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机场有人去吗:金乔觉的传说-宗教用品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01:29
金乔觉的传说编辑:阿成 | 来源:弘慧网 | 标签:地藏菩萨 金乔觉 | 发布时间:2008-7-29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

(传说一)
        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卸舟登陆,经南陵等地上九华。相传九华山原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
        金乔觉来山后,居诠在东岸峰的岩洞里(后人称之为“地藏洞”),岩栖漳汲,过着十分清苦的禅修生活。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长老诸葛节等数人结伴登山,一路但见深山峡谷,荆榛莽莽,寂静无人。到得东崖,见岩洞内唯有释地藏孑然一身,闭目端坐,旁边放一折足鼎,鼎中盛有少数白米掺杂观音土煮的剩饭,众长老为有如此苦修之人,而肃然起敬。于是共同筹划兴建禅舍,供养地藏。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庙宇建成,地藏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其大弟子、首座僧用瑜,身体力行,斩荆披棘,率众垦荒,凿渠开沟,造水田,种谷物,劳动自给,坚持苦修。建中二年(781年)池州太守张岩,因仰慕地藏,施舍甚厚,并奏请朝廷将“化城:旧额移于该寺。郡内官吏豪族,纷纷以师礼皈依地藏,向化城寺捐献大量财帛。金乔觉,声闻遐尔,连新罗国僧众闻说,也相继渡海来华随侍。
        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相传其时“山鸣石陨,扣钏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根据《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语:菩萨“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金乔觉的肉身
(传说二)
        金乔觉是新罗国王室贵族,他的舅父自然也属名门望族,但不详其姓名。金乔觉在九华深山苦修,创建佛寺,声名远扬后,新罗国僧人纷纷前来,拜他为师,一时徒弟剧增。但山中生活很清苦,金乔觉曾以白土掺米煮食度日。高堂老母痛儿心碎,请其两位舅父跋涉来山看望。两个舅父受外甥金乔觉影响,住在九华山不走了。后因他俩触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5条戒律,被金乔觉撵下山去。后人为纪念金乔觉两个舅舅的九华山之行,在山脚下为他俩立庙祭祀,供食荤素不拘。过去,在皖南一些地方流传一种“二圣会”的集会。即夏历七月三十日做“地藏会”,焚香、诵经,参加者出钱办素斋聚餐。翌日,即夏历八月初一办“二圣会”,祭祀金乔觉的两个舅舅,供席有荤有酒,参加者同样焚香礼拜,聚餐时则是大酒大肉了,这与佛教徒的“盂兰盆会”、“观音会”等迥然不同 。
(传说三)
        传说金地藏入寂时,颇多瑞兆,其一是寺钟坠地,堂椽三坏,预告师之将灭;二是寂后按 坐势敛于函中,三年后开函入塔时,颜状鲜活如生,升动骨节,其声若撼金锁,正符于“菩 萨钩锁,百骸鸣矣”的经文;三是建塔之后,塔址发光如火,光成圆状。
        当地僧俗根据金地藏生前的事迹与死后的祥瑞,把他神化为佛经所说的地藏菩萨应世,对 其住过的化城寺寺宇文物、肉身塔等加以保护,进行供奉,宣传“施一金钱,报一重果,下 为轮王,上登圣地”和既“不能立殊绩以济众,又不能破余财崇胜因缘,啄腥犭、顾儿妇而生为人非、死为鬼责”的善 恶报应、轮回生死思想。这样,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信仰 的专门道场宣告开始形成,这无论是从唐代的社会政治形势还是中国佛教发展形势来看, 它的出现都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