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飞293剃光头视频:读书狂的基础课:基本阅读技巧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52:34
 

读书狂的基础课:基本阅读技巧常识

2010-04-25 12:15:38 来自: 老张(北京出版人沙龙)

一、读书的目的与方法
  阅读可以分成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这类资料,读者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象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时了解当前形势或者研究某一段历史,速读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视所读的材料而定。
  第二种是文学作品阅读法。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应该非常缓慢,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如果嘴唇没动,只是因为偷懒。例如读“压力”这个词时,喉部肌肉应同时运动。阅读诗词更要注意听到声音,即使是一行诗中漏掉了一个音节,照样也能听得出来。阅读散文要注意它的韵律,聆听词句前后的声音,还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文学家的作品,唯有充分运用这种接受语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这种依赖耳听—一通过眼睛接受文字信号,将它们转译成声音,到达喉咙,然后加以理解的阅读方法,最终同我们的臆想能力相关。
  第三种是经典著作阅读法,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像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经典著作阅读法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学作品的特色,以 使读者自己钻进所谓文学观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第四种阅读方法是麻醉性的阅读法。这种阅读只是为了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样使读者忘却了自己的存在,飘飘然于无限的幻想之中。这类读者一般对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感兴趣,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书本之外。如果使用麻醉性的阅读方法阅读名著,读者只能得到一些已经添加了自己的幻想的肤浅的情节,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鸳鸯蝴蝶派作家的庸俗作品的水平。如果漫不经心地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犹如读一本拙劣的三角恋爱小说。麻醉性的阅读在将进入成年的时候达到顶峰。年轻人的麻醉阅读是造成大量的文学作品质量低劣的原因。
[编辑本段]二、怎样做读书笔记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四种方式:
  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奥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练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上述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个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素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与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与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本、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三是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注意积累卡片向某些方面集中,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深化。
  四是一定要养成定期整理的习惯,按性质或需要把卡片编上页码,分类插放。既为查找使用提供方便,又可在整理过程中使自己平时分散、零碎的知识系统、条理起来。
  阅读速度与理解
  每个教育机构都有专业老师,教你提高阅读速度和增进阅读理解的方法,但下面所提供的并不是想用来替代专业老师的辅导。
[编辑本段]三、阅读速度
  不同的阅读材料要用不同的速度。例如,阅读一部令人兴奋的小说要比阅读一本生物学的课本要快。
  不同课本所用的速度也不同,因为有的写得好,有的写得差,因此,有的就比较难读。每一学期,在读不同课本的一个章节时, 给自己定一个时间,看一小时能读多少页。一旦你对你的阅读速度有比较精确的估计,你就可以较好地安排你的阅读和学习时间。
  阅读理解
  先很快地看一遍某个章节。找出作者突出强调的部分。如果作者对某一个概念给了许多图解,那它就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如果时间紧的话,你可以跳过那些作者着笔不多的部分。
  读每个段落的第一句应该比读其余部分更认真些。
  在阅读某一章节之前,注意标题以及每一段的第一个句子。然後合上书,问你自己,现在你对在看书之前所不知道的这个主题了解了多少。
  在读每一个句子时,注意名词和主要的内容。找出名词-动词的搭配,并学习掌握这些搭配。例如,想一想下面这段课文:
  经典的条件反射是这样一种学习,它发生於当我们把环境中的两种刺激联系起来时,其中一种刺激激发反射性的反应,第二种刺激相对这种反应原本是中性的,但是, 在它和第一种刺激结合後,它自己就激发起这种反应。
  你不需要读每一个词,你可以用图解的方式来解释这段课文:
  经典的条件反射=学习=把两种刺激联系起来
  第一种刺激激发一种反应
  第二种刺激=原本是中性的,但和第一种刺激结合 -->激发反应。
  不必一遍一遍地读课文,你可以这种形式记笔记,这样,你记下了这段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一旦你这样记笔记,你就不必担心课文本身。
[编辑本段]四、快速阅读的训练五方法
  第一, 掌握看书扫视法。
