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菜根的功效与作用:全球鸟类图集 3---园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54:48
全球鸟类图集 3
戴胜

珠颈斑鸠

小

棕背伯劳

喜鹊

乌鸫

红胁蓝尾鸲

鹊鸲

北红尾鸲.雌鸟

黑领椋鸟

八哥

大山雀

红耳鹎

白头鹎

褐头鹪莺

暗绿绣眼鸟

长尾缝叶莺

黄腰柳莺

黑脸噪鹛

小云雀

.(树)麻雀

白鹡鸰

斑文鸟

池鹭.非繁殖羽

池鹭.繁殖羽

有人戏谑:
外行说话:
珠颈斑鸠---长得像鸽子,
戴胜---长得像啄木鸟.
棕背伯劳---伯劳常见其名,
但不认识,因为有大师也叫伯劳,
.喜鹊乌鸦有点黑
.红耳鹎---怒发冲冠
哎,读鸟名,都有很多生字生词,观鸟------要加什么号的油?
.暗绿绣眼鸟---暗送秋波鸟?
长尾缝叶莺---长尾裁缝师?
黄腰柳莺---腰如细柳?
黑脸噪鹛---这黑脸呐,像包公,像李逵,像张飞.
树)麻雀---老相识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就说它吧?
.白鹡鸰---瞧这斯文,白衬衫,黑外套,还戴黑帽子呢
.斑文鸟---第一印象就是他那花肚皮,哈哈.
.池鹭.非繁殖羽---像在雨中被蓑衣的老农.
池鹭.繁殖羽---姑娘长大十八变,老农变少妇了,知道了吧?
疣鼻天鹅






天鹅在我国境内有三种,除大天鹅、小天鹅外,还有一种就是数量稀少的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别名哑生天鹅)全身洁白,嘴红色,鼻部有一黑色的疣突,故名。疣突雄性较大,而雌性不发达。游泳时,颈部弯曲成“s”形。
疣鼻天鹅常在水草茂盛的河湾和开阔的湖面上觅食游弋,主要以水生植物的茎叶和果实为食。疣鼻天鹅在我国的西北部繁殖,越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中的尤乐都斯,因采取了保护措施,每年春天有大批的疣鼻天鹅来此繁殖,目前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天鹅湖”
朱鹮




朱鹮,又叫朱鹭、红鹤,是一种十分美丽而珍惜的鸟。它全身雪白,长嘴是黑色的,可是嘴尖和基部又是红色的,眼睛的红膜橙色,闪着桔黄的光泽。一束长长的羽毛飘在脑后,脚红色,好像红靴子。朱鹮在水田、沼泽和山区溪流附近生活,喜欢吃泥鳅、小鱼、蛙和田螺。它在高大的树上栖息做巢,寻找食物时才到有水的地方来。
野生的朱鹮现在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现存数量还不到50只。以前朱鹮分布在北方15个省,20世纪60年代以后见不到朱鹮的踪影。80年代在陕西省发现了几只,经过精心保护和人工饲养,已经有30多只。
黑鹳




黑鹳是大型鸟类,体长约100厘米。身体背部从头到尾包括翅膀是黑褐色,闪紫绿色金属光泽,身体腹部纯白色,嘴、眼的周围、腿和脚都是朱红色,眼睛是暗褐色。
黑鹳大多在山区悬崖峭壁的凹处或浅洞中筑巢,也可以在绿洲湿地的高大树上做窝。最喜欢吃鲫鱼等,也喜欢吃蛙,还能吃蝼蛄、蟋蟀和龙虱等昆虫。
黑鹳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以新疆、华北地区居多。冬季它从北方迁徙到长江以南的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和安徽等地过冬。
黑鹳的繁殖地受人为的影响,加上捕猎严重使黑鹳数量大大减少,几乎见不到成群的黑鹳。目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鸳鸯





鸳鸯是美丽的水禽,与鸭子同类,又叫官鸭。雄鸟羽毛颜色艳丽,头上有羽冠,眼后有白的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的象扇子样的直立帆羽。背面和腰上的羽毛暗褐色而有黄绿色金属光泽,尾羽暗褐色带金绿闪光,颈部的羽毛细长象缨,有亮丽的栗色。雌鸟没有雄鸟羽毛鲜艳也没有羽冠。鸳鸯通常成对在一起。
鸳鸯以动物为主食,也吃一部分植物。喜欢吃蚂蚁、蝗虫、甲虫和青草、草籽以及水生苔藓等。它繁殖要在大树的天然树洞里。
鸳鸯多分布在内蒙、东北的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冬季到长江以南沿海各省越冬。鸳鸯现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蓝八色鸫





蓝八色鸫长约23厘米,头顶棕灰色,有一条黑色的中央冠纹,头后和颈褐红色。嘴及过眼纹黑色一直达肩部。翅、身体背部、肩部和尾是很亮的蓝色,身体腹部淡蓝色满布黑色斑点和横斑。脚肉色,眼棕红色,是很美丽的热带鸟类。它栖息在海拔8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中,在树林下的阴湿灌木或草丛中活动。寻觅昆虫和小动物为食,通常是单独活动。它数量较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西双版拿。
原鸡




原鸡又叫做茶花鸡、红原鸡,外形与家鸡相似,但体形稍小。雌鸡长43厘米,雄鸡60厘米。雄鸡的羽毛华丽,头顶有红色锯齿状边缘的肉冠,颏下有红而大的肉垂。身体上部的羽毛大都为红色或明亮的橙红色。尾羽黑色,有暗绿色光泽。身体下部黑色。眼的虹膜红色或橙红色。嘴和脚黑褐色,脚有一个尖锐的大齿。原鸡是家鸡的祖先。
原鸡栖息在海拔50~2000米的热带、亚热带丛林中,常结群活动。植物的种子、果实、昆虫、小蠕虫等都是原鸡喜爱的食物。原鸡栖息在树上,雄鸡半夜常鸣叫(清晨3~4时)原鸡性胆怯活动时机警。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由于森林大面积消失以及狩猎,原鸡的数量急速下降。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又叫银鸡,雌鸡全长60厘米,雄鸡140厘米。雄鸡羽色华美艳丽,头顶、背、胸等为金属光泽的翠绿色,后枕部有一簇紫红色丝状冠羽,后颈披肩羽片 纯白色而有黑边,像鳞片花纹;下背和腰金黄色,又润染着朱红色泽;腹部纯白色。尾羽长而下弯,布满黑白相间的云石状花纹,有墨绿色的斜形带斑。眼的虹膜蛋黄色,脚蓝灰色。
它栖息在海拔1200~3500米的山区。喜吃植物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也吃谷物、昆虫。它很机警,发现情况,能在跑动中起飞。晚上飞到树上栖宿。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数量稀少,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绿孔雀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是我国野生雉类中体形最大的种类,翅长425~500厘米,重达7700克。羽毛金翠绿色,雄鸟头顶有一簇直立的翠蓝色冠羽,背下部有闪耀着紫色光泽的圆斑,尾羽约有140厘米,端部有一个闪耀着蓝色和翠蓝色镶嵌的眼状斑,形成华丽的尾屏。雌鸟没有尾屏。
绿孔雀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河谷地带。一般成对或一雄、3~5雌在一起觅食活动。每年二月开始繁殖,此时雄鸟特别艳丽,争相展开尾羽,成为著名的“孔雀开屏‘。孔雀筑巢在灌木丛或高草丛中。绿孔雀现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被傣族人们视为吉祥鸟。
丹顶鹤



丹顶鹤又叫仙鹤,意为长寿。全长约140厘米,头顶裸露部分朱红色,很像一个红色的肉冠,因此而得名。它身体大部分白色,颈和翅的飞羽暗褐色而接近黑,翅膀收拢时,盖在尾羽上。尾是白色的。眼褐色,嘴灰色,脚灰黑色。丹顶鹤主要是栖息在芦苇沼泽地或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草甸。雌雄配对后,就成终生伴侣,再不分开。每年4月份繁殖期间,雄鹤常在雌鹤面前舞蹈,做出很多优美的动作。它们的繁殖地在内蒙和东北,到10月上旬迁徙到上海、云南、台湾越冬。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雕鸮




它的俗名叫猫头鹰,爱吃鼠类、昆虫和小鸟,是捕鼠和消灭害虫的能手。它吃东西常常是整个吞下肚,几小时后没消化的毛皮、羽毛、骨头块被混合成丸状的东西有从嘴里吐出来。猫头鹰大多利用树洞、岩洞等做窝,一雌一雄配对。中国约有28种鸮,全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雕鸮是鸮类中的大型种类,体长约66厘米,羽毛大多为黄褐色,喉白色,眼黄色,嘴和爪铅灰色,末端黑。有的像猫脸有的像猴脸。嘴都强健,尖端弯曲成钩状。飞行时全无声响,大多夜间活动。
鹳形目鹭科的鸟类(鹭鸟)为大、中型涉禽,主要活动于湿地及附近林地,它们是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指示物种,本文图说几十种鹭科鸟类。
鹭科的鸟类具有“三长”的特点,即喙长、颈长、腿长。鹭科鸟类的体形呈纺锤形,胸前有饰羽,头顶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时,这两部分是重要的炫耀特征。腿部被羽,胫部裸露,脚三趾在前一趾在后。
鹭鸟其他的特征:
鹭科鸟没有明显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个食道都能储存食物。鹭科的鸟具有发达的[[羽毛|粉冉羽]],在胸、腹和胁部成斑块分布。
鹭科的鸟多栖息在湿地环境,近水林区也有活动。它们大多要迁徙,并选择固定的地点筑巢,繁殖期时多群居营巢。鹭属、白鹭属、牛背鹭属、池鹭属、夜鹭属多结群在树上营巢,苇鳽属、麻鳽属的鸟多在芦苇或草丛间栖息。
鹭鸟的中文命名都很有意思,基本上概括了每种鸟的独特外貌特征。





