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第一人民医院东区:华裔虎妈登《时代》封面 严厉教育女儿惹议 - 真光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6:09:54

华裔虎妈登《时代》封面 严厉教育女儿惹议

 


 最新《时代》封面《虎妈的真实故事》

 

 

  她是虎妈,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蔡美儿,近日她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


  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如今讨论随着《时代》周刊的参与几乎达到了一个高潮。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


  英媒评价


  中国教育“强度”震惊世界


  1月8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一篇对《虎妈战歌》的书评,题目就有意无意地把东西方教育方式拉到了比武场内《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不过,这并非美媒第一次为了中国教育而紧张。2010年底,中国学生首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一个学生评估项目,上海学生取得了所有34个参试国家中最好的成绩,这让美国坐不住了。当时美国在线杂志《石板书》认为,中美青少年成绩的对比让美国暗淡无光,而英国《金融时报》则一语双关地表示,中国的教育“强度”震惊世界。《纽约时报》援引里根政府时代教育部官员切斯特·费恩的话说,这使他又有了当年苏联抢先将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时美国人的震撼感。


  这一次,《虎妈战歌》再一次刺中了美国人的神经。美国《洛杉矶时报》把蔡美儿的书描绘为“像病毒一样蔓延”。


  讨论升级


  教育上升到经济


  《时代》周刊内文《虎妈的真实故事》写道: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蔡美儿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


  文章指出,美国经济糟糕得出奇,经济增长2.6%,失业率却能高到9%;而中国却有10%的经济增长,每年还有2500多亿的对美贸易顺差;经济是这样,教育也如此。


  英国媒体分析称,美国人如此激烈的反应,其实跟中美表现迥异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当美国遭遇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颓势时,中国却稳步前进在经济增长的道路上,与其向中国领导人寻求答案,还不如去问问虎妈。


  德国媒体也指出,如果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奇迹日益受到关注,不是美国害怕中国崛起,这场争论可能很快就偃旗息鼓。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总结称,现在美国流行着关于中国崛起的种种“恐慌故事”,文章奉劝美国人:把这种教育方式的比较上升到国与国的高度并不合适。


  虎妈澄清


  书评断章取义


  随着论战日渐激烈,风口浪尖上的蔡美儿日前澄清,引发论战的书摘是断章取义。蔡美儿强调,东方式的家庭教育如能配合母爱、理解和家长参与,肯定能帮助孩子长大后过幸福生活。她的书不是父母教育儿女指南,而是她为人母十余年的回忆录。《纽约时报》认为,这其实是她已经招架不住批评,从最初的立场上被迫后退。

 


蔡美儿(中)与大女儿蔡思慧(左)和二女儿蔡思珊(右)

  反应


  中国妈妈


  担心“被代表”


  不过虎妈的言论并没有得到中国妈妈的认可,着名海归洪晃就直斥蔡美儿的行为简直就像“地狱老母”,她表示:“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身为法学教授的蔡女士在自命不凡这方面,可算是孤芳自赏了。”的确,在中国大陆这个本应是“虎妈”聚居的“野蛮王国”里,很多妈妈却根本不买蔡美儿的账。


  反思


  教育子女


  应中西合璧


  针对美国媒体一窝蜂似的指责,《新闻周刊》则着力安抚着美国母亲们,报道称,即便虎妈们教育出来的孩子分数高,也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经济更强大、国民更有创造性、社会更胜一筹。中国出不了比尔·盖茨,而且,如果有条件,虎妈们还是会把孩子送到美国读哈佛。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认为,由于在中国“赢者通吃”,所以父母把太多的压力放在了子女身上。而美国教育却更关注孩子的品质、创新和独立,小孩可以很自由,而这也因此造成了小孩学习太放松,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中美教育可以说是两个极端的教育,一个是“批评太多”,一个是“表扬太多”,而陈凯认为真正正确的应该是两者的综合体。


  相关报道:“虎妈”捅到了美国的“痛处” 渤海早报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美籍华裔蔡美儿自称“虎妈”,她之前出版过一本书《虎妈的战歌》,专门谈论自己如何对子女严格要求,让他们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节选刊登在了《华尔街日报》上。文章一出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有关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式教育孰优孰劣的讨论见诸各大媒体。


  引发父母激烈讨论


  以下为美国《时代》的封面文章:虎妈:严厉的教子方式真的是解决之道吗?