  要读得快,就要眼睛看得快。小学生开始读书的时候,往往要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一个一个念,这样读书当然是慢的。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的习惯,学会合理扫视,纠正按“字”阅读、默读时动嘴、眼动没有规律等不良习惯,逐步扩大学生的“视知觉广度”。“视知觉广度”大,由于眼球注视时间短和中途回视的次数少,其阅读的平均速度就比较快。据我们上万学员的训练体会可以看出“有经验的阅读者每一次注视所能阅读的内容至少是初学阅读者的三倍”。用“扫视法”训练速读的方式是很多。除了运用我们的训练软件外,还可以可用卡片、幻灯或个人电脑来展示词组、句子、句群,在规定时间内要求每个学员尽量地扫视,后回答。例如“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然后问学生“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什么原因?怎样来的?”等问题,要学生回忆这些句子,同时也使他们明白记叙文章的五个要素,进而全面掌握扫视法,自如地用整篇(段)文章进行扫视训练。
  第二, 掌握看书搜索法。
  要提高阅读速度,具有看书时的快速搜索能力是必要的。即在看书时能快速找到所需文章目录,文章重点或你对文章所关心的部分。我们在训练中必须养成学员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善于发现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这可以用提要法进行训练。训练的材料,可以用训练文章中的“短篇”、“阅读”的阅读文章。对这些各类文章要求学员能抓住各段大意。掌握段意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例如《崇高的理想》一文中第五自然段开头一句:“理想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世界观问题。”这就是主句。其次,要求学员能够迅速抓住文章的脉络。例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是按逻辑顺序来安排的,文章从五个方面表现竺可桢同志在向科学高峰进军中不辞劳苦、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
  第三, 掌握速读中心法。
  就是要求学员在训练中能迅速找到所看书本或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如《要造成一种民主空气》),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例如《讲讲实事求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例如《荷花淀》、《反割头税的斗争》)。
  第四, 掌握速读概括法。
  通过快速阅读[1]要求学员能看清书籍或文章的内容提要,迅速把握文章主要脉络和大意。有的是写情节提要(如《“老虎团”的结局》),有的写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如《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有的可制图表(如《人类的出现》)。第五,要求学生摘录警句(例如《记念刘和珍君》)和佳句(如《土地》、《秋色赋》)等。这几种要求,不是读每篇文章都要做到的。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
  第五, 掌握速读提问法。
  看书与做事一样如果想要好的效果,在起初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看书指向,即需要向书中了解和掌握什么东西,记忆什么内容,特别是在面临考试复习是看书,目的性就更要明确。这样看书时我们就容易形成带着问题去看书和复习课文的习惯,这样往往事半功倍了。叶圣陶先生说过,“无论阅读何种书籍,要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把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把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总得认清几个问题──也可以叫做题目”。“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和题目来”。在培养速读能力时,可提出一些问题,要学员能迅速阅读后解答,例如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可提问:为什么说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践?学员要迅速在书上找到一段话作为答案:“这是因为──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问题要有思考性,要让学员想一想之后能够回答。在提示之外,学员如能自己提出,当然大可奖励。但是提得有无价值,得当不得当,还须由教师注意与指导。有些文章的内容,可由自编一些题目来概括,例如《崇高的理想》一文就可以编出一系列的问题: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说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什么是伟大的理想?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最崇高最伟大的理想?到了高年级,还可以进行专题阅读,由教师出一专题,让学员自找参考书阅读后解答,养成学员“选读”的习惯和能力,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例如教师布置学员找一些材料说明“用眼卫生”的问题、“文明礼貌”的问题等等。
[编辑本段]五、快速阅读的十一条要领
  1.不要反复浏览。凡是科技读物,一般只须顺着读一遍即可。如有必要,也要等整篇读完之后,再回过头重复某项内容。避免眼睛不断地来回转动。
  2.采用“筛选”式阅读法。有意识地为涉猎专业所需的信息而读。
  3.要默读,不要朗读。发声的阅读是快速法的大敌。
  4.阅读时,视线应与读物成垂直线,并充分发挥视线的“余光”作用,多览到一些内容。
  5.要聚精会神地阅读。快速阅读必须有“强化”的注意力。
  6.提倡有理解地阅读。阅读时,抓住实质性的关键词。读物的内容实质,正是阅读时应弄通的重点。理解,就是探索出读物的思想意义。
  7.在阅读中,运用要领记忆的基本方法,有目的地去记。不必去记无关紧要的词句,却要记住作者意图及内容实质。
