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和凤凰古城:《干杯,朋友!》(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9:05:17
模仿不同地方的口音,给汉唐公司打电话
我们总共抄写了4天,每个人都有了300多块钱的收入,但没好意思去玛嘉丽实现10盘牛肉的梦想。主要是因为这些钱挣得太不容易了,如果都换成一毛钱纸币,那摞起来差不多会跟我一样高,可我们,就是这么一毛钱一毛钱的抄过来的。
李骐已经回家去了,但我没有一起走。
李骐走后,359寝室就只剩下我自己了。那时候北京的冬天似乎要比现在冷,风也很大,但北大的学生宿舍,寒假也是有暖气的,学生食堂也有饭菜供应。我住在这里时间已不短了,面熟得连楼长也对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宽容以待。所以面对偶尔的查夜,也没遇到过什么麻烦。这一切,当然得感谢李骐他们这些北大朋友,也得感谢他们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他的兼容并包思想,在近80年之后,还能惠及到我,使我这个生存状况一塌糊涂的人,也能兼容于燕园的一塔湖图之中。
我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汉唐文化黄燎原他们,要推出的那张《新民谣运动合辑》上了。人常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可问题是,当时我只有这么一个鸡蛋,而汉唐文化,也是能装这只鸡蛋的唯一篮子。按汉唐的计划,这张本来要在年底前推出的合辑,因为种种原因,在年底前才终于开始选歌。我从十月开始,就经常给他们打电话询问进展,问得多了,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可我不问的话,又担心万一他们要开始,我又没电话,耽误了怎么办?后来我想出一个办法,就是模仿不同省份的方言,以口音不同的流浪歌手身份,刺探那张合辑的进展。我是陕西人,就从模仿北方口音开始,这样毕竟难度小点。于是有一段时间,我模仿着甘肃、山西、河南甚至新疆等地的口音,总是去28楼南面的电话亭,给汉唐公司打电话。
那些电话往往是这样的:“老师您好,我是一个来自甘肃的歌手,听说你们公司要做一张新民谣的合辑,我想知道进展的怎么样了?我很想试试……”这样的电话我几乎隔一天就打一个,北方的口音已经明显不够用了,于是不得不赶鸭子上架,开始模仿难度很大的南方口音。终于有一天,我拿着电话,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挤完我想象中的广东普通话:“老西林好,我系广东的锅叟……”正如释重负地交电话费时,收电话费的阿姨用地道的北京话,带着一种揶揄的口气对我说:“你到底是南方北方的?除了台湾话我没听你说过,这东南西北话都让你给说遍了。还歌手呢,我看你挺会演戏的,你是演员吧?”
她这话臊得我扭头就走。这才意识到,每次打电话时,这个阿姨就坐在旁边,像看猴戏一样看着我表演。所幸后来我和刘蜀秋经常去汉唐公司,和黄燎原他们已经很熟,不用再去那个电话亭给她表演独角戏了。
和黄燎原他们熟悉以后,我才对汉唐渐渐有所了解。汉唐号称国内第一家民营唱片公司,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公司名声不小,人手却很少,曹葳任董事长兼财务兼歌手,黄燎原自己是总经理兼制作人,事务比职务多,职务又比职员多,往往是董事长曹葳一声令下,总经理黄燎原准备吩咐下去,转身却发现无兵可用,只好自己身兼士卒,拔腿而去。当时别的唱片公司,要么有国资背景,要么有外资撑腰,只有汉唐文化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不自生,就自灭。
眼看着那张《新民谣运动合辑》在一天天的延期,我虽然心里着急,但能做的却只有等待。所幸年底前,汉唐终于开始正式选歌,并和我签了《楼兰新娘》的版权合同。合同规定汉唐付给我版税1500元,正式出版后可以拿到。
上一篇:给出版社抄信封及论文标题,抄一份一毛钱  下一篇:《你的目光温暖了我》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