Agamia agami 栗腹鹭





Ardea cinere
a 苍鹭 ,苍鹭和大蓝鹭的区别通常很难分清楚,仔细观察它们的嘴,另外地域分布也没有交集。苍鹭又叫做灰鹭,英文名Gray Heron




Ardea herodias 大蓝鹭, 英文名Great Blue Heron


Ardea cocoi 黑冠白颈鹭


Ardea goliath 巨鹭

巨鹭在晾晒翅膀


Ardea humbloti 马岛鹭

Ardea imperialis 白腹鹭 ,肚子好白

Ardea melanocephala 白腹鹭

Ardea pacifica 白颈鹭

草鹭 ,华丽的S形纵纹长颈Ardea purpurea

Ardea sumatrana 大嘴鹭 ,相比之下,最不像其他鹭鸟那么细长

Egretta alba 大白鹭 最好辨认





繁殖期的大白鹭 凌散的繁殖羽,爱情绽放了

Egretta intermedia中白鹭

Egretta garzetta (小)白鹭 ,嘴不是黄色的

Egretta ardesiaca 黑鹭

捕食时的黑鹭

Egretta caerulea 小蓝鹭




Egretta eulophotes 黄嘴白鹭 ,脑后垂着头羽

Egretta novaehollandiae 白脸鹭 就脸是白的

Egretta picata 斑鹭 很漂亮

Egretta rufescens 棕颈鹭

Egretta sacra 岩鹭(黑色型)

Egretta sacra 岩鹭(白色型) ,一黑一白很有意思

Egretta thula 雪鹭 眼前是黄色的

Egretta tricolor 三色鹭

Egretta vinaceigula 蓝灰鹭

Egretta gularis 黄喉岩鹭(也被认为是小白鹭的亚种)

Egretta dimorpha 礁鹭(同样也被认为是小白鹭的亚种)

Ardeola bacchus 池鹭

Ardeola grayii 印度池鹭 池鹭脖子比较粗

Ardeola ralloides 白翅黄池鹭 嘴和冠羽太好看了

Ardeola rufiventris 棕腹池鹭

Ardeola speciosa 爪哇池鹭

Botaurus lentiginosus 美洲麻鳽


Botaurus pinnatus 大嘴麻鳽



Botaurus poiciloptilus 褐麻鳽

Botaurus stellaris大麻鳽

Bubulcus ibis牛背鹭

Butorides striatus 绿鹭

Butorides sundevalli 加岛绿鹭 (也被认为绿鹭只有一种,加岛绿鹭和美洲绿鹭都为绿鹭的亚种

Butorides virescens 美洲绿鹭 (美洲绿鹭同样也被认为是绿鹭的亚种之一)

Gorsachius goisagi 栗头夜鳽

海南虎斑鳽,又叫海南夜鳽,非常珍稀,中国特有,近年来有零星发现。

Gorsachius melanolophus 黑冠夜鳽

Ixobrychus flavicollis 黑苇鳽

Ixobrychus cinnamomeus栗苇鳽

Ixobrychus eurhythmus紫背苇鳽

Ixobrychus exilis 姬苇鳽

乌灰鹭(Ardea sumatrana),又名大嘴鹭,是东南亚至巴布亚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的涉禽。




武汉东湖夜鹭,学名:Nycticorax nycticorax(Linnaeus)
别名:黑冠夜鹭、水洼子、灰洼子星鸦、灰洼子、苍鳽、星鳽、夜鹰(浙江)、夜鹤、夜游鹤(海南)
英文名:Black-crowned night heron。
物种分类:鸟纲、鹳形目、鹭科、夜鹭属
猫头鹰,又叫鸮,因为它们的眼睛又圆又大,很像猫的眼睛,所以被俗称为猫头鹰。猫头鹰属于鸮形目夜行性猛禽,共有180多种。分布在我国的猫头鹰大约有26种,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猫头鹰
各种猫头鹰:
仓鸮只是猫头鹰的一种。在我国南方有一种猫头鹰非常近似于仓鸮,它就是草鸮。草鸮的脸型很像猴子,因而很多人叫它猴面鹰。草鸮经常出没于坟场墓地,飞行时飘忽不定,鸣叫声尖利刺耳,常令人联想起墓地里游荡的野鬼孤魂。实际上,草鸮之所以在坟地出没,是由于那里有丰富的野鼠可供它们捕食。
我国另一种常见的猫头鹰是长耳鸮。它们明显的特点是耳羽非常长,约有3厘米左右。这种猫头鹰是典型的以捕鼠为生的种类。猫头鹰有一种奇特的习性,它们把食物中不消化的部分都从嘴里吐出来,因吐出来的东西是成团的,所以科学家称它为食团,鸟类学家分析了1000个长耳鸮的食团后发现,长耳鸮的食物中97%是鼠类。在繁殖季节里,长耳鸮在幼雏没有孵出前就大量捕捉老鼠,贮存起来。有人说长耳鸮嗜鼠成性,这是因为它们见鼠必杀,尽管有时它们杀死鼠后并不食用。由此看来,长耳鸮是一种极有用的益鸟。
雪鸮是生活在北极附近的一种猫头鹰,它们也是捕鼠行家。雪鸮的主要食物是旅鼠。有趣的是,雪鸮产蛋的多少跟旅鼠的多少密切相关:旅鼠多的年份,它们产蛋也多。在旅鼠极其丰富的年份里,雪鸮的产蛋量要比平常多2倍(有时能产13枚);反之,在旅鼠缺乏的年份,雪鸮就减少产蛋量,有时甚至根本不产蛋。因此有人风趣他说,雪鸮生儿育女的多少要看它“胃口”的好坏。值得一提的是,雪绸跟其他猫头鹰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它们惯于白天捕食。
鹰鸮跟雪鸮有相似的繁殖习性,它们也是随着主要食物的多少来调整每年的产卵量。从外表看,鹰鸮更像鹰。它们的脸盘很小,眼也不像其他猫头鹰那样向前集中,而且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均能活动、捕食。但研究表明,它们是地道的猫头鹰,所以人们给它起名叫鹰鸮。鹰鸮跟其他猫头鹰一样,也吐出含兽毛、鸟羽、骨胳等的食团。有人还看到过一个奇特的现象:一只鹰鸮吞食了一条松鸮腿,但松鸮腿太长,这只鹰鸮不能把腿全部吞进去。结果,鹰鸮就让松鸮脚留在口外,待松鸮腿上的肌肉被消化掉以后,它又将脚连同未消化的腿骨吐了出来。
红角鸮是广泛分布在我国的一种小型猫头鹰,它们的身长只有20厘米左右,比鹌鹑大不了多少。红角鸮就是传说中王刚美丽的妻子的化身。每年春夏,在山野丛林中,它那哀怨的叫声随夜风吹来给人一种凄凉感觉。红角鸮头上生育两簇直立的耳羽,看上去像两只小角,红角鸮也因而得名。红角鸮全身羽毛呈红褐色,胸、腹部发白,脚和嘴都是淡灰色。它们以毛羽等垫巢,卵是圆圆的,颜色纯白,看去很像乒乓球。红角鸮身体小,所以不太善于捕鼠,而主要以昆虫为食,其中包括大量的蝗虫、蛾类、甲虫和蝉。因而红角鸮也是非常有益的鸟。
最大的猫头鹰是雕鸮。这种猫头鹰体长近1米,体态魁梧。过去,雕鸮经常被人捕获并拿到鸟市上去卖。在野生环境中,雕鸮除了捕食鼠类外,也能捕杀蛇类,而且凶猛程度不亚于鹰、雕。这种凶猛的猫头鹰在人类的捕杀和对栖息地的大量破坏下已经很少见到了。
要不要保护猫头鹰,目前已不存在争论,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它们对人类的益处。鸟类学家们发现,猫头鹰的自然死亡率非常高。法国鸟类学家巴德维安在1972~1977年研究过1000对猫头鹰的繁殖。他发现,猫头鹰的幼雏之间有非常严重的同类相残现象。每年,大约有2/3的猫头鹰幼雏死于同类间的残杀中,这种现象在食物缺乏的年份更多。其他国家的鸟类学家发现,每年大约有25%左右的成年猫头鹰自然死亡。如果加上因吃被毒死的老鼠、被杀虫剂杀死的昆虫而死亡的数量,猫头鹰的死亡率就更大。现在我们知道,猫头鹰这种对人类极为有益的鸟是很脆弱的,它们太需要人类的保护了。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穴居猫头鹰

飞行中的猫头鹰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躲藏在枯树里的猫头鹰

猫头鹰雏鸟

一群穴居猫头鹰

一群穴居猫头鹰

这两只是一对吗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猫头鹰 最安静的飞行鸟
猴面鹰学名草鸮,是猫头鹰的一种。这张图片清晰地展现了猫头鹰独特的面盘、深邃的双眸……
捕鼠能手猫头鹰
跟白日工作的鹰不同,晚间工作的“夜猫子”都有一幅圆圆的面盘,它们的耳朵比鹰的大——当然我们通常看不见它的耳朵,因为它的耳朵被面盘的羽毛遮盖了。猫头鹰的面盘和大耳朵结合起来是一套精密的雷达系统:其面盘的羽毛可以收集声波……它的耳朵一边高一边低,可以三角定位,面盘上的毛有隔离声音的作用,使得左边的耳朵接收左边的声音,右边的耳朵接收右边的声音,不仅听觉敏锐,判断极其地准确。林鸮类,比其他的猫头鹰例如短耳鸮、长耳鸮、雕鸮等等面盘更为的圆而大,而乌林鸮又是林鸮中面盘最大和最复杂的。