  “《小白驴》事件”令很多读者无法容忍,愤怒不已。《小白驴》是一首钢琴曲的名字,耶鲁大学法律教授、自称“虎妈”的蔡美儿逼迫她7岁大的女儿露露连续几小时练习这首曲子,中间不许她休息甚至去卫生间,一直到露露终于学会弹奏为止。


  即使在蔡美儿满怀自豪之情对自己的“中国式”教子经历进行的“政治上不正确”的描述——《虎妈的战歌》一书于1月11日开始在书店销售之前,她的家庭教育方式就已经是每个操场、超市和咖啡店里令人难以置信和愤愤不平的话题。在正式出版前,该书的节选(题为《为何中国妈妈更胜一筹》)刊登在了《华尔街日报》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在线浏览人数超过100万人次,迄今为止已收到逾7000条评论。

 


“虎妈”蔡美儿(中)

 

 

 

  沉重打击美国痛处


  “虎妈”引发的激烈反应有其深层原因。虽然蔡美儿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但她采取了她所说的传统“中国式教子方法”,这沉重打击了美国一个全国性的“痛处”:担心输给中国和其他正在崛起的国家,担心没能使孩子为在全球经济中生存下来做好充分准备。


  蔡美儿从不接受比A差的成绩,她坚持每天让孩子花几小时学数学、做拼写练习以及钢琴和小提琴练习(周末和假期也不例外),不允许孩子有玩耍时间或在别人家过夜,不准她们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甚至是在学校排演戏剧,这些做法令很多美国读者愤怒不已。这本书明确指出,“虎妈”正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统治世界的人,而“意志薄弱”、“纵容放任” 的西方人的后代没有做好在激烈的全球市场展开竞争的准备。


  使整个国家的父母自问


  通过犀利的笔触,蔡美儿已使整个美国的父母开始自问:我们是她所说的输家吗?


  这段日子以来,美国人有充足的理由自问,首先要从美国失败的经济开始。虽然专家称最近的衰退现已结束,但2010年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只有 2.6%。原因何在?产品外包给了巴西、印度、中国等国家。美国的住房价值已经下降,美国的退休基金和大学基金受到影响,美国人为支付每月账单发愁。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以超过10%的年增长率蓬勃发展。


  不光美国的经济情况不及中国,美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制度也不及中国。这点在去年12月份“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公布最新测试结果时变得十分清楚,美国学生的成绩居于中等:阅读排名17,科学23,数学31——总体排名17。自该项目于2000年推出这种排名以来,上海学生第一次参加测试,他们领先其他所有人,上述三项的成绩都稳居榜首。


  当人们请教育专家来解释这一结果时,这些专家给出了非常简单的回答: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学习更努力、更专注、花时间更多。的确,新兴都市上海的学生不能代表所有中国学生,但就测试分数等衡量方法而言,象征作用至关重要。


  对自满态度的嘲讽


  应该将《虎妈的战歌》视为对美国人的自满态度以及美国将永居第一的想法进行一次正合时宜的嘲讽。美国人可以纠缠于蔡美儿这本书中的挑衅性细节,或者,可以将她更宏大的主题作为一种激励美国人前行的动力——这种激励是过去时常拥有的。


  虽然蔡美儿赞颂了“中国方式”的优点,但从根本上来说,她所讲述的还是美国故事。这是有关一名移民奋斗者一心要在梦想仍有可能实现的地方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故事。


  努力、坚持、对借口绝无耐心:不论它是中国故事还是美国故事,这似乎都是我们很难争辩的成功之道。


  提前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1月31日一期封面文章为“虎妈:严厉的教子方式真的是解决之道吗?”文章认为,“虎妈”引发的激烈反应有其深层原因,美国人越来越担心输给正在崛起的国家,担心子女未能充分准备好在全球经济中生存下来;美国人应该检讨自己的自满态度以及美国将永居第一的想法。


