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东梁小学:成都生活——宽窄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11:00

成都生活——宽窄巷子

发表于 2009-04-28 09:08:56

 

 

 

曾经有无数的人向我表示过对成都生活的向往,成都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休闲、惬意、舒适、享乐。。。。。。”,前段时间有人对我说:“什么时候有时间一定去趟成都,在那些老胡同里好好转转。”

 

我心想:“成都已经没什么老胡同了。。。。。。”

 

曾经的成都还保留着很多成都特色的街景和生活方式,那些浓荫蔽日的街巷中,处处有舒缓、闲适的市井趣味,但现在这样的老街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宽阔的马路以及玻璃的高楼。

 

成都人依然可以悠闲有趣地生活,在城市的楼宇间以及马路边的一方树荫下,这是成都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态度,但是那些包含着成都历史和生活气息的场景却一去不再,这难免让人唏嘘。

 

周末飞回成都过周末,听人说起改造以后的“宽窄巷子”,这个地方春节期间我和家人去过一趟,人太多熙熙攘攘的没什么感觉,这次朋友约我去坐坐,不仅让我对这个地方重起好奇心。

 

(一)话说“窄巷子”最成都                                      

 

宽窄巷子的宣传口号是“最成都”,这几个字里面究竟包含着什么?

 

现在的宽窄巷子是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条街组成,是旧时满城(少城)的一小部分,满城是清朝朝廷为驻兵修建,作为满蒙八旗及家属居住区用。历史上的满城历经风雨最后只保留下宽巷子和窄巷子,这两条巷子既完整保留了历史留给成都的文脉,又充满市井生活气息,曾是成都生活的一种体现。

 

宽窄巷子的建筑形式和格局最初由典型的北方民居院落组成,街名也是以“胡同”为主,这和以篾笆和木结构为主的川西民居有很大的不同,后来随着历史融进西洋建筑元素以及材料,让这两条街巷中的建筑呈现出历史变迁的丰富。

    改造前的宽窄巷子院落

    改造前的宽巷子

    改造前的窄巷子

 

2003年开始,成都市决定重新打造宽窄巷子,2008年夏天崭新的宽窄巷子闪亮登场,成都人想向来对任何新事物都怀着巨大的好奇和包容心,所以,据说开街当日宽窄巷子涌进10万人。

 

对于人为打造的很多事物我都怀着抵触情绪,心想新的宽窄巷子不会是一个上海新天地的复制品吧?或者直接沦为表演民俗的大卖场?

 

(二)老巷子,新风貌                                            

    改造后的宽巷子

 

从位于长顺街边的广场进入以后正对的就是宽巷子,改造以后的宽巷子虽然引进很多餐饮、茶社,但也保留了很多原有居民,所以,你会在这条街上能看到别有洞天的院落也能看到“私宅勿进”的牌子。

 

    “私宅勿进”

 

从宽巷子往里走不远,就看见一个门头,造型很特别,青砖砌成,但造型却有西洋风格,听朋友介绍是八旗后人那木尔杨角的私宅,杨角老人也算成都奇人了,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也不知道真假。

    恺庐门头上的字是从左至右,是当时受西洋影响的时髦。

 

 

   

恺庐虽是私宅,但也不在乎隔壁的茶座摆到自家门口,一杯10元的盖碗茶,一把竹椅子,抬头是老门头外攀爬着的碧绿青藤,一下子让人体会到了成都人的闲生活。

 

宽窄巷子让人觉得很舒服的一点就是自在的态度和氛围,居民们依旧按部就班生活,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生活态度,而来这里休闲的客人自然而然地融入这里,就像成都任何一个茶楼酒肆,绝不会去窥测他人。

 

宽窄巷子院落的名字都非常的有意境,刚看见一个精致的院落名叫“听香”,接着宽巷16号院叫“花间”,不知道 “花间”的名字是否来源于唐五代的花间词派?

 

“花间”有青石小道和花影庭院,天井里散落的几张玻璃桌是极舒服的所在,在这里喝茶聊天,得半日清闲,可抵十年尘梦。

 

花间外面街边的茶座,桌上有盛开的小花,我发现宽巷子外面的茶座几乎都有鲜花。

 

 

    这是花间的里面,古城、老巷、花间悦

 

宽窄巷子里的很多餐厅酒吧都是成都的知名文化人经营的,自然让这里处处都充满文化气息。

 

宽巷子的香稽厨1999的主人是莽汉诗人李亚伟,这里除了新派川菜,还常有各种文化活动,虽然有文化酒馆的名号,但是香稽厨绝不“装”,它的气质是江湖的、豪迈的,属于把酒言欢那一类的。

 

在成都,谁都不“装”。

 

窄巷子的白夜酒吧是诗人翟永明的著名酒吧,白夜在玉林开了10年,聚集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人,白夜是文艺的,但却不“拧巴”,文艺得很自然,宽窄巷子的白夜有了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展览,文艺青年们有更多的理由聚在一起了。

 

白夜的内部,那面墙上有翟永明的多年收藏的和朋友书信的手稿

 

 

窄巷子的上席私房菜是诗人兼美食评论家石光华的私房川菜馆,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品尝到川菜中的“流行音乐”,更能品味到川菜中的“古典音乐”。对于那些越来越少被人知道的川菜精品,石光华希望更多的人能品味到,要知道“麻辣”只是川菜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

 