雕鸮的面盘

短耳鸮的面盘

鬼鸮的面盘
,
长耳鸮的面盘

灰林鸮的面盘

长尾林鸮的面盘



乌林鸮

乌林鸮的雷达系统
乌林鸮的面盘比其他的猫头鹰复杂而且大,——上苍如此精心的为它勾画“脸谱”:圆圆的脑门,没有耳羽,满月形的圆脸盘上用纤细的毛笔密密的勾勒了一圈一圈的同心圆。它的眼睛镶嵌在面盘中央:黄色的虹膜中嵌着的黑色的瞳仁,像一枚衬衣纽扣,不太大,但是黑和黄鲜明对比使得它的双眼格外的虎虎有神,咄咄有逼人。与黄色的眼睛呼应它的钩子嘴也是黄色。在俄文里把乌林鸮称之为:“须鸮”——在它浑圆的下巴下有两瞥白色的羽毛,很像阿拉伯男人上翘的胡子。在它的面盘中部,两眼之间也有对称的两撇"C"形白色纹饰与上翘的两撇胡子呼应。乌林鸮的整个面貌真是奇特有趣,让人过目难忘。但是上帝不造无用之物,因为乌林鸮在冬季雪地捕猎到厚厚雪被下的老鼠,其”雷达系统”比其他的猫头鹰更是先进和灵敏:它面部的C型的竖立的毛和它颈下两撇胡子接收声波并且有隔离作用,使得它的两只耳朵各负其责,互不干扰。
我曾经亲自抱到一只生病的乌林鸮,仔细地观察并且用手摸到乌林鸮的面盘的羽毛。乌林鸮面盘的羽毛很奇特的,它不是向上长,而是水平排列,一层一层的密密实实的叠压,纤细的羽枝彼此交错而联结紧密,可能连水珠也渗透不进去.虽然紧致成一个整体却又蓬松有隙。那羽毛非常细,又有弹性,表面上摸起来平滑如丝绸,而每一根羽毛的纤维坚挺如钢丝,实际上钢丝的的比喻很蹩脚的,因为它的纤维支棱着纤细看起来象纱丝,可是纱丝是软的,它一根根地很有.它脸上的C型的毛,看着毛绒绒乱蓬蓬的,其实一根一根很坚挺,你拿手压倒了,手取开马上就恢复原样了。它的两撇胡子我也摸了,也是坚挺的。它的耳朵被面盘盖住了,我掀开看发现猫头鹰的耳朵非常大,没有耳廓,一个深洞,比我们人的耳朵大。
耳鸮是鸮中捕鼠能力最强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耳鸮和短耳鸮。


每年,几十只短耳鸮都会聚集在成都过冬。Z0aeRo6



www.china-ifp.org

——短耳枭在东北繁殖地的记录
长耳鸮组图欣赏:五月底在大庆繁殖的长耳鸮已经出巢开始练翅习飞了.
长耳鸮是一个典型的夜猫子,夜晚像蝙蝠一样没有一丝声音地飞翔,靠着它的”夜视仪”和雷达系统,捕杀猎物动作迅速而准确,是捕鼠高手。即便是最苛刻的人也会说长耳鸮以及大多数鸮是有益于人类以及大自然的益鸟,它吃老鼠,而且几乎只吃老鼠。







毛茸茸的幼鸟。
冬天在南方长耳鸮不太容易见到,而短耳鸮在南方能够见到。说到长耳鸮与短耳鸮的区别,有人会说,减掉俩耳朵就是短耳鸮,这话就好比长辫子的是女的,短头发的都是男士一样不靠谱。

十月底第一批来大庆越冬的长耳鸮抵临大庆市政府后院的柳树林子

今年十月28日,大庆闹市的小树林里悄然而至十几只长耳鸮.它们是在大庆越冬的长耳鸮的先头部队.29日清晨在和煦温暖的阳光下,心满意足的长耳鸮们散落在纷披的树枝间.羽影,树影班驳杂陈.自以为藏的很好的长耳鸮不想就在镜头里暴了光.



长耳鸮(Asio otus)的鸟蛋。

长耳鸮(Asio otus)宝宝。
脑袋反转180度都没有问题。
鸟友喜洋洋摄影,每年春秋候鸟迁徙的时候在我上班的海上平台上都会看见不少长途奔袭的鸟在这歇脚。有的逗留几日有的打个盹就走。今年也不例外,今天上午出去干活时顺便拍了只长耳鴞。

他们在这以小鸟为食,不缺食物,但是长途迁徙中有很多体力不支者成为其他猛禽的食物

白天很难见到长耳鸮在飞翔


长耳猫北方的数量明显要多的多
最大的猫头鹰——雕枭
雕鸮(Eurasian Eagle Owl, Bubo bubo)。雕鸮是最大的鸮类,在野外很少有天敌,是东北平原冬季的一霸。没有什么兽类和猛禽敢于跟它叫板的了。冠以“雕”名,可想而知。






最喜欢鸟友探索这张在大庆湿地拍摄的雕鸮:俊美而又不失威猛之气势

雕鸮在整个欧亚大陆北部,印度次大陆等地都有分布。最大的亞種可重達4.2公斤。一对橙黄色的杏核眼睛犀利而俊美。
雕鸮在中国分布很广泛,从从东到西。他们喜欢栖息在有林的山区——山地森林,林缘灌丛,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环境中,在陡峭的岩崖高处营巢,因此在四川山区当地老百姓就要它“岩鹰”。雕鸮也以老鼠为主要食物,同时,他们也会捕食小到甲虫,大到狐狸,豪猪,野猫,小鹿等兽类和苍鹰,鵟,其它猫头鹰等猛禽。
雕鸮虽然分布广泛,数量相对稀少,在野外并不容易见到。尤其在夏季,它们出没于人迹罕至的有林子的山区,白天隐藏在树上,晚上出来活动。



冬季大雪封山,雕鸮也会从山区溜达到东北平原,这里的食物丰富,而且容易获得,各种啮齿类动物包括小型的鼠类和中型的野兔以及大型的都是它们的果腹美餐。到了冬天东北的留鸟和冬候鸟屈指可数,能够跟啮齿类动物一样顽强地生活在东北平原的鸟类不多,有大家熟知的麻雀、喜鹊、乌鸦,还有两种雉类鸟,雉鸡和斑翅山鹑。东北人称狐狸为大仙,平原上草原狐狸很多,它们的食物也是所有猛禽的食物,尤其是到了冬季大型的雉类集群觅食、栖息,而草原的草大多被收割,容易被发现。晚上活动的雕鸮身大力不亏,晚上工作的夜猫子只有它有能力捕获雉鸡和山鹑,同时也以雉鸡和山鹑为食的狐狸也会成为雕鸮的囊中之物。

乌林枭的英容,它的大胡子不仅仅是装饰品,还是消音的“秘密武器”,与它的尖喙一起是它捕鼠的法宝。

乌林枭妈妈在安静地孵化时乌林枭爸爸守候在旁边,随时准备打退“入侵之敌”