  “虎妈”给出更好的指引? 新快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访美国,引发当地热议是否要复制中国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但华人世界的‘虎妈’也许能给出更好的指引。一本颂扬华裔母亲严苛教子之道的新书,可能有助于美国最终摆脱债务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正值胡锦涛主席访美之际,路透社热点透视专栏作者Pethokoukis这则评论,让“虎妈”进入更多美国人和中国人的视野。

 


美国妈妈:想吃就吃吧。“虎妈”:胖妹该减肥了。(4/4张)

 

 

 


  “虎妈”原名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一名华裔女教授,《华尔街日报》近日节选其新书《虎妈妈的战歌》里的部分内容,其“中国妈妈”“悍母”式的教育方法在美国上下引起轰动,据网站读者投票显示,60.7%的美国读者认同严厉的东方家庭教育方式,众多美国妈妈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反省美国的家庭教育观。蔡美儿在书中批评很多美国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太松懈,她认为美式父母不像华人父母那样,努力把孩子培养成长大后能够投入竞争、取得成功的人。她认为,华人母亲之所以对孩子设下高期望,是因为鼓舞信心的最佳途径正是化不可能为可能。Pethokoukis认为:“对目前的美国来说,这种精神不啻为一剂良药。”


  在国内,关于中美家庭教育的讨论也在继续,众多中国妈妈们强烈反对“虎妈妈”几近虐待似的育女方法。尹建莉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辛辣地指出:“这位‘虎妈’没有资格代表‘中国妈妈’,中国妈妈的群体形象不是这样的。”孙瑞雪从生命的角度驳斥了“虎妈妈”的强悍做法:“‘虎妈妈’这个观察生命和养育生命的角度仅仅是被拘于当下社会的要求,具有功利性和潮流性。”中美教育孰优孰劣?一段时间以来,但凡谈及中美教育必然一边倒、将中国教育斥得一无是处。但蔡美儿给美国民众扔出了一枚“指陈美国家庭教育弊端”的重磅炸弹。其实讨论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孰优孰劣毫无意义,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教育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所以教育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在这场中美教育大讨论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美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能够放下姿态看到他国教育的优势之处,这是很大的转变。


  正如美国《侨报》指出的那样: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果能够优势互补,扎实的基础与创新能力相结合,不失为一种较为完美的教育方式。


  观点PK


  我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帮助你的孩子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通常都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好!中国式教育是比任何人都相信你的孩子——甚至比他们自己还有信心。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孩子,无论孩子的能力如何。


  ——蔡美儿,《虎妈妈的战歌》作者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如果眼光不够远,方法不够多,规矩不够严,那么,孩子成年后,势必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下风。如果你给孩子一个快乐而不刻苦学习的童年,那么,他就会有一个郁闷的成年。


  ——胡子宏,《儿子,爸爸不是郑渊洁》一文作者


  这位家长(指“虎妈”),不过是凭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地严格管制两个弱小的孩子,她的行为充满了反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特征。她可以获得一些看得见的“成就”,但这样一种严苛的家教会带来各种隐形的后遗症,问题将不一定爆发在哪里,在什么时间。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


  蔡美儿的角度是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生命体,不在意孩子的内在,而非常在意孩子将来怎样被社会接纳和承认,所以她的教育价值观来自社会价值系统:社会需要什么,她就把孩子锻造成什么。这个观察生命和养育生命的角度仅仅是被拘于当下社会的要求,具有功利性和潮流性,没有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待生命。


  ——孙瑞雪,《爱和自由》作者

  不能给孩子“不努力”的机会 新闻晚报


  上周的女性周刊讨论过台湾音乐人许常德的 “母爱真可怕”,如果让许常德遇到蔡美儿,估计他会感叹一声“母爱真恐怖”。美国的《华尔街日报》日前摘录了耶鲁大学法学教授蔡美儿新着 《虎妈妈的战歌》(BattleHymn of the TigerMother,因蔡美儿属虎,故自称“虎妈”)书摘,标题为《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其“中国式管教”的做法,引起大范围的强烈的争议。中信出版社在引进该书时,用了个婉转的书名《我在美国做妈妈》,而香港某报在介绍蔡美儿的漫画中使用了这样的情景:父亲母亲和眉头紧锁的孩子围坐在厨房里,餐桌上放着一份没有动过的早餐。父亲威胁说:“如果你不把它吃了,我们就把你交给蔡美儿领养。 ”


