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中央城学府壹号:[宝经]-[小诵經]-[小部]- [南传大藏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46:42

天空或地上,众生[2]来聚集,愿众生安乐,汝等应谛听,如来[3]所说法,(千万劫难遇)。

天地诸神祗,汝等应谛听,人民日与夜,献奉诸供品[4],应慈爱彼等,精进施佑护。

於此处他界,或於诸天上[5] ,无论何种宝[6],难与如来等,唯於佛陀[7]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释迦[8]之圣者,亲证般涅槃[9],解脱於贪欲,无生[10]最尊上,别无有他法,可与其比伦,实尔达摩[11]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修定念相继,净念无间断[12],(可证殊胜果),实尔达摩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13]者,贤者所称赞,佛陀之弟子,施彼得大果[14],唯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乔达摩[15]教中,离贪比丘众,坚心勤修持,进趋不死城,享受涅槃乐,於诸僧伽[16]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如石柱[17]立地,不为四风撼,佛子见圣谛,真信亦如是,唯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了解圣谛人,极崇八正道[18],世尊之教法,具最上智慧,彼诸难调服,亦不受八生[19],於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慧眼证道者,远离於三法[20],谓身见怀疑,戒取诸邪仪,解脱四恶趣[21],不作六逆罪[22],於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由诸身口意,彼所作恶业,悉皆不覆藏,智慧见道者,若造新恶业,实为难思议,於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犹如丛林顶,初夏花盛开[23],佛陀微妙法,指引涅槃路,教证臻至善,唯於佛陀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无比至善者,真知[24]善施舍,圆满戒定慧[25],广演四真谛[26],唯於佛陀中[27],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不顧於过去[28],不欣於将来[29],永断於生死,贪欲不再生,命尽如油灯,油耗而寂灭[30],於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佛说此经己,尔时萨迦天王等闻法欢喜,顶礼三宝,愿一切众生,信受奉行,得大安乐,即於佛前,以偈而赞三宝曰)[31]:

天空或地上,来集此神祗,我等应敬礼,圆满佛陀尊,人天所崇敬,愿一切安乐。

天空或地上,来集此神祗,我等应敬礼,圆满达摩尊,人天所崇敬,愿一切安乐。

天空或地上,来集此神祗,我等应敬礼,圆满僧伽尊,人天所崇敬,愿一切安乐。

註:( )括号内之文句原文沒有。

註释:

1.[三宝经]也叫[宝经]。关於此经的來源,各註释书所說的是因为吠舍离(Vesali)城先發生饥荒,而後鬼怪和虫災为患,造成許多人死亡。居民惶恐不安,在不知所措時,有人提议邀請佛陀從王舍城來此解难,離車国(Licchavi)的皇族立即派人去王舍城邀請佛陀, 佛陀接受了邀請,与众多比丘到時, 吠舍离城即下了一場大雨,把饥荒饿死的死屍都沖走了,空气也清新了,佛陀於是开示此经,並命阿难陀在吠舍离城四處誦唸此经,並以佛缽遍灑誦经水,鬼怪受不了,都逃离吠舍离城。此城居民才恢復安宁。

2.众生包括三界裡欲界的六道众生;色界及无色界的十六种众生。這些众生包括一切的胎、卵、湿、化的四生。

3.如來,Tathagata, ‘如’指如实知一切相,如实断煩恼,如实說正覺法;‘來’是成就解脫。乘如实道而成就正等正觉。

4.人們都在日夜祭祀天神,为了祭奉甚至造了众多杀业。他們不論順境或逆境,都在向各种神明祷告,祈求平安吉祥,但幾乎沒人会想,這些天神也是貪瞋痴跟人一樣嚴重的眾生,他們一樣会死,佛未涅槃前,有善根的众天神尚且向佛求教,因為他們知道佛的偉大,是大智大觉者。天神死时会有五衰耗之相:头上花萎,衣裳垢穢,身体臭穢,腋下汗出,不乐本座(众天女厌离)。