白天站立在树枝上,看起来像一段枯树桩子,很难被发现

乌林枭妈妈在孵卵。五月初大兴安岭森林里落叶松上乌林枭安下了家

东北最小的猫头鹰

花头鸺鹠( Pigmy Owlet)是东北最小的猫头鹰, 没有耳羽,体长16—17厘米,体羽蓬松,身形小而饱满、体型。从头到尾比麻雀大不了多少,玲珑地简直不象猛禽,但是它的确不是吃素的,它也抓老鼠吃!在中国关于它的资料非常少,“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温带针叶林地区。在中国非常罕见。亚种orientale在黑龙江小兴安岭及河北(东陵)有记录。飞行时上下波状起伏似啄木鸟”。我也只是见过郭玉民老师拍过的一张照片,橘黄色的眼不大,却是虎虎有神。灰色的头上满是白色小点斑,样子有点像猛鸮,它的习性也像猛鸮,是昼行性的“夜猫子”——白天工作捕食。它是东北地区森林中的留鸟,但是见过它的人寥寥无几。它怎样生活,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季,对我们是一个迷。
1、黄臀鹎(bei,第一声)
鹎是一类在亚热带热带地区很常见的鸟,云南有很多种鹎,黄臀鹎在云南东部和北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云南一般把鹎俗称为“黑头咕”或者“黑头倌儿”。“黑头”说的就是很多种鹎外貌上的共同特点——头顶是黑色的;而无论是“咕”还是“倌儿”,模拟的都是这种鸟的叫声。黄臀鹎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米到3000米的各类有林地带,喜欢较为开阔的环境。它们结群生活,群体从几只到上百只规模不等。群鸟在活动时往往相互呼应,发出浑厚圆润的鸣叫声,非常热闹动人。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各种浆果和昆虫,尤其喜欢各类阔叶植物的果实,在森林中扮演着播种者的角色。它们喜好在森林边缘或者小块的林地周围活动,又十分大胆活泼,因此对人工园林和乡镇庭园的植被有很强的适应性,是城市中最常见的鸟之一。黄臀鹎主要在树冠上活动,很少下到地面。
很多种鹎在臀部都有鲜艳的黄色或者红色羽毛,黄臀鹎就是因黄臀而得名的。黄臀鹎个头不大,只比麻雀稍大些,但由于它们喧闹的个性,在野外很容易找到。
黄臀鹎
2、 [树]麻雀
云南人更习惯把麻雀叫做“瓦雀”,呵呵。我们习以为常的麻雀为什么还要叫做树麻雀?因为除了我们天天见到的这种麻雀,中国还有很多种其他麻雀,像山麻雀、家麻雀、黑胸麻雀等等。在所有这些麻雀中,树麻雀是中国最常见的城市麻雀。而树麻雀这个名字则是从英语名字翻译过来的,因为在西方国家的城镇中这种麻雀不如家麻雀常见,而它们更多地出现在田园树丛中,所以被命名为树麻雀。
树麻雀是中国的所有麻雀中唯一一种雌雄同色的。耳朵位置上的黑色羽斑是它们区别于其他麻雀的特征。在昆明郊外的田野中还有另一种麻雀——山麻雀,山麻雀就没有黑耳羽,雌雄颜色相差也很大。不过刚刚出窝的小麻雀是没有黑耳斑的,要到嘴角的黄色退去时才会具备这一特征。
树麻雀不会在树枝上搭建窝巢,它们只能把巢筑在树洞、墙洞、瓦檐或者建筑物上的其他凹陷、洞窟中。它们以草籽、昆虫、浆果以及人类抛弃的食物残渣为食。育雏期间它们几乎完全以昆虫为食,刚出巢的小鸟也大量捕食蚜虫等昆虫。虽然偶尔会有成群的麻雀光顾粮田,但它们终归是一种于人类有益无害的小生灵。现代建筑物的特点使得它们丧失了很多在城市中筑巢的条件,而剧毒农药的使用也在很多乡村地区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事实上在最近二十年间树麻雀已经在很多地方——比如四川大部——彻底消失了。
树麻雀
3 、白鹡鸰(ji ling,念做“吉灵”)
鹡鸰和麻雀亲缘关系很近,但是长相非常不同。所有种类的鹡鸰颜色都很干净明快,有的还有几分艳丽。白鹡鸰是中国最常见的鹡鸰,在中国有六个亚种的白鹡鸰,云南能见到六种里面的四种,图上的这只属于云南最常见的一个亚种,白鹡鸰的西南亚种。这种白鹡鸰终年在云南栖息繁衍,另外三个亚种的白鹡鸰只在秋冬季节出现在云南,不在云南繁殖后代,相貌与图上这只略有差异,但颜色大体脱不了白鹡鸰黑白为主的基调。
白鹡鸰在云南大多数地方俗称“颠颠雀”、“点水雀”或者“叮叮佩”。前两个名字来源于这种鸟的行为习性。它们经常一边叫一边做高低起伏的波浪状飞行,不飞的时候尾巴也老是在上下晃动,所以有个“颠颠”的名号;“点水”则是说这种鸟经常在水滨走动觅食昆虫或是贴水飞行。后一个名字包括“鹡鸰”这两个字本身就是对它们鸣叫声音的描述了。
昆明是个水城,很容易看见白鹡鸰的身影。如果不经意间看见一只黑白色的修长小鸟高高低低地边飞边叫掠过头顶,那就多半就是碰见它了。滇池畔的农田滩地和昆明城区的公园绿地草坪为很多白鹡鸰提供了觅食栖居的场所。这些小鸟在秋冬季节会聚集到城区中的某些大银槐树上过夜,天黑时分叫成一片,也算一项景观。有些北方观鸟者到昆明后见此景不禁感叹:“在昆明白鹡鸰远比麻雀多啊!”
白鹡鸰
4 、戴胜
戴胜是一种很常见也很漂亮的鸟,而且十分乐于和人类亲近。可是这么一种鸟却有诸如“臭咕咕”“屎咕咕”之类的俗称,很令不了解它们的人疑惑,其实这跟它们的习性是密切相关的。
戴胜个头比鸽子稍小。它们一般都在地面觅食,用细长的喙伸入土壤或者堆积物中探寻各种可以果腹的无脊椎动物,包括蚯蚓、蜗牛、蛴螬、土蚕、蟋蟀和蚂蚁幼虫之类。由于鼻孔离喙端甚远且似乎天生对各种臭味有抵御能力,它们尤其喜欢在堆肥的地方大块朵颐各种蛆虫,然后又常发出“咕咕咕咕”的低沉吟叫,所以才得了臭咕咕这个诨名。
戴胜在树洞、石缝或者墙洞乃至砖瓦堆一类的地方筑巢,巢材堆积十分随便。另外,许多鸟都会尽量把雏鸟的排泄物从窝里清走,戴胜却任由窝里的排泄物堆积如山,有时候甚至连窝外都堆满它们遗弃的各种昆虫甲壳和残骸,十分狼藉。这样的习性是否有助于戴胜从小培养超强的抗菌能力不得而知。 由于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对人类农耕文明的适应性,戴胜在近代算是一种比较成功的鸟。欧洲、亚洲和非洲都有他们的身影。不过有学者认为非洲南部的戴胜是单独一种;除此以外,对其他地区的戴胜而言,它们同属一个宗族是勿庸置疑的。它们除了生活在开阔的林地和灌丛而外,也能生活在农庄周围和牧场上,甚至还能在面积较大的城市绿地里安居乐业。在昆明,能滋生大量土蚕的人工草坪成为了戴胜最喜爱的觅食场所。
戴胜
5 、棕背伯劳
伯劳是一类很凶猛的小鸟。很多种伯劳都有黑色的眼罩,很有点强盗的味道。棕背伯劳是中国南方个头最大的伯劳,也是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最容易见到的伯劳品种。
云南的棕背伯劳有两种,一种就像照片上的这只,另外一种整个头顶都是黑色的。它们喜欢在庭园,农田附近和水滨的高草地上活动,最喜从突出的高处扑食地面的蚱蜢,有时候也会发狠捕食青蛙、蜥蜴、小鸟甚至老鼠这么大的动物。一旦抓获大的猎物,它们就将其叉到突出的尖树杈或者仙人掌刺上挂起来然后慢慢撕食。
伯劳的叫声很嘹亮刺耳,偶尔也会模仿其他鸟发出婉转的鸣叫。它们会大胆地攻击小型猛禽或者乌鸦一类的大型鸟,总之是个狠角色。
棕背伯劳
6、暗绿绣眼鸟
在云南,很多像暗绿绣眼鸟这样圆溜溜绿茵茵,个头没有麻雀大的小鸟都被叫做“绿豆雀”。在所有这些“绿豆雀”里面,暗绿绣眼鸟的特征是最明显的——白色的眼圈。
暗绿绣眼鸟在中国分布广泛,生活在北方的个体冬天南下,而云南的种群则终年居留。它们虽然看似娇小,但飞行能力很强。暗绿绣眼鸟食性比较杂,在春夏季节,它们往往群聚在开花的树木上吸食花蜜;在秋天,它们又会到缀满浆果的树木上大吃一番。而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都会以小群体为单位在树木绿叶间积极仔细地搜索昆虫、虫卵和蜘蛛一类的小动物为食。
暗绿绣眼鸟生性随和,鸣声多为轻柔的吱声,在繁殖季节偶有啭鸣。它们很乐于跟其他鸟在一起活动。在昆明地区,经常与暗绿绣眼结伴出现的鸟就有黄臀鹎、大山雀、绿背山雀、红头长尾山雀、栗臀shi、蓝翅希鹛等很多种。如果观鸟者熟悉了暗绿绣眼和黄臀鹎的鸣叫声,其实就能很方便地找到那些喜欢跟它们一起活动的其他鸟类。
暗绿绣眼鸟
7、黑喉石鵖(ji,机)和 8、灰林鵖
鵖是一类生活在开阔生境的小型鸟,大多颜色简单,鸣声单调。黑喉石鵖和灰林鵖是云南大部最常见的鵖,在云南南部还有其他种类的鵖生活。
黑喉石鵖往往生活在树木很少的环境中,例如菜地、水滨草地、干旱荒芜的高地之类的地方。它们是很多贫瘠环境中最常见的鸟,生命力相当顽强,即使在只有岩石和些许荒草的地方,它们也能很好地生存下来。这种鸟的雌雄颜色相差甚远,但幼年的雄性和换羽中的雄性与雌性相貌差别就不很明显。它们成对或者以家族群为单位生活,很少集群。成年个体经常长时间站立在领域中的突出枝干上,偶尔迅速将尾羽展成扇形又收拢,同时扑打翅膀并发出粗噪的“喳”“喳”“喳”声,向周边的同类宣示自己对一片领域的占有。
黑喉石即鸟
灰林鵖习性与黑喉石鵖有类似之处,但它们更喜欢有灌木或者稀疏树木,且相对潮湿的环境。它们不像后者这么喜欢暴露自己的行迹,尾羽也不开合,代之以轻微的晃动。在冬季,偶尔能看见小群雄性灰林鵖集群活动。灰林鵖虽然不像黑喉石鵖那样坚忍不拔,但是它们更能适应炎热的气候,能生活在海拔很低的地方。
灰林鵖
9 、鹊鸲
很多人都知道英国有个罗宾汉,好多外国人名字叫做“罗宾”。罗宾到底是什么呢?其实“Robin”就是一种鸟的名字了,事实上robin是一个很大的家族,这个家族的成员大多有小巧的体形,醒目的羽色和动听的歌喉,这个家族的中文学名就叫做“鸲”了。
鹊鸲是昆明乃至云南各地最普遍的鸲。它们黑白对比强烈的羽色十分好认,雌鸟的深色部分不像图片中雄鸟的这么油黑,而是一种没有光泽的深灰色。在中国南方,喜鹊较为少见,很多人会把这种鸟误认为喜鹊,事实上它们俩不仅体格相差悬殊,而且根本就不是一个家族的,习性也毫无相似之处。以前的小学课本里面有一课讲的是喜鹊如何筑巢,而貌似小号喜鹊的鹊鸲却没有喜鹊那样的技艺。它们的巢都在墙洞或者树洞里面,草草絮上点乱草就是了,非常简单,可是足够隐蔽。
鹊鸲一般在较低的树木上活动,喜欢在地面觅食,尤其喜欢在堆肥处觅食蚯蚓和蝇虫,因此它们是庭园和苗圃中的常客,在有些地方也就得了个“粪雀”的不雅称号,虽然如此,它们的歌喉确实是一流的。尤其在三四月求偶时,雄鸟会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立在高高的树枝或者屋顶上发出极其悠扬嘹亮的鸣叫,旋律极具变化,雨后鸣叫尤欢。
鹊鸲一般成对生活,每个繁殖对都会占领一定区域,不允许其他同类在其中停留。有时会遇见一只雄鸟与两只雌鸟同时出入一巢的情况。它们在自己的领地中时会表现得极其勇敢,有时甚至会主动地驱赶靠近的小型猛禽。
鹊鸲
10 、红头长尾山雀
红头长尾山雀是另一种在昆明周边的林地中最常见的鸟,如果算绝对数量的话,它们可能比黄臀鹎还多。红头长尾山雀极其小巧,往往能在一片叶子正面背面来回腾挪,正立倒挂,活动自如异常。它们喜欢集群活动,十数到数百不等,常与暗绿绣眼等共同出现,并成为混合鸟群的主体成员。它们的鸣叫声为一连串轻微的兹兹声,与其他种类的长尾山雀以及同样见于昆明的黄腹山雀大同小异。它们就靠这种声音在浓密的枝叶间保持与同类的联络和通报各种信息。
虫卵和蚜虫之类是红头长尾山雀最喜爱的食物,它们必须花大量时间不断移动觅食才能满足每日所需,所以要在林子里面跟上它们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红头长尾山雀
11、大山雀,12、 绿背山雀
大山雀,12、 绿背山雀