  强势“虎妈”引起全美热议


  现年48岁的蔡美儿是菲律宾华裔的女儿,198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耶鲁法学院终身教授。作为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蔡美儿和她的三个妹妹从小就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成长,都毕业于一流大学。蔡美儿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说,“我们的成绩通知单一定要完美无缺——我们的朋友也许会因好几门功课得到B而获得家长的奖励,可我们哪怕是在全A中仅有一个A–,都会令父母感到难堪。记得八年级那年,我在一次历史考试中得了第二名,学生和家长都参加了颁奖仪式。有位同学因为全优的成绩获得基瓦尼斯奖,还在会上受到特别褒奖。颁奖仪式结束后,记得父亲只对我说了一句话:‘千万、千万不要再让我像这样丢脸了! ’”


  蔡美儿也以华人家长对子女的高度期待与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两个女儿。她制定了“十不准”家规:不淮夜不归宿、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有科目低于A、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她还在书中介绍,有次因为女儿弹不好一首钢琴曲,她让女儿练到深夜,期间不许她吃饭和上厕所;还有一次,她在聚会上告诉所有客人,她因为大女儿不懂礼貌而说“你,像堆垃圾”,令在场客人听了感到非常不舒服。


  在这位强势“虎妈”的教育下,两个女儿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们一直保持着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纪录;姐妹俩从3岁左右开始练琴,索菲娅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着名的卡内基音乐大厅,而妹妹在12岁就坐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头把交椅。姐妹俩一直被赞为“音乐神童”,但是蔡美儿的教养方式,在美国社会引起极大争议。


  中国妈妈的严格更有韧性


  蔡美儿介绍说,与其他在嘻嘻哈哈中度过童年的美国小孩相比,她的两个女儿很早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大女儿18个月就认识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简写本并开始学弹钢琴。在蔡美儿陪伴下,从接触钢琴之日起,索菲娅每天至少练琴90分钟,周末也不间断。蔡美儿自豪地回忆说,其他学生的父母将联系目标定位一年完成一本书,而索菲亚三个月之后就开始弹奏第二册,半年后弹奏第三册,而她依然感觉进度缓慢。她毫不讳言,“有我这样的母亲,其实索菲娅常常并不开心。在我督促索菲娅练琴的日子里,她记得我有3句口头禅:1、天哪,你怎么弹得越来越糟糕! 2、快点儿,我数三下,你就得找准音调! 3、如果下次你再弹错一个音符,我就要把你所有毛茸茸的小动物扔到火里化为灰烬! ”


  她总结说,孩子的反抗,其实是对父母的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万事总是开头难,在千难万难的“开头”,许多西方父母都会选择放弃。然而,如果应用得当,中国父母的教子策略会带来良性循环。 “中国父母深知这样的道理:成为行家里手的过程,其实毫无乐趣可言。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艺,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而孩子们从本性来讲,绝不会爱好努力。因此,一开始就不给他们选择‘不努力’的机会,便显得至关重要。 ”


  蔡美儿因此比较中西方父母对“严格”的不同定义,“尽管西方父母认为他们要求孩子已足够严格,但他们严格的尺度通常很难接近中国妈妈的标准。例如,我的西方朋友们要求孩子弹奏乐器,每天半小时,最多一小时,他们认为这已经严厉有加了。然而,对中国妈妈来说,孩子们进行弹奏的第一个小时,就像是轻松愉快的热身,而不停地弹上两三个小时,那才算得上是‘练习’,才具有一定的难度。 ”


  在蔡美儿看来,中国妈妈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些共同的特点:完成学业总是第一位的;考试中的“A–”是不合格的;必须要在数学上比同班同学领先两个学年;绝不能在公共场合夸奖孩子;如果孩子与老师或教练发生冲突,做家长的必须坚定地站在老师或教练一边;父母唯一允许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是那些他们能赢得奖牌的项目;而且必须是金牌!事实上,很多亚裔父母都对这些特点表示认同。

  挑战美国式的“自尊维护”