5.天上是指從四天王天(Catumaharaia)以上至色究竟天(Akanittha)的二十四层天。其中有欲界六天:即四天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乐天;色界十八天:即梵身天,梵輔天,大梵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少福天,福生天,廣果天,和五阿那含天 (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及無想天。

6.宝是Ratana的義譯,Ra 指吸引,ta指引导,渡過。意為依三宝而得渡過輪迴之生死苦海。

7.佛陀是自己觉悟生死輪迴之真相並擺脫輪迴之苦和渡過輪迴苦海的大圣者,他能宣示四圣諦及教导八圣道修行法的无上正等正无者,他也是值得受人類及天神供养的应供者,他已調服及断除所有大小微細的煩恼,故此他无有任何世間的系縛。因此他有十個名号;如來,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8.释迦是指释迦族,圣者是指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牟尼意為寂靜,即释迦族的寂靜者。

9.涅槃,Nibbana的音译,意為寂滅,指一切煩恼的熄灭,包括求生的欲望。请看下面的详细解释。

10.无生,阿罗汉,独觉佛與佛皆證无生,不再在三界裡受生。生是指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及化生。往生去西方極乐世界仍未脫离輪迴。

11.‘达摩’是指‘法’,巴利文Dhamma。泛指佛觉悟之法;有三法印、四圣諦、八正道、十二緣起法等。

12.‘净念无间断’是指定的境界,心中无有想念,只有正念。

13.四双八輩即是:向須陀洹道及須陀洹果,向斯陀含道及斯陀含果,向阿那含道及阿那含果,向阿罗汉道及阿罗汉果。请看下面的详细解释。

14.布施是六度或六波罗蜜之一(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禅定、智慧),也是十度之一(布施、忍辱、持戒、精進、出离、真实、決意、慈、捨、智慧),大果是指阿罗汉果。布施也是六隨念之一(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本经所涉及的就是六随念,它們是修行人們生於天界的主要原因,並能趣向涅槃。

15.喬达摩是Gotama是释迦牟尼佛的俗姓,佛俗姓名为悉达多喬达摩Siddhartha Gotama。

16.僧伽,巴利文Sangha,指四双八輩修行者,這可能包括出家的五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式叉摩那(Sikkhamana);和在家的五戒近事男(Upasaka)、近事女(Upasika);及八戒白衣男、白衣女。

17.‘石柱’是仞利天(三十三天)的天王帝释的主要柱子一般高而堅固。註释書所說的是豎立於城內或城外的高大八角木柱或磚柱,柱基極深,不易動搖,用以保佑城市。

18.四圣諦裡道諦的八正道: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行,正命,正精進,正念,及正定。

19.证初果(Sotapana,須陀洹果)的圣者,只會回來人天道受生七次就涅槃,所以說不受八生。

20.這三法是十結(Samyojanas) 的前三結;即是怀疑、戒禁取、和身见。

21.四恶趣是地獄、饿鬼、畜生、及阿修罗(Asura)。

22.六逆罪是殺父、殺母、殺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团、邪信。

23.這是比喻佛法如森林裡丛林頂盛開的花。

24.佛陀是真正知道諸法实相的无上正等正觉者。

25.戒定慧学,即是三学; 戒学、定学、及慧学。

26.四真諦,即四圣諦;苦諦、集諦、滅諦、及道諦。

27.黄谨良所译的[小部]译作“如是法宝,是最上宝。”

28.執著於過去有一個我的心已經熄灭。

29.執著於未來有一個我的心不再生起。

30.觉者的心犹如一盞油尽燈灭的枯灯,再也点燃不起來。所有履行八正道者都会证涅槃。佛陀說完此句,手指著一盞供給某某天神的油灯,那油灯即刻熄灭。

31.佛陀宣說完此经,仞利天王帝释(Sakka, 萨迦天王)就法喜充滿,因此就說了这最後三偈,讚頌佛宝,法宝,及僧宝。註释书說明佛陀命阿难陀在吠舍离城一連七天宣說此经。

法增比丘注於馬來西亚吡叻州高烏镇祥云山崇圣寺寮房,

佛曆二五四九年九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