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蕾.妮娜: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260)云南玉溪一中等校五月联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3:30:07
原文地址:2010年高考模拟试题(260)云南玉溪一中等校五月联考作者:饶水知音

2010年云南省玉溪一中等名校五月联考试题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揣度(duó)      哽咽(yè)     剥花生(bāo)  猝不及防(cù)

B、癖好(pì)     瞠目(chēng)  削铅笔(xuē)  人才荟萃(huì)

C、籼稻(xiān)   萦绕(yíng)   露马脚(lù)   怦然心动(pīng)

D、角色(jiǎo)   莅临(wèi)      轧马路(yà)   否极泰来(pǐ)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那位艺术体操运动员,技艺超群,以她无以复加的优美表演博得了全场观众的喝彩。

B、她的刺绣作品——《最后的晚餐》,手法娴熟,人物栩栩如生,且各有情蕴,真可谓曲尽其妙。

C、我唱得并不好,在大合唱时只是鱼目混珠罢了。

D、他把几只铜戒指混杂在一些金首饰里面,想滥竽充数,骗过别人的眼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南昌,这个工业园区颇为与众不同:它不仅金融、休闲等现代服务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而且工业产值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省级开发区前列。

B、国家七部委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部署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截止到21日为止,已依法关闭了1250家传播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的网站,删除网上色情和低俗信息320余万条。

C、重庆曾经“黑势力”横行,各行各业几乎都有黑势力的渗透,近来重庆掀起了“打黑风暴”,一些横行多年的犯罪团伙被摧毁,一批“黑老大”落网。

D、对岳飞《满江红》词的真伪的争议,主要在几位著名学者中进行,其中余嘉锡先生和夏承焘先生、张政烺先生和邓广铭先生,各持针锋相对的观点。

4、选出依次填入文中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

月亮说:                        

海燕说:                        

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A、我放射的光芒最皎洁  我雄健的舞姿最美好

B、我孤独的心灵最痛苦  蠢笨的企鹅最可笑

C、我纯洁的心灵最明亮  我把怒吼的大海踩在脚下

D、我坦荡的心灵万里亮  我飞翔的人生四处蓝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何时有酒,谁也说不清,《诗经》中就有“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之句。中国的人工谷物造酒起源于何时?一直是史学上争论的话题。而对山西汾阳县杏花村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文物佐证。

杏花村遗址在杏花镇东楼村东北方向,其堆积形成分别属于仰韶、龙山、夏、商文化时期。其中属于大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出土器物中,除了大量的陶质罐、盆、瓶、壶、刀等生活用具外,还令人惊叹地出现小口尖底瓮。酿酒专家包启安先生指出:“小口尖底瓮实际上是酿酒发酵容器,原始先民在小口尖底瓮中利用谷物发酵成酒,然后澄清、饮用。”小口尖底瓮不仅我国有,古埃及酿造麦酒(啤酒)或葡萄酒时,也使用过与我国出土的同型的小口尖底瓮。包启安认为:“‘酒’字是酿酒容器的象征,甲骨文和钟鼎文中的‘酒’字几乎都是小口尖底瓮形,是最早的酿酒容器的有力证明。”古代巴比伦“舒麦尔酒”的象形文字,也是小口尖底瓮的形象,真是无独有偶。

古时酿酒追求一个“清”字,汾酒在南北朝时期定名为“汾清酒”,可见它在当时造“清”的程度和质量水平之高。汾酒以“清酒”的技术革新一举成名之后,又在工艺上有了大的突破。从隋、唐、宋、辽、金一直到元代,一种使用“干和”工艺酿造的汾酒,当时被称为“干和酒”“干酿酒”,连续800年称雄酒坛。那么“干和”到底是什么样的酿酒工艺呢?