13、黑头金翅雀
云南的傣族人民信奉南传上部座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历法也有十二个属相,其中有一个属相就是金翅雀。
金翅雀体型约与麻雀相当,但比麻雀显得纤细一些。它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飞羽上的明黄色,尤其在飞行的时候,非常漂亮。另外金翅雀的鸣声也很有特色,类似金属薄片撞击摩擦的效果,群鸟齐鸣飞行的情景也是非常动人的。黑头金翅雀的成年雄鸟头部黝黑,在繁殖季节时更甚,但在非繁殖季节会沾染上一些黄绿色。幼鸟和雌鸟全身都有细细的纵纹,颜色稍微暗淡一些。看嘴型就能大致推知金翅雀的食性,它们主要以各种植物的种子为食。生活在坝区平原上的鸟主食草籽,生活在山林里的鸟主食柏树和杉树的果实,它们的力量还不足以打开松子或者更大些的坚果果核。
金翅雀有很多种,中国大部地区常见的金翅雀是[普通]金翅雀,头是灰色,背是栗色的。虽然在云南也有这种金翅雀,但在云南最常见的是则是黑头金翅雀。与普通金翅雀相比,黑头金翅更喜欢结成几十上百的大群,大家有很大的机会见到这种鸟。
黑头金翅雀
14、蓝翅希鹛
鹛是一大类跟莺类亲缘关系很近的鸟。这个家族的成员形态各异,既有大到鸽子大小的大噪鹛,也有小到比绣眼鸟还小的鹪鹛。既有像相思鸟等绚丽异常的,也有像白颊噪鹛这样朴实无华的。蓝翅希鹛属于鹛类大家族中的希鹛分支,相对于那些繁茂的噪鹛、雀鹛支系,希鹛这一支显得很单薄,在云南仅能看见三种——斑喉希鹛,火尾希鹛和蓝翅希鹛。蓝翅希鹛是这三种希鹛中唯一一种愿意与人为邻的。希鹛很能体现典型艳丽鹛类的特征,它们的躯干羽毛较为朴素,但是头顶、飞羽和尾羽则是很明艳的色彩。蓝翅希鹛与另外两种希鹛相比显得逊色一些,但仍可算是一种很漂亮的小鸟。
跟前面介绍过的黄臀鹎类似,这种鹛喜欢森林边缘较为开阔的环境。这也是它们能和黄臀鹎一样深入人类城镇生活的原因。作为典型的希鹛,它们偏爱在树冠中层活动,生性不像黄臀鹎那么张扬。白天,它们花很多时间不断地在枝叶间搜索昆虫和浆果;它们总是结成小群活动,但是规模几乎总不超过十只,可能群体中的成员大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个体。在移动过程中它们用一连串的哨声和喳喳声与同伴保持联络,如果听过画眉的喳喳声,就很容易在野外辨认出蓝翅希鹛的喳喳声来,因为这种口音其实在鹛类里面是共同的。
在云南,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带,无论是在城市公园绿地还是天然林的边缘或者树木稀疏地段,都有机会见到蓝翅希鹛。它们也是混合鸟群中的常见成员之一。

15、白颊噪鹛
中国西南是世界上噪鹛分布的中心,但是噪鹛类大多都在远离都市的地方生存,不易见到,惟有少数种类的噪鹛具有超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让城市中的朋友也一睹真容,白颊噪鹛就是这少数几种噪鹛中的一种。
白颊噪鹛在云南又俗称土画眉,长相和画眉的确有几分相似,全身色调也确实比画眉更偏土红色,体羽缺乏光泽,眉和颊部污白色的部分线条比较粗犷。白颊噪鹛体型比黄臀鹎大比斑鸠小,在雀形目鸟里面算是大个子了。它们经常在地面和草丛中跳跃觅食,翻找枯枝落叶中的种子、浆果或者昆虫果腹,很少到幽闭的成熟林地活动。在野外,它们最喜欢的生境是有水源的高草溪谷或者平缓台地,生境中有少量树木灌丛提供隐蔽即可,因此,它们能很好地适应田园环境和城市绿地。白颊噪鹛和其他噪鹛一样,社群性较强,多成对或者以家族群为基本单位活动。在夜宿地附近,群体成员会在清晨和黄昏发出粗犷的哨声和喳喳声;在移动时,群体成员彼此间则会以另一种较轻柔的短促叫声保持联络。尽管善鸣,它们却缺乏画眉、黑喉噪鹛之类的近亲的那种甜美歌喉,不过这可能也是它们的幸运所在。
在昆明和广大的滇中滇南有人居住的地方,除极低海拔区外,白颊噪鹛是村镇城市周围的平坦开阔绿地或者近山的垦殖区内最常见的大型噪鹛。

16、褐胁雀鹛
中国西南也是世界上雀鹛类最丰富的地方之一,云南则拥有中国的几乎所有种类的雀鹛。雀鹛代表了鹛类演化的另一个方向——保持小型化。雀鹛的体型大多比麻雀小,体色多样,头部有显著的斑纹标志种类。雀鹛都依赖较为繁茂且有丰富林下植被或者附生植被的森林生活,在云南各个海拔各种林相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雀鹛类群,褐胁雀鹛、棕头雀鹛和褐头雀鹛,则属于适应昆明周边原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山地针阔混交林的类群。这三种雀鹛在昆明又有不同的分布偏好。褐头雀鹛喜好在海拔稍高的针阔混交林中活动,下地较少,在树冠和灌木层觅食;棕头雀鹛则在海拔稍低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或者竹木林地活动;褐胁雀鹛在昆明周边适应范围较广,且最常到地面觅食,所以更容易为观鸟者见到。
褐胁雀鹛和其他鹛类一样,也常成家系小群活动,联络叫声较噪鹛、歌鹛等的简单轻柔些。
在昆明以南保持良好的林地中,褐胁雀鹛也相当常见,这些小鸟雨季期间在森林下部的灌木层和地面之间觅食繁衍,旱季则加入在树冠层觅食的由多种雀鹛、凤鹛、柳莺、山雀乃至啄木鸟、shi、鹎以及太阳鸟等组成的鸟浪,在附生植物从和常绿树冠中寻找无脊椎动物或者果实果腹。这种策略相当于一种小尺度的垂直迁徙,使得这些小鸟得以在低山森林被广泛破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不受影响而继续兴旺下去。

17、黑头奇鹛
呵呵,又是鹛。奇鹛是鹛类里面最喜欢在高处生活的成员。除栗背奇鹛等少数种类外,他们几乎终年待在高高的树冠上,觅食小型无脊椎动物,果实和花蜜——黑头奇鹛连某些桉树的花蜜都会吃。黑头奇鹛是奇鹛中最适应在滇中和滇中以北的原生阔叶森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生活的,也是奇鹛中分布纬度较高的成员。它们一般单独生活,有时结小家族群。通常较少发出鸣声,不过一旦鸣叫起来的话听来还是十分含蓄甜美的。
单独活动且性情温顺的奇鹛,在面临集群活动且同样偏好在树冠觅食的进攻性竞争者——例如灰喜鹊这样的物种——时,可能存在较高的生存风险。所幸现在昆明的东郊和西郊林地成片且面积较大,不是灰喜鹊喜爱的林相,尚未见有黑头奇鹛种群因灰喜鹊侵入而式微的情况,不过这种危险是存在的。

18、棕颈钩嘴鹛
还是鹛! 鹛类的特化方向有很多,或者生境利用特化,或者进食策略特化,其实归根结底都是促使它们能更高效地利用某些资源来促进自身繁衍的。钩嘴鹛的特化方向就属于进食策略的特化。棕颈钩嘴鹛的嘴型其实还不算太突出,在昆明也不算少见的斑胸钩嘴鹛更具备“钩嘴”的特征。这种修长下弯的嘴型使得它们能更有效地翻找在松软土层中隐匿的无脊椎动物,或者更有效地插入花冠觅食花蜜。
其他好几种钩嘴鹛生活在滇南的湿润阔叶森林中,但它们都很依赖热带或者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林相,只有斑胸和棕颈的分布范围达到了中国西南以外的广大区域内,成为中国最常见的钩嘴鹛。虽然棕颈钩嘴鹛的分布范围广,但其实它们也同样需要阔叶森林,只是食物来源不像它的热带表亲那样如此局限罢了。

19、白领凤鹛
继续说鹛!凤鹛亦是鹛中较为特化的一群。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头顶的羽簇在兴奋时会立起来形成一个小凤头。在云南也有很多种凤鹛,它们都喜爱在树冠中层到灌木层上部活动,但是不同的凤鹛特异性地适应不同海拔的森林。在所有凤鹛中,白腹凤鹛和黑额凤鹛较为偏好低地阔叶森林;黄颈凤鹛和棕肛凤鹛则喜爱中山阔叶常绿森林,而棕肛凤鹛又可以在海拔更高的针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中生活;白领凤鹛是所有凤鹛中最耐冷凉气候的,它们多生活在针阔混交林乃至针叶林中。
白领凤鹛多结成小群活动,冬季有时会有几个小群混合,形成几十甚至上百的大群活动。白领凤鹛中食物中浆果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体型大小近似的雀鹛类相比更偏于植物食性。凤鹛也甚少啭鸣,但在活动中积极地用一连串嘟噜啁啾相互联络,略似鸦雀。

20、栗臀鳾(shi,音同 诗)
鳾是一类在旧大陆和新大陆北部都有广泛分布的小鸟,跟鹛类一样,它们的分化中心地带也在动喜马拉雅横断山一带。中国有分布的鳾类,除了黑头鳾,云南都有分布,而且有的鳾类主要或者只分布于云南。栗臀鳾就属于主要分布于云南的那类情况。
各种鳾有相似的生存习性。它们大多在树干上攀援活动,搜索树皮缝隙中的虫子和虫卵为食,也有一些种类会啄食坚果。它们在树洞中营巢,既利用天然树洞或者其他动物的弃巢,也能自己在树干上开凿新巢。鳾是不多的几类会在树干上垂直上下的鸟之一,比之啄木鸟,它们更胜一筹,因为它们还会头朝下地垂直攀援。
在云南,各种鳾也有按海拔各自为营的现象。低地热带森林是绒额鳾和淡紫鳾的家园;一千多米的湿热常绿阔叶森林则是栗腹鳾的家园;一千多米到两千米的阔叶森林和混交林就是栗臀鳾的家园了。因为昆明周边的成熟森林大多在最后一个海拔段,因此栗臀鳾最为常见。再往高里去,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有滇鳾,巨鳾,更高寒的地方还有白尾鳾和白脸鳾....
各种鳾类对成熟林都有相当强的依赖性,所以可以把这种鸟当作成熟健康森林的一个指示性物种来看待。

上面的鸟种都是雀形目的,昆明的常见鸟种中也有很多非雀形目的鸟类,如红嘴鸥,红隼,普通狂,黑翅鸢,白鹭,池鹭等,也可以逐渐补充进来,呵呵。
蜂鸟是最小的鸟!
蜂鸟是最美丽的鸟!
蜂鸟是唯一能向后飞、能悬停的鸟!20张最美丽的蜂鸟瞬间!




