  8.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法,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9.经常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便能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
  10.每天阅读的定额标准——在两份报纸,一本杂志,按自己的专业需要,从中吸取相当于普通图书五十至一百页左右的信息。
  11.要带着问题阅读。
六、通用式阅读法
  通用式阅读法是一种时常采用的精读方法。通常分五个步骤进行:
  1、浏览。就是对文章做鸟瞰式感知,用较短的时间通读一遍,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概括了解文章的主题,大意或观点、材料。
  2、提问。根据浏览的印象和自己的需要,提出需要弄清的问题,使阅读文章的目标具体明确。提问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去设计。内容方面包括中心思想、社会意义、作者的情况、写作的背景与动机、内容要点、主要章节和段落的研究等;形式方面包括文章的结构布局、各个部分的关联、体裁形式、表达手段、用语特点、词句的推敲等。
  3、精读。这是关键的步骤,必须认真阅读文章,圈点、批划、评注,弄清词句含义,逐段理解内容,理清线索,把握主题,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摘要,抄卡片,写笔记,列提纲,绘图表等,求得切实具体地解决问题。
  4、背诵。强调记住需要记忆的内容,不一定都是一字不差的背诵,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力求记得准确、迅速,也可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默写提纲,记住要点。
  5、复习。包括系统整理提纲和读书笔记,重温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完成必要的练习。通用式阅读法,综合运用了感知、记忆与思维的规律,能使阅读获得较好的效果。
[编辑本段]七、阅 读 策 略
  中学时期是人生中求知的旺盛时期。有人作过统计,每年学习40周,每周学习50小时,总计为1.2万小时,它等于一个人参加工作后的全部阅读时间(3.6万小时)的1/33,等于一个人毕生阅读时间(6.8万小时)的1/36。在这弥足珍贵的阅读时间里,怎样才能取得好的阅读效果,阅读策略的选择十分重要。
  1.策略之一:定向阅读
  “人生有涯知无涯”,如果把宝贵的人生阅读时用于漫无目标的阅读,无疑也会收效甚微。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中就有个名叫彼什伽秋的人物,他嗜书如命,什么书都读。结果,由于他毫无选择、毫无目标地阅读,最终还是一事无成。
  中学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是重要的基础,常常对一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著 名的科学家、学者都是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终生从事的目标。陈景润在中学时就决心献身数学,周仁在中学时就立志于研究中国的古陶瓷。因此,对于中学生朋友而言,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选择一二个“中心兴趣”进行大量的、较为深入的阅读,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读书效果。
  中学生的课余阅读潜力是很大的。有人对中学生的课内阅读量和课余阅读量作过对比统计:初中一年级学生在一学期内所读的各类教科书约共70万字,高中一年级学生在一学期内所读的各类教科书共计130万字;而在同一时间内,他们在课余进行感兴趣的课外阅读,阅读量分别可达700万字和1000万字,课内和课外的平均比值为1:9。如此浩大的阅读量,如果我们能确立自己的中心兴趣,按自己的兴趣、目标、能力进行定向阅读,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2.策略之二:选择阅读
  数学家王梓坤说过,读书要选择。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书:有的不值一看,有的只值看20分钟、有的可看5年,有的可保存一辈子,有的将永远不朽。即使是不朽的超级名著,由于我们的精力与时间有限,也必须加以选择。
  选择阅读策略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选择含义是,“读第一流的书”。在浩如烟海的图书文章中,只要经过认真 的筛选和比较,你就不难发现,属于某一学科的第一流的代表著作有哪些,只要熟读这些著作,你就可以领略学科的全貌,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
  第二层选择含义是,“读一流学者写的书”。所谓的第一流的学者,是指在该学科领域里最知名、最有权威的科学家、学者。他们站在该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洞察该领域发展源流和发展趋势。读他们写的书,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要了解“第一流的书”和“第一流作者写的书”,其方法是通过推荐书目了解,或是请老师、家长推荐介绍。
  3.策略之三:时间巧安排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比较繁重的。除进行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还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
  零星时间阅读法。要善于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积少成多。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过:“我用的是零头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没有整段时间,就尽量把零星时间利用起来,加起来可观得很。”写下皇皇巨著《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整段时间阅读法。寒暑假、节假日对于爱读书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多读书,读好书。
[编辑本段]八、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
  1.阅读时切忌出声.人的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比眼睛和大脑的运动速度慢得多, 如果读出声就会降低阅读的速度.