“干和”酿造工艺选用优质高粱米为原料,以河东神曲为糖化发酵剂。蒸米时,锅底加入花椒以串味,将饭捣烂冷却,加曲进行糖化,浸泡数十天。压榨取得第一次酒液后,再加入高梁米、蒸制、冷却、加曲,进行第二次糖化。然后将第一次酒液加入第二次糖化醅中,入缸密封,经陈酿、压榨、过滤,之后进行两次发酵、蒸馏。形成了熟料拌曲、干和入瓮发酵、蒸馏制酒的最新工艺,这也就是现代汾酒工艺的雏形。

此法所得之酒,清澈如冰、醇香甘洌无比,名传遐迩。来村品尝者络绎不绝,每在酒后都为此酒议名。因干和入瓮的独特酿造技术而定名为“干和” ,又叫“干酿”、“干酢”。从此“干和”汾酒遂成为朝廷贡酒,驰名全国。

5、下列不能成为我国人工谷物造酒大约起源于6000年前证据的一项是( 

A、杏花村遗址发掘出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器物,大约产生于6000年前。

B、杏花村遗址出土的器物中,有陶质罐、盆、瓶、壶、刀这些生活用具。

C、杏花村遗址还出土了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的器物小口尖底瓮。

D、“酒”字在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字形几乎都是小口尖底瓮形。

6、从原文看,下列对于“干和”酿造工艺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工艺,是汾酒从隋、唐、宋、辽、金到元代连续800年一直都在使用的,汾酒在当时被称为“干和酒”和“干酿酒”。

B、该工艺,第一步是选用优质原料蒸成饭,蒸饭时锅底加入花椒以串味,然后将饭捣烂冷却,再加曲糖化,浸泡。

C、该工艺,第二步是在第一次压榨取得的酒液中,再加入原料,然后蒸制、冷却、加曲,进行第二次糖化。

D、该工艺,第三步是在第二次糖化醅中加入第一次酒液,入缸密封,经陈酿、压榨、过滤之后再进行两次发酵、蒸馏。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杏花村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就开始酿酒,可见这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人工谷物酿酒的发源地。

B、古代巴比伦“舒麦尔酒”的象形文字,也是小口尖底瓮的形象,说明古代巴比伦酿酒时,也使用过小口尖底瓮。

C、古时酿汾酒以“清”著称,“干和”是在“清酒”的基础上发展与提高的,酿造工艺又达到了一个更高水平。

D、现代汾酒工艺,就是在“熟料拌曲、干和入瓮发酵、蒸馏制酒”这一古代“干和”酿酒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金石录》后序(节录)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之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建炎戊申秋九月,侯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夏五月,至池阳,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余惊怛,念侯性素急,或热,必服寒药,疾可忧。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比至,果大服柴胡、黄芩药,疟且痢,病危在膏盲。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

葬毕,余无所之。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散为云烟矣。……到越,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在会稽,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今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因忆侯在东莱静治堂,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十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呜呼!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注:侯,称丈夫赵明诚。信宿:连宿两夜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归赵氏:出嫁                

B、浸觉有味:渐渐

C、如传闻城中缓急 :平缓与紧急   

D、比至,果大服柴胡:等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忧患得失,何其多也!    是说也,人常疑之。

D、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10、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她和丈夫穷心尽力搜集、整理金石书画的是( 

A、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

B、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

C、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D、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

四、(23分)

11、翻译文言文中的划线句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②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

(2)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南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句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个小题)(5分)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贾谊《过秦论》)

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况修短随化,           。 (王羲之《兰亭集序》)

(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尔卜尔筮,     。(《诗经》)

相顾无言,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苏轼《江城子》)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园花寂寞红

季羡林

①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融洽。

②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花,比平常的牵牛花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

③我是颇喜欢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蹭”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蹭”呢?每天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④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⑤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⑥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⑦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⑧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14、作者为什么要在开头一节叙述与这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4分)

 

 

    15、文章前后两次描写老友在花园侍弄花草,写法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6、请解释作者引用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词在文中的含意。(4分)

 

 

 

    17、从全文看,文章是如何表现 “寂寞”之情的?(8分)