蜂鸟种类大全——335种!:由维基百科的介绍——蜂鸟(学名Trochilidae)是属于雨燕目的蜂鸟科,体型很小,能够通过快速拍打翅膀(每秒15次到80次,取决于鸟的大小)而悬停在空中,也是唯一可以向后飞的鸟。

紫晶林星蜂鸟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的体型太小,骨架不易保存成为化石,它的演化史至今仍是个谜。现在的蜂鸟大多生活在中南美洲,在南美洲曾发现100万年前的蜂鸟的化石,因此科学家认为蜂鸟是源自更新世 。然而在德国南部科学家却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蜂鸟化石,距今已有3000多万年的历史,由此可知,蜂鸟的祖先远在渐新世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蜂鸟网蜂鸟论坛蜂鸟二手蜂鸟牌蜂鸟摄影
蜂鸟摄影论坛蜂鸟摄影网蜂鸟交易蜂鸟图片蜂鸟社区
隐蜂鸟亚科
阔尾隐蜂鸟(学名为Anopetia gounellei )
白尾尖镰嘴蜂鸟(学名为Eutoxeres aquila )
黄尾镰嘴蜂鸟(学名为Eutoxeres condamini )
铜色蜂鸟(学名为Glaucis aenea )
钩嘴铜色蜂鸟(学名为Glaucis dohrnii )
棕胸铜色蜂鸟(学名为Glaucis hirsuta )
淡腹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anthophilus )
黑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atrimentalis )
乌顶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augusti )
直嘴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bourcieri )
鳞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eurynome )
灰颏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griseogularis )
绿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guy )
白髯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hispidus )
姬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idaliae )
凯氏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koepckeae )
西长尾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longirostris )
小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longuemareus )
大嘴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malaris )
红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nattereri )
细嘴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philippii )
普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pretrei )
红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ruber )
斑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rupurumii )
暗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qualidus )
纹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triigularis )
白眉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tuarti )
黄腹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ubochraceus )
东长尾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uperciliosus )
茶腹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syrmatophorus )
白须隐蜂鸟(学名为Phaethornis yaruqui )
锯嘴蜂鸟(学名为Ramphodon naevius )
淡尾髭喉蜂鸟(学名为Threnetes niger )
斑尾髭喉蜂鸟(学名为Threnetes ruckeri )
蜂鸟亚科
翠颏蜂鸟(学名为Abeillia abeillei)
鳞斑蜂鸟(学名为Adelomyia melanogenys)
紫背闪羽蜂鸟(学名为Aglaeactis aliciae)
辉胸闪羽蜂鸟(学名为Aglaeactis castelnaudii)
闪羽蜂鸟(学名为Aglaeactis cupripennis)
黑头闪羽蜂鸟(学名为Aglaeactis pamela)
南美长尾蜂鸟(学名为Aglaiocercus berlepschi)
紫长尾蜂鸟(学名为Aglaiocercus coelestis)
长尾蜂鸟(学名为Aglaiocercus kingi)
白胸蜂鸟(学名为Agyrtria brevirostris)
白腹绿蜂鸟(学名为Agyrtria candida)
红嘴蜂鸟(学名为Agyrtria cyanocephala)
安第斯蜂鸟(学名为Agyrtria franciae)
纯腹蜂鸟(学名为Agyrtria leucogaster)
马德拉蜂鸟(学名为Agyrtria rondoniae)
虹彩蜂鸟(学名为Agyrtria versicolor)
紫冠蜂鸟(学名为Agyrtria violiceps)
绿额蜂鸟(学名为Agyrtria viridifrons)
洛加蜂鸟 (学名为Amazilia alticola )
艳蜂鸟(学名为Amazilia amazilia)
栗腹蜂鸟(学名为Amazilia castaneiventris)
桂红蜂鸟(学名为Amazilia rutila)
棕尾蜂鸟(学名为Amazilia tzacatl)
棕腹蜂鸟(学名为Amazilia yucatanensis)
齿嘴蜂鸟(学名为Androdon aequqtorialis)
花顶蜂鸟(学名为Anthocephala floriceps)
黑胸芒果蜂鸟(学名为Anthracothorax dominicus)
牙买加芒果蜂鸟(学名为Anthracothorax mango)
黑喉芒果蜂鸟(学名为Anthracothorax nigricollis)
绿胸芒果蜂鸟(学名为Anthracothorax prevostii)
马拿马芒果蜂鸟 (学名为Anthracothorax veraguensis)
绿喉芒果蜂鸟(学名为Anthracothorax viridigula)
绿芒果蜂鸟(学名为Anthracothorax viridis)
黑颏北蜂鸟(学名为Archilochus alexandri)
红喉北蜂鸟(学名为Archilochus colubris)
瑰喉蜂鸟(学名为Atthis ellioti)
大瑰喉蜂鸟(学名为Atthis heloisa)
楔嘴蜂鸟(学名为Augastes geoffroyi)
妆脸蜂鸟(学名为Augastes lumachellus)
紫蓝妆脸蜂鸟(学名为Augastes scutatus)
翘嘴蜂鸟(学名为Avocettula recurvirostris)
白耳蜂鸟(学名为Basilinna leucotis)
赞氏蜂鸟(学名为Basilinna xantusii)
黄尾冕蜂鸟(学名为Boissonneaua flavescens)
紫冕蜂鸟(学名为Boissonneaua jardini)
栗胸冕蜂鸟(学名为Boissonneaua matthewsii)
紫辉林星蜂鸟(学名为Calliphlox amethystina)
红喉林星蜂鸟(学名为Calliphlox bryantae)
巴哈马林星蜂鸟(学名为Calliphlox evelynae)
紫喉林星蜂鸟(学名为Calliphlox mitchellii)
瑰丽蜂鸟(学名为Calothorax lucifer)
华丽蜂鸟(学名为Calothorax pulcher)
安氏蜂鸟(学名为Calypte anna)
科氏蜂鸟(学名为Calypte costae)
暗色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cirrochloris)
楔尾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curvipennis)
鳞胸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cuvierii)
黄胸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duidae)
白尾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ensipennis)
棕尾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falcatus)
紫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hemileucurus)
棕胸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hyperythrus)
灰胸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largipennis)
圣马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phainopeplus)
棕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rufus)
那波刀翅蜂鸟(学名为Campylopterus villaviscensio)
圣马林蜂鸟(学名为Chaetocercus astreans)
埃斯林蜂鸟(学名为Chaetocercus berlepschi)
小林蜂鸟(学名为Chaetocercus bombus)
粉髯林蜂鸟(学名为Chaetocercus heliodor)
棕尾林蜂鸟(学名为Chaetocercus jourdanii)
白腹林蜂鸟(学名为Chaetocercus mulsant)
彩须尖嘴蜂鸟(学名为Chalcostigma herrani)
铜尾尖嘴蜂鸟(学名为Chalcostigma heteropogon)
绿尖嘴蜂鸟(学名为Chalcostigma olivaceum)
棕顶尖嘴蜂鸟(学名为Chalcostigma ruficeps)
蓝背尖嘴蜂鸟(学名为Chalcostigma stanleyi)
白腹棕尾蜂鸟(学名为Chalybura buffonii)
斑胸棕尾蜂鸟(学名为Chalybura urochrysia)
绿尾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alice)
花园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assimilis)
辉腹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aureoventris)
金腹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auriceps)
Canivet's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canivetii)
科苏梅尔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forficatus)
波多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maugaeus)
蓝尾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mellisugus)
蓝颏青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notatus)
奇里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olivaresi)
短尾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poortmani)
古巴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ricordii)
铜色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russatus)
狭尾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stenurus)
中美翠蜂鸟(学名为Chlorostilbon swainsonii)
金喉红顶蜂鸟(学名为Chrysolampis mosquitus)
金尾蜂鸟(学名为Chrysuronia oenone)
红玉蜂鸟(学名为Clytolaema rubricauda)
金腹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bonapartei)
铜色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coeligena)
金色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eos)
蓝喉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helianthea)
锈胸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inca)
彩虹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iris)