  2.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 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3.要一段一段地看书, 不要一字一字地看书.一段一段地看书, 使字变成句子, 意思比较完整, 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 加快了阅读速度.
  4.一目十行'.在阅读不大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 不必逐句逐字地读, 可以略读, 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5.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 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公式等, 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 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6.先读头尾.在读一般论文时, 可先读文章的头尾.弄清文章的结论和主题, 使阅读的思路清晰, 便于理解文章内容, 可提高阅读速度.
[编辑本段]九、人在阅读的姿态
  何心乐
  女儿见我捧一本书坐在便盆上,笑我难看死了!我反驳,一个人最优美的、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最耐看最经得起欣赏和品味的一个姿态,就是人在阅读的姿态。不论是正而八经地坐在书桌旁,还是极休闲地躺在床上、沙发上,甚至是双手捧一本书坐在厕所的便盆上,也不论是白天,还是在夜里,只要是在阅读,都是一个人最优雅的姿态。
  阅读,让人变得懂事、文明;阅读,让人变得高尚、完美;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人类的文明与阅读密不可分,一部文明史便是一部阅读史。
  对着女儿我大谈其阅读的感悟——捧一本自己喜欢的或精致或朴实的书,用眼睛阅读,用心灵感应,用双手抚摸。这时,世上万物仿佛已经隐褪,我尽可以屏住呼吸,调动心灵的所有感觉,全身心地融进作家意识的河流,进入一个崭新鲜活的天地,去寻找一段美丽忧伤或许不怎么美丽却很欢快的传说。
  回忆我以往的阅读,总是把时间大量地放在夜里,我把我的阅读时间大量地放在将我书房的台灯打开、窗帘拉上之后,这就是我常说的所谓“夜读”了。不是吗?夜色很美,美在迷蒙,美在含蓄。在夜里,当我阅读得有些时间了,我就会起身把灯关了,扯开两尺窗帘,在洒满融融月光的窗前伫立,索性双眼闭上,任思绪的野马尽情奔跑在茫茫无际的天宇……
  春的夜,淡淡的花香透过窗帘从窗外飘进来,空气中弥漫着温暖的气息,注入眼球的文字充溢着醉人的甜美;夏的夜,沐浴过后虽然还有阵阵暑气袭来,汗水仍在渗出肌肤,但书中那诱人的文字总能让我安静,让我细细去咀嚼书中的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细节;秋的夜,虫儿在外面唱歌,凉爽的斗室里有着梦一般的诗情和诗一般的梦境,此时阅读,如食哀梨,如饮醍醐;冬的夜,任凭外面的世界雪花纷飞,北风呼啸,房间里也少不了有寒意扰人,却难以扰乱和动摇我在春暖、夏热、秋凉里养育起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情趣。
  我告诉女儿:阅读,作为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重要标志。而一个正当有效的阅读,一个理想的阅读,更应该是一个以阅读经典为基础的阅读,应该将经典阅读作为整个阅读的核心。何谓经典?凡是圣洁的、美感的、雅致的、庄重的、忧郁的、悲悯的、富有意境的东西,便是经典。经典是经过一代代汰洗和沉淀的,经典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东西。阅读经典才是高尚的阅读。
  对于自己的女儿,要求她每夜跟着我阅读两小时。我说,如果你一天不阅读,你的外表就是长得最好看,也会变丑,会在某天早晨变成一只“镀了白铜的元宝”。
  我告诉女儿:这辈子,我见过许多先生,粗看,他们的头发灰白,脸色憔悴,个子不高大,身材也不魁梧,穿着一般,相貌平平,一点也不“靓”。可是,只要细看,我就发觉在他们的脸上、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这种气质,就是我平时常提的那种“书卷气”。我知道这种“气”完全是他们坚持阅读,坚持多少年长时期的阅读,才慢慢积蓄而成的一种“气”,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这就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
  来源:文汇报
[编辑本段]十、读书时间的安排
  马克思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在现在社会里, 时间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为宝贵.会不会管理时间, 是判别一个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怎样科学管理时间呢?
