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纹编织:辞职后的胡耀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1:17

辞职之后的胡耀邦 最爱听取得进步的新闻

来源:搜狐社区  收藏时间:07-07-31 10:46  跟帖:0

辞职之后的胡耀邦

1987年1月16日,胡耀邦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消息传遍全球,震动了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会稽司胡同25号胡耀邦家里,因为事先知道,没有被新闻震动,却被接连不断的电话铃声震动了:从边疆、从草原挂来的;从南海渔村挂来的;从城市、从农村挂来的;有干部、有青年学生、有科学家、文艺工作者挂来的……都是问候、安慰,有的对着话筒哭出了声,说什么的都有,说得最多的是:要保重身体,我们永远支持耀邦,我们全家感谢他,全村感谢他,老干部感谢他,知识分子感谢他,祝他健康、长寿……

李昭(胡耀邦夫人)更没有想到,除了接不完的电话,第二天又增加了慰问电报和快递问候信,有的还要求直接来家里慰问、探望。李昭告诉家人和胡耀邦身边的工作人员:接到电话首先要谢谢大家,电话上说谢谢就可以了;对所有的问候电报、慰问信只收不回,要求来家看望的婉言谢绝……

现在李昭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帮助胡耀邦把情绪调整过来。她知道胡耀邦几乎没有娱乐的习惯,除了看书没有其他特殊爱好,脑子里装的都是党务、党风、廉政。他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群众,常常念叨的是:什么地方的公路要加快建设,让群众早日走出大山;要尽快解决什么地方群众饮水困难的问题;什么地方的水库雨季前要加固维修,等等。

在李昭的记忆里,令胡耀邦最高兴最激动的事是:什么地方的粮食丰收,农民的收入增加;中国又发现了新的大型矿藏,大油田、大气田;科研人员攻克了难关,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问题,不再依赖外国……

然而这样的新闻消息都不是经常有的,李昭沉思着,突然脑海里出现一个念头:耀邦最愿意深入群众,和群众交朋友、交流思想,他把掌握群众脉搏、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看成是党的事业,是党生存发展的条件。无论是担任团中央书记,还是担任党政重要职务,他都认为保持和各种不同人群的联系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活动,是一种快乐。如今在家赋闲,不妨走出去接近大自然,接触群众,丰富精神生活。在以后的日子里,李昭特意陪同胡耀邦去了山东、湖南和广西等地观光疗养。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里,胡耀邦始终生活在群众中。记得在河南黄湖“五·七”干校劳动时,他收到一封热情洋溢的信,那是一名从北京去北大荒垦荒的老队员写给他的。为避免蚊虫叮咬,在闷热的夏天,他坐在蚊帐里写了一封两千多字的回信。他认为书信往来是沟通思想、交流信息最便捷的方式。

他曾对好友于光远说过,他有两个没有想到:一是没有想到他在党内担任这么高的职务;二是没有想到他辞职后得到党内外这么多人的理解。

一天,李昭收到一封从西北边疆寄来的信,拆开一看,是一位解放军女军官写给胡耀邦的。热情洋溢,激情澎湃。李昭看了非常感动。本来说好了,这段时间胡耀邦不接电话,不看信。但这是一个患了癌症,不久于人世的西北边陲女战士的绝笔,也许是她最后一次向人世间倾诉心声,李昭考虑再三,还是把信交给了胡耀邦。胡耀邦看了果然激动不已,不久,写了首情文并茂感人至深的诗。诗是这样写的:“世事匆匆各浮沉,风云叱咤多女英,死神面前犹奋笔,君是巾帼罕见人。”是答谢,也是回敬。  

辞职一年零三个多月后的1988年4月,胡耀邦在河北保定易县农村调查研究了9天,回到涿县一家宾馆休息。当他离开时,宾馆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周围群众四千多人列队为他送行,不少群众围上去要和他握手,要求合影留念。谁也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热烈激动的场面……

 

1988年11月,胡耀邦回湖南疗养,在原省委书记万达陪同下,游览张家界。那天从宾馆出来,被在那里开森林会议的代表发现了,全体代表列队不断地齐声高呼:“欢迎胡耀邦同志与我们合影!欢迎耀邦同志与我们合影!”接着是雷鸣般的掌声,胡耀邦只好在热烈的掌声中走入他们的行列。另一次,在游人如织的风景区,又被人认出,所有游人都涌向他,同他握手,向他问候、致敬,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挤得水泄不通,交通被堵塞!

 

有这两次经历,胡耀邦和李昭从湖南到广西南宁以后,顾及影响和大局就再也不在公众场合露面了,只有少数干部知道他们在南宁的住处和行踪。他想见见几位和他有过联系的农民,也是邀请农民到宾馆来见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