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iso手机客户端:老兵:我唯一会的英语是“缴枪不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10:51:29

老兵:我唯一会的英语是缴枪不杀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17:27  新浪读书

老兵:唯一会的英语是“缴枪不杀”

 

  日前,著名军史作家萨苏(blog)在其博客中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打雪马里,我们缴了英国人三十多辆坦克》。文章讲述了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63军189师将士浴血奋战的故事,而这些事迹正源于一位参战老兵的战争回忆。在残酷的战争过后,老兵所属的加强连,只有他一个人能活着走上授勋大会。这篇文章在网友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大家都很关心这位充满传奇的老战士。

  为了让老兵的故事被更多人看到,老兵的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12月11日,我们特别邀请抗美援朝老兵杨恩起和萨苏,一同做客新浪读书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老兵亲述战场经历》系列节目,追忆朝鲜战场的惨烈和悲壮,带我们走近五十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

  主持人文坛:那当时30几个俘虏都是哪国的兵?

  杨恩起:那是加拿大的?是英国的?

  萨苏:好像是英军29旅,是这个番号吗?

  杨恩起:对…是英国29旅,雪马里也可能是,他净说外国话。

  主持人文坛:那您会说外国话吗?怎么让人家缴枪啊?

  杨恩起:我就会说一句:“Give up your arms you won't be killed.”就会说这一句。

  萨苏:把你的武器扔下来,我们会优待俘虏。

  主持人文坛:这个也是英语吗?

  杨恩起:英语。

  萨苏:朝鲜语您会讲吗?

  杨恩起:朝鲜语会两句(朝鲜语),这就是志愿军宽待俘虏,第二句就是(朝鲜语),这就是缴枪不杀。

  主持人文坛:咱们杨老打了一场战役,会了三国语言(笑)今天我们新浪的网友有耳福了。杨老,还想问您,当时您还记得入朝的时候,就是1950年12月,您入朝的时候都有哪些装备吗?身上都带了些什么东西?

  杨恩起:有,记得,带的有一个棉毯子,一个大衣,还有自己小包袱装的军装、鞋子,还有一个钢盔,一个工兵锹,还有四个手榴弹,一条枪,120发子弹,20斤高粱米,7斤炒面,4斤瘦猪肉,一个工兵锹,加起来,在老百姓那儿一称,80多斤,就是我们步兵背的都80多斤。

  主持人文坛:等于背了一个大人上战场(笑)

  萨苏:背了一个人上战场。

  杨恩起:我那年周岁17岁,虚岁18岁当兵,我第一次行军就把脚冻了,破了30多道小口口。

  主持人文坛:那时候是最冷的时候吗?12月。

  萨苏:12月底。

  杨恩起:12月,完了上山下山,净走盘山道,走了180里地,第一宿。到那儿鞋脱不下来了,冻脚上了,拿火把鞋烤下来,一烤下来,两个大拇脚指头都黑了。黑了呢,我寻思脚得冻掉,还没掉,最后到晚上又行军,行军第二天晚上走70多里地,我就拿个小棍棍跟着行军队伍走,我也没掉队。我那时候树立信心了,我这个青年团员,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另外我还是自愿报名参军,中国人民还管我们叫“最可爱的人”,我怎么能掉队呢?我就跟着部队咬着牙坚持,不能掉队,最后也没掉队。

  主持人文坛:跟您一块儿入朝的其他的一些战友,年纪是不是也很小啊?

  杨恩起:那时候都是18、19岁、20来岁,最多也就22岁。

  萨苏:当时他们的军长傅崇碧都只有34岁。

  主持人文坛:一个军有多少人?要带领多少人?

  萨苏:63军入朝的时候3万多人,等到打完五次战役的时候还剩3千多人。

  杨恩起:对,损失这么大,但是美国他比咱们多六倍,咱们死一个,他要死六个。

  主持人文坛:您刚才说您一开始第一次就走了180多里地,脚就已经被冻伤了,那么之后您受过伤吗?

  杨恩起:以后就过临津江的时候,那炮弹打,把我头埋在弹灰下面,然后袁子兰排长用手把我刨出来,我这两个腿被炮弹崩破了,没崩到骨头。

  主持人文坛:因为我看您刚才来的时候是拄着拐杖来的,觉得您的腿可能是会有一些问题,这是那次落下的毛病吗?

  杨恩起:这不是,这是脑血栓,跟这个也有关系,到现在还有两个大疤呢。咱们入朝救治包都是上海资本家生产的,都是烂棉花,包上以后伤口都感染了。

  主持人文坛:是后方资助的一些东西有问题,是吧?

  杨恩起:有问题,最后毛主席知道了,把这些资本家的头头都给枪毙了,1952年的时候都给枪毙了。

  主持人文坛:萨苏以前听过这样的故事吗?

  萨苏:以前没有,我只知道有一个小说叫做《上海的早晨》,周而复,他曾经写过类似的情节,但是战场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还是第一次听到。

  主持人文坛:所以咱们今天听着杨老去讲这样故事的时候,感觉真是不一样,跟看电影的感觉太不一样了。杨老,您当时您的部队是渡过临津江参展的,渡江以后打的是哪个国家的兵?