  一、节省时间.`一切节约, 归根到底都归为时间的节约.'从时间中节约时间, 主要方法是:
  1.安排时间先问三个能不能
  (1) 能不能取消它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什么都去做.所以节制一下过于广泛的兴趣、过于广泛的交友是十分必要的.对那些完全不必去做的事, 不必见的人, 应该决然取消.对做不做无妨的两可间的事情, 为了节省时间, 亦可不予安排.
  (2) 能不能合并起来做
  把能合并起来办的事、见的人, 尽可能合并起来办, 做到一举两得, 两全其美.比如用洗衣机洗衣时, 洗菜、做饭;排队买菜时看报刊杂志;看电视时打毛衣;散步时交谈;旅游时观察等等.
  (3) 能不能代替它
  用费时少的办法代替费时多的办法.一个人能办的事, 不要派两个人、三个人去做;了解一部名著的内容和情节, 可以看一部电影或一本连环画, 而用不着去看原著;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电话等传播工具了解信息等.
  2.利用时间先抓三个快不快
  (1) 节奏快不快
  调节频率, 加快节奏, 可以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2) 动作快不快
  动作的快慢决定着所用时间的长短, 有一个笑话说: 一个闲来无事的老太太, 为了给远方的孙子寄张明信片, 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的时间.买明信片要一个钟头, 寻眼镜一个钟头, 查地址一个钟头, 写信一个钟头, 上街投邮又是一个钟头.一个动作迅速的人5 分钟可以办完.
  (3) 进展快不快
  我们讲新的时代观念、时间观念和节奏观念, 都是为了提高办事的效率, 如果一个小时办完了需要两个小时办的事, 其进展速度就提高了一倍.在有限的时间内办成更多的事情是很有意义的.
  二.挤时间.鲁迅先生把时间比作海绵里的水, 只要挤, 总会有的.在快的生活节奏中, 在繁忙的工作中, 怎样才能挤出时间来呢?
  1.化零为整凑时间
  要想成为时间的富有者, 首先要学会化零为整, 善于把时间的`边角余料'和`零碎布头'拼凑起来, 充分利用, 这就要做到:
  (1) 切莫小看几分钟
  一个叫雷曼的学者说: `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点时间, 即便只有五六分钟, 如得正用, 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游手好闲惯了, 就是有聪明才智, 也不会有所作为.'毛泽东同志的很多著名诗篇是在马背上哼成的.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 常常利用理发的时间考虑创作, 每当理发师把围裙一解, 他就立即要来纸和笔, 把理发时考虑好的乐谱记下来.一个人的时间无论怎么紧, 在等车、理发、做饭、哄孩子中挤出三五分钟时间还是可能的.
  (2) 空余时间不能丢
  晋朝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经常利用饭前饭后的时间来练笔, 我们每天饭前饭后空余时间也都可以利用.长期坚持下去, 就能得到不少时间.
  (3) 早晚时辰要利用
  我国东汉学者董遇, 治学善于抓三余: `冬者岁之余, 夜者日之余, 阴雨者时之余.'他利用这三种空余时间读了好多书, 我们如果能多利用点早晚时间学习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2、设法简化生活, 腾出空余时间一个有志于求知上进的人, 一般不沉醉于繁琐的生活, 也不热衷于迎来送往.作家端木蕻良, 曾有贴诗谢客的佳话, 为的是杜绝来客的无谓干扰.居里夫人为了腾出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她尽量缩短搞卫生的时间.这些名人之所以采取这些办法, 不是不要友情, 而是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无畏消耗, 这对我们当代青年来说, 其精神是值得效仿的.
  3.善于利用假日, 巧妙安排时间
  按照国家规定, 每个职工每年有节假日110 天, 加上休假, 一年共有130天左右.巧妙利用这整段时间, 也就是利用了人生的七分之一.数学家科尔解开`2 67-1'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数学难题后, 有人问他花了多少时间? 科尔的回答是: `三年内的全部星期天.'瞧, 这三年的星期天该是多么有意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