黄翅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lutetiae)
白尾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phalerata)
黑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prunellei)
领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torquata)
紫喉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violifer)
褐星额蜂鸟(学名为Coeligena wilsoni)
辉紫耳蜂鸟(学名为Colibri coruscans)
褐紫耳蜂鸟(学名为Colibri delphinae)
白腹紫耳蜂鸟(学名为Colibri serrirostris)
绿紫耳蜂鸟(学名为Colibri thalassinus)
蓝头蜂鸟(学名为Cynanthus bicolor)
阔嘴蜂鸟(学名为Cynanthus latirostris)
暗阔嘴蜂鸟(学名为Cynanthus sordidus)
紫腹蜂鸟(学名为Damophila julie)
绿刺尾蜂鸟(学名为Discosura conversii)
黑腹刺尾蜂鸟(学名为Discosura langsdorffi)
铜色刺尾蜂鸟(学名为Discosura letitiae)
扇尾蜂鸟(学名为Discosura longicauda)
翎冠刺尾蜂鸟(学名为Discosura popelairii)
墨西哥剪尾蜂鸟(学名为Doricha eliza)
剪尾蜂鸟(学名为Doricha enicura)
蓝额矛嘴蜂鸟(学名为Doryfera johannae)
绿额矛嘴蜂鸟(学名为Doryfera ludoviciae)
白尾丽蜂鸟(学名为Elvira chionura)
铜头丽蜂鸟(学名为Elvira cupreiceps)
剑嘴蜂鸟(学名为Ensifera ensifera)
翠腹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alinae)
铜腹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cupreoventris)
黑脚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derbyi)
蓝顶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glaucopoides)
绿喉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godini)
蓝臀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luciani)
彩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mirabilis)
金胸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mosquera)
黑胸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nigrivestis)
铜颈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sapphiropygia)
紫颏毛腿蜂鸟(学名为Eriocnemis vestitus)
大蜂鸟(学名为Eugenes fulgens)
绿喉蜂鸟(学名为Eulampis holosericeus)
紫喉蜂鸟 (学名为Eulampis jugularis )
燕尾刀翅蜂鸟(学名为Eupetomena macrourus)
蓝顶蜂鸟(学名为Eupherusa cyanophrys)
纹尾蜂鸟(学名为Eupherusa eximia)
黑腹蜂鸟(学名为Eupherusa nigriventris)
白尾蜂鸟(学名为Eupherusa policerca)
黑蜂鸟(学名为Florisuga fuscus)
白颈蜂鸟(学名为Florisuga mellivora)
棕颊蜂鸟(学名为Goethalsia bella)
紫顶蜂鸟(学名为Goldmania violiceps)
黄腿蓬腿蜂鸟(学名为Haplophaedia assimilis)
淡绿蓬腿蜂鸟(学名为Haplophaedia aureliae)
苍蓬腿蜂鸟(学名为Haplophaedia lugens)
黑耳仙蜂鸟(学名为Heliactin aurita)
角蜂鸟 (学名为Heliactin bilopha )
辉喉领蜂鸟(学名为Heliangelus amethysticollis)
龙氏领蜂鸟(学名为Heliangelus clarisse)
暗绿领蜂鸟(学名为Heliangelus exortis)
橙喉领蜂鸟(学名为Heliangelus mavors)
小绿领蜂鸟(学名为Heliangelus micraster)
皇领蜂鸟(学名为Heliangelus regalis)
领蜂鸟(学名为Heliangelus strophianus)
紫喉领蜂鸟(学名为Heliangelus viola)
古氏蜂鸟 (学名为Heliodoxa aurescens )
棕甲辉蜂鸟(学名为Heliodoxa branickii)
粉喉辉蜂鸟(学名为Heliodoxa gularis)
皇辉蜂鸟(学名为Heliodoxa imperatrix)
绿顶辉蜂鸟(学名为Heliodoxa jacula)
紫额辉蜂鸟(学名为Heliodoxa leadbeateri)
棕胸辉蜂鸟(学名为Heliodoxa rubinoides)
黑喉辉蜂鸟(学名为Heliodoxa schreibersii)
黑眉辉蜂鸟(学名为Heliodoxa xanthogonys)
纯顶星喉蜂鸟(学名为Heliomaster constantii)
蓝角星喉蜂鸟(学名为Heliomaster furcifer)
长嘴星喉蜂鸟(学名为Heliomaster longirostris)
纹胸星喉蜂鸟(学名为Heliomaster squamosus)
紫冠仙蜂鸟(学名为Heliothryx barroti)
金红嘴蜂鸟(学名为Hylocharis chrysura)
白颊红嘴蜂鸟(学名为Hylocharis cyanus)
蓝喉红嘴蜂鸟(学名为Hylocharis eliciae)
蓝头红嘴蜂鸟(学名为Hylocharis grayi)
棕喉红嘴蜂鸟(学名为Hylocharis sapphirina)
剪尾蜂鸟(学名为Hylonympha macrocerca)
紫头蜂鸟(学名为Klais guimeti)
绒胸山蜂鸟(学名为Lafresnaya lafresnayi)
辉紫喉宝石蜂鸟(学名为Lampornis amethystinus)
紫喉宝石蜂鸟(学名为Lampornis calolaema
白喉宝石蜂鸟(学名为Lampornis castaneoventris)
灰尾宝石蜂鸟(学名为Lampornis cinereicauda
蓝喉宝石蜂鸟(学名为Lampornis clemenciae)
白腹宝石蜂鸟(学名为Lampornis hemileucus)
绿胸宝石蜂鸟(学名为Lampornis sybillae)
绿喉宝石蜂鸟(学名为Lampornis viridipallens)
红喉蜂鸟(学名为Lamprolaima rhami)
青喉蜂鸟(学名为Lepidopyga coeruleogularis)
辉绿蜂鸟(学名为Lepidopyga goudoti)
青腹蜂鸟(学名为Lepidopyga lilliae)
绿带尾蜂鸟(学名为Lesbia nuna)
黑带尾蜂鸟(学名为Lesbia victoriae)
秘鲁蜂鸟(学名为Leucippus baeri)
白腹蜂鸟(学名为Leucippus chionogaster)
绿斑蜂鸟 (学名为Leucippus chlorocercus )
淡黄蜂鸟(学名为Leucippus fallax)
点斑蜂鸟(学名为Leucippus hypostictus)
斑喉蜂鸟(学名为Leucippus taczanowskii)
绿尾蜂鸟(学名为Leucippus viridicauda)
白喉蜂鸟(学名为Leucochloris albicollis)
叉扇尾蜂鸟(学名为Loddigesia mirabilis)
白冠蜂鸟(学名为Lophornis adorabilis)
短冠蜂鸟(学名为Lophornis brachylophus)
极乐冠蜂鸟(学名为Lophornis chalybeus)
棕冠蜂鸟(学名为Lophornis delattrei)
斑耳冠蜂鸟(学名为Lophornis gouldii)
黑冠蜂鸟(学名为Lophornis helenae)
纹颈冠蜂鸟 (学名为Lophornis magnificus )
缨冠蜂鸟(学名为Lophornis ornatus)
孔雀冠蜂鸟(学名为Lophornis pavoninus)
斑冠蜂鸟(学名为Lophornis stictolophus)
吸蜜蜂鸟(学名为Mellisuga helenae)
小吸蜜蜂鸟(学名为Mellisuga minima)
鳞辉尾蜂鸟(学名为Metallura aneocauda)
紫喉辉尾蜂鸟(学名为Metallura baroni)
火喉辉尾蜂鸟(学名为Metallura eupogon)
佩里辉尾蜂鸟(学名为Metallura iracunda)
涅比辉尾蜂鸟(学名为Metallura odomae)
黑辉尾蜂鸟(学名为Metallura phoebe)
铜辉尾蜂鸟(学名为Metallura theresiae)
紫辉尾蜂鸟(学名为Metallura tyrianthina)
翠绿辉尾蜂鸟(学名为Metallura williami)
白顶蜂鸟(学名为Microchera albocoronata)
细尾林星蜂鸟(学名为Microstilbon burmeisteri)
短尾蜂鸟(学名为Myrmia micrura)
紫领蜂鸟(学名为Myrtis fanny)
智利蜂鸟(学名为Myrtis yarrellii)
盘尾蜂鸟(学名为Ocreatus underwoodii)
反嘴蜂鸟(学名为Opisthoprora euryptera)
须蜂鸟(学名为Oreonympha nobilis)
楔尾山蜂鸟(学名为Oreotrochilus adela)
紫巾山蜂鸟(学名为Oreotrochilus chimborazo)
安第斯山蜂鸟(学名为Oreotrochilus estella)
白胁山蜂鸟(学名为Oreotrochilus leucopleurus)
黑胸山蜂鸟(学名为Oreotrochilus melanogaster)
绿头山蜂鸟(学名为Oreotrochilus stolzmanni)
凤头蜂鸟(学名为Orthorhyncus cristatus)
髯蜂鸟(学名为Oxypogon guerinii)
火喉蜂鸟(学名为Panterpe insignis)
巨蜂鸟(学名为Patagona gigas)
秘鲁斑尾蜂鸟(学名为Phlogophilus harterti)
厄瓜多尔斑尾蜂鸟(学名为Phlogophilus hemileucurus)
蓝胸蜂鸟(学名为Polyerata amabilis)
红树林蜂鸟(学名为Polyerata boucardi)
娇蜂鸟(学名为Polyerata decora)
辉喉蜂鸟(学名为Polyerata fimbriata)
蓝喉蜂鸟(学名为Polyerata lactea)
洪都拉斯蜂鸟(学名为Polyerata luciae)
紫胸蜂鸟(学名为Polyerata rosenbergi)
铜尾慧星蜂鸟(学名为Polyonymus caroli)
白尾金喉蜂鸟(学名为Polytmus guainumbi)
黑嘴金喉蜂鸟]](学名为Polytmus milleri)
绿尾金喉蜂鸟(学名为Polytmus theresiae)
蓝翅大蜂鸟(学名为Pterophanes cyanopterus)
黑背刺嘴蜂鸟(学名为Ramphomicron dorsale)
紫背刺嘴蜂鸟(学名为Ramphomicron microrhynchum)
绿洲蜂鸟(学名为Rhodopis vesper)
红尾慧星蜂鸟(学名为Sappho sparganura)
绿蜂鸟(学名为Saucerottia beryllina)
铜色尾蜂鸟(学名为Saucerottia cupreicauda)
青顶蜂鸟 (学名为Saucerottia cyanifrons )
蓝尾蜂鸟(学名为Saucerottia cyanura)
雪胸蜂鸟(学名为Saucerottia edward)
灰腹蜂鸟(学名为Saucerottia saucerrottei)
铜色腰蜂鸟(学名为Saucerottia tobaci)
绿腹蜂鸟(学名为Saucerottia viridigaster)
辉喉煌蜂鸟 (学名为Selasphorus ardens )
粉喉煌蜂鸟(学名为Selasphorus flammula)
宽尾煌蜂鸟(学名为Selasphorus platycercus)
棕煌蜂鸟(学名为Selasphorus rufus)
艾氏煌蜂鸟(学名为Selasphorus sasin)
辉煌蜂鸟(学名为Selasphorus scintilla)
火冠蜂鸟 (学名为Sephanoides fernandensis )
绿背火冠蜂鸟(学名为Sephanoides sephanoides)
星蜂鸟(学名为Stellula calliope)
紫胸凤头蜂鸟(学名为Stephanoxis lalandi)
紫罗兰胸蜂鸟(学名为Sternoclyta cyanopecta)
灰嘴慧星蜂鸟(学名为Taphrolesbia griseiventris)
蓝顶妍蜂鸟(学名为Thalurania colombica)
绿颀妍蜂鸟(学名为Thalurania fannyi)
叉尾妍蜂鸟(学名为Thalurania furcata)
紫顶妍蜂鸟(学名为Thalurania glaucopis)
墨西哥妍蜂鸟(学名为Thalurania ridgwayi)
长尾妍蜂鸟(学名为Thalurania watertonii)
矛尾蜂鸟(学名为Thaumastura cora)
火尾蜂鸟(学名为Tilmatura dupontii)
赤叉尾蜂鸟(学名为Topaza pella)
红嘴长尾蜂鸟(学名为Trochilus polytmus)
黑嘴长尾蜂鸟(学名为Trochilus scitulus)
白尾蓝胸蜂鸟 (学名为Urochroa bougueri )
白尾梢蜂鸟(学名为Urosticte benjamini)
棕臀白尾梢蜂鸟(学名为Urosticte ruficrissa)
雀形目 >鹎科  这类小可爱一般都有短的冠羽,象顶着小高帽
白头鹎Light-vented Bulbul现在福州郊外常见,远远就能看见它头上白白的一点,
俗名:白头婆白头翁