  在很多美国读者看来,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已经接近于“摧残”。比如她对小女儿说“你姐姐在你这个年龄,弹琴要比你好得多”,或者“如果你不好好弹琴,我就不让你吃饭”。但在蔡美儿看来,这些非但没有“摧残”到女儿们的自尊心,也没有摧毁他们之间良好的母女关系,反而督促孩子们更加积极进取。


  蔡美儿笑言,在教育孩子方面,中国父母可以做出西方父母似乎难以想象的事情,比如中国妈妈可以直截了当地对女儿说,“嗨,小胖子——减减体重吧! ”相反,西方父母只能小心翼翼地围绕这个同样的话题,可能从“健康”入手“旁敲侧击”,绝不会提到半个“胖”字,而他们的孩子最后依然会陷入饮食混乱的反复调理和负面的自我形象中难以自拔。中国父母为什么能够对自己直言不讳的行为感到心安理得?蔡美儿认为,是因为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在心态上的不同。


  最为明显的一点是,西方父母把孩子们的“自尊”看得非常重要。假如孩子做某事失败了,他们非常担忧孩子的自我感受,会不断地安慰孩子,启发他们肯定自己的长处,即使他们在考试或表演中表现平平。中国父母则不同,他们相信孩子的力量,相信他们没有那么脆弱。例如,一个孩子带着在考试中得到的“A–”回到家里,西方父母很可能为此赞美孩子,而中国妈妈的脸上会现出恐怖的惊讶:“这是怎么回事? ”蔡美儿表示:“可在我看来,西方父母的做法也可能失当。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好,是在某个科目上能力有问题,还是课程的安排或整个学校有什么问题,这些因素都应该被考虑到。假如孩子的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父母还可以约见校长,质疑某个科目的教学方法或教师的资质问题。中国父母要求孩子的考试成绩门门优秀,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做到。如果孩子没有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那么,一定是孩子不够用功。这也是中国父母为什么总是对孩子们不合格的表现会进行严厉指责、惩罚,让孩子感到羞耻的原因。中国父母还认为他们的孩子有足够的坚强,来承担蒙受的耻辱并拿出实际行动重新改进。 ”


  蔡美儿有一句话极有可能成为经典: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


  “虎妈”建议“中西结合”


  《华尔街日报》在摘录蔡美儿的书时,用了个非常敏感的标题“中国妈妈为何更胜一筹”,直接把蔡美儿推上了风口浪尖,遭到很多网友围攻。这个摘录只选择了美国读者眼中最“震惊”的部分,而对该书的后半部分只字不提。蔡美儿在答网友问时明确表示:自己并不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更好,这个标题太过招摇,并不是自己选的。 “我的书是一个母亲的成长故事,开头的那个人,也就是《华尔街日报》节选部分中的那个人,和这本书结尾的那个人不完全一样。书中相当一部分讲的都是我的小女儿13岁开始叛逆后,我做出的放弃严格的‘中国式’教育方式的决定 (但并不是完全放弃)。话虽如此,但要让我重来一遍的话,我基本还是会那样做,稍做些调整。 ”她在书中这样写道:“我决定采取一种混合的方法。孩子在18岁前,按照中国的方法为他们构筑自信并认识走向卓越的价值;18岁后,再采用西方的方法,让每一个个体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路。 ”


  很多网友追问,使用蔡美儿的方式教育出来的小孩,将来会不会快乐?蔡美儿很自信地回答:“如果运用得当的话,绝对可以!我说的运用得当,指的是高期望值与爱、理解和家长参与相结合。这是我父母赠予我的礼物,我也希望将它们给予了我的女儿们。我在法学院教过17年书,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背景,我见过无数在‘严厉的移民’方式教育下长大的学生,这些学生坚强、大胆、有创造力、有趣,而且,至少在我眼里,和别人一样快乐。 ”


  还有网友质疑,蔡美儿的方法也许只适于用天生高智商的孩子,对此蔡美儿回复说,她并不认为分数或成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真正本质。 “我认为中国式家庭教育是帮助你的孩子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通常都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要好!中国式教育是比任何人都相信你的孩子──甚至比他们自己还有信心。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孩子,无论孩子的能力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