 

 

 

    六、语言运用(15分)

 

    18、西方基督徒在吃饭前要祈祷一番:“感谢主赐给我们食物。”我国许多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还有人给“感恩”列出了“菜单”: 3月5日 学雷锋日——感谢别人的帮助,奉献自己的爱心; 3月8日 妇女节——感谢妈妈、感谢奶奶、感谢外婆,使我们懂得尊重女性、尊敬长辈、感悟亲情…… (6分) 

以下三项也是“菜单”中的内容,请任选两个节日,仿照例句各写一句感谢的话。要求突写出各节日的特点,句式大致相同,但内容一定要有新意。 

    端午节:                                            

    “五四”青年节:                                    

    国庆节:                                            

    19、根据要求,发挥想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拟两条标语,(从以下3题中任选2题)要求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角度合适,语言简明,富有文采。(在10-20个字之间)(4分)

    (1)(从学生角度)展出青少年的精神风貌:  

    (2)(从社会角度)表现对和谐社会的热情期待:  

    (3)(从历史角度)表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20、海地地震中中国8名维和队员不幸罹难。作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当代中学生,一定想在互联网上发表你对他们的敬意或看法。请你为人民网论坛写上一条留言或网友感言,不得超过50字。(5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道德的滑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重要话题。传统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它们都在新的形势下遭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个文明的社会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这样的问题已摆在每个人的面前。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一定要以道德的滑坡为代价吗?这也是令人们困惑的一个问题。

    阅读上面的材料后,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请以“道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A。(B、癖好(pǐ) 削铅笔(xiāo);C、露马脚(lòu) 怦然心动(pēng)D、角色(jué)莅(lì)临;。

2、【答案】B。B项“曲尽其妙”曲读qū,曲折细致。尽:无穷,充分表达。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委婉曲折而又细致充分地表达出其中的妙处。形容表达技巧十分高明。有人将“曲尽其妙”的“曲”理解为“乐曲”,因而将该成语用错(如:她的歌声优美动听,曲尽其妙,感动了所有的观众)。A项“无以复加”,复:再。没有什么可以再增加的了,形容已到达顶点。多含贬义。如果不注意“无以复加”的感情色彩,很容易用错。C项“鱼目混珠”应换成“滥竽充数”。D项“滥竽充数”应换成“鱼目混珠”。其理由是:⑴“鱼目混珠”偏重在“混”,指“以假乱真”;“滥竽充数”偏重在“充”,指“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在语义上重于“滥竽充数”,欺骗味道更浓。⑵适用的对象不同。“鱼目混珠”多用于物,一般不用于人(偶尔用于人时,也可以看作修辞上的“拟物”用法);“滥竽充数”多用于人,一般不用于物(偶尔用于物时,也可以看作修辞上的“拟人”用法)。⑶“滥竽充数”还常用来表示自谦(如:我的水平和能力都不行,如果大家一定要我参加,那就只好滥竽充数了)。

3、【答案】C。A项语序不当,递进关系的分句顺序应互换;B项句式杂糅,“截止到21日为止”改为“截止到21日”或“到21日为止”;D项表意不明,既可理解为“余嘉锡先生和夏承焘先生的观点不同,张政烺和邓广铭先生的观点不同”,也可理解为“余嘉锡先生和夏承焘先生的观点相同,张政烺和邓广铭先生的观点相同,余嘉锡先生和夏承焘先生的观点跟张政烺和邓广铭先生的观点不同”。

4、【答案】D。这个选用句式的题目,实际上要求辨析几种仿写句式的优劣。在给定的材料中,前四个问句已明示了下文回答时的陈述对象应该分别是“年龄”“心灵”“人生”“青春”;在回答的例句中,“鲜花”对应“年龄”“太阳”对应“青春”。所以“月亮”要求对应“心灵”,“海燕”要对应“人生”,仿写时要以“心灵”和“人生”作为陈述对象。A项“月亮”“海鸥”回答的是“光芒”和“舞姿”,这和题目中规定的陈述对象不合,脱离了话题。B项“我孤独的心灵最痛苦”是灰色的情绪,与选文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吻合;“蠢笨的企鹅最可笑”则转移了陈述对象,丢掉了“我”这一关键词。C项“我把怒吼的大海踩在脚下”是把字句,与上下句的结构很不一致。