  杨恩起:当时第一仗就打雪马里,有加拿大兵,有英国29旅兵,还有蒋介石兵。

  主持人文坛:其实说到这儿我有点混了,萨苏,到底当时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时候,我们跟多少国的兵在打?

  杨恩起:名义上说是8个国家,实际上是16个国家。

  萨苏:实际上是16个国家,另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一直知道台湾的国民党军队没有参战过,可是他们却在朝鲜战场上碰到了从台湾来的国民党军队来劝降。

  主持人文坛:这是怎么回事啊?

  杨恩起:国民党派来的兵大部分是女的,当宣传员,有个别男的参战。

  主持人文坛:派女兵来劝降咱们是吗?

  杨恩起:劝降咱们。

  萨苏: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杨恩起:这是1951年6月份以后的事。

  萨苏:当时他们是怎么劝降呢?

  杨恩起:他们就说:“中共士兵们,你们辛苦了。”

  萨苏:你们辛苦了?

  杨恩起:嗯,“你们吃的是炒面,喝的是凉水,我们这边是吃的罐头、大米、白面,吃的面包,你们投降吧,缴枪不杀。”他这一喊,我们那个打小组战的时候,那个郭海元,他是机枪班长,他一下把那个小吉普车(宣传车)的油箱打着了,那女兵跳车就跑了,没打着她。说得非常清楚,就是北京口音。

  主持人文坛:北京口音,太逗了(笑)

  杨恩起:完了那个侦察机还往下撒传单,也低飞,也旋转,宣传让咱们投降。

  萨苏:这点可以稍微交代一下背景,就是当是美军认为志愿军叫“礼拜攻势”,你身上带的粮食够打一个礼拜的,但你后退的时候他想把你歼灭。没想到的是当他想全歼志愿军的时候,就是杨老的部队63军,死死的顶了上去,并且把8个国家的军队顶了14天,美军、英军——光美军就出了14个师,最后被他们死死顶了14天。从那以后,所谓联合国军再也没制定过全歼志愿军的作战计划。

  主持人文坛:所以想起这段,当时杨老他的那个连等于是主力军中的主力军,是吧?

  萨苏:据说您那个连续是尖刀连。

  杨恩起:尖刀连的尖刀连,就是整个一个军,前边那个连跟敌人先打响的那个连就是我们的连。

  萨苏:有什么特别的吗?跟别的部队装备有什么不一样?

  杨恩起:装备,我们都是冲锋枪,打连发的武器,其他后边部队都是骑枪,单打一发的骑枪,打一发掰一次,顶一次,等你顶好了,人那儿瞄准了,把你打死了。

杨恩起:英国胡子兵枪法最好

 

  主持人文坛:刚才杨老说,他们连是跟头顶上开着飞机的人抢时间的,咱们是靠两只脚,怎么能抢得过他们呢?

  杨恩起:咱们追击,人家就开着坦克、汽车往前跑,可是他走公路啊,咱就抄近道啊,咱就爬山,下山,有时就追上他们了。

  主持人文坛:真是不可想象。

  杨恩起:五次战役把美国、英国军队都赶到汉城以南,离海边也就剩30公里了,那地儿人烟少了,弹药也快要没了,吃的也没有了。

  主持人文坛:刚才萨苏也说到,当时背的粮食按理说只够吃一个星期的,这么艰苦的时候后来有吃的吗?

  杨恩起:后来我那个炒面口袋里就剩一小碗炒面了,上边还下着雨,都给浇湿了,我也不敢吃,我就准备战斗的时候,战斗以前吃这碗炒面,我们后来过了第一天,后方给运上炒面了,运一次只能够吃三天到四天,等打种子山的时候又没有吃的。

  主持人文坛:那怎么办呢?

  杨恩起:还有就是敌人的炮火把咱们骡马给打死了,拴在树林子里的骡马给打死好几个,就拿那个马肉在锅里煮半生不熟就吃,吃完了才打的种子山。

  萨苏:那当时没有缴获到他们吃的东西吗?面包啊什么。

  杨恩起:面包是打议政府的时候,我们第一仗准备打完那个雪马里后,就打议政府,议政府有美国一个小部队,到那儿没吃的了,没吃的把老百姓准备种稻子的,泡的稻子苗都出芽了,带皮就煮在锅里吃。刚要吃就来命令了,打议政府那个山头,一个人就拿缸子舀一缸子吃,也吃不饱,最后看公路上鬼子扔那个面包,捡起来也不管有毒没有毒,在身上擦一擦就吃,都饿到那个程度,完了把老百姓刚发芽的葱吃,这是这场战斗打下来。

  主持人文坛:就是吃这样的一些东西,还要打仗,天天被头顶上的飞机跟着打。

  杨恩起:那飞机擦着头上飞,飞的时候把帽子那个风都给带掉了。

  萨苏:听说当时不单有美国飞机,还跟土耳其飞机也打。

  杨恩起:土耳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