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杀手在线播放:移作文心理障碍顽石 辟提高写作水平坦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27:17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湖泽中学 方秋凤
一提起写作文,许多初中生都感头疼。因为他们写作能力差。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认为罪魁祸首是心理障碍。只有帮助这些学生移掉作文心理障碍这块顽石,才能诱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为他们开辟一条提高写作水平的金光大道。那么,心理障碍是如何产生的呢?又该如何铲除呢?
一、心理障碍之表现
1、悲观失望心理:
这种心理是最典型、最顽固的障碍。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写文章的料”、“花岗岩脑袋”等,因而对自己写作毫无信心,也不再努力去做。形成这一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他们因阅读能力较差,对课本中的范文及课外优秀作品往往是“雾里看花”,对同学的作文难辨优劣高下,或虽粗知好坏而不知好在哪里,劣在何处。因而不知怎样才能写出好作文,便认为要写好文章犹如上青天,于是写作时充满了悲观心理。二是自己从小学到中学从没写出过像样的文章,没有获得过成功的鼓舞。热情的赞扬,因而断定自己没有写出好文章的细胞,轻易地否定自己的作文能力。
2、畏惧封闭心理:
在初中阶段,作文比起其他各科作业来,其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大多有作文“畏惧症:作文课上,因心里没有底,害怕自己写不好,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作文评讲时,害怕老师以他们的作文为反面例子,进行分析讲评,怕引起别人的嘲讽。有了这样的心理障碍,在整个作文过程中,从构思到写作文,他们总是设法切断与外界交流的渠道,因而几乎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中写作。
3、虚假掩饰心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写在作文本的文章大多空洞无物、套话连篇,但写给亲友的信或自己的日记,却显得文从字顺,不乏真情。究其原因,这些学生不愿在作文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尽力掩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一是怕讲真话讲错了受老师的批评;二是怕暴露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丑。因此,他们总是把内心想说的话,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儿搁置一边,而搬用空话、套话和假话,虚构一些不着边际的情节。在这种虚假的掩饰心态驱使下写出来的文章,其结果必然是空洞无物或千篇一律,既没有个性,更没有新意。
4、冷落自卑心理:
有些学生虽然也知道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写出好文章,但由于他们的写作历史上从没有过成功的例子,受表扬的只是班上那几个作文尖子,就误以为老师已把自己看“死”了,担心再努力也是白费,即使写出了较好的文章,也会因老师的“印象主义”、“不信任”而被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他们便产生了冷落自卑的心理障碍,因此作文时,大多消极对待,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二、心理障碍之排除
1、感情引导,激发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写作不是在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一些字句。”因此,写出最佳作文必须首先要挖掘学生心灵中的积蓄,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语文老师对他们要有爱心,要动之以情,帮助学生打开他们的心扉。如果作文命题能拨响他们心灵的琴弦,那么灵魂演算的宝藏就不用开发了。
我做了一次尝试。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老师,我想对您说》的题目。我说:“我教你们三年了,你们也即将毕业了,我对你们的感情很深,说实话,很爱你们。但回顾我的工作,难免有失误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时批评态度不好,刺伤了你们的心……我很想知道你们对老师有哪些要求、意见、想法,我想听听你们的心里话!”短短几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静静的湖水,顿时浪花飞溅,涟漪圈圈。接着我从正面启发:“这个题目说什么都可以……”十分钟指导完毕后,在一片兴奋中,学生们唰唰地写起来。
一位学生写道:“上周星期一,我们湖泽的同学早上按时到预定地点候车,由于路上交通堵塞,上课迟到了,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我们一顿:‘你们湖泽中学在复习的冲刺阶段,学习纪律还那么松懈,怎能在中考取得好成绩……’方老师,希望您今后要深入调查研究后再发言,不要错怪我们同学啊!”读完这篇文章,我又内疚又感动,多么真切的心里话啊!这不仅是篇好作文,也是篇诚恳的意见书。我把此文在班上讲评,对这位学生加以鼓励。通过这样的感情交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2、正面引导,鼓励为主:
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的原则。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要热情地肯定他们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不同程度的进步,使他们尝到作文甜头,产生将文章写好的愿望。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作文的信心。
2004年我执教的初三学生中,有一学生的作文成绩一直很差。有一次我叫他们写了一篇记叙文《我的烦恼》,批改后这位学生竟“奇迹”般地得了80分。我在批语中写道:“本文立意较新,事件也很感人,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若能认真修改,不失为一篇佳作,希望你在此基础上再上新台阶,争取更大进步。”这段批语给了这个学生很大的鼓舞。评讲时,又以他的作文为范例在班内分析讲评,更令他喜出望外。事后他对同学说:“老师热情的鼓舞,真挚的关怀,叩开了我喜欢写作的心扉……”后来,他在写作方面果然进步很快。
另外,在讲评作文时,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的分析,要对事不对人,不必点名批评,更不能嘲讽和训斥。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不仅要在评语中点明,还要在课堂上表扬。在批改作文时,凡是可改可不改的,就不要随意涂抺掉,也不必将什么毛病都写在本子上,以指出主要毛病为宜,更不能将作文毛病作为“笑料”,在课堂上出学生的丑,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正面引导,鼓励为主”,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写作积极性。
3、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对他们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主要是说在作文批改时要有针对性。
关于针对性,吕叔湘先生说:“就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批改重点。有人错别字多,就着重批改他的错别字;有人说话啰嗦,就着重批他的啰嗦;有人说话不顾前后,就着重批他的失于照应。”吕先生的这番话,对我们批改作文很有启发性。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作文水平,对他们提出符合实际的要求,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也不能“恨铁不成钢”,要有一定的耐心,要为他们作文大开“绿灯”,适当放低作文尺度,适时放慢作文进度,适当降低作文难度,使他们作文能够做到尽力而为,一步一个台阶向前进。
比如,有的学生作文字迹潦草,难以辨认;乱点标点,一逗到底。对此只能先要求他把字写清楚、工整,改变一逗到底的状况。有的学生连词句的使用都磕磕巴巴,艰涩拗口,可教师却在评语中要求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这太脱离实际了。另外,对他们作文的字数,也应有针对性,对他们写长不限,写短不怪。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循序渐进,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排除他们的种种心理障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要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信念,对学生要正面引导,并采取相应的具体对策,多牺牲一些休息时间,多付出一些辛勤的汗水,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