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方特二期晚场:29.时间是与天地相匹配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28:02

29.时间是与天地相匹配的

【原文】天地,万物之橐也,宙合有橐天地。天地苴1万物,故曰万物之橐。宙合之意,上通于天之上,下泉于地之下,外出于四海之外,合络天地以为一裹。散之至于无间,不可名而出。是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故曰有橐天地。其义不传,一典23之,不极4一薄5,然而典品无治6也。多78则富9,时1011则当。而圣人之道,贵12富以当。奚谓当?本乎无妄之治,运乎无方之事,应变不失之谓当。变无不至,无有应当,本错13不敢14忿。故言而名之曰宙合。

【译文】天地,是万物的口袋,时间匹配这有似口袋的天地。天地包裹万物,所以称之为口袋。时间匹配的意思,是上通达于天之上,下及到大地之下,外超出到四海之外,把天地合拢包扎成一个包裹。分散开就可以达到没有间隙的地方,到无可名状的地方而后止。是大到无外不到,小到无内不入。所以说是有口袋的天地。时间匹配的意义没有流传,以一典籍来评论,不能急速一下减少,然而典籍评论没有整顿。重视接纳则完备,伺机显露则得当。而圣人的道路,重视完备以得当。什么叫做得当?根据没有错误的理论,运用到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上,能适应变化而没有失误就叫做得当。变化是无所不到的,无不有不适应得当的,对根本的举措不会冒昧忿怒。所以把这种理论命名为宙合。

【说明】所谓“宙合”,即是时间与天地相匹配之意,管子先说天地,然后说时间,天地包裹万物,万物都离不开时间,所以时间是无处不到的,时间是与天地相匹配的。有天有地也就有时间,因此我们要重视接纳时间。管子探讨的还是时间及时机的问题,天地万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着变化,而我们要应对这些变化,就必须掌握时间,掌握了时间才能完备,重视完备才能得当。也就是说,能适应时间变化而没有失误就叫做得当。中国历来的统治者都相当重视时间,从尧舜开始,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太阴年、太阳年的计算方法,制定出了二十四节气,人们就是根据这个时间表从事农业耕种及生活。我们做任何事都有一个时间的问题,因此在谋划阶段就一定要把时间问题考虑进去,同时还要考虑天地的变化,这就是时势问题。

本篇《宙合》,管子从调和五音五味入手,首先说明了大的规律,即国家安宁的规律,人民和谐的规律;然后谈到规矩的运用,及因时而动,接着又谈到名与实的问题,克制自己的问题,自我反省的问题,不要简单处理问题的问题。然后管子提出“性本空”,认为人民需要教化,不要苛求人们,要容忍“梗塞”的存在,接着又提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问题,然后总结说,要弄懂万事万物的道路和规律,希望人们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因为大自然不会因为人们的存在而改变自己。而我们人类却必须依附大自然,依靠时间的变化才能保证我们的生存。这其间,每节的论述论证都相当精彩,应是现代人值得一学的善文。

——————————————————

【注释】1.苴:(ju居)《荀子·礼论》:“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荀子·大略》:“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这里用为包裹之意。

2.典:(diǎn点)《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易·系辞》:“不可为典要。”《尔雅·释言》:“典,经也。”《说文》:“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尚书·大序》:“命汝典乐。”这里用为重要的文献、典籍之意。

3.品:《管子·宙合》:“乡有俗,国有法……品有所成,故曰人不一事。”《易·乾·彖》:“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易·坤·彖》:“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汉书·杨雄传下》:“称述品藻。”颜师古注:“品藻者,定其差品及文质。”《广韵·寝韵》:“品,式也,法也。”《增韵·寝韵》:“品,品量也。”这里用为评论、衡量之意。

4.极:通“亟”。《书·大诰》:“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书·吕刑》:“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墨子·杂守》:“队有急,极发其近者往佐。”《荀子·王霸》:“主之所极然帅群臣而首乡之者,则举义志也。”《荀子·赋篇》:“无羽无翼,反复甚极。”这里用为急速之意。

5.薄:(báo博)《诗·召南·采蘩》:“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诗·邶风·柏舟》:“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薄伐西戎。”《管子·幼官》:“十二小卯,薄百爵。”《礼记·月令》:“薄滋味。”汉晁错《论贵粟疏》:“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这里用为减少之意。

6.治:(zhì志)《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周礼·大宗伯》:“治其大礼。”《易·革·象》:“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资治通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里用为整顿、训练之意。

7.多:(duō)《荀子·天论》:“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逸周书·程典》:“轻其行,多其愚,不智。”《汉书·张耳陈余传》:“张王已出,上多足下,故赦足下。”这里用为重视之意。

8.内:(na纳)《管子·白心》:“君亲六合,以考内身。”《孟子·滕文公下》:“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荀子·臣道》:“时关内之,是事暴君之义也。”《礼记·月令》:“无不务内。”《韩非子·扬榷》:“内索出圉,必身自执其度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赵不内。”《史记·项羽本纪》:“欲止不内。”《说文》:“内,入也。自外而入也。”这里用为接纳之意。

9.富:(fù副)《书·康王之诰》:“富不务咎,厎至齐信。”《书·吕刑》:“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诗·小雅·小宛》:“彼昏不知,壹醉日富。”《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易·系辞上》:“富有之谓大业。”韩康伯注:“广大悉备,故曰富有。”《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礼记·曲礼下》:“大飨不问卜,不饶富。”郑玄注:“富之言备也。备而已,勿多于礼也。”《庄子·天地》:“有万不同之谓富。”《说文·宀部》:“富,备也。”这里用为完备之意。

10.时:通“伺”。《诗·小雅·十月之交》:“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诗·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诗·大雅·緜》:“曰止曰时,筑室于兹。”《管子·五行》:“春辟勿时,苗足本。”《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庄子·人间世》:“时其饥饱,达其怒心。”《列子·汤问》:“来丹遂执剑从黑卵,时黑卵之醉偃于牖下,自颈至腰三斩之。”这里用为伺机、等待之意。

11.出:(chū初)《诗·邶风·日月》:“出自东方。”《诗·齐风·鸡鸣》:“月出之光。”欧阳修《醉翁亭记》:“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这里用为出现、显露之意。

12.贵:(guì桂)《管子·牧民》:“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老子·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国语·晋语》:“贵货而贱土。”《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荀子·大略》:“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韩非子·初见秦》:“而民为之者,是贵奋死也。”《吕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商君书·画策》:“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这里用为崇尚、重视之意。

13.错:通“措”。《管子·五辅》:“故民必知权,然后举错得。”《礼记·仲尼燕居》:“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荀子·荣辱》:“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荀子·大略》:“错质之臣不息鸡豚,冢卿不修币。”《韩非子·有度》:“威不贷错,制不共门。”《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而害不得生,况错之人主乎!”《易·序卦》:“礼义有所错。”《洪武正韵·暮韵》:“错,同措。”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错,假借为措。”这里用为举措之意。

14.敢:(gǎn赶)《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老子·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仪礼·士虞礼》:“敢用絷牲刚鬣。”郑玄注:“敢,昧冒之辞。”贾公彦疏:“敢,昧冒之辞者,凡言敢者,皆是以卑触尊不自明之意。”这里用为谦词,自言冒昧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