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丝绸价格表:“戏国”的悲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54:27

“戏国”的悲哀

——前苏联“殷鉴”之三

 

                  一般的幻灭的悲哀,我以为不在假,而在以假为真。……幻灭之来,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鲁迅

 

一位老共产党员说:“作为共产党人,思想的基础是不用说的。毕生的努力,只在于解决诚信的问题。”他的意思是,努力要解决的,就是对于信仰的诚信,就是对于行动的诚信;也就是说,要用诚信的行动来表明对信仰的诚信态度。人民群众所希望看到的,也就是这样一份言行一致的答卷。

理论上冠冕堂皇,极尽人类美丽言辞之能事,事实上却口是心非,言行陌路,根本就是“做戏的虚无党”,因此而受到人民群众唾弃的例子,我们见过不少了。

在总结苏共垮台、前苏联溃败的原因时,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一个标榜以天下苍生为念、不断号召国民树立崇高信仰的政党,却长期未能兑现自己的诺言,长期未能建立起起码的社会公正,最终被人民唾弃了。有一组数字是让人触目惊心和必须永远牢记的:在解体前不久,前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并不认为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乃至普通党员自然不会有当年保卫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祖国那种政治热情和奋不顾身的精神了。所以,尽管苏联的解体对许多政治家来说,是惊心动魄的大事,可实际上,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对这一切却看得很淡。有人说,实际上比戈尔巴乔夫主政还要早很多时间,苏共就已经不再是人们心目中自己的党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苏联这个国家的观念也逐渐地淡薄了下来,他们对自己土地上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党和国家是发展还是灭亡,都和一般老百姓没有关系。苏共在很多老百姓的心中早已死了,已经变得只有共产党之名,而无共产党之实了。那些达官贵人们什么时候抛掉这一躯壳和外衣,不过是早晚的事,而且谁上台,对老百姓来说都是一样的。对这样的党,在关键时刻,人民群众是不会为它分忧的。当这种党和人民“坚不可摧”的“团结”只剩下徒有其表的理论躯壳,而内部已锈蚀斑斑时,一遇地震,便会轰然倒塌。其实,在苏联正式垮台前,某些东欧国家已经为它作了剧变的预演。其中最血腥的场景之一,是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枪决。要知道,当时的罗马尼亚共产党是东欧共产党员人数最多的共产党之一,全国每6人中就有一个共产党员。齐奥塞斯库每作报告,中间一再被全体起立的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所打断。面对这种“众志成城”的激动人心的场景,谁能想到那么快就会祸起萧墙?更有谁能想到在齐奥塞斯库夫妇逃亡时,竟没有一人伸出援助之手!(见《苏共亡党十年祭》)。

不厌其烦地抄引这些材料,是想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对任何执政党来说,当行动上缺乏起码的诚意时,再漂亮的理论和承诺,都将成为谎言。因为老百姓最朴素的哲学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这是一种极其危险和恶劣的倾向:用缜密的理论文本或涂脂抹粉的“政绩汇报”去诠释理论、检验理论,而不是用脚踏实地的行动、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真实评价去印证理论,特别是根本不想去面对、揭露并在制度上寻求改变行动中“做戏”的成分。这难免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埋下深巨的隐患。

苏共无疑是一个“理论大党”。在苏共的历次大会上,总能够听到,各类信誓旦旦的保证、许诺不断获得与会者“雷鸣般的掌声”。如“苏联共产党认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最高意义在于:不断地和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福利,改善苏联人各方面的生活,为个性的和谐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必须始终不渝地奉行这样的方针:加强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分配上的社会公正性……”“关心人民的福利——改善千百万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发挥人的能力和才干,越来越全面地实现社会主义公正原则——过去和现在都是党的活动的最高目标。”

然而,以前的不说,就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到形形色色的地方长官、市长、到各个级别的行政长官,没完没了的空谈已经够多的了,可就是解决不了最最迫在眉睫的食品问题(原《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语)。这正像阿法纳西耶夫回忆的,安德罗波夫有一次曾沉痛地批评:“苏联几乎拥有全世界一半的黑土地,却只生产出几千万吨粮食,这是极大的耻辱和不幸。”再庞大、美丽的语言资源,也无法变出牛奶和面包来。而最为可耻的是,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一边在奢侈地享受着,一边却不断地在给人民开着“空头支票”。

阿法纳西耶夫谈到他为勃列日涅夫起草苏共二十五大报告时的一些感受,他说,不必有什么新的、独到的思想,“重要的只有一点,就是你要善于给那些早已陈旧、无人感兴趣的思想换上新形式,找到新的表达方式。”“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地、一周一周地、一月一月地写作、炮制、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创造性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下勉为其难地从自己头脑里挤出一些词、句子和段落,这项工作虽然十分光荣,但却也令人极为头痛和疲惫。当你看到、感到美好的理想、崇高的言词和信誓旦旦的许诺与事实不符,你就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痛苦。那时你真想让所有这一切都见鬼去吧,你想呼喊,想抗议,想跑得远远的。”他透露,起草班子有四分之三的人在1990年后很快就抛弃了党证。

有人说,苏联是长期靠着用未来的幸福与美好这个题目骗人来维持其存在的。应该说,戈尔巴乔夫是很沉痛地看到言行不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危害的,他一再清醒告诫全党要改变这种严重的状况,批评“日常生活的现实和虚假的繁荣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几十年来,我们把我们准备的精神食粮硬性喂给年轻人,而讲台上所讲的与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又完全脱节。”他上台后不久对全国说:“决不能愚弄人民!”指出“我们的党员不应当诿过于人。假如党组织坚持原则,朝气蓬勃,假如共产党员都干实事,而不是海阔天空地清谈,成功就有保证。光是看到缺点和恶习并加以痛斥还不够,应当尽一切努力来消除缺点和恶习。不存在抽象的共产党员先锋作用,这种先锋作用表现在事实上。……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让劳动人民说:对,这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然而,晚了!即使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方向和策略都正确,也难以挽狂澜于既倒。这个一向被自己描绘成“固若金汤”的“大家庭”终于还是溃败了。不是因为缺乏美丽的理论,而是源于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源于长期的行动上的背信弃义,源于一切理论都只作为“演戏”的台词。一句话,源于“实践保障体系”的缺席。苏共任何时候都不缺乏对自身的形象进行崇高的理论定位,但在行动上却长期一塌糊涂,缺乏起码的诚信,导致特权丛生、经济垮台、民不聊生。贴上“防伪标志”的是自己,滋生“假冒伪劣”终致失信于天下万民的也是自己。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也。

解体了,原来的权贵,照样还是权贵,苦的还是人民。不过,人民再也不会轻易受漂亮言辞的愚弄了。有人说,如果苏共、罗共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强大的武装力量,就还能保持政权的稳固。但是,这能改变人民心中早已形成的看法吗?这样的稳固,对人民而言,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怎样解决对信仰和理论的诚信问题?苏共的溃败的教训,现在可以说是妇孺都能说出来的。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美丽的理想、科学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闪耀它的光芒。特别是当理论分解为具体的工作部署时,实践滞后的问题、行动上装模作样的状况是不允许长期存在的。要着力研究解决的是:实践应该是真诚的而非走过场、做戏的;负有使命的而非被动应付的;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非满足于调研文本的。人民群众只有首先感知认可了你在行动和实践中的真实性,才可能最终相信你的理论和你对信仰的诚意。因为这才真正是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