5、【答案】B。这些器物与酒无关。

6、【答案】C。并非在“第一次酒液”中加入原料。

7、【答案】A。原文的出土佐证,只是为了证明时间,不证明原产地。

8、【答案】C。缓急:紧急(偏义复词)

9、【答案】B。都是连词,表转折。A项 “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助词,表感叹语气/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D、表判断/这样

10、【答案】D。D是说危急时刻如何保护金石书画等,不是谈搜集整理。

11、【答案】(1)①(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筹不到钱,又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赋分点:省略、无所、句意各1分

②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

赋分点:岂……欤(反问句)、所著、句意各1分

(2)追思故物,悼念亡夫,悲从中来,有极其落寞凄苦无奈之感;同时也有经历太多大喜大悲之后对人生的一种彻悟,一份旷达与坦然。(4分)

12、【答案】

(1)画线句用了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或拟人、比喻)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1分),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1分。答对所表现的情感其中一点即可得这1分)。

(评分标准:联系诗句内容具体说明艺术手法,1分,答“移情入景”或“化静为动”,得1分。答“拟人、比喻”,也得1分。但只答“拟人”或只答“比喻”,不得分。不联系诗句内容,不得分。   作用分析共2分,其中,写出山的连绵1分,人物情感1分,人物情感答对一点即可。)

 (2)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1分)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自己的调侃,显得诙谐幽默。(1分)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1分)

(评分标准:观点1分;分析2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1分)人们都说头发总是在愁在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1分)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1分)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1分)

(评分标准:观点1分;分析3分——对诗句内容的解说1分,对诗人情感的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

(1)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俯仰之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终期于尽

(2)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惟有泪千行  短松冈

14、【答案】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洽(2分,答对一点1分);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2分)。

15、【答案】前一次是实写(1分),后一次是虚写(1分)。由实而虚,既突出了老友爱花、乐观的形象(2分),又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老友深切的怀念(2分)。

16、【答案】老友在世时,他种花,我赏花,聊天,觉得都是寻常事(2分);现在老友去世了,就觉得当时的寻常事,弥足珍贵,难以忘怀(2分)。

17、【答案】①用往日的花美人乐来反衬今天花开人亡的寂寞。②用失主之花的低眉敛目来映衬失友的作者的寂寞。③通过想象故人的园花在今冬明春的悲惨命运,来表现内心的寂寞。④结尾用貌似不合情理的祈祷(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来强化寂寞(每点2分)。

18. 【答案】端午节——感谢我们的先人,为我们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伟岸的风范,爱国爱民,忠贞不渝,志洁行廉,刚正不阿。  

“五四”青年节——感谢我的年轻伙伴,让我们共同享受友爱的欢乐,永葆青春的情谊。   

国庆节——感谢祖国母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19. 【答案】(1)从我做起,青少年要做建设和谐社会的急先锋!  

(2)人民需要小康,社会需要和谐!  

(3)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切合,角度得当,语言连贯,合乎标语的要求,不超字数,即可得分)

20. 【答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此罹难队员之谓也!/

苍天有眼,历史作证,所有中国维和警察在维和行动中都能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呜呼!目睹此景此景,怎不让人悲痛神伤长歌当哭? 8名维和烈士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女!是我们的好兄妹! 8名烈士也是世界人民的好儿女!是海地人民的好兄妹!

