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欧鼠尾草 代餐粉:返还彩礼与经济帮助的法律适用- 中国法院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38:42

返还彩礼与经济帮助的法律适用 作者: 葛兴民    发布时间: 2010-03-16 08:35:25



    案情:

    吴某与李某经人介绍相识三个月后,于2008年12月登记结婚。婚前吴某给付李某彩礼4万余元,2009年5月吴某起诉要求与李某离婚并要求返还彩礼5万元,法院判决驳回后,2010年2月吴某再次起诉要求离婚并要求返还彩礼5万元。李某认为彩礼是给了,但具体多少不清楚,只承认父亲给了自己2万元,现在不同意离婚,如果法院判决离婚,不同意返还彩礼,吴某应给予其经济帮助6000元。

    审判:

    法院认为:吴某与李某婚前感情基础薄弱,在吴某第一次判决不准离婚后,半年后双方仍未和好,吴某再次起诉经调解仍不能和好,应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对吴某的离婚诉讼请求予以支持。吴某要求李某返还婚前给付的彩礼,但未提供由于婚前给付彩礼导致生活困难的证据,故对吴某要求返还彩礼的请求,不予支持。李某要求吴某给予其经济帮助6000元,因李某未提供其生活困难和吴某有给付能力的证据,不予支持。

    评析:

    一、关于彩礼

    1、彩礼的认定

    彩礼的产生源于中国西周时期的聘娶婚制(它是以男方给予女方或女方家一定数额的聘礼作为成婚条件的婚姻) ,以“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为婚姻成立的条件。“六礼”之一的纳征或称纳币,即为彩礼之意。彩礼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给付一方是以结婚为目的而给付的。二、是按当地的习俗而给付的。如不满足这两个条件,则只能按赠与处理。

    2、彩礼返还的条件

    以是否结婚为分界线,结婚前原则上返还,结婚后原则上不返还。结婚后返还的特别规定是结婚后双方一直未共同生活的,或因给付彩礼而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这里生活困难的标准是依靠个人财产或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

    3、彩礼返还的数额

    彩礼返还原则上应当是全额返还,但在实际生活中,可能彩礼已用于购置双方共同的生活物品,已消耗或已转换为共同财产时,可结合婚姻关系或同居生活的长短、是否消耗和是否转换为共同财产等具体事项,综合把握。

    二、关于经济帮助

    1、给付经济帮助的原因

    因男女性别差异,导致社会分工和家庭分工上的差异,往往是女方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使其在工作、事业、学习等方面的发展不如男方,如果离婚,女方往往在就业等谋生手段受到影响,可能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即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女方可能也不愿意离婚,这时如果解决女方的经济之忧,可能使其改变拒绝离婚的态度。

    2、给付经济帮助的条件

    (1)一方有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的基本生活水平。一方离婚后没有住处的,属于生活困难。如:一方无劳动能力。

    (2)另一方有帮助能力,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不仅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还可以维持另一方的生活。或者有一技之长,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维持两个人的生活。此处要综合判断。

    3、给付经济帮助的数额及给付方法

    给付的数额要结合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及另一方的给付能力,以及被给付方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用的时间综合考虑,从而确定一个数额。 经济帮助可以是持续性帮助,也可以是一次性帮助;可以是长期帮助,也可以是短期帮助;至于帮助时间长短,可以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生存能力、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生活水平、双方年龄状况、子女抚养来确定。


返还彩礼与经济帮助的法律适用- 中国法院网 对禁止令的理解与适用- 中国法院网 明确涉台民商事案件法律适用规范- 中国法院网 定“包工不包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法律适用- 中国法院网 中国商事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困境与出路-中国法学网 是否返还,分清彩礼还是普通赠与 “先刑后民”原则如何正当适用- 中国法院网 行政诉讼不宜适用时效中断- 中国法院网 被执行人以转移财产为手段规避执行的法律应对- 中国法院网 中国工伤损害赔偿网 - 法务研究 - 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二 构建和谐社会更要注重法律原则- 中国法院网 与经济适用男最有缘的星座女生 交通肇事罪中逃逸的理解与认定- 中国法院网 对现行陪审制度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法院网 浅谈“入户抢劫”的理解与认定- 中国法院网 税收返还的会计与税务处置 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 《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理解与适用 张子林书法 收藏 权力、权利和利益的博弈——中国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与经济分析 经济和法律史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家庭 过失相抵原则在侵权赔偿案件中的适用- 中国法院网 经济适用房的困惑 妙趣横生的“经济适用男” 在中国,法律和法院似乎是一架摧毁中国人的道德感的奇怪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