窄巷子的 MY Coffee、My Noodle同属香港设计师高文安,无论是面馆、咖啡厅,这里处处都投射出设计师本人的生活理念和态度,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室外阳光和和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在MY Coffee晒太阳是件惬意的事情

 

 

 在宽窄巷子中我看到了在大城市中已经无处不在的星巴克,不过宽窄巷子的强大气场令星巴克也入乡随俗,没有了那全球统一的logo,牌匾式的招牌让院落中的星巴克咖啡馆有别处没有的惬意和闲适。

 

窄巷子中有一栋按原貌重修的西洋式砖楼,是现在是法式巧克力黛堡嘉莱店,去的那天正好有场婚礼正在筹备,巧克力本就是甜蜜浪漫的最好代言。

   

 

这是我找到的改造前的黛堡嘉莱,据说解放前是四川大邑王姓军人的私宅。

 

   

宽窄巷子中最南边的一条街叫“井巷子”,井巷子有一段400米东西朝向的文化墙,用古老的建筑物质元素——砖,垒砌台、城、墙、壁、道、碑、门的历史文化片断,阐述千年古成都,演绎百年老成都。斑驳的砖墙中秦、汉、唐、明、清、近代、现代的砖镶嵌在一起,用装置、垒砌、陈列与历代地图、图像、图景嵌合并置记录了成都的变迁。文化墙中还有反应旧宽窄巷子生活场景的壁画,记录了那些消失的时空记忆。

其中有一幅老照片前很多人在照相,原来是用一幅改造前的宽窄巷子老照片做成的二纬半画面,靠在墙上,仿佛人就坐在了拉土豆的车子里,融入到那番老巷雨景之中,很有意思。

   

逛完了三条巷子,大家都累了,就选择在井巷子的一家院落名叫“磨房”的院子坐下喝茶。

 

“磨房”是很舒服的一个小院子,有天井,环绕天井的左右厢房就是喝茶的房间,这里的饮品很是便宜,最便宜的茶才10元钱一杯,我要了一杯15元的竹叶青,朋友们有点咖啡的、新鲜花果茶的,阳光透过雕花的木窗,在在桌布上慢慢移动,木质的院落房间结构,让人远离了浮华的都市,在这里和朋友聊天安静又惬意。说累了可以去拿一本旅游的书随意的翻阅。书阁里旅游方面的书很多,应该是磨房的一个特色吧,总之在这么宁静的一个院落中喝茶聊天一下午,放松的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灵。

 

    华灯初上的巷子

 

在宽窄巷子消磨了一整天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天色昏暗下来,而这时的宽窄巷子呈现出另外一番面貌。

 

在宽窄巷子的一天让我逐步触摸到它的轮廓,虽然它的姿态是全新的,散发出的气息却是熟悉的,那是成都特有的以文化为根基的闲适惬意。

 

重新规划的宽窄巷子尽可能地保留了那些承袭历史的古老建筑,再将它们修葺一新,文化圈里的经营者们让这几条街巷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沙龙,更为关键的是,宽窄巷子没有远离生活远离人民。

 

(三)宽窄巷子,并非新天地。                                   

 

上海的“新天地”曾是旧城改造的典范,很多城市纷纷效仿这种模式,新天地以传统建筑承袭现代商业模式的做法的确很成功,它带着海派文化特有的精致和摩登。

 

我对上海新天地的印象是:看起来很美,坐下来无趣。

 

这种无趣体现在环境所营造出的“气场”上,每一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气场,而气场的产生来自于这个地方的历史文脉和人文气息。新天地虽是由旧弄堂改造而成,建筑做得无可挑剔,但却没有那些可以贯穿历史的痕迹,它的外表是传统的,气息却是崭新的,在它华丽精巧的表皮之下,让人觉得不实在、不亲切,没有归属感。如果你没有到过新天地,那么你一定要去看看,但是游览一番以后,仅此而已,这里没有历史、没有故事、没有属于自己的角落。

 

相比上海新天地这种时髦而无趣的所在,北京有更多有趣的地方,有趣体现在耐人琢磨,无论人和事都透着有意思,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不过,北京那些有趣的地方环境都略显粗糙,气候也不够宜人,对于追求精致生活的人来说,缺乏细节和被关怀的情怀。

 

成都宽窄巷子虽然引进了很多高消费的餐饮,但却依旧保存了市井生活趣味,在这里,你可以寻找到精致而有趣的生活。

 

你可以在雅致的庭院里品味诗意,也可以买一串烧烤边走边吃;你可以独享尊荣地在私密的沙龙休闲,也可以花10元来一杯素毛峰,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样的阳光;你可以一掷千金品尝陈年的美酒,也可以到地面潮湿的廉价菜馆饱餐一顿。。。。。。在宽窄巷子,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

 

陪我逛巷子的成都朋友骄傲的说:“美国时代周刊说过‘成都,最中国’。”我一直思考着这句话的涵义,我想这句话隐藏着两个意思,成都既是传统的中国,又是现代的中国。成都较之传统中国的代表西安、洛阳这样历史悠久、遍地文物的城市来说更有活力和时代朝气;而较之现代中国的代表上海、广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成都保留了更多的古老文化。成都这个历经2000余年历史,城址未变、名称未变的古老都市却以开放的心态和宽阔的胸襟使“成都,最中国”实至名归。

 

成都,面貌是现代的,气息却是传统的,在宽窄巷子,你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