21.作文评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我嫁给赵氏。当时先父在做礼部员外郎,丞相公公在做礼部侍郎,我夫明诚年方二十一岁,正在太学做学生。赵、李两家本是寒族,向来清贫俭朴。每月初一、十五,明诚都请假出去,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取五百铜钱,走进大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果实。回到家中,我们面对面地坐着,一边展玩碑文,一边咀嚼果实,觉得很像远古时代葛天氏的臣民那样自由和快乐。后二年,明诚出仕做官,便立下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天边海角,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愿。日积月累,资料越积越多。丞相在政府工作,亲戚故旧中也有人在秘书省的,常常有《诗经》以外的佚诗、正史以外的逸史,以及从鲁国孔子旧壁中、汲郡魏安釐王墓中发掘出来的古文经传和竹简文字,于是就尽力抄写,渐渐感到趣味无穷,到了难以自控的地步。后来偶而看到古今名人的书画和夏、商、周三代的奇器,也还是脱下衣服把它买下来。曾记得崇宁年间,有一个人拿来一幅南唐徐熙所画的《牡丹图》,要二十万钱才肯卖。当时就是贵家子弟,要筹备二十万铜钱,谈何容易啊!我们把它留了两夜,终于因为筹不到钱,又还给了他。我们夫妇俩为此惋惜怅惘了好几天。

 高宗建炎二年秋九月,明诚再度被起用任职建康知府,三年春三月罢官。夏五月,到池阳,皇帝有旨任命他知湖州,需上殿朝见。六月十三日,他开始挑起行李,舍舟登岸。他穿着一身夏布衣服,翻起覆在前额的头巾,坐在岸上,精神如虎,明亮的目光直向人射来,向船上告别。此刻我的情绪很不好,大喊道:“假如听说城里局势紧急,怎么办呀?”他伸出两个手指,远远地答应道:“跟随众人吧。实在万不得已,先丢掉包裹箱笼,再丢掉衣服被褥,再丢掉书册卷轴,再丢掉古董,只是那些宗庙器具,必须抱着背着,与自身共存亡,别忘了!”说罢策马而去。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暑,感染成疾。我又惊又怕,想到明诚向来性子很急,有时发烧后,他一定会服凉药,病就令人担忧了。于是我乘船东下,一昼夜赶了三百里。到达以后,方知他果然服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等凉药,疟疾加上痢疾,病入膏肓,危在旦夕。我不禁悲伤地流泪,匆忙中哪里忍心问及后事。八月十八日,他便不再起来,取笔做诗,绝笔而终。

今天无意之中翻阅这本《金石录》,好像见到了死去的亲人。因此又想起明诚在莱州静治堂上,把它刚刚装订成册,插以芸签,束以缥带,每十卷作一帙。天天晚上属吏散了,他便校勘两卷,题跋一卷。这二千卷中,有题跋的就有五百零二卷啊。现在他的手迹还象新的一样,可是墓前的树木已能两手合抱了。悲伤啊!从前梁元帝萧绎当都城江陵陷落的时候,他不去痛惜国家的灭亡,而去焚毁十四万册图书;隋炀帝杨广在江都遭到覆灭,不以身死为可悲,反而在死后把唐人载去的图书重新夺回来。难道人性之所专注的东西,能够逾越生死而念念不忘吗?或者天意认为我资质菲薄,不足以享有这些珍奇的物件吗?抑或明诚死而有知,对这些东西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吗?为什么得来非常艰难而失去又是如此容易啊!唉!在这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啊!然而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这是人间的常理。有人丢了弓,总有人得到弓,又何必计较。因此我以区区之心记述这本书的始末,也想为后世好古博雅之士留下一点鉴戒。

注:(1)杨广:即隋炀帝,大业十四年(618)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市)被宇文化及所杀。据《大业拾遗记》载,唐高祖武德四年平定东都洛阳后,将观文殿所藏新书八千卷载回长安。上官魏梦见炀帝,大吨道:何因辄将我书向京师?"船行黄河,值风覆没,一卷未剩。上官魏又梦见炀帝,喜曰:"我已得书!"以上二句所言本此。