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绝代谱子:90.7%的就业率,此数只应天上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04:44
据人民网报道: 25日人社部介绍称截至去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2011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有660万。

 

    在就业环境与就业秩序都不甚理想的前提下,高校毕业生90.7%就业,有没有“被就业”的情况?有没有人“零工资”或“低工资”就业?有没有为了完成任务,签订“假合同”的情况?在网上,不少人纷纷“晒”起高校“就业经历”。

 

    如果“啃老”算“家庭就业”,就业率肯定更高。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这里的年轻人应该包括应届与历届高校毕业生。啃老,总得在家里做点小家务什么的吧?“孩子,家里酱油没有了,去打酱油”,这也算是给父母“打工”,然后换来衣食无忧,当然还有零花钱,这理应算是一种“家庭就业”。如果把这一部分也统计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里,就业率估计还会提升几个百分点。

 

    如果是货真价实的就业率,说明一系列就业政策与措施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可喜。如果是注水的就业率,数字背后则有可能存在着未就业、被就业、假就业的现象,堪忧!

 

    据报道,有人认为虚高的就业率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为虚高的就业率会延误社会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时机。那么,相关部门能否详细地公布一下就业率统计的过程,尤其是细节——是直接将各个高校自己统计的就业率拿来加加减减,还是亲自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统计?

    数据不能“逗你玩”,尤其像就业率这样的民生数据。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最基础的民生。准确的就业率,是就业的“晴雨表”,是民生的“晴雨表”,也是生计和尊严的“晴雨表”。同时,唯有准确的就业率,才能给政府制定就业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一道难以解决的难题,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被近日人社部新闻发布会(1月26日《新京报》报道)抛出的2010年90.7%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给乾坤大挪移了。按照这个数据猜想,大学生就业场景应该是欣欣向荣,就业之路应该是一帆风顺。哪有女大学生求职120次的痛苦经历?哪有被“潜”被“刁难”等事件出现?哪有大学生为求职不顺而哀声连连?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政府职能部门统计的高就业率与时下大学生就业的辛酸路,形成强烈的反差之比,一方大放就业形势大好的厥词,一方为找工作踏破铁鞋恨不得委身求全。之因,不难理解,在缺乏事实论证的大学生就业统计数字,是虚假的,是愚弄国人的。而陷身于就业水深火热中的当事大学生,才有绝对的发言权。

    夏菲,中国海洋大学大四毕业女生,对笔者说,虽然我们学的是针对性就业专业,但这几年大学扩招的学生比前几年要多了几倍,如今也为就业发愁,她和同学先后跑遍了青岛各大与海洋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到现在还是杳无音信。夏菲两眼茫然地看着窗外的大海,可以想象心情的复杂程度,远比海浪要汹涌得猛烈。

    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笔者安慰式地对夏菲说,那就去海尔集团或海信、青啤等大国企试试,也许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定就被聘用了。夏菲忧柔地告诉我,当初选择海洋专业学校就读,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找到理想的工作,你说的这些企业,是很理想,但是对于我没有发展的前景,电子专业和营销专业的人才,比比皆是,没有任何优势去竞争岗位,说不定就去了车间,再想跃起,谈何容易啊。

    话音未落,我不禁暗地对夏菲翘起了欣赏的大拇指,分析得一点不错。可以想象到,夏菲和她的同学们,对求职的一切因素都做了精确到位的深思熟虑,为得到一个理想的工作,动用了一切智慧。可是,虽然方向在她脚下,路却不在,等待是唯一的结果。

   夏菲转过头看着桌面,双手捧着咖啡杯,从热气氤氲出的雾霭中,她的话语却震撼了我:当初来读名大学,愿望就是有个好的发展方向,为了生活得好点,现在很渺茫了。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不甘心,如果去车间,做一名普通工人,何必要来读名大学呢,机械的流水线,四年前就有大批的招工启事贴在高中校门口,这几年花费了父母那么多辛苦钱,感觉对不起他们,早四年出来打工,还挣了不少钱,父母也至于那么辛劳和节省。现在看来要回到四年前的起点上,我真不知道如果向父母交代。

    无语。一向口若悬河的我,顿时哑声。

    大学生就业,不是说有工作就是真正就业了。有夏菲一样的感受的大学生,相信数量不低。他们内心对未来发展表现出的焦虑、彷徨、无奈的心情,谁为之考量了?如果说这样的90.7%就业率,表现的是形势大好,是多么滑稽和可笑。

    是的,大学生要改变就业观,走自我发展的路和不为择业而逃避。可是,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决定了他们对现状与理想的落差,有巨大的权利失衡感,这种感受导致了他们在工作中消极对待,轻者跳槽,重者会自抛自弃,甚至一蹶不振。因此,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别去追求华而不实的政绩就业率,应该从实际出发,确实把就业难题上升到政治层面上加以解决,为千万大学生做好就业导航;教育部门别盲目扩招而不切实际需求为一己私利牺牲广大学子的前程,应该论证社会需求,进行对口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