宋有《白头丛竹图》团扇,图绘小竹数竿,清翠嫩绿,两只白头翁栖于枝头,一只遥视前方,一只低头梳理羽毛,优哉游哉,真是幸福。

白头翠竹
白头翁其实是白头鹎的俗称,它的鹎科兄弟姊妹还有二十几种,在湖北省内已发现的还有黄臀鹎、领雀嘴鹎、绿翅短脚鹎等,也有地方称白头鹎为“白头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也常常观察到白头鹎双宿双栖,好不恩爱;难怪它在中国传统的文化里有着如此美好的寓意,那就是“白头偕老”。所以白头富贵就成了中国文化中的永恒的主题之一,在画中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宋朝皇帝宋徽宗也曾作“腊梅白头”,画的就是一对白头翁相互依偎在梅枝之上,并诗曰“山禽矜逸态,梅粉弄清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腊梅白头
白头翁脑枕上一圈白色的羽毛头是它的显著特征,白头翁就是因此得来。不过,当年的白头鹎可是没有白头的,为此我还闹过笑话,误把当年的白头鹎当作黄臀鹎了。

独立枝头
其实白头鹎长得颇为俊秀,而且体态轻盈,活泼可爱,毫无老态,还是很得人心的,难怪会成为成都市鸟评选的候选鸟之一。

白头探春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白喉红臀鹎 Sooty-headed Bulbul  雀形目 >鹎科 > 鹎属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头顶黑色的鹎。腰苍白,臀红,颏及头顶黑色,领环、腰、胸及腹部白,两翼黑,尾褐。幼鸟臀偏黄。与红耳鹎的区别在冠羽较短,脸颊无红色。
虹膜-红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悦耳的笛声及响亮的粗喘声chook, chook。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东南亚及爪哇。引种至苏门答腊及苏拉威西岛。
分布状况:甚常见的低地种类,见于高可至海拔500米的中国东南部和香港(chrysorrhoides),广东西南部和广西西部(resurrectus),西南地区(latouchei)。
习性:群栖,吵嚷,性活泼,常与其他鹎类混群。喜开阔林地或有矮丛的栖息环境、林缘、次生植被、公园及林园。
俗名:高髻冠 黑帽布鲁布鲁 红座白头只
栗背短脚鹎

雀形目 >鹎科 > 短脚鹎属
描述:体型略大(21厘米)而外观漂亮的鹎。上体栗褐,头顶黑色而略具羽冠,喉白,腹部偏白;胸及两胁浅灰;两翼及尾灰褐,覆羽及尾羽边缘绿黄色。白色喉羽有时膨出如Alophoixos冠鹎,但此种甚为明显。亚种canipennis多棕色,翼及尾无绿黄色翼缘。
虹膜-褐色;嘴-深褐;脚-深褐。
叫声:响亮的责骂声及偏高的银铃般叫声"tickety boo"。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越南西北部。
分布状况:亚种canipennis常见于中国华南及东南的低地森林;指名亚种为留鸟于海南岛,在广西南部与亚种canipennis有混交。在香港随着森林的成熟其数量正在增加。
习性:常结成活跃小群。藏身于甚茂密的植丛。
注:有著者将此种作为灰短脚鹎的亚种(参见郑作新,1987)。郑作新(1994)将惟一的亚种canipennis归在灰短脚鹎下,而将指名亚种另作一种。
领雀嘴鹎 Collared Finchbill

雀形目 >鹎科 > 雀嘴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Spizixos semitorques
描述:体大(23厘米)的偏绿色鹎。厚重的嘴象牙色,具短羽冠。似凤头雀嘴鹎但冠羽较短,头及喉偏黑,颈背灰色。特征为喉白,嘴基周围近白,脸颊具白色细纹,尾绿而尾端黑。
虹膜-褐色;嘴-浅黄;脚-偏粉色。
叫声:悦耳笛声。急促响亮的哨音ji de shi shei, ji de shi shei, shi shei。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常见于华南、东南(指名亚种)和台湾(cinereicapillus)海拔400~1400米的丘陵。
习性:通常于次生植被及灌丛。结小群停栖于电话线或竹林。飞行中捕捉昆虫。
红耳鹎 Red-whiskered Bulbul

雀形目 >鹎科 > 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jocosus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鹎。黑色的羽冠长窄而前倾,特征为黑白色的头部图纹上具红色耳斑。上体余部偏褐色,下体皮黄,臀红,尾端具白色缘。亚种monticola具完整的黑色胸带。亚成鸟无红色耳斑,臀粉红。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响亮不断的叽叽喳喳叫声,两或三音节短而甜的哨音鸣声wit-t-waet;也作悦耳的prroop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引种至澳大利亚及其他地区。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林园、公园、次生林及灌丛。指名亚种见于中国南方;monticola 于西藏东南部至云南南部;有争议的亚种hainanensis于广东南部及硇洲岛。
习性:吵嚷好动而喜群栖。喜栖于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树最高点鸣唱或叽叽叫。喜开阔林区、林缘、次生植被及村庄。
俗名:高髻冠
绿翅短脚鹎 Mountain Bulbul

雀形目 >鹎科 > 短脚鹎属
描述:体大(24厘米)而喜喧闹的橄榄色鹎。羽冠短而尖,颈背及上胸棕色,喉偏白而具纵纹。头顶深褐具偏白色细纹。背、两翼及尾偏绿色。腹部及臀偏白。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粉红。
叫声:鸣声为单调的三音节嘶叫声或上扬的三音节叫声;也作多种咪叫声。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缅甸、印度支那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型或成对活动的鸟,分布于海拔1000~2700米山区森林及灌丛。指名亚种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similis于云南及海南岛;holtii于华南及东南大部。
习性:以小型果实及昆虫为食,有时结成大群。大胆围攻猛禽及杜鹃类。
黄臀鹎 Brown-breasted Bulbul

雀形目 >鹎科 > 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灰褐色鹎。顶冠及颈背黑色。与白喉红臀鹎的区别在耳羽褐色,胸带灰褐,尾端无白色。与白头鹎的区别在耳羽褐色,翼上无黄色,尾下覆羽黄色较重。亚种andersoni几无褐色胸带。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沙哑的brzzp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缅甸及印度支那北部。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海拔800~4300米。指名亚种于四川西部、云南西部、南部及西藏东南部有记录。亚种andersoni于华中、华东及华南。
习性:典型的群栖型鹎鸟,栖于丘陵次生荆棘丛及蕨类植丛。
黑[短脚]鹎 Madagascar Bulbul

雀形目 >鹎科 > 短脚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描述:中等体型(20厘米)的黑色鹎。尾略分叉,嘴、脚及眼亮红色。部分亚种头部白色,西部亚种的前半部分偏灰。与红嘴椋鸟的区别在胸及背部色深。亚成鸟偏灰,略具平羽冠。
虹膜-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叫声:叫声甚多变,包括响亮的尖叫、吱吱声及刺耳哨音。常有带鼻音的咪叫声。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南方(包括台湾、海南岛)、缅甸及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亚种psaroides为留鸟于西藏东南部;ambiens于云南西北部;sinensis 于云南西北部、亚种ambiens的分布区以南;stresemanni于云南北部;concolor于云南西部及南部;leucothorax于华中;perniger于广西南部及海南岛;nigerrimus于海南岛;指名亚种则于华南及东南的其余地区。为山地常绿林的常见鸟。
习性:食果实及昆虫,有季节性迁移。冬季于中国南方可见到数百只的大群。
俗名:白头公 白头黑布鲁布鲁 山白头
北疆观鸟图片记录
5月15日-30日和深圳庭草、杭州文明、福州糊糊、新疆西锐一起在北疆观鸟半个月,收获颇丰,全队一共记录了180种,个人增加新种53,一路上从同行鸟友学到很多东西,感觉新疆人鸟距离比青海要近,和西藏有一拼,比较容易观察和拍摄,最极端的情况是在乌鲁木齐南山有一只胆大的煤山雀飞到我的脚上,啄完了左脚还要啄右脚,太神奇了!可惜当时我刚刚把150微距头换回400/5.6,没有拍下这惊人的一幕。
拍摄的图片陆续向大家汇报,更好的图片可到浙江、福建网站找文明和糊糊两只500/4的作品,草叔整理观鸟记录后会提交记录中心,在此特别感谢新疆鸟友对我们的热情帮助。新疆鸟类 niaolei.org.cn
一、阿尔泰山和卡拉麦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