到这明月山下,守住这一潭碧水。多年不愿离开,终于在山下住下了。为了超度丈夫亡魂,寡妇经常上明月庵做法事。和尚同情这个多情寡妇,也经常接济他们母子。一来二去,就有了日久生情了。做儿子的很聪明,很来考取功名,到云南做官。要接母亲去享福。可是母亲不愿离开明月山。
    做儿子的怕年老的母亲,上山不便,就修建这座烧香的石桥。人们称为顺母桥。避免母亲与和尚幽会时,出危险。传说母亲死后,做儿子就派人把和尚杀了,且写了一幅对联:“娘在顺母意,母死报父仇。”故事流传数百年了。当年沈从文泊船明月山下,也是听过这凄美的故事。后写进了他散文《沅陵的人》中。确实,沅陵人是敢爱敢恨的,沅陵女子尤其多情善感。冯夫人命运凄婉,且钟情分。因钟情丈夫,而进庵烧香。常年不懈,其情感人。而在明月山拜佛祭夫时,感动和尚,且被和尚爱上。之后与和尚结缘。也是可以理解的风月债男女情。儿子的苦心也很富湘西血性。这些恩怨纠葛,都随流水东流去,只是空留一座顺母桥,以及山顶的明月庵了,且渐渐荒芜了。
    过顺母桥,沿石阶而上,极为险峻。有栏杆攀附。栈道顺着孤立的圆形山峰盘绕。其下是万丈深渊,山脚是深不见底的明月回。远眺可见麻驿伏,柳林汊,俯视可见沅水中流,船只来往,犹如苇叶。明月山上庵院破败,基石是百年前的精美鼓形的柱础,雕刻精巧。但新建的木架子的庙宇,太过平常了。一旁有块残匾。上书“慈光普照”是清代兵部侍郎手笔。比五年前我看到的更破败了。这是原物,可是丢在地上,是暴殄天物啊!守庙老人见我们来了,以为有些香火。可是我们都是些不太信神的人。老人无功而返。庙宇后是一小坪,竹树摇曳,这混泥土样的海底化石岩层,竟然能长竹树,真的是一奇观。我们拍了很多照片,绕山尖一圈。四围沟壑碧流,远山村落。历历在目,可望而不可即。
    下山时,唐中华带我与靓妹到半山悬崖岩罩下。想不到这别有洞天。半壁间凹陷进去,很宽敞,犹如屋宇,又如龙口。下面石坪里,有三个很圆很圆的石臼。两个小的又如小脸盆,而那个大的犹如小脚盆。圆溜溜的,都是满满的一池子清水。原来是上面石缝里掉下来的。下面的圆石口,大概是滴水穿石的经年结果。相传几千年前,这三个圆凼是可以出米、盐、油的神仙洞穴。山上和尚可以随意取之。不管有多少和尚都够吃。后来有贪心和尚,嫌弃洞穴太小,凿大了石洞穴,结果一切失灵了。但时至今日,明月寺前山腰这能容纳数十人的岩罩,从岩缝里流出晶亮的清泉,岩罩像防空洞遮盖在泉井上,泉水流出潺潺的响声,庙里的和尚和游人都饮用这里的泉水。
   我与唐中华合影一张,瞿靓妹在大水池旁,留下了一张洗手玩水的造型,定格在山水间。随即我们急忙下山,汪发国已经在山下等急了。我们马上上车,离开明月山。因汪发国要回清浪乡下故里,不然我们会在明月山下的农舍里吃农家饭。
    当晚我们在麻洢洑镇吃晚饭,且住在古镇上。对酒当歌,尽情挥洒,然后在江声中恬然入睡。
【明月山】 位于沅陵县麻伊、7伏东1公里处的沅水江畔,海拔170米,面积0.02平方公里。据《辰州府志》载:山在县东150里,山下有明月池,两岸悬崖峭立,若披霜雪,松篁插翠,池水清漪,皎然月白,故称“明月山”。此山独立江面,形如巨笋,直插天穹。相传江西人氏唐子春游经山下,观其山势雄伟,山下百舸争游,风景奇丽,遂在山东侧凿石开路,在山顶建庵,削发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